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题库答案分析

更新时间:2023-11-19 03: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导论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C )。

企业引进外资 B.企业发行股票 C.企业购买公债 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 2.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C )。

A个人 B.企业 C. 政府 D.社会公益组织 3.下列不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 A,2013年营业税改增值税在全国推行

B,2015年财政部在香港分两次发行共280亿元人民币国债 C.2015年中国国防预算增加 10%

D.201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4.供给学派的拉弗曲线说明( B )

A物价稳定的重要性 B.减税重要性 C利率稳定的重要性 D.维持自由的重要性 5.现代财政学之父是( D )

A凯恩斯 B.哈耶克 C. 费里德曼 D.亚当.斯密 6.下列分析属于规范研究( )

A.2015年我国财政支出预算是171500亿元

B. 2015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1200亿元,赤字比例低 C. 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占GDP比重首次超过4%

D. 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300亿元,增长7.3% 7.下列分析属于实证研究( )

A.2015年我国财政赤字16200亿元,赤字水平不高。

B.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显著,要继续实施并适当加大力度。 C.我国宏观税负合理不存在税负过重问题。

D.我国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300亿元,增长7.3%。 8.市场失灵的表现不包括( C )

A、无法提供公共品 B、不能解决外部性 C、价格由供求决定 D、信息不完全 9.财政伴随( B )出现而产生

A.人类 B.国家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10. 亚当.斯密主张政府的职责是(D )

A.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 B.保障公民自由

C.依法治国 D.“守夜人”提供国防、司法、便利社会商业等基本服务 11.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 )

A.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 B.保障公民自由 C.主动通过扩大政府投资等主动干预经济 D.“守夜人”提供国防、司法、便利社会商业等基本服务 二、多选题

1.财政的职能是 ( ABD )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 稳定物价 D.稳定经济 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ABCDE )

A. 不能提供公共品 B.不能解决外部性 C.竞争失灵出现垄断 D. 收入分配不公 E.宏观经济失调 3.财政如何履行资源职能(ACD )

A. 提供公共品 B.对高收入人群征税调节收入差距 C.矫正外部性 D. 维护市场有效竞争

4.财政如何履行收入分配职能( ACD)

A. 维护市场有效竞争 B.解决外部性 C.通过超额累进的所得税,对高收入人群征收高额税收 D. 对低收入人群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5.国际公认的宏观经济稳定的目标(ABCD )

A. 充分就业 B.稳定物价 C.经济增长 D. 国际收支平衡 E.人民幸福 6.财政研究范围包括(ABCDE )

A. 中央政府 B.省级政府 C.市级政府 D. 县级政府 E.乡级政府 三、判断题

1.财政是在资本主义国家才出现的。( F) 2.我国现行财政体制是公共财政制度。(F )

3.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社会影响的一门学科。(F ) 4.市场会失灵,政府不会失灵( F)

5.财政学只研究中央政府相关收支行为,县、乡政府收支行为不属于财政学研究范围。(F ) 6、亚当.斯密主张政府要主动干预经济活动。(F ) 7.消费者的偏好都是合理的不需要政府干预。(T ) 8.市场能有效提供公共品,不需要政府介入。( F) 9.市场能自发解决负外部性,不会存在市场失灵。( F) 10、稳定经济是财政职能之一。( T ) 11.保障汇率稳定是财政职能之一。( F)

12.消费者偏好不合理,消费者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是劣质品,劣质品一定是质量差的商品。( F)

13.市场会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不需要政府调节。(F ) 14.市场是无形的手会自动调节经济,不需要政府干预。( F) 15.市场会失灵,需要政府全面干预经济运行各方面。(F )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财政,财政的重要性?1.书上P3-6 ;含义:国家的_ 收入和支出。 ②本质:国家参与的社会分配④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2.①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实现; ②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和地区的建设; ③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通过不同的财政政策_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2.财政职能是什么?书上P8-9 五、论述题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要政府来配置资源、调整收入分配?财政如何帮助政府实现有效配置资源、实现收入合理再分配?

1.资源配置职能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有两种方式来实现,即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存在着公共品、垄断、信息不对称、经济活动的外在性等情况,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还需要政府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资源配置作用。财政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杠杆,是政府配置资源的主体。因为,在经济体系中,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数量有时是过度的,有时是不足的,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表现在对市场提供过度的商品和劳务数量进行校正,而对市场提供不足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补充,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2.在各种不同的财政手段中,实现再分配的最直接的手段有:一、税收转移支付,即对高收入家庭课征累进所得税并对低收入家庭给予补助二者相结合的方法;二、用累进所得税的收入,为使低收入家庭获益的公共服务提供资金。三、对主要由高收入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进行课税,并同时对主要为低收入消费者使用的其他产品给予补贴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四、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使低收入者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五、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这是调动劳动者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

2.市场是只无形的手,通过供需调节经济,为什么还需要政府干预经济,财政如何做好该做的事情?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是必然的。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实现的,这些经济政策对市场价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价格政策作为国家干预价格形成的重要手段,稳定市场价格,维护金融秩序。 市场是只无形的手,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是相对的,政府可以出台许多相关的政策调节市场,这是人为参与的或可以看得到的,但市场是无形的,比如起初智能机比较新颖,所以一时之间就掀起了购买潮,当其他商家看到智能手机市场的前景时,便纷纷把资金、技术等投入智能手机领域,无形之中,市场就起了调节作用 3.实现财政三大职能的具体措施手段?

A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B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C 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D 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E 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A 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B 规范工资制度C 加强税收调节 D 通过转移性支出

A 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B 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

C 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第二章 财政的目标

一、单选题

1.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是要实现( B )。 公平 B. 效率 C.稳定 D.公开

2.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要实现( D )。 A效率 B.公开 C.稳定 D.公平 3.罗尔斯主张( A )。

A 最小者最大化 B.功利主义 C.折中主义 D.最大者最小化 4.生产符合帕累托效率标准的条件是( B )。

A任意两种要素生产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相等 B. 任意两种要素生产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C.一种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大于另一种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 D.一种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小于另一种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 5.产品组合效率是指(D )

A给定产品种类和数量的情况下,如何在不同消费者间分配才是有效的 B生产和消费如何配置才是有效的 C消费者消费结构是否合理

D. 既定的资源下如何生产不同的产品才是有效的 6.交换效率是指( B )

A生产和消费如何配置才是有效的

B给定产品种类和数量的情况下,如何在不同消费者间分配才是有效的

C消费者消费结构是否合理 D. 既定的资源下如何生产不同的产品才是有效的 7.生产效率是指(D)

A给定产品种类和数量的情况下,如何在不同消费者间分配才是有效的 B 生产和消费如何配置才是有效的 C消费者消费结构是否合理 D既定的资源下如何生产不同的产品才是有效的 8.交换符合帕累托效率标准的条件是( A )。

A消费两种商品时,消费者甲的边际替代率与消费者乙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B 消费两种商品时,消费者甲的边际替代率与消费者乙的边际替代率不相等 C.消费两种商品时,消费者甲的边际替代率大于消费者乙的边际替代率相 D. 消费两种商品时,消费者甲的边际替代率小于消费者乙的边际替代率 二、多选题

1.效率有几种( ABD )

A生产效率 B.交换效率 C.帕累托改进 D.产品组合效率 2.公平的分类包括(AB )

A结果公平 B程序公平 C.起点公平 D.机会公平 3.财政学的目标是(AC)

A.效率 B. 稳定 C.公平 D.安全 三,,,判断题

1、公平的标准是客观的。(F )

2.效率的最优是达到帕累托最优。( T) 3.财政目标是现实公平与效率。(T )

4.交换效率是既定的资源下如何生产不同的产品才是有效的。(F )

5.生产效率是给定产品种类和数量的情况下,如何在不同消费者间分配才是有效的。(F ) 6.公平的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改进。(F )

7.洛伦兹曲线是衡量资源配置是否最优的指标。( F) 8.我国财政目标是实现绝对公平。( F) 9.功利主义更强调公平。( T) 10.罗尔斯主义更强调效率。(F 五、论述题

1.我国财政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目标?

协调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性,在公平分配方面,市场通过机制提供一共公平的竞争环境,使每个公民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只要多付出劳动,多为社会作出贡献,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财政机制主要是通过工资、奖金、税收以及补贴、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收入差距要适度,防止与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原则相对立.适度的、合理的差距,有利于推动效率的提高. 第三章 外部性 一、单项选择题

1.可用( B )来描述一个养蜂主与邻近的经营果园的农场主之间的影响。 A.外部不经济 B.外部经济 C.外部损害 D.以上都不对 2.某人的吸烟行为属于( B )。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消费的外部经济 3.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 C ),问题可妥善解决。 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B.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C.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D.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 4.“搭便车”现象是对下面哪个问题的一种形象的描述?( C )

A.社会福利问题 B.公共选择问题 C.公共产品问题 D.市场失灵问题 5.某一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C )。

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D.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6.政府进行市场干预的理由在于( C )。

A.税收 B.反托拉斯法 C.外部性 D.以上都是 7. (C )最准确地说明了产生污染的生产是缺乏效率的。 A.社会总成本高于私人成本 B.社会边际成本高于私人边际成本 C.产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 D.忽略了外在成本

8.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正在造成污染,因而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适当的税收政策是征税,征税额等于( A )。

A.社会边际成本和私人边际成本之差 B.私人边际成本 C.治理污染设备的成本 D.社会边际成本 9.外部性是( C)

A.归市场上买者的利益 B.归市场上卖者的利益

C.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无补偿的影响 D.对企业外部顾问支付的报酬 10.负外部性引起( A )

A.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高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 B.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低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

C.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 D.以上各项都不是 11.正外部性引起( B )

A.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高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 B.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

C.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低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 D.以上各项都不是 12.(没有内在化)负外部性引起( B )

A.最优数量大于均衡数量 B.均衡数量大于最优数量

C.均衡数量等于最优数量 D.均衡数量大于或小于最优数量 13.(没有内在化)正外部性引起( A )

A.最优数量大于均衡数量 B.均衡数量大于最优数量

C.均衡数量等于最优数量 D.均衡数量大于或小于最优数量 14.为了使负外部性内在化,适当的公共政策反应将是( D )

A.禁止所有引起负外部性的物品生产 B.政府控制引起外部性的物品的生产 C.补贴这种物品 D.对这种物品征税 15.政府实行产业政策是( B )

A.为了使与工业污染相关的负外部性内在化 B.为了使与技术进步行业相关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C.为了有助于刺激解决技术外部性的私人方法 D.通过向高技术行业发放可交易的技术许可证

16.当一个人在一个拥挤的城区买了一辆汽车时,这就引起了( D ) A.有效率的市场结果 B.技术溢出效应 C.正外部性 D.负外部性 17.最有效率的污染控制应该确保( B )

A.每个污染等量地减少其污染 B.减少污染成本最低的污染者减少的污染量最多 C.对环境的任何污染都不能被容忍 D.管制者决定每个污染这应该减少多少污染 18.根据科斯定理,在以下哪种情况下私人双方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 C )

A.受影响的各方在谈判中有相等的权利 B.受外部性影响的一方有不受影响的初始产权 C.没有交易成本 D.政府要求他们相互谈判 E.有大量受影响的各方 19.为了使正外部性内在化,适当的公共政策的反应应该是( C )

A.禁止生产引起外部性的物品 B.政府生产物品直至增加一单位的价值为零 C.补贴这些物品 D.对物品征税

20.Bob和Tom住在同一间大学宿舍里,Bob对大声放音乐的评价为100美元。Tom对安静的评价为150美元。以下哪一种表述是正确的( D ) A.Bob继续放音乐是有效率的

B.只要Tom有安静的产权,Bob停止大声放音乐就是有效率的

C.只要Bob有大声放音乐的产权,Bob停止大声放音乐就是有效率的 D.无论谁有声音大小的产权,Bob停止大声放音乐都是有效率的

21.Bob和Tom住在同一间大学宿舍里,Bob对大声放音乐的评价为100美元。Tom对安静的评价为150美元。如果Bob有大声放音乐的权利,而且,如果没有交易成本,下列哪一种关于外部性问题有效解决的表述是正确的( B )

A. Bob将支付Tom100美元,而且,Bob将停止大声放音乐

B. Tom对Bob的支付在100——150美元之间,Bob 将停止大声放音乐 C. Bob将支付Tom150美元,Bob继续大声放音乐

D. Tom对Bob的支付在100——150美元之间,Bob将继续大声放音乐 22. 以下哪一个关于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和矫正税的表述是正确的( D ) A .矫正税比可交易的许可证更能使污染减少到目标量

B. 只要把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分配给能以最低成本减少污染的企业,他们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

C. 为了用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确定污染量,管理者必须了解污染权需求的方方面面 D. 矫正税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都创造了一个有效的污染市场 23.对耗油极大的新车征收汽油消耗税是以下哪一项的例子( D ) A.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B.科斯定理的应用

C.把正外部性内在化的努力 D.把负外部性内在化的努力 24.污染的矫正税( A )

A.确定了污染的价格 B.确定了污染量 C.决定了污染权的需求 D.削弱了进一步减少污染的技术创新的激励 25.许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B )

A.确定了污染的价格 B.确定了污染量 C.决定了污染权的需求 D.削弱了进一步减少污染的技术创新的激励

26.富有的校友向母校提供了慈善捐助,以减少现在学生支付的学费。这是一下哪一项的例子( A )

A.把正外部性内在化的努力 B.把负外部性内在化的努力

C.矫正税 D.命令与控制政策 二.多项选择题

1.解决外部不经济可采取( ABCD )。 A.征税的方法 B.通过产权界定的方法

C.通过将外部性内在化的方法 D.以上各项均可 2.关于科斯定理,正确的论述是( ABCD )。

A.科斯定理阐述的是产权和外部性的关系 B.科斯定理假设没有政府干预 C.科斯定理一般在涉及的交易主体数目较少时才较为有效 D.以上各项都正确 3.以下哪些情况是在为消除污染外部性的谈判过程中各方引起的交易成本( BCD ) A.减少污染引起的成本 B.由律师费引起的成本 C.实施协议引起的成本 D.由受外部性影响的各方人数太多引起的成本

4.下列对外部性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有( A )。

A.独立于市场机制以外 B.与产品价格和私人生产成本无关

C.市场上没有对应的奖惩机制 D.外部性指定为来自外部引起的干扰损失 5.外部性按作用方向分类为( CD )。

A.单向外部性 B.多头外部性 C.正外部性 D.负外部性 6.外部性按产生环节分类为( CD )。

A.批发环节外部性 B.零售环节外部性 C.消费中的外部性 D.生产中的外部性 7.外部性治理的方法有( ABCD )

A.征税 B.补贴 C.政府管制 D.谈判交易 三.判断题

1.如果物品的生产不存在外部性成本,那么边际社会成本就等于边际私人成本。( T) 2.在消费者数量达到一定的数量以前,增加公共物品的消费者数量一般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商品的消费,例如外交.国防.和路灯等。( T )

3.科斯定理指出,如果产权明晰且交易成本很低,那么就不会存在外部性问题。( T ) 4.如果政府给予补贴,那么生产某种物品所造成的外部性成本就能够被克服。( F ) 5.对教育的私人生产征税可以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外部性问题。( F ) 6.外部性问题是由于私人产权的缺位所造成的。(T ) 7.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完全不好。( F )

8.如果一个市场引起负外部性,社会成本曲线在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之上。( T ) 9.如果一个市场引起正外部性,社会价值曲线在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之上。( T ) 10.带来未被内在化的负外部性的市场产生的均衡数量小于最优数量。(F)

11如果市场引起负外部性,那么,矫正税就将使市场向更有效率的结果变动。(T ) 12.根据科斯定理,外部性总是要求政府为了使外部性内在化而进行干预。( F )

13.如果交易成本大于受影响各方对外部性达成协议的潜在利益,就没有解决外部性的私人方法(T)

14.矫正税确定了污染的价格,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确定了污染的量。( T )15.用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减少污染的好处是管制者不需要了解污染权的需求。( T ) 四.简答题

1.假设一个商业性苹果园在苹果生产中使用防虫剂。在这个过程中,有害的气味飘向附近的居民区。请回答这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并解释。

是负外部性,书上P30, 负外部性,因为生产苹果的社会成本大于生产苹果的私人成本

2.假设一个商业性苹果园在苹果生产中使用防虫剂。在这个过程中,有害的气味飘向附近的居民区却未进行相应赔偿。对于社会而言,果园是过度生产苹果,还是生产不足?一种生产

存在外部性的物品过度生产或生产不足是什么经济含义? 过度生产。过度生产是生产了真实成本大于真实价值的单位。生产不足是没有生产出真实价值大于真实成本的单位。

3.假设一个商业性苹果园在苹果生产中使用防虫剂。在这个过程中,有害的气味飘向附近的居民区。为了把这种外部性内在化,政府应该对苹果园生产苹果进行征税还是补贴?为什么?

对苹果征税,因为要使这种外部性内在化,就要使苹果的供给曲线一直向上移动到等于真实社会成本曲线为止 五.论述题:

1.“污染最好的水平是零污染,零污染是最佳经济效率的状态。”请你对该观点进行分析论述。

主要是分析污染的外部效应,好像不是主张完全不许污染,而是主张外部效用内部化,让制造污染的单位补偿由于污染造成的损失.

所以,最好的污染水平在经济学看来不会是零污染的.

第四章 公共品

一、单选题

1. 下列属于典型的纯公共产品的是( C )。

A. 公共汽车 B. 教育 C. 国防和外交 D. 高速公路

2.由于公共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个人对公共品需求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将同一市场的所有个人需求曲线(A )而成。

A. 垂直相加 B. 水平相加 C.分割后相加 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3.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而在收益上具有非排他性的一类产品是( B )

A. 俱乐部产品 B. 公共资源 C. 纯公共品 D. 私人品 4. 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而在收益上具有排他性的一类产品是(A )

A. 俱乐部产品 B. 公共资源 C. 纯公共品 D. 私人品

5.在技术上无法做到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排除在收益范围之内,该特性为(C ) A. 非竞争性 B. 排斥性 C. 非排他性 D. 非独占性

6.公共品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搭便车”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公共品的( B )特性。

A. 非竞争性 B. 非排他性 C. 竞争性 D. 排他性 二、多选题

1.公共牧场、公共渔场,在公共品的分类中属于( ABD )

A. 混合公共品 B.准公共品 C. 俱乐部产品 D.共同资源 E. 纯公共品 2.俱乐部产品的特点有(ADE )

A. 非竞争性 B. 竞争性 C. 非排他性 D. 排他性 E.在达到一定限度后存在拥挤成本

3.公共渔场这类公共资源的特点有(BC E)

A. 非竞争性 B. 竞争性 C. 非排他性 D. 排他性 E.在达到一定限度后存在拥挤成本

4.下列属于俱乐部产品的有( ABCD )

A. 收费的高速公路 B. 公共图书馆 C. 电影院 D.住宅小区的游泳池 E. 公交汽车

5.按照公共品的特性,将产品可以分为如下(AB )类别

A. 纯公共品 B. 准公共品 C. 混合公共品 D. 俱乐部产品 E. 私人品

三、判断题

1.对于公共品而言,理想条件下,将每一个消费者消费某种公共品数量加总等于政府应该提供该种公共品的数( )

2.对于私人物品而言,在均衡条件下,将市场中每一消费者所购买的某种商品数量加总等于市场中生产者所应提供该种商品的数量。 ( )

3.个人需求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将同一市场的所有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而成。 ( ) 4.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一类产品才是公共品,反之则不是。 ( )

5. 对于公共渔场这类资源而言,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而在收益上却可以有效排他。( ) 6.对于图书馆这类俱乐部产品而言,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而在收益上却可以有效排他。( ) 7. 人们对公共品的认识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 )

8 .既然市场机制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品,那么私人就不可能成为提供公共品。 ( ) 9.在一次博弈的囚徒困境模型表明存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 )

10.市场中,商品的提供以价格信号为基础,那么在公共品市场中同样价格机制也发挥作用。( )

11.在公共品提供的林达尔均衡表明,在集团中每个成员都按照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来为公共品付费,这样配置属于帕累托最优。 ( ) 1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不可能提供公共品。 ( ) 13.公共品可以由私人生产,但只能由政府提供。 (F ) 四、简答题

1.简述公共品的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其消费具有非竞争性;

二是公共品的非排它性,意指不论他们是否付费,都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书上P38 2.在准公共品中,公共资源与俱乐部产品有何区别? 书上P39面 五、论述题 1.材料分析

霍乱、鼠疫、非典型性肺炎等具有极强传染力和很高死亡率的恶性传染病,能够在相互接触的人中间传播。这样任何人感染这一类传染病,受到伤害,就不仅仅使得他个人受到福利损失,而且会加大他人受传染的风险,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和伤害。用经济学术语说,个人“感染传染病”这个事情具有极强的“负外部性”。

基于此,对传染病的防治和医疗就成为一种公共品,通过市场途径很难得到解决。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不敢把传染病医疗交给市场去解决,各国政府都专门组织完整的预防和医疗体系防范各种恶性传染病,而“世界卫生组织”这个国际性政府间组织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组织和协调世界各国政府防范和抑制各种传染病。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财政学的有关原理,论述对于传染病防止和医疗这类公共品,通过市场途径提供为何是无效率的? (2)根据公共品的有关原理,解释说明“对传染病的预防和医治”这种物品具有何种性质? 2.材料分析 材料1:生长在黄海的黄鱼以及无锡太湖的银鱼以其肉质鲜美闻名于世,宋代诗人张先在《吴江》一诗中写到:

春后银鱼霜后鲈,远人曾到合思吴。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薦。 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照太湖。

但目前市面上越来越难以见到,越来越贵。究其原因在于人们毫无节制的滥捕。

材料2:商鞅在《商君书》中说:“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为可分以为百,由名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黄海的黄鱼和太湖的银鱼会越来越少,试用公共品相关理论予以解释。

(2)依据外部性的治理,以及公共品提供的相关知识,材料2中所谈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对于这类稀缺的公共资源,使用材料2所提到的方法如何解决? 第五章 公共选择理论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亚当.斯密 B.布坎南 C.哈耶克 D.科斯 2.出现投票悖论的原因是( D )。

A 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偏好 B.投票规则错误 C.不民主 D.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多峰偏好

3.公共选择理论是把( A )假设应用分析相关政府行为。

A 经济人 B.社会人 C. 自然人 D.为人民服务 4.阿罗不可能定理说明( D )。

A政府是万能的 B.民主是最优的 C. 民主社会中政府公共决策是前后一致的 D.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作出前后一致的决策 三、判断题

1.只要所有人的偏好都是单峰偏好,多数票规则的结果所反映的就是中值选民的偏好。(T ) 2.阿罗不可能定理是说民主投票机制是万能的。( F)

3.单峰偏好是是指选民只有唯一一个最优的结果,如果偏离他最中意的结果后,不论偏好的方向如何,他都会变得更坏。( T)

4.多峰偏好是指选民只有唯一一个最优的结果,如果偏离他最中意的结果后,不论偏好的方向如何,他都会变得更坏。( F)

5.只要所有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偏好,就不会出现投票悖论情况( T) 6.寻租活动能更好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应该鼓励。( F) 7.一致同意规则是只要过半数以上的人同意就可以 ( F ) 四、简答题

1.公共选择理论:书上 P57

第六章 财政支出概述

一、单选题

1、按(B )可将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A.国家职能分类 B.经济性质分类 C.部门分类 D.政府层级分类 2、依据国家职能划分,下列归类错误的是(A )。 A.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属于其他支出

B.社会文教费包括出版、通讯、广播等方面的经费、研究费、补助费等

C.实行兵役制的公安、边防、武装警察部队和消防队伍的各种经费也属于国防费支出 D.一般公共服务费包括用于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等机构的经费等支出

3、将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上升的原因分为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理论是( C )。 A.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B.梯度增长模型C.瓦格纳定律 D.非均衡增长模型

4、一般来说,发达国家政府( B )所占比重比发展中国家同类指标高出许多,而发展中国家( )所占比重比发达国家同类指标高出许多。

A.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 C.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 D.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 5、转移性支出是以实现政府的( A )的主要方式。 A. 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 稳定经济与发展经济职能 D.监督管理职能 6、衡量财政支出规模最基本的相对指标是( A )。 A财政支出总额/GDP B.消耗性支出/GDP C购买性支出/GDP D.转移支付支出/GDP 二、多选题

1、以下属于经济建设费的有( ABD )。

A.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 B.城市维护费 C.文化教育科学方面的补助 D.建议建筑支出 2、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意义在于( ABCD)。

A.能够了解国家执行了怎样一些职能 B.能够了解国家侧重了哪些职能 C.对一个国家的支出结构纵向分析,可知道该国的职能的演变 D.对若干国家的支出结构横向分析,可揭示各国职能的差别 3、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区别可以归纳为(AB )。 A.购买性支出主要履行的是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主要履行的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B.购买性支出直接的影响生产和就业,转移性支出间接的影响生产。 C.购买性支出主要履行的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转移性支出主要履行的是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D.购买性支出间接的影响生产和就业,转移性支出直接的影响生产。

4,、财政支出规模体现了政府财政在(AB )方面发挥作用的规模和力度。 A 社会公平 B.经济稳定 C.收入分配 D.资源配置 5、消费性支出与GDP的比值反映了(ACD )情况。

A政府实际消耗的经济资源量. B反映了GDP中政府集中和支配的数额 C政府购买的商品和劳务量 D政府提供的公共品和劳务量 6、以下关于财政支出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有( ABD )。

A.简单的说,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B.财政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

C.我国行政管理费的增加趋势符合瓦格纳法则的阐述,属于支出结构的优化。 D.我国财政支出中亏损补贴比重下降,是财政支出优化的体现。 7、下列观点属于瓦格纳法则的是( ABC )。

A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

B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由此产生的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进行管理和调节。 C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着提高。 D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增加财政指出的客观要求。

皮科克和威斯曼的阶梯增长论指出,由于(BCD )效应发生作用,财政支出规模也会不断增长。

A收入效应 B 替代效应 C集中效应 D检查效应

9、下列关于财政支出的经济发展阶段论,说法正确的是( AB )。 A.经济发展阶段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提出来的。

B.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政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也应该有所不用。

C.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应该加大政府的支出,特别是政府投资。 D.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政府的支出应该侧重于教育、保健、卫生等方面的投入。

10、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ACD )。

A.经济性因素 B.环境性因素 C.政治性因素 D.社会性因素 判断题

1、公共财政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财政支出上,而财政干预、调节经济的职能主要通过财政收入来实现。(T )

2、财政支出规模的相对指标能够比较直观的反应财政支出的现状和变化情况。( F) 3、转移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 ( T)

4、瓦格纳法则可以简单的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F )

5、根据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后,财政支出增长应当放缓,并逐渐慢于GDP的增长。( F)

6.阶梯增长理论认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非正常时期,财政支出会猛增,而恢复正常后,财政支出还会退回到原来的正常水平。( F)

7、如果扣除物价上涨的原因,财政支出的实际增长并没有名义增长那么快。( F) 8、税制完善和税收征管加强是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必要性分析。( T) 简答题

1、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其经济意义为 ①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市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想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自身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而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是间接的。

②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约束效益;而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约束效益是软的。

③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2、“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解释?

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 GDP 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工业化→扩大的市场与市场主体间的关系日趋复杂→要求建立有关的司法和行政制度→财政支出增长

经济因素: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密集问题→拥挤等外部性→必须政府解决

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 GDP 的增长。P79 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哪些?

宏观上的影响因素有:经济方面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中长期发展战略以及当前经济政策;政治方面包括政局稳定与否、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等;社会性因素方面包括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等都有一定影响。 论述题

1、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及其原因分析。

:根据瓦格纳法则等对财政支出规模的一般性描述,财政支出规模(或者说,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是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上升,达到一定水平则相对稳定;同时,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因而不同的国家以及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这一比重的高低也是不同的。我国财政支出占GDP 比重的发展变化有本身的特殊性。

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绝对数除1980、1981两年负增长外,其余年份都是增长的,而且增长速度不算很慢,财政支出增长率基本上是一条波折上升的曲线,有的年份波折度较大。但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运行则是另外一种情形。1995年以前,由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一路下滑,1996年才停止下滑,1997年开始回升,而且回升速度较快。因此,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运行的曲线呈现先逐年下滑而后又逐年回升的特征,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体现了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征。

在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高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的。一方面,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在GDP的初次分配中,个人所占的比重较小,同时许多个人生活必需品由国家低价乃至无偿供给;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利润乃至折旧基金几乎全部上缴国家,相应地,它们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乃至更新改造投资都由国家拨付。简而言之,在改革前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家扮演了一个总企业家和总家长的角色,这种角色在GDP分配上的体现,便是实行“统收统支”制度,既然要“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就必然较高。经济体制改革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经济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调动起千千万万个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勃勃生机,为实现这一目标,实行放权让利政策显然是一个必要条件。因此,在改革之初,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向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阶段。与此相对应,财政收入增长放慢了,许多项目的支出(特别是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便在财政支出账上或多或少有所缩小,有的甚至消失了,由此导致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的下降,进而导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出现逐步下滑的趋势。而且我国列入预算内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下滑的速度过快,下降的幅度过大,1979—1985年17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但是,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逐年下滑并不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经济改革初期之所以逐年下降,是因为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局面,调整政府职能和分配格局,激发经济活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一旦经济体制迈上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到位和GDP的加快增长,上述逐年下滑的趋势理应逆转,改革之初财政支出比重下降的趋势会在某一时点中止,转而趋于回升。我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边际倾向以及由二者决定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都在1996年停止下降,1997年开始回升,特别是自1998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后,回升速度较快。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边际倾向已远远超出美国,这是未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继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2、根据个人理解,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逐步解决行政事业经费增长过快的问题 行政管理、外交、公检法等部门执行社会管理的必要经费支出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基本需要,属于公共需要,是财政必须保证的部分。但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与世界各国相比较高,2000年达17.42%,增长速度超过同期GDP增长速度。针对我国现状,可采取如下改革措施: (1)进一步精减机构,控制行政编制,提高行政支出效率。1998年以来我国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精简了机构人员,但仍然存在机构重叠庞大、人浮于事的现象,人员费、办公费居高不下,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要严格控制政府机构的公共经费,改革会议制度、公共用车制度和招待制度,减少会议费、车辆购置维护费和接待费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规范事业单位的财政经费供给 购买性支出

一、单选题

1、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 A )。 A. 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 B. 生产的消耗性支出 C. 储蓄的消耗性支出 D. 债务的消耗性支出 2、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不包括(C )。

A. 行政管理费 B. 国防费 C. 投资费 D. 文科卫费 3、(A )和国防费是国家的两项基本支出之一。

A. 行政管理费 B. 教育费 C. 卫生费 D. 科学研究费 4、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 A )。

A. 混合公共品 B.纯公共品 C. 私人物品 D. 商品 5、国防服务一般被看作( B)。

A. 混合公共品 B.纯公共品 C. 私人物品 D. 商品 6、发展中国家当前教育支出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大对(B )的投资。 A.高等教育 B.初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中级教育 7、外部效应较强的科学研究活动,其经费通常由(D )承担。 A.私人 B.市场 C.不一定 D.政府

8、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数是(C )的,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应是( )的。 A.增长,增长 B.下降,增长 C.增长,下降 D.下降,下降 9、按费用要素区分,行政管理费包括(D )和公用经费两大类。 A.对外援助费 B.公共治安费 C.国防费 D.人员经费 10、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投资主要用于( D )。 A.重要的社会投资 B.重要的生产性项目投资

C.非生产性部门的投资 D.重要的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 11、政府进行投资的主要依据是( B )。

A.投资的内在成本的大小 B.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 C.投资的生产成本与收益 D.投资的社会成本的大小 12、基础产业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 A )。 A.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的特定经济部门 B.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经济部门 C.具有显著的竞争性特点的产业部门

D.具有明显的内部经济效应的特定经济部门 13、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业生产( B )。

A.产出与需求的波动较大 B.产出波动大,需求弹性不大 C.产出波动小,需求弹性大 D.产出与需求的波动较小 14、对农业科学研究承担主要责任的应当是( B )。 A.农民 B.政府 C.社会 D.农业企业 二、多选题

1、购买性支出一般由那两部分组成(CD )。

A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B经济建设支出 C社会消费性支出 D财政投资性支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

A购买性支出已获得相应经济补偿物为条件

B 购买性支出开展的都是互利、有偿的市场交易活动 C转移性支出中,政府扮演的是中间人角色

D转移性支出实现的是财政资金单方面、无偿性转移

3、下列项目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是(BC )。 A.财政部对于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

B.国防科工委对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某项新技术发明的资金拨款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联合利华(Unilever)所生产的立顿红茶投放市场后的食品安全监测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D.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某项技术论证所提供的资金支持 4、下列教育方式属于混合公共物品的是(ABC ) A.Calvin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国际政治学专业的学习 B.英国威廉王子在伦敦尹顿公学接受的高中阶段的教育

C.英国特许公共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培训的ACCA学员 D.曾宪梓先生捐助所兴办的某希望小学提供的教育服务

5、对于一国而言,影响教育支出效益的主要因素有( AB )。 A.该国财政支出的规模 B.该国财政支出的结构

C.该国的文化传统与历史风俗 D.该国对于教育所采取的政策态度 6、政府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理由有( ABCD )。 A.减少贫困与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B.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 C.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 D.私人保险市场的缺陷与不完整性

7、根据投资的乘数作用原理,乘数与( A )同方向变化,同( )呈反方向变化。 A、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B、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C、边际投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D、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投资倾向

8、政府筹集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由政府独资建设的项目主要出于三种考虑:( ACD )。

A.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 B.关系人民生活福利的项目 C.反垄断的需要 D.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9、下列属于BOT投资的特点是:(AD )。

A.投资的对象主要是发电厂(站)、高速公路、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 B.政府在投资资金来源中处于主导的地位 C.投资项目一经建成则项目产权属于政府

D.该投资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鼓励和吸引私人投资者(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者)投资 10、在我国,财政对于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在于:( ABD )。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农业部门是特殊的生产部门,其难于凭借自身的力量抗拒某些不利的自然或经济外部因素 C.由于我国城乡之间“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民的某些权益需要财政投资来得以保证 D.资本市场对于农业投资的欠缺

11、下列关于财政投融资的表述,正确的是:(ABC )。 A.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B.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公共物品

C.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 D.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很强,但它并不是脱离市场,而是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主要依据,并对市场的配置起支配作用,投融资机构在结合范围内拥有经营自主权,实行市场化运营

12、财政对于农业投资的范围,应该主要集中于下列领域:(ABC )。

A.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B.农业科技推广

C.农村教育和培训 D.流动资金投资(农药、化肥、薄膜、除草剂等)以及类似农机具及供农户使用的农业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 13、政府投资项目的方式有( ABC)。

A.经常性预算支出方式 B.资本性预算支出方式 C.私募融资方式 D.集资融资方式 E.资本性预算支出加社会融资方式 判断题

1 政府安排用于国家经济发展所必需的道路、桥梁、港口、码头、农业等基础设施或行业的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T )

2 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经济具有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社会总供求的平衡水平。(F ) 3、从世界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绝对规模总体上呈现一种扩张的趋势,相对规模在一定发展阶段也是扩张趋势,达到一定规模则相对停滞。当然其中有些项目增长较快,相对规模在上升,而有些项目增长较慢,相对规模在下降。( T)

4、财政部门必须对行政管理费加强管理和监督,主要是适应行政机构改革,规范行政管理费的供应范围,完善行政经费定额和考核办法,坚持支出程序,加强检查监督,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T )

5、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物品。教育是有层次性的,不同阶段的教育所属的经济性质不同。( T )

6、研究与安排投资规模时必须考虑三个问题:投资规模要适度;投资结构要合理;要注意投资效益。后者又是前两者的前提条件。 ( F )

7、一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投资来推动的,投资被动与经济增长波动具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长缓慢时,往往依靠增大投资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当投资过旺及造成经济过热或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往往采取措施首先压缩投资,迫使经济过热的势头减缓。( T )

8、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说可以归类为混合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但在发展中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工程一般是采取多种形式的以政府为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混合提供。( T )

9、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因而安排好农业投入的资金来源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F ) 简答题

1.购买性支出的含义和性质。书上86面 2、政府投资有哪些重要特点?

①政府投资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良性循环为目标,因此政府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的高低,在特殊情况下,政府投资甚至可以允许亏损。 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通常不进入竞争性领域,只能是对市场投资行为的补充。 ③政府投资通常用于事关国计民生的公共工程和基础产业等大型项目与长期项目④政府投资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1 论述农业财政投资的范围和重点。 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种植,养殖相结合发挥充分的循环利用,规模化生产,深加工,运输,仓储等一条龙服务。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因素就是高科技的应用,这些都是财政需要扶持的重中之重。 五、论述题

1、分析我国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变化原因,并思考控制一般公共服务的思路和措施。 原因:经济总体增长水平、财政收支规模、政府职能、机构设置、行政效率以及管理本身的

使用效率。 措施:

A、对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指标绝对规模或其占财政支出的规模比重规定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指标,病 由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审计部门对其实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和立法监督

B、一般公共服务部门本身必须对行政管理费的供应范围,完善行政经费定额和考核办法,坚持支出程序,加强检查监督,使其不如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2、谈谈你对我国教育现有提供方式及支出情况的看法。 3、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制度对政府投资的影响。

①随着国家的出现,也同时开始了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或干预。一是在自然经济时期,农业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政府投资主要用于保障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政府投资也经历了一个增长过程;三是在当代世界,各国政府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投资进入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许多国家还通过政府援助和补贴等形式支持国家认定行业的发展。 ②一国管理经济的制度模式,会直接影响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及其结构中的比重。一般而言,在实行计划经济制度的国家,政府成为国内最主要的投资主体,政府投资的方向也成为决定社会投资结构的关键性因素;在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政府对正常的经济活动并不进行直接干预,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弥补市场投资主体的不足,并主要投资于一些重要的公共工程以及基础设施项目;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各国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许多国家从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政府加强了对科学研究、教育、社会事业及国防安全的投资。可以说,在现代社会,政府投资的范围已大为扩展,政府投资的内涵也因此更为丰富。 ③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投资一般不会进入具有市场竞争性的行业。即使是近年来才开始推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投资也在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政府投资日益向促进国家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市场机制难以实现调节但又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及产业转变,特别是对基础产业(尤其是基础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扶持已成为现代各国政府投资的主要范围.。

第十章 财政收入概述 一、单选题

1. 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来看,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 C )。 A. C部分 B. V部分 C. M部分 D. V+M部分 2.各种财政收入中,凭借资产所有权而取得的财政收入形式是(B ) A. 税收收入 B. 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 公共收费 3. 各种财政收入中,凭借政治权利而取得的财政收入形式是(A)

A. 税收收入 B. 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 公共收费 4. 各种财政收入中,通过国家信用形式而取得的财政收入是( C) A. 税收收入 B. 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 公共收费

5.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单位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是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在国家预算科目中列为( B )。

A.事业收入 B.使用费收入 C.公产收入 D.专项收入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相对规模基本发展趋势为( C)。

A. 持续增长 B. 持续下降 C. 先下降后增长 D. 先增长后下降 7.从税收的特性来看,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本质的区别在于(A )

A.税收与生产资料的占有直接关系 B.税收体现国家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非对等关系

C.税收体现国家与其他微观经济体的借贷关D.税收体现国家与其他经济体的等价交换关系 8.下列属于财政收入中使用费收入的是( A)

A.高速公路通行费 B.工商执照费 C.药品生产许可费 D.电话费 9.下列属于财政收入中规费收入的是(B )

A.高速公路通行费 B.工商执照费 C.上网费 D.电话费 10.自2000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相比较(B) A.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 B.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无明显差距 D. 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无明显关系

11.国家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而从国有资产经营时候入中取得的财政收入为(D ) A.租金收入 B.资产占用收入 C.股息红利收入 D.上缴利润 12.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为(C )

A. 国有资产收益 B.公债收入 C.税收收入 D.行政收入 13.罚没收入属于政府的一种( C)

A.专项筹集性收费 B.事业服务性收费 C.行政性收费 D.特许性收费 14. 作为财政收入的核心依据是(A )

A.政治权力 B.公共资产所有权 C.固定资产所有权 D.政府公信力

15.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单位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是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在国家预算科目中列为( B )。

A.事业收入 B.规费收入 C.公产收入 D.专项收入 二、多选题

1.按照财政收入形式分类,财政收入包括(ABCDE )

A. 税收 B.国有资产收益 C. 价格和使用费 D.行政收入 E. 公债收入 2.税收的特性( ABC)

A. 强制性 B. 无偿性 C. 固定性 D. 非直接偿还性 E.普遍性 3.国有资产收益包括(ABCD )

A. 股息红利收入 B. 上缴的利润 C. 租金收入 D. 其他收入形式 E.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4.地方财政收入主要包括(ABCD )

A. 地方税收 B. 地方政府所属企业国有资产收益

C. 共享税中地方分成部分 D.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返还收入 E. 财政补助 5.按照财政收入层级分类,将财政收入可以分为如下( AB)类别 A. 中央财政收入 B. 省财政收入

C. 市财政收入 D. 地方财政收入 E. 地区财政收入 6.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ABCDE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

C.价格水平 D.技术进步 E.政府职能范围 7.下列关于财政收入来源正确的是(BCDE ) A.实物收入和货币收入 B.有偿收入与无偿收入 C.预算外收入与预算内收入 D.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 E.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8.下列有关税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税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 B.税收属于历史范畴

C.最早产生的财政范畴 D.征税的主体是国家 E.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征税 9. 无偿收入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ABCD )

A.国有资产收益 B.税收 C.罚没收入 D.规费收入 E.公债收入 10. 下列属于管理性收费的有( )

A.市场管理费 B.矿产资源补偿费 C.户口证书费 D.进口许可证收费 E.商标注册费 三、判断题

1. 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可分为税收、价格和使用费、公债收入、行政收入、通货膨胀收入、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 (F)

2.利润上缴在某一历史阶段中成为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 (F)

3.国有资产收益中,利润上缴属于国家在转让财产使用权时取得的财政收入。 (F )

4.税收的无偿性是针对征收过程而言的,而税收最终会对纳税人做整的、更深层次意义上的偿还,即所谓的整体有偿。 ( )

5.预算外收入虽然不纳入政府预算,但也是由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自收自支,自行管理使用的非集中性的财政资金。 ( )

6.2000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幅一直高于我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 (T)【简单】 7.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的直接占有关系。 ( T)

8.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国有企业或者国家参股企业的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 (T )

9.在国有企业实行“利改税”之前,利润上缴成为我们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T ) 10.在各种财政收入形式中,无偿取得的收入只有税收这一种。 (T )

11.随着税制改革的逐步完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还会提高,税收成为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P140 (T)

12.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一直在不断提高P142 (T) 四、简答题

1.依据财政收入形式分类,我国财政收入收入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P138 税收 国有资产收益 价格和使用费 行政收入 公债收入 2.简述税收的三个特性

P138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四、简答题

1.依据财政收入形式分类,我国财政收入收入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书上138-139面

2.简述税收的三个特性:书上138 五、论述题

1.自2000年以来,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发展的平均增速,你认为合理吗?试述理由。 不合理:过多的财政收入、政府收入用于政府投资项目,用于维持政府运转,用于公务开支,势必导致政府规模过大,侵蚀本应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政府公务消费过多,容易导致浪费,滋生腐败,降低政府所支配的财力资源以至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及利用效率。

第十二章 公债

一、单选题

1.(B)就是政府债券以低于票面值的价格出售,即认购者按低于票面值的价格支付购金,政府按这一折价取得收入,到期仍按票面值还本

A.溢价发行 B.折价发行 C.平价发行 D.等价发行

2.( D)又称无纸化国债,它是指将投资者持有的国债登记于证券账户中,投资者仅取得收据或对账单以证实其所有权的一种国债。由于这种国债的发行和交易均无纸化,所以效率

高、成本低、交易安全。

A.凭证式国债 B.无记名国债 C.贴现国债 D.记账式国债 3.长期国债,一般指偿还期限在(B )年或( )年以上的国债。 A.5,5 B.10,10 C.8,8 D.3,3 4.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 A) 。

A.发行的依据或担保物不同 B.发行的利率不同 C、发行的方式不同 D.发行的机构不同 5.我国发行国债的主要目的是(A) 。 A、加快经济建设 B.调节货币供给量 C.抑制社会消费 D.弥补财政赤字 6.短期国债的主要作用在于( B)。

A、筹集建设资金 B、弥补财政赤字 C、调节经济活动` D、调整债务结构 7、 在我国,国债利率主要是以( B )为基础制定。

A.市场利率 B.银行利率 C.政府信用 D.社会资金供求状况 8.按(C),公债可分为中央政府公债和地方政府公债。 A.借债地域 B.借债期限 C.借债主体 D.举借形式

9.从(D)来看,公债资金也是一种公共资金,并会产生类似于税收的负担。 A.债务人 B.投资者 C.宏观运行 D.纳税人

10..从(A)来看,公债是政府筹集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 A.债务人 B.投资者 C.宏观运行 D.纳税人 11.对李嘉图等价定理表述错误的是(A )。

A.公债有利于战争筹款,不会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B.政府筹措财政经费采用征税和举债无差异。

C.在举债筹资时为公债支付利息不会减少国民财富,只有分配效应 D.举债和征税引起的消费支出下降是相同的。 12.关于公债危机的理解错误的是(B )。

A.公债危机本质上是政府丧失了公众信任而出现的信用破产。

B.公债危机不可能在局部地区存在。 C.公债危机往往带来不良后果和损害性影响。 D.公债危机是现实存在的,即由债务风险预期变成了债务违约现实。 13.(A)包括对发行方式、发行对象的选择,以及发行价格的确定方式。 A.公债发行政策 B.公债流通政策 C.公债使用政策 D.公债偿还政策 14.与公债政策相联系的财政政策不包括(C)。

A.自动稳定器机制 B.税收调节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支出调节政策

15.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1950年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第一次(A ),其目的是回笼货币,减少赤字,制止通胀,稳定物价。

A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B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C 特别公债 D 长期公债 16.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主动放弃公债时期是(C )

A 19世纪 B 20世纪中叶 C 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7.公债资产效应会让公债债权人的消费(C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变化

18.按(C)不同,公债可分为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 A.利率确定方式 B.利息偿付方式 C.借债期限 D.债务本位 二、多选题

1.下列关于中国公债市场的作用与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BCD )

1、弥补财政赤字的基本方式有(bc )。

A.动用财政历年结余 B.增加税收 C.发行国债 2、财政政策的目标主要有( ABCD )

A.物价相对稳定 B.收入的合理分配 C.经济适度增长 D.社会生活质量提高 3、财政政策所采用的工具有( ABC )

A.税收 B.公债 C.公共支出 D.政府投资 E.财政赤字

4、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财政政策可分为( AC ) 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财政政策 C.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 5、紧缩性财政政策手段是( AD )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增加支出 D.减少支出 6、政府财政政策的目标有( ACD ) A.充分就业 B.货币稳定 C.物价稳定 D.收支平衡 7、外在时滞主要包括( ABC )

A.决策时滞 B.执行时滞 C.效果时滞 D.认识时滞 8.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措施有(BCE ) A.增发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B.调整支出结构,加大科教兴国和文科卫投入 C.调整税收政策

D.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E.扩大财政支出 9、财政政策效果分析工具包括(ABCD )

A.IS-LM模型 B.成本效益分析 C投入产出分析 D.财政政策偏差分析 E.财政政策时滞分析

10、财政政策退出的形式包括( AB )

A.自动退出 B.主动退出 C.被动退出 D.自然退出 三、判断题

1、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因而赤字政策不是个别年份或少数年份存在赤字,它的主要标志是连续多年安排预算赤字,甚至是巨额赤字。( F )

2、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因而赤字政策不是个别年度或少数年度存在赤字,它的主要标志是连续多年安排预算赤字,甚至是巨额赤字。( F ) 3、汲水财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社会经济总需求,补偿财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民间投资。( F )

4、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可以发挥财政政策“内在稳定”的作用。( T )

5、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减少税收或增加支出来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的增长。( T )

6、我国1998年——2004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是减税。( F ) 7、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T ) 8、财政政策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而且主要是中央政府。( T )

9、购买性支出乘数是正值,说明购买性支出的增减与国民产出呈正方向变动。( T ) 10. 判断财政政策是高效还是低效,不仅要看政策执行结果,而且要分析为达目标而付出的代价。( T ) 简答题

1、简述财政政策及其分类。书上236-241面

2、什么是购买性支出乘数,如何实现这一乘数功能的?书上87面 3、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时滞,财政政策有哪些时滞?书上247面 论述题

1、我国现行财政政策的评价分析。书上242-244页

2、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如何发挥作用的,并举例说明。

一方面,是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在经济萧条时,个人和企业利润降低,符合纳税条件的个人和企业数量减少,因而税基相对缩小,使用的累进税率将对下降,税收自动减少。因税收的减少幅度大于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的下降幅度,税收便会产生一种推力,防止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过度下降,从而起到反经济衰退的作用。在经济过热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另一方面,是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如果经济出现衰退,符合领取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标准的人数增加,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的发放趋于自动增加,从而有利于抑制消费支出的持续下降,防止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在经济繁荣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

宏观财政政策与宏观货币政策各有自己的特点.它们的猛烈程度不同,例如,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法定准备率的调整作用都比较猛烈;税收政策与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都比较缓慢;政策效应的时延不一样,例如,货币政策与可以由中央银行决定,作用快一些,财政政策从提案到议会讨论,通过,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政策发生影响的范围大小不一样,例如政府支出政策影响面就大一些,公开市场业务影响的面则小一些;政策受到阻力的大小也不同,例如增税与减少政府支出的阻力较大,而货币政策一般说来遇到的阻力较小.因此,在需要进行调节时,究竟应采取哪一项政策,采取哪些政策,或者如何对不同的政策手段进行搭配使用,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程式,政府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地决定.

A.为公债的发行和流通提供有效的渠道

B.引导资金流向,调节资金的运行,促进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 C.传播和获得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

D.中央政府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发挥调节作用的市场渠道

2.一般来说,影响国债数量规模的因素或指标主要有两个:政府财政承债能力和国民经济应债能力,以下四项中哪两项属于政府财政承债能力常用的主要指标( AB )。 A 国债依存度 B 国债偿债率 C 国债负担率 D 居民应债能力 3.按照国债的流动特点可分为( CD )。

A.自由购买国债 B.非自由购买国债 C.上市国债 D.非上市国债E.保值国债 4.决定国债利率的高低因素有( BCD )。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金融市场的利率 C.国家信用 D.社会资金供应量 E.国债偿还期限长短 5.公债的“三性”包括(ABD )。

A.自愿性 B.有偿性 C.强制性 D.灵活性

6.目前普遍采用的衡量公债规模是否适度的指标有(ABC )。 A.公债依存度 B.公债负担率 C.公债偿债率 D.CPI

三、判断题1、国家借款是最原始的举债形式,具有手续简便、成本费用较低等优点,因而现代国家在对民众和企业借款时仍主要采用这一方式。(F )

2、合理的国债期限结构应该是以中长期国债为主的期限结构。(T )

3.从发行方式看,采取由中央银行统一认购的方式是抑制通货膨胀的一种有效途径。(F) 4.按可流通或转让性的不同,公债可分为短期公债和中长期公债(F)

5.李嘉图认为税收与公债具有相同的经济效应,因此他主张公债的发行(F)

6.公债的庇古效应是指公债发行会导致劳动和投资意愿下降以及资本积累减少的效应。(F) 7.公债依存度指公债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F)

8.公债负担率指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和比率。(F) 9.公债偿债率指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和比率。(T) 10.李嘉图等价本质上阐明了公债中性的经济学思想。(T)

11.卡尔多效应是指公债在经济不景气时具有扩大消费支出,而在经济景气时抑制消费支出的结果(F)。

四、简答题1.国债与私债的区别。

国债与私债1、举债目的不同 国债:弥补赤字,经济建设、宏观调控 私债:营利性2、信用基础不同 国债:政治权力和国家掌握的各种社会资源私债:个人的财产和收入3、存在期限不同 国债:可以是长期的 私债:短期4、债券的流动程度不同国债:由于信用程度高,所以流动性强 私债:流动性差

2.国债区别于税收的特点。同:都是现阶段各国财政的范围,财政主体都是国家。异:1.凭借不同,税收凭借政治权利,国债凭借国家信用2.来源不同,税收来源于国名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国债来源于社会闲散的资金。3.功能不同,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保障,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4.特点不同,税收具有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国债则是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

3.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会影响经济发展吗?应如何把握? 4.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内容和评价。P183.

五、论述题

1.简述并评价国债的政策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

2.试从公债效应分析为什么公债规模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应该适度?因为公债在对经济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特别是在公债规模超过一定界限时,负面效应会远远大于积极效应。

第十四章 政府预算管理

一、单选题

1、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 B )。 A、单式预算 B、零基预算 C、复式预算 D、差别预算

2、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是按照( B )的原则建立的。 A.弥补公共物品成本 B.一级政权一级预算 C.行政区域 D.市场原则 3、我国新《预算法》从( D )年开始执行。 A.1994 B.2004 C.2014 D.2015

4、国家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的划分标志是( B )。 A.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 B.以预算形式的差别 C.以预算内容 D.以国家预算的组织环节 5、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 D )财政体制。

A.统收统支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C.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D.分税制

6、预算管理的主体是( A )。 A.国家 B.银行 C.事业单位 D.其他社会组织 7.从财政收支的内容上看,( A )是国家财政的核心。

A.政府预算 B 政府债务 C.国家主权 D 政府补贴 8.( B )是审查、批准预决算的权力机关。

A 各级政府 B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 财政部门 D 国务院 9.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我国应实行( C )的政府采购模式。

A 集中采购模式 B 分散采购模式 C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采购模式 D 招标性采购

10.地方预算在政府预算管理体系中居于( A)地位。 A 基础 B 主导 C 统领 D 核心

11.建国初期我国预算管理体制实行的是( A )。 A 统收统支体制 B “大包干”体制 C 分级管理体制 D 分税分级管理体制 12.我国预算草案在当年3月份之前确定,预算编审的组织程序按照( B )的方式进行。

A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下两上、上下结合” B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结合” C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一下一上、上下结合” D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分离”

13.预算年度指预算收支的起讫时间,通常为一年。我国的预算年度形式是( A ) A 历年制 B 跨年制 C 历年与跨年制的结合 D 阴历制

14.相对于其他预算主体和传统的国家预算来说,政府预算具有的最鲜明的特征是( A ) A、公共性 B、法律性 C、计划性 D、集中性 15.我国预算年度是( B )

A、4月1日至第二年3月31日 B、1月1日至12月31日

C、10月1日至第二年9月30日 D、5月1日至第二年的4月30日 16.从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纵向来看,政府预算可分为(B ) A、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C、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D、总预算与单位预算 17.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 B )

A、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体制 B、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 C、以收定支体制 D、分级包干体制 18.对国库资金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监控的是( A )

A 、财政部门 B、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 C、国家审计署 D、政府支出部门 19.根据我国《预算法》,进行预算调整必须经( C )批准。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地方各级政府 20.下列政府预算监督中,属于行政监督的是( A )

A、财政部门监督 B、社会中介机构监督 C、社会舆论监督 D、司法监督 二、多选题

1.我国的预算由(ABCDE )组成。

A.中央预算 B.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

C.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 D.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预算 E.乡(民族乡、镇)预算 2.国家预算的原则有(ABCDE )。

A.公开性 B.可靠性 C.完整性 D.统一性 E.年度性 3.我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ABCD )。

A.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B.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C.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D.原体质的处理 4.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有(BD )

A、公共性 B、法律性 C、计划性 D、集中性

5.政府预算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其调控功能主要表现在(BCD ) A、筹集财政收入 B、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C、进行资源配置 D、公平社会分配

6.下列属于各级政府的职权的是:( ABCDE) A、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决算草案

B、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C、组织本级总预算执行 D、决定本级政府预备费动用 E、监督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 7.分税制主要包括(ABC )

A、分权 B、分税 C、分管 D、分成

8.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包括(ABCD )

A、可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B、可以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C、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D、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9.部门预算编制的原则有( ABE )

A、合法性原则 B、真实性原则 C、稳妥性原则 D、重点性原则 E、完整性原则

10.地方政府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有(ABD )

A、服从中央统一领导 B、坚持地方预算的收支平衡

C、根据需要可自行增加收入 D、执行国家统一的财政方针和财政制度 11.与私人采购和企业采购相比,政府采购具有的特点有(ABD ) A、采购主体的特殊性 B、采购资金的公共性 C、采购活动的盈利性 D、采购数量的规模性 12.立法机关预算监督的主要内容有(ABC )

A、对政府预算编制的监督 B、对预算调整和变更的监督 C、对政府决算的监督 D、对内部财务收支的监督 13.在预算监督实践中,政府预算监督的方法有(ABCD )

A、日常监督 B、事后监督 C、专项监督检查 D、个案检查 三、判断题

1.预算年度是指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大多为一个日历年。(F )

2.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共有五级预算。( T) 3.国家总决算(即国家决算)以单位和部门决算为基础,由国务院汇编。(F) 4.年终清理是搞好年度决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条件。( T ) 5.预算编制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总结和终结。( F )

6.中央各主管部门的单位决算,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复。( F ) 7.财政集中付款机制是我国预算付款机制的改革方向。改革付款机制的实质是改革财政资金管理。(T )

8.国库单一帐户是指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开设帐户,所有财政资金收付都通过财政部门在国库银行开设的单一帐户集中办理,实行财政直收直支。( T )

9.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分析是保证实现预算收支任务,加强预算管理、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T )

10.明确预算管理职权是预算法的核心内容。( T )

11.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是对预算收支规模进行划分。( F ) 12.决算是预算执行组织平衡的一种重要方法。( F ) 四、简答题

1.请说明政府预算的原则、

1.完整性原则:: 政府预算必须包括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内容,以便全面反映政府的

财政活动。2.统一性原则

3.可靠性原则: 也称为谨慎性原则。预算的编制要真实、可靠

4.合法性原则:

政府预算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政府预算的成立、预

算执行中的调整和预算执行结果都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

5.公开性原则

6.年度性原则: 世界各国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历年制和跨年制,我国采用历年制

2.政府预算的功能?

答:(1)政府预算是财政分配资金的主要手段。(2)政府预算集中我国财政的主要财力。(3)政府预算是实现政府职能、为公共商品配置资源的重要工具。(4)政府预算是以计划为基础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5)政府预算综合反映和监督经济运行状态。

第十五章 财政赤字和财政政策

一、单选题

1、在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易引起通货膨胀的方式是(C )。 A.动用财政结余 B.发行政府债券 C.向银行透支 D.增税

2、在编制预算时就安排了一个列有赤字的年度收支计划,这叫(B )。 A.财政赤字 B.赤字财政 C.软赤字 D.硬赤字

3、编制预算时是平衡的,但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短收或超支因素使预算执行的结果出现了赤字,这叫 ( )。

A.财政赤字 B.赤字财政 C.软赤字 D.硬赤字 4、财政发生赤字时,最好的弥补方式是 ( B )。

A.增设新的税种 B.借债 C.发行股票 D.发行货币 5、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手段)的是( D ) A、税收 B、公共支出 C、国家预算 D、利率 6、财政政策的主体是(B )

A.国家 B.政策制定者 C.政策执行者 D.财政部

7、IS曲线比较陡峭,LM曲线比较平缓时,财政政策的效力( B ) A.较强 B.很强 C.较弱 D.很弱

8、根据( A ),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A. 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 B. 财政政策的内容 C. 财政政策是否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 D. 财政政策是否反映财政政策收支平衡

9、( B )意味着某些财政政策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

A.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B.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C.汲水型财政政策 D. 补偿性财政政策

10、以下不属于导致财政政策偏差的原因的是( C )

A. 人的有限理性 B.官僚主义 C.自然偏差 D. 信息不对称 11、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机制不包括( D )

A. 利益输送 B.生活方式的改变 C.利益调整 D. 理性预期 12、凯恩斯主义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在( )方面存在相互冲突的观点。 A. 财政政策是否有效 B.市场主体是否充分理性 C.市场是否失灵 D. 政策制定是否合理

13、可以通过( B )来延缓财政政策退出所带来的改革财政制度的压力。 A、税收 B、公债 C、公共支出 D、利率 二、多选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35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