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精神

更新时间:2024-04-07 04: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革命精神包括: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精神;艰苦奋斗,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齐心协力,精诚团结的精神.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革命精神.首页 | 卫星频道 | 都市频道 | 法制频道 | 电视剧频道 | 精品博览频道 | 商务信息频道 | 公共频道 | 新农村频道

频道首页 频道动态 频道简介 频道主持人 频道栏目 广告服务 你现在的位置是: 河南电视网 > 公共频道 > 河南报道

7月24日播出 军旗飘飘:缅怀先烈业绩 弘扬大别山精神 2007-07-24 作者:赵健全 张 咏 张晶晶

导语: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创建的规模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从大革命失败后开始创建到抗日战争爆发的十年中,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红旗始终不倒。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造就了大批革命干部,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始建于今年4月份的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占地80亩,珍藏有革命文物300余件,珍贵历史照片1000多幅。今天的系列报道军旗飘飘请看第三集。

主持人:观众朋友,我现在是在信阳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虽然说这两天信阳的雨水不断,但是到这里来的参观游览的人的热情丝毫未减,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这里总能迎来大批前来参观游览的客人。

解说:八一前夕,鄂豫皖革命纪念的馆的工作人员比平时忙碌许多,每天来纪念馆参观的人也比平日增加了很多。今年4月28日建成开馆以来,该馆已累计接待参观者20多万人,成为信阳红色旅游的标志,为信阳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千里跃进,将军故乡”为主题的鄂豫皖纪念馆是全国12个红色旅游区之一。该馆以红色为基调,以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千”字为建筑造型,以百位将军雕像和鄂豫皖红色根据地地图、30万烈士英名为墙面浮雕,与信阳红军广场融为一体。展出信阳厚重的革命历史,反映出战争年代英雄的老区儿女创造的光辉业绩,馆名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 主持人:大别山是一座镌刻业绩的历史丰碑,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全面介绍了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鄂豫皖大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走进了这里,你就走进了大别山,走进了大别山不朽的历史。

解说: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内,上千幅文字图片和数百件实物,全面展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发展和壮大的过程。雄踞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的大别山,是土地革命时期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大革命时期红四方面军的根据地,也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曾创建了以新集为首府,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这里先后诞生了红一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留下了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刘伯承、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军事家的光辉足迹,走出了徐海东、许世友、王

树声、洪学智等469位叱咤风云的开国将领。大别山犹如一座无声的丰碑,镌刻着这里太多的光荣和辉煌。每一位走进这里的参观者,无不为革命先辈们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追求真理的精神所激励,为先辈们的丰功伟绩所深深感染。

观众:我们很受教育,很受感动,革命的成功确实来之不易,现在,我们过着这样的好的生活,绝不能忘记过去,在有生之年,做一些有益于国家建设的工作。

信阳市文化局副局长:丁永祥 鄂豫皖革命纪念是信阳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程,自始自终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

解说:纪念馆今后将进一步扎实馆藏内容,加大文物的征集力度进一步科学,进一步规范纪念馆的陈列内容。缅怀先烈业绩,弘扬大别山精神。如今,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已成为革命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光荣传统教育基地,它向人们倾诉着红色大别山波澜壮阔的历史,告慰着大别山英烈不朽的忠魂,昭示着大别山无限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程伟】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战略思想探析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战略思想探析

—— 兼谈解放战争中鄂皖边广济(武穴)党组织的领导和斗争方式转变

中共湖北省武穴市委会 吕永兴

大别山雄峙于鄂豫皖三省边界,山区面积7.2万平方公里,辖治达广济等30余县,北扼淮河,南控长江,西逼武汉,东慑南京,瞰制中原,其腹地有大片富庶地区,地处中原要害部

位的腹心地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是一片英雄、红色、神奇土地。著名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既是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又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区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主力部队一纵、二纵、六纵、三纵和四野渡江和中原(鄂东军区)独二旅主要活动区和战略要地。而广济县(现武穴市)地处鄂(黄梅、蕲春、阳新)、皖(宿松、太湖)|赣(瑞昌、九江),位于鄂豫区(豫东南、鄂东)与皖西区结合部,是长江北岸安庆至武汉430公里唯一的深水良港,故历来是兵家必夺要地。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武汉保卫战田家镇阻击战发生地,又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南下鄂东,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的战役——(蕲春县)高山铺(即广济县梅川镇困龙井)之战(被称为总揽全局与临机处理相结合统一的军事战例)发生腹地,是被刘邓大军誉为“主动分遣,寻敌弱点”打小歼灭战的军事范例——梅川之战(1947年12月24日六纵十六旅攻克广济县城梅川战斗),还是三五九旅南下阳新必经之地(腹地的田家镇),被王震将军誉为“红色渡口”和雄师南下渡江(长江北岸上至团风下至武穴100余公里)攻克武汉的前沿阵地和出发地。

1947年6月30日,是中国革命战争史册上的一个特殊时间,是一次伟大的事变,也是世界革命战争史上的伟大创举,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转折点的历史事件。遵照党中央关于以主力打到外线去,把战争引向到国民党区域的战略方针,彻底破坏国民党反动派将战争引向解放区的反革命战略方针,解放区得以联片发展,恢复稳定,以期支援外线,实现内外线战略配合。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治委员率战略先锋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多人,实施战略进攻,反攻南下,无后方千里挺进大别山,在其他野战军的策应和配合下,将解放战争向南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用革命战争消灭反革命战争,实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第一次由战略防役向战争大反攻的历史转折,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于8月27日到达(经扶)大别山。8月28日第六纵队自经扶(现河南新县)挺进鄂北麻城,标致着重建鄂豫边的大别山根据地斗争巳开始。9月14日刘邓大军主力一纵、二纵先后经蕲春进入鄂皖边广济,10月22日攻克长江北岸的武穴、广济龙坪、田家沿江重镇,实现了挥戈南下直抵长江北岸,完成了豫东南与鄂东、皖西的战略展开。从国民数十万军队的前堵后追中杀开一条血路走来,这标致着刘邓大挺进(鄂东及鄂豫边)大别山、重建(鄂东及鄂豫边乃至)大别山(解放区)根据地建立与坚持及战略全面展开。从而,实现了刘邓大军为先锋的南下三军。由内线转向外线,从解放区引向国统区,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东慑徐州、西逼西安、南扼长江、瞰制中原,发挥战略支援作用,直接威胁(其)国民党首都南京和战略要地武汉及大战略后方战略意图的历史壮举。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实施战略展开这一伟大的战略实践,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成功运用的杰出范例。重温和研究这段光辉历程,以期更好地珍惜和开发利用刘邓大军同大别山人民赤胆相照熔铸而成的不朽丰碑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资源;感悟和领略其共产党人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并用革命战争消灭反革命战争及驽驭战争的雄才大略和能力及水准,这将有助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利用、开发历史和现实精神资源,团结、教育、依靠人民群众战胜前进路上各种困难和障碍,大力宏扬“勇往直前的拼博精神,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坚忍不拔的刚毅精神,连续作战的耐劳精神,服从大局的舍我精神,敢于胜利的克难精神”的刘邓大军铸造大别山精神,不断地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审时度势能力、驽驭复杂局势能力,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和人类文明与进步事业再立新功都将产生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未来的影响意义。

实施战略展开:大军压境广济 开创工作新局 创立解放区

(一)开展武装斗争

1947年9月上旬,刘邓大军六纵队十八旅在解放麻城、罗田之后,兵分两路:一路五十三团进军英山;一路五十二团和五十四团。五十二团和五十四团由旅长萧永银率领和鄂东独二旅经浠水、蕲春,向广济挺进。此时驻扎在广济县梅川镇(县城)的国民党地方部队是本县自卫大队,共有300余人。9月14日下午5时许,我军浩浩荡荡地前进在公路上。自卫大队在五里坡的哨兵吓得魂飞魄散,慌忙放了几枪,向城内敌人报讯。城里敌人一听枪响,顿时慌作一团,溃不成军,争相夺路向武穴方向逃跑,我军迅速进入梅川教堂街,向空中打了几发子弹,未见敌军应枪,就往东门前进,这才发现有少数敌人从桑梓园和西门向武穴方向逃跑。我军击毙了一个敌人,其余的敌人都跑光了。10月10日,刘邓大军一纵队主力由河口向东南挺进,一旅占领湖北黄冈团风(10月3日)之后,经罗田(10月6日下),英山(8日占),浠水(10月11日出)、蕲春(10月 14日)。于10月15日到达广济县梅川(直至黄梅)县城。位于梅川镇北边的白石山上的一座碉堡里,仍有敌自卫大队一个分队(几十人)负隅顽抗,打死我几名战士。我军愤怒已极,一阵猛攻,将碉堡打开了,活捉了全部敌人,并放火将碉堡烧了。一旅在梅川驻扎之时,打开了张氏宗祠、城隍庙、义门祠等几处的粮仓,发动城乡穷苦老百姓去挑粮食,在两三天的时间内,几处的粮仓都被老百姓搬空了,人民群众衷心感谢共产党和解放军。这次战斗为高山铺战役扫清了道路。至此9月底,仅10多天,由于刘邓大军接连解放了鄂豫皖的舒城、庐江、桐城(豫东南),英山、广济、(9月15日顺利攻克)黄梅(鄂东),(9月16日顺利攻克)宿松、望江(皖西)等23个县城和江岸重镇武穴,控制长江北岸300余公里,相继建立了方园数百公里,人口1200多万的鄂豫、皖西两个解放区,全面完成了在豫东南、鄂东、皖西(大别山地区)的战略展开。

在十八旅进入广济时,蕲黄广中心县委书记易鹏带地方部队驻扎在广济周国镇垸,没有得到

确切消息,于是就派刘君等去打听,刘君在松山咀前的横山公路上碰到了部队,才证实刘邓大军的确到了。联系后,十八旅一位营长传达首长意见,叫第二天配合打黄梅县城。第二天中心县委派出一支游击队随大军一起,打开了黄梅县城,在与十八旅取得联系后,广济工委书记鲁贷和总队长贺导海到梅川向萧永银旅长汇报了地方上的情况,之后,十八旅给了两挺机枪。三、四条步枪给地方部队。10月20日一纵及中原独立旅经蕲春漕河到达广济县梅川,直指武穴.当日,一纵队二旅八团由(广济)梅川到达(广济)官桥后,决定兵分三路,一营打龙坪,二营打武穴,三营打田家镇(三镇均为长江北岸重镇)。我二营侦察到武穴除上关驻有盐务警察外,没有任何驻兵,江面也无兵舰,于22日下午,分三路进发,向长江沿线进军,直取武穴。一路由广武路经梅嵩高打盐仓;二路由大桥边进攻刘家巷;三路由田武路抄上关。这次进攻较顺利,只有第二路在白鹤林同碉堡里的敌人打了一下,武穴被攻克,一中队盐务警察(百把人)都成了俘虏。在我军打开武穴后,国民党“泰源”兵舰从黄石开到武穴,即将靠岸之际,发现武穴码头有解放军,就慌忙逃窜,我军即以机枪扫射。第二天,二营撤到离武穴20里的杨家林一带,做了几天棉衣,接着后来参加了高山铺战役。一营打龙坪,三营打田家镇均未遇敌反抗,进展极为顺利。刘邓大军势如破竹,令国民党军队心惊。对此,蒋介石恐怕刘邓大军即将渡江,十分惊慌,一边急调海军代总司令桂永清到九江指挥舰队封锁江面,阻止我军渡江,一边急令第二0三师从九江伸至北岸之蕲春、黄梅,新十七旅在军舰配合下至解放军巳撤退的武穴,又一边严令自豫南掉头尾追刘邓大军的第四十师和武汉外围的第五十二师之八十二旅经浠水(蕲春)东进广济兼程前来,阻挠解放军渡江南下,破坏解放军战略展开实施。刘邓大军决定抓住这一有利战机,选在地形险要的鄂皖公路的蕲(春)与广(济)交界的高山铺隘口(西至十里铺狭口进入,中经高山铺、清水河,东至与广济接界的东界岭,南北对峙、东西紧锁,一条长7公里,宽105公里左右的狭长谷地)设伏,便于控制这些制高点,居高临下,瞰制敌军,可集中优势兵力将其歼灭。为了给国民党军队一次沉重的打击,事前,刘伯承、邓小平一边亲自视察地形,特从蕲北张家旁镇移驻离高山铺较近的胡家凉亭,亲临前线指挥。刘邓大军一边发挥地方党政及武装力量和人民群众合力作用。动员、运用社会力量,全力支援大军作战。在离一纵队不远的岳山下垸,广县政府机关还设立支前指挥部。地方党政组织迅为解放军筹集了大批粮食,还给部队送去1.5斤黄金和1800块银元。广大群众主动为部队运送弹药、抬伤员。百园乡人民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有钱的捐钱,有粮的献粮,每户捐献一双鞋,支援大军打老蒋。”在很短的时间内,不到500户的百园乡共献军鞋419双,粮食4000多斤(该地是缺粮的山区),此外还有几十位缝纫师傅日夜为大军赶制棉衣。一边并命令各分遣部队迅速作向心集结。纵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组成前线指挥官部。10月26日上午9时左右成功将敌军引诱入我军伏击圈后,高山铺战斗打响了。一纵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率领一旅一团二营、二团三营由广济梅川占以领洪武垴、东界岭为中心的高山铺地区制高点,还有二纵也参加了在高山铺地区设伏,二旅六旅(自英[山]到达蕲[春]黄[梅]广[济]地区)留在钳制武穴之敌,主力开向广济伍家冲及蕲春高阳山,还有十九旅、二十旅和中原独二旅;六纵先遣队、十六旅、十八旅、十七旅及主力,投入高山铺战斗。这场战役中,洪武垴(洪武垴、东界岭是通往广济通道)阵地,13次反复争夺,终于被我军控制。次日下午2时,将尾追之敌国民党军整编四十师和整编五十二师八十二旅一举全歼——高山铺之战(被称之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首战大)。战斗期间,广济党政及武装力量,组织支前人员,将部分伤员被安置在四望、太平一带,当地群众无微不至地照料他们,许多乡间医生主动为他们治伤,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出现人民群众支前和参军的局面,人民解放军发扬了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克服了种种困难,从而取得了连续重大胜利的战果,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破坏大军立足生根的所谓追歼计划,为一步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推进实施战略展开,实现党中央对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图提供了社会基础保障。

刘邓大军来到广济(9月14日到达)之后的10月,广济(革命)武装总队巳发展到100余人,活动范围遍及全县各地。11月初,在成立广济县委的同时,成立了广济县武装指挥部。指挥部辖两个连,其中一个连是李震宇带来的,另一个连是由县总队与李青英、张昭剑所带武工队的一个警卫排合编而成的。贺导海任指挥长,李震宇政委,樊兴贵任副指挥长,张万柱任副教导员。广济县各区的武装组织主要是区干队(全称是区基干武装队)各区干队的情况不尽相同,有的四五十人,有的七八十人,有的有排一级的建制,有的没有;有的战斗力较强,有的战斗力较弱;有的负责人由区委主要领导兼任。有的有专职负责人。

各区武装组织除全脱产的区干队以外,还有半脱产的民兵组织。有的区民兵战斗力较强。如干仕区的民兵就很能打仗,曾多次受到地委书记刘仰峤的表扬。

12月下一步旬,六纵队十六旅从英山到达蕲春张家榜后,准备攻打梅川镇。为了摸清敌情,十六旅派人和五分区司令员张国传取得了联系,张国传叫干鹄带几个战士到梅川镇去侦察,侦到城里驻有国民党青年军二O三师二旅六团团直和两个营。干鹄及时将情报报告了首长。12月24日晚,六纵主力旅长尤太忠向指战员下达了战斗命令,要求部队动作要猛要快,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十六旅和五分区指战员经过50多里的急行军,于深夜11时许到达梅川镇附近,完成了对梅川的包围。有一路人马悄悄摸到城西北角的白石山脚下,准备首先夺取这一有坚强防御工事的天色屏障,打开广济的大门。四十六团三营战士摸到山腰时,就向山顶投弹,炸着了碉堡和外壕工事上的稻草,火光冲天,越烧越大。敌军惊恐万状,连滚带爬地向城内的方向跑去,刚跑到山腰就被收拾了。与此同时,二连摸到了城边,一直把敌人赶到十字街。敌人凭借文昌阁高楼的有利地势,仍在负隅顽抗。七连机枪手端起机枪站到敌人遗弃的暗堡上,向敌人猛射。三班、二班战士向敌人猛投手榴弹,使敌人的机枪成了哑巴。我前排战士一下子冲了上去,100多敌人乖乖地举手投降。在城东南小山梁上的一个碉堡里的敌人,在我军大炮的轰击下,也俯首缴械了。这次战斗从天黑到天亮,整整打了一通夜,共消灭敌人300余人。两天后,尤太忠离开梅川。

在这次战斗中,县指挥部积极配合刘邓大军作战,战斗开始前,贺导海就率领指挥部指战员埋伏在雀儿山,准备打击增援之敌。战斗接近尾声时,干仕、郭德元、胡立等地的区干队员纷纷起来参战。干仕区干队员还抓了一个排的俘虏。经过近几来武装斗争,广济革命力量势头越来越好。1948年元月,广济县脱产武装人员(包括干部)达1800多人,半脱产武装人员1300多,仅后者就有步枪五六百支,机枪二三十挺。这在鄂 东是少见的。通过这一广济个案分析,充分地揭示了刘邓大军无后方作战,新区根据地又尚未巩固的条件下,创造出的奇迹,取得成功的奥秘之所在。

至此,鄂豫、皖西两解放区成立后,形成了以大别山为中心,方圆数百公里,面积相当于一个浙江省的根据地。33个县民主政权,地方武装发展到3万人,根据地巳越来越巩固,胜利地实现了战略目标任务。

(二)加强政权建设

8月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主力一、二、三、六纵队共12万人抵达大别山。刘邓大军来到广济时,广济已经成立了广济县工委和广济县爱国民主政府,书记鲁岱、县长居文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后,10月,先后相继成立了鄂豫五分区、五地委和专署(辖治蕲南、蕲北、英山、黄梅、广济县)。为了不断地扩大各级民主政权,重建鄂豫边(皖西)解放区,决定每旅留下一个团与地方革命武装一起,进一步加强地方武装斗争的领导力量。留下的部队,既是武装队,又是工作队、宣传队。11月初,二纵队六旅李青英、张昭剑带来的380余人(内分六个部队和一个警卫排)武装工作队,留在广济工作,来到梅川百园岳山下(县政府所在地)。与鄂豫区五地委书记刘仰桥、副书记易鹏及广济党政军负责人鲁岱、居文焕、贺导海领导会合后,刘仰桥亲自主持召开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成立广济县委、县政府,确定其主要成员,划定区的范围,配备区领导干部;要求各区成立区干队、贫农团和民兵组织;发动群众搞土改。会议决定鲁岱、居文焕、贺导海继续担任县委书记、县长和指挥部指挥长。会议确定以干仕区、四望区为重点,将全县划为东西两大片,共分九个区,并确定了各区负责人。这次会议后不久,11月 中旬刘邓大军六纵十八旅五十三团政委李震宇带一个连来广济县,当时,县委在干仕大垸召开了全县各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贫农积极分子会议,会上调整了县委领导班子,广济任县委书记,鲁岱改任县长,居文焕改任副书记。要求各区大力发展党的组织和革命武装,进一步发动群众搞土改,特别注意在贫农团中吸收积极分子入党、参军,会后,土改运动在全县迅速展开,每个村都成立了贫农团。1948年元月初,肖云来广济任县委副书记,他所带的一批干部分到区里任政委,充实、调整了部分区领导班子,每个区都建立了几十个贫农团。如余川区就有31个贫农团。贫农团内设正副团长和土地、经济、武装、妇女等委员,还设有大组长、小组长。贫农团掌握了一些枪支,主要任务是带领群众打土豪,进行土改,保卫土改(有的贫农团里还有翻身队,翻身队由贫农团的中坚分子组成)。到2月底止,不少贫农积极分子在土改运动中加入了党组织,全县有党员1000余名。

(三)发动群众土改

刘邓大军初到,忙于反击敌人追剿和实施战略展开,发动了群众,摧毁封建政权,开展分财

分田地运动,进行了土地改革,重建和巩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由于当时的环境影响,土改的时间不长,在工作上有些过急过左,因此被称之为“急性土改”。

1947年11月初,广济各区成立了区干队和民兵组织,组建了贫农团组织,为土改运动的开展,作了组织上的准备,因此,广济迅速发动群众,一手持枪、一手搞土改。首先把选择党政机关所在地和过去老根据地、领导骨干比较集中地方作为重点试验地区。广济重点地区是东部的干仕地区和西部的四望地区,进行率先土改。11月初,在青山下祠堂里开了四五百人参加的贫农团代表会,开了四五天,由张昭剑主持,刘仰峤等讲了话,最后作出了全面进行土改的决定,会后,干仕地区就正式进行了土改,每人按四担谷的标准分了田,在田地插了竹牌子。

在土改过程中,干仕地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土豪活动,风凰、周国镇、十八堡等地的贫农团到处打土豪,开始有些胆小的农民不敢去,后来看见人多了,也就跟着去,贫农团决定打哪个土豪,第一天就把那个土豪的门一封,然后就发动群众,第二天群众就带着箩筐、米袋,到土豪家分浮财。有时贫农团还向土豪、地主和富农罚谷罚款。同干仕地区一样,四望地区农民打土豪华、分田地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有一天四望山一带有5000多人参加了打土豪活动,落针八村、田北海村先后有1万多人挑箩筐到仓头埠打土豪。

在重点地区的影响下,全县各地声势浩大地开展了“打土豪分浮财分田地”为中心的土改运动,出现了一手拿枪,一手分田的景象。到1948年2月,总计全县80%以上的地方进行了土改(只有沿江一带和广(济)武(穴)路一线入梅川附近处未进行)。这样,较大规模地形成了本地区有利于开展根据地战略坚持的气侯。

反思这次土改运动出现过急过左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方面:一是对新区地富力量仍然强大认识不足,以为枪杆子加土地改革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二是不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而是不能区别其他解放区不同的阶级情况和经济特点,盲目地执行全国土地会议精神和机械地照搬地华北经验,个别地方还没有严格执行党的阶级路线,扩大化对立面,致使一些可能联合和中立的社会力量推向对立面。三是没有做好上层开明人士的工作,以致中断了一些统战关系,急于建成一个能作为后方依托的解放区,致使党在政治上蒙受损失,对敌斗争不力,诱发出一些社会问题等,这些惨疼的教训,至此于1948年5月五军分区司令员张国传来到广济打游击后,及时性传达了党中央关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指示精神,及时地纠正“左”的错误作法,执行正确政策,如为被错划地富的中农恢复名誉,并退还其浮财和土地等,从而使根据地创建工作更加深入、扎实、有力。

综上所述,至此11月中旬,巳在大别山建立第一、二、三、四、五等五个地委、行署、军分区,拥有30个县级党委和27个县级革命政权,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创建的最大一个解放区,纵横300公里、750万人,完成了在鄂皖豫边区地区战略展开。

推进战略坚持:坚持对敌斗争 加强组织领导 扩大统一战线

1948年初,刘邓大军分遣三个纵队在桐柏、江汉、准西三区作战展开。由于刘邓大军主力相继转出了鄂东乃至大别山区(2月24日),因而广济地区就形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这时。从全局来看,刘邓大军是处在实施战略展开阶段,而广济这个局部(又一次沦为游击区)来看,却是战略坚持阶段。根据中原局指示,中原军区与人民武装应独立自主地坚持大别山战略阵地,开展更广泛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由于我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着敌人之战略中枢,被敌视为心腹大患,意欲必除。面对敌人组织20多个整编旅并辅以大批反动地武装,向我根据地展开残酷地“清剿”(包括广济县在内),内线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时期,广济县党政军民发扬刘邓大军那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改进游击战术,使游击战争与发动群众合起来,军民同命,对敌人进行了坚决地斗争,艰苦卓绝地推进坚持内线拖敌,战胜和粉碎敌人的“清剿”,用鲜血和生命保护和坚持根据地阵地,用扎实地斗争来实现党中央的战略意图。

(1)艰苦的反“扫荡“斗争。刘邓大军撤离广济地区后,留下了骨干力量,中原突围后留在大别山(广济)坚持游击战骨干力量,广济县指挥部和各区干队及广大民兵一起共同开展武装斗争,坚决执行“县不离县,区不离区”的军事方针,就地多次打退了敌人疯狂反扑。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力量分散,机动余地小,因而对敌斗争也愈益被动,我武装力量也遭受到严重挫折,但没有被眼前一时困难所吓倒,分片继续坚持游击战争,革命斗争的火焰始终没有熄灭,仍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革命红旗在广济大地上继续飘扬。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局势,广济县委因形势严峻撤至黄梅,鄂豫五地委即将广济、黄梅两县县委撤销,成立黄广临时工委,下辖广济县工委和黄梅县党组织。不久,黄广临时工委撤销,黄梅县成立并委,同广济县工委直接归鄂豫五地委领导。广济县指挥部根据地委调整的政策和策略,采取了集中力量和收宿阵地紧急措施,贯彻执行“集中力量,统一指挥部,形成权头打大圈子,变被动为主动,尽快打开局面”的方针,开展游击战争,广济也停止了“县不离县,区不离区”

的口号,转而采用了“打大圈子”,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在运动寻找歼灭孤立弱小之敌,转变为渐羸得了战局的主动权,到处出现规模不等的小战斗,弄得敌人不得安宁,有效地完成了巩固和坚持小块解放区的历史使命和重大任务。

元月间,广济县指挥部和民兵驻在四望区李贞垸。第一天晚上就获得敌军将要进犯的情报,第二天天麻麻亮,李震宇、肖云带十七八个战士,埋伏在山坡上,计划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第二天早晨,七八十个敌军气势汹汹地从张百可垸向李贞垸扑来。得意妄行地敌军进入了我方的伏击圈,等到敌军增近了。十几枚手榴弹就在他们中间开了花,炸得敌军晕头转向,战士们一下子追了过去,这时其余的七八十个战士和民兵也出击了,一阵猛追,将敌军赶进了田家镇。中午时分,我指战员押着俘虏,胜利返回驻地(四望之战)。

2月上旬,县指挥部两个连驻扎在花桥区陈其垸,被在龙坪的国民党江西保安团知道了。李震宇、贺导海根据敌人活动规律和多年打仗的经验,一定料到敌军要来,就决定等敌人来后就抄其后巢。2月17日天没有亮,保安团两个连分三路窜到花桥,企图偷袭我指挥部。敌军分兵向陈其垸包抄。这时我指挥员胸有成竹,按原定方案办。战斗一打响,贺导海带领部分战士绕到敌军屁股后面,弄得出其不意地狠狠地教训了敌军。敌人首尾挨打,惊慌失措,连忙撤退,这时驻在程先垸的区十队约70余人。也前来参战。敌人溃不成军,我军猛追,将敌军赶到离陈其10多公里的童司牌。这一仗,毙敌10来人,俘敌100余人,缴枪90余支(陈其之战)。 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五)晚上,田镇区干队和民兵几百人打开了田镇(之战).事先区干队侦察时, 发现田镇只有一个连国民党军队.23日田镇 又调来两个连国民党军队,这个情况,区干队不知道.区干队和民兵摸进田镇后,大家一齐喊:\捉活的\吓得敌人胆战心惊,区干队一排长姜毛头带人从马口进攻船码头活捉了敌连长和情报处长等几十人,新来的两个连国民党军队由于不明白情况,又加之黑夜,不敢行动.天亮后,敌人发现是我区干队和民兵,不是正规部队,于是就气势汹汹地进行反扑.区长曹春山等二多人受伤,两全民兵光荣牺牲(田镇.之战)。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李震宇写信给五分区司令员张国传,要求将分区部队来调来教训一下敌人.2月底,张国传把分区五十三团带到广济,并把黄梅指挥部也调来了。经研究,决定攻童司牌,当时,我们侦察到童司牌敌人驻军情况,国民党江西保安团两个连约200余人,驻扎在上街头(北街),有步枪、轻机枪共200余件,下街头(南街)驻有本地“五保联防队”,有70余人,50余支枪。3月3日晚,我分区、县指挥部和区干队分四路进攻童司牌,张国传指挥五十三团和广济县指挥部进攻上街头,花桥区干队和龙坪区干队分别从东西两侧配合主力进攻,马启春带领黄梅指挥部扼守下街头石桥,堵住敌人退路。战斗打响后,敌人乱作一团,争相逃命,敌王连长见大势巳去,自杀身亡。“五保联防队”队长刘庸被赶到大闸港淹死,另两个土顽头目郭振权、郭祖安被活捉,后绑送蕲州镇压。这次战斗共打了两个多小时,击毙敌军18人,生俘200余人,缴枪200余支(轻机枪8挺、重机枪1挺),子弹5000余发(童司牌之战)。打童司牌第二天晚上,我军又接着打六村。六村反动民团抵不住我方强大的火力。都逃跑了,我指战员顺利进入六村。

在我军攻打童司牌之际,敌军刘月鉴部巳将我西边崇山地区围得水泄不通,而在崇同境内外的我方人员还不知道这一情况。3月5日上午9时许,县委副书记萧云在崇山潘家湾召集田家镇、四望区委书记会议,听说敌人在围攻,便停止开会,赶快上山。刚到半山腰,山下的敌军就朝我方开枪,我方占领崇山主峰后,敌军向主峰开炮,我方分头突围,当晚鲁岱带了六七十人,朝蕲春方向北撤,一天后,又返回栗木枯木逢春桥,与敌军民展开激战,其余的武装力量也与敌军周旋,由于寡不敌众,我武装被打散。崇山突围后。县指挥部主要活动的地区在县东边。花桥、余川、干仕等区的区干队尚有相当的战斗力。3月下旬,县指挥部和部分区干队分别驻扎在团山河(突围)和松山咀一带,3月29日敌军分几路向团山河地区进攻,国民党广济军一个营由黄梅进驻郑公塔,一个营由黄梅进驻双城驿,一个营由荆竹沿公路直下,国民党县自卫队从干仕沿山而来。根据这个情况,我方就转移了设在雷垸的指挥部。把主力部队布防在猫儿山、风凰赛、毕赛等山上,以便居高临下,阻击敌军。天亮时。我方与驻在郑公塔的敌军打了起来。当战斗持续到中午时分,敌军就从郑公塔迂回到风凰山下。下午2时许,我军撤到猫儿山山边。朝余川双城驿边打。准备打退敌军后,再到十八堡。这时各路敌军都向我逼近,我方陷入三面围击之中,于是就撤离猫儿山寨、凤凰寨、毕,沿团山河向郑公塔方向突围。天畔时到达郑公塔,此时下雨了,贺导海、居文焕、肖云等决定连夜冒雨向黄梅北边大山撤退,七天后到达打鼓岭(崇山突围)。4月初,在(黄梅小溪山)鼓岭(黄梅、广济县委联席会)召开了会议,刘子厚(中共鄂豫区委副书记)、刘仰桥(五地委书记、易鹏(地委副书记)、张国传(鄂豫五分区司令员)、黄宏伸(鄂豫五分区副司令员)等与会人员。会上,总结了广济的教训,刘子厚对广济县委由于没有坚持“县不离县,区不离区”方针的错误,进行了批评。会后,成立了黄广两县临时工委,徐少岩任书记,副书记萧云、唐振华。当月初,根据鄂豫五分区指示,将广济、黄梅两县指挥部武装合并成立为第十四团(团长马启春,副团长贺导海,政委岳兴福)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开展游击斗争。此时斗争十分艰苦。

面对广济局势异常严重。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武装战斗人员常常隐蔽在群众之中,进行秘密的斗争,人民群众保护民他们的安全。十八堡一带的群众经常给我游击队送信,发现有掉队的同志就把他们到家里,给他们烤衣服,做饭吃,许多群众还把武装人员隐藏在洞里。第二年3月的一天,三位南下干部在花桥区枫树林湾王有弟家里准备吃早饭,敌军就进了垸,王有弟急中生智,把南下干部隐藏在楼上,敌军到她家后,向她要人,并把她弟弟捆绑起来,狠狠地打了一顿,可她就是不说。当敌人要上楼拿柴煮东西吃,她怕敌人发现三位同志,就连忙上楼拿柴,并趁机在三位同志身上加盖了稻草。后来这三位南下干部安全脱险了。人民群众还冒生命危险保护伤病员。张照剑有一次重伤复发,一个人躺在深山里,一位素不相识的农民上山打柴时发现他,就把他背下同转移到安全地方。年初,有十来个伤员在十八堡养伪。一位别号叫冯和尚的群众总是半夜里偷偷地送食品给伤员吃,敌人经常去搜查,但怎么也搜不着,还有一位战士在饶家当和落针八湾的群众家养病50多天。尿屎都拉在床上,但群众一点也不怕麻烦。

刘邓大军主力转移时,交给地方七八十条枪,这些枪支都被群众保存下来了,有的群众为了保存枪支弹药的财物。不惜牺牲身家性命。田镇区伍春香在区里搞这妇女工作,保存了一些

钱、粮和文件。敌人要她交出这些东西,把她打得晕去七次,可她就是一句话也不说。由此可见,在那艰苦岁月,主要依靠人民群众的用智慧、鲜血、乃至生命全心全力来支持和帮助,使内线军民在艰苦的斗争中站稳了脚跟,并使革命斗争战略坚持下来、小块游击根据地保存下来,胜利地度过了这一最艰苦的时期。

(2)加强党对武装力量领导

面对我武装力量受到重大损失,有不少的同志牺牲或被杀。仅田镇区就牺牲了52人,广济地区革命斗争处在艰苦卓绝阶段,但是革命的烈火是扑不灭的。在此情况下,鲁岱、干鹄仍留在广济坚持斗争,他们分别组织了四五十人的队伍,均以十八堡为根据地,四处秘密活动,巳改变了广济的局面。4月中旬,根据赵辛初的指示,在十八堡重新建立了广济工委,高航之任书记,鲁岱、蔡文明为委员,干鹄管武装。5月分,高航之调到分区,鲁岱任工委书记,干鹄任副书记,这时又重新组建了三个大区。根据地委提出的斗争方针,停止了“县不离县,区不离区”的口号,转而采取“打大圈子”的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在运动中寻机歼灭孤立弱小之敌,

渐取得了战局的主动权。

综上所述,处于内线实行战略坚持的解放军及党领导下的地方武装力量,在如此劣势的情况下和那极其的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仍牵制大量的敌人,与时俱进地调整斗争策略,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有力地配合了外线主力机动作战,大量歼敌。主要是由于鄂豫五地委同广(济)蕲(春)黄(梅)英(山)解放区的各县委共同战斗,在敌人重围中得以艰难地生存和发展,并成为我军的可靠后方和继续前进的基础。

(3)恢复(扩大)党的统一战线。

由于“左”的土改政策,因而统一战线工作受到损失。后来,我地方党组织吸取教训,注意恢复和扩大统一战线,到1948年秋,原有的统战关系都恢复了,通过加强统战工作,孤立了最顽l固的反动势力,争取了中间势力,壮大了革命的力量。十八堡的几个乡士绅为我方做了很多工作,如派米、柴等。蔡林垸附近有个庙,庙里的乔和尚是个离队的国民党军队营长,与国民党、共产党和其他各派力量都有联系。如6月。蔡文明到庙里做乔和尚的工作,叫他到栗木桥把国民党保长叫来,梅川镇董家畈蔡世荣是个远近闻名的医生,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影响。我方与他建立统战关系。7月。蔡为我方从南京买回了油印机和很多药品。由于

内线各地党组织贯彻党的新区(调整)政策,在不太长时间里,用事实洗刷了一度蒙在自已脸上的灰尘,有错必纠的态度和断然实行顺应民情的转变,从而重新赢得了了基本群众和各阶层人士的信任,甚至连那些对我抱有成见,尤其是有敌对情绪的人,也改变了看法。这是,在那艰苦的3、4、5月过去后,包括广济县在内的鄂豫区,仍保持了十五六块相对的根据地。

配合大军南下:广济全境解放 重建恢复组织 支援渡江作战

(一)广济全境解放。

由于坚持正确的政策和灵活机动的斗争方法,广济县党政军民终于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来了解放的曙光.

1949年2月,鄂豫五分区司令员张国传率领部队攻打广济县城梅川。贺导海率领县指挥部两个连在解念兹担任堵击任务。这次战斗歼敌青年军两个连。5月中旬,四野主力一部到达前线后,即向武汉地区发动攻势,一部则于团风至武穴之间大规模抢渡长江,向南挺进。面对大军压境之势,国民党广济县长王鹤山和县保安大队长王家保,闻讯率部弃(广济县)城逃至江边武穴镇,企图渡江窜逃。广济县城宣告解放。

广济县城梅川解放后,地方部队迅速从北门向南推进,并向武穴发出了命令,要敌人缴枪投降。面对我强大的军事攻势,以王鹤山为县长的国民党县政府准备向我方投降,但坚持要打起义的旗号,要求与我方谈判,县委决定派鲁岱、贺导海为代表谈判,协助大军代表在武穴一梅川之间的指定地点谈判,最后达成了协议,王鹤山等人被迫放弃“起义”要求,答应无条件投降。第二天在大金畈由我方接收了敌方的武器。不久,罗城乡乡长带40多支枪,武穴警察队带四五十支枪来投降。在国民党县政府投降的过程中,敌县自卫大队和中队长等头目拒不投降,暗里却连忙从武穴渡江逃跑,被我四野大军随即从武穴渡江追击,将其歼灭。至此,广济全境解放。至此[3下旬——5月中旬(5月14日蕲春县城被攻克)],国民党在鄂东地区的统治被全部摧毁,整个鄂东全境乃至大别山区巳全部解放。

广济解放后,广济县党政军一边进一步肃清境内残敌,一边做好支前作。广济境内,还有几股土匪蠢蠢欲动。一股在破头山。一股在观山寨,一股在扃担冲,一股在鄱阳湖。其中破头

山顽菲尤为猖獗。其匪首涂水如救灾企图与六村的反动势力纠集暴乱。9月30日,我县大队驻在大金畈上周煜湾,下午2时左右有人报告说:“涂水如在张良祖湾活动”县大队当即派一个排(40人)前往破头山剿匪。第二天天亮前,指战员赶到破山头,迅速地抢占了两个山头。匪首涂水如用机枪疯狂向我扫射,机枪卡了壳。我战士趁机迅速冲上去把他活捉了。天亮以后,敌人躲到屋里去了,双方都未打枪,战士们押着涂如水,命令他向敌人喊话:“缴枪不枪,投降给出路”这样,敌人就纷纷把枪往外丢。这次战斗,打死了土匪10多人。活捉了10多人,缴获了长短枪几十条,子弹几箱,小钢炮一门。我排长李恒年,班长老王和战士陶水尔英雄牺牲。至此,在广济土地上,当家作权力终于掌握在人民群众手中。从此,人民群众在这片红色、神奇、英雄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历史纪元。

(二)重建恢复组织

3月,为了尽快地发动群众,积极准备船只和物资,迎接大军渡江,并筹划全县解放后的一切准备工作,迅速地重新建立了广济县党、政、军组织。3月初,将徐少岩由蕲北调到广济,任中共广济县委书记(就任三个月后由孙石继任)。5月中旬,广济梅川县城完全被我党、政、军领导机关整体接管。当月中旬,四野主力一部解放了重镇武穴后,又成立了区镇党政机构,下辖六个区镇,并任命了区镇负责人。县里工作重点转移到肃清残匪,安定社会秩序、建党建政,恢复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建立健全县委会及各级政权。由徐少岩为书记,副书记鲁岱兼任公安局长、县长居文焕、副县长李青英。县委委员王哲江兼武穴镇委书记。先后成立了梅川区、龙坪区、田家镇、太平区政权。花桥区、余川区则由五个人组成的工作队,正陆续的成立区政权。

(三)支援渡江作战

2月15至17日,鄂豫区党委和支前司令部连续发出紧急命令和指示,要求各地紧急动员起来,在公路沿线和大军即将经过的地方设立支前站,准备大量修路架桥器材和各种急需物资,切实做好支前工作。根据人民解放军实施了渡江战役。5月初,四野第十五兵团第四十八军军由河南省罗山向湖北境内挺进,经宣化店、河口镇黄陂、新洲、黄冈、浠水、蕲春到达广济的,负责蕲春至广济一线渡江南下。第四十八军军部驻浠水县城(清水河镇),该军一四二师在广济县西部驻扎。5月中旬四野主力一部到达前线后,即向武汉地区发动攻势,一部则于团风至武穴之间大规模抢渡长江,向南挺进。

早在年初3月广济县成立了支前指挥部,贺导海任指挥长,干鹄任副指挥长。区乡成立了支前委员会和支前小组,均由各级党政军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具体承办支前工作(组织民工、

筹集粮草、钱款和船只、修路建桥、设立兵站、维护交通运输)。广济县积极地做好以筹粮筹草为中心的支前工作,为即将到来的大军备齐急需物资。尽管正是春荒季节,广济各地群众克服各种困难,全力支援大军。在短短两个月内,动员人民群众筹集了几十万斤粮食和大量油盐及其它日用品,为四野的到来做好了物资的准备工作。与此同时,广济县党政组织和广大群众,修复了英(山)武(穴)公路蕲春境内40公里的路段,及时地排除了交通障碍,保证了大军按时抵达长江北岸重镇武穴镇。武穴解放后,县委和县支前指挥部又动员广济人民群众拥军支前、参军参战,全力支援大军渡江。摆在渡江大军面前是相当困难:一是没有船只。国民党军队撤退时,把能带走的船只都带到江南去了,不能带走的船只就地炸毁。当时四野到来的时侯,县里不仅没有一只大船,就连一只小船也没有;二是缺乏驾船的人,四野依靠地方党组织和武装力量迅速地发动、组织人民群众,终于克服了眼前两大困难。在县委和县支前指挥部的精心领导,组织了大批手工艺人,在短短的一二十天内就赶制了三百多只小船(每船可载8——10人)并编织了许多木竹牌,作为渡江的辅助工具,用来运载军用物资。广大支前民工、船工勇敢、积极参加到第四野战军强渡长江(黄冈县团风镇至广济县武穴镇的100余公里的地段)、佯攻武汉战役之中,进而实现牵制白崇禧向武汉收缩兵力,以利解放军在湖口以东实施突破敌人防线。在这场战役中,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胜利地突破了长江天堑,展现出一幅幅一艘艘的小船把几万大军送到江南对岸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综上所述,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鄂皖边广济历时20个月,坚决执行了党中央关于战略展开和战略坚持(斗争)是广济县革命斗争史上的经典的绝无仅有的范例,也是一部关于我军及地方党组织和武装力量与人民群众一起创造性实施了党中央关于积极的防役战略方针,完成了把大别山解放区作为战略反攻前哨阵地的战略目标及意图和支援渡江作战和间接地支援解放南半个中国的斗争实践的生动教科书。刘邓大军同大别山人民一起用生与死、血与火打造出的“大别山”特有精神,将永远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华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再立新功,再添新光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4a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