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同轴式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说明书

更新时间:2023-09-14 20:49:01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设计任务书……………………………………………………1 传动方案的拟定及说明………………………………………4 电动机的选择…………………………………………………4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5 传动件的设计计算……………………………………………5 轴的设计计算…………………………………………………8 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14 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16 连轴器的选择…………………………………………………16 减速器附件的选择……………………………………………17 润滑与密封……………………………………………………18 设计小结………………………………………………………18 参考资料目录…………………………………………………18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一用于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中的同轴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一. 总体布置简图

1—电动机;2—联轴器;3—齿轮减速器;4—带式运输机;5—鼓轮;6—联轴器

二. 工作情况:

载荷平稳、单向旋转

三. 原始数据

鼓轮的扭矩T(N·m):850 鼓轮的直径D(mm):350 运输带速度V(m/s):0.7 带速允许偏差(%):5 使用年限(年):5 工作制度(班/日):2

四. 设计内容

1. 2. 3. 4. 5. 6. 7.

电动机的选择与运动参数计算; 斜齿轮传动设计计算 轴的设计

滚动轴承的选择

键和连轴器的选择与校核; 装配图、零件图的绘制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

五. 设计任务

1. 减速器总装配图一张 2. 齿轮、轴零件图各一张 3. 设计说明书一份

六. 设计进度

1、 第一阶段:总体计算和传动件参数计算 2、 第二阶段:轴与轴系零件的设计

3、 第三阶段:轴、轴承、联轴器、键的校核及草图绘制 4、 第四阶段:装配图、零件图的绘制及计算说明书的编写

传动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由题目所知传动机构类型为:同轴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故只要对本传动机构进行分析论证。

本传动机构的特点是:减速器横向尺寸较小,两大齿轮浸油深度可以大致相同。结构较复杂,轴向尺寸大,中间轴较长、刚度差,中间轴承润滑较困难。

电动机的选择

1.电动机类型和结构的选择

因为本传动的工作状况是:载荷平稳、单向旋转。所以选用常用的封闭式Y(IP44)系列的电动机。

2.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1) 工作机所需功率Pw

Pw=3.4kW

2)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Pd=Pw/η η=η联η3轴承2’η齿η联η轴承=0.904

Pd=3.76kW

3.电动机转速的选择

nd=(i1’·i2’…in’)nw

初选为同步转速为1000r/min的电动机

4.电动机型号的确定

由表20-1查出电动机型号为Y132M1-6,其额定功率为4kW,满载转速960r/min。基本符合题目所需的要求。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及其分配

1.计算总传动比

由电动机的满载转速nm和工作机主动轴转速nw可确定传动装置应有的总传动比为: i=nm/nw nw=38.4

i=25.14

2.合理分配各级传动比

由于减速箱是同轴式布置,所以i1=i2。 因为i=25.14,取i=25,i1=i2=5 速度偏差为0.5%<5%,所以可行。

各轴转速、输入功率、输入转矩

项 目 转速(r/min) 功率(kW) 转矩(N·m) 传动比 效率

电动机轴 960 4 39.8 1 1 高速轴I 960 3.96 39.4 1 0.99 中间轴II 192 3.84 191 5 0.97 低速轴III 38.4 3.72 925.2 5 0.97 鼓 轮 38.4 3.57 888.4 1 0.97 传动件设计计算

1.选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 材料及热处理;

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Cr(调质),硬度为280HBS,大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硬度为240HBS,二者材料硬度差为40HBS。 2) 精度等级选用7级精度;

3) 试选小齿轮齿数z1=20,大齿轮齿数z2=100的; 4) 选取螺旋角。初选螺旋角β=14°

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因为低速级的载荷大于高速级的载荷,所以通过低速级的数据进行计算 按式(10—21)试算,即

2KtTu?1?ZHZE?dt≥·φdεαu?σH???3??? ?21)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1) 试选Kt=1.6 (2) 由图10-30选取区域系数ZH=2.433 (3) 由表10-7选取尺宽系数φd=1 (4) 由图10-26查得εα1=0.75,εα2=0.87,则εα=εα1+εα2=1.62 (5) 由表10-6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ZE=189.8Mpa (6) 由图10-21d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σHlim1=600MPa;大齿轮

的解除疲劳强度极限σHlim2=550MPa; (7) 由式10-13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N1=60n1jLh=60×192×1×(2×8×300×5)=3.32×10e8

N2=N1/5=6.64×107

(8) 由图10-19查得接触疲劳寿命系数KHN1=0.95;KHN2=0.98 (9)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由式(10-12)得 [σH]1==0.95×600MPa=570MPa [σH]2==0.98×550MPa=539MPa [σH]=[σH]1+[σH]2/2=554.5MPa

由于Fa1?FdB?294.6?1115?1409.6N?FdA, 所以轴向力为FaA?1115N,FaB?294.6N 4) 当量载荷

FaAFaB由于?1.32?e,?0.34?e,

FrAFrB所以XA?0.4,YA?1.5,XB?1,YB?0。

由于为一般载荷,所以载荷系数为fp?1.2,故当量载荷为

PA?fp(XAFrA?YAFaA)?2317.87NPB?fp(XBFrB?YBFaB)?1011N

5) 轴承寿命的校核

106Cr?Lh?()?56.1?107h?24000h

60n1PA

键连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代号 直径 (mm) 25 40 40 工作长度 (mm) 35 68 58 工作高度 (mm) 3.5 4 4 转矩 极限应力 (N·m) (MPa) 39.8 39.8 191 26.0 7.32 41.2 高8×7×60(单头) 速12×8×80(单头) 轴 中12×8×70(单头) 间轴 低20×12×80(单头) 速18×11×110(单头) 轴 75 60 60 107 6 5.5 925.2 925.2 68.5 52.4 由于键采用静联接,冲击轻微,所以许用挤压应力为[?p]?110MPa,所以上述键皆安全。

连轴器的选择

由于弹性联轴器的诸多优点,所以考虑选用它。

一、高速轴用联轴器的设计计算

由于装置用于运输机,原动机为电动机,所以工作情况系数为KA?1.5, 计算转矩为Tca?KAT1?1.5?39.8?59.7N?m

所以考虑选用弹性柱销联轴器TL4(GB4323-84),但由于联轴器一端与电动机相连,其孔径受电动机外伸轴径限制,所以选用TL5(GB4323-84) 其主要参数如下: 材料HT200

公称转矩Tn?125N?m

轴孔直径d1?38mm,d2?25mm

轴孔长L?82mm,L1?60mm 装配尺寸A?45mm 半联轴器厚b?38mm

([1]P163表17-3)(GB4323-84)

二、第二个联轴器的设计计算

由于装置用于运输机,原动机为电动机,所以工作情况系数为KA?1.5, 计算转矩为Tca?KAT3?1.5?925.2?1387.8N?m 所以选用弹性柱销联轴器TL10(GB4323-84) 其主要参数如下: 材料HT200

公称转矩Tn?2000N?m 轴孔直径d1?d2?63mm 轴孔长L?142mm,L1?107mm 装配尺寸A?80mm 半联轴器厚b?58mm

([1]P163表17-3)(GB4323-84)

减速器附件的选择

通气器

由于在室内使用,选通气器(一次过滤),采用M18×1.5 油面指示器

选用游标尺M16 起吊装置

采用箱盖吊耳、箱座吊耳 放油螺塞

选用外六角油塞及垫片M16×1.5

润滑与密封

一、齿轮的润滑

采用浸油润滑,由于低速级周向速度为,所以浸油高度约为六分之一大齿轮半径,取为35mm。

二、滚动轴承的润滑

由于轴承周向速度为,所以宜开设油沟、飞溅润滑。

三、润滑油的选择

齿轮与轴承用同种润滑油较为便利,考虑到该装置用于小型设备,选用L-AN15润滑油。

四、密封方法的选取

选用凸缘式端盖易于调整,采用闷盖安装骨架式旋转轴唇型密封圈实现密封。 密封圈型号按所装配轴的直径确定为(F)B25-42-7-ACM,(F)B70-90-10-ACM。 轴承盖结构尺寸按用其定位的轴承的外径决定。

设计小结

由于时间紧迫,所以这次的设计存在许多缺点,比如说箱体结构庞大,重量也很大。齿轮的计算不够精确等等缺陷,我相信,通过这次的实践,能使我在以后的设计中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工作,有能力设计出结构更紧凑,传动更稳定精确的设备。

参考资料目录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昆,何小柏,汪信远主编,1995年12月第一版;

[2]《机械设计(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濮良贵,纪名刚主编,2001年7月第七版; [3]《简明机械设计手册》,同济大学出版社,洪钟德主编,2002年5月第一版; [4]《减速器选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周明衡主编,2002年6月第一版; [5]《工程机械构造图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刘希平主编 [6]《机械制图(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刘朝儒,彭福荫,高治一编,2001年8月第四版;

[7]《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四版)》,中国计量出版社,廖念钊,古莹庵,莫雨松,李硕根,杨兴骏编,2001年1月第四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42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