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基地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考研仿真模拟题

更新时间:2023-04-28 08:58: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7年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基地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2)

2017年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基地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16)

2017年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基地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27)

2017年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基地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37)

2017年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基地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49)

第1 页,共58 页

2017年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基地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考研仿真模拟题(一)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考研最新题型及历年试题难度出题。——————————————————————————————————————————一、名词解释

1.花间派

【答案】花间派是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专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内容的词派。花间派因《花间集》得名。花间派以温庭筠为鼻祖进行创作,其核心内容不脱冶游宴乐、男女私情,多用华丽的辞藻和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在艺术上则是文采繁华、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风格绮艳婉丽,对宋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2.拟话本

【答案】拟话本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指由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最早应用这一术语。拟话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理俗,情节生动完整,描写人物心理细致入微,个性突出,注意细节刻画。但与话本又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空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拟话本显示出议论增多、艺术性更强的特点,而在口语运用和生活气息上则明显逊于话本小说。凌濛初编著的“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宝库。

3.明中叶三大传奇

【答案】明中叶三大传奇是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角的《浣纱记》和王世贞的《鸣凤记》的合称。它们分别标志着忠奸剧的定型、历史剧的新篇和时事剧的发轫。三大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明传奇创作新时期的到来。值得注意的是,梁辰鱼以昆山新腔为曲调创作了《洗纱记》,而《鸣凤记》则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直接取材于现实的“时事剧”。

4.《己亥杂诗》

【答案】《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龚自珍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己亥杂诗》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5.汉书·艺文志

【答案】《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东汉班固编纂,以刘歆的《七略》为蓝本,将古代文献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对先秦学术文艺演变,做了概要的叙述。其美学观点,强调文学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认为民歌是由于哀怨或欢乐荡激心灵的产品,君土可以由此而了解民风习俗的轻薄或淳厚。

第2 页,共58 页

6.楚辞

【答案】“楚辞”既是一种诗体的名称,又是一部总集的名称。作为诗体名称,楚辞是指战国时候产生在楚地的由屈原吸取楚神巫文化和民间歌谣的特色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又称“骚体”,它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宏伟繁复的体制、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运用。作为总集名称,楚辞是指西汉末年刘向编辑的一部用“楚辞”作书名的辞体诗歌集,收录了屈原《离骚》《天问》《九章》《九歌》及宋玉、景差等楚辞体作家的作品。

二、简答题

7.简要介绍“诚斋体”。

【答案】(1)“诚斋体”

“诚斋体”是指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的诗风,因其号诚斋,故而得名。其诗善于以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为对象,多为七绝,风格活脱佻达,幽默风趣。

(2)“诚斋体”的主要特点

“诚斋体”的突出特点是以“活法”为诗,具体表观为:

①内容上,诚斋体的题材主要取自自然

诗人善于以独特的眼光发现和捕捉景物的生动形象,从自然界的美景中发掘出活泼的奇趣。然而,古往今来,写景诗数不胜数,而杨万里的写景诗却能形成其独特的风格,想必其中必有过人之处。首先是立意新颖。比如,向来诗人容易伤春,而杨万里却说:“拚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

“诚斋体”诗歌的新还表现在艺术构思和遣词造句上。隔着大树,青天从许多树叶缝里显现出来,诗人这样描写:“隔树漏天青破碎”。一阵急风吹过竹丛,碧绿的竹竿竹叶随风摇动,诗人这样描写:“凉风度竹碧匆忙。”用青代表天,用碧代表竹,突出了色彩,却又写色彩变得支离破碎,甚至显得慌慌张张,这体现了诗人新颖的构思。

②语言上,诚斋体的语言,自然活泼,亲切有味而且幽默诙谐,富有童趣

诗人学习了晚唐诗歌,吸收了民歌的特点,又受到了宋代盛行的理学、禅学的影响,而就诗人主观方面来说,则是他保持着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诗人对儿童的生活活动很感兴趣,经常被儿童的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好奇淘气、一片纯真所深深地吸引。又因题材取自自然,贴近生活实际。

③创作手法上,“诚斋体”’常常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诗人在创作中,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如以上所列举的溪水与雨点之间像是在竞争,又像是在赌气,溪水竞不让雨点形成波纹就赶快流走了,这己经类似于把客观事物拟人化,而写得较多的是诗人与自然景物之间的交往联系。比如诗人在小溪旁边等待观赏月亮,越等越抱怨月亮老不出来,诗人就觉得这是月亮存心跟他闹别扭:“溪边小立苦待月,月知人意偏迟出。”此外,诗人描写在风的吹拂下,小草像是在摇头,芦苇像是在叩拜,松树像是在整理胡须。杨万里的诗写得

第3 页,共58 页

亲切有味,与他常常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息息相关。

总之,诚斋体可以用一个“活”字来概括:它细腻小巧,机智敏锐,善于捕捉瞬间的景物、动作、心情感受,于他人忽略难得见处提炼诗情,且能使之富有情趣;它想象奇特,立意新巧、层次曲折,深婉多致,变化无穷;它诗风清新自然,语言平易通俗,善于调侃谐谑,使作品充满幽默风趣。

8.简要分析评述《孟子》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答案】《孟子》中的重要思想观念主要有:

(1)《孟子》中的生命权意识

①孟子仁义思想中的生命观

儒家正统法律思想“贤人之治”的渊源之一是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作为对“舍生取义”的一个补充,孟子提出了“权”的范畴。在具体事件中实践“义”的程度适宜与否,要根据当时的情况,遵照“权”的精神来确定,而不是味地强调“舍生取义”,去作无谓的牺牲。另外,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正因为如此,人生来就具备仁义之心,对仁义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仁义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孟子反对人们自暴自弃。在孟子看来,仁、义与生命是融为一体的,弃仁义便是毁生命,毁生命便是弃仁义。在个体生命与个人理想二者之间,孟子并没有偏废任何一方的取向,而是将二者紧密融合在一起。

②孟子天命观中的生命意识

孟子继承了孔子“尽人事而待天命”的思想。他一方面重视天命的作用,认为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人要安顺天命;但另一方面,这种安顺天命是有条件的。在孟子看来,天命的实现离不开人力的配合,虽然失败主要是天命所致,但人事未尽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顺天命的同时,孟子更强调人事的作用,他以人的角度看待“天命”。只有从生命的本体出发,去“尽心”“知性”才能“知天”,去“存心”“养性”才能“事天”,至于寿命的长短不必去顾及,君子修身养性以待天命而己。

(2)《孟子》中的民本思想

①民贵君轻论

在《孟子·尽心》篇中,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这段论述是对春秋以来重民思想的大总结、大升华。孟子认为民是国家之本,而王道仁政,要在贵民。轻民、贱民、残民,便无王道可言,亦无仁政可言。所以,孟子认为,只有不嗜杀的君主才能统一天下;一国的君主要注意保民而王、为民父母、与民偕乐;在治国时不能耽误民事。这些都是孟子民本思想的表现。

②养民富民说

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征战连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站在民众生计的立场上,孟子主张“薄税敛”,强调“取民于有制”,严格按照他想象中的尧舜所定的税法来办事,“事取其中”,不轻也不重,不能重得让人民生活不下去。同时,孟子主张“制民之产”,并由此提出了“正经界”的办法,即实行井田制。孟子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看到了广大农民是否有恒产是农民能否生存发展

第4 页,共58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47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