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与电脑

更新时间:2023-08-14 09:16: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脑与电脑》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提取文章主要信息,简要概括;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对全文内容做简要概括和说明;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计算机发展历程有大致了解,感受人类智慧的伟大。

教学重点:

提取文章主要信息,简要概括

教学难点:

合作探究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学生生活入手,可对学生使用电脑的情况做一调查)

家里有电脑吗?

什么时候购置的?

平均周末用电脑的时间有多少?

如今电脑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起休闲、娱乐的作业,这同样得益于互联网。但最初的电脑,即电子计算机,,顾名思义,它的诞生便是为了人们更好地计算繁难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同跟随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感受人脑与电脑之间的这场“竞争”。

二、 课文感知,内容梳理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1. 阅读全文,用笔划出计算机发展史上每一个关键的时期和讯息。

2. 以四人为单位,合作完成表格,并派一名代表发言

计算机

出现时间

主要元件

特点

第一代

1946年

电子管

体积大,耗能高,运算较快

第二代

1956年

晶体管

体积较小,性能较好,效率和寿命高

第三代

约1958年

集成电路

体积更小,性能更好

第四代

1975年

大规模集成电路

运算极快,体积很小,耗能小,性能极高

第五代

1978年后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在微型化方面可与生物脑相媲美

第六代

将来

生物集成电路

逼真地模仿人脑(研制中)

电脑发展的过程呈现出的发展更新速度快、性能提高土匪猛进的特点,从表格中一目了然。电脑在仿生、思考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越来越接近人脑,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电脑能否最终超过人脑?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工智能会不会最终取代人脑?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会不会最终取代人类的地位?

三、 课外延伸

世界人工大脑之父雨果·德·加里斯教授,在其著作《智能简史》中表示,未来10-15年,人工大脑将会发展成世界最大的一个产业,未来50年,人工智能成几何倍数增长发展,可能是他们现在能力的上亿倍、上十亿倍。人工智能正以飞跃的速度往前发展,20年、30年后,人工智能操纵的机器人可以和人类成为朋友。

比尔盖茨在《科学美国人》中预言:机器人也将经历一个类似于PC的发展历程,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实现未来家家户户都有机器人。

韩国也曾预言,2015年至2020年间,韩国每一户家庭拥有一部机器人,他们甚至已经准备起草世界上第一步机器人法律《道德宪章》来约定机器人的权利和义务。而这一举动的起源,便与如今人类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产生的一种恐惧感。

如今对待人工智能会否最终取代人脑、机器人是否取代人类这一论题,社会各界有不同的表示。有人说,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经具有了完整的神经网络,10个人规模的神经元,每个神经元运算速度超过人脑化学运算速度1000倍,可以像人类一样具有仿真、辅助的思维,就不属于程序的范畴,程序语言也无法修改,即使有人提议在人工智能操纵的机器上安装死亡按钮,但人工智能已经到了可以拒绝、、逃避甚至反抗的地步,已经脱离了人类的控制了,甚至他们会想要反过来控制人类,就如电影《地球最后的岁月》中指出的“人类面临的七大威胁”,黑洞学说和智能机器是其中两大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的元素。人工智能最终将不仅仅是科技问题,它同样是宗教伦理问题、政治问题。

但也有人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认为人类重要的是精神,思想决定一切,而机器最多只能达到动物智能,无法与人脑相媲美。人类智慧是伟大的,人工智能源于人类的智慧,那么一定会受到人类智慧的控制,不会肆无忌惮的发展。

总之,我们意识到,在计算机的发展、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上,处处闪烁着人类的智慧,未来,人类用自己的思想解决了生活中困扰的问题的同时,也一定会有可能解决由人工智能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回顾说明文说明方法,掌握其在具体文章中的应用,并学会分析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探索、寻找,并通过一定的练习巩固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回顾说明文说明方法,掌握其在具体文章中的应用,并学会分析其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 回顾

上节课概括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并且熟悉了机器人在社会中的普遍运用及将来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这样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文章,是如何运用各式各样的说明方法来阐述作者的观点并使读者乐于接受的。

二、 说明方法的回顾

在以前学过的科普说明文中,我们学习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呢?

1. 举例子

如: 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 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 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建立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 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 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 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2. 列数字

3. 打比方 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4. 做比较

5. 下定义 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6. 作引用

7. 分类别 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8. 画图表

三 说明方法的应用及作用

(一)说明方法在文章中的应用及作用

1.举例子

将不易理解的事物或比较抽象的事理说得真切具体、清楚明了。

第一部分“从这以后,许多数学家耗费了大量精力来计算更精确的π值”时,列举了法国 数学家韦达、英国的夏普以及19世纪的威加、达斯、雷歇、谢克斯等人的努力;

2.作比较

更准确地揭示和突出事物的特征。人脑和电脑、第一代计算机与微电脑的详细比较。

3.列数字

从数量上直接说明事物的特征,作用是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准确无误。

(二)说明方法练习

拓展训练相关练习

四、 小结

说明方法可以帮助把事物特征说明清楚,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科学、准确,也能生动地将科 学只是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本文《电脑与人脑》这样一篇科学小品文,寓科学性、知识性 、趣味性为一体,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五、1. 课后练习(当堂完成)2. 《课课练》《拓展训练》完成这一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3d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