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更新时间:2023-12-03 09:5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兰亭集序》公开课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清全文感情线索。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并进而了解作者对山水钟情的性灵。

3、深入理解作者在感情的起伏变化中寄托的的生命感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认识生命的价值。

4、积累文言实虚词知识。 教学重难点:

1. 依托于文言语言的学习,并进而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2. 深入理解作者在感情的起伏变化中寄托的的生命感悟,并进行客观公允的评价。 教学方法:

赏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课

一、 运用字、词典,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读准句子,尝试口译全文,标

清难以理解的字词(读一读、译一译、标一标)。总结文言知识 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 (二)、古今异义

①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 今义:次第较后; 第二;次要的地位

1

②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③或取诸怀抱 古义:胸怀换负

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着;打算 ④引以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如 今义:认为 ⑤a所以游目骋怀 //b所以.. 兴怀 古义:a所用来//b??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 2、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3、动词的使动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 4、形容词作名词 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 :热闹的场面)

5、形容词的意动 (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

(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 6、数词的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7、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

四、一词多义

1 之

⑴ 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⑵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⑶ 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⑷ 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⑸ 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2 修

⑴茂林修竹 (意为“高”)

⑵况修短随化 (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⑶乃重修岳阳楼(意为 “修建”) ⑷修守战之具 (意为“整治治办) 3 虽

⑴虽趣舍万殊 (虽然,连词) ⑵虽世殊事异 (即使,连词) 4 于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 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 以

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2

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6、一

⑴ 若合一契 (一起) ⑵ 其致一也(一样)

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数词做动词,看作一样) 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 ⑸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 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

② 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 其致一也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⑵当其欣于所遇 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 ⑸亦将有感于斯文 2.定语后置

⑴仰观宇宙之大 ⑵俯察品类之盛 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三)省略句 1、(众人)列坐(于)其次 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3、悟言(于)一室之内 4、放浪(于)形骸之外 【古今异义】

1.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2.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3.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4.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5.所以 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 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7.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3

三、 了解序这一文体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四 、查资料了解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和晋代的思想潮流,把握文章感情(查 一查,找一找)

五、评价王羲之的生命观,写写自己的人生观(想一想,写一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东晋陶渊明的代表作品《归园田居》,这节课我们学另一位东晋名人王羲之的名篇《兰亭集序》. 二、关于王羲之和《兰亭集序》 1、课件展示王羲之简介,学生填空

东晋(时代)书法家,字 逸少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 称 会稽内使。 长于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风格潇洒放脱。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 书圣 . 2、课件展示《兰亭集序》的写作背景

魏晋人每于三月初三,到水边洗濯祈福,被称为禊事。东晋永和九年三月的这一天,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等42 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列坐在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即兴赋诗,否则

4

罚酒三杯。

王羲之、孙绰等26人当场赋诗,共得37篇。王羲之将这些诗汇集起来,编成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0余字的序文《兰亭集序》 。后世书法家誉 为“行书第一”。

3、展示兰亭序书法图片并简单介绍

兰亭雅集那天,酒酣耳热之际,王羲之提起一支鼠须笔,在蚕茧纸上一气呵成,写下一篇《兰亭序》,作为他们宴乐诗文的序言。那时的王羲之不会想到,这份一蹴而就的手稿,以后成为被代代中国人记诵的名篇,而且为以后的中国书法提供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坐标,后世的所有书家,只有翻过临摹《兰亭序》这座高山,才可能成就己身的事业。王羲之酒醒,看见这幅《兰亭序》,有几分惊艳、几分得意,也有几分寂寞,因为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将这幅《兰亭序》反复重写了数十百遍,都达不到最初版本的水准,于是将这份原稿秘藏起来,成为家族的第一传家宝。

实际上,《兰亭序》的真本已经由唐太宗带入昭陵,唐太宗在世时,唐代就有过好几种摹本和临本(摹本是完全遵照原作的摹写,而临本实际上已经掺入了书写者的自我风格特征的临写),流传到今天,像初唐的几位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他们都进行过《兰亭集序》的临写,而专门在皇宫里面做摹本的是冯承素,现在我们通行的就是冯承素的摹本,都一致认为此摹本是非常接近原作的。今天我欣赏的就是此幅作品的摹本。 三、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癸丑(ɡuǐ ) 会稽山( kuài jī ) 修禊事( xì ) ....激湍( tuān ) 流觞( shānɡ ) 骋怀(chěnɡ ) ....放浪形骸( hái ) 趣舍万殊 ( qū) 一契( qì ) ...

5

嗟悼( jiē dào ) 彭殇( jiē dào ) ...(二)、理清思路

本文感情跌宕起伏,脉络分明, 自读课文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并从第二至四段中分别找出一个词概括作者的心情.(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部分(1、2)介绍兰亭集会(叙盛会) 乐 第二部分(3)抒发对人生的思考(叹人生) 痛 第三部分(4)简述写作缘由(明意旨) 悲 二、互动研讨

1、作者在 第二段结尾生发出“信可乐也”的感慨 ,说说作者的乐由何而来? 讨论交流自由发言,教师明确: 暮春江南: 早已是”千里莺啼绿映红”,

到处莺歌燕舞, 绚烂多彩. 遍地绿树红花,

王羲之眼中景:山,林,竹,溪,云,风而已.

写山选其绘竹言其长, 高洁脱俗 描云则取其淡,

写水则言其清, 淡雅清朗 明净的天空,和煦的春风,

幽深静谧, 足以滋养心灵, 荡涤尘滓

立于兰亭放眼四方,自然之景尽收眼底.王羲之的心是清新活泼,自由自在,畅快淋漓的,此时的他的内心已经完全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兰亭景美,集会盛事,又逢良辰,真是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一句”信可乐也”让他内心的情感清淡的流淌而出.

2、本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缘何而生“痛”呢?第四段的“悲”与第三

6

段的“痛”一样吗?作者“悲夫”的原因是什么?(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明确:这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命运难测”的痛惜。作者借此抒发了自己“重死生”的感慨。

作者把古人、今人、后人联系起来,对人生苦短的悲痛不只是作者因眼前之情境产生的情感,而且是一代代共同的悲叹,所以这种悲是比痛更深沉的人类之大悲,千古同悲. 三、课堂探究:

1、 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认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2、怎样理解“一死生”“齐彭殇”生死观? (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补充:

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

王羲之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

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他们\一生死生,齐彭殇\,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周国平说:我拼命的献出我的一切,不顾一切的追求,都是因为我对生的渴

7

望…生命既然如此的存在了,存在着,我们就该带着真挚,带着执着,在风雨飘摇中找到栖身的庙宇,靠近佛光,靠近慈悲,然后从容不迫地去守护黑夜的每一点星光。

我们是普通的人,活着就要重视生的价值,我们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四、学生小结本结内容

文章通过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乐生痛死这一人类所共有的感情,彻底否定了老庄“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表达了一种积极处事的人生态度。

五、拓展阅读

祝勇《永和九年的那场醉》

余秋雨《遥远的绝响--谈魏晋风流人物》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良辰 美景

一(1、2)介绍兰亭集会(叙盛会) 乐 乐事 人贤 生命短暂 兰亭集序 二(3)抒发对人生的思考(叹人生) 痛 欲望无限 修短随化 古人

三(4)简述写作缘由(明意旨) 悲 今人 千古同悲 后人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1x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