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更新时间:2023-09-13 01: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学 院: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专 业: 经济学 学 号: 0911001259404 姓 名: 王萌 指导教师: 鲁志贤

2012年 04 月 29 日

目 录

内容摘要 ················································································································ 2 前言 ······················································································································· 3 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的意义 ·············································································· 4 1.1实现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的需要 ················································ 4 1.2提高银行竞争能力的需要 ··············································································· 5 1.3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需要 ················································ 5 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现状 ·········································································· 5

2.1事前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缺乏 ······································································· 5 2.2信贷风险量化管理方法落后 ··········································································· 6 2.3信贷风险控制手段单一 ·················································································· 6 2.4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 ·············································································· 7

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 7

3.1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 7 3.2企业经营风险影响 ························································································· 7 3.3银行自身原因 ······························································································· 8 3.4其他因素影响 ······························································································· 8

4.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监管对策 ·············································································· 9

4.1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内控机制 ································································ 9 4.2加强信贷风险的监测与监督 ··········································································10 4.3完善银行内部审计制度和岗位建设 ·······························································10 4.4保证内审人员素质和数量,以规范化的制度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树立商

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权威 ·············································································10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1

1

摘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银行业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自身就具有内在的风险性特点,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加快和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入,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不断增大。当前我国执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约70%是贷款业务,因此,贷款风险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对信贷风险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办法,不仅对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对策 监管 控制

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前 言

信贷风险,从广义上说,是指贷款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波动性。贷款收益的不确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盈利的不确定性,由于贷款合约利率一般是固定的,如果市场利率等因素发生变化,这笔信贷资产的实际盈利就会受到影响,信贷资产的收益就会出现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指信贷资产损失的不确定性,损失的不确定性既包括数量上的不确定性,表现在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全部收回,还是部分收回,或者零收回;又包括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其具体表现就是贷款本金和利息能否在约定的期限内按时收回并不确定。

商业银行作为以追逐利益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对象的特殊企业,由于其天生的高风险性,应具备比一般企业更为敏感的风险意识和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才能保证自身的健康发展,从而为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奠定稳固的基础。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及银行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尤其是世界金融自由化与一体化的影响,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大。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银行系统已经发展成一个具有4家国有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ll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08家城市商业银行、1000多家城市信用社和3.7万多家农村信用社的银行体系。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336亿元,其中,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439.8亿元人民币,不良率1.26%。1近两年,为应对金融危机,信贷投放力度较大。2009年、2010年分别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7.95万亿元。面对贷款规模和业务量在短期内的快速增长,部分银行贷款“三查”不到位等问题多有发生。同时,贷款中长期化趋势日益明显,部分中长期贷款行业集中度高、整借整还风险突出。国内先后发生了中银信托投资公司被关闭、海南城市信用社支付危机和海南发展银行被关闭等事件。虽说信贷风险并不一定是造成这些金融机构关闭的直接

1

引自银监会2010年年报。

3

原因,但信贷风险在其金融风险的酝酿形成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此,我国银行业对于信贷风险的防范问题变得日益重视,成为其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鉴于此,开展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水平,已经成为当前中国银行业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本文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规范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归纳法主要是从整理的各种具体现象中发现“一般”与“规律”。因此,本文主要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监管实践与失败教训,归纳阐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监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演绎法主要是从公认正确的理论、范畴、标准、原则等出发,构建、评价和选择正确的理论与方法。因此,本文以建立和有效执行商业银行信贷监管应遵循的原则为依据,构建、评价和选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监管的制度。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的意义;第二部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第三部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的对策。

1.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的意义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金融中介组织,自有资本占比低这一特点决定了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内在风险特性。而在银行生产和出售公众所需的金融服务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贷款,而且贷款也是高风险的银行资产。可以说,贷款质量的优劣,银行信贷资产所面临风险的大小,对银行的经营成果乃至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监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是实现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的需要 实现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重要原则,要想实现这三项原则,必须加强信贷管理。银行发放信用贷款,必须以贷款能够安全收回为前提,贷款风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贷款的安全,贷款的风险越高,安全性就越低;反之,贷款的风险越低,安全性则越高。所以,为提贷款的安全性,就必须加强管理,特别是贷款的风险管理,努力降低信贷的风险。流动性是银行发放贷款的又一重要原则。为使信贷资金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合理配置信贷资金,加强贷款管理,保障信贷资金按期流回银行,以满足客户及时提取存款和发放必要贷款的需要。如果信贷资金流动缓慢,严重时会使银行出现支付危机。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根本动力。如不加强贷款管理出现风险甚至损失,盈利性就无从谈起,商业银行的正常发展必将受到影响。

4

1.2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是提高银行竞争能力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资银行大量涌入,金融行业将从国内专业银行的分工垄断经营转化为中外银行全面竞争的经营。如果一家银行信贷资金不能正常周转,其竞争就无从谈起。要保证信贷资金正常周转,就必须减少或消除贷款沉淀,贷款沉淀越少,信贷资金周转就越快,银行赢利就越多。虽说贷款沉淀并不一定表示贷款已发生损失,但却意味着风险,沉淀越多、沉淀的时间越长,贷款的风险就越大。如果贷款进一步转化为坏帐,风险即转变为实际损失。所以,为防止贷款沉淀,加速信贷资金周转,保证信贷资金不遭受损实,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必须加强信贷风险的监管。

1.3 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是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支持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银监会成立以来,倡导以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明确监管工作的目的就是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增进市场信心。贷款新规的出台,将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更新风险管理理念,应用先进风险管理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架构体系,进一步提升贷款风险管理水平,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管理质量,保障贷款业务安全运行和长远发展。

同时,通过商业银行信贷监管,规范商业银行贷款支付行为,确保贷款资金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防止借款人资金被挪用,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贷款资金真正流向实体经济,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经过自身不断摸索以及对西方先进管理经验的借鉴,对原有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从信贷风险的识别、衡量等方面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着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事后纠偏多,事前防范少; 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少; 局部分析多,全局分析少等缺陷。具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事前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缺乏

国内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长期以来都是基于手工操作的,信息层层上报、指令层层下达的迂回式操作流程己经严重制约决策层对信贷业务的有效管理。由于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难以保证,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几乎无从谈起。由传统信贷管理向集约化、

5

科学化、现代化管理转变。但是由于管理体系、技术条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商业银行对于事前风险控制工作显得较为薄弱,很难将“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没有启用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对于早期风险的防范近乎一片空白,主要通过贷款风险度、单个贷款比例和不良贷款比例等反映和监控信贷质量的一系列指标来约束各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信贷行为,从而达到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和信贷质量的控制。但这种监控偏重于对粗放型银行经营行为的质量约束,己逐渐不适应国内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并且不符合现代化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2.2 信贷风险量化管理方法落后

信贷风险测量主要为定性的分析方法,主观性太强。我国商业银行习惯于根据以往的经验、感觉等这些带有一定主观色彩的方法来进行信贷风险的管理。信贷风险的分析方法采用文字性叙述的定性的分析方法较多,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对信贷风险度量的模糊性,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信贷风险的实际状况。即使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一般也是静态的定量分析,受限于对财务效益和清偿能力的调查分析。而且,在调查分析中,我国商业银行只注重贷前的信用分析和财务分析等静态的定量分析,而未注重通过建立各种数理分析模型和专用的软件工具来对贷款的风险数量化、具体化,进而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的监测和控制,并根据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变化来准确地识别信贷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3 信贷风险控制的手段单一

在我国,信贷风险控制与处理的机制还很薄弱,手段方法还很单一,一般传统的做法是进行抵押贷款或提供第三者担保贷款。抵押或担保贷款虽是银行防范及转移信贷风险的重要手段,但抵押或担保并不一定能确保贷款得以偿还,即使好的抵押物也不会将一笔贷款由坏变好。对于担保贷款,银行可以控制一个潜在的还款来源,但并不能确保这一潜在的还款来源就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来偿还贷款,而且,由于执行中的不规范还会出现企业间相互担保、多头担保、或担而不保的现象。因此,银行转移风险的同时,又承担了担保人的信用风险。近几年,银行逐渐增加了抵押贷款,但在实际操作中,办理抵押贷款难度很大,一是抵押手续繁琐; 二是对于一些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来说,办理财产抵押所交纳的费用大; 三是由于国内市场不健全,抵押物的处理难以实施。抵押或担保贷款虽然在贷款中起到了一定的防范和转移风险的功效,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效果并未能尽如人意。

6

2.4 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

风险可以防范和控制,但并不能消除,风险管理的意义是将风险控制在银行所能接受的范围内,获取最大的利润。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意味着银行将会承担一定的风险,风险补偿机制也将成为银行承担风险并能维持正常经营的最后保障。常见的方式有: 提取呆账准备金、补充资本金等方式。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呆账准备金提取不足、呆坏账不能得到及时的核销以及资本金补充渠道不畅、资本充足率不达标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

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产生,究其原因,有些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有些是信贷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有些银行自身原因,还有一些其他客观因素,以下就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 3.1 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几度大起大落,多次出现扩张—过热—紧缩—滑坡—扩张的经济波动,银根也相应松动和紧缩,银行贷款缺乏稳定的外部环境。当经济过热,银根松动时,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急剧增长,争项目、争投资、争贷款的势头旺盛,致使银行贷款规模过度扩张。贷款规模的扩大虽然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有些贷款项目往往带有盲目性,造成决策失误,使银行贷款大量沉淀、呆滞。而当紧缩银根,管紧贷款时,一方面有些贷款项目因贷款不能及时到位而使工期延长, 从而形成贷款逾期;另一方面,有些贷款项目停建缓建,贷款企业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或关停并转,最终都会使企业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甚至有可能造成呆账损失。而实行“一刀切”的紧缩政策,势必影响效益好的企业,使这部分企业资金短缺,生产滑坡,效益下降,从而阻碍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导致银行贷款的安全性过低,风险性过高。 3.2 受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

企业是银行贷款的主体,因而银行贷款的风险也大多来自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有:

3.2.1 企业缺乏自我积累能力,自由资金比例过低,过度依赖银行贷款。据统计,银行贷款已占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80%、流动资金占用的85% 2。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经营风险会呈逐步加大的趋势,而社会主

2

引自《中国金融》2010年12月刊。

7

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会使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更加密切,形成“利益—风险共同体”,因而企业更容易将经营风险转嫁给银行,使贷款风险大大增加。

3.2.2 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应摊未摊,应提未提,应转未转,虚赢实亏现象十分普遍,大量贷款被企业亏损、挪用、潜亏和资产损失所占用,使信贷资金使用效率大大降低,银行贷款面临更大的风险。

3.2.3 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由于企业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市场应变能力,造成产品积压,经营亏损,效益低下,无法偿还贷款本息,从而加大了银行贷款的风险,使银行被债务架空。 3.3 银行自身的原因

3.3.1 决策行为不规范。贷款的经营过程就是为确定贷款目标,选择最优贷款方案而进行分析,判断的决策过程。针对我国银行贷款管理的现状,决策失误对贷款安全的影响有两种:一种是主动性的影响。银行对贷款对象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贷款投向,投量,往往只着重依靠贷款“三查”,不注意日常的资料积累和信息收集,对市场状况,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预见不力,把握不准,最终导致贷款决策失误,产生贷款风险;另一种是被动的影响。在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过程中,银行贷款的决策权常常受到地方政府不正当的行政干预,而我国基层专业银行又不是独立的法人企业,当来自行政干预的政治风险与贷款风险发生矛盾是,基层银行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贷款风险替代政治风险,牺牲银行自身利益。

3.3.2 内控措施不健全。改革开放以来, 在我国专业银行迅速发展的同时,内部管理不适应的问题也明显地暴露出来,集中表现在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违章违纪操作现象严重,大案要案曾一度有增无减,以贷谋私,发放“人情贷款”,“关系贷款”的不正常现象也时有发生,从而使银行资金受到不应有的损失。通过开展“教育,清理,整顿”活动,各家专业银行完善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一定程度上堵塞了漏洞,防止并减少了事故和案件的发生。但是,执纪不严、监督不力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实践证明,银行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形成贷款风险的因素之一。

3.4 其他因素的影响

3.4.1 信息不灵敏。加强贷款管理,确保贷款的安全、流行和效益,需要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经济活动本身是复杂多变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将大大增加,银行贷款的风险也将加大。因此,银行贷款

8

管理必须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相协调,而要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又必须以灵敏的经济信息、准确的市场预测和完善的经济档案为前提。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银行带有浓厚的“机关化”色彩,信贷管理是种供给型,非市场化的行政管理,因而信息在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更没有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以至银行信息手段落后,信息系统不健全,信息反馈不及时,信息预测不准确,因而导致贷款投向的选择和贷款投量的确定往往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其结果必然是危及贷款的安全使银行遭受经济损失。

3.4.2 缺乏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自金融体制改革以来,银行对贷款“三查”制度进行了完善,但由于贷款管理责,权,利相脱节,约束与激励机制尚未形成,政策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结果造成贷款管理不严不实。在贷前调查中仍存在重定性分析,轻定量分析的倾向,缺乏对贷款企业的信用评估和分类排队,同时也缺少对贷款项目的科学论证。在贷时审查中,集体审批制度不严,违反贷款操作程序:在贷后检查中,贷款的监测指标体系、评估方法以及对信贷资金运行的监测往往流行于形式,重贷轻管、重放轻收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上述问题的存在从另一个侧面构成了人为的贷款风险,严重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

3.4.3 缺乏品牌创新意识。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经济发展龙头的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国外各家商业银行为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纷纷通过各种手段加快品牌知名度及产品创新。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人口众多,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大,各地用户需求水平参差不齐,而当前国内金融产品种类还远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不强。

4. 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的对策

为防范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建立一个完整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的体系。 4.1 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内控机制

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内控机制就是要在组织结构上确保岗位制约,严格信贷管理。一是要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信贷人员要成为既熟悉市场又熟悉政策,既精通个人业务又了解企业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切实转变经营思想和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和内控制约机制; 三是改变信贷审计监督的实施主体, 增加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能建设;四是要加强同业之间的沟通,共同防范信贷风险;五是

9

严格程序管理,制定严格的信贷业务基本操作规程,对每一笔贷款都要严格按照评级、授信、授权、贷前调查、评估、审查、决策、贷后管理、风险预警等规定的操作程序办理,不能出现逆程序和隔程序的现象。 4.2 加强信贷风险的监测与监督

首先要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广泛收集有关行业及相关企业的各类资料,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获取足够的信息,对企业实行有效监测,防范风险。其次要发挥银行同业信息共享功能,及时互通信息, 共同防范企业利用银行之间的竞争而采取的欺骗行为。再次是加强与财政、税务、审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监督检查中获得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及时发现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做好防范工作。最后要加强贷后管理,不但要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体系,前移风险防范关口,还要严格期限管理,加强贷后管理。 4.3 完善银行内部审计制度和岗位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隶属上级的、垂直管理的内部审计体系,制定内部审计规范,充实内部审计力量。商业银行应该借鉴国际现代银行业管理模式,实行垂直领导模式,即在总行成立内审委员会,分支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内审委员会负责,各级分支机构稽核人员实行派驻制, 从组织上保证内审工作的独立性。

4.4 要保证内审人员的素质和数量,以规范化的制度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树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权威

主要应从建立严厉的处罚及责任追究制度人手,一旦发现问题,即对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对整改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紧密跟踪,对那些不悔改者严惩不贷,让那些知错就改者将功补过,做到赏罚分明。

小 结

无论我们所构建的风险管理平台是多么稳固,无论它所拥有的技术多么先进,方法是多么科学,技术的运用、方法的实施以及最终的决策都是由人做出的。在我国现有的信用和法律环境下,银行对于借款人及经营环境的改造能力是很小的,银行很大程度只能去适应,因此,银行更为迫切的是结合我国的国情并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经验,健全和完善内部的信贷管理机制,通过有效的内部信贷风险管理机制来识别、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保障信贷资金运动的顺畅,从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本文分析和讨论了完善我国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这只是思路,更重要

10

的是在实践中摸索前进。国内外银行风险管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积累和总结了许多风险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掌握和吸取这些方法和理念,对于提高我国银行业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韵. 浅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报 2010 09

[2] 范元钊. 试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J] 山东商业会计 2006 02 [3] 刘寒秋.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浅析. [J]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10 08 [4] 何国勇. 对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 [J] 南方论坛 2008 01 [5] 卫季悦. 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 03

[6] 孙丽华.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研究. [J] 管理视野 2010 11

[7] 颜亮.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 [J] 集团经济研究 2010 02 [8] 张云峰.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J] 甘肃农业 2006 12 [9] 饶河清.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J] 江西工程学院报 2010 05 [10] 宋彦超.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J] 价值工程 2009 10 [11] 郭战琴, 周宗放. 信贷风险管理的区间数参数模型及其应用. [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1):88-91.

致 谢

本文是在我的导师鲁志贤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总体的构思直至论文的撰写与修改,无不渗透着导师的心血和智慧,这篇论文的最终完成是与导师的谆谆教诲和严格要求分不开的。鲁老师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让我受益匪浅、终生受用;导师虚怀若谷、正直善良的人格和严谨务实的敬业精神,将是激励我未来人生道路上不断奋斗的动力。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我怀着深深的敬意向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我的家人,对我默默的支持和鼓励是无法用言语

来形容的。寒窗二十一载尚未回报家人,甚为愧疚,谨以此文献给他们!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4i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