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
更新时间:2024-01-18 11:2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
第一章 导论
一、道德的含义。(选择)
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如何道德的含义?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的一般本质(简答)。
△如何理解道德与经济的关系?
(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之间,人们在同一经济??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5)独立性,突出表现它既可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阻滞或促退作用。 2.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3.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 4.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
二、道德的起源与目的 1.道德的起源
2.道德的目的——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一方面,道德是人类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道德是维持社会活动秩序从而保障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道德起源的自我视角:生理动因、心理动因 △道德起源的社会视角 小结:
道德目的 道德起源
自律:自我完善→自我视角 生理心理需要 他律:维持社会→社会视角
三、道德的本质
1.道德是维持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道德是非权力的规范(借助于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良心)。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区别:(1)产生条件与发展趋势不平;(2)依靠的力量不同;(3)产生作用的范围不同。
关系:调节方式上相互补充。 2.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内心需要→精神需要→实践需要→善行
是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的自身活动,因此是实践的。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
四、道德的特点及其基本功能 (一)特点 特殊的规范性 广泛的渗透性 独特的多层次性 更高的稳定性 强大的自律性 (二)基本功能
1.调节功能:调节人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以德治国) 2.论证功能:对经济基础的作用。 3.教育功能:教化作用。 4.导向功能:方向性的指导。
5.认识功能: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势。
第二节 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职业与职业道德
(一)职业与职业道德的内涵
1.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负有特定社会责任、具有专门业务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2.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简答)
(1)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2)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 (3)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主要规范:
(1)爱岗敬业,勤于职守 (2)尽职尽责,奉献社会 (3)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4)文明竞争,友好协作 (5)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三)职业道德的特点与作用 1.特征
(1)职业道德调节的范围具有有限性。
(2)职业道德的规范内容具有职业性、稳定性、连续性。 (3)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具有层次性。 (4)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5)职业道德的作用方式具有一定的权力强制性。 2.作用(简答)
(1)职业道德能直接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职业道德是职业的生存条件。
(3)职业道德对从业人员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4)职业道德对社会风尚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教师职业的意义解读
1.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 2.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 3.教师职业是一种极具社会意义的职业。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其基本内容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尊重自我,热爱学生。 3.团结协作,开拓创新。 4.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思考题:
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 2.道德的基本功能。
3.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主要规范。 4.
第二章 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 教育劳动的特点
一、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 1.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人。 2.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 △教师劳动的价值 (1)发现人的价值 (2)发掘人的潜能 (3)发挥人的力量 (4)发展人的个性
二、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遗传、成熟、环境、个性、智力) 2.劳动对象的向师性(如何理解)
(1)学生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 (2)教师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很大。 (3)向师性具有年龄阶段特征。
(4)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罚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3.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如何理解)
(1)学生是有思想、有意识、有主动性的客体。 (2)学生是教育劳动的主体。
(3)劳动对象具有反作用,学生影响教师的教育劳动。
三、教育劳动手段和工具的特殊性 1.劳动教育工具的特殊性。 2.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论述、简答、案例分析) (1)培养创新性人才要求教师的职业具有创造性。
(2)教育劳动的诸多要素千差万别,教育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学内容再创造。
(4)只有创造性劳动才能保持教师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使教师享受教育的乐趣。 (5)教育有其内在规律,但规律不能教条化,必须在规律下有创造性地开展教育。 3.教育劳动过程的复杂性。 4.教育劳动效果的特殊性。
四、教育劳动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1.关系众多,组成复杂。(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 2.网络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与特点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 2.教师职业道德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远。 3.教师职业道德调节方式更具有自觉性。
思考题:
1.教师劳动对象的主客体。 2.劳动方式的创造性。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第三章 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大学精神是大学生命力的灵魂,惟有其才能证明大学存在的价值合理性,并彰显大学与其他类型、其他层次教育相区别的独特性。
第一节 大学精神的一半分析
大学是人类文化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大学精神: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长期积淀、凝练而成的,为大学所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大学精神在于发扬人性之善。 蔡元培(北大):兼容并蓄,学术独立,思想自由。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梅贻琦(清华):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竺可桢(浙大):海上之灯塔。 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
二、大学精神的内涵(选择)(考案例题,用大学精神中的一条谈) (1)学术自由的精神(核心) (2)独立自治的精神 (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4)开拓创新的精神 (5)理性批判的精神
三、大学精神的作用(选择,简答) 1.定向与规范作用 2.维系与凝聚作用 3.激励与驱动作用 4.感染与教育作用
第二节 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大学精神实质上是大学人精神的体现,是大学人人格品质的张扬。 大学精神的形成、守护和发扬是大学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大学教师是比学生更为稳定的校园生活的主体,也是更为重要的大学精神建设的主体。 ☆建设和弘扬现代大学精神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简答、论述) 简答:四个要点。 论述:(1)什么叫大学精神;(2)大学精神的作用;(3)大学精神的意义 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 以育人为本——教育的本真意蕴 以学术为中心——大学存在的根基 教学与科研的相关性
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珍视学术自由的权利 清醒把握,谨慎使用
3.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强烈的公共关怀
担负引领和提升社会的职责
4.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学术目的? 为学术而学术
保持独立人格,自由意志和主体精神。
思考题:
1.大学精神的内涵。
2.现代大学精神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怎么理解) 特点:(1)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基准性 (2)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本质性 (3)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稳定性 (4)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自身独特性
二、确定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客观依据 1.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
2.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
3.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五大原则(案例分析,从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谈) 一、教书育人原则 二、为人师表原则 三、教育公正原则 四、依法从教原则 五、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一、教书育人原则
(一)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 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礼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猪德也。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德国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具有教育性。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 2.教书育人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
(1)教学过程也是育人过程:三维教学目标
(2)育人是教好书的保证:雅斯贝尔斯的观点——师生之间的交往首先是精神的交往。苏霍姆林斯基的敞开说(共鸣的困难)
3.教书育人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需求。 (二)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
1.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知、情、意;精神与知能。 2.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
3.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
二、为人师表原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一)确立依据
1.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教师劳动工具的特殊性。 2.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劳动对象的向师性。 3.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劳动效果的特殊性。 ☆(二)贯彻要求(简答) 1.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2.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3.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4.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三、教育公共原则
广义:指社会教育关系中的公正。
基本内容:社会教育制度的公正;教育立法、司法的公正;社会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每个受教育的权利平等与机会均等等。 狭义:教育活动中的公正。
基本内容:教师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
☆(二)教育公正的要求 1.坚持真理 2.办事公道 3.一视同仁
孔子“有教无类”
四、依法从教原则 道德与法的关系。
区别:1.两者表现的具体形式不同 2. 3.
4.两者的社会要求不同。
五、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夸美纽斯“范制教育”) 狭义:
广义:维护人的尊严??
(二)教育人道主义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三)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 1.现代教育应体现尊重人权的精神 (1)保障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利。 (2)尊重和保护一般人权。 2.应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1)尊重个人大战的内在需要和客观规律。 (2)??
(四)确立依据 (五)具体要求 1.尊重学生 2.关心学生
3.同不尊重学生、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思考题:
1.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和贯彻要求。 2.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和贯彻要求。 3.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和贯彻要求。 4.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5.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及确立依据。
第五章 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 师生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二、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及层次) 1.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最高层次):模式:代际关系、朋友关系,代际—朋友式关系。 2.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核心) 3.师生之间的管理关系(条件):强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4.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重点)
5.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基础):冷漠型、紧张型、关注型、密切型。
三、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2.层次上的差异性。(知识、能力、阅历、情感、人际) 3.情感、角色期待上的互动性。(期待效应、情感支持) 4.评价标准上的冲突性。
第二节 高校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原因
显性冲突 隐性冲突
师生矛盾冲突的原因:
1.对专业或课程不同的理解与要求 2.教育教学方式运用不当 3.缺少必要的沟通
4.代沟和心理差距的存在 5.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
6.来自学生方面的不当行为
☆第三节 协调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论述、案例分析)
1.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
(1)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2)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主导作用。 (3)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 如何尊重学生?
(1)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基本要求。
(2)对学生的尊重不仅表现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还表现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尊重个性的发展。
3.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
应当从全方位去关心学生(全域关心,全息了解)
通过多种途径:一是扩大与学生交往范围;二是遵循师德规范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 4.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怎么做严师) 出发点是爱护学生 遵循以下原则: (1)严而有理 (2)严而有度 (3)严而有方 (4)严而有恒 (5)严而有情
与学生建立积极健康关系的方法: (1)创造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机会 (2)运用适当的自我坦白
(3)对学生抱以高期望并相信他们的能力
(4)联络学生的家庭成员和朋友 (5)让学生形成集体归属感 (6)将仪式和传统引入教育
思考题:
1.师生关系的体系及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2.正确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要求。
第六章 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 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分析
一、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特点
1.教师集体中的成员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依赖性。 2.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更加鲜明的独立性。
3.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价值目标和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
二、教师集体中的人际矛盾产生的原因 1.由于教育劳动的分工所导致的矛盾。(争抢课程、贬低其他课程等) 2.教师之间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彼此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冲突。(年龄、个性、专业、阅历等)
3.教师集体中的成员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所导致的矛盾冲突。(申请硕士、博士学位的较量,系科之间的工作量,个体之间的考核、评比等)
4.由于历史的传统和当今社会生活的变化所导致的教师集体中的矛盾冲突。(缺乏交往意识等)
三、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1.关心集体 意义:
(1)在各个教师努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团结和谐的集体对教师个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只有每个教师关心集体,教师集体所确立的价值目标才可能得以有效的实现。 实现途径:
(1)遵守集体纪律,爱护集体的荣誉。
(2)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正确对待集体的矛盾。
(3)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遇到矛盾冲突时,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关心教师集体与集体主义道德原则:
(1)教师所关心的集体是真实的集体。如何理解?
关于真实的集体的正确理解:在这种集体中,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歧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
所谓真实的集体,依据马克思的看法,就是各个个人自己的联合(而不是处于某种外力强制的联合),并在这种联合中各个个人都能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 (2)教师集体应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师个体利益的实现。 2.尊重同事 意义: 具体要求:
(1)尊重同一学科的教师
(2)尊重不同学科的教师
(3)尊重优秀和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 (4)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 (5)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相互尊重 (6)领导与教师相互尊重 3、团结协作 两种样态:
(1)维持性团结
以保持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不伤和气为目标和出发点,表现为教师同侪之间为了保持既有的表面的和谐关系,有问题怕争论,有意见不敢或不愿提出,以至心中的意见和人际矛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消除,反而时矛盾日积月累。 (2)发展性团结
以优化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标和出发点,表现为教师同侪之间为了促进发展,优化关系,主动沟通,有问题时,愿意、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见提在当面,“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寻求和实现了充分的人际交流,不断达到新的理解,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发新的发展契机。
4.有益竞争(论述,结合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开展同行之间的竞争)
必要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 (1)竞争手段必须符合道德
(2)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 (3)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第三节 调节教师集体道德之实现
1.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依据。 2.社会规范和激励机制: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外在条件。 (1)教师集体道德培养 (2)社会规范和激励机制
思考题:
1.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2.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与外在条件。
第七章 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
1.教学是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进取性工作。 2.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体现教师的道德水平。 3.做好教学工作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
美国学者柯林博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一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的。
☆教学工作的中的具体道德要求(论述) 1.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1)教学对象的主体性 (2)教学目标的发展性 (3)教学要求的全面性 2.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1)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 (2)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 (3)教师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 (4)教师要学而不厌、锐意进取 3.提高教育专业能力
(1)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 (3)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 4.注重全面教学改革
(1)确立主动性教学的价值追求 (2)建立整体性教学目标模式
(3)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系统 5.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1)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 (2)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思考题:
1.教学工作的到的意义。
2.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
第八章 高校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 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
1.有助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健康方向 2.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3.有助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养成 4.有助于高校教师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 5.有助于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
☆第二节 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道德要求(案例分析)
1.追求真理,勇于创新 2.实事求是,治学严谨 3.配合写作,优势互补 4.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一、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怎么做?) 1.打破科研的神秘感 2.克服自卑感 3.防止自满情绪 4.反对迷信权威 5.正确对待失败
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 1.选题具有科学价值
2.资料收集要客观、准确、全面
3.研究过程中,消除主观上的偏向,尊重事实,不绝对化 4.反对学术腐败 5.建立学术规范 ☆学术腐败:
是人们对各种不道德不诚实的学术行为的概括。 主要表现:(1)抄袭剽窃(2)伪造或拼凑包装(3)浮夸吹嘘,制造学术泡沫(4)大搞不正之风。 产生原因:(1)经济转型期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的偏差影响 (2)学术管理体系的滞后 (3)个体学术道德不够 (4)监督与惩罚的缺位 如何去除?
三、配合协作,优势互补 (1)增强合作意识 (2)分工协作 (3)优势互补
四、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1)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是学术民主的前提。 (2)开展学术讨论争鸣是学术民主的关键。 (3)防止学术垄断是确保学术民主的保证。 (4)提携后辈。
思考题:
1.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
2.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道德要求。
第九章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 社会服务及其道德意义
一、社会服务的一般分析
(一)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的定义:
人们把高校教师以自己的学科专长为基础,除完成高校的本职工作外,还根据社会需求,服务于社会企事业单位、学术组织和兼职劳动统称为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
(二)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兴起与发展
三个阶段:唯恐曝光的地下阶段;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羞答答的阶段;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讲课经济时代。
(三)为什么大学需要进行社会服务?
从大学资源集成的情况看??
(四)高校为社会服务的模式
1.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横向科研合作。 2.技术开发和技术转移,孵化高新技术产业。 3.发展高校科技产业。
4.为社会提供咨询培训服务等。
二、社会服务的道德意义
1.履行社会赋予高校使命的必要形式。(社会资源的有限性,暑期向社会开放,而不是成为中小学不可的基地)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场缺知识技术,大学产知识技术)
3.加快知识向生产力的直接转化,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实现知识增值的重要环节。(南京科技九条)
4.有利于激发自身的职业潜能。(高校保守性) 5.有利于促进校际学术交流。
第二节 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七点,考过)
(一)高校教师社会服务道德价值评价中不确定性的辨析 1.如何看待高校教师的道德义务(为人民服务、义务、奉献) 2.如何看待高校收费(知识的价值) 3.如何看待私心
(二)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选择) 1.诚信
2.公平竞争和效率 3.奉献
(三)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对权利的追求应符合道德的应当 2.切实履行应尽的道德义务 (四)正确处理岗位主次关系 (五)确立自觉的守法道德 1.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 2.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
3.处理好金钱和道德的关系 4.按章纳税
(六)要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七)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求
思考题: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
第十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节 修养与师德修养
一、道德修养的意义(论述、案例)
1.道德修养的定义: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身道德素质的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是人类主体精神的自律,和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及其行为实践。 2.意义:(1)时代的需要;(2)完善自我的需要;(3)实现现代化的需要;(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二、师德修养的必要性 1.教育是灵魂对灵魂的改造
2.它是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 3.是职业现代化对教师的要求 4.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三、师德修养的内容 (一)专业精神 1.专业价值观 2.事业心 3.责任心 4.敬业精神
(二)专业规范 (三)专业个性品质
正直、活泼开朗、耐心细致、善良宽容
四、师德修养的过程(简答)考过几次
是道德认识、情感、信念、行为习惯诸要素从低到高,从旧质到新质的循环往复的矛盾运动过程。 1.提高师德认识 2.陶冶师德情感 3.磨练师德意志 4.坚定师德信念
5.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养成师德习惯是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第二节 师德修养的方法和要求
一、中华民族传统修养方法 1.知行合一 2.自省慎独 3.好礼守节
二、师德修养的方法(三个结合,考过) 1.学习与实践结合 加强学习 注重实践
☆2.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问法一:他律与自律的关系如何?问法二:如何实现两者的结合?
道德学习三阶段:服从、依从、信奉。
(1)正确认识师德修养过程中他律与自律关系的意义。
(2)大学教师在师德修养的过程中,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
第一,主动接受各种师德教育,在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中,提高大学教师师德修养的认识,陶冶师德情感,培养师德意识,规范师德行为。第二,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自觉依靠各种制度、纪律等外在压力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第三,积极主动参与营造教书育人的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3)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
第一,要做到自觉内省。第二,经常反省。第三,努力做到慎独。
(4)在他律与自律的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
一方面要求教师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要为人师表;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师德实践中成为具有高度教育责任感和教育良心的教育者。 3.品质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 (1)服饰
整洁、高雅、大方得体 (2)语言
健康大方,富有思辨性 规范简洁,富有逻辑性 准确生动,富有幽默感 (3)举止
仪容端庄潇洒、和蔼可亲 沉稳大方,行为得体 积极践行公德,讲究礼仪
师德修养的方法: 学习 鉴戒
树标:现实榜样
日记:道德修养的自白 慎独 践履
思考题:
1.师德修养的意义及其过程。 2.师德修养的要求、方法。
第十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述
合理评价:教师职业道德提升的依据。 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人们凭借社会舆论、教育传统和内心信念等力量,采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判断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行为和品质的道德价值的活动。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手段: (1)校内外舆论
(2)教育传统习俗 (3)教师内心信念
二、教师道德评价的类型 1.自我评价 2.教育对象评价 3.同行评价 4.社会评价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09、10、11选择)
1.目的性原则 2.教育对象原则 3.同行原则 4.社会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1.意义
(1)预设结果:导向
(2)有助反馈和改进:激励 (3)评价活动的依据:评价
教师职业道德的目的=教师的目的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终极目的和教育目的的最高理想是一致的,统一在“全面自由发展的人”这个目标上。
现实教育目的扭曲,导致了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失真。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目的性的规定:
三个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导向
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目的与教育目的的一致:
(1)目的性原则首先要求以真实的目的来引导工作——理想型与现实性统一。 (2)人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坚持反对“教育中介目的化”——人是根本的目的。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目的性原则的方法论意义在于评价活动是一个系统工作,一个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和反馈控制的过程——人的发展在过程中实现。
(二)主体性原则 1.意义
(1)评价主体的层面——促进评价活动的发展与完善
(2)评价客体的层面——激发评价对象的主体性,实现评价目的 2.主体性原则的规定性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自主性:保持教师职业评价的个性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能动性:积极的希望和追求的倾向——教师的能动与学生的能动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创造性:提升自我存在的价值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
一般标准——善恶 最高标准——至善
第四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依据
(一)依据的几种不同观点 动机与效果之争 目的与手段之争
(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依据的新界定
“动机、实践态度、行为手段、效果统一论”
原因: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可能不一致,会出现偏差。 (1)道德主体上的偏差 (2)人格多重性 (3)动机的复杂性
思考题: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和最高标准 3.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依据
第十二章 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师的道德成长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背景与基本原则
一、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09、10选择,04简答) 引导性原则:他律 内化性原则
认知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差异性原则 连贯性原则
第二节 职前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一)准教师的教育素养 1.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2.对教育劳动的价值和教育劳动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 3. 4.
职前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的培养
2.在非教学或跨教学过程中的培养:校园环境和学校形象建设、负有师范院校特色的文化活动、抓好教育实习环节
第三节 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二、主要内容
1.教师角色意识的强化
(1)角色认识:教师的几类角色
(2)角色体验:角色冲突、角色的社会地位的落差
2.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
三、教师职业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2-4年) 恪守(他律) 第二阶段(5-16年) 认同(反省) 第三阶段(17-21年) 整合(自律) 第四阶段(22-27年) 信奉 第五阶段(28年以上) 散漫
在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1.改变培训方法,注重教师的主体发展 2.注意教师教育观念向行为的转化 3.采用榜样学习的方法
4.结合反面事例及时进行教育 5.在继续教育中强化师德教育
6.师德教育要与一般师德教育相结合 7.要坚持长期教育
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现实意义
1.教师职业专业化意味着将赋予更多的自由
2.教师职业专业化意味着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知识要求 3.教师职业专业化意味着教师必须掌握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 4.教师职业专业化意味着教师职业成为一种终身发展的职业 5.教师职业专业化意味着教师必须具有更高的职业道德
思考题:
1.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2.在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正在阅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01-18
初中英语Unit 5 It must belong to Carla12-15
图书采购合同范本12-27
数值分析欧阳洁习题集及答案11-30
农村共青团工作总结07-25
搜索技巧总结09-22
中国模式中的市场与政府关系 - 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20
进神水与退神水古传风水秘诀04-22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高等学校
- 概论
- 道德
- 教师
- 职业
- 《 采购于供应的合同与关系管理》考试重点大纲
- 2015届江苏省徐州、连云港、宿迁三市三模历史试题
- 三维设计在电网和变电站建设的运用
- 第7章计算方法的MATLAB实现讲稿
- Java基础知识
- 关于征求问责办法意见的通知
- 节日战备丝毫不能放松
- 税收筹划2014郑大在线测试题汇总
- 超星尔雅:专业论文写作课后作业答案+期末考试答案
- 英语听力试题模板
- 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 高三高考历史考点双向细目表
- 强化党内监督 依规从严治党 -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解读 的测试卷
- 2016师说题库
- 广告实习计划书
- 物流运输管理复习2计算题
- 北京市市级预算部门组织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规范
- 电大网上个人理财形考作业-0004
- 初中一年级(7年级)上学期地理部分单元知识点汇总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含答案)(461-64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