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详细岩土工程勘察投标书

更新时间:2023-11-16 12: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岩土工程勘察投标书

一、综合说明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招标代理单位: 工程地点: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外环线以东、龙东大道以北的张江高科技园区银行卡产业园内。场地南、西两侧分别邻近已建“上丰路”及“顾塘路”,东侧为待建规二 路,北部邻近张家浜。整个场地被待建规一路、中横港河道分隔成相对独立的三个地 块,场地总体平面形状呈“L”。基地总面积约为 107200m2。 工程简况:

根据场地特点及建筑使用要求,本拟建工程可划分成三个功能区: 1、数据运行中心

位于规划一路以北的地块内,占地 24541m2。主体建筑为 4层,其东侧附属建筑为单 层。框架结构,柱间距 9m,基础埋深2.0m。设计拟采用独立承台桩基础,单柱竖向最大荷重设计值主体部分为 8500kN/柱,附属部分为3000~4000kN/柱。设计要求基础最终沉 降量均控制在 5cm之内。 2、业务处理中心

位于规一路以南、中横港以西的地块内,占地 41396.5m2。由拟建业务处理中心(3~ 9 层)、二期业务处理中心及二期档案受理中心(均为4层)组成。框架结构,柱间距为 8.4m。其中 3~9层业务处理中心、二期业务处理中心西部约2/3面积范围设有一层地下 车库,埋深为 5m,其余不设地下室部分基础埋深为2.0m。设计拟采用独立承台桩基础,单柱竖向最大荷重设计值:3~9 层业务处理中心为4500~13000kN/柱,二期业务处理中 心及档案受理中心均为 6000kN/柱。设计要求基础最终沉降量均控制在5cm之内。

3、后勤服务中心

位于规一路以南、中横港以东地块,占地面积41327.1m2。由拟建后勤服务区与培训 中心共同组成的主体建筑、餐厅组成。 拟建培训中心及后勤服务区均为 4~5层,框架结构,柱间距7~9m。其中,培训中心 东部约 1/3面积及后勤服务区中南部场地共同构成一地下车库,基础埋深为5.0m,其余基础埋深为 2.0m。设计拟采用独立承台桩基础,单柱竖向最大荷重设计值:培训中心为 6000~7000kN/柱,后勤服务区为 4000~8000kN/柱,要求基础最终沉降量控制在5cm之 内。 拟建食堂为 2层,框架结构,按照勘察补充招标文件内第3条所述的“餐厅参照后勤 服务区参数”之精神,并结合同类建筑的常规设计经验,估算单柱竖向最大荷重设计值约为 2000kN/柱。

4、其它附属建筑 包括由二期业务处理中心及培训中心分别通向食堂的连廊,沿上丰路一侧的业务处 理中心地块和后勤服务中心地块的 2座门卫组成。其中连廊均为单层,框架结构,柱网尺寸 8.4m,基础埋深 2.0m,单柱竖向荷重为 250kN/柱,设计拟采用天然地基。门卫为单层砖混结构,设计拟采用天然地基。综上所述,本拟建工程的各功能区域内的主体建筑柱间距及荷重较大,基础沉降控 制要求严格。 以上各拟建物平面分布特点详见“勘探孔平面布置图”,建筑物的性质特征及设计 要求见表 1。

(二)标书编制依据与原则

1、编制依据 1)《交通银行数据处理中心(上海)岩土工程勘察招标文件》及其所附的建筑总平 面图 1:1000(含电子文档)、场地地形图(1:1000); 2)由本单位所掌握的勘察场地所在区域已有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海银行卡产业 园区市政道路、桥梁、堤岸及设施工程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中国银联上海信息处理中心岩土工程经验; 3)场地历史地形图;

4)招标答疑回复(即勘察补充招标文件)精神:

⑴招标文件中“拟建建筑物性质一览表”中最大荷重指的是单柱最大荷重;表列地 下车库为非独立地下车库,仅指业务处理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区域内相应拟建物所附的 地下车库。

⑵二期档案受理中心、餐厅及数据运行中心东侧单层部分均包含在本次勘察范围。 其中二期档案受理中心为 4层,框架结构,单柱最大荷重设计值为6000kN/柱;数据运行中心东侧单层部分为框架结构,单柱最大荷重设计值为 3000~4000kN/柱;餐厅为2层, 框架结构,其荷载参照本功能区域内的后勤服务区建筑物进行估算; ⑶本次勘察拟建连廊仅包括二期业务处理中心及培训中心通向餐厅的部分,单层, 框架结构,单柱竖向最大荷重仅为 250kN/柱,拟采用天然地基;

⑷拟建业务处理中心荷重为 4500~13000kN/柱,荷重变化较大是因为建筑层数不同所引起的;

⑸本场地内桩基类型首选考虑 PHC管桩,勘察单位可自行提出其它桩型建议; ⑹各功能区域内的主体建筑物基础最终沉降量要求控制在 5cm之内;

⑺招标文件所述基础埋深均以±0.000 为基准,±0.000按现场自然地面标高考虑;

⑻在本次勘察实施前,建设单位可提供场地界桩及坐标。 4)本次勘察需执行的标准、规范及规程

⑴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⑵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J08-40-94)《基坑工程设计规范》(DGJ08-61-97)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GJ08-72-98) 《上海地区地基勘察钻探安全操作规程》(DGJ08-2-83) ⑶行业

标准 《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8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⑷收费标准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 年修订本)》(国家计委、建设部) 2、标书编制原则 1)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案(勘察纲要)的合理性、针对性,必须对本勘察过程具有 指导意义;由此而实现的预期勘察成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必须满足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要求。 2)根据本拟建工程性质及设计要求,认真分析场地附近已有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结合场地施工环境及同类工程建筑经验,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及规程要求,合理布置勘察工作量,在保证勘察成果质量的前提下,力求体现勘察工作量的经济合理性。

(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预分析

为了了解本勘察场地所在区域的地基土空间分布状况及性质特征,初步分析各拟建 物的地基基础形式,并为相应勘探工作量的合理布置提供依据。根据由本单位掌握的本场地所在区域的《上海银行卡产业园区市政道路、桥梁、堤岸及设施工程详细勘察阶段岩 土工程勘察报告》以及《上海银联信息处理中心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等资料,结合场地历史地形图,经综合分析,预估本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具如下特征:

1、场地地貌特征 场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滨海平原地貌类型,地势平 坦,目前场地标高为 3.8~4.3m,一般为4.0m左右。 2、场地现状及施工环境 按照历史地形图反映,本场地内除后勤服务中心区域及信息处理中心区域的局部场 地涉及原有农村民宅及小型厂房外,其余均为农田。且各拟建物均不同程度地涉及原有河浜。 经现场踏勘,目前本场地已经平整,原有河浜均已回填。 场地周边除顾唐路、上丰路已建成外,其余规一路、规二路均为规划待建道路,穿 越场地中部呈南北走向的中横港河道已作清淤,相应的岸坡工程尚在建设之中。而本场地内各拟建物距周边已建道路及建筑距离远,拟建物边线距周边已建道路最近距离达 40m 以上。本场地空旷,施工环境条件良好,拟建各类基础工程施工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岩土工程条件初步特征 1)地基土的构成 本场地处于更新世末期古河道切割区,场地内缺失上海地区可作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桩基础的良好桩端持力层的第⑥层暗绿~褐黄色粉质粘土;且可作为上部荷重大、地基变形控制要求较高建筑物桩基础的良好桩端持力层——⑦层土,不仅埋藏深度大, 而且分布不稳定。继而在原⑥、⑦层土深度范围内沉积了厚层⑤层软弱粘性土及稍~中 密状粉土。结合区域地层资料分析,就桩基工程而言,本场地所在区域属工程地质较差区。

根据本场地周边已有勘察资料分析,预估本场地地基土性质及空间分布基本具如下特征: ⑴一般埋深

2.4m以浅除表部厚约0.6m的人工填土外,为②层褐黄色粉质粘土,可作 为上部荷载较轻、地基变形控制要求不高的连廊、门卫等拟建物的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其中在暗浜涉及区,该土层往往缺失。 ⑵一般埋深2.4~24.0m,除4.5~8.0m段为③2层稍密状灰色砂质粉土外。其

余均为 灰色淤泥质粘性土(③1、③3及④层),流塑状,高压缩性,地基土强度低,工程力学性质差,是以 ②层土为持力层的天然地基的主要压缩层。其中,③2层砂质粉土结构较为松 散,在动水头作用下易发生流砂、管涌现象。 ⑶一般埋深24.0~32.5m为⑤1-1层灰色粉质粘土,软塑状,高压缩性,地基土强度相对较上覆④层土高。根据其埋藏特征及性质,可作为上部荷载不大,沉降控制要求不高 的拟建餐厅等建筑物桩基础的桩端持力层; ⑷一般埋深32.5~42.0m为⑤1-2层灰色粉质粘土夹砂质粉土,软塑状,中压缩性。就 场地内各拟建主体建筑桩基础,在选择该土层为桩端持力层的情况下,相应桩型的桩基 承载力也可满足上部荷重要求,且基础最终沉降量也基本可控制在规范容许范围之内。但为了满足基础最终沉降量需控制在 5cm之内的设计要求,桩基数量较多,桩身强度发挥 率较低,经济性较差。 ⑸一般埋深 42m以下,受古河道切割影响,土层空间分布变化相对较大。从场地周边勘察资料所反映的地层分布趋势分析:在埋深 42m以下一般均由⑤2层砂质粉土分布,其顶 板标高较为稳定,而沉积厚度受下卧⑤3及⑦层土切割程度影响,变化较大,为 3~16m左 右。当⑤3及⑦层土埋藏较浅时,⑤2层土厚度较薄;反之,当⑤3及⑦层土埋藏较深时,⑤ 2层土厚度较厚。 ⑤3层土受下卧⑦层土的埋藏深度及上覆⑤2层土的切割影响,分布不稳定,按周边勘 察资料分析,主要分布于沿上丰路一侧的南部场地。空间形态呈透镜体状分布,厚度仅为 2~3m左右。由于其性质较差,厚度薄,

空间分布不稳定,不宜作为拟建物桩基础的桩 端持力层;⑦层土受上覆土层的切割影响,顶板起伏较大,本场地内总体分布趋势:自西向东埋藏深度渐深,顶板埋藏深度最浅为 45m左右,最深达58m左右。 虽然⑤2、⑦层土在整个场地内空间分布变化可能较大,但就某单体建筑而言,空间 分布变化可能相对较小,且此类土层均属中密~密实状砂质粉土,地基土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工程力学性质良好,场地内拟建主体建筑由于单柱荷重大,而且基础沉降控 制要求严格,因此宜考虑采用此类土层为桩端持力层,不仅桩基承载力可满足单元承台 适宜桩数所需承载力要求,地基土提供的桩基承载力与桩身强度相正配,桩基经济性较强,而且基础沉降也可满足设计要求。 2)不良地质现象 据历史地形图和现场踏勘核实,本场地除中横港河道仍保留外,其余原有明浜均回填成暗浜,各拟建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暗浜宽度 8~18m。 按照邻近场地同类规模暗浜勘探资料,暗浜浜底(浜底淤泥底部)深度 3.2~3.7m, 一般为 3.5m左右。由于本场地历史上基本为农田,除局部曾有民宅及小型工厂分布外, 没有大规模的建筑分布,故一般不会有地下障碍物分布,具体尚应根据实际勘察后确 定。 3)场地地下水及水、土对砼的腐蚀性 与本工程设计、施工相关的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场地浅部土层中的潜水,其补给来 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并受地表迳流影响,水位变幅为 0.3~1.5m,常年平均地下水位埋深 0.5m 左右。根据调查,本场地未曾有过污染历史,且场地内无有关污染源存在,地下水 及地基土对砼无腐蚀性。具体仍有待于本勘察时进一步验证。 4)场地地震效应 根据有关规范,本场地属Ⅳ类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值为 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处于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因本场地内埋深 20m以浅存在着③2层砂质粉土,虽按照场地周边勘探资料,该地基土 不会发生砂土液化,但由于其岩性变化往往较大,在地震烈度 7度条件下,在本场地内是否会发生砂土液化,尚应根据本次勘察后最终确定。 5)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本场地处于滨海平原,地形平坦,场地地层分布稳定均匀,不存在能导致场地滑 移、大的变形和破坏等严重情况的地质条件,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建筑。有关本场地现状、周边环境及邻近已有勘察资料详见本标书附件二。一)基础形式及

其持力层

按照建筑功能分区,本场地内拟建物可分为数据运行中心、业务处理中心、后勤服 务中心三大区域。现按照场地预估地层资料,对不同拟建物进行基础型式及其持力层分析。 1、数据运行中心 位于规一路以北场地。主体部分为 4 层、附属部分为单层,框架结构,基础埋深 2.0m。其中主体部分单柱最大荷重设计值为 8500kN/柱,附属部分为3000~4000kN/柱。设计拟采用独立承台桩基础,要求基础最终沉降量控制在 5cm之内。 根据场地预估地基土空间分布及性质特征,结合施工环境,针对拟建物设计荷载特 征及基础沉降控制要求,就主体部分建筑,一般宜选择以⑤2层土为桩端持力层,采用φ 500PHC预应力管桩或者 450×450预制方桩,桩端全断面入土深度45m左右,桩基承载力及 基础沉降量均可满足要求。 虽然附属单层建筑部分荷载相对主体部分轻,该部分建筑虽选择⑤1-2层土为桩端持力 层的桩基础,采用φ400PHC预应力管桩或者 350×350预制方桩,桩基承载力可以满足上 部荷载要求,而且基础沉降量也可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但以⑤1-2层土为桩端持力层 时,桩身范围基本由软弱粘性土组成,由地基土提供的桩基承载力较低,桩身强度发挥率较低,单元承台内桩数较多,桩基经济性较差;并且因该部分建筑与主体建筑紧贴, 二个建筑之间的基础沉降差控制要求严格,因此该部分建筑以⑤2层土为桩端持力层,不 但基础沉降控制效果明显优于⑤1-2层土,而且单桩承载力较大,单元承台内桩数相对较少,桩基经济性强,同时因同一建筑范围桩型统一,有利于桩基的配置及施工。 因此,对于该单层建筑部分亦宜考虑与主体部分建筑相统一的桩基形式,即选择⑤2 层土为桩端持力层,采用φ500PHC预应力管桩或者 450×450预制方桩,桩端全断面入土 深度 45m左右。 2、业务处理中心 位于规一路以南,中横港以西场地内。由 3~9层的业务处理中心、4层二期业务处理 中心及二期档案受理中心组成,框架结构,柱间距均为8.4m。其中,业务处理中心与二 期业务处理中心西部近 2/3面积区域共同构成一地下车库,埋深5.0m;其余建筑无地下 室,基础埋深 2.0m。单柱最大荷重设计值:3~9层的业务处理中心为 4500~13000kN/柱,其余均为 6000kN/柱。设计拟采用独立承台桩基础。考虑地下车库部分的地下水浮力 作用,整个建筑竖向最大净荷重设计值为 4000~11000kN左右。设计要求该建筑最终沉降量控制在 5cm之内。 由上可知,本拟建物结构、荷重变化较大,而且基础沉降控制要求严格。 按照场地预估地基土分布特征及性质,本拟建物一般宜考虑选择以⑤2层土为桩端持 力层,采用φ500PHC预应力管桩或者 450×450预制方桩,桩端全断面入土深度45m左右, 桩基承载力及沉降量均可满足要求。对于不同

荷载的承台单元,可利用调整桩数的方法使桩基承载力与上部荷载相匹配,并满足相应的基础沉降控制要求。 3、后勤服务中心 位于规一路以南、中横港以东场地。主要由后勤服务区与培训中心组成的一主体建 筑及餐厅组成。 1)主体建筑 地上 4~5层,框架结构,柱网尺寸7~9m。其中后勤服务区中南部及培训中心东部近 1/3 面积共同组成一地下车库,埋深为5.0m,其余无地下室部分基础埋深均为2m。单柱竖向最大荷重设计值:后勤服务区为 4000~8000kN/柱,培训中心为6000~7000kN/柱。设 计拟采用独立承台桩基础。考虑地下车库部分的地下水浮力作用,整个建筑单柱竖向净荷重设计值为 4000~6000kN/柱左右。设计要求基础最终沉降量控制在5cm之内。 按照场地预估地基土分布特征及性质,本拟建物宜选择以⑤2层土为桩端持力层,采 用φ500PHC预应力管桩或者 450×450预制方桩,桩端全断面入土深度45m左右,桩基承载 力及沉降量均可满足要求。 2)餐厅 2 层,框架结构,柱网尺寸7~9m,基础埋深为2.0m。按照招标补充文件精神,估算单柱竖向最大荷重设计值约为 2000kN/柱。 按照该拟建建筑规模、结构及荷载特征,虽采用以②层土为持力层的天然地基,在 适当基础形式(如柱下条基或十字交叉条基)及尺寸条件下,地基承载力可满足上部荷载要求,而且基础沉降量一般也可满足规范容许范围之内;但根据场地历史地形图,本拟 建物中北部所涉及的暗浜面积较大,考虑到整个基础工程的经济性及更有利于基础沉降 控制,本拟建物宜考虑采用独立承台桩基础,针对其荷载特征,可选择⑤

层土为桩端持 力层,采用 250×250~300×300预制方桩,桩端全断面入土深度26m左右,桩基承载力及 基础沉降量均可满足要求。

1-1

4、其它附属建筑物 包括自二期业务处理中心和培训中心至餐厅的拟建单层连廊、门卫等建筑,荷载较 轻,一般可采用②层土为持力层的天然地基,对局部暗浜涉及区可采用砂垫层进行地基处理。 上述分析的数据运行中心、业务处理中心(含二期业务处理中心及二期档案受理中 心)、后勤服务区及培训中心等各拟建主体建筑,当实际勘察后,场地内⑤2层土分布厚度 较薄,其下又有薄层⑤3层软弱粘性土分布,且⑦层土顶板埋藏深度较浅时,则也可考虑选择以⑦层土顶部为桩端持力层的桩基础,采用φ500PHC预应力管桩或者 450×450~500 ×500预制方桩,结合沉桩可行性,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深度宜控制在 0.5~1.0m左 右。按照场地周边已有勘

察资料分析,即使上述各主体建筑选择⑦层土为桩端持力层 时,桩端全断面入土深度一般也在 47m以浅。

二)基坑设计初步分析

本场地内拟建地下车库基坑埋深均为 5.0m。 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土层主要为①层填土、②层褐黄色粉质粘土、③1层淤泥质粉质 粘土及渗透性能较强的③2层粉性土,土体强度总体较低。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及土体性质,本基坑开挖时一般可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进行围护,对局部涉及暗浜处宜通过适当 加大水泥掺入量,或插钢筋、毛竹等相对刚性杆件,以增强围护墙体整体刚度。鉴于拟 建基坑距周边已有道路及建筑物远,场地开阔,除了与相邻拟建物一侧基坑边外,其余也可考虑采用复合土钉墙进行支护。有地下车库与不设地下车库之间基础埋深相差 2m, 该结合部为便于施工,也可采用拉伸钢板桩围护,当采用水泥搅拌桩围护时,其墙体应设置在浅基坑一侧,基坑施工结束后将水泥搅拌桩的墙体凿到低于浅基坑的承台底部。 由于本场地地下水埋藏较浅,基坑开挖所涉及的③1层中往往夹有薄层粉土,且③2层 粉性土,结构松散,渗透性较强,为方便基础施工,防止基坑开挖过程中局部产生流砂、管涌等不良工程事故,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应进行降、排水工作,一般可采用井点 降水措施。 为防止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边坡发生过大的侧向位移,确保施工安全,基坑开挖施工时,宜开展施工监测工作,以信息化指导施工。

(三)单桩承载力估算 根据邻近场地勘察资料,本标书分别对以上分析的各

桩基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估算,并对相应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估算分析结果见表 2。

单桩竖向承载力估算及经济比较分析表

注:1. 预制桩、PHC 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为C35、C80; 2. 各类桩基价格均按市场价,包括材料费及施工费; 3. 经济比价估算时,按设计值考虑; 4. 单柱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一栏中,带“()”者为竖向净荷载,已扣除地下水浮力作用。

(四)桩基沉降量分析 以上述桩基分析为依据,按照邻近场地勘察资料,现

就各主要拟建物进行桩基最终沉降量估算,见表 3。 桩基沉降量估算表

从表 3、表4桩基承载力及沉降估算结果可知: 对于场地内各拟建主体建筑,当选择以⑤2层土为桩基持力层的桩基础,不仅桩基承 载力可满足要求,而且基础沉降量亦可得到保证;实际勘察实施时,如本场地内⑤2层厚 度较薄,下卧又有⑤3层较软弱粘性土层分布,且⑦层土埋藏较浅,则也可选择⑦层土顶部为桩端持力层。 对于拟建数据处理中心单层部分,从满足自身的荷载及沉降要求出发,也可考虑以 ⑤

1-2

层为持力层的桩基础,但为统一整体建筑的桩型,以及桩基经济性,宜考虑与其

主体 部分相一致的桩型。 拟建餐厅由于其荷载相对较轻,当采用以⑤1-1层的桩基础,桩基承载力可满足上部结 构荷载要求,而且基础沉降量也可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五)沉桩可能性及对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预估地层分布特征及性质,结合场地附近在建“中国银联上海信息处理中心” 等同类地质条件下的沉桩经验,本标书所分析的上述各挤土桩基,在选择适当能量的

沉 桩机具条件下,沉桩均可顺利实现。但当以⑦层土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宜控制在 0.5~1.0m左右。本场地空旷,与周边已有建(构)筑物距离较远,上述挤土桩均可采用锤击法施工。 当拟建物采用独立承台桩基后,单体建筑内桩数较小,桩基施工所产生的挤土效应不甚强烈;但对于各单元承台内桩基而言,由于桩身范围基本由软弱粘性土组成,桩基施工 时尚需安排施工流程及控制沉桩速率,以防止桩基本身产生过大侧向变形影响。当数据 运行中心采用长短桩时,施工顺序必须坚持先长后短的原则。(六)同类工程建筑经验

中国银联上海信息处理中心,位于本勘察场地正南部,是距本场地 500m范围内唯一 在建已有工程,与本场地内拟建物最近距离仅 300m左右。该工程由一座4层生产厂房、 一座 2层动力房及一幢3层办公楼组成。各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其中生产厂房单柱最大荷重设计值为 10000kN,动力房与办公楼的单柱荷重设计值为5600~6500kN。与本场地内相 应主体拟建物的结构、荷重特点相近,沉降控制同样要求在 5cm之内。 1、该工程各建筑物均采用以⑤2层土为桩端持力层的PHC管桩,桩径Φ500,桩端全断 面入土深度 47m,有效桩长46m。其中生产厂房单元承台内布桩数为4~6根,动力房及办公楼单元承台内布桩数为 2~4根。桩基静载荷试验实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3350kN,试桩总沉降量为 14.31~20.59mm,回弹量为5.38~8.40mm,回弹率为37.60~ 43.63%。目前该工程已结构封顶。2004 年2月20日地坪施工结束后,实测生产厂房基础 沉降量为 13~16mm,按照沉降观测资料分析,其最终沉降能控制在5cm之内。有关该桩基的桩基荷载试验及基础沉降观测资料,详见本标书附见一。 2、该工程桩基均采用锤击法施工,基桩长径比达 90左右,整个桩基施工过程中未出 现断桩及桩端送不到设计标高的现象。 3、另根据同类地质条件的桩基施工试桩经验,本区域当采用⑤1-2、⑤2层作为桩端持 力层时,为使试桩承载力与实际值相接近,试桩休止期宜在 35天以上,该问题请引起有 关方的注意。

三、勘察工作量布置

(一)勘察目的、任务及重点

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阶段,目的是为拟建物地基基础及基坑设计与施工提供必需的 工程地质资料。主要勘察任务为: 1、查明各拟建物地基及基坑稳定性验算影响深度范围内各土层空间分布规律及岩性 特征; 2、提供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综合指标,提供地基承载力值(包括特征值和设计值)和桩基承载力参数(包括桩周土极限摩阻力标准值fs和桩端土极限端阻力标准值fp以及桩 端阻力特征值qpa和桩侧阻力特征值qsia);提供基础沉降估算所需岩土参数; 3、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划分场地类别,明确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 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查明场地埋深 20m以浅存在的饱和砂质粉土及砂土的分布情 况,并判定其液化可能性及其液化等级; 4、简述场地地形、地貌特征。查清拟建场地及基坑围护周边暗浜(塘)及地下障碍 物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情况,评价不良地质现象对本工程的影响,并提出对不良地质现象的整治措施; 5、了解场地地下水埋藏特征,评价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并评价地下水 对本工程的影响; 6、评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各拟建物特点,对相应的基础形式作出评价及建议:对桩基,建议合理的桩型和桩端持力层、桩端入土深度,并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 对天然地基,建议合理的基础持力层及基底砌置标高; 7、评价拟建工程基坑开挖条件,建议合理的基坑开挖围护及降水方案,并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有关岩土参数。 本次勘察重点: 1、拟定桩端持力层——⑤2层土(各主体建筑)及⑤

1-1

层土(餐厅)的空间分布及岩 性特征; 2、当⑦层土埋藏较浅时,该土层的空间

分布特征; 3、基坑稳定性验算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各土层结构及岩性特征; 4、基坑周边及未设基坑拟建物场地内的暗浜(塘)及地下障碍物分布范围及性质特 征。

(二)勘探孔平面布置 根据各拟建物性质及平面布置特征,主要勘探孔(钻孔、

静探孔)按桩基勘察要求沿 拟建物角点、周边呈梅花状及网格状布置,孔距 30~35m之间;实际施工过程中,当相邻 勘探孔揭露的地层变化较大,影响到桩基设计或施工方案选择时,则在两孔间适当增加勘探孔,但孔距不宜小于 10m。 小螺纹钻孔主要布置于拟建物场地内及基坑周边,间距一般为 10~15m,对已了解暗 浜边界两侧小钻孔加密至 2~3m。实际施工时,若已了解暗浜位置发生位移或其它场地遇 暗浜

(塘)及地下障碍物时,控制其边界两侧的小螺纹钻孔孔距加密至 2~3m。 本次勘察共布置技术性钻孔 20个,静力触探孔36个,小钻孔285个。

(三)勘探孔孔深确定 勘探孔深度以上述拟建物的地基基础分析为依据,按

满足多种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 要求进行确定。其中对于拟建餐厅,按照桩端最大入土深度 26m左右,确定一般性勘探孔 孔深为 30m,估算桩基压缩层厚度为6.2m左右,则控制性勘探孔孔深确定为35m;其余各 主体建筑按桩端最大入土深度 47m,确定一般性勘探孔孔深为50m,估算桩基压缩层最大 厚度为 6.5m左右,则控制性勘探孔孔深确定为55m。 上述孔深均可满足本场地内相应拟建物基坑设计所需勘探孔孔深要求。根据邻近场地同类规模暗浜勘探资料,场地内分布的暗浜,其底部深度一般在 3.5m 左右,且②层土层底埋深为 2.4m左右,拟建基坑开挖深度约为5.0m,结合小钻具的实际施工能力,综合确定小螺纹钻孔深度为5.0m,在勘探过程中,若暗浜底深度大于设计孔 深,小螺纹钻孔深度相应加深至揭穿浜底至正常土层 0.5m为终孔原则。

(四)原位测试 1、静力触探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用于划分地基土层,评价地基

土性质,计算地基承载力参数,评价地 基土的地震液化势,为合理选择基础形式,计算地基承载力和判断沉桩可能性提供依据。 本工程静力触探试验采用单桥探头,试验孔位置及深度参见“勘探孔平面布置图”。 2、标准贯入试验 用于评价粉性土及砂土的密实度,判定埋深 20m以浅可能分布的饱和砂质粉土和砂土 的地震液化势,计算地基承载力,评价沉桩可能性。根据场地预估地层分布特征,标准贯入试验土层为③2、⑤2及⑦层土,试验间距:③2 层为 1.0m,其余为2m左右。实际施工过程中,若其他深度范围内有粉(砂)土层分布时, 应加做标贯试验,其中 20m以浅试验土层,为地基土液化评判需要,试验间距为1.0~1.5m, 其他深度试验土层为 2m。本次勘察暂布置标准贯入试验 66点。

(五)试样采取 1、不扰动土样的采取 为确保每个土层的土工试验数据的合理

性和代表性,保证各土层不扰动土样数量不 少于 6个,且在不同深度下有均匀分布的不扰动土样和足够的统计字样数,土样以分层采 取为原则,各土层的取样间距按《DGJ08-37-2002》规范及《DGJ08-11-1999》规范中有关采取不扰动土样间距之

要求控制取样间距。 本次勘察预计采取不扰动土样 238个。 2、扰动土样的采取 为鉴别标准贯入试验段土体的岩性及判定 20m以浅饱和砂土、粉性土地震液化势,需从标准贯入器中采取扰动土样进行颗粒分析试验。 本次勘察预计采取 66个扰动土样。 3、水样采取 为确切判定场地内地下水对建筑材料有无腐蚀性,除施工期间对钻孔揭露地下水用 PH 广泛试纸进行测试外,另外采取2组水样进行室内水质分析。

(六)室内土工试验 土工试验目的:主要用于土层划分、土层定名、工程力学

性质评价;为地基承载力及桩基承载力计算;地基稳定性及基础沉降量验算;基坑设计等提供必要的地基土物理 力学性质指标。 A、物理性质指标试验 按规范要求,所取不扰动土样均进行物理性质试验,试验内容包括:天然含水量、 天然重度、干重度、(孔隙比),粘性土的液、塑限,粉土、砂性土(包括扰动样)做颗粒级配分析。其中③

层土为评价基坑开挖时流砂及管涌可能性,需提供不均匀系数Cu。 B、力学性质

2

指标试验 (1)固结试验 不扰动土样固结试验初始压力除天然重度<17.5kN/m3的④层土为 25kPa外,其余均为 50kPa,终止压力:为满足基础沉降估算需要,并考虑到拟建桩基采用承台桩的特点,确定②~④层土均为 400kPa,⑤1-1层为600kPa,⑤

1-2

层土为800kPa,⑤2~⑦层土为 1600kPa,(大于 400kPa时采用慢速加荷法)。 (2)

直剪(固快)试验 常规试验指标按固结快剪峰值抗剪强度提供 Ck、Φk值。 C、室内渗透试验 为基坑设计需要,对基坑稳定性验算影响深度范围内的②~④层土各选择 6组土样进 行渗透试验,以测定相应土层的垂直、水平向渗透系数。 D、地下水分析 分析项目为简分析+侵蚀性CO2,用于判定地下水水质类型及评价场地地下水对建筑 材料的腐蚀性。(七)测量

1、定点放样 勘探孔在施工前进行定点放样。主要勘探孔以场地角桩为基准,采用上海市城市座 标系,用全站仪放样。小钻孔放样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进行,根据其与钻孔、静探孔及界桩的相对位置进行定点。

2、标高测定 所有勘探孔(包括小钻孔)均按市设统一水准点为基准,进行孔口标高测量,回路闭 合差满足测量精度要求。

3、地下水位测量 1)初见水位:结合钻探施工进行。 2)稳定水位:勘探施工结束 24小时后,统一对钻孔稳定水位进行量测。 上述水位测量误差保证在±2cm 以内。 以上布置工作量详见表 4、表5及勘探孔平面布置图。

四、勘探施工技术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钻探 1、采用 GXY-1 型立轴回转式油压岩芯钻机,适用于各种地层,钻

进最大深度为 150m。 2、采用普通合金钻头(φ110),单壁活塞岩芯管钻进。 3、全孔连续取芯(标贯、原状土样段除外),回次进尺保证在 2.0m以内,岩芯采取率保证在 80%以上。 4、由专人记录施工进度,量测钻探进尺。钻进深度、岩土层面深度量测误差不超过 ±5cm,地下水位深度量测误差不超过 2cm。 5、由专业技术人员按钻进回次真实、及时记录。 岩芯野外描述以观察、手触方法为主。 6、钻探按单孔作业任务书进行,每孔现场验收,验收合格后再搬迁施工下一勘探 孔。( 二)

小螺纹钻孔

采用人力手摇式螺纹钻具。回次进尺控制在不大于 50cm,并按回次对地层岩芯进行 描述。

(三)静力触探试验 采用 SY-10型静探仪双桥探头进行贯入,地锚作反力。

施工时采取如下方法: 1、勘察施工前对工作探头进行率定。 2、采用 LMC-D310型静探微机自动记录试验数据。 3、试验时,先压入 0.5m,稍停后提升10cm,使探头与地温相适应,并予以归零。 4、贯入速度控制在 1.2m/min左右。 5、为保证静力触探孔的垂直度,对于孔深≥40m的静探孔施工时,下套管进行导 向。

(四)不扰动土样的采取 1、对于软塑和流塑状态粘性土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

法取样,对可塑~硬塑状粘性土 和粉土(砂土)采用普通取土器重锤少击法取样。土样规格为Ф110mm、L=300~500mm。 2、土样取出后及时蜡封,以防湿度变化。蜡封后及时贴上标签,以免混淆,并采取 必要的防护措施。 3、采用上、下带弹簧压板的专用土样桶运输土样以减少扰动,土样采取后至试验前的存放时间不超过 3天。

(五)标贯试验 设备主要由标贯器、触探杆、自落式穿心锤三部分组成。 其

试验方法: 1.与钻探配合进行,先用钻具钻到需要试验的土层标高以上 15cm,清孔后换用标贯 器,并量测深度尺寸。 2.以每分钟 15~30击的速度将贯入器贯入试验土层中,先打入15cm计预击数,继 续贯入土中 30cm,按每贯入10cm记录击数,当连续击数超过50击时可停止贯入,并记录贯入量,换算成贯入 30cm的标贯击数。 3.贯入器中的岩芯进行鉴别描述,并进行扰动样的采取,进行室内颗粒分析试验。

五、预期成果

(一)文字部分 1 前言 1.1 工程概况 1.2 勘察执行的规范、勘察目的和任务

1.3 勘察手段与完成工作量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场地地形地貌 2.2 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2.3 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 2.4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指标 2.5 地下水埋藏特征及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3 不良地质现象(包括暗浜和地下障碍物的分布情况) 4 场地地震效应 4.1 场地类别的划分 4.2 进行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地段的划分 4.3 明确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设计地震分组 4.4 饱和砂土地震液化评价 5、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 5.1 地基承载力(包括特征值、设计值)、桩基承载力参数(包括极限承载力标准 值和特征值)和基础沉降计算参数

5.2 基础形式及持力层的选择 5.2.1 天然地基 5.2.2 桩基型式及桩端持力层 5.2.3 单桩竖向承载力值估算 5.2.4 桩基沉降量估算 6 基坑开挖评价 7 沉桩可能性及基础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1.1 对场地勘探深度内地基土构成、空间分布及工程性质作出结论; 8.2.2 对场地地形地貌,场地类别和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地段的划分;对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设计地震分组和地震液化可能性作出结 论;对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结论; 8.1.3 对场地内暗浜和地下障碍物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情况及性质作出结论; 8.1.4 对地下水埋藏特征及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作出结论。 8.2 建议 8.2.1 对拟建建筑的地基基础方案作出建议:对天然地基,建议合理的基础持力层及基底砌置标高;对桩基,建议合理的桩型、桩径、桩基持力层、桩端全

断面入土深 度、单桩竖向承载力值;建议基础沉降量估算所需的岩土参数; 8.2.2 对基坑开挖围护设计方案及降水措施提出建议; 8.2.3 对暗浜和地下障碍物等不良地质现象处理方案提出建议; 8.2.4 对基础施工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提出建议; 8.2.5 对基桩静载荷试验间歇时间提出建议。

(二)附图表部分 1、勘探孔平面位置图(附暗浜及地下障碍物平面分布图) 2、

工程地质剖面图 3、工程地质剖面图图例 4、各土层综合压缩 e-P曲线图 5、代表性钻孔综合工程地质柱状图 6、静力触探试验综合成果表 7、标准贯入试验成果图表 8、各土样固结试验成果图表 9、土工试验成果汇总表 10、水质分析报告

六、施工组织和工序管理

(一)质量保证体系 本次勘察工作的全过程严格贯彻本单位按照 ISO9001∶

2000国际质量体系标准编制的 程序文件进行。

(二)资源配置 1、施工设备 1.1 钻探 ① XY-1 型钻机及相应配套设备各4

台套。 ② 人工螺纹钻具 3套。 1.2 静力触探 ① SY-10 型静探仪及配套设备3台套。 ② LMC-C21 型静探微机3台。 1.3 测量仪器 全站仪一架 1.4 土工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完全能够满足本次勘察工作所取土样试验质量与工期安排。 2、人员安排 由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担任项目负责,野外施工人员总计 42人。

(三)工序管理 1、施工管理 ① 施工现场由项目经理负责整个施工现场的生

产、安全、技术管理;② 各施工机组人员统一服从项目经理安排; ③ 上级对下级严格管理, 下级对上级负责。 2、质量管理 ① 勘探施工由技师操作,现场工程师负责技术信息的采集。 ② 严格执行本标书内容,执行事先指导、中间检查和成果校审的三级管理制度。 ③ 勘察报告实行现场工程负责人主编,主任工程师审校,总工程师审定的流程。 3.安全保证 施工中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程操作,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七、工程勘察进度计划安排 本次勘察总工期为 18个日历天,可以满足

招标文件所明确的工期在20天以内的工期 要求,具体进度计划参见附表 6。

八、工程勘察预算依据及预算 (一)预算依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关

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 (计价格[2002]10 号文)及《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二)本工程勘察预算: 详见附表 7

九、服务与承诺 (一)主动配合业主解决勘察施工过程中各方面协调工作,

处理好邻近单位和人员关 系。 (二)积极参加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组织的基础设计方案研究与论证,并无偿提供岩土工程咨询。 (三)积极参加验槽、工程备案及各类施工验收等事后服务工作。 (四)坚持文明施工,做到机走场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0d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