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如何成为可能》笔记

更新时间:2023-11-04 02: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好的教育如何成为可能》

————湖南师范大学 刘铁芳教授

总共六讲:第一讲:教育唤起美好事物的欲求 第二讲:学生,成为向学的生命 第三讲:教师,活在师生关系之中 第四讲:教学,让......学习 第五讲:学校,让学园到家园 第六讲:校长,将教育的本质带入当下 第一讲:教育唤起美好事物的欲求

苏格拉底所开启的教育实践,其核心乃是发生在个体灵魂之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一直到夸美纳斯,其中传递下来的基本教育信条就是,人的灵魂之中潜藏着美善知识 的种子,教育就是把这种种子引发出来。

何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源泉正在于教师如何充分 激励唤醒个体灵魂对善事物的欲求,提升个体灵魂的境界。“教育乃是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人之为人的根本就在内心之中对美好事物的欲求,对美好事物的欲求乃是心灵生活的能力。教育作为个体成人的实践,其基本路径就是激活个体积极感受世界,体验美好事物,孕育心灵生活的能力。教育的主旨即唤醒起个人美好事物的欲求。

理想教育的要义:出发点石爱欲,也就是爱的情感态度,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的教育离不开个人情感的进入。爱欲指向的是:“好的事情”,“好的东西”。好的教育,其实就是要充分地激发人,对“好的事情”,“好的东西”的爱欲。

真正的教育乃是个体的内在自我生成。我们因为欲求着美好的事物,而心系美好的存在。我们在对美好事物的欲求中彰显个体灵魂的美善,达成个体成人的教育目的。

第二讲:学生,成为向学的生命

有一个问题:是先有学校,还是先有学生?

从发生来说,是个体的教育需求催生了学校,催生了教师职业的诞生。意大利博罗尼亚大学 ,通常被称为世界上最早诞生的大学,在初期完全是一种学生团体组织,教师被排除在该团体之外,因此也被称为“学生大学”。

所谓学生,不仅仅是一个名词,一种静态的身份,更是一个动词,一种趋向,即称为向学之生 ,爱学之生,乐学之生。学生乃是处于学习生长过程之中,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 “何谓儿童?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的人”———【加】范梅南

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出生命的状态,积极向学朝气蓬勃的状态。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被点燃。不管学生的自身条件如何、基础如何都在各自的生命历程之中,焕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激发积极的生命状态,这就是好的学生,这就是好的学校教育的根本所在。 见证他们一点点地改变,一点一点地进步,真实的教育,孩子在成长,那是一种成长的力量。

那么学生何以成为向学的生命?当年南开中学中学生的生活片段:(一)、在每周的周会上,学校经常邀请各种不同观点的社会名流来演讲,周恩来、冯玉祥、马寅初、孔祥熙、何应钦、陈立夫、孙科、王芸生、王云五、胡政之、老舍、曹禺以及访华的美国副总统。(二)、时事辩论赛。办报、社团活动、演出时他们兴趣、才华、理想的展现,活跃了他们青春的生命。他们在实践中独立思考,积极表达,也学会相互欣赏,彼此激励,共同成长。

1、开阔的视野

开阔的视野可以让学生接受多样的陶冶,避免生命的单一化。一个人年少的教育,经历如果是单一的,则个人生命必然是单薄的。不仅如此,惟有有了开阔的视野,学生才有自主选择的可能性。有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才会有学生发展的个性化。 2、充分地锻炼

充分的锻炼就是要给孩子的发展提供充分地平台,让他们在实际的锻炼中磨练自我。充分的锻炼不仅可以培养个人的才能,也能发觉自我潜能,培养个性,更重要的是养成踏实的作风,同时也促成个人的自我发现,自我肯定,增进自我认同,促成人的主动发展。 3、相互的激励

没有一个人可以仅靠自己成就健全的自我。青少年学生汇聚在一起,彼此成为对方的风景,走向共同成长。在这个意义上,学校的本义其实就是孩子们在一起共同生活。 也就是说,开阔的视野,主动的发展,充分的锻炼,个性的成长,共同的成长,这就是学生之为学生的理想姿态。始终在学习之中,在活泼地成长状态之中。

尼尔和夏山学校:尼尔,20世纪伟大的教育家之一,誉满全球的夏山学校的创始人。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无穷的活力。夏山学校最重要的优点就是培养处健康而自由的孩子,使他们在生活不会遭到恐惧和仇恨的摧残。

“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教知识固然重要,但比教知识更重要的是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就是激励学生的向学性,比强求学生学知识本身更重要。如果一个人不想主动去学习,强迫他学习也么有用。夏山学校启示:对于教育而言,比不停地学习什么更重要的是对学习的爱。学生之为学生的根本不在乎他在不停地学,而是他拥有一颗学习的心,学习以欲求学习为基础。“主动学习是主动地朝向学习,为学习所吸引身心转向学

习情境之中”。就学校教育而言,最重要的其实就是两条,一是给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学生自主锻炼的机会;而是创设情境,激励学生自我成长。

一个人如何在成年后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关键在于年少阶段能享受学习,养成积极向学的生命本质。极端一点说,年少阶段其实就不是用来学习的,而是用来准备学习的。也就是说,年少阶段的学习一定是享受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学习热情比学习什么更重要,换言之,个体如何进入学习中的生命姿态比学什么更重要。

学生就是在学习状态中的儿童,实在学习中生活,在学习中成长的活生生的生命,学生代表着一种蓬勃的精神,一种向学而生的生命状态。学校教育作为积极成就学生的实践,就是要扩展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的生长,提升学生的生命,孕育民族健全的少年气象:健康的体魄、发达的兴趣、蓬勃的热情、宽广的视野、开阔的襟怀。

第三讲:教师,活在师生关系之中

真正的教师形象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实践中的。作为教师,就是要在真实的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显现教师生命的本质。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任何时候都不是为了简单地向学生展现你的才华,而是为了激活学生生命,激发学生的才华——尽管教师的才华是非常重要的,但教师的才华不是炫耀,而是为了增进学生的智慧和勇气。

教师站在学生面前,随时准备聆听学生,聆听学生内在需求,活在对学生的期待并且随时回应学生的需求当中。

“教育学使我们(老师、父母等)心向着孩子,心向着孩子生存和成长的固有本性。”——【加】范梅南

成为教师的基本条件:爱和关心、希望和信任、责任感。爱和关心让我们走进孩子,希望和信任让我们激励孩子,责任感则是对如何切实地促进孩子的理智承担。

\教育行动所需的知识应是针对具体的情境而且指向我们所关心的具体孩子。\——【加】范梅南

关注具体孩子,意味着要关注孩子生存的现实,关注他们现实中的生存,不以个人主观意愿来代学生自我生存的现实性。真正的教育意味着我和学生一起进入当下,寻求与学生之间生命的契合。

进入与远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是让学生成为教师的传声筒,而恰恰是要让学生走出教师的迷魅,也就是让教师从学生的世界中退出,让学生成为他自己。以进入为结果的教师影响力的发生,所带来的自然是教师之于学生成长的恩情与学生对教师的感恩。教育乃是师生相互成全的活动,其间并不存在一种感恩的关系。

大凡人世间的爱,不外乎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从施爱者出发,一种从受害者出发。从施爱者出发,爱的表达式是\我想爱',从受爱者出发,爱的表达式是“我能爱”。我想爱爱是个人意欲的传递,“我能爱”,爱是一种理性的承担。

深谙教育之道的爱,优秀教师的爱,总是能从孩子的需要出发,能在他们需要时积极地进入他们的世界,同时又能在必要时安静地退回到成人的世界中,始终守住自己行动的边界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优秀的教师总是懂得分寸,进退自如。目标:让孩子成长地更健康,更独立,更自主。最大限度地促成学生生命的自我成全,恰恰是对教师自身生命的成全。

坚持儿童立场,以生为本,绝不意味着放任学生,更不是迎合学生,而是合理引导学生内在发展要求。

尽力的教育,尽力的成全,尽力的解放,以促进生命与社会的进步,这依然是我们今日需要仰视的精神品格。——鲁迅

“教育的价值是在培养健全的人格,这已是老生常谈了。但要认真培养起来,那却谈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1w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