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澧第一中学

更新时间:2023-11-22 21: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报告目录

一、问题提出 二、课题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意义 五、理论依据 六、研究目标 七、研究内容 八、研究方法 九、研究过程和措施 十、研究结论及分析

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反响

(一)实践成果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研究的理论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十二、问题讨论 十三、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报告

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 课题批准号:XJK011cjj016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负责人:刘坤望 湖南澧县第一中学常务副校长 中学特级教师 主要成员:李桂芝 谭勇健 马积山 黄建忠 傅嘉明 叶 勇

李冰华 汪北方 戴文波 谭建文 陈世喜

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通过“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研究,我们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推进,提高师生的积极心理学理论素养,增强师生的积极心理学意识,真正促进普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整体提高普高学生的幸福指数,全面促进普高学生的发展。

课题组根据积极心理品质测评量表其中的一部分,对本校学生进行心理测评,了解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心理品质的行为表现,然后积极探索构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途径,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实施和总结,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4年来,课题组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测试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与整体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开展研究,至今,已经历了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提炼、总结推广等四个主要阶段。

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彼此之间的积极心理品质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积极心理品质的差别直接影响了学生情绪状态、日常活动、人际交往、学习成绩。

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熏陶、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同伴之间积极鼓励、专业人士的指导可以帮助普高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幸福感,促进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功。

关键字:普通高中学生 积极心理品质 构建 一、 问题提出

(一)、为了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需要帮助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来,我国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普遍提高,学校及家长非常重视学生的各种技能的培养。但由于我校所在地区独生子女现象极为突出,家长的过分关注、过分呵护,往往忽略了对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二)、提高学生应对日益剧烈的社会竞争需要帮助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 近几年,我校周边学校不断有跳楼自杀、攻击他人、报复社会等的报道。究其根源,肇事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灵的扭曲。这就给我们一个警示: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更重要的职能是要帮助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提升他们适应社会、应对生活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帮助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

我们学校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学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很高,但我们也发现有部分学生经常会出现“心理高原期”、“习得性无助”等现象。要长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必须要帮助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

我们希望通过实践与研究,探索合理构建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与途径,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二、 课题界定

积极心理品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将积极心理品质分为6大维度,命名为六大美德力量。六大力量分别为:(1)认知力量,主要指智慧与知识(wisdom and knowledge),包括创造力、好奇心、开放思维、热爱学习和洞察力4个积极心理品质;(2)情感力量,主要指勇气(courage),包括真诚、坚持和热情/活力3个积极心理品质;(3)人际力量(主要指人性方面,Humanity),包括善良、爱与被爱的能力和社交智力3个积极心理品质;(4)公民性力量,主要指公正性(justice),包括公平、领导力和团队精神3个积极心理品质;(5)避免极端的力量,主要指节制(temperance),包括宽容、谦虚、审慎和自制4个积极心理品质;(6)与更大的精神和意义世界建立起联系的力量,主要指精神超越(transcendence),包括审美、感恩、希望、幽默和信仰/信念5个积极心理品质。

通过研究,课题组认为,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基本含义是:人类积极心理品质的一部分,是普高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应当具备的、能促进普高学生产生积极状态的各种心理因素。其中美德和力量是普高学生积极品质的核心。课题具体包括:坚持、真诚、爱与被爱的能力、团队精神、宽容、希望这六个方面 。

这六种积极心理品质既可以进行测量、也可以进行后天培养。普高学生具备

了这六种积极心理品质就可以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能够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能够提升个体的幸福感,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三、 研究综述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Terman 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

五六十年代,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人性的积极一面,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心理学家对于心理活动的积极一面的重视。

在20世纪末的10年研究中,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对于心理疾患的预防,例如“预防”就是1998年旧金山美国心理学协会年会的主要议题。在对于预防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对于抵御心理疾患起缓冲作用的是人类的力量:勇气、乐观、人际技能、信仰、希望、忠诚、坚忍等。因此,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并探索如何增强年轻人人性中的力量和美德,帮助人们不断地发展自己,这将是更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事情。

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出现及发展是与美国的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的大力倡导分不开的。在1998年美国心理学会年度大会上,塞里格曼在大会上明确提出20世纪心理学的发展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在民族和宗教冲突上,心理学介入不够;二是对强调和理解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的积极心理学运动重视不够。因此,21世纪的心理学要把这两方面作为自己的工作中心。这是心理学历史上第一次在正式场合使用“积极心理学”一词。

马丁.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一书中,给出了24个优势具体详细的问卷测试,而且每个优势的测试都是独立的,我们可以对其中的任何一个优势单独进行测试。我们课题组就是挑选了其中的坚持、真诚、爱与被爱的能力、团队精神、宽容、希望这六个方面进行测试、研究。 在中国,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也正在掀起热潮。

据网络报道:2009年我国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研发成功,我国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报告明确提出,我国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分六大维度24种积极人格特质。

清华大学决定2010年8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通过大会

共同探讨心理学建设热点话题和发展前景。倡导、推广和加强积极心理学在国民心理素质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推动社会进步,促使人们对幸福有全新的认识

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上世纪90年代,我校就开始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我校把“身心好”作为三好学生的首要标准,这对普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 研究意义

积极心理学不仅是一门有关幸福的科学,而且是一门有关性格优势的科学。幸福的一个要素是美德的表现,美德是非常抽象的东西,其实现要凭借性格的优势。性格优势与人格优势是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人格特质是中性的,而性格优势是积极的。积极心理学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断强化自己的积极心理学意识,用积极心理学观点来积极评价学生,积极指导学生的发展,不仅对每一个学生个体具有促进作用,也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一种正能力。

五、 理论依据

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马丁.塞里格曼的研究表明,人的积极心理品质不同于人的天赋,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出来的。

同时,马丁.塞里格曼还认为,一些年轻人由于遗传因素很容易出现问题,或者他们生活在容易引发问题的环境里,我们如何防止这些年轻人出现抑郁、药物滥用、精神分裂、艾滋病或受伤害等问题?病理学不能帮助我们预防严重的心理疾病。预防上的重大进步主要来自于构建一门致力于系统地促进个体能力的科学。研究发现,人类拥有的某些优势最有可能抵御心理疾病:勇气、乐观、人际技能、职业道德、希望、诚实和毅力。

六、 研究目标

根据积极心理品质测评量表,对本校学生进行心理测评,了解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心理品质的行为表现,然后积极探索构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途径,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实施和总结,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4g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