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

更新时间:2024-01-30 00: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工程管理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一、辨析题: (先判断是非,再简述理由)

1、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以自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它们是同类学科,可以相互替代。

答:错。

虽然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研究自然规律,但前者研究的是一般的自然规律,后者研究的却是特殊的某一领域的自然规律,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2、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答:正确。

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支配能力急剧增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人的自我意识极度膨胀,自视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逐渐漠视自身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对自然一味地强取豪夺,从而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人对自然的对立。

3、自然辩证法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辩证法。

答:错.因为:

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是科学技术研究的自然辩证法,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应当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4、用系统思想来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表现为技术的结构和技术的功能之间的矛盾。

答:正确。

因为: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是由技术内外的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技术体系内在动因来看,劳动过程中各种要素及其它们之间的矛盾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原因。它们以技术规范和技术实践的矛盾表现出来。技术是功能的基础,结构决定功能,技术改变,创造结构,从而开发功能。

5、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都是自然,没有本质区别。

答:错。

虽然它们都是自然,但是天然自然是指未被人类活动所影响的那部分自然,而人工自然则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在天然自然的基础上深刻地打上了人类活动印记。 6、世界古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基础。

答:错.因为:

世界古代自然科学的为人类打下了自然科学基础,奠定了自然辩证法科学基础的是以三大科学发现的18,19世纪一系列科学成果。二十世纪产生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粒子物理学,现代宇宙学,系统论,自组织理论,生态学等为自然辩证法提供了新的支撑,增添了新的内容(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7、科学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因此,只要有科学事实也就构建起了科学体系。

答:错。

科学事实是构建科学体系的原材料,但单纯的事实并不等于科学体系,必须对科学事实进行理性加工,形成科学概念,科学理论.这样才能构建起科学体系。 8、整体性是系统的最本质特征。

答:正确.因为:

系统的其他特征都是建立在整体基础上的,并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整体而表现出来的特性。 9、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

答:错。

因为:自然辩证法的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学科。 10、E.B威尔逊说:“世界上没有谁能够比把整个一生致力一个课题的专家更会阻碍科学的进步了。”

答:正确。

这一观点正确反映了科研选题应遵循\审时度势,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善于调整,转向进攻,变副为主\的技巧和要求。

二、简述题: (回答问题要点,并对要点稍加阐述) 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答案要点:

从科学研究的程序来看,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因为:

(1)只有在发现和找出问题后,才能解决问题,才产生科学。正如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伟大。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出现以大漂移实验的零结果,黑体辐射两朵乌云(两大问题)导致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产生。

(2)科学就是研究,解决问题的,基础科学解决新现象,规律的探索问题,应用科学解决如何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的问题的,工程科学是为了解决技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

(3)观察渗透理论与问题,没有问题无法观察。

(4)问题就是矛盾(新观察与旧理论的矛盾,理论之间内部的矛盾)矛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A、技术和科学在本质上都反应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 都属于生产力范畴, 但是它们与自然的关系不同, 科学是人对自然能动关系的知识形态, 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 属于间接生产力或者一般生产力; 技术则是人与自然能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是人对自然的时间关系 ,属于直接生产力;

B、二者的目的不同,科学属于认识范畴,它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并且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体系,技术属于实践范畴, 主要解决针对客观世界(作用对象)“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并建立起相应的操作体系;

C、二者的可预见性程度不同, 科学的具体的发展途径如何, 哪一项突破在什么时间在哪个实验室出现, 一般来说是不可预见的, 而技术是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为依据, 利用已有的认识来改造自然, 为人类服务;

D、对二者的评价标准也不同, 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完善科学理论, 扩大科学知识的储备, 技术提高的标准在于是否生产出新的和更好的产品。 3、自然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自然的本质是各事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一些自然规律,事物所存在的状态等。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导致事物状态的不和谐。只有事物间和谐相处,才会有自然的发展。

工业化以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因此,人类为了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必须充分认识自然规律。但是人类绝不可能退回到被动适应自然的道路上去,只有依靠发展,才能实现新形势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发展模式,就难以实现和谐。总之实现和谐,取决于人类当时的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4、分析说明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的作用,应当如何评价科学技术乐观主义与科学技术悲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 答案要点:

(1)辩证地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既要它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也要看到它所带来和造成的社会问题。

(2)这两种思潮各执一端都具有片面性。

(3)这两种观点所阐述和强调的内容,对我们深化对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全面认识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b科学乐观主义是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社会后果持乐观的态度和看法,科技乐观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解除和摆脱人类社会的各种难题的困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能给人类带来美好的未来。 c科技悲观主义,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影响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主张抑制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d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威胁人类未来的全球问题。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更多的人为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所困扰。因此我们对科学技术对社会价值执行评价应用辩证的眼光,注意并发挥它的正面功能,同时正视并抑制它的负面影响。 三、论述题: 1、生态自然观的内涵和实质,谈谈你认为生态自然观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现代针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1)生态自然观的内涵:

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是具有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由系统内的物质运动决定。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2)生态自然观进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

生态自然观把人和自然看成高度相关的有机统一体,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关系的整体性和组合性。

②生态自然观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统一起来,使科学技术变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手段。

③人类和社会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人类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能动地改造自然。

④生态自然观强调自然事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生态自然观是继天然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之后的一种全新的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它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生态自然观的提出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指明了方向,为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它的当代价值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来源;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和生态科学基础;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生态自然观要求人类不仅要了解“自我”,更要了解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再生能力和自然协调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利用科学与技术开发、利用、改造自然;要保证自然界的健康发展和演化,在向自然界“索取”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给予”,即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为自然界建立一

种有益于人类的新平衡,建立起物质交换、能量流通和信息传递的良性循环,保证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自然观还要求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做自觉的调控者,当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人类要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2、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 答案要点:(需要展开论述)

(1)社会经济决定科学的基础性,科学对社会经济的反作用。 (2)科学和经济相互作用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3)科学发展的相互独立性。对于社会经济来说,科技是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

对于科技来说,社会经济支持是其发展的基础

总的来说,一个良性社会的特征在于: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反哺科技发展,最终实现是人类文明健康快速发展的目的

科学的进步还使社会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日益合理化、科学化,使科学管理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大因素。对于社会生产体系,由于科学的“并入”,可以更新、优化社会生产要素,使社会生产体系的创新,创造出新的生产力;对于更大的社会经济运行系统,能有力促进社会基础结构和经济环境的改善,使经济运行状态日趋广阔、健全、高效,从而保证全面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科学推动人类经济、社会结构的变革,科学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不仅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会改变整个社会生产的产品结构、劳动力结构以及生产要素的配置,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不断变革和日益高级化。

当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靠科学技术。当代的科学技术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应用于生产和其它各个领域,使物质生产劳动和其它劳动的面貌换然一新。科学技术的作用在整个劳动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足以使其居于“第一”的位置上。

经济的良好发展即是意味着社会可以为所有人提供更为充足的物质财富。当然了,在这里有两个很关键的含义,一是整个社会有非常充足的物质财富,二是这个充足物质财富的分配问题。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可以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的良好,在这个基础上再来保证这些财富的合理分配,尽量让社会的每一个人都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那么这个社会必然可以稳定地持续发展下去。整个社会涉及到各个行业及整个产业链, 各个环节的联系都是层层相扣的呢,基础产业(农业、建筑业、工业)的发展为现代科技提供强大的支撑。所有的行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呢,这样地良性发展必然带动社会经济地高速发展,当然了,社会的发展并不只是经济发展问题,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经济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品,生活水品得到提高的人们可以发展社会的各项事业,各项事业的发展即包括科技方面的创新与革命,科技得到创新后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肯定会带动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3、谈谈自然辩证法对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该课程的对你的有什么启发意义。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可以发挥,主观性的开放性的论述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哲学与科学研究的进步分不开的。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因而自然辩证法必然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与发展,自然辩证法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我们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能动性和创造性

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专业领域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工业革命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在概括总结自然科学成

就、批判分析德国古典哲学与机械论自然观的基础上,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它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由此出发,他们研究了科学技术这种极为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时期,自然辩证法的思想与观点启发了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科学学与技术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正在形成科学技术学这一广阔的研究领域。

我们如果把唯物辩证法、群众的智慧和通俗生动的语言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使他的思想和观点呈现出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联系自己的专业,分析论述如何进行科学问题的研究。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可以发挥,主观性的开放性的论述

从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看,科学具有如下的本质属性:一、客观真理性;事实上,科学研究中科学事实的发现、科学定律的提出、假说的构想、理论的建立和检验,都是与科学的实践分不开的,科学知识的真理性内容是随着实践而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二、可检验性;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实践既是检验科学知识的真理性标准,又是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三、系统性;其一,科学是组织起来的系统化的知识,它将客观知识采用概念、判断、推论等思维形式准确表达出来,构成了有机的严密的逻辑系统。其二,科学知识作为人类的知识成果,既有经验知识,又有理论知识。四、主体际性。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应当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重复检验,并在他们之间畅通地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

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社会生活质量、社会关系的改变,对社会政治、社会文化, 都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但是,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可能导致与人类相悖的消极后果乃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科学技术进步从来就是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发展提供动力之时,也为人类创造更大的悲剧提供了条件。”因此我们应当正视和尽力解决科学技术应用而带来的社会问题,需要辨证地看科学技术。

科学研究是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的,科学认识是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活动,它从提出问题开始,问题在科学认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确定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的目标,预设了求解范围和方法。问题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

科学研究的方法分为演绎的方法,非演绎的方法和思想模型法。演绎的方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其根本特点是: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具有蕴涵的关系,或者说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的联系。非演绎的方法有: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类比与联想,思想模型法。分析就是把研究对象的整体划分为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层次,环节并分别加以认识的思维方法;而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人们对研究对象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层次,环节的认识整合起来,以形成对研究对象统一整体的认识的思维方法;二者互为前提,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归纳就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概括也是一种由个别或特殊性认识上升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法。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类比的思维过程离不开联想,即从一个对象联想到另一个对象,否则就不能进行类比。思想模型是人

们为了从事科学研究而建立的对原型的高度抽象化了的思想客体或思想事物。思想模型也包括数学模型。思想模型具有解释功能、判据功能、预见功能即创造性功能。在这个意义上,理想模型方法又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

2011~2012年度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在职硕士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B卷(答案)

一、辨析题:(先判断是非,再简述理由.30分,每小题6)二、简述题: (简述问题要点,并对要点进行阐释.30分,每小题15分.) 三、论述题:(40分)

们为了从事科学研究而建立的对原型的高度抽象化了的思想客体或思想事物。思想模型也包括数学模型。思想模型具有解释功能、判据功能、预见功能即创造性功能。在这个意义上,理想模型方法又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

2011~2012年度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在职硕士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B卷(答案)

一、辨析题:(先判断是非,再简述理由.30分,每小题6)二、简述题: (简述问题要点,并对要点进行阐释.30分,每小题15分.) 三、论述题:(40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34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