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02 15: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年 月 日 课 题 1 观潮 课时安排 2 课时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目标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反馈 教具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1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a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1

教 学 过 程 ︵ 含板书设计 ︶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

2

活经验,谈自己对词 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4.作业。(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1 观潮 顺序 教学反思 3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年 月 日 课 题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时安排 1课时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教学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目标 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白板 课件 教具 一、激发兴趣、导入 3.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 教 学 过 程 ︵ 含板书设计 ︶ 同 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2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交流汇报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

4

教学反馈 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四、拓展实践 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1.班级交流。2.演读课文。 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板书设计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壮丽神奇 教学反思

5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年 月 日 课 题 3 鸟的天堂 课时安排 2课时 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 教学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目标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教学反馈 教具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教 学 过 程 ︵ 含板书设计 ︶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过程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不禁:不由自主地。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

6

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3 鸟的天堂 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 第二课时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环境十分幽静。(2)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_____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

7

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3.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再读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②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4.学习第四段:(1)自由读第四段。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三)课后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 鸟的天堂 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教学反思

8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年 月 日 课 题 4 火烧云 课时安排 1课时 本课 第 1 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教学 然的兴趣。 目标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反馈 教具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 学 过 程 ︵ 含板书设计 ︶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9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五 作业 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六 板书 4 火烧云 绚丽多彩 美妙奇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反思

10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年 月 日 课 题 语文园地一 课时安排 3课时 1 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 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教学 2 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目标 3 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教学反馈 教具 一、导入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你能用一句话来谈谈本单元我们学习过的景点留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吗? 师: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3、教师总结过渡:你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你去旅游的时候,看到哪些神奇的景象?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进行过观察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做一回美的传播者──景点代言人,向大家介绍。 4、讨论:怎样才是合格、优秀的代言人,我们得准备一份好的代言词。 ⑴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⑵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教 学 过 程 ︵ 含板书设计 介绍一处优美景物 ︶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11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1.读读认认。(1)自己读一读。(2)指名读,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三.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2)指名读 (3)想一想: 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 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第三课时 一、趣味语文 (一) 好读书,不好读书。 1.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2.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 3.师生小结。 4.再读。 (二) 1.生自由读,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 2.师生再读。 3.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 二、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 四、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教学反思

12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年 月 日 课 题 5 古诗两首 课时安排 2课时 1 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教学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练习仿写。 目标 3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思想。 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教学难点 教学反馈 教具 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诗,认识诗人 。解读课题,问:西林在什么地方?生指出在江西庐山后,引导背诵《望庐山瀑布》侧面了解庐山。师介绍:庐山不仅水美,而且山也美。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盛誉。朗读课题,导入诗文教学。 二、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当学生感知到庐山之美: “岭”和“峰”,补充描述一下“远近高低”所见的不同形态。 三、吟诵古诗,品悟诗境 1、出示并比较两首写庐山的名诗:《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引导发现这两首诗不同的构思:前者在于景,后者在于理。强调在吟诵《题西林壁》中要注意体会其中的理趣。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引导学生在联想中品味:你在朗读中联想到了什么类似的生活现象?一边感受一边朗读。也可以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的“身在庐山”现象,再反复吟诵后两句。 四、揣摩古诗,触摸诗情 1、教师提示:学习古诗,还应了解诗的写作背景,才能触摸到诗人的心灵。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3、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读诗中推测作者的诗情:苏轼这样一个非常有学问的文人,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两度贬谪,他的命运似乎并不由自己掌握,所谓人在官场,身不由己,他像绣球一样被人抛来抛去。那么,《题西林壁》有没有可能隐含他对这样的人生的一种顿悟呢?再读古诗。引导发现:“庐山”也许并不单指眼中的“这座庐山”,或许还暗指心中的“那座庐山”呢。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将“庐山”这一环境改为其它环境,例如:“官场”。换词朗读:不识x x真面目,只缘身在x x中。再引导回归原句,反复品读。 4、教师引读第三、四句:苏轼触景生情,脱口而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引领反复吟唱。

13

教 学 过 程 ︵ 含板书设计 ︶ 五、比较阅读,点燃诗心 1、教师出示自己所作《象棋》:孤相单士护王宫,炮马车卒狭路逢。不识棋局真面目,只缘身在棋局中。引导对比阅读,找出异同。 2、鼓励把生活中的类似感悟也用诗歌形式表现出来。尝试写一写。 3、集体交流。 5 古诗两首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板书课题2、提出学习目标(1)把古诗读通顺,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画出诗的节奏,并读一读。(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心境。(3)能抓住重点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包含的意义。(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写生字词。 莫、腊、浑 2、我会组词并说一句话。如:腊、浑等 3、我会流利地朗读古诗。 (二)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读。生:我会按节奏读古诗。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疑”和“又”字要重读。 2、我会悟(1)悟文本 (三)创作性展示 四、知识拓展延伸。结合你的生活事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板书 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学反思 14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2012 年 月 日 课 题 6 爬山虎的脚 课时安排 2课时 本课 第 1 课时 教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学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目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标 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反馈 教学具 第一课时 一 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教 学 过 程 ︵ 含板书设计 ︶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6 爬山虎的脚 观察特点 第二课时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 15

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16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板书设计: 6 爬山虎的脚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教 学反思

17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年 月 日 课 题 7 蟋蟀的住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反馈 教学具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 含板书设计 ︶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 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学生) 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 (板书:蟋蟀)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 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要求: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 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 3.解决问题。 ①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4.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

18

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①选择住址方面: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板书:选址) ② 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 ③ 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板书:特点) 师小结,生齐读5.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 7 蟋蟀的住宅 选址 拟人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自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2.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画出不理解的生词,讨论词义。 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讲哪个词,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①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②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2.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①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 ②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③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说明了什么?(说明:蟋蟀──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研究。) 3.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写把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

19

亲切感,引起阅读的兴趣。) 4.齐读课文,整体梳理课文内容。 三、归纳总结,掌握方法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以《我的住宅》为题,用第一人称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 板书 7 蟋蟀的住宅 蟋蟀──认真工作 坚持不懈 辛勤劳动 作者── 仔细观察 注意研究 教 学反思

20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年 月 日 课 题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目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标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反馈 教学具 教 学 过 程 ︵ 含板书设计 ︶ 教 学反思 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 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 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 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 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21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年 月 日 课 题 语文园地二 课时安排 4课时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教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学 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目4、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标 5、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6 让大家共同分享快乐。 7 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教学重点 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 教学难点 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 教学反馈 教学具 第一课时 一 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教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学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⑴住宅住址隐蔽隐藏 ⑵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⑶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过 ⑷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二 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程 ⑵按顺序齐读。 ︵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含 2、解释说话。 板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书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设三 我的发现 计 ⑴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 ⑵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⑶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⑷读“小林”“小东”的话。 四 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 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22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⑴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⑵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五 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2、 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 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 ⑴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⑵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⑶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⑷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6、评议“独具慧眼”奖的主人选。 1、 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第三课时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⑴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⑵有什么新的发现? ⑶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⑴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⑵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的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23

⑴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⑵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交流,共同评议。 2、 修改或批改,着重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观察日记------ 第四课时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⑴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⑵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⑶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 1 总结 ⑴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⑵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交流,共同评议。 2 修改或批改,着重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自我修改文稿 教 学反思 24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2012 年 月 日 课 题 9 巨人的花园 课时安排 3课时 本课 第 1 课时 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教学 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目标 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具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情境:播放多媒体 2.过度: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9 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语。 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溢 、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把法记住字型。 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 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yun 第三声,不要读成 rǔn 、yǒng。 “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 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五、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25

教学反馈 教 学 过 程 ︵ 含板书设计 ︶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分段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 学生围绕“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醒悟后又是怎样?应该怎样读巨人醒悟前的话? 1.研读课文第二三—八段。 2.自然段,体验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读了这大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体会对比手法)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3.指导朗诵,能以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 4.续读第二三—八自然段,体验童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你还想到什么情景?能模仿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5.学生朗读醒悟前的对话。 ○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像。 ○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 三、想象感悟 1.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巨人砌墙与拆墙花园的情形。 2.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几在脑海里,注意像“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等这样的词语。 3.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把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9 巨人的花园 神奇的特点 教 学 反 思 26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2012 年 月 日 课 题 10 幸福是什么 课时安排 1课时 本课 第 1 课时 1.认识6个生字。 教学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目标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幸福观。 教学具 谈话导入 教 学 过 程 ︵ 含板书设计 ︶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教学反馈 27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本课小结 (根据当时情景而定)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帮助别人 有用的 养活别人 教 学反思 28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2012 年 月 日 课 题 11 去年的树 课时 本课 第 课课时安排 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思想美。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读悟文中角色的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读悟文中角色的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第一课时 一 激发欲望,导入课文。 1.出示课文1-5自然段,师有感情地朗读,生用心静听。 2.谈话:这些文字让你产生了哪些联想?你的心中会有怎样 教学反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具 教 的期待?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谈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入课文。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 过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将课文读准、读通、读懂。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树 。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 。她四处寻访,问 了 、 和 ,知 道 。于是,鸟儿就在火柴点燃的程 灯火前 。因︵ 为 。 三 小结 含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 、潜心会文,展开对话。 1.切入。 师: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课文中多次出现了“好朋友”29

︶ 这个词,请你找一找,读一读。 学生找出有关语句,师相机出示,指名读一读。 学生交流,教师或学生板书学生选择的词语。 二 .学生潜心会文,先默读圈画,再朗读体会。 3.引导交流,体会角色的心理,指导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读中感悟,读中内化情感。 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幸福感。 第三-五自然段,引导学生体验角色的心理,读出好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 鸟儿一次比一次焦急的心情, 4.出示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读中联想,体会鸟儿两次“看”灯火的心理活动,并练习说话。 学生边读边体会:鸟儿为什么“看”了又“看”?相互交流。 如果你是那只鸟儿,你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想说什么呢?你要走了,却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听。”展开联想,鸟儿去年唱的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尝试着写一写歌词,唱一唱。 5.总结,情感升华。 (1)师生合作,表达情感:相处的日子里,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着鸟儿唱,因为它们是 ;分别时, 是那么的依依不舍, 因为它们是 ;面对着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唱完了歌,她又恋恋不舍地看了一会儿,带着忧伤飞走了,因为他们是 。 (2)小鸟飞走了,带着忧伤和惆怅。但她的歌声、她的友情留了下来,留在了每一个珍重友情的人心中。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多向表达。 读完这篇感人肺腑,让人荡气回肠的美丽童话,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说些什么呢? 同学之间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11 去年的树 意境美 情感美 30

教学反 思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年 月 日 课 题 课时安排 教学 12、小木偶的故事 1课时 本课 第 1 课时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积累运用文中形容表情的词语复述、续编故事。 目标 3、知道生活中,光会笑是远远不够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续编故事。 教学难点 教具 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内心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课件 教学反馈 31

一、模拟表演,导入新课 1、今天我请大家当一回演员,看看谁能表演出这些词语表示的表情。课件出示: 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 愁眉苦脸…… 2、你怎么看待这些表情?你最喜欢哪种表情? 教 3、小结: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 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 学 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让我 们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交流课前预习情况:木偶是什么? 3、检查初读情况。 ⑴、出示词语,指名读。 ⑵、开火车读课文。 过 2、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程 过渡:看来,大家已经把字词方面的“拦路虎”扫除了,下面我︵ 们就进一步来研读课文。 含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板 1、教师范读课文,课件出示相应图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书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读了课文以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设受?小组讨论。 计 2、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只会笑(画笑脸)、被抢、熊警察︶ 不相信、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不信)。 3、重点指导:课文最后一句“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 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研读重点,想象心理 1.从哪里看出“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 重点句: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尖叫。 2.引导学生从三个“我的”“尖叫”中,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木偶内心的愤怒。指导感情朗读。

32

“小木偶委屈极了!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3.读这句话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小木偶的委屈、无奈、愤怒,还有可能身上已经伤痕累累)再次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4.分角色朗读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小结: 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是怎样呢?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体现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 )地尖叫。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 )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是一副( )的表情。 “是,而且越来越疼了。”小木偶( )地说。 五、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遇见当初做小木偶的那个老木匠,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2、齐读最后一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小结: 4、在蓝鼻子小女巫的帮助下,小木偶拥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小木偶拥有了所有的表情,他向警察局走去…… 六、课外作业 推荐你阅读《木偶奇遇记》 教学反思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年 月 日 课 题 语文园地三 口语交际. 习作 课时安排 3课时 本课 第 1 课时 33

1. 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2.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 3、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目标 4、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5.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教学重点 自编故事、合作表演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 表演所需的道具 教具 第一课时 一、 引言 二、学生准备 教 学 过 程 ︵ 含板书设计 ︶ 1、一进“大看台” a 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b 讲童话,悉心的听众品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 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d 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2、二近大看台 a 创设情景: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你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b有感情的读自编故事。 c用情的讲童话故事。 d出色的演童话故事 e交流收获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二、 八面来风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交流 3、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发现 1、 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 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 教学反馈 34

看吧。 2、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 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 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 全班交流。 三、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教师小结: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 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 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第三课时 一、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二、展示 1、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2、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3、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课后作业 :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教学反思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年 月 日 13、白鹅 课 题 35

课时安排 2课时 本课 第 1 课时 1. 分析“白鹅”特点,理解作者对白鹅的思想感情。 教学 2. 学习用比较的手法突出事物特征的写法。 目标 3. 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4. 感受白鹅的高傲,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用比较的手法突出事物特征的写法。 学习用比较的手法突出事物特征的写法;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教学难点 爱之情。 课件 教学反馈 教具 第一课时 一、背诵诗歌导入课文 教 学 过 程 ︵ 含板书设计 ︶ 1.请学生齐背骆宾王的诗《鹅》,问学生:诗中描绘了鹅的什么特征? 2.出示白鹅图片,请学生自由说说鹅还有哪些特征?(提示:从鹅的生活习性、对人的贡献、叫声、走路姿势等方面说)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看作者是如何抓特征刻画这只白鹅的? 二、诱思导学.梳理内容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意,勾划生字词。 2.幻灯片出示生字词,请学生认读、理解。 3.请学生思考: (1)你认为作者对白鹅的态度是怎样的?用课文中相关的词句回答。 (2)“我”喜欢白鹅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语言概括回答。 三、本课小结《白鹅》抓住白鹅的傲慢的特点,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第二课时 一. 引入教学 二. 读课文,感受白鹅的高傲有趣,体会作者的情感 1.学生逐段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 2.通过模仿白鹅的姿态,理解并朗读句子:“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1)丰子恺爷爷第一次见到这只鹅时,心里边就暗自在说——“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他为什么这样说呢? (2)“左顾右盼”是什么意思?同学们用动作表示一下。 (3)同学们想想:这鹅的颈子已经够长了,它还要伸直了头颈左顾右

36

盼,难怪作者说:“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板书:高傲 3.它的高傲更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4.学生自渎课文第3-7自然段,看看可以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的高傲,勾画出来,并读一读,体会体会。 5.交流勾画的句子,感受鹅的高傲。 (1) 感受鹅叫声的高傲。 ①学生读勾画的句子。 ②指导学生个性朗读。 (2)感受鹅步态的傲慢。 第一句:“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①看课件理解“净角出场”,指导朗读句子。 ②了解作者用对比的方法突出鹅步态的特点。通过读表现鹅步态的傲慢。 第二句:“它傲然地站着??咬你一口。” 鹅不仅不怕人还欺负人,把鹅的傲慢劲儿读出来。 (3)感受鹅吃相的高傲。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三眼一板”感受鹅吃饭时的高傲。 ②学生自由交流表现白鹅吃相高傲的句子。 ③从“狗偷鹅食”的这段描写感受其中的趣味。(通过范读、自由读、引读,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趣味。) (4)这样一个高傲的动物,作者却不厌其烦地侍侯它,你明白了什么?作者喜欢它什么?(有趣、可爱、忠诚、高傲??)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三.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积累语言,背诵喜欢的内容 附板书: 13 白鹅 叫声: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高傲 步态: 从 容 大模大样 喜爱 吃相: 三眼一板 架子十足 教学反思 37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年 月 日 课 题 14* 白公鹅 课时安排 1课时 本课 第 1 课时 教学 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两只白鹅的不同之处。 目标 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重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难点 教具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课件 教学反馈 一、复习引入 1.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 教 学 过 程 ︵ 含板书设计 ︶ 么样的印象?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它就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 板书课题:白公鹅 二、新课学习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号;在文中勾画出二类生字,多读几遍; 哪些词、句、段给你印象最深?可以勾一勾,写一写。 2.学生交流。 3.谁来说说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4.这究竟是只什么样的白鹅?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下。 (耀武扬威)的大公鹅 (威风凛凛)的大公鹅 (派头十足)的大公鹅 5.好一只拥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么样的呢?谁来概括一下? (高傲的)白鹅 6.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1 设计表格(或课件),引导对比阅读。 A、先出示(点击)旧课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

38

阅读和交流。 白鹅 白公鹅 ①姿态 ②叫声 ③步态 ④吃相 ⑤玩相 白鹅 白公鹅 B、 从表中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2、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3、 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相同点: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前者抓住一个特点──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三个方面(叫声、步态、吃相)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当荣膺?在解释说明中写出了白鹅的特点。我们写作文时,就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其特点。 教学反思

39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年 月 日 课 题 15、猫 课时安排 2课时 本课 第 1 课时 1、 给课文分段,练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 3、 学会生字新词,进行分析判断句子正确性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目标 4.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举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给课文分段,练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件 教学反馈 教具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 含板书设计 ︶ 一、 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揭示课题,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谈谈猫。教师简介作者,让学生初步了解老舍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感受作者语言魅力的积极性。 二、 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 学生带着要求自学课文(拼读生字,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义,读通课文,想想课文意)。 2、 流自学情况:课文写出了哪两种猫?多少只大猫,多少只小猫?是怎样大猫,又是怎样的小猫?随机形成板书: (一只)(大)古怪 猫 (一群)(小)淘气 (在初读交流时,引出表现文章主线的板书,并借助这主线,为下面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提供依据。) 三、 理解结构,概括段意。 抓住“大猫古怪”“小猫淘气”这条主线,引导学生研究: ①课文的分段;②段意的概括;③主要内容的归纳。 (以一条主线所发挥的三大作用,使初读者训练机理清晰、环环相扣,提高了读书效率。) 第二课时 一、 专题研究,理解课文。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合作形成“研读专题”,即怎样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任选你觉得最生动的一处讲析给大家听。

40

1、 教师先指导一处以作示范,让学生明白应当怎样讲析。 2、 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教师巡视指导,掌握自主研读情况。 3小组或同桌合作,最后组织课堂交流;教师随机作点拨、深化和评价。 (教师重点指导一处范例以后,要着重引导学生自读。可以让学生“划”自己最喜欢、感受最深或最能体现作者对猫的喜爱这情的句子,‘圈’出这一句话中最能体现猫的可爱、作者爱猫的关键词,“研读”领悟这些关键词的特别含义,“赏读”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然后,把这个自读过程具体说出来参加交流。这样保证了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研读课文,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把反复诵读课文与研究性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摆脱了以繁琐提问作情节分析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开拓了阅读教学的新天地。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他们可以挑自己最有感触的地方说。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积极性和自豪感,真正发挥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 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作者老舍爷爷的笔下却显得那么惹人喜爱。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正说明了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教学反思 41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年 月 日 课 题 16* 母鸡 课时安排 1课时 本课 第 1 课时 1、自主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 目标 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 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件 教学反馈 教具 一、导入新课 1、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我们认识了高傲的白鹅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能说说在老舍先生笔下的那只猫有什么特点吗? (古怪、可爱) 猫既古怪,又可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2、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自由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出示要求: ⑴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⑵ 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在家里已经认真的预习了这篇课文,读课文以前,先读读这几个词语,看看你们是否通过预习已经认识了他们。 出示词语: 反抗 欺侮 成绩 凄惨 慈爱 辛苦 如怨如诉 疙瘩 可恶 毒手 聋子 鸡雏 啼叫 一撮儿毛 齐读,抽读。 三、初识母鸡特点 快速、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然后交流初步感受。) 板书: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3、作者从开始讨厌母鸡,到后来的认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不敢再讨厌母鸡,经历了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而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文章的线索,从讨厌到不讨厌,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不讨厌母鸡? 四、自读自悟,感受母鸡特点 1、老舍先生写笔下的母鸡让人讨厌,是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写的? 在1~3自然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42

教 学 过 程 ︵ 含板书设计 ︶ 课件出示:这是一只( )的母鸡。 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炫耀自己。 2、后来,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他了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 课件出示:第9自然段 3、老舍先生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10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勾画,批注在旁边,母鸡的特点可以是书上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读后的感受。 课件出示: 这是一只( )的母鸡。 (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无私、无所畏惧、日夜操劳、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不辞辛苦??) 3、正因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正因为母爱的伟大,所以老舍先生的情感才从“一向讨厌母鸡”变为“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喜欢、敬佩、赞赏??) 是呀,此时,作者对母鸡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了。 五、比较《猫》和《母鸡》的异同 在情感的表达上,都是对小动物的喜爱,《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板书设计 16、母鸡 一向讨厌:叫、欺软怕硬、炫耀 不敢再讨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教学反思

43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年 月 日 课 题 17 长城 课时安排 2课时 本课 第 2 课时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教学 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目标 教学重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件 教学反馈 教具 第一课时 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教 学 过 程 ︵ 含板书设计 ︶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 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 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出示鹏博士软件的图片]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板书:略] 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1]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2]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3]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3 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 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44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长城的结构特点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长城的? 3、学习了课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万里长城像( ),在崇山峻岭之间( ),她高大(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长城是由( )建造的,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 )和( )。 2、给生字注音组词 3、抄写课后生词 4、比较句子,把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1]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万里长城。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背诵课文的第一、而自然段 三、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板书设计: 17、长城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教学反思 45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年 月 日 课 题 18 颐和园 课时安排 2课时 本课 第 1 课时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教学 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白板 教学反馈 教具 第一课时 一、以测代检 预习引路 1.精彩一分钟: 小组同学相互展示浏览搜集的相关资料及图片。 2.教师谈话导入并检测预习情况: 课后同学们都通过资料了解了“颐和园”这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要想饱览名胜,就要先认识她的名字《颐和园》 课前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 二、读解释,填词语(可以查阅课文) 1、形容人头脑清醒,精快。 ( ) 2、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 ) 3、样子各不相同。 ( ) 4、青翠茂密。 ( ) 5、往远处看。 ( ) 小组自我对照、检查,请正确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生字和理解词语的。 教师表扬预习好的同学。 二、画图通络 初识名园 1.提出自主阅读的要求,弄清作者游园的景点与路线。 (1)课文主要记叙了哪几个景点?(读后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长廊 万寿山 昆 教 学 过 程 ︵ 含板书设计 ︶ 明湖) (2)找出课文中有关作者游园路线的词语。(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 2.边读边想,尝试画出《“颐和园”旅游示意图》。 3.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画出的旅游图。 4.师生共同阅读课文中有关旅游地点变换的语句,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旅游图(见板书设计中图示),学生对照,选出最相似的表扬。 5.多媒体播放颐和园画面,学生按图看景。

46

6.作业:选出你最喜欢的景点,有感情地朗读。 18 颐和园 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第二课时 一、画境解文 欣赏名园 1.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点,美美地读一读,体会语言美。 2.指名朗读有关段落(随机指导,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部分都要涉及),学生谈感受[学生品评、互动,从文本的语言中体悟景物特点,教师适当补充,师生合作板书(参见板书设计中有关内容),并随机将课文插图或搜集到的有关图片粘贴到板书的图中。这一部分是学习重点,应注意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教师还可以用品味课文中的“滑”字为例,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品读其它词句]。 3.学生总结三部分的景物特点,板书:长长的画卷 立体的画卷 铺开的画卷 4.开火车(每部分一名同学)朗读相关段落。 5.尝试背诵喜欢的段落。 二、画面回放 介绍名园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文中自己喜欢的景点,加入搜集到的资料,讨论确定这一景点的导游词。 2.每组选一名导游,带领全班同学游玩相关景点(指图或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画面解说)。 3.根据导游情况,评出导游的等级(特级导游、一级导游。二级导游等)。 三、画笔再展 畅写景观 1.阅读课文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他们有什么关系(前后照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讨论总结这一课的叙述顺序。[总,分(地点转换),总] 3.画一幅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点游览图,并利用学到的叙述方法写一篇游记(作业)。 板书设计: 18 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颐和园美丽的景色 课文优美的语言 世界遗产 教学反思

47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年 月 日 课 题 19 秦兵马俑 课时安排 2课时 本课 第 1 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字只要认识不要求会写。认识一个多音字“乘”。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 3、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目标 用。 4、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白板 教学反馈 教具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瞰 、弩、颔、髻、铠五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nǔ”的鼻音要读好。多音字“乘”的不同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二、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再次阅读课文 (一)阅读提示。 1.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是怎么介绍兵马俑的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就能明白的。 2.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来讲兵马俑的?每个部分讲的什么?各个部分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3.文章着重对哪个部分进行了描写?重点读一读。 (二)学生回答,讨论。 三、精读选段 1.第二自然段 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从哪些语句说明兵马俑的确“规模宏大”的呢? ①数据中体会规模宏大。你可以勾画出有关数据读一读,体会它面积之大、数量之多。 ②单举开掘的一号坑里兵马俑的数量进一步说明规模宏大。 ③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恢弘、制作工艺精湛,体会到规模宏大。 2.文章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学生勾画书中具体描写的样子及神态的词语,体会到个性特点 将军佣 身材魁梧 头戴军冠 身披铠甲 手握宝剑 昂首挺胸,站在

48

教 学 过 程 ︵ 含板书设计 ︶ 前列神态自若 久经沙场 肩负重任 沉毅多谋武士俑 体格健壮 穿着装扮……目光炯炯…… 威武凝重 刚烈豪爽 骑兵佣 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 勇猛善战坚毅顽强 车兵佣 分为驭手和军士…… 分工明确 各司其责 弓弩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马 佣 形体健壮 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神气活现 斗志昂扬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第三至第十自然段,会真正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二 第11自然段 ①横线的句子是这部分的中心句。它既对上文作了小结,又对下文的学习作了提引。“极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兵马俑的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地位。 ②“端详”就是仔细地看、细致地打量。这些兵马俑乍一看,似乎一样,但只有精心端详时,才会发现它的细微差异。 ③加底纹的部分,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的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 ④“……”省去了什么呢?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 三 小结全文 19 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 绝无仅有 精美的艺术珍品 教学反思

49

第 周 星期 (总)第 节 年 月 日 语文园地五 课 题 课时安排 3课时 1.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教学 2. 保护文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文物,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在保护好的前提目标 下合理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加强保护,是我们应坚持的原则。 3. 继续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学习写导游词。 教学重点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教学难点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白板 教学反馈 教具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教 学 过 程 ︵ 含板书设计 ︶ 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2 第五单元我们学了哪几篇课文? 3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这三篇文章。 4 下面请大家再看看文中的三幅插图,说说这三幅图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 长城给我的印象是气魄雄伟,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6 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7 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长城、颐和园、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我们称它们为文物。(板书:文物) 师:除了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文物? 师: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文化古迹遭到了破坏,下面我们看一则关于长城的报道:(指名读书中那段话) 师: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然后说说你有哪些感受。 生1:我对那些破坏长城周围环境的人感到气愤。 生2:我仿佛听到了长城在哭泣。 生3:我感到很痛心,如果秦始皇看到这情景,他一定会大发雷霆的。 一、2、得出课题:不仅要保护长城,而且要保护其他的文物 二、3、引导学生读口语交际的学习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1)谈一谈读了这段文字后的感受; (2)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保护长城的建议; (3)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的情况,说说我们能为保护文物做些什么;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0d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