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银重点
更新时间:2024-04-18 18: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2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观
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2. 马克思的货币定义 PPT29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3. 西方学者的货币定义
货币是普遍被大家接受作为支付货款和服务的手段,是在交换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4. 法律的货币定义
货币是法律规定的具有无限偿付能力或无限法偿的事物。
5. 计量经济学的货币定义
(1)货币:又称狭义货币,是指立即可以作为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 M1=C+D
(2)准货币: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6.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职能,流通手段职能,贮藏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世界货币职能。
7. 货币制度含义
国家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发行、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8. 货币制度主要有哪些要素构成?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 9. 主币(本位币) P39
主币是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造的货币,是一国的标准货币和基本货币。(主币可以自由铸造,私自融化,但不能私自铸造) 10. 辅币 P39
由贱金属铸造的非足值货币,辅助主币的流通。 11. 金银复本位制 P40
金银两种金属同时被法律承认为货币金属,金银铸币都可以自由铸造,都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 12. 金本位制 PPT39
金本位制指国家法律规定以黄金作为本位币材料的货币制度。 13. 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指国家法律规定以白银作为本位币材料的货币制度。
14. 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指国家法律规定以黄金作为本位币材料,金
币由国家自由铸造可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入国境 。 15. 金块本位制 PPT39
金块本位制又称为生金本位制,此制度下,银行券作为
流通货币,银行券的发行以一定数量的黄金做准备,银行券在达到一定数额后可以兑换金块。 16. 金汇兑本位制 PPT39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没有金币流通,但规定
货币单位的金含量,本国货币不能直接兑换为金币或金块。本国将黄金与外汇存于另一国家,允许以外汇直接兑换黄金。
17. 简述格雷欣法则的基本内容。
在金银复本位制的双本位制下(即国家法律规定金币与银币的比价),市场上的金银的比价是变化不定的,而法律规定的比率则不变。两种实际比价与法定比价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比价高的货币为良币,实际比价低的货币则是劣币。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劣币反而充斥市场。这一规律是16世纪英国财政家汤姆斯·格雷欣首先发现的,所以也被称作格雷欣法则。
第3章 信用
1. 信用 PPT3
信用即是借贷行为,借贷行为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且必须支付利息。 2. 信用四要素: 1.债权债务关系 2.一定的时间间隔 3.信用工具(契约) 4.利率 3. 现代信用的形式
1.商业信用 是企业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包括赊销商品延期付款和预付货款等。
2.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指通过银行以货币为形态提供的信用。
3.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指国家作为债务人所进行的信用活动。
4.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的货币需求的信用。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都是通过利率,承兑,贴现的形式。
4.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1) 直接融资
是指融资双方不通过金融机构而是直接见面实现融资,比如股票、债券的发行和购买等。
(2)间接融资
是指融资双方不直接见面而是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来实现融资。
(3)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a)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可以根据各自融资的条件,实现资金的融通。(b)由于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债权方十分关注债务人的经营活动,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c)通过发行长期债券和发行股票,有利于筹集具有稳定性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 直接融资的局限性:(a)直接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比间接融资多。(b)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风险,由于缺乏中介的缓冲,比间接融资大。
(4)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a)银行等金融机构网点多,吸收存款的起点低,能够广泛筹集社会各方面闲散资金。(b)间接融资中,融资风险可由金融机构多样化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分散承担。 间接融资的局限性:(a)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经营状况的关注和筹资者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压力和约束。
第4章 利率
1. 利息 PPT10
利息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使用货币的代价。 2. 利息的本质
马克思关于利息的本质的主要观点如下:
(1)利息来源于利润,利息不是产生于借贷资金自身,而是产生于借贷资本转化而成的产业资本,是产业资本运作产生利润的结果。
(2)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产业资本产生的利润进行分割,一部分作为企业利润,另一部分作为借入资本的利息。
(3)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由于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剩余价值转化来的,所以,来源于利润的利息,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 3. 利率 P87
利率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金额的比率。 4. 名义利率 P88
名义利率是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 5. 实际利率 P88
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6. 名义和实际利率的换算
R实=(1+R名)/(1+π)-1≈R名-π R实=实际利率
R名=名义利率 π=预期通货膨胀率 7. 固定利率 P0
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不做调整的利率。 8. 浮动利率 P90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9. 市场利率 P91
随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叫市场利率。 10. 官定利率 P91
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叫官定利率。
11. 单利复利(计算题) 12. 马克思的利率理论。
马克思揭明,利息是贷出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因此,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宰。利息率的变化范围是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利润率决定利息率,从而使利息率具有以下特点:(1)平均利润率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有下降趋势,因而也影响平均利息率有同方向变化的趋势。 (2)平均利润率虽有下降趋势,但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相应地,平均利息率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3)由于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
对利润分割的结果,因而使利息率的决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13. 利率的作用
(1)中介功能。利率的中介功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联系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其变动将导致三方利益的调整。其次,它沟通金融市场与实物市场,特别是两个市场上不同利率之间的联动性,使金融市场和实物市场之间相互影响,紧密相关。第三,它连接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利率的变动可以把宏观经济的信息传达到微观经济活动中去。
(2)分配功能:利率具有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的功能。首先,利率从总体上确定了剩余价值的分割比例,使收入在贷者和借者之间进行初次分配。然后,利率可以对整个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调整消费和储蓄的比例,从而使盈余部门的资金流向赤字部门。
(3)调节功能。调节功能主要是通过协调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利益来实现的;它既可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又可以调节微观经济活动。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主要是调节供给和需求的比例,调节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关系等;对微观经济的调节,主要是调节企业的经济活动、个人的经济活动等,使之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国家的政策意图。
(4)动力功能。实现一定的物质利益是推动社会经济发
展的内在动力。利率就是通过全面、持久地影响各经济主体的物质利益,激发他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走向繁荣。
(5)控制功能。利率可以把那些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经济活动控制在平衡、协调、发展所要求的范围之内:例如,通过利率的调整,进而影响投资规模、物价,等等。总之,合理的利率有利于进行有效的宏观控制,从而保证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14. 西方的利率决定理论 (1)实际均衡利率理论。
实际均衡利率理论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它们所注意的实际因素是生产率和节约。生产率用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故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的交点确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 (2)凯恩斯的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货币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凯恩斯认为货币的需求是由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决定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
求与收入呈正向关系;投机需求与利率呈反向关系。所以货币需求曲线是一条由上而下、由左到右的曲线,越向右,越与横轴平行。货币供给曲线一定程度上由货币当局决定。货币需求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利率。 当货币供给线与货币需求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利率将不再变动,即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这是凯恩斯利率理论中的“流动性陷阱”说。 (3)可贷资金理论。
按照可贷资金理论,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可贷资金的供给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可贷资金的需求与利率呈负相关关系。可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决定均衡利率。
第5章 金融市场
1. 试述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P110
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有:交易对象、交易的主体、交易的工具及交易的价格。
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货币资金。金融交易大多只是表现为货币资金使用权的转移。
金融市场上的交易主体包括任何参与交易的个人、企业、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
直接金融借助于直接金融工具的买卖完成。间接金融通过金融媒介发行的间接金融工具实现。
金融市场交易的“价格”是利率。 2. 金融市场运作流程(???)
直接金融借助于直接金融工具的买卖完成。间接金融通过金融媒介发行的间接金融工具实现。 3. 金融工具种类
商业票据(本票汇票支票),股票,债券。 4. 债券和股票有哪些区别?
股票是一种所有权凭证,(普通股)持有者享有公司重大决定的投票权、分红权和清算后获得剩余资产的权利;债券是一种债权凭证,反映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股票(普通股)红利是不固定的;债券的利息一般是固定的。
股利的支付是在税后;债券利息的支付在税前。 公司清算中剩余财产的清偿顺序上,债权人在先,股东在后。
股票没有偿还期限,不需要还本付息;债券必须到期还本付息。
5. 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证券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初级市场)证券交易市场(流通市场、二级市场) 6. 新证券的承销方式
公募与私募
私募(Private placement)指发行人直接对特定的投资人销售证券
公募(Public Placement )指发行人公开对不确定的投资人推销证券
证券承销:代销、余额包销、全额包销 7. 优先股和普通股的联系和区别
优先股的红利是固定的,优先股股利的分配优先于普通股股利。
公司被清算时剩余财产的分配,优先股先于普通股。
优先股股东通常没有对公司重大决定的投票权而普通股有。 股票价格指数
股票价格等于公司未来收益的折现值之和。
P=A/r
8. 有价证券的计算(计算题) 9.金融衍生工具
远期合约(forwards):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远期合约的交易一般
不在规范的交易所内进行。
期货合约(futures):也是交易双方按约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期间完成特定资产交易行为的一种方式。期货合约的交易是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完成的,合约的内容具有标准化的特点。
期权合约(options):是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向期权的卖方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为了获得这一权利,期权合约的买方必须向卖方支付期权费。
互换合约(swaps):是这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
第6章 金融机构体系
1. 简述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 P141
(1)中国人民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
(2)政策性银行:由政府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标的金融机构。目前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
(3)商业银行:以经营存、放款,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目的金融企业。
(4)保险公司:以经营保险业务为主的经济组织。 (5)信托投资公司:以受托人的身份,代人理财的金融机构。
(6)证券机构:是从事证券业务的机构,包括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评估公司等。
(7)财务公司: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入股,向社会募集中长期资金,为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8)信用合作组织。 (9)金融租赁公司。 (10)邮政储蓄机构。 (11)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12)其他,比如典当行、信用担保公司等等
第7章 商业银行
1. 商业银行
是以盈利为经营目的、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经营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中介机构是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主体。 2. 商业银行的类型
全能型商业银行 P180
全能型商业银行又称万能银行、综合银行,这类银行可
以经营一切金融业务,包括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的银行业务和其他金融业务,如证券、信托、保险业务。
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 P179
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主要经营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银行业务,证券等业务另有机构专营。
发展趋势:全能型 3. 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单一银行制 P181
单一银行制指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而
不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
总分行制 P181
总分行制是指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并在该市及国
内或国外各地设立分支行的制度。
代理银行制 P181
代理行制指银行相互间签有代理协议,委托对方银行
代办指定业务的制度。
银行控股公司制 P181
银行控股公司制度是指一个公司控制和收购两家以
上银行股票的制度。
连锁银行制 P182
连锁银行制度指两家以上的商业银行受控于同一个
人或同一集团,但又不以股权公司的形式出现的制度。
4.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自有资金,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银行间同业拆借,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资金占用,发行金融债券。 5.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凡是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统称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只是以中间人的身份出现,为顾客提供各类服务。常见的中间业务有结算、信托、租赁、代理、咨询等等。 6.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将其通过负债业务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现金资产(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存放同业,应收现金),贴现业务,贷款业务。 7. 金融创新的内容
概念:指突破金融业多年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等方面均进行了明显的创新、变革。
主要包括:(一)金融业务和工具的创新(自动转帐制度、可转让支付命令等)(二)金融技术和服务的创新(银
行卡等)(三)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衍生工具)(四)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的创新。 8. 金融创新为何产生
原因:(一)规避风险 (二)规避管制 (三)竞争的需要(四)技术的进步 9. 信用货币的创造(第七节全看)
举例说明商业银行存款通货的创造原理(考虑现金漏损和超额准备)。
假定某人将向中央银行出售政府债券所得的100元以支票存款的方式存入A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超额存款准备金率10%,现金漏损率10% 银行 存款货准备金 超额准贷款 币 A B C ?
存款货币=100+60+36+??
=100+100 *(1 - 20% -10% -10%)+ 100 *(1 - 20% -10%
-10%)2 +??
=100 /(20%+10%+10%)
100 60 36 ? 20 12 7.2 ? 备金 10 6 3.6 ? 70 42 现金漏损 10 6 25.2 3.6 ? ? =250
10.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有三条:安全性,流动性,安全性。 安全性原则是指防止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原则。 流动性原则是指银行应由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满足必要贷款等要求的能力,其关键是保证资产的流动性。
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企业要以盈利为经营目标的原则。
三个原则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一般说来安全性与流动性是正相关,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风险较小,安全有保障。但它们与盈利性往往有矛盾,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盈利能力一般较低。因此银行在其经营中,必须综合考虑这三方面的要求。
11. 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管理。
(1)正常类: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 (2)关注类:目前能偿还本息,但存在不利因素。 (3)次级类: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正常经营收入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
(4)可疑类: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存在部分损失。
(5)损失类:采取一切措施后,本息基本无法收回。
第8章 中央银行
1. 中央银行
概念:代表国家进行金融调控与管理、具有国家机关性质的特殊金融机构,是一国的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和领导。 2. 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主要有三大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垄断货币的发行权。 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作为最终贷款人和组织全国清算的职能。
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金融服务,作为国家银行的职能。
3. 为什么是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发行的银行。(???)
统一货币发行的需要 票据清算的需要 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金融监管的需要 政府融资的需要 4. 货币创造过程(全看)
5. 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根据金融法规对各类金融机构及其金融活动实施监督与管理,以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保证公众利益。
为何需要金融监管
1、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导致金融交易的低效率
2、金融混乱的负外部性—挤兑效应
3、银行同业支付清算系统把所有银行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交织的债权债务网络
4、金融创新和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加重了银行机构资产风险的传染性,如次贷危机 金融监管的内容 (一)预防性管理 1、市场准入管理 2、业务活动范围管理 3、资本充足性管理 4、流动性管理 5、对存款经营的管理 6、对贷款和其他业务的管理 (二)保护性管理 1、存款保险制度
2、紧急救援 6. 巴塞尔协议
(一)1975年,成立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7. 通过《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
(二)目的:1、提高银行经营的安全性 2、消除各国银行间的不平等竞争
(三)主要内容:1、分为核心资本(大于50%)和附属资本 2、风险加权的计算:0%、20%、50%、100% 3、标准化比率:8%(其中核心资本至少4%)1992年前达到。
第9章 货币需求
1. 货币需求基本概念:
货币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 2. 简述费雪方程的基本内容。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即MV=PT,式中M代表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的平均量;V代表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T表示商品的总交易量;P代表一般物价水平,PT即为全社会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是随时间的推移而缓慢变化
的,在短期内可以将货币的流通速度视为一个常数。同时和许多其他的古典经济学家一样,费雪也认为通过工资和物价的灵活变动,经济会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T在短期内也保持不变。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将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同比例变化。
在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下,货币存量M等于货币需求Md。因此Md=(1/V)·PT,即货币需求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而V是一个相对固定的量,因此货币需求就取决于PT。 3. 简述剑桥方程的基本含义。
现金余额数量论(剑桥方程式)是由剑桥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庇古等人发展起来的。该理论认为,影响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额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财富总额,另外还有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和便利程度、利率变动、货币持有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
该理论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保持着一个较稳定的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即Md=k·PY,P为价格水平,Y为总收入,k为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
4.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是由三种动机决定
的,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用于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
由投机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主要由利率决定,当利率较低时,对货币需求的较大,当利率较高时,对货币的需求较小。
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量可以表达为Md=L1(Y)+L2(i) 5. 简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将货币看作是资产(财富)的一种形式,人们在考虑如何保有自己的财富时,就要选择持有的资产是用货币形式,还是用其他形式。这样,弗里德曼运用消费者需求和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可表达为:
其中:
Md/P:实际货币需求,即持有的货币所能支配的实物量; y:恒久性收入,即长期收入的平均数,表示总财富,与货币需求正相关;
w: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rm: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与货币需求正相关; rb: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包括债券价格的变动,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Md1dP?f(y,w,rm,rb,re,?,u)PPdtre: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包括股票价格的变动,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1/p)·(dp/dt):预期物价变动率,是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收益率,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u:表示主观偏好以及其他影响货币服务效用的非收入变量。
第10章 货币供给
1、试推导乔顿模型中的货币乘数公式。
M1?m1?Bm1?M1BM1:狭义货币,m1:狭义货币的货币乘数M2:广义货币,m2:广义货币的货币乘数B:基础货币D:活期存款...............,C:流通中现金,c??CR:法定存款准备金,rd: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t: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E:超额存款准备金,e??ET:定期存款,t?TDDDM2?m2?Bm2?M2BM1?C?D?(1?c?)DB?C?R?E?(c??rd?rt?t?e?)Dm1?1?c?c??rd?rt?t?e?M2?C?D?T?(1?c??t)DB?C?R?E?(c??rd?rt?t?e?)Dm2?1?c??tc??rd?rt?t?e?
第12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 通货膨胀
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2. 通货膨胀的成因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因为过多的需求拉动价格
水平上涨。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
导致总供给的减少而产生的通货膨胀。
混合型通货膨胀
混合型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
进共同起作用而引发的。 3.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度量通货膨胀的程度主要采取三个标准: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冲减指数。
(1)以消费物价指数度量通货膨胀,其优点在于消费品的价格变动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直接与公众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其局限性在于消费品只是社会最终产品的一部分,从而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
(2)以批发物价指数度量通货膨胀,其优点是能在最终产品价格变动之前获得工业投入品及非零售消费品的价格变动信号,进而能够判断其对最终进入流通的零售商品价格变动可能带来的影响。这个指标的变动规律同消费物价的变动规律有显著区别。在一般情况下,即使存在过度需求,其波动幅度也常常小于零售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因而可能会出现信号失真现象。
(3)GDP冲减指数是一个能反映综合物价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标。它的优点是覆盖范围全面,能度量各种商品价格变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但它容易受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 4.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财富分配效应
家庭的财富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实物资产的货币值大体随通货膨胀律的变动而相应升降,因此一般而言,实物资产在通货膨胀中不会遭受损失。金融资产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等债权工具。股
票的价格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并不是通货膨胀中稳妥的保值资产。债券等债权工具如果使用固定利率,在通货膨胀中将遭受损失。如果采用浮动利率,一般来说可以减少损失。有的家庭还有负债,作为债务方,他们在通货膨胀中实际上将获益(浮动利率下则不能获益)。
(2)收入分配效应。
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时期,工资的增长常会落后于物价上涨,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者往往会遭受损失。从利息和租金取得收入的人也会受到损害。如果存在着工资对于物价的调整滞后,企业的利润就会增加,那些从利润中取得收入的人都能得到好处。 通过膨胀治理对策
5. 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对策有:
(1)宏观紧缩政策,主要措施有:
①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常是运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减少货币的供应量。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以缩小货币乘数。提高再贴现率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缩小信贷规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以减少货币供应量。
②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增加政府收入,减少政府支出来抑制总需求的增长。
(2)物价与所得政策。就是政府拟定一套关于物价和工资的行为准则,由劳资双方共同遵守。
①物价政策。首先政府与企业订立反涨价合同。其次是通过立法限制垄断高价。再次在非常时期,政府可以管制和冻结物价。
②收入政策。首先是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确定工资增长的目标数值。其次是在非常时期管制和冻结工资。再次可以运用税收手段来限制工资的增长,对工资增长较快的企业课以重税,对个人收入征收所得税,限制收入的增长。
(3)收入指数化政策。就是把工资、利息、各种证券收益以及其他收入一律实行指数化,同物价变动联系起来,各种收入随物价变动而进行调整,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并减弱通货膨胀带来的分配不均。
(4)其他对策。
①供给政策。就是发展经济增加供给,以缓解供不应求的矛盾。
②改革市场结构。主要是指诱发通货膨胀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和商品市场结构。在劳动力市场方面,应该减少对就业和转业的限制,改善就业信息的披露,加强就业的培训:以形成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在商品市场上,应当调整生产结构,打破垄断,发展经济,改善商品供应。
③国际间通力合作。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可以在国际间传播,所以治理通货膨胀,各国应共同采取措施,通力合作。
6. 简述通货紧缩的内涵。
通货紧缩指物价疲软乃至下跌的态势——不是偶然的、一时的,而是成为经济走向、趋势的物价疲软乃至下跌。必须注意,这种物价持续下降不是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不是存在于个别部门和部分产品,也不是存在于相对较短的时间。
第13章 货币政策
1.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和结构来影响实际经济的政策。 2.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要达到的经济目的。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 3. 一般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三大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如果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另一方面货币乘数缩
小,这样减少了信贷规模和信用扩张能力,从而减少了货币供应量。反之,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则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同时,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变动还具有告示效应,告诉人们今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使人们调节自己的行为,以符合货币政策的要求。
(2)再贴现率,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一方面减少了商业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资金,另一方面,加大了商业银行再贴现的成本,抑制了再贴现的规模,从而抑制了信贷规模,减少了货币供应量。反之,如果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则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同样再贴现率也有告示效应。
(3)公开市场业务,即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如果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则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反之卖出有价证券,则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运用得比较多的工具。 4. 选择性的控制工具
选择性政策工具主要有:(1)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保证金比率进行限制,并随时根据证券市场的状况加以调整,目的在于抑制过度的投机。(3)不动产信用控
制,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房地产投机和泡沫。(4)优惠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如出口工业、农业等,所采取的鼓励性措施。(5)预缴进口保证金,是指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 5.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工具实施以后,通过什么途径传递使最终目标发生预期的显著的变化,一般通过以下机制来传导:
(1)资产组合调整效应,因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从而引起资产价格和收益率的变化,人们要调整资产结构,引起资源的重新配置,这会使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发生变化(2)财富效应,因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引起财富的变化,以至于影响消费行为的变化,最终影响经济增长。(3)授信限制效应,某种(扩张或紧缩)货币政策的实施,会改变授信条件,以至影响信贷规模,从而影响经济增长。(4)预期效应,是指人们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对未来的经济形势进行预测,调整自己的行为,结果导致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变化。(5)国际贸易效应,是指由于本国的货币供应量变化,导致本国利率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汇率,进而影响到净出口,使总需求发生变化。
6. 什么是货币政策时滞,它由哪些部分构成?
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即称为时滞。
时滞由两部分组成: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指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期间。可分为两个阶段:(1)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它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间距离,称为认识时滞;(2)从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这段时间,称为行动时滞。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
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外部时滞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
7. 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标准是什么?
选择中介指标主要需要符合以下一些标准: (1)可控性。即是否易于为货币当局所控制。 (2)可测性。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取有关中介指标的准确 数据;二是有较明确的定义并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
(3)相关性。要求中介指标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要有密切的、稳定的和统计数 量上的联系。 (4)抗干扰性。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常会受到许多外
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因此需要选取那些受干扰程度较低的中介指标。
(5)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
正在阅读:
货银重点04-18
扫雪机的申请购买报告11-24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04-30
刘家哲1112012021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详细计算 - 带图纸)10-07
北理工优秀暑假实践报告10-26
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员工责任心10-28
s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对对歌教学设计05-05
油画《又是一个两分》赏析05-14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 JGJ160-200806-17
汽车修理工高级理论知识试卷06-2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重点
- 实证范文-开题报告陆晶莹(1)
- 公共政策案列分析题
- 中远众城收购案例
- 直齿圆柱齿轮范成实验
- 简历-2017最新个人精美简历(强烈推荐)
-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4) - 图文
-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试题库 - secret - 图文
- 电大职业技能实训平台1.9.5《管理学基础》考核答案
- 五行通背拳 腿法教学
- western blot转膜常见现象及处理方法
- 2018年中国无人机市场分析及发展研究报告目录
- 注册税务师考试典型题解解析《税务代理实务》第二章
- 对船体波浪力计算书
- liminary1138学习手记
- 备战新高考生物一轮浙江版学考题型规范练:非选择题热点规范练
- 出租车司机防范意外注意事项
- Womqdd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系的各种食品实验
- SQL预备知识上机(1)
- 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
- 3至6年级英语单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