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1-17 03: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A )

A.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B.说明历史事变的动力和原因

C.说明阶级社会的本质 D.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国家兴旺发达的道路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D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社会存在是指( A )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B.社会物质财富的总和 C.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D.社会各种要素的总和

4.“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种观点属于( C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宿命论

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D )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6.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可以(D )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 D.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7.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D )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伦理道德 D.物质生产 8.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9.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B )

A.地理环境的优劣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社会风气的好坏 D.人口增长的快慢 10.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和社会制度更替的是( B ) A.生产关系 B.生产方式 C.生产工具 D.生产资料 1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 C )

A.生产力的社会形式 B.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 C.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经济规律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

12.社会意识是(A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

1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C )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C.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D.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

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B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5.下列各项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是( A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C.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 D.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1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C ) A.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 C.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D.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 17.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 )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1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C )

A.劳动者素质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C.生产工具的状况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19.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它( D ) A.生产产品品种的多少 B.生产产品质量的优劣 C.劳动对象的丰富程度 D.用什么生产工具进行生产 20.生产力诸因素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是( A )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生产工具

21.在生产力的基本因素中占主体地位的是( A ) A.劳动者 B.生产工具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22.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为( B )

A.劳动对象 B.科学技术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2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科学技术( D )

A.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B.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 C.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D.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转为现实的生产力 24.生产关系概念反映的是(A )

A.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 B.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C.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D.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25.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 ) A.生产关系 B.家庭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2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C.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27.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B

A.购买、生产和销售 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C.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 D.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28.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29.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是(D ) A.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 B.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C.个体生产的所有制和社会化生产的所有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30.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D )的统一。

A.主体与客体 B.自然与社会 C.生产与消费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31.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C )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只有不断变革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因为(C )

A.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B.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

D.生产力是具有能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因素

33.“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D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34.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看它(D )

A.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B.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D.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5.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D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36.上层建筑是指(D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37.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是指( D )

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 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 D.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

38.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的是( A )

A.政治上层建筑 B.国家政权 C.政治法律思想 D.观念上层建筑 39.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A )

A.国家政权 B.党派组织 C.社群组织 D.法律设施

40.国家维系自己存在的依靠手段是(B )

A.血缘 B.暴力 C.领袖、权威 D.宗教、道德

41.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D )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42.国家的实质是( C )

A.管理社会各项事业 B.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C.阶级压迫的工具 D.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

43.区分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根据是( D ) A.民主的发展程度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C.法制的健全程度 D.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4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B )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是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的 D.上层建筑中的任何部分的性质都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 45.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C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D.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 4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B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4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4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C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49.社会形态是( B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50.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 C )

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B.生产力的不同水平 C.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5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B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52.“社会形态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B )

A.人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B.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C.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没有差别 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53.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是( C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54.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活动的选择性的观点,属于(A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折衷主义观点 D.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55.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C )

A.非决定论 B.辩证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决定论

56.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B ) A.社会规律是由人创造的

B.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 C.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 D.人们可以改造或消灭社会规律

57.从总趋势上看,人类历史发展是(B )

A.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B.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有时前进、有时倒退的过程 D.有时进步、有时落后的过程

5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D )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59.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A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经济基础的发展 D.上层建筑的发展

60.社会进步是指( D )

A.社会阶级的消灭B.社会经济的变化C.社会风气的好转D.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61.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D )

A.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 B.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C.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62.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C )

A.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B.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63.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C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社会基本矛盾 D.上层建筑 64.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B )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65.阶级的实质是( C )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 B.不同的社会地位和分工

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D.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生产资料 66.划分阶级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 D )

A.在国家政权中的不同地位 B.在劳动组织中的不同作用 C.取得劳动产品的不同方式 D.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

67.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思想领域里处于统治地位,最根本的原因是(B ) A.他们在政治上占有统治地位 B.他们在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 C.他们掌握了宣传机器 D.他们控制了大多数知识分子 68.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之间(B )

A.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C.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D.社会分工中的不同角色

69.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 B )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最终动力 D.唯一动力 7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C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71.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分析方法是分析( B )的基本方法。 A.一切社会现象 B.一切带有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性质的社会现象 C.一切经济现象 D.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各种现象 72.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B ) A.唯一形式 B.基本形式 C.辅助形式 D.特殊形式

73.社会革命首要的基本标志是( C ) A.先进的政治思想代替落后的政治思想 B.高效率的政治体制代替低效率的政治体制

C.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手里 D.合理的经济体制代替不合理的经济体制 74.社会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B ) A.拯救劳动人民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夺取国家政权 D.打破旧的上层建筑 75.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D )

A.争取民主自由问题B.争取人类解放问题C.争取公平正义问题D.夺取国家政权问题

76.社会革命根源于( D )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77.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B )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C.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78.“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名言的含义是(D )

A.社会革命和社会改良是绝对对立的 B.每次革命都会创造奇迹,要不间断地“革命” C.社会革命是对旧世界的彻底否定 D.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79.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话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 C ) A.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最深刻根源 B.革命阶级要积极主动地制造革命以推动社会发展 C.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D.暴力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唯一形式 80.社会革命的根本目的是(D )

A.夺取国家政权 B.打破旧的上层建筑 C.拯救劳动人民 D.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81.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82.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这说明改革( B )

A.具有社会性 B.具有普遍性 C.具有现实性 D.具有历史性

83.社会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B )

A.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实行让步 B.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和革新 C.实行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 D.缓和阶级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的一种手段 84.改革主要是变革( D )

A.社会基本制度 B.意识形态 C.生产方式 D.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

85.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C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86.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从根本上说,这是由(B ) A.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D.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

87.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条件是( A ) A.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C.是否尊重知识和人才 D.是否有正确的哲学指导思想

88.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最主要是由( A )

A.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B.现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C.科学家之间的互相交流决定的 D.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决定的

89.“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D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C.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D.科技革命会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90.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指(A )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B.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91.资产阶级人性论最根本的缺陷是(B )

A.从现实的人出发 B.从抽象的人出发 C.从经济的人出发 D.从政治的人出发

92.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A )

A.人的劳动 B.人的理性 C.人具有自由 D.人具有意志

93.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C )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94.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 A )

A.物质生产发展史 B.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发展史 C.理性思维发展史 D.思想关系发展史

95.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C )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自身需要 C.人的社会关系 D.人类的共同利益 9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A )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的生理结构 C.人的心理状况 D.人的自然属性

97.“人性自私”观点的错误在于(D ) A.不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看法 B.违背人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天性 C.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根本属性

D.违背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 98.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99.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所从事的社会活动所引起的社会结果,是由各个个人和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造成的。这是一种( C )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10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的理论前提是( B )

A.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的原理 B.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原理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的原理 D.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有制约作用的原理 10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A)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10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B )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103.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C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04.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 ) A.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B.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杰出的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0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限制。这种观点是说( D ) A.人民群众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C.人民群众没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强 D.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106.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A ) A.经济条件 B.法律制度 C.传统观念 D.文化水平 107.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D )

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 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 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 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108.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A )

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 D.到群众中去 109.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的标准是( A )

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 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还是被动的 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还是偶然的 110.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A )

A.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 B.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C.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11.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A ) A.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 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 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112.“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A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论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历史循环论观点 113.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就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这是因为(C ) A.杰出人物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 B.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C.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D.杰出人物既有功绩又有错误

114.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C )

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二、多项选择题

1.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意义在于它( )

A.结束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统治 B.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C.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规律 D.促成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2.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

A.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 B.考察了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C.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 D.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社会存在主要包括( )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经济关系 C.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D.全部社会关系 4.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

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 C.地理环境 D.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 5.人类生存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 )

A.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 B.地理环境决定经济政治制度

C.地理环境决定文化和意识形态 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6.地理环境对生产发展的影响体现在( ) A.它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B.它制约着一个国家生产部门的分布

C.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D.它制约着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 )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B.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8.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B.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它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9.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

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它决定着社会生活的所有细节 C.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10.下列各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

A.思维科学、数学、语言学 B.小说、诗歌、戏剧 C.政治思想、法律、艺术 D.哲学、道德、宗教

11.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表现在(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归根到底由社会存在的发展所决定

B.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形态是阶级利益的反映,具有阶级性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内容,社会存在来源于社会意识 D.不同的意识形态反映着人们的社会地位 1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C.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13.18世纪,经济落后的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C.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1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 15.生产工具是( )

A.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B.社会生产方式更替的决定性力量 C.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D.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16.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 )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17.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它属于上层建筑 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18.在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其表现有( ) A.科学技术已成为把生产力各要素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重要因素 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C.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D.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19.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

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C.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20.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方式

C.生产工具的发展程度 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21.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表现为( )

A.它决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B.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C.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2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正确的表述是(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3.生产关系长期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 )

A.国民经济不能正常运行 B.经济建设发展迟缓,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C.社会不能快速健康发展 D.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4.上层建筑由诸多要素构成,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要素的有( ) A.军队、警察、法院等设施 B.政治思想和法律制度

C.逻辑学、语言学、自然科学 D.文艺、道德、宗教 25.思想上层建筑包括( )

A.生产力 B.哲学思想 C.宗教 D.道德

26.政治上层建筑包括( )

A.军队 B.生产关系 C.政府机构 D.国家政治制度

27.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 )

A.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B.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C.是调节社会各种利益的机关 D.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28.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和发展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有反作用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29.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 )

A.是否与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 B.是否能限制与自己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的发展 C.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是否能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巩固 30.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3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直接由( )

A.我国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B.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C.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32.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

33.社会形态更替有规律,但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是指( ) A.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B.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C.社会形态更替归根到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D.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34.主体选择与客观规律的接近和符合的过程是( ) A.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长期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B.人们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 C.人们不断发现真理和修正错误的过程

D.人们的主观认识和客观规律达到完全一致的过程

35.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的有( )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 B.人类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规律的实现 C.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改变社会规律 D.社会规律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36.马克思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下列各项属于五种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

A.奴隶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7.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

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个社会都不能使生产力充分发展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38.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表现在( )

A.它决定着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B.它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 C.它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和客观趋势 D.它决定着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39.下列各项属于改革的社会作用的有( )

A.改革可以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B.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 C.改革可以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

D.改革可以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40.“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

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 D.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41.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说明( )

A.科技越发展,全球问题越严重 B.对科技的使用不当是造成全球问题的重要原因 C.科技发展为解决全球问题创造了条件 D.全球问题要靠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 42.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其对生产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主要有( )

A.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B.改变了社会环境来促使思维方式的发展 C.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D.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43.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 )

A.阶级斗争 B.人民群众C.社会革命和改革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44.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C.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改革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45.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说明( ) A.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C.生产劳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D.生产劳动是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 46.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 ) A.人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 B.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 D.人的本质是人人相同的

47.人与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要表现在( )

A.人的出现与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 B.人的活动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是一致的 C.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一致的 D.个人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是一致的 4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表现在( )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各种活动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9.“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50.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的有( ) A.一切依靠群众 B.一切为了群众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一切按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办

51.“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方向。这种观点是( )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52.“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C.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53.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 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 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

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D.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54.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 ) A.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B.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 C.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秩序

D.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

55.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他们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解决历史任务的愿望比别人强烈

B.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所提出的思想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他们为群众指明革命斗争的方向,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

C.有些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在特定的条件下,运用其权力满足社会的某些需要,对历史发展也会起某种甚至是重大的促进作用

D.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教育家等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3.简述社会发展规律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之间的关系。 4.什么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四、分析题

1.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这一原理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2.试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3.结合实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说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C 5.D 6.D 7.D 8.A 9.B 10.B 11.C 12.A 13.C 14.B 15.A 16.C 17.A 18.C 19.D 20.A 21.A 22.B 23.D 24.A 25.A 26.A 27.B 28.B 29.D 30.D 31.C 32.C 33.D 34.D 35.D 36.D 37.D 38.A 39.A 40.B 41.D 42.C 43.D 44.B 45.C 46.B 47.A 48.C 49.B 50.C 51.B 52.D 53.C 54.A 55.C 56.B 57.B 58.D 59.A 60.D 61.D 62.C 63.C 64.B 65.C 66.D 67.B 68.B 69.B 70.C 71.B 72.B 73.C 74.B 75.D 76.D 77.B 78.D 79.C 80.D 81.A 82.B 83.B 84.D 85.C 86.B 87.A 88.A 89.D 90.A 91.B 92.A 93.C 94.A 95.C 96.A 97.D 98.C 99.C 100.B 101.A 102.B 103.C 104.A 105.D 106.A 107.D 108.A 109.A 110.A 111.A 112.A 113.C 114.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CD 3.ABC 4.ACD 5.AD 6.ABCD 7.ACD 8.BCD 9.ACD 10.BCD 11.ABD 12.ABCD 13.CD 14.BC 15.ACD 16.ABC 17.ACD 18.ABCD 19.ABCD 20.ABD 21.BCD 22.AD 23.ABCD 24.ABD 25.BCD 26.ACD 27.ABD 28.AB 29.CD 30.ABC 31.ABC 32.AB 33.ABD 34.ABC 35.ABD 36.ACD 37.ABD 38.ABC 39.BCD 40.AB 41.BCD 42.ACD 43.ABCD 44.ABCD 45.ACD 46.ABC 47.ABCD 48.ACD 49.AB 50.ABC 51.ACD 52.ABD 53.CD 54.ABC 55.ABCD

三、简答题(略) 四、分析题(略)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3.简述社会发展规律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之间的关系。 4.什么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四、分析题

1.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这一原理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2.试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3.结合实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说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C 5.D 6.D 7.D 8.A 9.B 10.B 11.C 12.A 13.C 14.B 15.A 16.C 17.A 18.C 19.D 20.A 21.A 22.B 23.D 24.A 25.A 26.A 27.B 28.B 29.D 30.D 31.C 32.C 33.D 34.D 35.D 36.D 37.D 38.A 39.A 40.B 41.D 42.C 43.D 44.B 45.C 46.B 47.A 48.C 49.B 50.C 51.B 52.D 53.C 54.A 55.C 56.B 57.B 58.D 59.A 60.D 61.D 62.C 63.C 64.B 65.C 66.D 67.B 68.B 69.B 70.C 71.B 72.B 73.C 74.B 75.D 76.D 77.B 78.D 79.C 80.D 81.A 82.B 83.B 84.D 85.C 86.B 87.A 88.A 89.D 90.A 91.B 92.A 93.C 94.A 95.C 96.A 97.D 98.C 99.C 100.B 101.A 102.B 103.C 104.A 105.D 106.A 107.D 108.A 109.A 110.A 111.A 112.A 113.C 114.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CD 3.ABC 4.ACD 5.AD 6.ABCD 7.ACD 8.BCD 9.ACD 10.BCD 11.ABD 12.ABCD 13.CD 14.BC 15.ACD 16.ABC 17.ACD 18.ABCD 19.ABCD 20.ABD 21.BCD 22.AD 23.ABCD 24.ABD 25.BCD 26.ACD 27.ABD 28.AB 29.CD 30.ABC 31.ABC 32.AB 33.ABD 34.ABC 35.ABD 36.ACD 37.ABD 38.ABC 39.BCD 40.AB 41.BCD 42.ACD 43.ABCD 44.ABCD 45.ACD 46.ABC 47.ABCD 48.ACD 49.AB 50.ABC 51.ACD 52.ABD 53.CD 54.ABC 55.ABCD

三、简答题(略) 四、分析题(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z2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