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学原理》精编版

更新时间:2023-04-24 21:4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针刀医学原理

作者:朱汉章

第一章针刀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西方医学的困惑

一、历史背景

在十六世纪西方文艺复兴时代,各国思想非常活跃,以至形成了西方思想文化的最高成就西方哲学理论体系。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哲学又叫数理哲学,创立这一哲学的思想家们本身都是自然科学家(如牛顿、伽俐略、笛卡儿等都是这一哲学体系的创始人之一),同时又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这一理论体系的典型特征是形象思维模式成为它们主导性的思想方法,这一思想方法直接影响到科学、文化、艺术、政治等各个方面,使西方文明得到了空前发展。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西方医学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英国著名医学家哈维第一个发现了人体的循环系统,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相继发现了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等,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的治疗方法。内科方面,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的应用及后来激素的发明和应用,形成了强有力的治疗手段;外科方面,麻醉技术和无菌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外科治疗技术进入到一个可操作的阶段。

西方医学内、外科基础理论的奠定,使得西方医学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获得了辉煌的成就。

二、现状

随着西方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步暴露出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

(一)内科方面

抗生素长期广泛的应用,其抗药性越来越大,副作用也越来越多。如青霉素在开始应用时成人只需要20万单位,而现在需要800~1000万单位,有时仍然解决不了问题;激素类药物也因其严重的副作用而被冠以“双刃剑”之名,以至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病人谈激素色变,在一般情况下都拒绝使用这类药品。随着近百年来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使用化学药品给人类带来的后遗症是相当严重的,于是西方医学专家们开始惊呼:医学该向何处去?!

(二)外科方面

近二百年来,西方医学在外科方面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手术已经可以进入人体的各个生命禁区,如脑外科手术、心外科手术、肝脏手术、脏器移植手术等等。但是,外科手术所带来的无法挽回的后遗症和并发症,使外科专家们伤透了脑筋。据专家统计,外科手术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达到了78%,其比例之高是惊人的,使许多病人在一般情况下都拒绝做外科手术,而要求采取非手术疗法治疗疾病。

由于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人类对治疗疾病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将疾病治愈,而且要求治疗时不能带来后遗症和并发症,要求功能恢复到患病以前的水平,甚至要求在体表不能留下任何痕迹,以达到美观的目的。

以上现状,给现代医学提出了巨大的难题。西方医学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探索,认为人类将来治疗疾病的手段必然以物理疗法为主,避免化学药品的抗药性和副作用,避免外科手术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但是,至今这些努力收效甚微,以至于又回过头来到传统医学领域内来找出路。为此,联合国卫生组织成立了传统医学研究机构,负责开发世界各国传统医学技术,但是他们却遇到了一个严重的障碍,即各国的古典传统医学都缺乏现代科学的内涵。三、可能性

由于现代文明的突飞猛进,使地球“变小”了,缩短了时空的相对距离,使我们能够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聚拢起来考虑问题,跳出单一的西方文化的圈子。在医学上也使人们跳出西医学的圈子来考虑问题成为可能。比如,我们每分钟都可以拨通地球任何一个角落的电话,交流思想了解情况;我们打开电视随时都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人类在干什么,以及如何干;如果我们需要到地球对面去,坐上飞机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这就给我们了解全球科学文化的动态提供了客观条件,在医学上也就使我们能够随时了解到全人类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情况,了解到东西方医学之间不同的特点亦即它们的优缺点,尤其是中

医学作为东方医学的代表,具有许多西方医学难以比拟的优点。这样,我们就有可能用东方医学的优点去弥补西方医学目前的不足。

四、现实性

由于西方医学在全球的普及,使得中国人全面地掌握和应用西医的基本理论和医疗技术成为现实。经过近百年的临床实践和全面、深入的研究,可以说中国人对西医学已经了如指掌,而西方人对东方医学却是知之甚少。东方医学的代表——中医学是我们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创立的,而且得到了不断的深化和完善,对中华民族的繁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们中国人至今仍然把中医学作为治病保健的重要手段。故此,用中医学的优点去弥补西医学的不足、以及解决目前西医学的困惑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责任只能通过中国人来实现。

五、结论

针刀医学就是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地将中医学的思想精髓,应用到西方医学上去,使得现代西医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解决了目前西医学本身无法解决的矛盾,使西医学的精髓得到了全面的发挥。比如针刀医学关于闭合性手术的理论,将西医的部分开放性手术变为闭合性手术,既克服了西医外科手术损伤性大,并发症、后遗症多的不足,又运用了西医学关于解剖学、病理学的知识进行精确的定位和手术,从而将解剖学发展、深化成微观解剖学、动态解剖学、立体解剖学、体表定位学等分支学科,使西医学的精髓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临床医学来说,针刀医学将中医学的抽象思维方法应用到病理的分析上来,使得过去难以诊疗的疾病变得应手取效。如强直性脊柱炎,在椎体周围软组织全部钙化、骨化的情况下,现代医学认为已无法治疗,而针刀医学应用宏观抽象的思维方法,认为人体本身是具有巨大自我保护复修能力的,再根据针刀医学特有的关于骨质增生的理论,认识到强直性脊柱炎的骨化是因为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活动期,脊柱周围有关软组织和关节囊都有炎性渗出、水肿造成脊柱周围软组织受到极大的张应力和拉应力的影响而长期得不到解除才导致钙化和骨化。只要我们用针刀在脊柱上选择几个恰当的点施闭合性松解术,并配合恰当的手法使脊柱周围的软组织摆脱不正常应力的影响,人体就可以使这些骨化组织逆转而软化,达到恢复脊柱正常功能的目的。

在内科方面,针刀医学吸收了中医针灸学的精髓,又运用了西方医学的解剖学、病理学知识和生物力学原理,并运用针刀医学的基本理论——脊柱区带与内脏病相关联,也即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可导致严重的内科疾病的理论,即脊柱区带病因学的理论,和关于内脏器官损伤及电生理线路的新理论,将以针刀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物理性疗法应用于大量的内科疾病的治疗,避免了化学药品的抗药性和副作用,而且明显地提高了疗效。

针刀医学的产生,从根本上解决了西方医学所遇到的无法解决的矛盾和困惑。

第二节东方医学急需现代化

一、历史背景

以中医学为主的东方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它有自己完整的体系,对保证东方人类的健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它由于产生在东方文化的背景下,所以它和西方医学具有截然不同的思维方法。它是抽象思维的产物。

东方医学产生于两千年之前,即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也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诸子百家争鸣的结果以儒家学说取得最后胜利而结束,因此儒家学说成为东方文化的主流。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的一系列的著作中,包括《周易大专》、《十翼》等,形成了东方文化的庞大体系。这一文化体系的核心是人文哲学,亦即东方哲学。东方哲学的思维模式是一种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方法贯穿东方哲学的始终,例如东方哲学把万事万物的属性抽象为阴、阳两个方面;把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用金、木、水、火、土五种不同物质属性之间的关系来加以概括;把世界万物的生成用数的概念来表达。比如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抽象思维方式。更用河图、洛书这样更为抽象的数字、图象来加以深化,一个阴阳鱼构成的太极图再加上以上这些术数理论,就能将世界的万事万物生成、制化之理全部包容进去,这是多么巨大的抽象理论!这一抽象思维的方法几乎贯穿到东方文化的一切方面,因此抽象思维的模式对东方文化体系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东方医学的代表——中医学就是在这种抽象思维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中医学的经典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也就是东方文化体系形成的时代,因此东方医学的代表——中医学可以说是抽象思维模式的产物。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处处都体现着抽象思维的特点。

二、现状

在二十世纪的今天,风行世界的西医学,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惑,人类回头向传统医学找出路,也就是向东方医学找出路时却发现传统医学缺乏现代科学的阐述,它的整个内容都是不可捉摸的抽象描述。比如中医学在描述病因时说,一切疾病只有三大病因,即内因、外因、不内不外因,内因指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外因指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不内不外因——饮食、劳倦、跌打损伤。在说到病理的时候,也是一种抽象的描述,比如“诸风吊眩皆属于肝”、“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肝胃不合”、“心肾不交”等等。在诊断上,也是很抽象的,如八纲辨证,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脏腑辨证等等。在治疗方法上,也是抽象的,如“疏肝理气”、“补土生金”等等。在药理上,也是很抽象的,如“四气五味”、“寒热温平”等等。

现代科学是很难理解中医学这一抽象概念的,更是无法解释的,比如把风作为病因,风在人体内是怎么存在的?把寒作为病因,寒在人体内又是以什么形态存在的?均不得而知,无法理解。又如“诸风吊眩皆属于肝”,意即各种眩晕性疾病的病根在肝脏或肝经,用现代科学也无法找到根据。如阴、阳这是一种抽象的表达,疏肝理气之类用现代科学是很难理解的,气乃是呼吸系统的,怎么又能和肝脏联系起来呢?关于药性方面,四气五味之类也是一种抽象。

因中医学处处都呈现着抽象的和不确切的描述,很难用现代科学来理解它,所以使当今人类到传统中医学方面来找出路时,感到中医学是一种不很科学的东西,似乎是一种民间的经验医学,而不能登医学科学的大雅之堂,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中医学本身是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的,但由于受时代背景的影响,没有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和阐述,所以使中医现代化、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来加以研究和阐述,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登上医学科学大雅之堂的必由之路。

三、可能性

中医能够现代化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中医学所以能流传几千年而不衰,就是因为它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即其本身是具有科学性的。仅仅因为我们的祖先在创立这一学术时是用抽象思维的方法加以概括的,所以给中医学蒙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阴影,因而和现代科学产生了很大的距离;同时因为在两千年前人类也没有创造出今天这样辉煌的科学成果,中医学也就无法从中得到借鉴。

因此,东方医学的代表——中医学,急需用现代科学知识来提高、研究、阐明。这一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四、现实性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中国广大医学专家,为了中医现代化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如对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对于中医学活血化瘀理论的研究、对于中医学关于脏器功能理论的研究、对于针灸穴位解剖的研究、对于中医学治疗骨折的现代化研究等等,都是非常成功的。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医学全面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研究开辟了道路。针刀医学关于中医现代化的研究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始的,如果说针刀医学有什么创造性、突破性的建树,那也是老一辈专家开辟的中医现代化道路的必然结果。

五、结论

针刀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将中医学现代化,而且是从基础理论方面使之现代化。从以上文字可知,针刀医学关于中医现代化的研究并不是笔者心血来潮,而是历史的要求,时代的必然,要将中医现代化也不是笔者妄自空想,而是有它客观的条件作基础的。也就是说,针刀医学关于中医现代化的研究,是在中医现代化有其历史必然趋势的背景下,并有充分的可能性、现实性的条件下开始的。

第三节二十世纪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

上两节所说的西医学的困惑和中医学的急需现代化,实际上是在二十世纪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发生的。假如说我们倒退二百年,中医学和西医学的现有水平就会使人类感到很满意了。而在今天,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由于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全人类生活水

平的极大提高,人类对医疗水平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医学达到与人类生活水准相适应的水平,就必须将现代的医疗水平向前大大的推进,因此才出现了西医学的困惑和中医学急需现代化的问题。

一、物质文明

从十六世纪人类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第二个浪潮以来,工业革命突飞猛进,到十九世纪末,这个浪潮已经席卷了整个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进入二十世纪,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飞速提高的阶段,特别是近五十年来,全球几乎每一天都有一项大的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使生产力的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因此,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使得世界上大部分人能享受到过去封建帝王都难以得到的生活,比如,普通人都能做到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豪华的住宅,功能齐全的设备;出门无需步行、骑马,转瞬之间就可以到达自己要去的地方;任何狂风暴雨,酷暑严寒,都难以侵袭他们……。似乎地球被征服了,自然也被征服了。因此,人类离自然界越来越远了,所谓文明病也就发生了,人类出现了许多从未有过的怪病,而优越的生活环境也使人类需要更加优质的服务,因而当今的医疗水平就显得不能满足需要,迫使医学必须向前发展一大步,以适应人类的医疗需求,出路何在呢?

近年来,人类呼吁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从医学上来讲,人类开始崇尚自然疗法,要求无损伤、无痛苦、无并发症、无后遗症的医疗,而且是治疗效果更好的医疗。要达此目的,惟一的办法就是重新全面地研究人类已有的医疗成果,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并加以整合,调整传统的思维方法,加以创造,使人类医学形成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和医疗系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高速发展的人类生活文明。

二、精神文明

由于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绝大多数人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享受而更注重精神享受。比如,对美的追求,不仅要求美的面容,而且希望有窈窕的身材、轻盈的步态,这就要求我们医生在治疗的时候,不仅要将疾病治好,还不能留下丝毫的痕迹,并保持功能的完美。要做到这样,目前的医疗方法是很难达到的,因此对目前人类的医疗理论和技术进行全面的改造势在必行。

第四节东西方医学思维的不同模式

人类现有的医学科学主要就是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东方医学主要是中医学。所谓将人类以往有效的医学成果进行整理,即为对东西方医学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整合,这就必须探求这两大医学的思想渊源。前面所说的中医学是抽象思维模式的产物,西医学是形象思维模式的产物,我们就必须对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

一、西医的形象思维模式

前面我们说过,西方哲学即数理哲学是在西方文艺复兴时代形成的主流文化思想,它的思维方法是形象思维。先看西方哲学的创造者们是怎样认识世界和说明世界的。

牛顿是西方哲学的创始者之一,也是西方自然科学的奠基者之一(图1-1-1),他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都是通过精确的数学计算和科学实验的方法完成的(而不是用类比、推论、感悟的方法),并为他的继承者们进一步的科学实验所证实,比如,比萨斜塔实验完美地证实了地球引力的重力加速度定律,即G=mg。

又如:

伽俐略的天文学是用天文望远镜观测的结果。

安培、欧姆创立的电学法则是用计算和实验完成的。

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

麦克斯韦的电磁波。

道尔顿的新原子论。

笛卡儿的解析几何。

莱布尼兹的二进位制的数学。

总的来说,以上这些科学成果都是用形象思维的方法研究出来的,这些大科学家同时也是思想家、哲学家,是数理哲学的创始者之一。当数理哲学在西方形成一种文化思想之后,它的理念和思维模式就被贯穿到一切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之中。比如,在社会学方面,它们

将数学法则应用于法学方面,使某些法学概念定量化;在艺术方面,也讲求客观形象化,比如绘画艺术,整个贯穿着形象思维的创作方法,西方画家创作的裸体美女图和生活中的美女的体形几乎是一样的。而东方画家创作的美女图则是用抽象思维的方法创作的,如金陵十二钗,这些栩栩如生的美女图,确实是达到了很完美的高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一个美女象画中的人物一样,近代大画家齐白石就用一句非常精炼的语言概括了东方绘画艺术所贯彻的抽象思维模式,他说“绘画要神似,而不要形似”,而西方绘画艺术家恰恰是要形似;再比如,西方人供奉的神——耶稣,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它的理念是人要成为最高境界的神,是要通过痛苦磨炼,而东方人供奉的神——观音菩萨,是那样的雍容华贵,完美无缺,这是用抽象思维的方法想象出来的完美,又如,西方的爱神——丘比特是背着神箭,象征着爱象一支箭一样射到对方的心里,这里是形象思维创造爱神的体现,而东方爱神——月下老人,在月下拿着红线,象征着爱是那样的优美、和谐,联系着相爱的两个人,则是东方抽象思维在创造爱神时候的一种体现。

在这里先补充说明一下,东方的抽象思维和西方的形象思维并无孰优孰劣的问题,是人类在不同的两个半球上创造的两种不同的文化思维方式,但是它们各有各的功效,工业革命为什么在西方先兴起,西方人能够发明蒸汽机、电动机、轮船、火车等等,而东方人为什么不能,这就是西方数理哲学形象思维所产生的结果。然而,西方庞大的文明古国希腊、巴比伦,早就分崩离析不复存在了,而东方庞大的文明古国——中国,几千年来风风雨雨始终屹立在东方,这就是东方人文哲学所产生的巨大功效。

西医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代数理哲学的文化氛围之中,西医学的思想方法就必然是形象思维模式,这是自然而然的事。

所以西医学从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都是形象的、直观的,每一种病的诊断都是通过直观的检查手段确定的,每一项治疗都是根据直观检查的结果针对性地治疗。比如,肺结核病,直观的检查结果是结核杆菌侵入肺部,西医就用雷米封、利福平之类药物来抑制或杀灭结核杆菌。而中医把肺结核称为“肺痨”,用抽象的思维方法治疗,如什么补土生金法,补脾土以生肺金;泻火保金法,泻心火以保肺金,不使心火刑金。再如脑膜炎,西医通过直观检查,是脑膜炎双球菌侵犯脑部,就用抗菌素来杀灭脑膜炎双球菌,而中医治疗脑膜炎,则是用的抽象思维的方法进行治疗,如什么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用药十分复杂。总之形象思维模式贯穿到西医学的每一个诊疗活动之中。

二、中医的抽象思维模式

我们知道中医学是在东方哲学即人文哲学的抽象思维的文化氛围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它处处受到抽象思维模式的影响,那么我们先来看一看,东方人文哲学抽象思维是怎样的一种模式。

东方哲学把万事万物用最简单的阴、阳两个字来概括。被称为东方魔符的太极图,(图1-1-2)就是用一个阴阳鱼构成的一个圆,这即是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的两仪,然后按照二进制的基数无限的扩大以至于无穷,包罗万事万物,这是何等巨大的抽象啊!这个阴阳鱼构成的太极图在东方哲学叫作“象”。河图洛书之说,又给东方哲学引入一个“数”的概念,形成了东方哲学所谓的“象”、“数”之理,这个“数”的概念包含着无尽的奥妙,请看河图:(图1-1-3)这里是一到十,十个数字两两成组分列四方及中央,这就是东方哲学“数”的观念,“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再看洛书:(图1-1-4)已成“九宫”,是一到九九个数字的排列,它的特点是奇数占正位,偶数占斜位,奇妙的是,不论沿正方位还是沿对角线,每三个数字的和都是十五,拿现在的语言说,这是一个三阶幻方。

由此可见,河图洛书尽管未著一字,但它表现出来的数理关系及和谐、均衡的结构,是一种以“数”来表述哲理的方式。

由上可知,东方哲学的根基是建立在“象”和“数”的这种极为抽象的基础上的。太极图的这个“象”能够引深说明天地人事间的一切事物;河图洛书的这个“数”也能够引深说明天地人世间一切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说“象”和“数”是东方哲学的精髓所在。东方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就是运用“象”和“数”之理,建立起他们庞大的思想理论体系,指导着社会人世间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科学、道德、伦理活动。比如在政治上,提倡君主至上,把一国之君称为天子,所谓“天子”,就是上天的儿子,把一个活生生的最高统治者神圣化了,也就抽象化了,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说天子是代表天的意志,所以是不可

抗拒的。而东方文化当中所信奉的“天”,“天”是什么?“天”在哪里?谁也不知道,但是它被抽象为冥冥之中不可抗拒的无限完美的、无所不能的伟大的神。在经济上,东方人在几千年来受到东方文化这个抽象思维的影响,崇尚自给自足的小而全的一种经济模式,而不能形成大规模的、集约化的生产模式,所以近代东方的仁人志士极力要冲破东方文化的精神约束进行大胆的革命和改革,推动东方人类摆脱过去的政治和经济模式,归根到底,就是克服东方人文哲学抽象思维模式的约束。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处处受到东方哲学抽象思维的影响,如中国的戏剧完全表现了东方抽象思维的特点,在戏剧中的武将服装,绝不是古代的铠甲,它们与秦兵马俑的装束之差异显而易见,常识告诉我们穿这样服装是无法打仗的,打也不是这样一种打法,但是中国的观众宁肯接受这种连歌带舞、连曲艺带杂技的与生活有很大差距的表演,他们认为只是照搬生活真实场面没有味道,那只是一些片面的表象,只有把宇宙中一切理想化的色彩、情绪、动作、技巧之美都融合起来才符合宇宙的真面目,中国人认为一个人生活离不开自己的环境、时间,是与环境地理相通的,他的动作理应带上环境的痕迹,观众追求的是脱离表相的理想境界。从戏剧的脸谱上,中国人又施展出他们抽象思维的绝技,他们把忠诚、狡诈、鲁莽、纯朴、活泼、忧郁等种种性格用极简练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构成的图案表现出来,谁也说不明白这些图象是根据什么原则想象描绘出来的,然而谁都承认,这些图形对这些戏剧人物来说塑造得异常生动而又准确;在古代文人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与戏曲中类似的重意胜于重形的传统。没有人见过黑色叶子的荷花和竹子,但几乎所有的写意水墨画家都用浓墨泼墨来画荷叶和竹叶,当年苏东坡甚至用朱砂画竹子,有人问:世界上哪有红竹子呀?苏东坡反问道:世上哪有黑竹子呀?这里涉及到中国文人画家传统的色彩观问题,他们认为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了阴阳交感的各层次,就包括了一切色彩,所谓“墨运则五色具”。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认为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意,文字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可见中国文人画家是在追求以图载理,意、形融合的境界,因而他注重的是用淋漓的墨色把荷花的水气、鲜嫩、挺拔的生命力、出污泥而不染的气质、清高的神韵表达出来。南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更明确地说,“独造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可见抽象思维乃是中华美学的核心思维方法。至于说到书法,那也是受到抽象思维模式的强烈影响的艺术。方块字本身既然被认为是大自然的图符,那么在书写它的时候理应融进大自然的气韵。花木的柔美、山川的清秀、惊涛拍岸的雄壮、雷鸣电闪的激烈,都被书法家引入自己的笔端,传说唐朝的书法家张旭,在书写他自创的狂草的时候一定要铺纸于地,脱光了脚,运足了气,高举大笔,连呼带叫,狂奔疾走才能写得。可以想象,古代书法家们就是在这样的创造之中把自己的精神与自然融为一体,可见书法家追求的是意象和精神的完美。中国的传统舞蹈也同样受到抽象思维模式的深刻影响,舞蹈研究家周冰认为:中国古典舞蹈的队形、舞步、舞姿、形体曲线甚至呼吸表情无不体现了《周易》的精神,形成了独特的中华风韵。舞蹈是这样,音乐更是如此,在周易纳甲系统里,五音是对应五行的,是上天宇宙和谐的声波符号。(图1-1-5)从这些古编钟的外形上,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天圆地方,古人的确是把音乐活动上升到与宇宙同步的高度来认识的。

艺术是如此,文学又怎样呢?

中国的文学是抽象思维的集中体现。《黛玉葬花》这段出自清朝落魄文人之手的抒情戏,已经成了中国文坛公认的千古绝唱,多少中国文人在看这段戏时唏嘘感叹,潸然泪下,然而对于外国人来说却委实有点莫名其妙,他们难以理解,几朵飘零的桃花,一抔寻常的黄土,怎能寄托那样多的悲怆?他们也品味不到,这位姑苏美人多愁善感的性格和她居住的“潇湘馆”这个名字,和那些挂着露珠的竹子有什么微妙的协调关系。类似的例子在古人的诗文中比比皆是,由竹子想到气节,由松柏想到耿直,由清风明月想到人生的淡泊,由塞外的飞石想到报国的雄心,甚至由“云”和“雨”联想到两性关系。中国文人这样过于丰富的想象力,是他们的象形文字赋予它们的,在中国人看来,人体是小宇宙,宇宙也是人格化的,人的喜怒哀乐与自然界的风云雨雪,山水草木的生姿动态,气理是相通的。正因为这种抽象的理解世界的方式,造成了中国诗歌特有的意象表达方式。在中国古诗词中,中国象形文字本身所具有的那种造型能力与感情色彩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往往短短十几个、二十几个字就能勾画出一幅非常美妙谐调的图画,表达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多元的艺术意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等等,写愁而不言愁,写情而不言情,见诸笔端的只是风花雪月,使人感悟的却是深深的人生体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以上我们所讲的是东方哲学抽象思维模式对东方文学艺术的影响,它甚至于对民俗建筑,人际之间的伦理关系等等,无不表现出这种抽象思维的痕迹,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以上我们不厌其烦的讲述了东方哲学的抽象思维模式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一切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其目的就是让我们大家能够理解,中医学是在东方文化的氛围中发生、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也就无法逃脱抽象思维的影响。中医学不管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护理都是运用抽象思维的方法。我们了解中医学的思想根基是东方人文哲学的抽象思维,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医学的本质,并且能够提高它、改造它,使它和现代科学接轨,使之与西方医学融合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五节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东方人文哲学的抽象思维和西方数理哲学的形象思维,是人类在东半球和西半球几乎互相隔绝的情况下,独自创立的思维方法,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各有各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西方数理哲学的形象思维对人类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几乎现代所有的科技产业都是数理哲学形象思维的产物,甚至可以说,人类的现代物质文明全部是建立在西方数理哲学的基础上的,现代大的工业产业、交通航运、航空、电讯、航天、生物工程、天文、地质等等都是数理哲学的杰作。然而,人类再向前进,登上新的物质文明高峰,数理哲学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比如对人的感情情绪进行定量的研究形象分析就遇到了不可解决的难题,对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也难以用数理哲学的方法进行下去,对宇宙太空的宏观把握和总体认识数理哲学也无能为力。总之,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异常复杂的事物要求得一个准确地认识都不是数理哲学所能解决的。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深夜妻子上班回来敲门并叫开门,丈夫在睡眼朦胧之中听到叫声,马上判断出来是妻子回来了,而不会怀疑是盗贼或其他人,马上起来开门。如果是用数理哲学的方法要判断出是他的妻子而不是别人,要用几十万个数据都难以得出最后的结论,比如要测量她的眼睛区别于世界上一切人的特点,她的鼻子、口唇、耳朵、头颅、面庞、肢体的一切方面区别于世界一切人的特点这是多么庞大的工程,最后也难得出最精确的结论。而丈夫在几秒钟内就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完全是运用抽象思维的方法。

为什么现代西方的著名学者都在不厌其烦的谈科学向何处去、医学向何处去的问题,并以他们深刻的思考、敏锐的洞察力,认识到再想发展必须借助于东方哲学的抽象思维,所以才有二十一世纪将是东方人的世纪的结论。

抽象思维能够宏观、整体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在这方面它可以达到形象思维无法达到的深度和高度,但是它不能象形象思维那样把握事物具体的、精细的特征和属性,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们要把握事物的全貌,光用抽象思维的方法也是难以做到的。

人类要想走入更高阶段,就必须克服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方法的局限性,而把两者的优越性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统一的思维模式,并加以再创造,才可以将人类社会推入更高阶段。针刀医学就是将两种思维模式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对已有的东西方医学成果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整合,重新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加以再创造,使医学走向符合时代要求的更高阶段的一种医疗体系。

第六节针刀医学的产生是东西方医学融合的产物

我们在前面的第三节已谈到了二十世纪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的情况。人类对医疗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学必须符合现代文明的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造。那么,我们对目前的医学如何进行改造呢?

首先,我们要想把目前的医学进行改造和提高,使之符合现代人类的要求,就必须对人类已有的医学成果进行全面地、深入地研究,取其精华,运用现代的科学知识进行再创造,才有可能使人类医学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将目前世界上两大主流医学,即东方医学(主要指中医学)和西方医学,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找出它们的精华所在,克服它们自身的不足并把两大医学体系的精华进行有机的融合,再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加以创造和发展,就能够产生符合现代人类要求的新的医学理论体系。客观地说,针刀医学就是做了这样一件工作,也即是这样一个医学理论新体系。

针刀医学的产生,首先是研究了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弄清楚了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各自发展的医学理

论体系。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造成了东西方医学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因而,使东西方医学形成了一种完全对立的格局,针刀医学弄清了东西方医学形成对立格局的原因所在,也就找到了东西方医学融合的方法和结合点。首先从思维方法上进行融合和结合。针刀医学既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又用抽象思维的方法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并进行相应的诊断、治疗、护理。比如对类风湿疾病中血沉快这样一种病理现象,是使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检查出来的,如果再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回答类风湿关节炎这种疾病,血沉为什么快?就难以回答了,而且还有一些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它的血沉并不快,基本正常,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就更难认识它的本质了,这时针刀医学用抽象思维的方法,吸收中医学的精华,认识到血沉快就是中医学所说的气虚、血虚所致,在治疗时,除了运用现代医学知识,针对风湿治疗外,同时运用中医补气、补血的方法进行同时治疗,血沉就能很快恢复正常,疾病也很快就能得到好转,如对血沉不高的患者,就无须再用补气、补血的方法。又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认识,用西医形象思维的方法认为,是由炎性反应所引起的,服用激素就可以缓解,但是一停药,仍然疼痛如初,成为西医学单独用形象思维无法弄清楚的问题。针刀医学用抽象思维的方法,结合形象思维的检查,认识到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根本原因是关节囊的挛缩、关节液的渗出造成关节内压升高所致,用针刀对疼痛关节的关节囊的少量纤维进行横向切断,释放关节内蕴积的能量(针刀的十项治疗功能之一就是能量释放和能量补充,下面将有专门论述),关节的疼痛就可以立即缓解,而且不会再复发。再如类风湿疾病,在我们单独运用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来认识它并且进行治疗时,可以说目前是没有什么根治的方法,致使大量的类风湿病患者处于终生痛苦和终生残废的困扰之中。针刀医学不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有良好的疗效,可使90%以上的患者得到根本性的治疗,而且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晚期(残废定型期)也有良好的疗效。类风湿晚期引起的驼背、关节强直、关节坏死等症状目前中西医学一般认为已无任何治疗价值,而针刀医学用形象思维的方法,通过X线、CT、核磁检查确定关节破坏、融合以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变性的情况,又用抽象思维的方法认识到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关节功能情况之所以恶化到如此程度,主要因为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因素未得到根本解除,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极度挛缩,致使关节间隙不断变窄以至消失,周围软组织及关节囊在长期高应力刺激下逐渐变硬,最后骨化(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就是一切骨质增生、骨化都是人体内应力失衡所引起的,下文有专章论述),所以我们医生只要将致病因素消除,给人体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复条件,而又不要破坏它们原来的组织结构,人体就可以进行自我调节和修复而恢复原来的功能(这已被近万例治愈的病例所证实)。

针刀医学在处理疾病方面都是应用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来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比如说,在诊断方面既用形象思维的方法进行生化检查、X光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再根据解剖学和西医学的生理学、病理学知识来认识疾病,同时又用抽象思维的方法来分析这些检查资料,从宏观上来把握疾病,这样既能客观形象地抓住病因、病理机制的变化和转归,又能从宏观整体上认识疾病的本质。例如,对慢性软组织损伤这类老大难疾病的认识,既用形象思维的方法看到各种软组织在损伤以后纤维断裂、血管破裂,人体在修复过程中使各种软组织之间发生粘连、结疤、变性、挛缩,在急性发作时有炎性反应这样一系列病因、病理情况,又以宏观抽象思维的方法,分析了软组织在发生这些病理变化之后,这些局部损伤对整体的影响、对肢体运动的影响、以及各软组织之间相对运动的影响,从而认识到软组织损伤这类疾病的本质是内外动态平衡失调,内外动态平衡失调才是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第一位的、根本的病因,因此给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针刀医学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一切努力,就是要恢复人体内外动态平衡,只要内外动态平衡得到彻底的恢复,慢性软组织损伤这一类老大难疾病也就得到了根本上的治疗。又如,针刀医学对骨性关节炎的认识,应用客观形象的思维方法用X线片、CT、核磁等,直观地检查出关节内骨质增生以及骨刺的生长情况,又用宏观抽象的思维方法,来分析关节及关节周围各种组织结构劳损变形以后对关节的影响,又应用现代自然科学成果——关于人体生物力学的有关新理论,而发现骨质增生的根本原因,是关节内应力平衡失调的结果,而衰老及退变并不是骨质增生的根本原因使得我们在治疗上彻底改变了对骨质增生疾病治疗无能为力的状态(因为衰老和退变是无法改变的,如果骨质增生是因为衰老和退变而引起的,那么治疗也就毫无办法),同时也彻底改变了过去对骨质增生治疗的思路,即治疗的目标不是对骨质增生的本身,而是用一切治疗手段来恢复关节内、外的力平衡。关节内、外的力平衡恢复了,骨质增生的

疾病也就得到了根本的治疗。再如,对慢性支气管炎的认识,既用直观形象的思维方法进行X线检查、生化检查,看到支气管局部的炎性反应、扩张,又用宏观抽象的思维方法分析全身和其他组织疾病对肺部的影响,因而发现脊椎某一特定部位轻微的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损伤,影响了调节肺部功能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而彻底认识到慢性支气管炎的根本病因不是在支气管的本身,而是在于调节肺脏功能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异常。这样使我们彻底改变了过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指导思想和治疗目标,即不是用一切治疗方法来解决支气管炎性反应的问题,而是用一切手段去治疗脊椎特定部位的、轻微的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损伤,使调节肺脏功能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恢复正常功能,慢性支气管疾病就得到了根本上的治疗。

以上仅举二、三种病例,就足以说明针刀医学是将中西医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融为一体来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医疗体系,从本书3至6章的详尽论述,以及中篇200多种疾病的诊疗方法的论述中,大家将会更加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

针刀医学不仅在诊断疾病和认识疾病方面将中西医融为一体,而且在治疗疾病方面更是如此。如针刀医学将西医的开放性手术变成为闭合性手术,也就是将西医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和中医的针刺治疗方法融为一体。中医针刺治疗是用金属做的针刺入人体进行治病,无需切开皮肤就可以达到人体的深层部位而不损伤人体的组织形态,但是它对人体内的病变组织不能进行切开、剥离、松解等手术治疗;而西医的外科手术虽然可以对人体内部病变组织进行切开、剥离、松解甚至摘除等治疗,但同时也要切开皮肤和相关的组织才能进行,本书第一章第一节已经说过西医外科手术给人体所带来的后遗症是相当严重的,而且是无法避免的。而针刀治疗既可达到切割、松解、剥离、清除病灶的目的,又无需切开皮肤和相关组织,也就避免了外科手术的后遗症和并发症的产生,这是对中医的针刺疗法和西医的外科手术疗法的一种有机融合,针刀医学又运用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创造了一整套关于闭合性手术的理论,从而使中医针刺疗法和西医外科手术疗法融为一体的闭合性手术疗法成为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的、可操作的一种新的医疗技术。

由上可见,针刀医学是将中西医从基础理论到临床治疗都融为一体了。所以说针刀医学的产生是东西方医学融合的产物。

关于每一个部分和细节如何有机的结合,本书将逐一详细地论述。

第七节针刀医学的产生预示着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本书主要是阐述医学问题,上几节所以谈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主要目的是想阐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不同的哲学思维模式对社会一切方面的深远影响,以便说明中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产生的历史渊源和思想文化渊源,同时阐明针刀医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针刀医学是在医学的领域内做了一件将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的工作。历史发展到今天,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如果还是死抱着自己的东西不放,拒绝吸收对方的先进东西,都将是没有出路的。君不见当今世界的东西方伟人都在大声疾呼相互学习:西方人说我们要认真学习东方文化,二十一世纪可能是东方人的世纪;东方人说,我们应该学习西方人先进的东西,摒弃我们落后的东西,使我们能够再创辉煌。近二十年来,中国伟大的改革事业,其实质也是在于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也就是学习西方文化体系中的优秀部分,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亦是继承发扬东方文化中的精髓),形成了目前世界上独有的中国特色,因此使得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目前,东半球的人类和西半球的人类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做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工作。世界发展到今天,已给东西方文化融合提供了一切可能和条件。人类要想向更高阶段发展,亦必须将几千年来人类在东西半球相隔绝状态下所创造的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再加以创新,使之成为人类的最高文化体系——地球文化。

地球文化将推动人类走向更高阶段,它的形成和完善估计需要一代或几代人的努力才可达到。到那时它将影响到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如政治、经济、科学、艺术、军事、伦理、道德、法律等等。

当今世界,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有识之士,都在呼吁或正在做着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工作,为创造地球文化而努力,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是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针刀医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将东西方医学融合再加以创造,形成的既不完全属于中

医学,也不完全属于西医学的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它来源于中医学和西医学,并且吸收和应用了中西医的一切优秀成果并加以再创造而形成的世界性的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由以上论述可知,针刀医学绝不是笔者突发什么灵感创造出来的,它是时代的产物,如果没有笔者创造出这样的医学理论体系,也将会有别人创造出来。

第八节针刀医学绝不是人类医学的顶峰

针刀医学也象其他的科学发明一样,绝不是人类医学发展的顶峰,它只是科学发展长河中的一个里程碑,科学是永无止境的。

一、人类和疾病斗争的手段不断完善

伴随着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疾病,人类为了能够生存、繁衍下去,就必须和疾病展开斗争。在人类发展的初级阶段,没有任何人工的治疗手段,只能凭借自然界的现有条件来和疾病作斗争。如身体发烧就到阴凉处或低温水里去,以图降低体温;恶寒就到太阳下或篝火旁去取暖,以图升高体温,祛除恶寒症状。直到近代在一些落后山村,仍沿用这原始的医疗方法,发疟疾恶寒时就在烈日下暴晒,发高烧就在水塘洗澡。我们称这个阶段为人类和疾病斗争的“自然医疗阶段”,它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延续了很长时间。不过这一自然医疗阶段也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应用自然条件已有了进一步的选择。如外伤出血就用赤铁矿粉末外敷伤口,用动植物、矿物外敷包扎创伤。(见《中国骨伤技术史》首页)

这一阶段的不断提高逐步发展到以天然药物来医疗疾病。人类渐渐发现许多天然动物、植物、矿物可用来治疗不同疾病。中国就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这说明人类医疗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把它称为“天然药物医疗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医疗效果已有很大的提高。随着人们对自然药物性能知识的增加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及新成果的取得,人类就将其他自然科学成果应用到医学上来,对疾病进行分类,对天然药物进行加工,使之更符合治疗要求,提高疗效。

人类对自然药物能进行加工和化学合成,使人类对疾病斗争的能力和手段进入了又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我们称之为“天然药物精良加工的医疗阶段”。这个阶段通过漫长的发展,使药物的加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以至能使药物改变性能,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新物质对疾病的医疗效果是天然药物不能比拟的,以至后期大量化学药品的产生,成为征服疾病强有力的武器。

但是此阶段人类对体内病灶,有时还是无能为力。人类就寻求着能够切开皮肤进入体内来治疗体内病灶,这种努力遭到无数次失败和挫折,因为当时有几大难题无法解决:1.切开皮肤进入体内,剧烈疼痛无法解决。

2.切开后,组织严重出血无法解决。

3.由于机体被切开后,极大影响生命活动的正常功能,严重者可使呼吸、心跳停止,无法解决。

4.人类对人体自身解剖结构缺乏充分的认识,在切开进入体内过程中,分不清哪些组织结构可切断,哪些组织结构不允许切断,从而使轻者造成终身残疾,重则危及生命。

5.切开手术后,引起的细菌感染无法解决。

由于上述五大问题无法解决,所以当时人类寻求切开手术治病的理想,始终难以实现。

但是人类并未因此退缩而放弃努力。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认识的不断深入,经过长时间的知识积累,用哲学的话来说经过漫长的量变过程,终于圆满解决了上述五大难题,使切开手术(Surgical operation)变为现实,实现了人类和疾病斗争能力的一次划时代的进步,也就是说产生了质的飞跃,使许多无法救治的病人恢复了健康,生命得到延续。

这一进步,使人类医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我们称之为“切开手术医疗阶段”。

随着切开手术在近百年中的广泛应用,切开手术的技术越来越精确,越来越完善,以至于可以将人的心脏、颅脑等重要器官进行切开治疗,可以说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

可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治疗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治疗时的痛苦和损伤,要求尽量减少副作用,要求治疗时尽量保存人体组织结构的完整性,要求皮肤不被破坏,没有疤痕,也就是要求不要切开皮肤而又能够把体内病灶祛除,就

是说要求一种闭合性外科手术(Closed surgical)。在近几十年来这种要求尤为强烈。可是要实现这个理想,要解决几大难题:

1.对人体内脏器和组织器官能够在体表精确定位。

2.对体内病灶必须有精确的微观认识和掌握。

3.必须对体内解剖结构有微观的立体的掌握。

4.必须对体内解剖结构有动态的掌握。

5.要搞出保证安全的闭合性手术的针刀体表刺入方法。

6.要对每一种疾病搞出一种绝对安全的近于无损伤的闭合性手术入路。

7.要有一套闭合性手术方法。

8.要搞出一套适合于闭合性手术的微型手术刀具。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老一辈专家的努力下,在现代检查仪器的帮助下,前两个问题已基本解决。为适应闭合性手术的需要,对人体解剖结构立体的微观的掌握,笔者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已基本达到要求,对闭合性手术安全的近于无损伤的入路已基本摸清规律,并形成系统的理论,而且已经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二十余种手术方法。治疗在基于不同疾病方面的手术方法也正在不断提高和完善,逐渐走向成熟,而形成规律性的东西,针刀这种医疗器械的问世,使闭合性手术成为现实。

闭合性手术疗法是在切开手术疗法及目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也经过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闭合性手术疗法系统理论的形成,使人类和疾病斗争的过程进入了又一个新阶段,我们称这一阶段为“闭合性手术医疗阶段”。

这一阶段实现了人类无副作用,近于无损伤、痛苦小的手术治疗的理想。

针刀疗法是闭合性手术疗法的代称,因为针刀疗法一词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以仍然这样代称之。针刀医学涵盖了“闭合性手术医疗阶段”,不过这一阶段还需要全国全世界的专家同道的共同努力,不断扩大适应证范围,不断提高,使之更加完善正如中国著名的医学专家尚天裕教授所指出的:“还需在扩大适应证范围和阐明机理方面做出新的努力”。

可以相信,闭合性手术医疗这一阶段将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全国和全世界医学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会使它不断提高和完善,并逐渐会形成医疗手段的主流,成为二十一世纪起主导作用的医疗手段。目前已有大批专家转入这方面的研究和尝试。闭合性手术疗法的出现、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历史发展的要求,而且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目前大量自然科学成果的涌现,也必将加速闭合性手术疗法的发展进程,如各种内镜的出现、闭合性直视性仪器的出现、磁共振、数字减影、断层照相技术,都会使闭合性手术医疗技术迅速发展。

闭合性手术医疗的完善,是否就达到了人类的最高医疗理想?没有,完全没有!闭合性手术医疗也不过是人类和疾病斗争长河中一个阶段而已。

人类医疗技术还必然要向更高阶段发展,这更高阶段又是什么呢?我们不能在那里凭空设想,要依据于三条客观事实科学地阐明未来医学模型,得出科学的结论。

1.人类和疾病斗争的手段必然不断完善。从总体上讲,闭合性手术医疗仍然未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效果也远未达到理想境界,从全国目前应用针刀疗法这一闭合性手术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及其他疾病八千多万病例统计,总疗效也只有百分之九十几,就是将要提高发展,也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而且闭合性手术多少总有一点损伤,多少总有一点痛苦。也就是说未达到尽善尽美,要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也是必然的。

2.从目前医学界一些尝试,更高更完美的医疗体系正在孕育着。如气功治疗疾病可使患者处于不知不觉之中,尽管气功当中存在一些虚假现象,也没有针对性,而且缺乏可信的科学依据,但它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人类在追求着一种无感觉之中就可将疾病治愈的理想,所以虚假气功也能吸引很多人就是这种理想的确实表现。再如一些遥感测试仪器的出现,生物信息诊断等,这都预示着一种更高层次的医疗萌芽。

3.按照现代许多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证明人类医疗的最高境界是对自然的某种回归。如美国当代著名生物化学家、医学家、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莱恩斯2鲍林博士在85年就明确提出正分子医学的理论,而把使用药物治病的常规医学称为毒性分子医学。所谓正分子医学就是指,“依靠调节人体内正常出现的为健康需要的物质……来治疗疾病,比用合成的有效物质或植物产品更好”。因为这种“人体内正常出现的为健康需要的物质”和“体内正常

出现的为生命所需要的物质”,“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参见《新营养学和健康长寿》104页。)

按辨证逻辑和数理逻辑所阐明的人类思维逻辑规律,正题和反题的关系,如“使用药物治病的常规医学”的“毒性分子医学”是“正题”,那么“正分子医学”就是“反题”。

说穿了,正分子医学就是一种人类医学向大自然的某种回归,当然这种回归只是形式上的,它的内容是更高科学的综合,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一种医疗。

以上三个方面的客观现象,已向我们预示了未来人类最高医疗阶段的主要模型。

我们将人类未来的最高医疗阶段称之为“高科技自然医疗阶段”。这一阶段是以最高的多方面的科技成果的综合为前提,诊断疾病不需抽血、切片、放射线照相,完全依靠人体外在信息即可将疾病精确定性、定位。治疗疾病不需要用具有副作用、抗药性的化学药物,而用调节人体正常生命需要物质浓度,以及用生物场中的生物自体能量去破坏祛除病灶,而不影响更不损伤人体的健康组织。依靠高科技设计各种各样特殊自然环境,使各种不同患者生存其中,使他们和在正常生活中一样彻底康复。

当人类进入高科技自然医疗阶段,对疾病的治疗能力已达自如时期,任何疑难疾病已不存在无法治愈的苦恼,那时人类医疗的中心研究课题,是如何进一步延缓衰老和如何长寿的问题,人体各种器官随年龄的增长,不可抗拒的逐渐老化,从现代已有的科研成果来看,这种老化是可以延缓的,寿命是可以延长的。

鲍林现在就断言,按照他的理论进行摄生,每个人最少可以延长寿命二十五年,一般可以延长三十年。并以他自己的实践向全世界证实了他的论断,他以九十岁的高龄,精神抖擞地在世界各地讲学。可见人的衰老是可以延缓的,寿命是可以延长的。人类在高科技自然医疗阶段,凭借各方面的尖端科技成果,把延年益寿作为主要医疗任务,整个人类的平均寿命将得到不断地提高,那时人类将真正普登寿域之堂了。

人类和疾病斗争的手段不断完善,是按照一定规律发展的,它受着各个时代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的制约,沿着一定发展曲线进行。

二、人类和疾病斗争技术的发展曲线

人类和疾病斗争技术的发展曲线,由各个医疗阶段的技术水平和与此相对应的医疗效果的关系所决定,各医疗阶段是由各个时期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决定的。人类过去、现在和将来经过如下六个发展阶段:

自然医疗→天然药物医疗→天然药物精良加工医疗→切开手术医疗→闭合性手术医疗→高科技自然医疗。

根据各个阶段的医疗效果可作出如下曲线(图1-1-6)

每一个医疗阶段的划分,都是以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医疗技术来命名的,也就是对每一个时代的总体的概括。而且后一个阶段的医疗技术都是以前一阶段的成果为基础的,同时后一个阶段中同样有前一个阶段中的医疗技术存在,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比如现代是切开手术医疗阶段,但同样天然药物得到精良加工的医疗阶段的大量药物仍在大量应用,如抗生素、激素,中、西药制剂都属于得到精良加工的药物,但作为医疗进程的时代意义的医疗技术,却是切开手术医疗阶段。我们看待医疗的各个阶段及其划分,必须懂得发展论,必须懂得“事物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样一个基本哲学思想。

这个人类和疾病斗争技术的发展曲线的尾端是虚线,表示医疗的主要任务已不是对疾病的治疗,而主要医疗任务是延缓衰老,延长寿命。我们把医疗疾病的效果作为l00,到目前为止医疗疾病效果远未达到100%,还有大量无法治疗的疾病,就是一些可以治愈的疾病,由于对各个患者的个体特征的千差万别,还有相当比例治不好的。这当中主要是目前对人体本身及其疾病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医疗方法的发展也未达到那样的高度,所以一些偶然性医疗死亡还无法避免。为什么每个病人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前,都要家属签字画押,原因就在于此,因为医生不能负偶然医疗死亡的责任。

要对疾病医疗达到100%的效果,这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就是到闭合性手术医疗的全盛阶段也难达到。当达到对疾病l00%的医疗效果的时代,人类医疗的主要任务将转变为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工作上去。

更概括地看人类和疾病斗争的发展曲线,把前三个阶段(即自然医疗阶段、天然药物医疗阶段、天然药物精良加工医疗阶段)作为一个阶段,可称为不能切开手术的医疗阶段。这样人类和疾病斗争的技术的发展曲线就可简化为四个阶段,即:不能切开手术医疗阶段

→切开手术医疗阶段→闭合性手术医疗阶段→高科技自然医疗阶段。那么,人类医疗的最高发展阶段为什么叫“高科技自然医疗阶段”呢? 因为第一,这种自然医疗绝不同于人类初期的自然医疗,它是建立在极高科技水平上的自然医疗,没有极高的科技水平,就无法实现这种自然医疗,那么为什么还称“自然医疗”?

自然医疗从形式上看,好象是对原始阶段的回归,实质是人类在医疗技术上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在人类发展史上,多次出现复古主义,认为原始的东西比当代文明的东西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原始的东西确实有单纯、淳朴,符合人性的一面,这一面是人类所追求的,所以就有人提出“回归自然是人类的理想王国”。原始的自然属性在文明发展的时代受到破坏和扭曲,如现代医疗将人体切开治疗,破坏人体自然属性、麻醉令人失去知觉、内服药过分的酸、甜、苦、辣,这都是人所不愿意的,并且是和人类自然属性格格不入的,但是为了治疗疾病,延续生命,非如此不可,这是人类科学发展才创造了这些方法,使疾病得到治疗。目前科学技术成果还没提供一种使治病象游玩一样的治疗方法,不知不觉,使治病成为一种享受。而高科技医疗就要达到这种境界。它与原始自然医疗相同的就是都没有那些破坏人体自然属性的东西。不同的是原始自然医疗建立在无知的基础上,疾病得不到治疗,或治愈率极低。而高科技自然医疗是建立在极高科学技术水平上,不知不觉将疾病治愈,疗效极高,所以命名为“高科技自然医疗”。

三、切开手术疗法是对不能手术医疗的否定性发展

这一节着重谈谈切开手术疗法在人类对疾病斗争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否定”一词,在这里是一个哲学术语,而不是日常用语中“否定”的意思。在哲学上有三大定律: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量变到质变定律是指事物是永恒发展变化的,都经历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象鸡蛋在适当温度条件下,三个星期可孵化出小鸡一样,在这二十一天内鸡蛋内部经历着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量的变化,因为它不管怎么变化,还是在鸡蛋内部,直到二十一天时才变为小鸡,变为小鸡就是质的变化,这是质的飞跃。从鸡蛋到小鸡,称小鸡是对原来孕育它的鸡蛋的否定性发展。否定之否定定律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发展变化都呈一种螺旋式上升态势,这就是哲学上“否定”一词的含义。

我们说切开手术医疗是对不能切开手术医疗的否定性发展,其含义也如上述,说明切开手术医疗的进展,已经不是不能切开手术医疗量的发展(增加),而是一次质的飞跃。

在不能切开手术医疗阶段,人体似乎是一个禁区,是不能切开进入施行治疗的,而切开手术医疗就彻底打破了这个禁区,人类几乎可以自由切开人体的任何部位对人体内病灶进行治疗。这种划时代的意义还不仅如此,它还为以后更高层次医疗技术的产生积累了大量科学资料,从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闭合性手术医疗是对切开手术医疗的又一次否定性发展

这里的“否定”一词也是一个哲学术语。闭合性手术医疗的发生发展,同样是建立在切开手术医疗的基础上,吸收了切开手术医疗的一切成果,加上现代自然科学成果所提供的条件,加以融会贯通,整理提高创新,才使闭合性手术医疗得以诞生。针刀疗法只是表明闭合性手术医疗的诞生,诞生以后是需要发展完善的(就像刚出蛋壳的小鸡是需要精心饲养才能健康生长,逐渐成熟的),也就是需要同行专家的共同努力,才能使闭合性手术医疗逐渐成熟、完善。目前在这方面中国许多专家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对推进闭合性手术医疗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有一部分专家在这方面投注了很大精力,他们完全明白闭合性手术医疗的发展前景和时代意义。

闭合性手术以及针刀医学对其他各科疾病无损伤的、无后遗症的、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并不是医疗科学发展的顶峰,而只是医疗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当然它也将给更高的医疗科学发展阶段的产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章针刀医学的定义

第一节东西方医学能够统一为一种医学体系的根据

针刀医学用一个完整的语言来概括应该是:针刀医学是将东方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西方医学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并再创造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我们有什么根据可以将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截然不同的两大医学理论体系融为一体并产生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呢?我们的根据有两条:

第一,不管是东方医学还是西方医学,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同一的,那就是人体。都是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并对不同的疾病提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共同追求的目标就是——将疾病治好,恢复人体本来的健康状态。

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所以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格格不入的两大医疗体系,完全是由于它们产生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下,受两种完全不同的哲学思维模式影响的缘故,第一章已详细论述,不再重复。如果没有这些原因,就不会产生这样完全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而会是一种医学理论体系,它们的融合不仅是应该的、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

第二,不管是东方医学还是西方医学,对东、西半球的人类的繁衍和健康都起过重大的作用,对疾病的治疗都有相当优越的疗效。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也就是说东方医学(主要是中医学)和西方医学所以能够流传发展到今天,说明了它们存在的价值,也说明了人类的保健都需要它们。人为地否定东方医学(主要是中医学)或西医学,或过分地强调中医学和西医学,都是不妥当的,不合理的。相反地,应该吸收它们的精华部分并加以整合,再运用现代科学的新成果加以提高,使之融合为统一的、新的医疗体系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完全应该的。

从以上两点可见,将东西方医学融为一体,创造一种新的统一的医学理论体系是有充分的理由和根据的。

第二节针刀医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当代伟人毛泽东曾明确号召我们“要将中西医结合起来,创造我国的新医学”,这是很有远见卓识的。实际上他就是要求我们将中西医两种医疗理论体系,融合成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而我们到现在一直没有能够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医疗理论体系融为一体,加以创造,形成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够研究这两大医疗理论体系产生的历史根源和文化思想渊源,大都是采取西方医学的形象思维模式来研究在抽象思维模式指导下所形成的东方医学(主要是中医学)所提出的生理、病理、药理和治疗方法,对西医方面只是着重于接收引进西方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忽略了对西方医学本身的和总体的研究。这样,也就根本谈不上将东西方医学基本理论融为一体的问题,从而也就无法创造出新的医学理论体系。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几十年来在中西医结合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许多医学专家所付出的劳动和心血,也为我们将中西医基础理论融为一体,创造新的医学理论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只要我们打开思路,改变研究方法,树立正确的目标,就能够达到目的。针刀医学也就是在许多医学专家研究的重大成果的基础上,打开思路,调整目标,改进研究方法搞出来的。牛顿说过,“我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的”,针刀医学似乎也可以这样说。

在某种意义上说,创造世界性的统一的新医学,只能由中国人来完成。其原因是中国人对西方医学了如指掌,而对东方医学(主要是中医学),又有很深的造诣;现代的中国人对西方的历史和文化非常熟悉,又从小就受到东方文化的熏陶,对东方文化的底蕴又有深刻的了解,就极容易将两种受不同思想文化影响所产生的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理论体系进行整体的研究和分析,而创造出新的医学理论体系。因为东方医学(主要是中医学)没有能够在西方世界广泛应用和普及,所以西方人对东方医学知之甚少,对东方文化的思想内涵也缺乏普遍的了解,因此西方人要想吸收东方文化的产物——东方医学的优越性及其思维方法和西方医学基础理论进行融合,创造出新的医学理论体系,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将东西方医学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创造新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工作,只能由中国人来完成,如果没有笔者来完成这件工作,必将有别的中国人来完成。

由此可知,针刀医学产生于二十世纪末的中国,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根源的,它的产生也是历史的必然。

第三章闭合性手术的理论

关于闭合性手术理论共有八个方面的内容,这八个方面的研究成功使闭合性手

术成为可以操作的技术。过去国内外诸多医家试图找出一种创伤少、痛苦少、疗效好

的闭合性手术方法,如内镜外科学、注射外科学、钥匙孔外科学等,这些外科学都无

法代替现代的外科手术,疗效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外科学是建立

在开放性手术的基础理论之上,没有建立起闭合性手术的基础理论。目前开放性外科

手术英文是Operation,即“打开”之意,可见做手术就必须打开,同时手术时术野越清楚越好。

开放性手术有着自己完整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术,闭合性手术以这些技术和理论作为基础是不能实现的。闭合性手术必须建立适合自己的操作技术和基础理论,只有这样,闭合性手术才能成为可操作的技术而应用于临床。这些基本技术和基本理论的建立,也是闭合性手术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基本条件。闭合性手术的实施,最重要的是掌握与之相适应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基本理论。针刀医学关于闭合性手术的理论有八个方面,即微观解剖学、立体解剖学、动态解剖学、体表定位学、闭合性手术的进针刀方法、闭合性手术的手术入路、闭合性手术的手术方法及适合于闭合性手术的工具——针刀。

第一节微观解剖学

由于闭合性手术是在盲视下进行的,开放性手术是在直视下进行的,因此闭合性手术比开放性手术要求更高。闭合性手术首先要求精细入微的解剖学知识。微观解剖学就是指人体组织结构中那些精细入微的部分,闭合性手术需要精确施术的对准病变组织,尽量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最好是能做到不损伤。因此,不建立起微观解剖学,闭合性手术是不可想象的。微观解剖学是解剖学的一个新学科,微观解剖学有全身性的和局部性的微观解剖结构,下面简要论述。

一、肌肉的精细解剖、肌腱膜和肌间膜

针刀医学是一种精密的体外操作微创手术方法,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组织损伤,我们必须掌握全身肌肉、尤其是肌肉起止点的精细解剖,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手下有数。

肌腱膜、肌间膜遍布全身,几乎所有肌肉的表面均有这两种微细结构。在尸体上进行解剖时,这两种微细解剖结构几乎找不到,但在活体健康人身上,肌肉表面都有完整的肌腱膜,肌肉之间都有肌间膜。肌腱膜是一个半透明的薄膜,其厚度在0.03mm~0.08mm之间,肌间膜是两块肌肉之间极薄的有相当弹性的半透明的膜状结构,其厚度在0.01mm~0.03mm之间。

肌腱膜包裹在肌肉的外面,非常光滑,并能产生少量的滑液,对肌肉的相对运动及减少和周围组织的摩擦,都有重要的意义。肌间膜的两端附着在两块肌肉表面的腱膜上,亦可产生少量的滑液,对减少两块肌肉在相对运动时的摩擦,也很有作用,另外,对相邻两块肌肉还有分隔作用。

肌腱膜在本书中的含义,与原来解剖术语中的腱膜有一定的差异,过去对筋膜、腱膜、肌腱膜往往混淆起来,实际上这三个术语指的是人体上的三种相近而结构和功能又完全不一样的组织结构。筋膜是指生长于两块肌肉之间的由扁薄的肌腱延伸出来的,或是处于两层肌肉之间的片状、桶状、半桶状,或是包绕于皮下及其他组织外侧面的坚韧而厚的膜状结构,如腹外侧筋膜(两块肌肉之间的筋膜)、胸腰筋膜(两层肌肉之间的筋膜)、小腿筋膜(桶状筋膜,又称肌间隔)、帽状筋膜(包绕于皮下的筋膜)等等。筋膜外侧面和深面都比较光滑,是一种韧性很大且有很大弹性的结缔组织,内含一些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抗人体运动时的各种拉力、张力,保护骨骼肌的正常运动。腱膜是一种细长的呈锥形或楔形的肌腱延伸出来的较薄的(一般比筋膜厚一些)膜状结构,似可称为膜状肌腱,它不象筋膜那样阔大,且仅限于肌腱两端,不在肌腱两端而称为腱膜者实际上是筋膜而不是腱膜,腱膜也有很大弹性和韧性,周围比较光滑。腱膜的主要功能是缓冲肌肉强烈收缩时的牵拉,或肌肉借腱膜与其他组织结构相连接。肌腱膜是与筋膜和腱膜完全不同的极薄的膜状组织,一般厚度只相当于腱膜和筋膜厚度的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它都附着于肌纤维的周围,本身光滑且能够产生少量滑液。肌腱膜的主要功能是减少肌肉在体内与其他组织作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分膈肌纤维各自成束,使肌肉能够独立的自由运动。肌间膜是附着于肌腱膜之间更为菲薄的富有弹性的膜状的微细结构,它的主要功用是分膈肌肉,并能横向连接两块肌肉,亦能产生少量滑液以利相对运动。

肌腱膜和肌间膜是极微小的膜状结构,有极敏感、极微细的末梢神经血管束穿行其间。它们在受到损伤后,对整个人体来说是无关紧要,甚至是可以忽略的损伤,但是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感觉。

肌腱膜和肌间膜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生理特征,就是容易被吸收也容易生成,当它们被损害到无法修复的时候,就会被人体当作异物吸收,而缺损的肌腱膜和肌间膜很快就会生长出新的肌腱膜和肌间膜,使缺损部位恢复如旧,这一生理特征对于进行闭合性针刀手术治疗因肌腱膜和肌间膜病变而引起的颈、肩、腰、腿疼极有意义。

肌腱膜和肌间膜这一微细解剖结构,对于开放性手术而言,在切开肌肉时,几乎是可以忽略的微细结构,对手术进程和临床治疗都无特殊的价值,但它们对闭合性手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分别叙述部分肌腱膜和肌间膜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解剖位置、生理病理特征。

1.头面部肌肉的肌腱膜和肌间膜

帽状肌腱膜,覆盖颅顶的中部(),为一坚韧的纤维组织板,与头部皮肤紧密结合为一层,膜的两侧部分为耳上肌及耳前肌的起点,并有部分纤维移行于颞筋膜。它在帽状筋膜的深面,通过帽状筋膜与头部皮肤紧密结合在一起(),它是人体一个特殊的肌腱膜。帽状肌腱膜的深面,有帽状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帽状肌腱膜通过帽状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与颅骨外膜相邻,头顶部皮肤的小幅度活动,就是通过帽状肌腱膜和颅骨外膜的相对移动,和帽状肌腱膜与耳上肌和耳前肌的起点部分相对移动实现的,帽状肌腱膜可以产生少量的滑液,以利于它们之间的相对移动。

帽状肌腱膜和颅骨外膜之间没有肌间膜相连,耳上肌和耳前肌起始处则有少量的肌间膜,它不象四肢和躯干肌肉之间的肌间膜那样长且多,也很少受到单独性的损伤。

头顶部肌肉的肌腱膜和肌间膜:

枕额肌肌腹分为两部分,后部叫枕腹,前部叫额腹,两肌腹之间连以帽状腱膜。枕腹位于两侧枕部的皮下,为一长方形的扁肌,较额腹弱小,起自上项线的外侧部和乳突部的上面,肌纤维斜向外上方,移行于帽状腱膜的后缘,此肌向后牵引帽状腱膜,和帽状腱膜与额腹共同作用时,使眼裂开大,枕腹受面神经的耳后支支配(图1-3-1);额腹居额部皮下,宽阔而菲薄,较枕腹发达,起自帽状肌腱膜,肌纤维向前下方,止于眉部皮肤,并和眼轮匝肌相互交错,其深面的筋膜,止于眶缘的上部,该肌内侧的肌纤维下部与对侧者相互毗邻上部稍分开,此肌两侧共同作用时向前牵拉帽状肌腱膜,使头皮向前,并使额部产生额纹,上提眉部及眼睑,使眼睁开,所以该肌是眼轮匝肌的拮抗肌,额腹受面神经颞支支配()。枕额肌的枕腹和额腹外侧面都覆盖肌腱膜,但额腹的下部没有肌腱膜,和额筋膜相联,枕腹和额腹的深面也被肌腱膜包绕,此两肌腹的深面肌腱膜和颅骨外膜相邻,在枕腹和额腹进行收缩运动时,和颅骨外膜产生相对运动。

颞顶肌为一块发育不恒定的薄肌片,介于枕额肌额腹与耳前肌和耳上肌之间,起自耳上肌部位,止于帽状筋膜。此肌没有固定的肌腱膜和肌间膜,它的外侧面与筋膜和皮肤相联,活动度极小,它在进行收缩运动时,主要靠自身的弹性牵动皮肤运动。

项横肌位于皮下,是一对小肌,但常不存在,起自枕外隆凸,肌纤维沿上项线向外,其纤维与胸锁乳突肌抵止腱交错后,止于乳突。此肌收缩时紧张枕部的筋膜和皮肤,此肌没有肌腱膜和肌间膜。

外耳肌由三块肌肉组成,即耳上肌、耳前肌、耳后肌,它们都没有完整的肌腱膜和肌间膜。

眼周围肌:眼轮匝肌围绕眼裂周围的皮下,为椭圆形扁肌,深面紧贴眶部骨膜及睑筋膜的浅面,分眶部、睑部和泪部,该肌受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支配,该肌的肌腱膜零散而分割,但有少量的肌间膜和眶部骨膜相邻()。

皱眉肌位于眼轮匝肌眶部,及枕额肌额腹的深面,两侧眉弓之间,起自额骨鼻部,肌纤维斜向外上,终于眉部皮肤,此肌收缩时牵眉向内下,使鼻根部皮肤产生纵沟,出现皱眉的表情,皱眉肌受面神经颞支的支配,该肌在和枕额肌额腹的相邻的外侧表面有肌腱膜和肌间膜,其余部位没有肌腱膜和肌间膜()。

降眉肌为枕额肌额腹的延续部分,起自鼻根部,向上终于眉间部皮肤,牵引眉间部皮肤向下,使鼻根部的皮肤产生横纹,此肌的外侧面没有肌腱膜和肌间膜,其深面有肌腱膜与眶部的骨膜相邻,且有肌间膜附着于肌腱膜和骨膜之间(图1-3-4)。

鼻肌:分为三个小肌,但很不发达,即横部、翼部和降鼻中膈肌,均由面神经颊支支配,此肌大部分部位没有肌腱膜,更无肌间膜(图1-3-4)。

口周围肌:分为浅、中、深三层。由于人类语言机能的极度复杂,口周围肌在结构上高度分化,形成一复杂的肌群,其中只有口轮匝肌是环行的,其余肌肉皆呈放射状排列,这些肌肉都受面神经的颊支和下颌支支配,其浅层包括口轮匝肌、提上唇肌、颧小肌、颧大肌、笑肌、降口角肌;中层包括提口角肌、降下唇肌;深层包括切牙肌、颏肌、颊肌。口周围肌这一复杂肌群相互重叠交叉,凡是两肌肉之间有相对运动的部位都有肌腱膜和肌间膜,其余部位有的和皮肤相联,有的和韧带相联,有的和筋膜相联,还有的和牙龈相联,都没有肌腱膜和肌间膜(图1-3-5)。

咀嚼肌群:狭义的咀嚼肌共有四对,强而有力,作用于下颌关节,其排列与下颌关节的运动特点相适应,在发生演化上,均起源于第一鳃弓,神经均由三叉神经运动纤维支配,按其位置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包括颞肌、咬肌;深层包括翼内肌和翼外肌。

咀嚼肌群由于其活动非常频繁且强而有力,除肌肉的附着点、浅层的外侧面、深层的内侧面和骨、皮肤及粘膜相邻部位外,均有厚而强韧的肌腱膜包绕,也有肌间膜生于其间。(图1-3-6、7)

2. 颈部肌肉的肌腱膜和肌间膜

颈浅肌:主要是颈阔肌,位于颈前外侧部,直接位于皮下,和皮肤密切结合,属于皮肌范畴,呈一菲薄宽阔的长方形肌。皮肌在其他哺乳动物很发达,可遍及整个躯干,但人类仅有数处存在。颈阔肌下缘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筋膜,肌纤维斜向上内方,越过锁骨和下颅骨至面部,前部肌纤维止于下颌骨的下颌底和口角,其最前部的肌纤维左右相互交错,后部肌纤维移行于腮腺咬肌筋膜和部分面部肌肉表面。此部叫颈阔肌面部。此肌收缩时,可牵引口角向外。颈阔肌受面神经颈支支配。(图1-3-8)

颈阔肌的外侧面和皮肤紧密结合,故无肌腱膜和肌间膜,其深面与颈部的前侧和外侧部位有肌腱膜和颈部诸肌的肌腱膜相邻,在颈阔肌进行收缩运动和横向运动时,并有肌间膜和颈部诸肌的肌腱膜相连。

颈外侧肌:主要就是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皮下,颈阔肌的深面,为一强有力的肌肉。在许多哺乳动物为两个独立的肌肉,即胸乳突肌和锁乳突肌。在人类这两个肌肉合成一个肌肉,总称为胸锁乳突肌。在起源上与斜方肌有密切关系。起点有二:一部分以短腱起自胸骨柄前面,称胸骨头;一部分起自锁骨的胸骨端,称锁骨头。锁骨骨折时,其内侧断端即被锁骨头牵引向上。二头向上汇合为一个肌腹,在两头与锁骨之间,形成一小三角形间隙,叫胸锁乳突肌三角,又叫锁骨小窝。肌的深侧有颈总动脉通过。肌纤维向上后方,止于乳突外侧面及上项线的外侧部。此肌主要维持头的正常端正姿势,一侧收缩时,使头向同侧倾斜,面向对侧旋仰;两侧同时收缩时,由于其抵止点位于寰枕关节额状轴之后,故使头后仰。若一侧发生病变,使该肌挛缩时,则引起病理性斜颈。胸锁乳突肌受副神经支配,此外还有第2(有时还有第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支配,其中颈神经分支,一般认为是本体感觉神经分支(图1-3-9、10)。

颈外侧肌的主要肌肉胸锁乳突肌除了要做收缩运动外,在头部后仰时,还要做小幅度的滑动位移,故整个肌肉除两端附着点外,被滑利的肌腱膜所包绕,但没有肌间膜。

颈前肌:包括舌骨下肌和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位于颈正中线的两侧,延续于胸骨与舌骨之间,在喉、气管和甲状腺的浅面。分为两层:第一层自外向内,为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第二层自下而上,为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图1-3-9、10)。肩胛舌骨肌位于颈前面,颈阔肌的深侧,胸骨舌骨肌的外侧,大部分被胸锁乳突肌所遮盖,为细而长的带形肌,被中间腱分为上腹和下腹。下腹起自肩胛骨上缘和肩胛横韧带,肌纤维斜向内上方,于胸锁乳突肌的深侧,在环状软骨平面以下移行于中间腱。该腱借颈固有筋膜中层向下连于锁骨。上腹自中间腱斜向内上方,与胸骨舌骨肌并列,

并在其外侧止于舌骨体外侧部的下缘。肩胛舌骨肌受舌下神经的分支支配;胸骨舌骨肌位于颈前面正中线的两侧,肩胛舌骨肌的内侧,为窄带状的肌肉,起自胸锁关节囊的后面,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的后面,肌纤维在正中线两侧垂直上行,止于舌骨体内侧部的下缘。胸骨舌骨肌受舌下神经的分支支配;胸骨甲状肌位于胸骨舌骨肌的深侧,也是长带状肌肉,上狭下宽,较胸骨舌骨肌短而宽,紧贴于甲状腺的浅面,在胸骨舌骨肌的深侧。下端起自胸骨柄的后面及第一肋软骨,肌纤维斜向上外,止于甲状软骨斜线。胸骨甲状肌受舌下神经的分支支配;甲状舌骨肌为短小的长方肌,是胸骨甲状肌向上的延续部分,同样也被胸骨舌骨肌遮盖,起自甲状软骨斜线,肌纤维斜向外上方,止于舌骨体外侧部及舌骨大角。甲状舌骨肌受舌下神经分支支配。

颈前肌肌群肌腱膜并不健全,除了其附着点外,在与并列肌肉之间,也没有完整的肌腱膜,其余的地方都有肌腱膜,但是它们之间有丰富的肌间膜,肌间膜互相牵扯,而和相应的肌腱膜相连,当它们受到各种损伤以后,引起肌腱膜挛缩,头部俯仰运动和旋转运动将受到限制。

颈深肌:分为内侧群和外侧群(图1-3-11)。内侧群位于脊柱前面,也称椎前肌,位于脊柱前面正中线的两侧,共有四块,其中头前直肌和头外侧直肌尚保持着原始肌节的遗迹。颈长肌位于脊柱颈部和上三个胸椎体的前面,延伸于寰椎前结节及第3胸椎体之间,被咽和食管所遮盖。分为下内侧和上外侧两部,两部相互掩盖。下内侧部起自上位三个胸椎体及下位三个颈椎体,止于上位颈椎体(第2~4)及下位颈椎横突(第5~7)的前结节。上外侧部起自下位颈椎横突(第3~6)的前结节,止于寰椎前结节。此肌双侧收缩时,使颈前屈;单侧收缩时,使颈侧屈。颈长肌受颈神经前支(C3~C6)支配;头长肌居颈长肌的上方,遮盖颈长肌的上部。起自第3~6颈椎横突的前结节,肌纤维斜向内上方,止于枕骨底部的下面(咽结节后侧的部分)。两侧同时收缩时,使头前屈;单侧收缩时,使头向同侧屈。头长肌受颈神经的分支(C1~C6)支配;头前直肌位于寰枕关节的前方,其内侧部分被头长肌掩盖,为短小的肌肉,与横突间肌同源。起自寰椎横突根部,肌纤维斜向上方,在头长肌止点后方,止于枕骨底部的下面(枕骨大孔前方)。此肌受颈神经的分支(C1~C6)支配;头外侧直肌位于头前直肌的外侧,也是短肌,起自寰椎横突,止于枕骨外侧部的下面,使头侧倾。此肌受颈神经(C1~C6)的分支支配。外侧肌群位于脊柱颈部的两侧,包括三个斜角肌:即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后斜角肌,这些肌肉可认为是肋间肌在颈区的延续部分,这三个肌肉共同形成一个不完整的圆锥面,遮盖着胸廓上口的外半部。前斜角肌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部分位于颈外侧三角内。起自3~6颈椎横突的前结节,肌纤维斜向外下方,止于第一肋骨上面的斜角肌结节。由颈神经前支(C5~C7)支配。中斜角肌位于前斜角肌的后方,起自第2至第6颈椎横突的后结节,肌纤维斜向外下方,止于第一肋骨上面,锁骨下动脉沟以后的部分。由颈神经前支(C2~C8)支配。后斜角肌居中斜角肌的后方,可认为是中斜角肌的一部分。起自下3个颈椎(5~7颈椎)横突的后结节,肌纤维斜向外下方,止于第2肋骨的外侧面中部的粗隆。由颈神经前支(C5~C6)支配。当颈椎被固定时,上述三个肌肉可上提肋骨,使胸廓变大,协助吸气,故属于深吸气肌;当肋骨被固定时,可使颈向前倾;单侧收缩时,使颈向同侧屈,并微转向对侧。

颈深肌的内侧肌群由于深在而短小,和外围的软组织产生相对运动少,所以没有完整的肌腱膜,更无肌间膜。颈深肌的外侧肌群的外侧面与颈外侧肌的深面相邻,在颈部进行屈伸运动时颈深肌外侧肌群之间也产生相对运动,与颈外侧肌的深面产生相对运动的幅度更大一些,所以颈深肌的外侧肌群除了在其附着点处及与筋膜相连的地方没有肌腱膜之外,其余部位都被肌腱膜包绕,而且还有大量的肌间膜纵横于其间。3.背项部和胸部肌肉的肌腱膜和肌间膜

背肌和项肌在来源和结构上均较复杂,按其位置可分三层,即背浅层肌、背中层肌及背深层肌。背浅层肌和背中层肌均是由他处转移而来,如斜方肌来自鳃弓,背阔肌来源于肌节腹侧部。背深层肌是背部固有肌,由浅而深可分为四层、按肌的长短又可分为二类,均由脊神经后支支配。

背浅层肌分为两层(图1-3-12),均作用于上肢带骨及自由上肢骨。第一层有斜方肌和背阔肌,第二层有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皮下,为三角形的阔肌,底向脊柱,尖在肩峰,两侧的斜方肌合在一起,形如斜方形,故名。自上

而下,肌纤维以腱膜起自上项线内1/3部、枕外隆凸、项韧带全长、第7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其棘上韧带。上部肌纤维斜向下外方,止于锁骨外1/3部的后缘及其附近的骨面。中部肌纤维平向外方,止于肩峰内侧缘和肩胛冈上缘的外侧部。下部肌纤维斜向上外方,止于肩胛冈下缘的内侧部。肌的上部收缩时可上提肩胛骨的外侧面,使肩胛骨向外上方旋动(即肩胛骨下角向外旋转),因而帮助上肢上举。下部则下降肩胛骨内侧半,斜方肌全部纤维收缩时,使肩胛骨向脊柱移动,该肌瘫痪时,产生塌肩。若肩胛骨被固定,此肌一侧收缩,则使颈向同侧倾斜,面向后仰并旋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斜方肌受副神经支配。

背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的皮下,为全身最大的阔肌,呈直角三角形,上内侧部被斜方肌遮盖,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中嵴、髂嵴外侧唇后1/3。以3~4个肌齿起自下3~4个肋骨外面,有时有小部分肌纤维起自肩胛骨下角背面。肌纤维斜向外上方,逐渐集中,经腋窝的后壁、肱骨的内侧绕至大圆肌的前面,于大圆肌肌腱外侧移行于扁腱,止于肱骨小结节嵴。在此二肌腱之间有一恒定的滑液囊,即背阔肌腱下囊。此肌收缩时使肱骨后伸、旋内及内收。拉高举的上臂向背内侧移动,例如游泳运动,此肌可得到锻炼。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则拉躯体向上。背阔肌受胸背神经(C6、C7、C8)支配。临床上常做背阔肌转位移植或肌皮瓣移植,以修复上肢、颈部、面部及胸部等处大面积缺损。

肩胛提肌位于项部两侧,肌的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侧,下部位于斜方肌的深侧,为一对带状长肌。起自上位四个颈椎横突的后结节,肌纤维斜向后下稍外方,止于肩胛骨的上角和肩胛骨内侧缘的上部。此肌收缩时,上提肩胛骨,同时使肩胛骨下角转向内,肩胛骨被固定时,使颈向同侧屈曲及后仰。肩胛提肌受肩胛背神经(C2~C5)支配。

菱形肌位于斜方肌的深面,为一对菱形的扁肌,起自下位两个颈椎及上位四个胸椎棘突,肌纤维斜向外下方,平行经过,止于肩胛骨内侧缘的下半部。该肌上部肌束,又称小菱形肌;其下部肌束叫大菱形肌,两者之间隔以薄层结缔组织。此肌收缩时牵引肩胛骨向内上方,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并与前锯肌共同作用,使肩胛骨的脊柱缘紧贴于胸壁部。若此肌瘫痪,则肩胛骨脊柱缘翘起,从外表看似蝶翼状,称翼状肩。菱形肌受肩胛背神经(C4~C6)支配。颈椎病时常常压迫该神经,引起此肌的痉挛,产生背部压迫感,这种症状在临床上甚为常见。

项背部的浅层肌大多位于项背部的皮下,没有肌腱膜,也没有肌间膜。但它们在有些部位相互重叠,在重叠部位和项背部浅层肌的深面都有较完整的肌腱膜和较多的肌间膜,肩胛提肌和菱形肌位于胸锁乳突肌、背阔肌、斜方肌的深面,此两肌的深面和背中层肌的外侧面相邻,故此两肌除其附着点之外,都被肌腱膜包绕,且有很多的肌间膜附着其上。

背中层肌(图1-3-13)为呼吸肌,有上后锯肌与下后锯肌。上后锯肌位于菱形肌的深面,为很薄的扁肌,以腱膜起自项韧带下部和下两个颈椎的棘突以及上两个胸椎的棘突,肌纤维斜向外下方,止于第2~5肋骨肋角的外侧,此肌收缩时,可上提上部肋骨以助吸气,上后锯肌受肋间神经(T1~T4)支配。下后锯肌形状与上后锯肌一样,位于背阔肌的深侧,较上后锯肌宽阔,借腱膜起自下位两个胸椎棘突及上位两个腰椎棘突,及纤维斜向外上方,止于下位4个肋骨(第9~12)外面,止点适居肋角的外侧,此肌收缩时可下拉肋骨向后,并固定肋骨,协助膈的呼吸运动,下后锯肌受肋间神经(T9~T12)支配。

背中层肌即上后锯肌和下后锯肌的外侧面和背浅层肌深面和部分背筋膜相邻,其深面在背深层肌的外侧面,且都为带状肌肉,除其附着点之外,都被肌腱膜包绕,并有许多弹性很大的肌间膜与深层肌和浅层肌相邻部位的肌腱膜相连。

背深层肌:背深层肌的长肌位置表浅,短肌位置较深,将背深层肌按其长短分为两组(图1-3-14、15)。长肌为头夹肌、颈夹肌、竖脊肌、横突棘肌。短肌为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头后大直肌和头后小直肌,总称为枕下肌群,此外还有棘间肌、横突间肌、肋提肌。

夹肌位于项部,该肌分别被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和胸锁乳突肌掩盖,其形状为一不规则三角形扁肌。在发生上,属于背深层肌特殊分化出来的一部分,依其部

位不同,又分为两部分:头夹肌为夹肌上部大部分的肌束,起自项韧带的下部(约第三颈椎以下)以及第三胸椎棘突,肌纤维斜向外上方,止于上项线的外侧部分,并于胸锁乳突肌深侧,部分肌束止于乳突的后缘。颈夹肌为头夹肌下方的少数肌束,起自第3到第6胸椎棘突,肌纤维斜向外上方,在肩胛提肌深侧,止于第2到第3颈椎横突的后结节。夹肌单侧收缩时,使头转向同侧,两侧共同收缩时,使头后仰。夹肌受颈神经(C2~C5)后支的外侧支支配。

竖脊肌称竖躯干肌或骶棘肌。为背肌中的最粗大者,居上述诸背肌的深侧,填充于棘突与肋角之间的深沟内,以一总的肌腱肌束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后部及胸腰筋膜。肌束向上,在腰部开始分为三个纵形的肌柱,外侧者叫髂肋肌,中间者叫最长肌,内侧者称为棘肌,每个部分自下而上又分为三部。

髂肋肌位于最外侧,自下而上分为三部:即腰髂肋肌胸、髂肋肌和颈髂肋肌,这三部分肌互相重叠。腰髂肋肌起自骶棘肌的总腱,肌纤维向上,借许多腱束止于下6个肋骨肋角的下缘。同样,胸髂肋肌起自腰髂肋肌在下6个肋骨角的止点的内侧,向上分别止于上6个肋骨角的下缘。颈髂肋肌起自胸髂肋肌在上6个肋骨止点的内侧,止于第4~6颈椎横突的后结节。全肌虽然分为三部,但纤维互相重叠,外形上是一块肌肉。此肌通过肋骨作用于脊柱,一侧收缩时,使躯干向同侧屈;两侧收缩时,则竖直躯干。髂肋肌受脊神经(C8~L1)后支支配。

最长肌在髂肋肌的内侧,自下而上也分为三部:即胸最长肌、颈最长肌和头最长肌。除起于总腱外,还起自全部胸椎和第5~7颈椎横突,止于全部胸椎横突和其附近的肋骨,上部颈椎模突和颞骨乳突。一侧收缩时,使脊柱向同侧屈曲;两侧收缩,能竖直躯干。胸和颈最长肌受脊神经(C4~L5)后支支配,头最长肌受脊神经(C l~L4)支配。

棘肌:在最长肌的内侧,紧贴棘突的两侧,较上述二肌薄弱,又分为胸棘肌、颈棘肌和头棘肌。前者位于胸背面的中部,起自总腱和下部胸椎棘突,肌束一般越过1~2个棘突,抵止于胸椎棘突;颈棘肌和头棘肌较胸棘肌尤为弱小,位于项部。胸棘肌伸脊柱胸段;项棘肌和头棘肌伸脊柱颈段。棘肌受脊神经后支支配。

横突棘肌由多数斜行的肌束构成,排列于骶骨到枕骨的整个项背部,被竖脊肌所遮盖。其肌纤维起自下位椎骨横突,斜向内上方止于上位椎骨的棘突。由浅而深又分为三层:浅层肌束最长,跨过4~6个椎骨,其纤维方向较直,称半棘肌;中层肌束较短、较斜,越过2~4个椎骨,称多裂肌;深层肌束最短、最斜,位于上、下两个椎骨之间,或越过一个椎骨,称回旋肌。

半棘肌按其止点和分布位置,分为胸半棘肌、颈半棘肌和头半棘肌,腰部没有此肌。起自第2颈椎到第12胸椎的横突,肌束斜向上内,按部位分别止于背上部(胸l~胸4)、项部(颈2~颈7)和枕部的上、下项线之间的部分。颈半棘肌位于头半棘肌的深侧,大部分肌束止于第2颈椎棘突。头半棘肌位于头和颈夹肌的深侧,瘦人项部两条纵行的凸隆,即为头半棘肌的表面投影。当胸半棘肌和颈半棘肌两侧收缩时,可伸脊柱胸段和颈段;单侧收缩时,使其相应部分的脊柱转向对侧。当头半棘肌单侧收缩时,使头伸直并使面部稍微转向对侧。半棘肌受脊神经(T l~T11)后支支配。

多裂肌位于半棘肌的深侧,形状类似半棘肌,但较短。分布于骶骨到第二颈椎之间,在腰部和颈部比较发达,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横突、胸椎横突和下位四个颈椎关节突,止于全部脊椎(寰椎除外)的棘突。多裂肌受脊神经(C3~S5)后支支配。

回旋肌位于多裂肌的深面,分颈回旋肌,胸回旋肌及腰回旋肌。肌束似多裂肌,但更短,只连接上、下两个椎体,在胸部比较发达,可越过一个椎体。回旋肌受脊神经(T l~T11)后支支配。横突棘肌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伸直;单侧收缩时,使脊柱转向对侧(图1-3-15)。

背深层长肌起止点复杂,部分肌肉纤维包绕在棘突周围和横突之间,有的和胸腰筋膜相连,这些部位都没有肌腱膜和肌间膜,除了这些部位和肌肉附着区之外,其外侧面都有较厚而较坚韧的肌腱膜包绕,并有较长较宽的肌间膜生于其间。

枕下肌包括四对短小、发育良好的肌肉,即两对直肌和两对斜肌。这些肌肉只出现于高等哺乳动物,皆位于头半棘肌的深侧,作用于寰枕及寰枢关节,均由枕下神经(C1~C2)后支支配。将这些小肌肉分述如下:头后大直肌呈三角形,起于第二颈椎棘

突,肌纤维斜向外上方,止于枕骨下项线的外侧部。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旋转,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头后小直肌呈三角形,起于寰椎后结节,肌纤维向上,止于下项线的内侧。其作用是使头后仰。头上斜肌呈粗柱状,起自寰椎横突,肌纤维斜向内上方,止于下项线上方外侧部。一侧收缩时,使头向对侧旋转,使寰枕关节侧屈;两侧收缩时,使头后仰。头下斜肌呈粗柱状,起自第2颈椎棘突,向外上方止于寰椎横突。其作用是使头向同侧旋转,并向同侧屈曲。

横突间肌起止于相邻横突,此肌在颈部和腰部比较发达。其作用是使脊柱侧屈。横突间肌受脊神经后支支配。

棘间肌位于颈部者最明显,起止于上下相邻棘突的分叉部,项韧带的两侧。有时在背上部和腰部也有发现。其作用为协助伸直脊柱。棘间肌受脊神经后支支配。

肋提肌呈三角形,位于脊柱的两侧,共有12对。起自第7颈椎和第1至第11胸椎横突尖,斜向外下方,止于下位肋骨肋结节外侧的肋骨上缘。其上8对肌肉叫肋短提肌;下4对肌肉的肌束较长,越过一个肋骨,抵止于下一个肋骨,叫肋长提肌。其作用是协助肋间外肌,增大肋间隙,以助吸气。肋提肌受脊神经(C8~T ll)前支支配。

背肌深层的短肌由于短而小,其主要作用于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这组肌肉在进行收缩运动时,和其他的软组织的相对运动幅度很小,所以只在外侧面有少量的薄弱的肌腱膜,并有肌间膜和半棘肌的深面相连。

胸肌分为两群:第一群是上肢所属的胸肌,位于胸壁的前面及侧面的浅层,皆为阔肌;第二群是胸固有肌,位于胸壁的深层,参与胸壁的构成,但其仍保持着节段性。

上肢所属的胸肌在发生上是从颈部降至胸部的,主要作用于上肢带骨及游离上肢骨,依其位置深浅,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胸大肌;第二层为胸小肌、锁骨下肌;第三层为前锯肌。

胸大肌位于胸廓的前上部皮下(图1-3-16),为扇形扁肌,起点范围大,共分三部:上部为锁骨部,起自锁骨内侧1/2的前面,肌纤维斜向下外;中部为胸肋部,起自胸锁关节到第六肋软骨之间的胸骨前面半侧和上5个肋软骨的前面,肌纤维大部分横行向外;下部为腹部,此部分起点最小,起自腹直肌鞘前叶,肌纤维斜向上外旋行。三部分肌纤维向外集中,分别移行于坚韧的腱膜,在三角肌前缘及肱二头肌长头之间,止于肱骨大结节嵴,止点处的腱膜由二层组成:前层为锁骨部肌纤维及胸肋部的中部肌纤维移行而来;后层由胸大肌下半部及后面的肌纤维旋行移行而来。此肌使肱骨内收及旋内。此外,锁骨部还使肩关节屈曲;胸肋部可使举起的上肢后伸。如上肢固定时,则可上提肋骨,例如支气管哮喘患者,常用手握住一固定的支架,其目的是在于固定上肢,而利用该肌帮助呼吸。此外,上肢固定于上举位时,与背阔肌共同作用,可上提躯干,例如爬树、登高等动作。只有人类和类人猿才有胸大肌锁骨部,由此可以说明人类和类人猿的亲缘关系。胸大肌受胸内侧神经和胸外侧神经(C5~T1)支配。

胸小肌位于胸廓上部的前外侧(图1-3-17),胸大肌的深面,完全被胸大肌所遮盖。为三角形扁肌,以分散的肌齿起自3、4、5肋骨的前面(靠近肋软骨与肋骨结合处),肌纤维斜向外上方,在喙肱肌的内侧,以短腱止于肩胛骨喙突。上缘与锁骨之间的区域,称胸锁三角。此肌收缩时,牵引肩胛骨向前下内方。若肩胛骨被固定时,则可上提肋骨,因而是呼吸运动的辅助肌。胸小肌受胸内侧神经(C7、C8、T1)支配。

锁骨下肌位于锁骨下面(图1-3-17),在人类为一退化的小肌肉,起自第一肋软骨及肋骨,肌纤维斜向外上方,止于锁骨近肩峰端的下面,介于喙锁韧带及肋锁韧带止点处之间。此肌牵引锁骨向内下方,以固定胸锁关节。若上肢带固定,则上提第一肋骨,因而也是呼吸运动的辅助肌。该肌位于锁骨至上肢的大血管及神经干之间,故在位置上有保护这些结构的作用,因此在锁骨骨折时,并不常引起这些结构的损伤。锁骨下肌受锁骨下神经(C4~C6)支配。

前锯肌位于胸廓外侧面(图1-3-17),其前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为一宽大的扁肌,与胸廓侧面的弯曲一致,以许多肌齿起自上8~9个肋骨的外侧面,下部的4~5个肌齿与腹外斜肌的肌齿相交错。肌纤维斜向后上内方,止于肩胛骨脊柱缘及其下角的内面。下部肌纤维收缩时,使肩胛骨下部旋上,助臂上举,若此肌发生病变,则上肢举起受到影响,只能举到一定程度。上部肌纤维收缩时,使肩胛骨向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2o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