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语文针对性专题专练:古诗文阅读训练(含答案详解)

更新时间:2023-04-09 11:0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21中考语文针对性专题专练:古诗文阅读训练

阅读回答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

少时阅唐宋以来诸诗家,不终卷,而己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①,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②,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③,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④,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⑤,自成一家。惜乎老至耄⑥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⑦于终身不窥堂奥者。

(选自清?赵翼⑧《<瓯北诗话>小引》)[注释]①息心凝虑:静心思考。②展玩:展读,赏玩。③寻绎:探求推理。④相上下:相比较。⑤挫笼参会:吸收、综合和比较。⑥耄:八九十岁。⑦差胜:略微超过。⑧赵翼:清代文学家,常州人,乾隆进士。《瓯北诗话》是赵翼的诗论专著,选文是这本书的自序。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教然后知困

②学学半

③究极本领

④再三展玩

⑤因窃自愧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3.请简要分析乙文的写作目的。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中“嘉肴”“大概”“参会”“终身”四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相同。B.《论语》中的“温故知新”与甲文中的“教学相长”提示我们:学习方法灵活多样,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赵翼曾经评论说很多人读经典是“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从乙文的“愧悔”来看,他自己也犯过相同的错误。

D.赵翼虽能“知不足”,但是不能“自反”,忘记了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警告,晚年落得个“意与日去”“悲守穷庐”的结局。

参考答案

【分析】译文:

【甲】即使有可口的美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即使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乙]序意思分几层:第一,少年读书,未深入,却以为读懂了。第二,晚年回首读书,发现以前只懂了十之二三。第三,很后悔少年读书不精,否则可以增进才学。第四,老了已

不能进步了,但要告诉大家这个道理。赵的本意是少时读书要用功,读出真意,但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很多书只有阅历深了,才能读懂。且读书也是对话,同样一个问题,答案会不同的。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困:困惑。

②句意: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③句意:穷尽本领。究极:穷尽,终极。

④句意:一次又一次地展读,赏玩。再三:一次又一次。

⑤句意:因此偷偷地感到后悔惭愧。窃:偷偷地,私自。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虽,即使。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句意: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知道它的好处的。

②重点词:觉,发觉。向,以前。犹,好像。句意:发觉之前所阅读收获的东西,仅仅是这些书本中的十分之二三罢了。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乙文中“惜乎老至耄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于终身不窥堂奥者”,可以看出乙文强调的是:少时读书要用功,读出真意,但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很多书只有阅历深了,才能读懂。且读书也是对话,同样的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参会”古今义不同,古义是综合和比较;

B.有误,“温故知新”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

习方法。“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C.正确;

D.有误,赵翼能“知不足”,能“自反”。

故选:C。

答案:

(1)①困惑;②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③穷尽,终极;④一次又一次;⑤偷偷地,私自。

(2)①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知道它的好处的。

②发觉之前所阅读收获的东西,仅仅是这些书本中的十分之二三罢了。

(3)少时读书要用功,读出真意,但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很多书只有阅历深了,才能读懂。且读书也是对话,同样的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

(4)C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文言文阅读

【甲】

宾王,义乌人。七岁能赋诗。武后时,数上疏言事,得罪贬临海丞,鞅鞅不得志,弃官去。文明中,徐敬业起兵欲反正,往投之,署为府属。为敬业作檄①传天下,暴斥武后罪。后见读之,矍然②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及败亡命,不知所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

【乙】

唐考工员外郎宋之问③以事累贬黜,后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且为诗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第一联搜奇覃思④,终不如意。有老僧点长命灯,坐大禅床,问曰:“少年夜久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答曰:“弟子业诗,适遇欲题此寺,而兴思不属。”僧曰:“试吟上联。”即吟与之。再三吟讽,因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又续终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僧所赠句,乃为一篇之警策。迟明⑤更访之,则不复见矣。寺僧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节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檄:古代官府用于征召或声讨的文章。②矍然:吃惊的样子。③宋之问:初唐时期诗人。④覃思:深思。⑤迟明:黎明。

1.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

(1)联系课文。

①或:()②因:()

(2)查阅字典。

“属”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以下几种常见义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下列两个“属”的正确义项,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属:①zhǔ连接;②zhǔ嘱托,嘱咐;③zhǔ劝请,邀请;

④shǔ种类;⑤shǔ官属,部属;⑥shǔ隶属,属于。

A.署为府属

B.而兴思不属

2.断句题

少年夜久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败亡命,不知所之。

4.楼联“山月常明,应知诗杰丞临海;湖波乍涌,恍见文澜动则天”提到了甲文所叙述的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两文为了表现骆宾王的才华,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试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

(1)联系课文。

①或:有人②因:于是,就

(2)查阅字典。

“属”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以下几种常见义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下列两个“属”的正确义项,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属:①zhǔ连接;②zhǔ嘱托,嘱咐;③zhǔ劝请,邀请;

④shǔ种类;⑤shǔ官属,部属;⑥shǔ隶属,属于。

A.署为府属⑤

B.而兴思不属①

(1)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翻译。根据所给的一个句中的虚词,推断另一个句中相同的虚词的意思。

①所给句是“今或闻无罪”: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或:有人;根据这个提示,“或以宾王对”中的“或”就该译为:有人,整句译为:有人便告诉她是骆宾王。

②所给句是“因往晓之”:于是就去劝他。因:于是,就;根据这个提示,“再三吟讽,因曰”中的“因”就该解释为:于是,就,整句译为:反复吟诵了几遍,于是就说。(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根据所给义项选择。要先把我句子意思,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A.署为府属:成为徐敬业的幕僚部属。属:应取第⑤义项,shǔ,官属,部属。

B.而兴思不属:但诗兴构思不能连接。属:应取第①义项,zhǔ,连接。

2.断句题

少年夜久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年轻人深夜不睡觉,却在这里苦苦吟诗,到底为什么?根据句意来划分:少年夜久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败亡命,不知所之。

等到(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逃亡,(人们)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还要注意句式变化,倒装句要在翻译时,把语序调整过来;如果有省略句式,翻译时,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译文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语句通畅。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及,等到;败,失败;亡命,逃命,逃亡;所之,去了哪里。

4.楼联“山月常明,应知诗杰丞临海;湖波乍涌,恍见文澜动则天”提到了甲文所叙述的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骆宾王多次写奏章议论政事,得罪朝廷,被贬为临海县丞;骆宾王写的讨武檄文让武则天惊叹。

本文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原文“武后时,数上疏言事,得罪贬临海丞,鞅鞅不得志,弃官去”可见“山月常明,应知诗杰丞临海”这句是写骆宾王多次写奏章议论政事,得罪朝廷,被贬为临海县丞;由原文“为敬业作檄传天下,暴斥武后罪。后见读之,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可见“湖波乍涌,恍见文澜动则天”是写骆宾王写的讨武檄文让武则天惊叹。

5.两文为了表现骆宾王的才华,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试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甲文写骆宾王“七岁能赋诗”,这是正面描写;写武则天对骆宾王的讨武檄文备加赞赏,这是侧面描写。乙文写骆宾王帮助宋之问续写诗歌,这是正面描写;写宋之问惊异于骆宾王的诗才,这是侧面描写。

甲文“七岁能赋诗”,是对骆宾王正面描写;“为敬业作檄传天下,暴斥武后罪。后见读之,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写武则天对骆宾王的讨武檄文备加赞赏,这是侧面描写;

乙文“再三吟讽,因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又续终篇曰:‘桂子月中落……看余度石桥’”写骆宾王帮助宋之问续写诗歌,这是正面描写;“之问愕然,讶其遒丽”“僧所赠句,乃为一篇之警策”,写宋之问惊异于骆宾王的诗才,这是侧面描写。

参考译文:

【甲】

骆宾王,是义乌人。七岁就能写诗。武则天统治时期,多次上奏,后来获罪被贬作临海丞(官名),心情苦闷无法实现理想,于是放弃官位离开了。文明(年号)年间,徐敬业准备起兵拨乱反正恢复李氏的统治,骆宾王前去投靠了他,成为徐敬业的幕僚。骆宾王为徐敬业写了讨武檄文流传天下,文中痛斥武则天的罪名。武则天读了以后,很惊讶问:“这是谁的手笔?”左右告诉她是骆宾王。武则天说:“如此有才能的人却不重用,这是宰相的过错。”后来徐敬业战败,骆宾王四处逃亡,不知道去了哪里。

【乙】

唐代考功员外郎宋之问因事屡次被贬,后来放还,到了江南。途中游览灵隐寺,这天夜晚明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漫步吟诗:“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挖空心思地作出了

第一联,但终究感觉不合心意。有个老僧点着长命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深夜不睡觉,却在这里苦苦吟诗,到底为什么?”宋之问答道:“弟子修业于诗学,刚才我想赋诗以题此寺,无奈没有诗兴表达不了心意。”老僧道:“请你试吟上联。”宋之问就把第一联吟诵给他听。老僧听了后反复吟诵了几遍,便说:“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十分惊讶,惊讶于这两句诗的遒劲壮丽。他又接着把这首诗吟到终篇:“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老僧所赠的诗句,却是全篇中最精妙的地方。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时,却找不到他了。寺中的僧人有知道他的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

(二)与致虚妹丈

[明]高尔俨

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彻如昼。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吹洞萧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出户一望,空旷无际。大醉后笔墨撩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撩乱”者也。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注释】①被:遮盖。②骀(dài)荡:这里指书法舒放畅达。③已:句末语气词。

1.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参考示例,给“婉妙”作批注。

【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纟”旁,和丝线有关。“绝”义为“断绝”,“绕”义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萧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清和婉妙:

4.解释下列各组加粗词。

(1)【数】A.吹洞箫数阕()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2)【及】A.不能及已()

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就】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B.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参考答案

1.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

示例一:我感受到自然之趣。夜晚碧空如洗,通透如玉。月光之下,松影、竹影翠色拂面,皎洁的月光直落酒中,干净明亮,杯中月影摇曳生姿,读来趣味盎然。示例二:我感受到艺术之趣。“昨宵”月色空明,松竹摇曳,自然之景触发作者创作的灵感,酒酣之际,兴

会神到,虽笔墨纷乱,但浑然天成。作者在自然之景中直抵自然之境。“今晨”握笔仿效,却再难企及。看似无意,却启示自然意趣是艺术创作的真意。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参考示例,给“婉妙”作批注。

【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纟”旁,和丝线有关。“绝”义为“断绝”,“绕”义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萧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清和婉妙:“婉”和“妙”都是“女”旁,让人联想到女子的柔美。“婉”义为“婉转”,“妙”义为“美妙”,“婉妙”二字,写出箫音柔美悠扬、悦耳动听,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愉悦之情。

4.解释下列各组加粗词。

(1)【数】A.吹洞箫数阕(几)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屡次)

(2)【及】A.不能及已(比得上)

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到了……的时候)

(3)【就】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完成)

B.此人可就见(《隆中对》)(接近,趋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3w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