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课后答案

更新时间:2024-01-26 01:4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C1 施工导流控制 54

1. 施工导流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周密地分析研究水文、地形、地质、水文地质、枢纽布置及施工条件等基本资料,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选定导流标准,划分导流时段,确定导流设计流量;选择导流方案及导流建筑物的型式;确定导流建筑物的布置、构造及尺寸;拟定导流建筑物修建、拆除、堵塞的施工方法以及截断河床水流、拦洪度汛和基坑排水等措施。

2. 试述常用的施工导流方式及其使用条件?

答:A、分段围堰法导流:亦称分期围堰法,即用围堰将水工建筑物分段、分期维护起来进行施工的方法。

一般适用于:河床宽、流量大、工期较长的工程,尤其适用于通航河段和冰棱严重的河流。 (河床狭窄,基坑工作面不大,水深,流急,和由于覆盖层较深难于候筑纵向围堰实现分期导流的地方)

B、全段围堰法导流:即在河床主体工程的上下游各建一道断流围堰,使水流经河床以外的临时或永久泄水道下泄。 适用于导流流量小的情况。(流量很大的平原河道或沙谷较宽的山区河流上修建混凝土坝枢纽)

(大湖泊出口修建闸坝,坡降很陡的山区河道)

3. 分段围堰法导流的分段和分期是何意义?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分段:即在空间上用围堰将永久建筑物分为若干段进行施工;

分期:即在时间上将导流分为若干时期。

主要依据:

4. 在分段围堰法导流中,确定纵向围堰的位置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1.充分利用河心洲、小岛等有利地地形;2.尽可能与导墙、隔墙等永久建筑物相结合;3.需要考虑施工通航、阀运、围堰和河床防冲等要求时,不能超过允许流速;4.各段主体工程的工程量、施工强度要比较均衡;5.便于布置后期导流泄水建筑物,不至于使后期围堰过高或截流落差过大。

5. 什么是导流标准?如何确定导流标准? 答:即选择导流设计流量进行施工导流设计的标准,包括初期导流标准,坝体拦洪度汛标准,孔洞封堵标准等。 施工初期导流标准: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的规定,首先根据导流建筑物的下列指标(保护对象、失事后果、使用年限、工程规模),将导流建筑物划分为Ⅲ~Ⅴ级;再根据导流建筑物的类别和类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规定的幅度内选定相应的洪水重现期作为初期导流标准。

6. 什么是导流时段?划分导流时段的依据是什么?

答:即按导流程序所划分的各施工阶段的延续时间,具有实际意义的导流时段,主要是围堰挡水而保证基坑干地施工的时间(即挡水时段)。

导流时段的划分:根据导流程序,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来划分导流时段。

与河流的水文特征、水工建筑物的布置和型式、导流方案、施工进度等因素有关。

7. 什么是导流设计流量?如何确定导流设计流量?

答:导流设计流量:选定导流标准之后的最大流量。

⑴过水围堰:①围堰挡全年洪水,导流设计流量为选定导流标准的年最大流量,导流挡水与泄水建筑物的设计流量相同;

②围堰只挡某一枯水时段,按该挡水时段内同频率洪水作为围堰和该时段泄水建筑物的设计流量,确定泄水建筑物总规模的设计流量应按坝体施工期临时度汛洪水标准决定。 (2)不过水围堰:

①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假定一系列流量值,分别求出泄水建筑物上、下游水位。 ②根据这些水位确定导流建筑物的主要尺寸和工作量,估算导流建筑物的费用;

③估算由于基坑淹没一次所引起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费用; ④根据历年实测水文资料,统计超过上述假定流量的总次数,除以统计年数得年平均超过次数,亦即年平均淹没次数; ⑤绘制流量与导流建筑物费用、基坑淹没损失费用的关系曲线,并将它们叠加得流量与导流总费用的关系曲线;

⑥计算施工有效时间,试拟控制性进度计划,以验证初选的导流设计流量是否现实可行,以便最终确定一个既经济又可行的挡水期和导流设计流量。

8. 过水土石围堰过水期的导流设计流量和挡水期的导流设计流量是如何确定的?它们各

有什么用途? 答:从围堰工作情况看,有过水期和挡水期之分,对应的导流标准有所不同。 过水期的挡水标准:应与不过水围堰挡全年洪水时的标准相同,相应的导流设计流量主要用于围堰过水工况下,加固保护措施的结构设计和稳定分析,也用于校核导流泄水道的过水能力。各级流量下的流态、水力要素和最不利溢流工况,应通过水力计算及水工模型试验论证。 2.挡水期的导流标准:应结合水文特点、施工工期及挡水时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当水文系列较长,大于或等于30年时,也可根据实测流量资料分析选用。相应的导流设计流量主要用于确定堰顶高程、导流泄水建筑物的规模及堰体的稳定分析等。

9. 何谓导流方案?选择导流方案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不同导流时段、不同导流方式的组合称为导流方案。

因素:水文条件、地形条件、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水工建筑物的型式及其布置、施工期间河流的综合利用、施工进度,施工方法及施工场地布置。

10. 试论述施工导流、施工进度、施工总体布置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进度与导流方案密切相关,通常是根据导流方案安排控制性进度计划。对施工进度起控制作用的关键性时段主要有导流建筑物的完工期限、截断河床水流的时间、坝体拦洪的期限、封堵临时泄水建筑物的时间以及水库蓄水发电的时间等。各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直接影响到各时段中导流任务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因此,施工方法、施工进度与导流方案是密切相关的。

导流方案的选择与施工场地的布置亦相互影响。例如,在混凝土坝施工中,当混凝土生产系统布置在一岸时,宜采用全段围堰法导流。若采用分段围堰法导流,则应以混凝土生产系统所在的一岸作为第一期工程,因为这样两岸施工交通运输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11. 试述截流的基本方法及其主要施工过程?

答:河道截流有立堵法、平堵法、立平堵法、平立堵法、下闸截流以及定向爆破截流等多种方法,但基本方法为立堵法和平堵法两种。

1.立堵法:将截流材料从龙口的一端向另一端或从两端向中间抛投进占,逐渐束窄龙口,直至全部拦断。截流材料通常用自卸汽车在进占戗堤的端部直接卸料入水,或先在堤头卸料,

再用推土机推入水中。

2.平堵法:事先在龙口架设浮桥或栈桥,用自卸汽车沿龙口全线从浮桥或栈桥上均匀、逐层抛填截流材料,直至戗堤高出水面为止。

截流的主要施工过程包括戗堤的进占、龙口范围的加固、合龙和闭气等工作。

12. 截流时段应怎样确定? 答:(既要把握截流时机,选择在流量较小、风险较低的时段内进行;又要为后续的基坑工作和主体建筑物施工留有余地,不致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 考虑因素:

1. 截流以后,需要继续较高围堰,完成排水、清基、基础处理等大量基坑工作,并应把围

堰或永久建筑物在汛期前抢修到一定高度以上。为保证这些工作的完成,截流时段应尽量提前。

2. 在通航的河流上进行截流,截流时段最好选泽在对航运影响较小的时段内。 3. 在北方有冰凌的河流上,截流不应该在流冰期进行。

此外:在截流开始前,应修好导流泄水建筑物,并做好过水准备。

综上所述,截流时段一般多选在枯水期初,流量已有明显下降的时候,而不一定选在流量最小的时刻。

13. 立堵截流需要计算哪些龙口水力参数? 答:立堵截流需要计算截流过程中龙口各参数如单宽流量q、落差z及流速v等的变化规律,由此确定截流材料尺寸及相应的数量。

14. 简述坝体施工期拦洪度汛的基本要求? 答:

15. 如何制定蓄水计划?

答:一个积极可靠的蓄水计划,既能保证发电、灌溉及航运等方面的要求,又要力争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封堵导流临时泄水建筑物,使封堵工作顺利进行;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环境保护因素对水库蓄水期向下游的供水有一个最小流量要求,该流量可结合工程实际,经比较后合理制定措施:

在进行施工期蓄水历时计算时,要综合考虑下游通航、灌溉、发电和下游用水要求,计算分析确定。施工期蓄水历时的计算方法常用频率法和典型年法,同时,水库蓄水要解决的问题: 1.确定蓄水历时计划,并据此确定水库开始蓄水的日期,即导流临时泄水建筑物封堵日期。水库蓄水可按保证率75%~85%的月平均流量过程线来制订。可以从发电、灌溉及航运等方面所提出的运用期限和水位要求,反推出水库开始蓄水的日期。

2.校核库水位上升过程中大坝施工的安全性,并据此拟定大坝浇筑的控制性进度计划和坝体纵缝灌浆的进程。大坝施工安全校核的洪水标准,通常可选用20年一遇月平均流量。校核时,以导流临时泄水建筑物封堵日期为起点,按选定洪水标准的月平均流量过程线,用顺推法绘制水库蓄水过程线。

16. 在基坑排水中,如何用试抽法确定排水设备的容量? 答:试抽时,如果水位下降很快,显然是排水设备容量过大,这时,可关闭一部分排水设备,以控制水位下降速度;若水位基本不变,则可能是排水设备容量过小或者有较大的渗漏通道存在,这时,应增加排水设备容量或找出渗漏通道予以堵塞,然后再进行抽水,还有一种情况是水位降至一定深度后就不再下降,这说明此时排水流量与渗透流量相等,只有增大排水

设备容量或堵塞渗漏通道,才能将积水排除。

17. 举例说明在基坑外缘开挖排水沟或截水沟的用途? 答:为防止下雨时因地面径流进入基坑而增加抽水量甚至淹没基坑,往往在基坑外缘挖排水沟或截水沟,以拦截地面水。

18. 简述导流临时建筑物与永久建筑物可能结合的各种情况?

答:1、导流明渠,与永久工程相结合,利用岸边船闸、升船机或溢洪道布置导流明渠,如岩滩、水口、大峡等工程。

2、导流隧洞系临时建筑物,其布置应与电站枢纽总布置相协调,尽量与永久泄洪或引水建筑物相结合,对地形地质条件较好的一岸或部位,一般优先由永久建筑物布置,如厂房引水系统,泄洪洞等。

3、导流底孔是坝体内设置的临时泄水孔口,其布置尽量将导流底孔与永久建筑物的底孔结合,当永久建筑物设计中有放空、供水、排沙底孔可供利用时,应尽量让导流底孔与之结合。

C2 爆破工程 85

1. 区别以下概念: 爆炸与爆破; 正氧平衡与负氧平衡; 导火索与导爆索; 集中药包与

延长药包;爆力与猛度;抛掷漏斗与可见漏斗;深孔爆破和浅孔爆破;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

答:1.爆炸: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

爆破:利用炸药的爆炸能量对周围的岩石、混凝土或土等介质进行破碎、抛掷或压缩,达到预定的开挖、填筑或处理等工程目的的技术。

2.正氧平衡:炸药的含氧量大于可燃物完全氧化所需要的含氧量,生成有毒的NO2,并释放较少的热量。

负氧平衡:炸药的含氧量小于可燃物完全氧化所需要的含氧量,生成有毒的CO,释放热量仅为正氧平衡的1/3左右。

3.导火索:用来激发火雷管,索芯为黑火药,外壳用棉线、纸条和防水材料等缠绕和涂抹而成。按使用场合不同,有普通型、防水型和安全型3种。

导爆索:可分为安全导爆索和露天导爆索。构造类似于导火索,但其药芯为黑索金,外表涂成红色,以示区别。

4.集中药包:药包的长边和短边的长度之比<=4;

延长药包:药包的长边和短边的长度之比>4;

5.爆力:又称静力威力,用定量炸药炸开规定尺寸铅柱体内空腔的容积(mL)来衡量,表征炸药膨胀介质的能力。

猛度:又称动力威力,用定量炸药炸塌规定尺寸铅柱体的高度(mm)来表示,表征炸药粉碎介质的能力。

6.抛掷漏斗:装药在介质内爆破后于自由面处形成的漏斗形爆坑 可见漏斗:破碎后的岩块部分抛掷于漏斗半径以外,抛起的部分渣料落回到漏斗坑内,形成的可见漏斗。

7.深孔爆破:钻孔爆破中,孔径大于75mm,孔深超过5m; 浅孔爆破:钻孔爆破中,孔径小于75mm,孔深小于5m;

8.光面爆破:先爆除主体开挖部分的岩体,然后再起爆布置在设计轮廓线上的周边孔药包,将光爆层炸除,形成一个平整的开挖面。

预裂爆破:首先起爆布置在设计轮廓线上的预裂爆破孔药包,形成一条沿设计轮廓线贯穿的裂缝,再在该人工裂缝的屏蔽下进行主体开挖部位的爆破,保证保留岩体免遭破坏。

2. 常用的炸药、雷管有哪几种类型?分别适用于哪些场合? 答:炸药:1.三硝基甲苯(TNT);2.硝化甘油炸药(胶质炸药)3.铵梯炸药;4.铵油炸药;5.浆状炸药;6.乳化炸药;

起爆器材:1.雷管;2.导火索;3.导爆索;4.导爆管;5.导爆雷管;

雷管:分为火雷管和电雷管,电雷管又分即发、秒延迟、毫秒延迟3种。

3. 常用的起爆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分为电力起爆和非电力起爆两大类,后者又包括火花起爆,导爆管起爆和导爆索起爆。 1.火花起爆:

2.电力起爆: 3.导爆管起爆: 4.导爆索起爆:

4. 爆破设计应确定哪些参数?爆破作用指数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工程中怎样按照爆破作用指数进行爆破类型划分?

答:1. W:最小抵抗线:药包中心至临空面的最短距离;2. r:爆破漏斗底半径;3. R:爆破破坏半径;4. P :可见漏斗深度;5. L:抛掷距离; 爆破作用指数用n表示:r/W

分类:1.当n=1即r=W时,称为标准抛掷爆破; 2.当n>1即r>W时,称为加强抛掷爆破; 3.当0.75<=n<1时,称为减弱抛掷爆破; 4.当n<0.75时,称为松动爆破;

5. 常用的爆破方法有哪些?其适用条件如何?

答:按照药室的形状不同分为钻孔爆破和洞室爆破两大类;

钻孔爆破又分为浅孔爆破和深孔爆破;浅孔爆破大量应用于地下工程开挖、露天工程的中小型料场开采、水工建筑物基础分层开挖以及城市建筑物的控制爆破。深孔爆破则恰好弥补了前者的缺点,适用于料场和基坑的大规模、高强度开挖。 洞室爆破适用条件:

1. 挖方量大而集中,并需在短时间内发挥效益的工程。 2. 山势陡峻,不利于钻孔爆破安全施工的场合。 3. 定向爆破筑坝。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当地质、地形条件满足要求时,洞室爆破可用于定向爆破筑坝、面板堆石坝次料场开挖以及定向爆破截流。

6. 钻孔爆破设计包括哪些主要参数?如何改善深孔爆破的爆破效果?

答:浅孔爆破:1.最小抵抗线W;2.台阶高度H;3.炮孔深度L;4.孔距a和排距;5.堵塞长 L;

深孔爆破:1.台阶高度H;2.钻孔直径d;3.底盘抵抗线Wd;4.超钻深度△H;5.孔长L;

6. 孔距a和排距;7. 堵塞长度L1

措施:1.合理利用或创造人工自由面。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多面临空的地形,或人工创造多面临空的自由面,有利于降低爆破单位耗药量。适当增加梯段高度或采用斜孔爆破,均有利于提高爆破效率。斜孔爆破后边坡稳定,块度均匀,还有利于提高装渣效率。

2.改善装药结构。深孔爆破多采用单一炸药的连续装药,且药包往往处于底部、空口不装药段较长,导致大块的产生。采用分段装药虽增加了一定施工难度,但可有效降低大块率;采用混合装药方式,即在孔底装高威力炸药、上部装普通炸药,有利于减少超钻深度;在国内外矿山部门采用的空气间隔装药爆破技术也证明是一种改善爆破破碎效果、提高爆炸能量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3.优化起爆网路。化起爆网路对提高爆破效果,减轻爆破振动危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选择合理的起爆顺序和微差间隔时间对于增加药包爆破自由面、促进爆破岩块相互撞击以减小块度、防止爆破公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采用微差挤压爆破。微差挤压爆破是指爆破工作面前留有渣堆的微差爆破。由于留有渣堆,从而促使爆岩在运动过程中相互碰撞、前后挤压,获得进一步破碎,改善了爆破效果。微差挤压爆破可以用于料场开挖及工作面小、开挖区狭长的场合。它可以使钻孔和出渣作业互不干扰,平行连续作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5.保证堵塞长度和堵塞质量。实践证明,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堵塞良好的爆破效果及能量利用率较堵塞不良的场合可以大幅提高。

7. 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设计中有哪些主要参数?如何确定?

答:预裂爆破:1.孔径:明挖70~165mm;隧洞开挖为40~90mm;大型地下厂房为50~110mm。 2.孔距:与岩石特性、炸药性质、装药情况、开挖壁面平整度要求和孔径大小有关。孔距一般为孔径的7~12倍。质量要求高、岩质软弱、裂隙发育者取小值。

3.装药不耦合系数:指炮孔半径与药卷半径的比值,为防止炮孔壁的破坏,改值一般取2~5.

4.线装药密度:指单位长度炮孔的平均装药量。影响预裂爆破参数的因素很复杂,很难从理论上推导出严格的计算公式,主要以经验公式为主。 光面爆破:

1. 光面爆破层厚度:即最小抵抗线的大小,一般为炮孔直径的10~20倍,岩质软弱、裂隙

发育者取小值。

2. 孔距:一般为光面爆破层厚度的0.75~0.90倍,岩质软弱、裂隙发育者取小值。 3. 钻孔直径及装药不耦合系数:参照预裂爆破选用。 4. 线装药密度:一般按照松动爆破药量计算公式确定。

8.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中为什么要预留保护层?如何进行保护层的爆破开挖?

答:原因:由于爆破荷载的作用,在完成岩体破碎、开挖的同时,爆破不可避免地对保留岩体产生损伤,形成所谓的爆破损伤影响区。因此在建基面以上一定范围须预留保护层,采用严格的爆破控制措施,以防止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的整体性遭到破坏,保证建基面有足够的承载力以及良好的稳定性与抗渗性。

保护层的开挖:

基础保护层的开挖是控制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质量的关键。紧邻水平建基面的岩体保护层厚度,主要与地质条件、爆破材料性能、炮孔装药直径等有光,应由梯段爆破孔底以下的破坏深度的爆破试验确定。只有不具备现场试验的条件下,才允许使用工程类比法确定。 对基础保护层的开挖,按照现有的规定,一般分3层开挖。第1层炮孔不得穿入建基面以上1.5m的范围,装药直径不得大于40mm,控制单响药量不超过300Kg;第2层,对节理裂隙极发育和软弱岩体,炮孔不得穿入建基面以上0.7m的范围,其余岩体不得超过0.5m

范围,且炮孔与水平建基面的夹角不应大于60度,装药直径不应大于32mm,须采用单孔起爆方法;第3层,对节理裂隙极发育和软弱岩体,须留0.2m厚岩体进行撬挖,其余岩体炮孔不得穿过建基面。

9.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常涉及哪些主要爆破技术?

答: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的开挖;岩石高边坡爆破开挖;定向爆破筑坝;岩塞爆破;面板堆石坝填筑石料的开采;围堰和岩坎的拆除爆破。

10. 爆破公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控制和防范爆破振动?

答:公害:1.爆破地震;2.爆炸空气冲击波和水中冲击波;3.爆破飞石等;

措施:1.在爆源控制公害强度:是公害防护最为积极有效的措施。合理的爆破参数、炸药单耗和装药结构既可保证预期的爆破效果,又可避免爆炸能量过多的转化为振动、冲击波、飞石和爆破噪声等公害;采用深孔台阶微差爆破技术可有效削弱爆破振动和空气冲击波强度;合理布置岩石爆破中最小抵抗线方向,不仅可有效控制飞石方向和距离,还对降低与控制爆破振动、空气冲击波和爆破噪声强度有明显效果;保证炮孔的堵塞长度和质量、针对不良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爆破控制措施对削弱爆破公害的强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2.在传播途径上削弱强度:在爆区的开挖线轮廓进行预裂爆破或开挖减震槽,可有效降低传播至保护区岩体中的爆破地震波强度。对爆区临空面进行覆盖、架设防波屏可削弱空气冲击波强度,阻挡飞石。

3.被保护对象的防护:当爆破规模已定,而在传播途径上的防护措施尚不能满足时,可对危险区内的建筑物及设施进行直接防护;对被保护对象的直接防护措施有防震沟、防护屏以及表面覆盖等。

C3基础处理工程 115

1. 简述基岩灌浆的目的和种类?

答:1.帷幕灌浆:减少坝基的渗流量,降低坝底渗透压力,保证基础的渗透稳定。 2. 固结灌浆:提高岩基的整体性和强度,并降低基础的透水性。

3. 接触灌浆:加强坝体混凝土与坝基或岸肩之间的结合能力,提高坝体的抗滑稳定性。 总:减少或消除地基的天然缺陷,改善和提高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能,使地基具有足够的强度、整体性、抗渗性及稳定性,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和正常运行。

4. 简述灌浆施工的主要工序与工艺要求?

答:1.钻孔:确保孔深、孔向、孔位符合设计要求;力求孔径上下均一、孔壁平顺;钻进过程中产生的岩粉细屑较少。

2.钻孔(裂隙)冲洗: 3.压水试验;

4.灌浆的方法与工艺; 5.灌浆的质量检查;

5. 简述几种钻灌的方法与特点? 答:1.打管灌浆:

2.套管灌浆:

3.循环灌浆:

4.预埋花管灌浆:

6. 化学灌浆有哪些特性?

答:1.化学浆液的黏度低,有的接近于水,有的比水还小。其流动性好,可灌性高,可以灌入水泥浆液灌不进去的细微裂隙中。

2.化学浆液的聚合时间可以比较准确地控制,从几秒到几十分钟,有利于机动灵活地进行施工控制。

3.化学浆液聚合后的聚合体,渗透系数小,几乎不透水,防渗效果好。

4.有些化学浆液聚合体本身的强度及黏结强度比较高,可承受高水头。

5.化学灌浆材料聚合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均较好,能抗酸、碱及微生物的侵蚀,但一般高分子化学材料都存在老化问题。

6.化学灌浆材料都有一定的毒性,在配置、施工过程中要十分注意防护,并切实防止对环境的污染。

7. 砂砾石地基灌浆与基岩灌浆有什么异同?

答:岩石基础灌浆(基岩灌浆),即将某种具有流动性和胶凝性的浆液,按一定的配比要求,通过钻孔用灌浆设备压入岩层的孔/裂隙中,通过硬化胶结后,形成结石,以提高基岩的强度和整体性,改善基岩的渗透性。分为帷幕灌浆,固结灌浆,接触灌浆三大类;灌浆材料通常以水泥灌浆最普遍。

砂砾石地层具有结构松散,孔隙率大,渗透性强的特点,在地层中成空较困难,于基岩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砂砾石地层中灌浆,有一些特殊的技术要求与施工工艺。岩基灌浆以水泥灌浆为主,而砂砾石地层的灌浆,一般以水泥黏土浆为宜。

8. 防渗墙可运用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形式?

答:运用:1.控制闸、坝基础的渗流;2.控制土石围堰及其基础的渗流;3.防止泄水建筑物下游基础的冲刷;4.加固一些有病害的土石坝及堤防工程;5.作为一般水工建筑物基础的承重结构;6.拦截地下潜流,抬高地下水位,形成地下水库。

形式:1.从其构造特点来说,主要有两类:槽孔型防渗墙和桩柱型防渗墙,前者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防渗墙的主要型式。

2.防渗墙系垂直防渗措施,其立面布置有两种型式:封闭式与悬挂式。封闭式(墙体

插入到基岩或相对不透水层一定深度,以实现全面截断渗流的目的),悬挂式(墙体只深入地层一定深度,仅能加长渗径,无法完全封闭渗流)。 9. 简述防渗墙的墙体材料及其适用条件? 答:1.普通混凝土:

2.黏土混凝土: 3.粉煤灰混凝土: 4.塑性混凝土: 5.自凝灰浆:

6.固化灰浆:

10. 说明泥浆固壁的原理及其主要作用?

答:原理:由于槽孔内泥浆压力要高于地层的水压力,使泥浆渗入槽壁介质中,其中较细的颗粒进入空隙,较粗的颗粒附在孔壁上,形成泥皮。泥皮对地下水的流动形成阻力,使槽孔内的泥浆与地层被泥皮隔开,泥浆一般具有较大的密度,所产生的侧压力通过泥皮作用在孔壁上,就保证了槽壁的稳定。

作用:泥浆除了固壁作用外,在造孔的过程中,尚有悬浮和携带岩屑、冷却润滑钻头的作用;成墙以后,渗入孔隙的泥浆和胶结在孔壁的泥皮,还对防渗起辅助作用。 11. 防渗墙造孔成槽方法有哪些?简述泥浆下浇筑混凝土的主要特点? 答:防渗墙造孔成槽的方法有钻劈法、钻抓法或分层钻进等方法成槽。

1.钻劈法(“主孔钻进,副孔劈打”法),利用冲击式钻机的钻头自重,首先钻凿主孔,当主孔钻到一定的深度以后,就为劈打副孔创造了临空面。适用于砂砾石等地层。

2.钻抓法(“主孔钻进,副孔抓取”法),先用冲击钻或回转钻钻凿主孔,然后用抓斗抓挖副孔,副孔的宽度要求小于抓斗的有效作用宽度。主要适合于粒径较小的松散软弱岩层。 3.分层钻进法,常采用回转式钻机造孔。分层成槽时,槽孔的两端应领先钻进导向孔。它是利用钻具的重量和钻头的回转切削作用,按一定程序分层下挖,用砂石泵经空心钻杆将土渣连同泥浆排出槽外,同时,不断地补充新鲜泥浆,维持泥浆液面的稳定。适用于均质细颗粒的地层,使碎渣能从排渣管内顺利通过。

4.铣削法,采用液压双轮铣削机,先从槽段一段开始铣削,然后逐层下挖成槽。 特点:1.不允许泥浆与混凝土掺混形成泥浆夹层;2.确保混凝土与基础以及一、二期混凝土之间的结合;3.连续浇筑,一气呵成。

12. 什么是高压喷射灌浆法?其作用机理有哪些方面?

答:高压喷射灌浆法:利用钻机造孔,然后将带有特制合金喷嘴的灌浆管下到地层预定的位置,以高压把浆液或水、气高速喷射到周围地层,对地层介质产生冲切、搅拌和挤压的作用,同时将浆液置换、充填和混合,待浆液凝固后,就在地层中形成一定形状的凝结体的新的地基处理方法。

作用机理:

1. 冲切搅拌作用:高压喷射流通过对原地层介质的冲击、切割和强烈扰动,使浆液扩散

充填地层,并与土石颗粒掺混搅和,硬化后形成凝结体,从而改变原地层结构和组分,达到防渗加固的目的。

2. 升场置换作用:随高压喷射流喷出的压缩空气,不仅对射流的能量有维持作用,而且造成孔内空气扬水的效果,使冲击切割下来的地层细粒和碎屑升扬至孔口,空余部分由浆液代替,起到了置换作用。 3. 挤压渗透作用:高压喷射流的强度随射流距离的增加而衰减,至末端虽不能冲切地层,

但对地层任能产生挤压作用,同时,喷射后的静压浆液对地层还产生渗透凝结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抗渗性能。

4. 位移握裹作用:对于地层中的小块石,由于喷射能量大,以及升扬置换作用,浆液可

填满石块四周空隙,并将其握裹;对大石块或块石集中区,可使块石产生位移,浆液便深入到空隙中。总之,在高压喷射、挤压、余压渗透以及浆气升串的综合作用下,产生握裹凝结作用,从而形成连续和密实的凝结体。

13. 高压喷射灌浆法有几种方式?有哪些基本施工方法?

答: 高压喷射灌浆按高压喷射的方式分,有旋喷、定喷、摆喷3种方式。

1.旋喷,喷嘴喷射时,边旋转边提升,简称旋喷,可形成圆柱形凝结体; 2.定喷,喷嘴的喷射方向固定,则称定喷,可形成板状凝结体;

3.摆喷,喷嘴喷射时,边提升边摆动,简称摆喷,形成哑铃状或扇形凝结体。 基本施工方法:有单管法、双管法、三管法及多管法等几种。

1.单管法,采用高压灌浆泵以及大于20MPA的高压将浆液从喷嘴喷出,冲击、切割周围地层,并产生搅合、充填作用,硬化后形成凝结体。

2.双管法,有两个管道,分别将浆液和压缩空气直接射入地层,浆压达45~50MPA,气压1~1.5MPA。

3.三管法,用水管、气管和浆管组成喷射杆,水、气的喷嘴在上,浆液的喷嘴在下,随着喷射杆的旋转和提升,先由高压水和气的射流冲击扰动地层,再以低压注入浓浆进行掺混搅拌。

4.多管法,其喷管包含输送水、气、浆管、泥浆排出管和探头导向管。

C4 土石坝工程 151

1. 土石坝工程施工主要有哪些施工准备工作?

答:准备作业包括:平整场地、通车、通水、通电,架设通信线路,修建生产、生活、行政办公用房以及排水清基等项工作。

2.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的基本作业包括哪些?

答:基本作业包括:料场土石料开挖,挖、装、运、卸以及坝面铺平、压实、质检等项作业。

3. 如何进行土石坝施工的料场规划?

1) 料场质与量的规划,是料场规划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决定料场取舍的重要因素,在选择

和规划使用料场时,应对料场的地质成因、产状、埋深、储量以及各种物理力学指标进行全面勘探和试验。

2) 料尽其用,充分利用永久和临时建筑物开挖渣料时土石坝料场规划的又一重要原则。 3) 为了紧缩坝体设计断面和充分利用渣料,采用人工筛分控制填料的级配越来越普遍。 4) 料场规划还应对主要料场和备用料场分别加以考虑。

5) 规划料场实际可开采总量时,应考虑料场查勘的精度、料场天然密度与坝体压实密度的差异,以及开挖运输、坝面清理、返工削坡等损失。

6) 料场选择还应与施工总布置结合考虑,应根据运输方式、强度来研究运输线路的规划和

装料面的布置。

4. 组织土石坝综合机械化施工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5. 常用的土石坝施工挖运方案有哪些?

答:土石坝施工中常见的开挖运输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正向铲开挖,自卸汽车运输上坝;正向铲开挖,带式运输机运输上坝;斗轮式挖掘机开挖,带式运输机运输,转自卸汽车上坝;采砂船开挖,有轨机车运输,转带式运输机(或自卸汽车)上坝。

6. 土石坝施工坝面如何组织流水作业?

答:为避免坝面施工中的干扰,延误施工进度,土石坝坝面作业宜采用分段流水作业施工。流水作业施工组织应先按施工工序数目对坝面分段,然后组织相应专业施工队依次进入各工段施工。对同一工段而言,各专业队按工序依次连续施工;对各专业施工队而言,依次连续在各工段完成固定的专业作业。其结果是实现了施工专业化,有利于工人劳动熟练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和工程施工质量。

7. 土石坝施工坝面铺土有哪些要求?

1) 铺料应保证随卸随铺,确保设计的铺料厚度

2) 铺料均匀

3) 铺填中不应使坝面起伏不平,避免降雨积水 4) 在坝面各料区的边界处,铺料会越界,通常规定其他材料不准进入防渗区边界线的内侧,

边界外侧铺土距边界线的距离不能超过50cm 5) 为配合碾压施工,防渗体土料铺筑应平行于坝轴线方向进行

8. 在土石坝施工时,为什么黏性土料对含水量特别敏感,而非黏性土料则不然?这两种土

料的不同特性对施工组织安排及施工设备的选择有何影响?

答:黏性土料的透水性小,排水困难,压缩过程慢,很难达到固结压实,对每一种土料,在一定的压实功能下,只有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才能获得最大的干表观密度,且压实也较经济;非黏性土料的透水性大,排水容易,压缩过程快,能够很快达到压实,不存在最优含水量,含水量不作专门控制。

黏性土的压实标准,主要以压实干表观密度rd施工含水量这两个指标来控制,非黏性土料以相对密度D来控制。

9. 土料的压实参数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如何确定这些参数?合理选择参数的经济意义何在? 答:

10. 面板堆石坝的施工特点有哪些? 答:

11. 土石坝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包括哪些内容?黏性土料与非黏性土料主要质量控制指标有

哪些?它们应如何进行控制? 1) 料场的质量控制

对土料场应经常检查所取土料的土质情况、土块大小、杂质含量和含水量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其中含水量的检查和控制尤为重要

对石料场应经常检查石质、风化程度、爆落块料大小、形状及级配等是否满足上坝要求,如发现不合要求,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2) 坝面的质量控制

在坝面作业中,应对铺土厚度、填土块度、含水量大小、压实后的干表观密度等进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措施。

根据地形、地质、坝料特性等因素,在施工特征部位和防渗体中,选定一些固定取样断面,沿坝高5~10m,取代表性试样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能试验,作为核对设计及工程管理的根据

对坝面、坝基、削坡、坝肩接合部、与刚性建筑物连接处以及各种土料的过渡带进行检查

土坝的堆石棱体与堆石体的质量检查大体相同。主要应检查上坝石料的质量、风化程度、石块的重量、尺寸、形状、堆筑过程中有无离析架空现象发生等。

黏性土的质量控制指标为含水量,非黏性土的质量控制指标为压实参数

C5 混凝土坝工程 217

1. 概念:超径与逊径;反击式破碎与颚板式破碎;偏心筛工作原理与惯性筛工作原理;自

卸容积与死容积;冷缝与施工缝;出机温度与浇筑温度;拆移式模板与滑升式模板;预

冷与预热;风冷与水冷;初凝、终凝与假凝。

答:超径:当骨料受筛的时间太短,筛网网孔偏小,使应过筛的下一级骨料由筛面分入大一级骨料中

逊径:晒网孔眼变形偏小,大一级骨料漏入小一级骨料中 偏心筛工作原理:固定筛网的筛架装在偏心主轴上,电动机驱动偏西筛轴回转带动筛架做环形运动而产生振动。偏心距不变,筛网的振幅固定不变,不受筛网面上料石多少的影响。 惯性筛工作原理:利用电动机带动旋转主轴上飞轮的偏心重,产生离心力而引起筛网的振动。筛网上的物料对飞轮偏心重离心力有平衡抵消作用,故振幅大小随消振弹簧的变形而异。 自卸容积:又称活容积,骨料堆场中能借重力从廊道闸门自动卸出的骨料堆体积。 死容积:骨料堆场中不能通过廊道闸门自动卸出的骨料体积。

冷缝: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当上层铺料平仓振捣完成前,被其覆盖的下层铺料已开始初凝,该上、下两层混凝土的结合面所形成的薄弱层面。

施工缝:非结构性的横缝、坝段纵缝、浇筑块之间的垂直缝和水平缝都是临时缝,又称为施工缝

出机温度:拌合以后,混凝土出拌和机的温度

浇筑温度:混凝土经过平仓振捣后,覆盖上层混凝土前,在距混凝土面10CM深处的温度。 拆移式模板:当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然后整体或承载骨架移动到下个浇筑位置的模板

滑升式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沿混凝土表面滑动的模板

预冷:粗骨料进行降温、加冷水及加冰搅拌混凝土、以达到控制混凝土出机口温度的目的 预热:低温情况下,加热水拌合,或加热干砂和石子达到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效果

风冷:子啊拌合楼料仓下部通入冷气,冷风经粗骨料的空隙,由风管返回制冷厂再冷

水冷:使粗骨料浸入循环冷却水中三十到四十五分钟,或在通入拌合楼料仓的皮带机廊道、地弄或隧洞中装设喷洒冷却水的水管

初凝:水泥浆(包括混凝土与砂浆)开始失去塑性时的状态。

终凝:水泥浆(包括混凝土与砂浆)的塑性完全丧失,自身形状开始固定时的状态。

假凝:由于使用了过热的水泥和水或水泥中的石膏含量较多使拌和物迅速失去了流动性,但产生的水化热不多,经过进一步拌和后虽不再加水拌和物能恢复塑性的现象。 2. 绘制框图说明骨料生产的基本过程及骨料加工厂的工艺流程? 答:P155

3. 如何进行骨料料场的规划?料场规划应考虑哪些原则和因素? 答:料场开采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 估量要机械化集中开采

2) 合理配置采、挖、运设备,满足施工强度要求

3)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料场开采率,合理规划使用料场

4) 对位于坝址上游的料场,应考虑施工期围堰或坝体挡水对料场开采和运输的影响 5) 受洪水或冰冻影响的料场应有备料、防洪或冬季开采等措施 6) 符合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

应考虑的因素有料场的分布、高程、骨料的质量、储量、天然级配、开采条件、加工要求、弃料多少、运输方式、运输距离、生产成本等

4. 确定混凝土骨料的生产能力应考虑什么原则和因素?采用什么方法确定骨料的生产能

力?

答:严格来讲,骨料生产能力由其需求量来确定,实际需求量与各阶段混凝土浇筑强度有关,也与上一阶段结束时的储存量有关。若骨料还需出售,则销售量也是供需平衡的因素。 确定骨料生产能力的方法,可根据混凝土浇筑进度对骨料的用料要求,用供需累计过程线确定各阶段要求的骨料生产能力,先根据混凝土浇筑进度,绘制骨料需用量累积过程线1,再绘制骨料计划生产累计过程线2,并使累计过程线1、2之间保持最大距离,即最大存储量不大于成品料堆的最大容量,但最小存储量又不小于保证连续生产的最小安全储量,通常储量应满足10~15d的用料要求。

5. 模板有哪些质量要求?按使用特点,模板分为几类?各类模板的适用条件如何?

答:模板的质量要求:1)就成型而言,模板要求拼装严密准确,不漏浆,表面平整,不产生过大的变形;

2)就支承作用而言,模板要求强度足够,结构坚固,能支承各种设计荷载;

3)就保护作用而言,模板应有利于混凝土凝固,寒冷地区有利于保温,高速水流作用部位,应有利于抗冲、耐磨、防止气蚀破坏;

4)就方便施工、节约投资而言,应结构简单,制作、安装和拆除方便,尽量标准化、系列化,提高周转率,消耗工料少,成本低。

模板的分类,按使用特点,模板可分为固定式、拆移式、移动式和滑动式

固定式模板多用于起伏的基础部位或特殊的异形结构,因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难以重复使用。

拆移式模板使用于浇筑块表面为平面的情况,可做成定型的标准模板。 移动式模板多用于钢模,作为浇筑混凝土墙和隧洞混凝土衬砌使用。 滑动式模板

6. 模板设计有哪些荷载?承重模板和竖向模板在强度和刚度计算时,其基本荷载组合有什么不同?如何降低模板在混凝土工程中的费用?

答:模板设计的基本荷载有:①模板及其支架的自重、②新浇混凝土重量、③钢筋重量、④工作人员及浇筑设备、工具等荷载、⑤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⑥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及混凝土初凝前的侧压力

模板设计的特殊荷载有:⑦风荷载、上述7项荷载以外的其他荷载

承重模板分为板、薄壳的底模板及支架与梁、及其他混凝土结构的底模板及支架两类。板、薄壳的底模板强度计算时的基本荷载组合用①+②+③+④,支架与梁、及其他混凝土结构的底

模板及支架强度计算时基本荷载组合用①+②+③+⑤,二者刚度计算时基本荷载组合皆为①+②+③,竖向模板强度计算基本荷载组合用⑥或⑤+⑥,刚度计算基本荷载组合用⑥ 降低模板在混凝土工程中费用的关键是提高模板使用的周转率,为此,从设计、制作、安装、到拆除模板的各个环节都应提高模板重复利用次数上下功夫,设计、制作、安装要有利于拆除。在拆除时应使用专门的工具,减少对模板和混凝土的损伤,防止模板跌落。立模后,混凝土浇筑前,应在模板内表面涂以脱模剂,以利于拆除。对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洗,除去模板面得水泥浆,分类妥善堆存,以备再次利用

7. 什么叫出料系数?确定国产拌和机的生产能力是否都要考虑出料系数?为什么? 答:出料系数是指拌和机出料与进料的比值,通常介于0.6~0.7之间

8. 混凝土的水平和垂直输运一般采用哪些设备?有何优缺点?

答:混凝土的水平运输有有轨与无轨运输两种,有轨一般用轨距762mm或1000mm的窄轨机拖运平台车完成,无轨运输一般用汽车运输,优点是机动灵活,缺点是成本较高,混凝土容易漏浆和分离,特别是当道路不平整时,其质量难以保证。故通常仅用于建筑物基础部位、分散工程、或机车运输难以到达的部位,作为一种辅助运输方式。

混凝土的垂直运输主要采用各类起重机械,有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缆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塔带机,混凝土泵。

门式起重机优点:运行灵活,操纵方便,可起吊物料做径向和环向移动,定位准确,工作效率较高。

塔式起重机工作空间比门机大,机身高,灵活性比门机差,起重能力、生产率都较门机低。

缆式起重机分为辐射式缆机与固定式缆机两种,前者运行灵活,控制面积大,但设备投资、基建工程量、能源消耗和运行费用都大于后者,辐射式缆机的优缺点恰与之相反。 履带式起重机起吊高速不大,但机动灵活,常与自卸汽车配合浇筑混凝土墩、墙或基础、护坦、护坡等。塔带机是一种新型混凝土浇筑运输设备,它具有连续浇筑、生产率高、运行灵活等明显优势。

9. 混凝土运输及浇筑方案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各种方案适用于哪些情况? 答:混凝土运输浇筑方案的选择通常应考虑如下原则:

1) 运输效率高,成本低,转运次数少,不易分离,质量容易保证。 2) 起重设备能够控制整个建筑物的浇筑部位

3) 主要设备型号单一,性能良好,配套设备能使主要设备的生产能力充分发挥

4) 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能满足高峰浇筑强度的要求

5) 除满足混凝土浇筑要求外,同时能最大限度地承担模板、钢筋、金属结构及仓面小型机具的吊运工作

6) 在工作范围内能连续工作,设备利用率高,不压浇筑块,或不因压块而延误浇筑工期 各方案的适用情况:对高大建筑物,垂直运输应以门、塔机栈桥方案和缆机方案作为主要的比较方案;而以履带式起重机、汽车、皮带机运输作为辅助方案。门、塔机方案适合河谷较宽的坝址。中偏低或低坝可不设栈桥;高坝则设栈桥。

狭窄河谷首先考虑缆机方案;若顺流向建筑物尺寸大或有多个建筑物,则应考虑平移式缆机或平移、辐射式缆机的组合方案;若结构物尺寸单薄,则多采用以辐射缆机为主的方案;浇筑强度较大时,可采用一个固定塔架、多台辐射式缆机方案;对中等高度、结构单薄的坝,在缺乏大型起重机械时,可采用固定式缆机或固定钢塔配合小车转运的方案,起重钢塔可竖直架立,也可沿支墩斜面倾斜布置,对高度较低的建筑物,常以履带式起重机、汽车、皮带机为主要浇筑手段。

10. 混凝土运浇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质量问题?应如何防止?

答:混凝土出拌和机以后,经运输到达仓内,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运输工具对于混凝土的和易性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水泥水化作用的进行,水分的蒸发以及砂浆损失等原因,会使混凝土坍落度降低。如果坍落度降低过多,超出了所用振捣器性能范围,则不可能获得振捣密实的混凝土。因此,仓面应进行混凝土坍落度检测,每班至少2次,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出机口坍落度,为坍落度损失预留余地。

混凝土振捣以后,上层混凝土覆盖以前,混凝土的性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混凝土已经初凝,则会影响与上层混凝土的结合。因此,检查已浇筑混凝土的状况,判断其是否初凝,从而决定上层混凝土是否允许继续浇筑,时仓面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混凝土温度的检测也是仓面质量控制的项目,在温控要求严格的部位则尤为重要。 为了与机口取样作比较,在浇筑仓面也取一定数量的试样。

11. 混凝土浇筑有哪些工作?各工序的主要技术要求是什么?

答: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过程包括:浇筑前的准备作业,浇筑时入仓铺料、平仓振捣和浇筑后的养护。

1)浇筑前的准备作业包括基础面处理、施工缝处理、立模、钢筋及预埋件安设等。 基础面处理的技术要求是

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的安设的技术要求是规格、数量无误,定位准确,连接牢靠。 2)入仓铺料的主要技术要求是保证浇筑层间不出现冷缝,且有利于迅速振捣密实。

3)平仓振捣的主要技术要求是均匀铺平,使塑性混凝土液化,骨料间相互滑移,砂浆充填骨料的间隙,排出其中的空气,是混凝土达到密实。

4)浇筑时的养护的技术要求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增长、不发生开裂。

12. 简述碾压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答:碾压混凝土的施工特点:

1)采用VC值为10~30s的干贫混凝土。 2)大量掺入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 3)采用通仓薄层浇筑。

4)混凝土的温控措施和表面防裂

13. 说明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工艺流程,以及每道工序采用的施工机械设备? 答:碾压混凝土坝

14. 碾压混凝土压实质量控制采用什么指标?该指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碾压混凝土压实质量控制采用的是VC值,振动压实指标VC值的物理意义是按试验规程,在规定的振动台上将碾压混凝土振动达到合乎标准的时间。

15. 确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的尺寸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

16. 为什么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约束贯穿裂缝发生在后期,表面裂缝发生在早期,前者危害较

大,后者危害较小?

答:因为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约束贯穿裂缝是由于在水泥水化反应的结束以及混凝土的不断散热以后,冷却收缩的浇筑块对基础产生挤压,基础对混凝土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则将引起贯穿裂缝,因此发生在后期。

表层裂缝是混凝土浇筑以后,内部水化热温升,体积膨胀,表层降温收缩,内胀外缩,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层产生拉应力,当表层温度拉应力超过混凝土允许抗拉强度时,将产生裂缝,形成表面裂缝。因此发生在早期。 贯穿裂缝紧靠基础,无论对坝的整体受力还是防渗效果的影响比浅层表面裂缝的危害要大得多。表面裂缝虽然可能成为深层裂缝的诱发因素,对坝的抗风化能力和耐久性有一定的影响,但毕竟深度浅,长度短,一般不形成危害坝体安全的决定因素。

17.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化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温度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各阶段的

温控任务是什么? 答:三个阶段,即温升期、冷却期和稳定期。

18.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升有哪些措施?哪些降温措施效果较显著?降低浇筑

温度有何限制?如何限制?

答:温度控制的具体措施常从混凝土的减热和散热两方面来着手,所谓减热就是减少混凝土内部的发热量.所谓散热就是采取各种散热措施. (一)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

1.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2.采用低发热量的水泥. (二)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 1.合理安排浇筑时间 2.采用加冰或加冰水拌和 3.对骨料进行预冷. (1)水冷 (2)风冷

(3)真空汽化冷却 (三)加速混凝土散热

1.采用自然散热冷却降温 2.在混凝土内预埋水管通水冷却

19. 重力坝采用柱状分块为何要进行接缝灌浆?何时进行接缝灌浆?灌浆温度如何确定? 答:重力坝采用柱状分块时,为保持坝体在运行时的整体性和有效地传递应力,需要在大坝投入运行前对这些接缝进行灌浆。

为保证灌浆质量,须在坝体内部混凝土温度达到稳定值,或混凝土龄期超过六个月,并且灌缝两侧及顶层盖重混凝土的温度达到设计规定值时,方可进行灌浆。

灌浆温度通常采用大坝运行期的混凝土平均稳定温度,但实际上有时因受其它方面因索的影响,采用的温度有所变动。

20. 混凝土冬季作业可采用哪些措施?哪种措施费用低而效果好? 答:1)施工组织上合理安排 2)创造混凝土强度快速增长的条件 3)增加混凝土拌合的时间

4)减少拌合、运输、浇筑中的热量损失 5)预热拌合材料

6)增加保温、蓄热和加热养护措施

21. 混凝土冬季有哪几种养护方法?各种养护方法适用于什么情况? 答:混凝土冬季养护办法有:

1.蓄热法,蓄热法是一种不另采取加热措施的简单而经济的养护方法,应优先采用,只有采用蓄热法不满足要求的时候,才增加其他的养护措施 2.暖棚法,适用于体积不大、施工集中地部位

3.电热法,只在电价低廉、小构件混凝土冬季作业时才使用 4.蒸汽法,养护成本较高,一般只适用于预制构件的养护

C6 地下建筑物工程 250

1.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与地面工程施工相比较有哪些特点? 答:地下建筑工程施工与地面工程施工相比较具有的特点: 1)施工场地受到限制,施工干扰大,施工组织比较复杂; 2) 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围岩安全稳定性问题突出 3)地下通风、采光、除尘等施工条件相对较差,劳动强度大

2. 平洞施工工作面是如何规划确定的?

答:平洞施工工作面,不仅影响到施工进度的安排,而且与施工布置也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平洞开挖至少有进口、出口两个工作面。工作面的数目可按下式进行估算

式中[T]— 平洞施工的限定工期,月;L — 平洞的全长,m;N — 工

作面的数目;V—平洞施工的综合进度指标,m/月;lmax—施工支洞(或竖井)的最大长度(或高度),m;v—施工支洞(或竖井)的综合进度指标,m/月。

在确定工作面的数目和位置时,还应结合平洞沿线的地形地质条件、洞内外运输道路和施工场地布置、支洞或竖井的工程量和造价,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选择。

3. 平洞开挖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 平洞开挖有全断面开挖、断面分部开挖和导洞开挖等方法。 全断面开挖是将平洞整个断面一次开挖成洞。其特点是采用全断面开挖方法,洞内工作场面比较大,施工组织因工作面宽而比较容易安排,施工干扰也较易解决,有利于提高平洞施工速度。

断面分部开挖是将整个断面分成若干层(通常为二层或三层),分层开挖推进,分部开挖适用于围岩较差、洞径过大的平洞开挖。分部开挖的主要优点是不一定需要大型设备,就能进行大断面洞室的开挖,比较机动灵活,能适应地质条件的变化。采用分部开挖、分部衬砌支护的措施,使施工组织比较复杂,施工速度受到影响。

导洞开挖是在隧洞断面开挖一个导洞,然后在导洞的基础上扩大至整个断面的一种开挖方法。其特点是导洞断面较小,有利于围岩稳定;同时通过导洞的开挖,可进一步探明地质情况,并利用导洞解决排水问题;导洞贯通以后还有利于改善洞内通风条件。

4. 简述上述导洞开挖与下导洞开挖、全断面开挖与分部开挖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

答:⑴全断面开挖法特点:洞内工作场面较大,施工组织易安排,施工干扰问题易解决,有利于提高施工速度。适用条件:围岩稳定坚固,对应f?8~10,有大型开挖设备的情况

⑵断面分部开挖法特点:不一定需要大型设备就能进行大断面洞室的开挖,机灵活,能适应

地质条件的变化,但施工组织复杂,施工速度受影响。适用条件:围岩较差,洞泾过大的平洞开挖

⑶导洞法特点:导洞断面小有利于围岩稳定,同时通过开挖导洞可进一步探明地质情况,并

利用导洞解决排水问题,利于改善洞内通风条件。适用条件:下导洞法适用于围岩比较

稳定的情况;上导洞法和上下导洞法适用于围岩稳定性较差的情况,其中上下导洞法适用于大断面洞室,地下水丰富又缺少大型设备的情况,

5. 简述大断面地下洞室施工的特点?

答:大断面洞室的施工,一般都先考虑变高洞为低洞,变大跨度为小跨度的原则,采取先拱部后底部、先外缘后核心、自上而下分部开挖与衬砌支护的施工方法,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围岩的稳定。

6. 简述竖井和斜井开挖的特点及施工方法?

答:竖井施工的主要特点是竖向作业,进行竖向开挖、出渣和衬砌。

施工方法有全断面法和导井法。

竖井的全断面施工方法一般按照自上而下的程序进行,该法施工程序简单,但施工时要注意:①做好竖井锁口,确保井口稳定;②起重提升设备应有专门设计,确保人员、设备和石渣等的安全提升;③涌水和淋水地段要做好井内外防水排水设施;④围岩稳定性较差或在不良地层中修筑竖井,宜开挖一段衬砌一段,或采用预灌浆方法加固后再进行开挖、衬砌;⑤井壁有不利的节理裂隙组合时,要及时进行锚固。

导井法施工是在竖井的中部先开挖导井,其断面一般为4~5m2,然后再扩大开挖。扩大开挖时的石碴,经导井落入井底,由井底水平通道运出洞外,以减轻出碴的工作量。 斜井是指倾角为6o~48o的斜洞。倾角小于6o的洞室,其施工条件与平洞相近,可按平洞的方法施工;倾角大于 48o的洞室,施工条件与竖井相近,可按竖井的要求考虑。

倾角为6°~35°的斜井,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全断面开挖方法,用卷扬机提升出渣,挖通后再进行衬砌。

倾角为35°~48°的斜井,可采用自下而上挖导井,自上而下扩大的开挖方法,尽可能利用重力溜渣,不能自动溜渣时,应辅以电动扒渣机扒渣,以减轻扩大出渣的劳动强度。

7. 简述钻爆法开挖洞室时的炮孔类型、各类炮孔的作用和布置要求?

答:在进行地下洞室的爆破开挖时,按作用原理、布置方式及有关参数的不同,开挖断面上布置的炮孔往往分为3类:掏槽孔、周边孔、崩落孔。

掏槽孔的作用是为后续的爆破创造新的自由面,布置要求是掏槽孔是在整个断面炮孔中必须首先起爆密集的布孔和装药,现在开挖面上炸出一个槽腔。

周边孔的作用是爆出较为平整的洞室开挖轮廓。布置要求是沿断面设计边线布置的炮孔,一般在断面炮孔中最后起爆。

崩落孔的作用是扩大掏槽孔炸出的槽腔,崩落开挖面上的大部分岩石,同时也为周边孔创造自由面,布置在掏槽孔与周边孔之间,在掏槽孔起爆以后,崩落孔由中心往周边逐层顺序起爆。

8. 简述掘进机应用的范围及其优缺点?

答:掘进机的应用范围:目前已生产的掘进机大多适用于圆形断面,地质条件良好、岩石硬度适中、岩性变化不大的隧洞。对于非圆形断面隧洞的开挖,通常通过调整刀盘倾角来实现的。 掘进机一般多用于平洞的全断面开挖。 掘进机开挖的主要有点有:

1)它利用机械切割、挤压破碎,一能使掘进、出碴、衬砌支护等作业平行连续地进行,工作条件比较安全,节省劳力,整个施工程能较好地实现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2)在地质条件单一、岩石硬度适宜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掘进速度;掘进机挖掘的洞壁比较平整,断面均匀,超欠挖量少,围岩扰动少,对衬砌支护有利。 掘进机开挖的主要缺点有: 1)设备复杂昂贵,设备安装费时。

2)掘进机不能灵活适应洞径、洞轴线的走向、地质条件与岩性等方面的变化。 3) 刀具更换、风管送进、电缆延伸、机器调整等辅助工作等占用时间较长。

4)掘进机掘进时释放大量热量,工作面上环境温度较高,因此要求有较大的通风设备。 由此可见,选择掘进机掘进方案,必须结合工程具体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9. 什么叫封拱?如何进行封拱? 答:平洞的衬砌封拱是指顶拱混凝土即将浇筑完毕前将顶拱范围内未充满混凝土的空隙和预留的进出口窗口予以浇筑、封堵填实的过程。 封拱方法多采用封拱盒法和混凝土泵封拱。

封拱盒封拱,在封拱前,先在拱顶预留一小窗口,尽量把能浇筑的两侧部分浇好,然后从窗口退出人和机具,并在窗口四周立侧模,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将侧模拆除,凿毛之后安装封拱盒。封堵时,先将混凝土料从盒侧活门转入,再用千斤顶顶起活动封门板,将盒内混凝土压入待封部位即告完成。

混凝土泵封拱的施工程序是:①当混凝土浇至顶拱仓面时,撤出仓内各种器材,尽量筑高两端混凝土;②当混凝土达到与进人孔齐平时,仓内人员全部撤离,封闭进人孔,同时增大混凝土的坍落度(达14~16cm),加快混凝土泵的压进速度,连续压送混凝土;③当排气管开始漏浆或压入的混凝土量已超过预计方量时,停止压送混凝土;④去掉尾管上包住预留孔眼的铁箍,从孔眼中插入防止混凝土塌落的钢筋;⑤拆除导管;③待顶拱混凝土凝固后,将外伸的尾管割除,并用灰浆抹平。

10. 锚喷支护与混凝土衬砌所依据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答:相较而言,喷锚支护是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具有弹塑变形的特点,有效控制和维护围岩稳定的新型支护。它的原理是把岩体视为具有粘性、弹性、塑性等物理性质的连续介质,同时利用岩体中开挖洞室后产生变形的时间效应这一动态特性,适时采用既有一定刚度又有一定柔性的薄层支护结构与围岩紧密粘结成一个整体,以期既能对围岩变形起到某种抑制作用,又可与围岩“同步变形”来加固和保护围岩,使围岩成为支护的主体,充分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从而增加了围岩的稳定性。

5. 整改是安全检查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检查结果的归宿。整改工作包括隐患登记、整改、复查、销案。 安全检查的方法:

11. 简述施工招标、投标过程?

答:

招标:招标文件------标底-------招标-----开标------评标决标;

投标过程:投标工作机构----研究招标文件----弄清投标环境----制定投标策略----编制投标文件。

12. 简述施工招标、投标文件的主要内容?

答:A、投标文件主要内容有:工程综合说明、工程设计和技术说明、工程量清单和单价表、材料供应方式、工程价款支付方式、 投标须知、合同主要条件。

B、投标文件主要内容应包括:施工组织设计纲要,工程报价计算,投标文件说明和附表等部分。

13. 简述施工合同与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 A、施工合同:即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是建设单位(发包方)和施工单位(承包方)为完成商定的建筑安装工程,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具有以下四个特

点:1.合同标的特殊性;2.合同履行期限的长期性;3.合同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4.合同管理的严格性。

B、施工合同的管理:指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建设行政主管机关和金融机构,以及工程发包单位、社会监理单位、承包企业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规章制度,采取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对施工合同关系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及监督,保护施工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处理施工合同纠纷,防止和制裁违法行为,保证施工合同法规的贯彻实施等一系列活动。

1.施工合同的签订管理:承包方中标后,在施工合同正式签订前与发包方进行谈判。当使用“示范文本”时,同样需要逐条与发包方谈判,双方意见达成一致后,则可正式签订合同。

2.施工合同的履行管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为确保合同各项指标的顺利实现,承包方需建立一套完整的施工合同管理制度。主要有:检查制度、奖惩制度、统计考核制度。 3.施工合同的档案与信息管理:施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工程管理信息与文档,做好施工合同档案与信息管理工作对指导生产、安排计划,具有重要作用。 14. 什么是施工索赔?施工索赔的程序是什么?

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并非由于自己的

过错,而应由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所造成的损失,向对方提出给予补偿或赔偿的权利要求。施工索赔是法律和合同赋予当事人的正当权利。

程序:1.陈述索赔理由:发生了上述索赔起因,都有可能成为正当的索赔理由。从施工企业索赔管理的角度看,应当积极寻找索赔机会。要有正当的索赔理由,必须具有所赔起因发生时的相关证据,靠证据说话。因此,索赔管理必须与工程建设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2.发出索赔通知:索赔事件发生后28天内,施工企业应向监理单位发出索赔的通知。施工企业在索赔事件发生后,应立即着手准备索赔通知。索赔通知是合同管理人员在其他管理人员配合和协助下起草的。索赔通知应当包括施工企业的索赔要求和支持这个要求的有关证据。证据应当详细和全面,但不能因为证据的收集而影响索赔通知的按时发出,因为通知发出后,施工企业还有补充证据的机会。

3.批准索赔:监理单位在接到索赔通知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说明索赔是否成立、索赔数额是否恰当,或要求施工企业进一步补充索赔理由和证据。

附加: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就是采用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和七种工具。 1) 四个阶段

质量管理过程可分成四个阶段,即计划、执行、检查和措施,简称PDCA循环。 PDCA循环的特点有三个:

①各级质量管理都有一个PDCA循环,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如图8-5所示。在PDCA循环中,一般说,上一级的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的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

②每个PDCA循环,都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运转,而是象爬楼梯那样,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质量管理,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了一批问题,质量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如图8-5所示。

③在PDCA循环中,A是一个循环的关键,这是因为在一个循环中,从质量目标计划的制定,质量目标的实施和检查,到找出差距和原因。

2) 八个步骤

为了保证PDCA循环有效地运转,有必要把循环的工作进一步具体化,一般细分为以下八个步骤。

①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②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或影响因素。

③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④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提出行动计划,并预计改进的效果。 以上四个步骤是“计划”阶段的具体化。

⑤质量目标措施或计划的实施,这是“执行”阶段。

在执行阶段,应该按上一步所确定的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并给以人力、物力、财力等保证。

⑥调查采取改进措施以后的效果,这是“检查”阶段。

⑦总结经验,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系统化、条例化,使之形成标准或制度,纳入到有关质量管理的规定中去。

⑧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到下一个循环。 最后两个步骤属于“措施”阶段。

3) 七种工具

在以上八个步骤中,需要调查、分析大量的数据和资料,才能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常用的七种工具是:排列图、直方图、因果分析图、分层法、控制图、散布图、统计分析表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zz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