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周朴园的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入手浅谈曹禺剧作的艺术魅力

更新时间:2023-12-14 01: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由周朴园的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入手浅谈曹禺剧作的艺术魅力

——对《雷雨》中周朴园人物形象的再理解

在《雷雨》中谈到人物形象的分析时,人们更多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繁漪和四凤或者侍萍这样略带女性光辉形象的人物身上,而我今天想谈的是周朴园的形象。我认为,周朴园的性格色彩的丰富度甚至超过了繁漪。

最早接触《雷雨》是在高中,那是高二的某个晚上,在讲到“周朴园究竟是不是爱鲁侍萍”这个话题的时候同学们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几乎所有男生都觉得周朴园是不爱鲁侍萍的,而几乎所有女生持相反观点,于是老师让我们分成两个小组进行即兴辩论。忘记了当时的具体过程,只是记得那天我们输的很惨,被在人数和气势上都占优势的女生组成的正方驳的无言以对。尽管作为语文课代表同时也作为反方代表的我输了,但内心却产生了疑问,周朴园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到底是不是还爱着鲁侍萍。

高中语文课上,老师将周朴园的形象归结为封建资本家从而进行批判和鞭挞。那时候懵懂无知,对于《雷雨》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心理的把握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层面,老师照本宣科,我再依葫芦画瓢,尽管疑问但却没有深刻的思考和探索。因此,对代表腐朽没落的周朴园有种浅浅的恨。

到了上戏,经过系统的戏剧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在这门课上深入地学习。我开始逐渐对《雷雨》中的方方面面有了自己的思考,不由得佩服起曹禺先生“写戏写人,写人写心”的创作手法。《雷雨》中几乎每个角色人物性格色彩都非常丰富,变异复杂的人性在矛盾冲突的戏剧情景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周朴园这个人物的形象由单一到多面,逐渐在我脑海里饱满起来,我也有了自己的分析理解。我也开始对他的情感由恨逐渐变淡,甚至对他转向同情。

在周朴园身上,我看到了三重矛盾,他的内心是焦灼的。

首先,他年轻时留学德国,受到现代个性主义观念和民主政治思想的影响,他像所有年轻人一样,追求爱情的自由和婚姻的自主,大胆地与侍女侍萍相爱。但是在传统观念和封建家庭的压力下,他最终抛弃了侍萍与贵族小姐结婚。这些看似偶然的行为后面包涵着深刻的意味。一方面,周朴园是在封建文化的长期浸染下长大的,封建伦理纲常、门第等观念对他产生深刻影响而另一方面,他受着西方民主自由观念的影响,抛弃爱情而屈就权势,就意味着对自己曾经的信仰的放弃。而他在权势与爱情之间他选择了权势,无论什么样的选择都会是他内心焦躁不安,往前是背叛传统,往后是背离自我,无论他怎么选择都不能脱离内心的矛盾,这种矛盾无时无刻不折磨着他,蹂躏着他。

其次,周朴园在儿女面前没有真正的自我,他为了他的身份而不得不做出与之相对应的口吻和动作,他既想作为一个平凡的父亲,平凡的丈夫应该体验到的一切;又必须要做到一个伟大的父亲,有能耐的丈夫所具备的一切。他一面希望所有人都在他夜以继日才建立起来的秩序中安然行走;另一方面连他自己也在叛逃。搬家是这种心境最直接的表现,而在矿上两年不回家则是间接体现。

再次,他有一个智者的形象,但又必须伪装出愚者的行为。从高中我就产生了一个疑惑,到底周朴园知不知道繁漪和周萍之间的事。那时候并不知道怎样去分析,而现在我看来他是知道的。他质问周萍“你知道你现在做的事是对不起你的父亲么?”,当看见周萍害怕到不敢回答时又话锋一转,说道了周萍在外面鬼混的事情。以周朴园这么聪明的人他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况且,在周公馆还有鲁贵这样是不是通风报信的下人。因此,最后可能的是周朴园只是在伪装,他必须要伪装出一副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但他又不能说服自己的内心去接受这一切,于是他开始旁敲侧击以希望来结束这一切。

喝药堪称《雷雨》中最经典场面之一。周朴园对繁漪说,“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

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记得老师在课堂上重点分析过“服从的榜样”句话,它表明了周朴园对他人的命令和对他人的一种态度。在我看来,也正是因为“服从的榜样”这几个字恰好从侧面反应了周朴园的另外一面,他一直要以榜样的身份出现在整个家族面前,用他的每一个给家里树立一个模范,让家庭发展的轨迹顺应到他所希望的道路上去。因为他早年经历告诉自己,子女们若不服从那就只能像他当年一样成为悲剧。

(二)周朴园是所有人物里面对压力最多的

高中时,老师说繁漪是整出《雷雨》里最受苦受难的角色,然而现在我觉得《雷雨》中真正遭受着累心无尽折磨的其实是周朴园。繁漪的压力来自于:四凤,周萍,鲁贵,周朴园,即四凤的情敌压力,即将被周萍抛弃的压力,被鲁贵威胁的压力,周朴园控制命令的压力。来自于对封建桎梏的冲破和因为这种反抗方式的误选而让自己陷入伦理道德的自我谴责,此外还来自于对即将失去的爱情的无力挽留;而周朴园的压力来自于:周萍,繁漪,鲁贵,侍萍,儿子在生活作风上打破原有秩序的压力,繁漪反抗的压力,鲁贵讨好与威胁并行的压力,对鲁侍萍愧疚与怕她的到来扰乱秩序的压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他要面临维护整个家庭秩序的压力,另一方面他还要在心理上最严重的斗争;一方面他明明知道他所维护的一切已经风雨飘摇摇摇欲坠,另外一方面他又不愿相信希望继续维持一个良好的秩序。他在内心里他也希望自我压抑的突破,而在表面上要又要做出打压这种不良风气的表现,自我十分矛盾。

他为了家庭的事情大费周折,为了工厂的事情大伤脑经。他就像是一个皇帝苦心管理着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然而,面对重重压力,他也不知道哪里错了。 (三)周朴园是勇气的化身:

我认为要分析《雷雨》,序幕和尾声是不可缺少的。人们在考察文本时,往往只注意它的主体部分,而忽视了“序幕”和“尾声”,我们平时看到的《雷雨》的演出也基本上都是删去了序幕和尾声的。但是,若在分析剧本时也把序幕和尾声舍去,这无异于掐头去尾,把两个重要的部位都给去除了,剩下的只是一个不完整的局部。

纵观《雷雨》,序幕和尾声是发生在当下的,反倒是中间的四幕戏就像是穿插了一段回忆。仿佛年轻的一代都是其中昙花一现,十年之后只剩下周朴园、鲁侍萍、繁漪三个人,两人均以发疯,年轻的一代都死了鲁贵也死了,所有命运的不公,所有现实的残酷,所有超越了比死更难以对付的苦痛都残酷地落在了周朴园身上,他成为唯一一个所有人物悲剧命运的承担者。所以,周朴园所承受的一切已经远远超越了,他原本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样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了却人世间的烦恼,但是他又不能,他要时时刻刻作为一个榜样维护原有的秩序,他的内心已经深深地镌刻下了自己的榜样作用,这也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倘若他要因为惧怕生活的残酷而了却了自己的生命,那么他的行为已经违背了内心,这无异于因为活着比死更需要勇气。

“尾声”中苍老的周朴园无限悔恨,一人绝望地承担着命运的残忍,所有悲剧的重荷??在所有人或死、或疯、或走之后,只剩下他自己清醒地面对着残酷的往事。十年前他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家里人也只有我一个人还在醒着”,竟在冥冥之中成了人类无法逃脱生存困境的谶言。

由此可见,周朴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记得老师在上课时用黑格尔的一句话来教育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丰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黑寓言式的抽象品。那一刻我发现自己一直都亵渎了《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将人物性格简化为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没有体会到人性的复杂,更没有结合变异复杂的人性来分析人物。而现在,我终于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结合诸多因素分析,我发现原来周朴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恨,相反它是那么让人值得同情,他自私、冷酷、虚伪的封

建色彩浓厚的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并不是他所造成的,而是整个家庭和时代造成的悲剧。

通过课上的学习和调查这么多年来的疑问终于揭解开了周朴园以一个全面的形象逐渐在我心里树立了起来。或许,这只是我自己的胡乱猜想而已,或许我的分析从一开始就略带了个人主观色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能够体味到很多东西,对人物的塑造,人物性格色彩的刻画,对变异复杂人性的表现。也许就这就经典作品的伟大之处,就是曹禺先生剧作的艺术魅力之所在:让你在每一个的咀嚼中都能得到更深刻的体会,也却只是体会个一知半解。或许吧,这就像是我们自己的创作,始终有一个目标却不曾有终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44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