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教案及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7-02 05: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哉孔子

——《论语》选读教案设计及教后反思

教学对象 教学课题 所用教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初中学生 执教者 王丽 教学时间 《大哉孔子》 简体版《论语》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1. 把握孔子人格特点,全面理解孔子本人; 2. 通过对文本特点的把握,逐步掌握阅读《论语》的一些方法,学会从文本出发来教学目标 品读人物; 3. 了解孔子人格价值所在,引导学生学习其执着追求人生至高境界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孔子人格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文本出发来品读人物的意识。 难点突破 通过教师示范、引导、点拨,联系已解读内容,总结、概括品读方法。 故事讲解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小组讨论法 (板书:大哉孔子) 一、导入 初识孔子? 教 学 过 程 及 内 容 国籍民族出生地出生日期中文名英文名别名孔丘逝世日期Confucius 职业孔子,仲尼信仰中国汉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教师儒学主要成就:开创儒家学派,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办私学。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公元前551年9月28日代表作品:《春秋》 (板书:万世师表 大成至圣) 对于这样一位人物,从古至今,从名人大师到普通民众,从不缺少对他的关注和评价。(引入相关评价) 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者也! ——孟子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zhī,恭敬)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圣人众矣,当时则荣,莫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出自朱熹的《朱子语类》卷九十三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之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启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 孔子在郑国与弟子离散,独立于外城东门,有人说他“累累如丧家之犬”,他不生气,还肯 教 学 过 程 及 内 容 定人家说的好:“然哉,然哉。”这才叫圣人气象! ——北京电影学院教师李绚丽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恓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北大教授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孔子的团队有高手,论道的,修身的,当官的,经商的,谈判的,甚至还有武林高手当保镖。领导这么一大批人,得有超强的能力吧。 ——《二十世纪商业评论》记者吴铭 那个时代,孔子想不引人注目都不可能。他只比姚明矮5公分!而且生来头顶又是凹下去的,下雨都积水,那得装多少智慧呀。 ——天涯网友老大学问 我觉得,孔子被盗跖揭露的那部分最有趣!盗跖说的对,孔子就是个伪君子!孔子这个人:假清高,真矫情;挺常人,特唐僧。 ——新浪网友就是喜欢吃芒果 (引入话题) 我们初中学过《论语》十则,在高一下学期又有《论语》导读,相信你对孔子这个人已有一定的了解,谈谈你心中的孔子是怎样的?(学生发言结束,总结,进入正题)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对孔子的认识,我们知道,如果想真正地了解一个人,就必须走进他的生活,听其言,观其行,才能获得更感性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论语》,来感受其人格。 二、品读《论语》,感受孔子人格 1、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壅也》) (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孔子人格特点)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见之。?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性格特点:率真温厚、遵守礼节) (结合相关论著来理解孔子人格特点) 盖此事无可明辨,辨必涉及南子。在其国不非其大夫,更何论于君夫人。故孔子必不明言涉及南子,则惟有指天为誓。此非孔子之愤,乃属孔子之婉。——钱穆《孔子传》 (引用《论语》原文来验证所述观点,加深学生对孔子人格的认识)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待人不当);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说话不当)。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孔子人格特点:温婉、谨言慎行) 教 学 过 程 及 内 容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壅也》) (联系《论语》原文来帮助学生理解所述观点) 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zhèn)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孔子性格特点:安贫乐道) (延伸拓展)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 (孔子性格特点:真挚仁爱) (联系相关论著说明孔子为颜渊的死那么悲恸的深层原因) 颜渊少孔子三十岁,年四十一卒,孔子年七十一,在鲁哀公十四年。孔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孔子于颜渊独寄以传道之望。亦盼身后,颜子或犹有出而行道之机会,故孔子于其先卒而发此叹。——钱穆《孔子传》 三、总结阅读《论语》的方法 方法(一) 《论语》作为语录体散文,虽然只用寥寥数笔描写人物言行或生活片段,但是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风貌清晰可感。因此,我们阅读时要善于通过品味,揣摩细微之处,把握人物性格。 方法(二) 《论语》不但语料零散,并且各章节涉及内容和主题又丰富多样。因此,阅读时我们需要对相关材料进行联系和整理,加以印证和比较,有时还要结合相关史料文献和研究论著的解读,形成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四、结合所学方法,读《论语》,感受孔子人格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 (孔子人格特点:爱憎分明)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孔子人格特点:坚持原则)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乎隐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而》) (孔子人格特点:坦诚)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 (孔子人格特点:孤独、不怨天尤人) (小结孔子人格特点,引出下一话题) 孔子人格特点 率真温厚 遵守礼节 谨言慎行 安贫乐道 教 学 过 程 及 内 容 真挚仁爱 爱憎分明 坚持原则 坦诚 孤独 不怨天尤人?? 从以上我们看出,孔子不是完人。它具有普通人所具有的一切情感。那么,穿越千年的沧桑,孔子为什么一直为人们所崇敬,所爱戴呢?让我们在往深处挖掘,寻扎孔子人格精神的内核。 五、再读《论语》,感受孔子人格力量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论语·述而》) (孔子人格特点:谦虚、对人生至高理想的不懈追求) 六、课堂小结——孔子人格魅力——孔子这个人的价值 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用他自己的话讲,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 读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我们知道,孔子的出生并不光彩,是父母“野合”的产物。三岁时,父亲叔梁纥卒。17岁时,母亲颜征在卒。当孔子腰间还系着孝麻带守丧时,鲁国贵族季孙氏举行宴会款待名士,孔子前往参加,结果却让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给轰了出来。到二十岁左右,孔子做过两次诸如仓库管理员一类的小官。 可以说,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但在艰难困苦中,孔子并没有气馁,而是更加的发愤好学。他遍访名师,虚心求教,先后师事老子、郯子、苌弘、师襄等人,终成为一个博学多能之士。而当被别人问及博学多能的原因时,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可见,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对这一段生活充满了感恩之情。 从五十五岁开始,孔子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经历十四年。在这颠沛流离十四年中,孔子率众弟子辗转于列国,然而均未获重用。其间,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多次被困遇险,而孔子始终持乐观的态度。最严重的一次是在陈、蔡之间被困,绝粮七日,弟子们都不堪其苦,而孔子仍诵诗唱歌不停歇。 纵观孔子的一生,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内核,那就是:无论艰难险阻,只要生命不息,就奋斗不止!他的这种精神在政治上,表现为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社会担当感;在个人修养上,表现为对人生至高境界的不懈追求。孔子,人之大哉!! 孔子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导师,他向我们演历了一个人要走的人生道路。我认为这才是孔子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是孔子这个人的价值所在。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与大家共勉!) 七、课外作业 根据所给材料,任选一则或几则,运用所学方法,结合自身体验,以“我心中的孔子”为题,

教 学 过 程 及 内 容 谈谈你对孔子这个人的认识。 要求:1、言之有据; 2、不少于200字。 推荐书目: 1、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2、钱穆《孔子传》 3、匡亚明《孔子评传》 板 书 设 计 大哉孔子 ——《论语》选读 万世师表 大成至圣 人格特点 率真温厚 遵守礼节 谨言慎行 安贫乐道 真挚仁爱 爱憎分明 坚持原则 坦 诚 孤 独 不怨天尤人?? 人格魅力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教 学 反 思 10月13日,我分别在高二(9)和高二(10)班上了《论语》选读第一课《大哉孔子》,感触颇多。现将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依次列出来,以资借鉴。 一、成功之处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我认为这节课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我给这节课制定的目标有三个:1.把握孔子人格特点,全面理解孔子本人;2.通过对文本特点的把握,逐步掌握阅读《论语》的一些方法,学会从文本出发来品读人物;3.了解孔子人格价值所在,引导学生学习其执着追求人生至高境界的精神。 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已能通过阅读《论语》相关语料,总结孔子人格特点,辩证的看待孔子这个人;并能在阐发观点时从文本中找理据,初步学会了从文本出发来品读人物的方法;在情感态度方面,能抓住孔子精神的内核来谈孔子对自己的影响和对孔子这个人的评价。例如:谭欣同学在《孔子为人知君子坦荡荡》中说:“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者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是丘也。”“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我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让你们知道的。如此坦荡的话语,今日的我们,就算对身边最亲的父母长辈、兄弟闺蜜,又有几人能说出?君子坦荡荡,这不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承诺。”刘雨宁同学在《孔子是什么人》中说:“在我看来,孔子不是神人。因为仙人神灵总是风姿绰约,自命不凡。但孔子不是,他只是累累若丧家犬的路人,不知老之将至的老叟。孔子不是超人。因为超人就要有预知未来,改变现在的能力。但孔子没有,他预知不了颜回的结局,改变不了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甚至不是圣人。因为圣人是后世封建帝王封给他的。为严政苛税,强权剥民的管理办法披上“儒家”的温情面纱,这样的事,恰恰是孔子最不能容忍的。”安小爽同学在《我心中的孔子》中说:“我心中的孔子,是悲悯的,隐忍的,宽和的。茕茕孑立,东走西顾。世间仿佛只有他和天。天下走着的孔子,将天地间的所有浸染上悲哀。哀而不伤,他还是有所执念。他念的是求之不得的种种,譬如道、志、知己。他做的不可为之的努力,譬如传道、尚志、惜友。” 分析目标达成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根据新课标精神,对选修课的性质做了准确定位 《新课标》对于《选修课·文化论著研读》这样论述:“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阅读文化论著,重在领会精神,抓住重点,对其中的主要内容或观点进行讨论,不必面面俱到”。因此,我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以开放性为准则,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品读论著。 2.对教学内容的精心编排和组织 由于使用的是自编教材,教材的选材和编排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在上课前,我做了 教 学 反 思 调查问卷,对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教材选取过程中,我参照了几种具有影响力的《论语》选读教材(比如说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语文版《〈论语〉选读》)的选材情况,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做了适当的取舍和补充。并根据朱熹《论语集注》、杨伯峻《论语注疏》、刘宝楠《论语正义》等具有权威性的《论语》注释读本对课下注释做了辨正和调整,来保证教材的权威和精良。 在教材的编排上,根据教学内容和整体教学思路层层递进,来保证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和关联度。 另外,我认为在教材选择和编排上,注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对目标的达成也有促进作用。 3.对所授内容的充分掌握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在授课之前,我对所受内容及其相关内容做了充分准备。首先,我认真研读了《论语》文本;再次,读了很多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相关书籍,比如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钱穆《孔子传》、《论语新解》、《孔子与论语》、李泽厚《论语今读》、李零《丧家狗》、《去圣乃得真孔子》,做好了知识上的储备。 4.选择了适当的教学方法 由于之前做了问卷,对学生较能接受的教学方法有了了解。结合所讲内容,我把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最终确定为故事讲解法。事实证明,教学方法符合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不足之处 这节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比如: 1.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注重基础性目标的设定,根据班级差异、学生差异制定相应的发展性目标。 我所授课的两个班级是高二(10)和高二(9)。一个实验班,一个普通班,在语文水平上应该是有差异的。可是在实验班上课时,由于事先没有制定适合他们学习的发展性目标,导致两班教学效果无甚差异。 2.对学生个体知识背景、学习背景的无知。 新教师上课前首先要熟悉学生。由于对高二(9)班学生情况不熟悉,并且上课前没能和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来缓和气氛,导致上课时师生交流不能很快的进入既定状态,没能发挥(9)班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使学生刚开始显得拘谨,没能很快的融入到课堂。 再者,虽然课前做了一个《论语》知识小测试,但未能及时发给学生,检测一下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导致对学生知识背景的把握不是很准确,从而产生了无效的教学内容,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例如:对孔子进行介绍时,可以省去学生已知的或是不是很重要的,做到重点突出。还有,在具体的讲授过程中,对知识性内容的讲解没有定位好,在高二(9)班没有讲解,在高二(10)班讲到了,造成教学的随意性。 同时,由于缺乏对学生地域、文化背景的考虑,造成了课堂上师生文化认同上的争论。比如,在谈到当今的师生关系时,由于没有考虑到地域差异和文化背景差异,导致课堂出现小曲折。说到底,是受传统语文课堂思维方式的束缚,缺乏“学生主体”意识。 3.学生的课堂创新少,缺乏课堂生成资源。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存在引导上的误区。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把目标定位为全面理解孔子人格特点。而在设计本课的标题时,我用的是《大哉孔子》,很明显,他带有正面的价值取向,会对学生形成既定的心理预期,思维就可能在以后的讨论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由于缺乏教学机智和应变能力,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亮点和创新点没有把握住,造成了课堂上的遗憾,也造成了这节课生成资源的缺乏。比如,当学生读到“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一则时,在不了解孺悲是个“乡愿”式人物的情况下,对孔子的评价是:不尊重人、清高、善玩心计。但当他们了解孺悲时,得出了迥然不同的结论:孔子这人嫉恶如仇、爱憎分明。我本可以利用这个认识上的转变造成课堂上的小高潮,用这个生动的实例说明鉴赏人物的另一个方法:知人论世,从而失去了一个提高课堂吸引力和提升学生鉴赏水平的好机会。 4.自主、合作、探究有待深入。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建议: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上完这节课,我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做的很欠缺。由于过分注重教学程序的完成,教学过程的完整,教师个人风采的展示,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使讨论不够深入,探究更是陷于空谈。 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应是建设一个开放性的课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实现课堂的民主化。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要转变“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观念,更新自己的角色意识,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在教学中提倡质疑问难,提倡争辩,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而这些正是我这节课欠缺的。 三、一课一得 在课堂中,我深切的感受作为教的主体,教师不能一味地按教学计划行事,更不该视师生合作互动中生成的教学“资源”于不顾。而要有强烈的课堂创造意识,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教学生成点,巧妙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或适度点拨,让学生深层感悟,或抓住契机,让学生深入探究,或触类旁通,引领学生获取新知。 另外,“学生是学的主体”这句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践行。只有有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师生情感交互和心灵契合,最终实现以生命弘扬生命、以情感激越情感、以精神建构精神的教育目标,让师生共同享受有尊严、有道德的课堂生活。同时,只有有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的民主化,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四、再教设计

在对成功之处的吸收和不足之处借鉴的基础上,再次教课时,我准备对教学设计做一修改。 1.把上课的课题由《大哉孔子》改为《孔子这个人》; 2.把孔子名片一部分精简为 中文名孔丘身高221cm 英文名Confucius信仰儒学职业教师文学成就:编纂《春秋》修订“五经” 3.关于导入部分网友对孔子的评价,原先的设计意图是利用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语言激发学生兴趣,但考虑到在教学过程中这一部分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对孔子认识上的过分偏离,故删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0z.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