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运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更新时间:2024-05-06 11: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允价值运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摘要:早在19世纪末期,公允价值概念就已经在美国出现,并有学者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储蓄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才真正得以广泛使用,并逐渐成为美欧银行业的主要计量模式。这是因为监管部门在调查危机产生原因的过程中发现,由于金融行业始终以历史成本计量某些金融资产的价值,所以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不能了解金融资产市场价格的变动以及这些变动背后隐藏的风险,也不能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化解风险。为了弥补历史成本计量不能及时反映资产市场价格变动的缺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决定将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主要计量模式,并希望能够将该计量模式推广到所有的资产和负债中。然而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过程并不平稳,由于公允价值需要借助估值技术,银行界和金融监管部门一直质疑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担心公允价值旳运用会增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波动性,从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顺周期效应放大了金融机构的损失和风险,花旗、美林、瑞银等大型跨国金融机构对此极为不满。金融机构高层声称由于使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衍生产品的价值,当全球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时,会放大金融衍生产品的损失,使市场的恐慌情绪加重,进一步打击投资者的信心,那么金融危机就会愈演愈烈,因此,他们要求完全废除或暂时中止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一致反对公允价值的情况下,美国国会通过的《2008紧急经济稳定法案》要求暂停使用盯市会计,防止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恢复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同时,美国国会也要求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盯市会计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并决定公允价值会计是否继续使用。

会计界的看法与上述的金融机构相反。很多学者认为,公允价值仅仅是一种计量模式,它注重资产与负债的动态变化过程,反映了当前经济条件下绝大部分投资者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预期。与历史成本会计相比,金融机构公允价值运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运用公允价值会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可以

1

更客观地反映其内在经济状况,降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更有利于市场参与者做出合理的决策。而“顺周期效应”则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产生原因主要是财务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制度的联动性、市场的不理智反应,不能简单的归咎于公允价值计量。更确切来说,是金融机构违背经济规律,将大量的贷款发放给信用不合格的贷款者,并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方法放大了资产泡沬,而金融监管部门并没有察觉到资产泡沫下的风险,才最终酿成这场灾难深重的金融危机。公允价值会计如实地反映了衍生金融工具价值的变动,及时揭示了价值变动背后隐藏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促使金融机构、市场投资者和金融监管部门正视和化解这场金融危机。声讨公允价值的金融机构高层们,只不过是想利用公允价值会计,推卸自己在次贷危机中应承担的责任,比如说,滥用会计准则进行监管资本套利,为了获取高额奖金大肆提高杠杆率以致债台高筑。证券交易委员会在《“盯市会计”研究报告》中也指出,公允价值计量并不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元凶,金融危机产生的真正原因是经济结构失衡、金融监管不力以及金融创新过度。暂停或废除公允价值会计,并不能使金融危机好转,相反,此举会增加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降低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信心。所以在当前情况下,公允价值是最好的选择,尽管它并不完美。

尽管公允价值是金融衍生品最好的计量方式,但它不合理的运用的确进一步加深了金融危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都非常关注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在全球广泛征求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国际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修改,最终在2011年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13号——公允价值计量》。该准则确定了公允价值计量在实践中的使用原则,并建立了全新的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对现有的相关制度和体系势必造成极大的冲击。国际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规定,在2013年全面实施《国际会计准则13号——公允价值计量》,以促进公允价值运用在全球范围的协调统一。金融工具是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使用领域,而银行业在所有企业中持有最多的金融资产和负债,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业的影响比其他行业

2

更为深远、复杂。而金融业是当代经济社会的资源配置机构,商业银行在金融系统中处于核心位置,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意识到这点,对公允价值计量在银行业中的运用尤为关注,并发布了一系列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缺陷的规章制度。

财政部在1997年首次将公允价值概念引入到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期望通过公允价值的应用,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带来更为透明、相关的财务信息。但由于资本市场不成熟、经济制度不完善和监管体制不健全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上市公司抓住政策的漏洞,把公允价值作为操纵利润的手段,提供的财务信息更为失真,导致投资者遭受大量损失。为了控制滥用公允价值的局面,财政部在2001年大幅度修改了财务会计准则,完全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直到2006年,财政部为了实现我国财务会计准则与国际通用准则的趋同,在借鉴国际财务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这6项会计准则的核心是在合适的条件下如何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揭示商业银行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高更为相关、可靠和透明的会计信息。根据统计数据,上市银行已经成为我国A股市场上的第一大权重板块。上市银行的业绩、上市银行股的股价对于整个中国股市的业绩和股价走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鉴于上述情况,本文希望通过分析上市银行公开发布的财务报告,结合 企业会计准则,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银行业的运用状况,并进一步揭示该计量模式给银行业的会计指标、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监管措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公允价值计量以促进银行业发展的建议。

本文分为五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针对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引起的争议,提出文章的研究意义,回顾国内外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成果,进而提出文章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3

第二章,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理论。本章从公允价值的重要性出发,通过比较国内外准则制定机构的研究成果,阐述公允价值的内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历史成本、现值、重置成本等计量属性与公允价值之间的联系和公允价值运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区别。

第三章,公允价值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运用分析。本章主要分析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和抵债资产等领域的运用情况。

第四章,公允价值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本章详细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给上市银行财务指标、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监管带来的影响。

第五章,改进公允价值在商业银行运用的建议以及对未来的展望。针对公允价值在实践中表现出的不足以及《国际会计准则13号一公允价值计量》,本章从市场环境、估值技术、信息披露和监管措施这四个方面提出改进我国公允价值的建议,以促进该计量模式在我国银行业的推广和应用。最后本章提出了该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对公允价值的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目前很多学者对公允价值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宏观领域,很少有文章具体分析各家银行实际运用公允价值的情况。本文希望通过研究上市银行的财务报告,揭示公允价值在商业银行具体应用领域中的实际情况,归纳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运用中所需要遵守的会计准则,并发掘公允价值计量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其次,本文通过上市银行年报中公布的数据,系统深入地揭示了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方式、范围和程度。最后,在《国际会计准则13号——公允价值计量》即将实施之际,本文从该准则制定的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和信息披露要求出发,提出了改进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本文的不足在于没有研究资本市场对公允价值信息的反应,以实证的方式揭露市场参与者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态度。这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数量不多,并且上市时间很短,所以不能获取足够的财务数据进行该项研究。随着我国上市银行的增多,作者希望能够在后续研究中获取充足的数

4

据,探讨股票价格与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

关键字:公允价值 商业银行 银行监管

5

Research on the Use of Fair Value in Commercial

Banks

Abstract: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the concept of fair value is propos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cholars have made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After the crisis of saving,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s widely used. In the investigation about crisis causes,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found that users of financial reports don't keep abreast of changes the price of financial assets because of historical cost measurement. So, FASB and IASB decided to use fair value as financial instruments' measurement.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s not smooth. Banking sector and financial regulators have questioned the reliability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nd they think that the use of fair value will increase the volatility of the financial condition and results of operations. In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he pro-cyclical effect, which is caused by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agnified the losse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risk. Citigroup, Merrill Lynch, UBS and other large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ere extremely dissatisfied with fair value measurement. Executive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laimed that financial crisis will be intensified because of the use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n financial derivatives. Therefore, they requested that FASB should completely abolish or suspend the fair value accounting. The U.S. Congress passed the 2008 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 and requested the suspension of mark to market accounting. Meanwhile, the U.S. Congress also requires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mark to market accounting for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s were against t view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Many scholars think that fair value accounting is a model for measurement, which focuses on the dynamic process of assets and liabilities, and reflects the expectation of the

6

value of an asset on current economic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the historical cost accounting, the financial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use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is much more relevant. The \factors. The main causes of the “pro-cyclical effect\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and the irrational reaction in market. More precisely speaking, the main causes of financial crisis are tha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violated economic laws and financial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ren't aware of the risk behind asset bubbles. Fair value accounting faithfully reflects the change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value, and timely reveals the credit risk and market risk which are hidden behind the changes of the value. The executive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 just want to use fair value accounting to shirk the responsibility in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In the study on mark-to-market accounting.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s not the caus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real caus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s the economic structural imbalances, weak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excessive financial innovation. It does not make better financial crisis that suspend ox repeal of fair value accoxmting. On the contrary, it will increase the uncertainty of capital markets and lower investors' confidence in the economic recovery. Under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s, fair value is the best choice, although it is not perfect.

Although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s the best measurement for financial derivatives, the unreasonable use of it certainly has further deepened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U.S.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are concerned about problems which exist in the use of fair value.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solicitation of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 in the use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inally issued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No. 13-Fair Value Measurements

7

in 2011. The guidelines define the principles for the use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n practice, and establish a new framework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provided that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No. 13 -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would be totally implement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armonization of fair value in worldwid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re the main field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nd the banking sector possesses the most financial assets and liabilities in all enterprises. So,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s very important for commercial banks. The financial sector is the agency for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contemporary economical society and commercial bank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So, almost everyone knows the importance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ccounting standard-setting institutions and financial regulatory authorities is also aware of this point in the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 They are particularly concerned about the use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and issued a series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flaws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pulled the concept of fair value in the 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 inl997. They expected that stakeholders of the enterprise got more transparent, relevant financial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However, due to immature capital market, the imperfect economic system, the imperfect regulatory system and many other reasons, many listed companies used fair value as a means to manipulate profits.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situation of abuse of fair value,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substantially modified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completely avoided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l in 2001. Until 2006,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nvergence of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on Criteria,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CAS No.3-- Investment Property, CAS No.12- Debt Restructuring, CAS No.22-

8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CAS No.23-Transfer of Financial Assets, CAS No.24- Hedging, and CAS No.37-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The core of these accounting standards is how to use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l under the right conditions, and reveal the true financial condition and operational result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relevant, reliable and transpar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or user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listed banks have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Chinese stock marke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isted banks and the price of shares of listed banks have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entire Chinese stock market. The authors study the use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n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by analyzing the publicly available financial reports of listed banks, and proposed some recommendations about the promotion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This paper wa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as follows:

Chapter I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e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on the Use of Fair Value in Commercial Banks the study, review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fair value, the content and technique of this article, as well as the contribution and the weak points.

Chapter II is the theory about fair value measurement. This chapter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the fair value, and compar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setting bodies, and describes the content and features of the fair value. Then,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link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historical, cost of present value, replacement cost and fair value.

Chapter III is the performance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use of fair value in investment property, financial instruments, hedging and repossessed assets

Chapter FV is the analysis of impact on the fair value used in commercial banks.

9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impact on the financial indicators, financial condition, results of operations and regulatory.

Chapter V is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 of fair value used in commercial banks and vision for the future of the fair value.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is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First, many scholars hav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use of fair value in commercial banks, but these research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macroeconomic field. This article reveal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fair value used i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s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financial reports of listed banks, and summarizes accounting standards about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nd explor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n practice. Second,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reveals the manners, scope and extent of fair value used in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Finally,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No. 13 -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 toimprov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The flaw of this paper is lack of study about the reaction of capital markets on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Because of inadequate financial data, this paper can't expose the attitude of market participants on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The authors want to be able to obtain sufficient data in the follow-up study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of stock price and the fair value of information.

Key Words:Fair Value Commercial Bank Banking Supervision

10

目录

1.绪论 ............................................... - 1 -

1.1研究背景 ......................................................................................... - 1 - 1. 2研究意义 ........................................................................................ - 3 -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 - 4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 4 - 1.3.2国内研究现状 ......................................................................... - 8 - 1.4研究内容和方法 ..............................................................................- 10 -

1.4. 1研究内容 ..............................................................................- 10 - 1.4.2研究方法 ............................................................................... - 11 - 1.5本文的贡献和不足 .......................................................................... - 11 -

2.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理论 .............................. - 12 -

2. 1公允价值的重要性 .........................................................................- 12 -

2.1.1反映经济的波动性 .................................................................- 13 - 2. 1.2符合经济收益观的要求 .........................................................- 13 - 2.1.3符合现代会计目标的要求 ......................................................- 15 - 2. 2公允价值的内涵 .............................................................................- 17 - 2. 3公允价值的特点 .............................................................................- 18 -

2. 3. 1公平性 .................................................................................- 18 - 2. 3. 2波动性 .................................................................................- 18 - 2. 3. 3 一定客观性 .........................................................................- 19 - 2. 4公允价值计量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 19 -

2. 4. 1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的关系 ................................................- 20 - 2. 4. 2公允价值和现行成本的关系 ................................................- 20 -

I

2. 4. 3公允价值和可变现净值的关系 .............................................- 21 - 2. 4. 4公允价值和现行市价的关系 ................................................- 21 - 2. 4. 5公允价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关系 ..................................- 21 -

3.公允价值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运用分析 ................ - 23 -

3. 1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分析 .........................................- 23 -

3.1.1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情况 .................................- 23 - 3. 1.2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来源 ..............................................- 24 - 3. 2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的运用分析 ................................................- 24 - 3. 3公允价值在套期保值中的运用分析 ................................................- 26 -

3. 3. 1公允价值在套期保值中的运用情况 ......................................- 26 - 3. 3. 2公允价值在套期保值中的运用对会计处理的影响 ................- 27 - 3. 4公允价值在抵债资产中的运用分析 ................................................- 28 - 3. 5公允价值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 28 -

4.公允价值对商业银行的影晌分析 ...................... - 32 -

4.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的比例分析 .....................................- 32 -

4.1.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比例 ..................................................- 32 - 4.1.2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比例 ..................................................- 34 - 4.2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 35 - 4.3对股票投资价值评价指标的影响 .....................................................- 36 -

4.3.1 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 36 - 4.3.2 对市盈率的影响 ...................................................................- 37 - 4.3.3 对市净率的影响 ...................................................................- 38 - 4. 4公允价值对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的影响 ............................................- 39 - 4. 5 公允价值对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 41 - 4. 6公允价值对银行监管的影响 ...........................................................- 42 -

II

4. 6. 1公允价值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 .............................................- 42 - 4. 6. 2公允价值对信息披露的影响 ................................................- 45 - 4. 6. 3公允价值对审慎监管的影响 ................................................- 46 -

5.改进公允价值在商业银行运用的建议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 - 48 -

5. 1改善市场环境 ................................................................................- 49 - 5. 2改进公允价值估值技术 ..................................................................- 50 - 5. 3加大信息披露力度 .........................................................................- 51 - 5. 4强化监管措施 ................................................................................- 52 - 5. 5总结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53 -

5. 5. 1对本文主要研究的总结 ........................................................- 53 - 5. 5. 2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54 -

参考文献 ................................................. 1

III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1.绪论

1.1研究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的活跃导致了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金融创新大量涌现,对传统会计计量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金融行业的利得交易以及始终以历史成本计量某些金融资产的价值导致了 80年代美国储蓄危机的爆发。为了弥补历史成本计量不能及时反映资产价格变动的缺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决定将公允价值计量作为金融工具的主要计量模式,并希望能够将该计量模式推广到所有的资产和负债中。然而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过程并不平稳,银行界和金融监管部门一直质疑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担心公允价值的运用会增加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波动性,从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顺周期效应放大了金融机构的损失和风险,花旗、美林、瑞银等大型跨国金融机构对此极为不满。金融机构高层声称由于使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衍生产品的价值,当全球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时,会放大金融衍生产品的损失,使市场的恐慌情绪加重,进一步打击投资者的信心,那么金融危机就会愈演愈烈,因此,他们要求完全废除或暂时中止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一致反对公允价值的情况下,美国国会通过的《2008紧急经济稳定法案》要求暂停使用盯市会计,防止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恢复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同时,美国国会也要求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简称SEC)调查盯市会计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并决定公允价值会计是否继续使用。

- 1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会计界的看法与上述金融机构完全相反。很多学者认为,公允价值仅仅是一种计量模式,它注重资产与负债的动态变化过程,反映了当前经济条件公允价值运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下绝大部分投资者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预期。与历史成本会计相比,金融机构运用公允价值会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可以更客观地反映其内在经济状况,降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更有利于市场参与者做出合理的决策。而“顺周期效应”则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产生原因主要是财务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制度的联动性、市场的不理智反应,不能简单的归咎于公允价值计量。更确切来说,是金融机构违背经济规律,将大量的贷款发放给信用不合格的贷款者,并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方法放大金融资产泡沫,而金融监管部门并没有察觉到资产泡沫下的风险,才最终醜成这场灾难深重的金融危机。而公允价值会计如实地反映了衍生金融工具价值的变动,及时揭示了价值变动背后隐藏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促使金融机构、市场投资者和金融监管部门正视和化解这场金融危机。声讨公允价值的金融机构高层们,只不过是想利用公允价值会计,推卸自己在次贷危机中应承担的责任,比如说,滥用会计准则进行监管资本套利,为了获取高额奖金大肆提高杠杆率以致债台高筑。SEC在《“盯市会计”研究报告》(study on. mark-to-market accounting)中也指出,公允价值计量并不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元凶,金融危机产生的真正原因是经济结构失衡、金融监管不力以及金融创新过度。暂停或废除公允价值会计,并不能使金融危机好转,相反,此举会增加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降低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信心。所以在当前情况下,公允价值是最好的选择,尽管它并不完美。

尽管公允价值是金融衍生品最好的计量方式,但它不合理的运用的确进一步加深了金融危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财务会

- 2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计准则委员会都非常关注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在全球广泛征求公允价值计量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国际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修改,最终在2011年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13号——公允价值计量》。该准则确定了公允价值计量在实践中的使用原则,并建立了全新的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对现有的相关制度和体系势必造成极大的冲击。国际财务会计则委员会规定,在2013年全面实施《国际会计准则13号——公允价值计量》,以促进公允价值运用在全球范围的协调统一。

金融工具是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使用范围,而银行业在所有企业中持有最多的金融资产和负债,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业的影响比其他行业更为深远、复杂。而金融业是当代经济社会的资源配置机构,商业银行在金融系统中处于核心位置,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意识到这点,对公允价值计量在银行业中的运用尤为关注,并发布了一系列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缺陷的规章。 1. 2研究意义

在公允价值会计成为国际会计发展趋势的背景下,财政部在1997年首次将公允价值概念引入到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期望通过公允价值的应用,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带来更为透明、相关的财务信息。但由于资本市场不成熟、经济制度不完善和监管体制不健全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上市公司抓住政策的漏洞,把公允价值作为操纵利润的手段,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更为失真,导致投资者遭受大量损失。为了控制滥用公允价值的局面,我国财政部在2001年大幅度修改了财务会计准则,完全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直到2006年,财政部为了实现我国财务会计准则与国际通用准则的趋同,在借鉴国际财务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 3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一套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这6项会计准则的核心是在合适的条件下如何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揭示商业银行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高更为相关、可靠和透明的会计信息。根据统计数据,上市银行已经成为我国A股市场上的第一大权重板块。上市银行的业绩、上市银行股的股价对于整个中国股市的业绩和股价走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鉴于上述情况,本文希望通过分析上市银行公布的财务报告,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银行业的实际运用状况,从经营者、投资者和监管者的角度来分析该计量模式给银行业的会计指标、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监管措施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公允价值计量以促进银行业发展的建议。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金融业是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应用领域,所以国外学者经常以金融业为样本,研究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问题。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国外学者对金融业中的公允价值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对收益与资本波动性的影响以及对监管行为的影响这三个方面。

(1)公允价值的可靠性研究

美国学者Petroni和Wallen通过研究56家保险公司在1985年至1991年之间的投资资产公允价值信息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发现两者的相关性程度受到投资资产公允价值可靠性的影响。权益证券和国债投资的公允价值能够通过资本市场提供的市场价格进行估计,因此具有高度的可靠性,这两类证券的公允价值具有很强的价值相关性。

- 4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而不能在资本市场上流通的债务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可靠性较差,且不存在显著的价值相关性。iBemardetal研究结果也表明,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的净利润不如采用历史成本时稳定。依据估值技术获取的公允价值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明显低于盯市价格。2Kimrana和Kim在研究中发现,对于规模较小且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不足的商业银行,基于历史成本的会计信息与对应的公允价值信息相比,能够更好地解释股票价格的变化。原因是规模较小的银行持有的金融资产和负债中大部分是贷款和存款,而存贷款一般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因而其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和输入变量受到管理层主观判断的影响。总的来说,当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其比历史成本具有更多的信息含量;如果公允价值是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结果,那么其提供的信息会比历史成本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低很多。3Chang J. Song, Wayne Thomas和Han Yi以美国银行2008前三季度的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公允价值三个层次各自的价值相关性。结果发现,所有层次的公允价值都呈现了一定的价值相关性,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其价值相关性呈正相关关系。而且按层次分类的公允价值披露相对于按资产负债类型分类的公允价值披露具有更好的增量解释能力。“但是一些研究也发现额外的公允价值披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的不足。Wong认为,对公允价值的估计作补充披露可能提供增量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对此类估计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研究也显示, 对于处于非流动市场或基于估值类型的公允价值而言,额外的披露有助于提高其价值相关性。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国外研究人员普遍质疑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时公允价值估计旳可靠性,并认为过多的主观判断使得管理层有机会操纵会计数字,增加了所报告公允价值数据的噪音与偏差。但只要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就能够提高公允价值运用的层次,并且其可靠

- 5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性将大幅度提高。

(2)公允价值对资产和利润波动性的影响研究

Hodder, Hopkins和Wahlen通过整理200多家银行5年中的财务报告数据,计算了净利润、综合利润和全面公允价值利润三种利润指标的波动性。计算结果表明,全面公允价值利润的波动程度最高,综合利润次之,净利润最低。不可否认,公允价值计量的确会加剧银行资产和利润的波动,但波动不一定会对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带来不良的后果。4Wayne认为应该根据波动产生的原因看待其对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虽然这种波动很有可能是估值技术的可靠性不佳和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结果,但是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一般是根据市场价格得出的数据,而市场价格反映了银行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和经营环境,因此由公允价值导致的银行资产和利润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市场风险起到提前警示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丹麦银行进行公允价值调整后,盈利波动是调整前的3-4倍,但增加的波动并非源于计量方式的改变,而是由长期固定利率债券的未套期头寸所引起的。

(3)公允价值对银行监管行为的影响研究

Barth et al通过研究发现,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银行更容易提高资本充足率,进而逃避银行资本监管要求,但是这种潜在风险却没有在资本市场中得到反映。这是因为,市场投资者相信如果商业银行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虚增监管资本,那么银行监管部门会制定相关的规定,以消除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模式的差异对监管资本的不良影响。Burkhardt和Straus检验了在实施公允价值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信用风险和市场价值发生显著变动旳可能性。结果显示,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实施,首先会使商业银行内部、市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之间产生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其次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在没有活跃

- 6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管理层的主观判断,这就为银行内部人员进行利润操纵创造了条件。通过隐職风险、虚增资本和利润等手段,银行管理人员获取了超额回报。因此银行监管部门应该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公允价值信息披露,让市场参与者可以随时监督银行是否遵守监管法规。

日本学者Yonetani et al的研究结果与上述文献有所不同。Yonetani et al以日本银行业的财务数据为样本,检验资本市场是否会对公允价值导致的资产和利润波动有所反应。研究结果表明,由公允价值导致的资产和利润的波动对商业银行股票价格有显著的解释能力。检验结果表示,市场参与者能够识别和公允价值相关的监管风险。

从国外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从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的转变确实对国外银行业的财务状况、信息质量、市场行为和监管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这些学者的检验结果存在一定差别,但在以下方面可以得出相对一致的结论:

(1)对于缺乏活跃交易市场的金融工具而言,估值技术的主观性确实影响了其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而管理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这种缺陷进行利润操纵。

(2)公允价值计量在银行业中的应用加剧了资产和利润的波动性。一方面,在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较高的前提下,资产和利润的波动性反映了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真实变化,可以起到警示管理者的作用;另一方面,如果公允价值变化不是因为市场风险的变化造成的,那么资产和利润的波动性所传递的信息就会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经济决策。

(3)公允价值的采用改变了商业银行的投资行为、风险策略和监管对策。商业银行釆取更审慎的投资策略以应对风险,并且公允价值计量会导致违约风险扩大、监管资本虚增,这些问题都需要监管部门

- 7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1.3.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国内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大部分集中在规范研究方面,实证文章很少。但自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以来,国内会计界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会计学者黄世忠是我国公允价值研究领域的先驱,早在1997年就对公允价值在国外的产生背景和运用状况做出了总结。他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行资本市场的扩大,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影响越来越大,公允价值是唯一能及时反映市场风险变动的计量模式,在下个世纪会在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国际会计准则即将在欧洲银行业全面实施的背景下,王展翔等人通过

.分析,认为推广公允价值会计能够使金融工具的估价模式

更为一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可以清楚了解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但同时,使用公允价值会计会让银行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增大,在经济形势巨变的情形下这种波动会产生顺周期效应,反过来加剧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其次,公允价值会计会改变商业银行的投资行为和风险管理策略,管理层会倾向于投资短期项目和放贷给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以避免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变动带来的损失。

在国际会计准则在欧洲全面实施不久,我国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而新准则的最大亮点就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王乐锦认为,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模式发展的主要方向。财政部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大量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意味着我国会计在实质上完成了与国际通用准则的趋同。

黄世忠在《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一文中提出,由于资本市场的变化、估值技术的误差以及混合计量模式的采用,

- 8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公允价值会计必然会导致财务报表科目出现波动。这种波动可以通过资本监管政策、银行风险管理策略和投资者的不理智行为三种传导渠道不断扩大,最终形成顺周期效应,让资本市场持续震荡。该文建议从会计层面和监管层面入手缓解顺周期效应。具体来说,会计准则制定者需要改进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金融工具的分类以及贷款减值的计提方法,以减少公允价值计量给资本和利润带来的波动;金融监管部门应实施具有弹性的资本监管政策,并减少资本监管对财务数据的依赖,从根本上消除公允价值带来的顺周期效应。

此外,国内还有部分学者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实证角度研究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张慧以沪深股市中的金融业为样本,选取样本公司在2006年至2008年的财务数据,检验公允价值变动对股票价格的价值相关性。结果发现,计入当期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对股票价格的价值相关性不显著,而计入所有者权益变动对股票价格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

薛梦霞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制造业为样本,使用修正的Ohlson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分别检验了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说明,整体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具有很强的价值相关性;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者的公允价值变动对股票价格都具有增量解释能力。

可以看出,国内公允价值相关的文献大部分都对该计量方式持有审慎乐观的态度:一方面,公允价值被公认是国际会计发展的方向,它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将会对财务信息、价值相关性和资本波动等诸多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另一方面,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金融市场不成熟,公允价值的运用环境并不是很理想,如何改进公允价值以

- 9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适应中国国情是很多会计学者一直关注的问题。 1.4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1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回顾了有关公允价值的基础理论,然后阐述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商业银行具体业务中的应用情况,接下来从各个方面分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国内银行业的影响,最后提出改进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具体来说,本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业、监管部门和会计界三者之间引起的辩论,提出本文的研究意义,总结国外和国内与公允价值相关的研究成果,阐述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最后说明文章的贡献与不足。

第二章,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理论。本章从公允价值的重要性出发,通过比较国内外准则制定机构的研究成果,阐述公允价值的内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历史成本、现值、重置成本等计量属性与公允价值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章,公允价值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运用分析。本章主要分析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和抵债资产等领域的运用情况。

第四章,公允价值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本章详细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商业银行财务指标、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监管的影响。

第五章,改进公允价值在商业银行运用的建议以及对未来旳展望。针对公允价值在实践中表现出的不足以及《国际会计准则13号一公允价值计量》,

本章从市场环境、估值技术、信息披露和监管措施这四个方面提出改进我国公允价值的建议,以促进该计量模式在我国银行业的推广

- 10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和应用。最后本章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对公允价值的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1.4.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作为主要方法,并以实证研究为辅助方法,探讨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具体而言,文章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归纳演绎法、比较分析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1.5本文的贡献和不足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目前很多学者对公允价值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宏观领域,很少有文章具体分析各家银行实际运用公允价值的情况。本文希望通过研究上市银行的财务报告,从微观的角度揭示公允价值在商业银行具体领域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归纳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运用中所需要遵守的会计准则,并发掘公允价值计量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其次,本文通过上市银行半年报中公布的数据,系统深入地揭示

- 11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了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方式、范围和程度。最后,在《国际会计准则13号——公允价值计量》即将实施之际,本文根据该准则和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本文的不足在于没有研究资本市场对公允价值计量信息的反应,以实证的方式揭露市场参与者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态度。这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数量不多,并且上市时间很短,所以不能获取足够的财务数据进行该项研究。随着我国上市银行的增多,作者希望能够在后续研究中获取充足的数据,探讨股票价格与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

2.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理论

2. 1公允价值的重要性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归纳总结,以提供财务信息的为首要目标的经济信息系统。具体而言,日常的会计活动是由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步骤组成,每个步骤的作用不同。从通常意义上来说,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只要遵循会计记账规则,在正确确认的前提下可靠计量,会计人员就可以得到基本可靠和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因此,会计计量被实务界和理论界公认为是会计系统的核心。

会计计量是指用货币或其他量度单位计量各项经济业务及其结果的过程。从本质上说,会计计量是对价值运动进行量化的一种技术,具体分为以下三个要素:计量尺度、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其中,计量尺度是指量度标准,分为实物、劳动和货币三类,实践中则多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尺度;计量单位是指货币的度量单位;计量属性是指给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计量尺度和计量单位没有引起太大的争议,

- 12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但在物价不稳定的条件下,会计计量采用何种属性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致关注。

在经济形势稳定的前提下,财务会计的首要目标是向企业所有者如实有效地反映管理人员的受托责任及其执行情况。实现这种会计目标的基础条件是保持会计信息旳可靠性,因此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要以历史成本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基础。但在经济不稳定的状态下,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缺乏足够的相关性,不能满足相关利益者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先后釆用了资产减值会计、通货膨胀会计和公允价值会计。但经过实践的检验,公允价值会计被公认为是最合适的选择。这是因为,与其他计量属性相比,公允价值具有以下优点:①在资本市场上交易的金融工具价格的波动性往往很强,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无法反映经市场价格的波动,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则反映了经济波动性的影响;②符合会计收益和经济收益的一致性要求;③公允价值是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的要求。

2.1.1反映经济的波动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监管政策的放松和全球化旳兴起导致金融创新的加快,投资部门不断推出各种衍生金融工具。与传统的基础金融工具不同,衍生金融工具对经济波动极为敏感。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情况下,金融工具市场价格的波动更为剧烈,如果财务信息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编制的,其根本无法反映市场变动所带来的价格波动。因此,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

2. 1.2符合经济收益观的要求

根据传统观点,会计学收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通过市场交易获取的收入与相关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学收益是

- 13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把币值稳定和权责发生制作为基础,因此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并符合稳健性原则,之前备受会计学者们的推崇。但是会计学收益没有考虑物价变动、持有利得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带来的影响,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收益,并可能导致经营者暗中操纵损益。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生的“储蓄危机”很好地证明了这点。为了弥补传统会计学收益的缺陷,会计学者把经济收益引入会计学中。

经济收益概念来源于经济学中对企业收益的定义。经济学中对收益的定义是指,一个人在某一时期可能消费的数额,并且他在期末的状况保持与期初一样好。把个人经济收益定义引申到企业经济收益概念上,就可以得出,经济收益是指在期初和期末资本不变的条件下,企业在本期可以消费的最大金额。与传统会计学收益相比,经济收益不仅包括根据权责发生制确定的己实现收益,也包括非交易资产变动形成的收益,更接近财务会计目标要求的 “真实收益”。

经济收益体现了 “资本保全”的思想,准确把握了收益的本质,也为现代收益确认和计量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会计准则制定者认识到这一点,对会计学收益概念进行了改进,期望形成更为合理的收益概念。1980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提出了 “全面收益”的概念,除了交易产生的收入和费用,其他资源变动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等也被纳入企业收益中。1997年,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在新颁布的《FAS130——报告全面收益》中,正式将全面收益分为净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两个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不仅规定企业收益是由“利润表”和“全面确认利得和损失表”决定的,而且还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资本保全调整”作为“财务报表要素”部分的内容单独阐述。此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明文规定,资本和负债的重估价值可以作为资本保全

- 14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或重估价公积计入权益,进而增加或减少权益。

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会计收益的目标是追求经济收益,以全面收益代替传统会计收益是收益计量发展的趋势。但是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无法反映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就不能获得全面收益,公允价值计量则有助于实现全面收益,成为达到财务目标——真实收益的重要途径。

2.1.3符合现代会计目标的要求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也是最重要的财务会计基本概念。它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要素、计量模式的选择,以及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等诸多内容。

在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中,学者们普遍认为会计目标的主流观点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的理论基础是委托一代理理论,它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信息使用者如实有效地反映管理人员的受托责任及其执行情况。受托责任观的产生与公司制和现代产权理论息息相关。在公司制下,由于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资源拥有者将其资源委托给受托者,受托者拥有对资源独立经营的权利,委托者则通过相关企业规章和法律制度等机制约定受托者的权利和责任。在这种条件下,为了防止受托者侵占自身的利益,委托者一般会通过会计信息了解资源的使用情况,那么的会计信息是否公正客观就非常重要。所以,受托责任观要求会计数据具有可验证性和精确性,以防止受托者操纵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而历史成本计量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选择。

但是,会计信息仅仅反映受托者经营责任具有不完全性,也就是不能覆盖会计目标的所有方面。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蓬勃发展,很多普通民众通过买卖证券实现资产的增值,从而带动了证券市场的空前膨胀。但是证券市场永远存在着风险,投资者面对各种

- 15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投资机会,必须要估算投资成本、收益和风险,并权衡收益和风险是否合适。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必须广泛利用财务会计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是因为,会计信息能够反映公司业绩和市场地位,决策者掌握了会计信息,可以更好地评估各种备选机会,提高个人、企业和政府运用资源的效率。而针对受托责任提供的会计信息仅仅面对资源委托者,无法为债权人、政府机关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这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因此,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在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成为会计目标思想的主流,并对会计准则制订和会计实务操作的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73年,美国True-blood委员会在研究报告《财务报告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给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进行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FASC No.l——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对财务报告目标做了详细的解释:(1)对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和其他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其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的决策;(2)为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以及其他用户提供相关信息,以助于他们估计关于企业预期的净现金流入量的数量、时间和不确定性;(3)提供与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资源的要求以及引起资源和资源附有的权利变动相关的各种交换、事情和状况的影响;(4)提供企业如何获取和花费现金的信息,有关企业偿债情况的信息,资本交易的信息以及可能影响企业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旳信息。

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后,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由强调可靠性转变为相关性。会计学者认为相关性是和决策相关的质量特征,提局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意味着增加了决策的准确性。而相关的信息必须是及时的,并且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历史成本计量面向的是过去,不能对经济情况

- 16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的变动做出反应,也就不能及时对投资者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相比,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具有显著的及时性和相关性,在预测未来经济信息方面也有着更大的优势,能够更好地达到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从这些方面来说,公允价值计量更为符合现代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 2. 2公允价值的内涵

公允价值概念起源于美国,最早出现在著名会计学者威廉.佩顿(William Paton)发表的文章《会计中的成本和价值》中。在这篇文章中,该学者提出:在大多数交易中,购买日发生的成本和价值基本是一样的。如果支付中介是非现金资产,购买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出让资产的公允市场价值确定。事实上,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其基本等于购买日的公允价值。1目前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有很多,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中国财政部给出的定义予以讨论。

2006年9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57号》(SFAS157),并在该准则中规定: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当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销售资产获得的价格或者转移负债付出的价格。

2011年5月,国际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国际会计准则13号——公允价值计量》(IAS13)中给出了公允价值的最新定义: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出售一项资产或转移一项负债将会支付的价格。这种价格通常是指脱手价格。

2006年2月,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我国财政部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资产和负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 17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上述三种关于公允价值的权威定义大致相同,只是描述略有差异。三者都表明公允价值是建立在公平交易环境、交易双方地位独立和交易自愿非强迫的基础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另外,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公允价值

是独立的计量属性,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资产或负债价格是通过市场确定的公平价格,并不是某一特定主体决定的,也不需要发生真实的交易。在没有活跃市场或者类似交易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运用一些可靠旳估值技术以确认资产或负债的价格,因此公允价值也具有一定的虚拟性。 2. 3公允价值的特点

2. 3. 1公平性

公平性被公认为是公允价值计量最重要的特点,几乎所有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都强调公允价值来源于公平交易。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就可以看出,为了保证公允价值的公平公正,美国、国际和中国会计准则均对公平交易的成立设置了前提。从交易意愿来看,买卖双方必须是在自愿基础上交换自身的资源,不存在关联交易或是胁迫交易的情况;从交易地位来看,交易是建立在双方都是在对市场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掌握的信息是完全对称的;从交易实质来看,公允价值是众多市场参与者对交易商品做出的总体评价,并不是单一主体或是商品持有者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公平交易是判断公允价值是否成立的首要条件,在任何市场上,只要交易是公平的,都可以将该市场形成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成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经济决策的依据。

2. 3. 2波动性

与其他计量属性不同,公允价值并不是一经确认后就不再变动,而是随着市场公平交易价格的变化随之起伏。并且,在交易实际并未

- 18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发生的情况下,只要有可靠证据表明资产或负债的价格发生了变动,也要对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调整,及时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变化情况。因此公允价值具有很强的波动性,这一点在经济震荡时期表现得特别明显。

2. 3. 3 一定客观性

公允价值的获得大部分来源于市场的公平交易,但是当前成交的价格并不一定等于其他企业同时进行交易所能够取得的价格。这是因为,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假定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交易发生在资产或者负债的主要市场或者最有利市场。因为每一企业(或企业内部的业务部门)可能从事不同的活动,而不同的企业(或企业内部的业务部门)又可能进入不同的市场。因此,对于不同的企业(或这些企业内部的业务部门),即使是相同的资产或者负债,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也可能不同。所以,以企业的角度来确定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以及相应的市场参与者的前提下,相同资产或负债在不同企业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存在差异,甚至同一企业内部相同的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也可能存在差异。而在通常情况下,资产或负债在不同市场的脱手价格是不会完全一致的。此夕卜,在没有相同资产或负债可直接观察市场价格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借助恰当的估价技术以及足够可用的数据计量公允价值。在可观察的相关输入变量不足时,企业不可避免会使用一定数量的不可观察的相关输入变量。而由于经验、环境和估值主体等因素的差异,不同的财务人员在对相同资产估价过程中,会使用不同的不可观察的相关输入变量,造成公允价值的差异。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公允价值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很容易被管理层当作盈余管理的手段,因而被很多会计学者所诟病。 2. 4公允价值计量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 19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目前我国财务会计准则规定旳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和公允价值。但理论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性质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对此存在四种不同的看法:(1)公允价值是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2)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计量属性,它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3)公允价值并不是一种计量属性,而是会计价值计量试图达到的一种目标;(4)公允价值不是具体的计量属性,而是检验其他计量属性是否合理的尺度。作者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运用于一定的层次和条件下,它和其他计量属性之间相互区别又有着一定的联系。

2. 4. 1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的关系

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主要区别表现在来源和计量时点两个方面。从时间角度而言,历史成本是基于过去时点,对资产或负债进行价值确认,然后根据配比原则在一定的时间内分配。与之相反,公允价值是基于现在或计量日时点,动态地反映企业价值的变化,并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从来源方面来说,历史成本是在实际交易中获取的真实价格,具有客观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等优点。公允价值可以来自公平市场价格,也可以在没有实际交易的情况下通过估值技术获取,不需要客观存在的事实凭证。当然,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并不是毫无联系。在企业实际交易发生的初始计量日,付出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就是历史成本,此时它和公允价值在金额上是相同的。

2. 4. 2公允价值和现行成本的关系

现行成本是假设企业现时重新购买相同资产所需要付出的成本。现行成本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以资产或负债的入账价值为基础,强调在持续经营条件下资本的保全。公允价值则是市场对企业资源的评价,以脱手价格为衡量标准,与现行成本有着显著的区别。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利润的存在,企业自制资产的公允价值往往比现行成本高

- 20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一部分。但对于在计量日购买的资产而言,其公允价值和现行成本的数额基本一致。因此,现行成本在某些场合也被视为公允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

2. 4. 3公允价值和可变现净值的关系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的市场交易中,企业拥有的某一项资产在扣除交易成本基础上可以换回的现金及其等价物。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都是基于现在时点资产的脱手价格,且均要考虑市场中的交易价格。它们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时间价值和交易费用两个方面。可变现净值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而公允价值在模拟公平市场价格时,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一般情况下,公允价值是不考虑交易产生的直接成本的,从定义就可以看出,可变现净值是当前市价减去直接成本的余额,两者并不一致。

2. 4. 4公允价值和现行市价的关系

现行市价是指在有序的清理过程中,企业出售某项资产所获得的价格。公允价值和现行市价有很多相似点,比如计量时点都是现在时点,均为通过市场确定的脱手价格以及不包括交易费用等。正是因为这些相似点,公允价值可以说是现行市价计量属性的延伸。但是,公允价值并不等同于现行市价,其包括的范围比现行市价要宽广很多。只有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现行市价才可以被称为公允价值。而公允价值不仅仅包括满足条件的市场价格,还包括使用估值技术计算出来的资产或负债金额。

2. 4. 5公允价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关系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简称现值,是指一项资产在未来能够为企业带来的现金净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计算后的价值。在一个健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现行市价是最好的公允价值。但在现实的经济交换活动中,并不是每一项资产或负债都能够找到相应的市场价格,运用

- 21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现值法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之处。但是现值并不等同于公允价值。现值有两种表现形式:特定个体价值和市场预期价值。其中,特定个体价值是管理层根据资产对企业的特定用途产生的现金流量来估算其现值。市场预期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对资产将来产生的现金流量折现后的估计价值。两者的出发点不一致,特定个体价值不能反映资产的公允价值,只有从市场角度出发的现值才能够成为公允价值。

- 22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3.公允价值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运用分析

自从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颁布以来,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中的运用范围骤然拓宽了很多,直接涉及到的具体会计准则就多达17项。但对于银行业来说,公允价值主要运用在四个方面: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和抵债资产。下面笔者就从这四个方面对公允价值在银行业中的运用做出分析,并总结公允价值运用存在的问题。

3. 1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分析

3.1.1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情况

通常意义上,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企业用于获得出租收益和资本增值,而不是自用或出售的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如果企业能够连续取得一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那么该项资产可以釆用公允价值计量其被持有期间的价值变动。但是会计人员只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在被持有期间的价值变动,以后不得再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并且,会计人员不需要对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计提累计折旧。但在计量日,会计人员需要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先前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会计人员应把该项资产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成本。转换当曰,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计入当期所有者权益。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在终止确认时,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应转入当期成本中,并冲减一部分业务收入。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被转为自用房地产,会计人员应按照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

- 23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益。

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持有大量的房地产,但会计人员一般都釆用历史成本确定这些资产的账面价值。我国上市银行发布的2011年度中期报告证实了这一观点。2011年度中期报告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中共有8家银行持有投资性房地产,其中有5家釆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这五家银行虽然都拥有一定数额的投资性房地产,但其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并不高,均未超过千分之三。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却相对大很多,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幅度远远高于其他资产,增加了企业利润的波动性。以宁波银行为例,投资性房地产仅仅占其总资产的0.28%,但是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所贡献的利润却高达其净利润总额的9.65%。

3. 1.2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来源

我国财务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必须有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才能用该计量方式进行后续计量。一般来说,只有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房地产才能够满足上述要求,因此银行年报中披露的公允价值取得方式通常是建立在市场参数的基础上。从银行年报披露的信息来看,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两种:市场公开数据和资产评估机构提供的数据。具体而言,只有交通银行是直接参照市场公开数据,并在考虑房地产交易情况、交易期和所在区域等因素后,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为了保证公允价值的公正与客观,其他四家银行均依靠外部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做出独立判断。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相当谨慎的,并没有让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 3. 2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的运用分析

- 24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金融工具,是指让一家企业形成金融资产,同时使另一家企业形成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任何书面证明。会计学者通常将其分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两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可被分为四类: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可被分为两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所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都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然后根据划分的类别采用不同的后续计量模式。交易性金融资产、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都需釆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资本公积,待该类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或者减值时再转入损益中。其余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影响银行业的经营成果。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和其他金融负债都采用摊余成本计量。

金融工具是银行资产和负债的主要类别,我国上市银行持有大量金融资产和负债,其公允价值变动会影响到经营成果和净资产的构成。根据2011年中报披露的数据,上市银行共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2,990,675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29,029,698万元、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4,756,300万元、衍生金融资产10,093,424.1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385,472,878.2万元、以公允价值计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18,220,300万元、交易性金融负债48,933,951万元、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3,814,000万元,衍生金融负债8,625,509万元。从

- 25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金融工具的分类来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最多,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金额的16.8倍,交易性金融资产金额的13.3倍。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金额来看,16家上市银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总额为785,526.9万元,占净利润总额的1.69%。其中,中国银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旳贡献最大,所占比例高达10.02%。但除去中国银行,共有7家银行的金融工具处于亏损状态,5家银行的金融工具变动收益在净利润中所占比例不到1%。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总额为-1,621,918.8万元。如果此时该类资产全部变现的话,净利润总额的下降幅度为3.49%。除了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其余4家上市银行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均为负数。

3. 3公允价值在套期保值中的运用分析

3. 3. 1公允价值在套期保值中的运用情况

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信用风险、利率风险、价格风险、外汇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现金流量或公允价值变动,预期抵消被套期项目部分或所有的现金流量或公允价值变动。在实务中,会计人通常将套期保值划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一套期保值》,为套期保值而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在资产负债表日均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然后根据套期保值类型使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对于公允价值套期,会计人员应将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计入净利润,同时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也应当计入净利润,并根据利得和损失金额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对于现金流量套期,会计人员需将有效套期部分计入净资产,无效套期部分计入净利润。被套期项目为预期交易时,计入净资产的套

- 26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级学生论文

期工具利得或损失,按照以下方法处理:第一,如果该预期交易使企业随后确认了一项金融资产或负债,计入净资产的利得和损失应当在该项金融资产或负债影响企业利润的相同期间转出,计入净利润。第二,如果该预期交易使企业随后确认一项非金融资产或负债,计入净资产的利得和损失应当在该非金融资产

或负债影响企业利润的相同期间转出,计入净利润或者该项非金融资产或负债取得时的成本中。第三,会计人员预计预期交易不会发生的,原先计入净资产中的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应当转出,计入净利润。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的处理方法与现金流量套期相似,套期工具有效套期部分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净资产,在处置境外经营时该利得或损失转入净利润;无效套期部分的利得或损失则直接计入净利润。

由于当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并不发达,因此上市银行主要通过期货市场和远期汇率合约对商品和外汇展开套期保值活动,会计人员对套期保值活动也不是很熟悉,与套期保值活动相关的信息披露也很少。以2011年中期财务报告为例,上市银行中只有中信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三家企业在财务报告附注中简略披露了套期保值活动的类别、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

3. 3. 2公允价值在套期保值中的运用对会计处理的影响

除了对外汇风险进行套期时可以将非衍生金融工具指定为套期工具外,其余套期工具均为衍生金融工具,釆用公允价值作为其计量基础。套期保值会计的处理方式和常规会计处理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公允价值套期的会计核算中,套期工具的账面价值在资产负债表日应调整为公允价值。无论套期是否有效,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均计入当期损益。而为了在会计记录中反映套期效应,被套期项目的计量基础必须与套期工具保持一致。即使被套期项目原来的计量基础是历史成本,其也要釆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前确认未实

- 27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3v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