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的区别

更新时间:2024-06-30 21: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这是直接和间区别在于一个是希望(追求结果发生),一个是放任,即使顺其自然不组织也不追求

关于犯罪构成习题

第三章 犯罪构成 练习题

作者:本站整理 来源:本站 时间:2006-12-18 【 字体:大 中 小 】 双击自动滚屏

一、填空题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1) 或者(2) 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3) 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4) 而没有预见,或者(5) 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6) 的才负刑事责任。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

于(7) 或者(8) 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已满(9)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10) 或者(11) 、强奸、抢劫、(12) 、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精神病人在(13) 或者(14) 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15) 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16) 。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17) 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判断题

( )1、刑法理论将犯罪行为按照其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对犯罪客体作不同层次的概括,从而把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三类。

( )2、犯罪的一般客体是对同类客体的抽象和概括。

( )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损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 )4、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物,一切犯罪行为都会侵害到具体的人或者物,所以一切犯罪都有犯罪对象。

( )5、《刑法》第344条规定:\违反森林法的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这里《森林法》的规定就是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侵犯的客体。 ( )6、结果犯的犯罪客体是可能客体。

( )7、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在客观方面都必须具备的要件。 ( )8、利用他人实施的行为而进行犯罪的是不作为形式的犯罪。 ( )9、人在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人在身体受强制情况下的行为、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人在睡梦中的举动不属于刑法中的危害行为。 ( )10、行为人盗窃了某一老太太的全部钱财,该老太太自杀。财物损失和老太太自杀是认定行为人构成盗窃罪的危害结果。

( )11、对于具体案件,只要把它的刑法因果关系搞清楚了,就可以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了。

( )12、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是必须表现行为人的意志或者意识的行为,没有意志或意识的行为不是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

( )13、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 ( )14、医生让不知情的护士为病人注射毒药,对医生来讲,是一种不作为的犯罪。

( )15、过失犯罪以造成严重后果为前提,否则不构成犯罪。

( )16、甲骂乙,致乙因气愤而心脏病发作死亡。甲的行为和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因甲不知道乙有心脏病。

( )17、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 )18、因不满16周岁不处罚的,都应由政府收容教养。

( )19、聋人、哑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20、对单位犯罪主体的处罚,我国目前立法一律采取双罚制。 ( )21、间接故意从意志因素上来看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也即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所以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否定态度。

( )22、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相同点就是都预见到结果的必然发生,区别点在于前者是希望结果发生,后者是放任结果发生。

( )23、疏忽大意过失的行为人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所以疏忽大意过失是一种无认识的过失。

( )24、一种犯罪动机可以导致几个或者不同的犯罪目的,一种犯罪目的也可以同时为多种犯罪动机所推动。

( )25、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由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这说明行为人缺乏认识和意志因素。

( )26、行为人动辄行凶,捅人一刀就走,放任伤亡结果发生,被害人未死亡而构成重伤的,行为人应负间接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

( )27、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在没有预见危害结果上的区别是前者是根本不可能预见,而没有预见,后者是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

( )28、某甲驾一货车穿行于陡峭山路,某乙想尽快赶到投宿地而搭便车,

冒然抓住车厢后部,但却无法攀上,某甲知道这一情况后,为摆脱某乙骤然刹车,致某乙摔入山沟,当场死亡。某甲对某乙的死亡的心理态度可能是间接故意。

( )29、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对定罪没有任何影响。 ( )30、在所有故意犯罪中都有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判断题答案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三、单项选择题

1.青年乙于某日晚在一条僻静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黑色挎包,内有2000元人民币。在此案件的案情事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意义的是( )。 A.实施了抢夺他人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 B.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C.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D.行为人选择了晚上在僻静胡同里作案 2.故意杀人未遂的犯罪构成属于( )。

A.修正的构成 B.派生的构成 C.复杂的构成 D.加重的构成 3.犯罪构成的要件是指( )。

A.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

B.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

C.犯罪行为、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主体、危害社会的行为和犯罪客体

4.以具体社会关系是否受到犯罪行为的实际侵害为标准,可以把犯罪客体分为( )。

A.一般客体和直接客体 B.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C.物质性客体和非物质性客体 D.现实客体和可能客体

5.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十类犯罪,其划分的根据是( )。 A.同类客体B.犯罪对象C.直接客体D.一般客体 6.下列各罪中,哪一个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 A.故意杀人罪 B.盗窃罪 C.抢夺罪 D.抢劫罪 7.犯罪客体是构成一切犯罪的( )。

A.主要要件 B.次要要件 C.必备要件 D.选择要件 8.复杂客体又可分为( )。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主要客体和次要客体 9.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

A.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B.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C.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具体物 D.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 10.下列各罪中,哪一个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 ) A.故意杀人罪 B.盗窃罪

C.玩忽职守罪

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11.下列各罪中,哪一个罪只能由不作为方式构成?( ) A.故意杀人罪 B.偷税罪 C.遗弃罪 D.过失爆炸罪 12.在犯罪构成要件中,属于核心地位的要件是( )。 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要件 C.犯罪主体 D.犯罪主观要件 13.某甲患有梦游症,一天夜晚在梦游时将同宿舍的室友某乙杀死,某甲早上醒来后见状大惊,随即报案。此案中,某甲的行为( )。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是受到精神强制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D.是睡梦中的无意识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14.不作为是指( )。 A.违反刑法禁止性规范的行为 B.行为人的身体没有活动 C.行为人不亲自实施犯罪行为 D.当为、能为而不为的情形

15.某甲为铁路扳道工,其工作是在相向的火车驶来时负责将铁轨岔开,以使火车安全运行。一日某甲因奖金分配问题与领导发生争执,为了发泄不满,在其值班期间擅自离开,结果造成两列火车相撞的重大事故。则某甲的行为( )。

A.属于作为的故意犯罪 B.属于作为的过失犯罪 C.属于不作为的故意犯罪 D.属于不作为的过失犯罪

16.甲带邻居家5岁的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没有看管好孩子,最后乙在河里溺水死亡。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甲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 )。 A.法律的直接规定 B.职务上或业务上的要求 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D.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17.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在刑事责任中的意义是( )。 A.确立了行为人对特定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B.负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体现

D.体现了主客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 18.刑事责任能力是指( )

A.辨认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 B.控制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 C.辨认和控制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的能力 D.意识和意志能力

19.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指( )。 A.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C.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D.不满14周岁

20.甲醉酒驾驶自己的小车,超速行驶导致4名行人死亡,甲对此结果(A.可以负刑事责任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从轻处罚

。 )D.应当负刑事责任

21.甲(15岁)先后唆使乙(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l万余元;唆使丙(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丁(15岁)抢劫他人财物1500元。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

A.盗窃罪 B.抢劫罪 C.绑架罪 D.抢劫罪、绑架罪 22.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应当是( )。 A.按农历的年、月、日计算 B.从过生日的当天起算为满周岁 C.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算为满周岁 D.从过生日的前一天起算为满周岁

2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 )。

A.应当减轻处罚 B.应当从轻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4.在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和无刑事责任能力之间,还有( )能力的状况。 A.过度责任 B.减弱责任 C.限制责任 D.耗弱责任

25.精神病人只有在实施危害行为时( )自己行为时,才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

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 B.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C.不能辨认或者能控制 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26.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是指( )。 A.精神障碍人 B.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 C.醉酒人

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7.必备的主观要件是( )。

A.罪过 B.犯罪目的 C.犯罪动机 D.意外事件

28.下列何种犯罪,既可以由直接故意构成,也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的是( )。

A.杀人罪 B.强奸罪 C.诬告陷害罪 D.抢劫罪

29.甲欲杀妻另娶,某日在其妻乙的饭碗里投放毒药,他知道通常乙会喂3岁的女儿食物,但由于杀妻心切不顾孩子的死活,则甲对其女儿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30.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31.甲某蓄意杀害乙某,某夜将乙某骗至某工地,用预先准备好的木棍猛敲乙某的头部,认为乙某必死无疑,遂弃\尸\而去,后乙某被巡夜的联防队员所救,则甲某存在的认识错误是( )。

A.假想的犯罪 B.客体错误 C.因果关系的错误 D.对象的错误 32.司机刘某开车时打了个喷嚏,使方向盘失去控制,于是车冲向路边,将电线杆撞倒,电线被拉断,供电中断7小时,刘某的行为是( )。 A.过失破坏电力设备罪 B.交通肇事罪 C.毁坏公私财物罪 D.意外事件

33.某高校食堂的炊事员某乙在做菜时,误把仓库中的一瓶农药当做菜油用来炒菜,致使多人食后中毒,但因抢救及时,未造成任何伤亡。某乙的行为( )。

A.构成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 B.属于意外事件 C.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D.不构成犯罪

34.犯罪的目的只存在于( )之中。

A.故意犯罪 B.直接故意犯罪 C.间接故意犯罪 D.过失犯罪 35.行为人实施侵害行为时误认为犯罪客体存在,而实际上当时并不存在,行为人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犯罪,但未遂 C.是假想犯罪 D.是过失犯罪

36.某甲意图杀害某乙,某日趁乙不备将乙从桥上推下企图将乙淹死,不料乙却因头部碰到石头而摔死,并不是被淹死的。甲的行为( )。 A.是故意杀人罪(既遂) B.是故意杀人罪(未遂) C.是意外事件 D.是过失致人死亡罪

37.行为人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造成损害的,属于( )。 A.不可抗力 B.意外事件 C.具有罪过 D.应负刑事责任

38.冬季某日,爆炸工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他同事的饭盒,把它放在炉上烤,以致发生爆炸事故。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 )。 A.间接故意 B.过失 C.故意 D.意外事件

39.根据故意形成的时间到实施行为的时间之间隔的长短,可将故意分为(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zy.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