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研究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14 18:36:01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 高中化学研究性课题有哪些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研究
目录 摘 要
第一节 研究性学习选题过程中的教师指导………………………….(1-8) 1.1指导学生进入问题情景阶段………………………………………………1 1.2指导学生选题………………………………………………………………2 1.3指导学生填写开题报告……………………………………………………3 1.4指导学生进行课题论证……………………………………………………5 1.5指导学生制订具体研究计划………………………………………………7 1.6小结………………………………………………………………………....8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指导……………………....…(8-24) 2.1进行具体的指导………………………………………………………….8 2.1.1收集资料信息…………………………………………………………8 2.1.2 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12 2.1.3指导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形成研究思路……………………………17 2.1.4指导学生发挥团队精神……………………………………………….17 2.2进行监控与有效管理…………………………………………………….17 2.3指导课题组写好中期小结报告………………………………….…..…18 第三节 研究性学习结题过程中的教师指导……………………….(18-22) 3.1结题阶段的结题的基本条件和主要内容………………………………..18 3.1.1结题的基本条件………………………………………………………..18 3.1.2结题阶段的主要内容…………………………………………………..19 3.2论文的撰写………………………………………………………………..19 3.2.1论文的一般格式………………………………………………………..19 3.2.2研究报告的基本类型…………………………………………………..20 3.3论文的答辩………………………………………………………………22 第四节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策略的思考………………………22 第五节 案例……………………………………………………………23 5.1 文献综述实例——“吸附法脱除污水中的磷”(节选) ……………23 5.2实验报告实例——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絮凝作用的实验研究………26 参考文献……………………………………………………………………32
摘 要:
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理解,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中。从狭义上解释,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本文中的“研究性学习”取后一种含义。本文中视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型)课程为同义概念,使用这些概念时不做任何区别。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总结和提炼市郊农村高中学生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师指导策略和方法。研究中,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研究法、个案追踪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市郊农村高中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市郊农村中学的特点,借鉴有关研究的成果以及市区兄弟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对化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将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划分为选题→实施→结题三个阶段,结合案例研究了化学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阶段以及同一阶段不同进程中教师的作用和指导方法。选题阶段,教师应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实学生的背景知识,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顺利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将问题转化成研究的课题,同时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和研究计划,组织学生进行课题论证,指导学生做好档案袋工作。实施阶段,为学生提供研究方法的辅导,拓宽学生收集信息的思路和渠道,协助或解决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结题阶段,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提炼,辅导学生撰写研究论文,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成果的交流,对学生化学研究性学习进行综合评定。
1
实践表明,市郊农村高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不是要不要教师指导的问题,而是教师如何指导的问题。结合具体指导的实践,总结了教师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五大策略,即积极参与策略,步进辅导策略,适度指点策略,整体关注策略,正面激励策略。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教师指导 策略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研究
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与其他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与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非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竞赛得奖。 为此,研究性课程的实施应有确定的操作程序,使研究性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的规范化,保证把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性和体验性真正落实在学生的学习中。从我校实施过程看,主要划分为课题研究前期(选题阶段)、中期(实施研究阶段)和后期(结题阶段)三个阶段。所以,化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就从这三个阶段去分析。
研究性学习选题过程中的教师指导
选题,是一种创意,一个“点子”,一种知识与信息的综合;是一种判断,一种决策,一种在诸多问题面前提出来的解决办法,也可以是一种可行的设计方案。选题的涵义是广泛的,有着内在的优化选择的意思。选题是个动宾词组,关键在“选”字上,关键在于怎样选。 课题研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关键也在于如何让学生选择并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选题是整个研究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步骤。 1.1指导学生进入问题情景阶段
科学问题是和科学发展的背景相关的,背景知识是人们解释我们所观测到的现象和形成我们对未来的预期的依据。知识背景决定着科学问题的内涵深度和解答途径。从逻辑上讲,科学的问题是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研究活动不是从无知开始的,绝对的无知不能够导向知识,研究活动之所以可能,正是在于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背景知识体系。在背景知识之中存在的问题启动了精神的探究活动,并且在背景知识之中从事收集事实材料、提出假说、建立理论、进行验证等活动,研究的过程体现为背景知识的修正与扩充。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初,要给同学们作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开拓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具体的做法有:1)加大宣传的力度:不仅向学生说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而且注意多做其他形式的宣传工作,如利用标语等宣传张贴,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来点燃学生心中的热情;介绍市区同学研究性学习的优秀成果和获奖情况;请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同学介绍经验和体会等。2)加大管理的力度:研究性学习一般是以课题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的,学校往往通过指导教师对参加课题研究的同学进行管理。在前期由于学生尚未确立课题,组成课题组,指导教师难以落实,此时仅凭学校宏观管理,容易引起混乱;所以在为学生提供知识背景阶段,可以班级为单位,把管理工作交给班主任,事实证明效果很好。3)开设科普讲座:邀请在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领域深有造诣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可以很好地充实学生的背景知识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问题意识。我们先后邀请过华师大博士讲师团,复旦大学教授刘旦初、卢大儒、樊树志,北京大学教授黄昀,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专家叶可明等数十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同时充分挖掘学校、社区、学生家庭等人力资源,如我校高二年级,以社团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团指导教师负责为社团内的部分学生提供某一方面的背景知识,也很有针对性,这也是市郊农村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最因地制宜的办法。4)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访问: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愿望,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访问不仅可以在实践中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也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引发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教师在同学们参观、访问之前,应帮助联系,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与自己紧密相连的现实生活作为切入口。如我校就有不少同学乐于关注松江地区的旅游、水资源、垃圾处理、白色污染、交通问题、新城发展以及本校饮水、绿化、环卫、同学心理等问题。
1. 2指导学生选题
有了热情,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学生的问题意识明显增强,这时可进入选题阶段。研究
2
性课程的选题,无论是由学生自己确定课题,还是由指导教师选定研究方向,都表现为从提出问题到确立课题的整个过程。但这个阶段的同学自主性很强,往往会不顾教师所述的选题原则,更不热衷于学校提供的参考题目,喜欢凭自己兴趣、激情自由发挥,自由选题,甚至把问题与课题混为一谈。如“无污染材料的开发利用”、“星际生命物质的探索”等题目不仅学生研究不了,恐怕连学校指导教师也研究不了;再如“利用身边材料除蚊”、“民用燃料的合理利用”等范围太宽泛,身边材料和民用燃料指待不明确。为此,教师要抓住时机,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指导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是科学研究的探照灯。探索的最开始也是最重要一步就是提出问题。 “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波普尔)。“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问题意识,不仅仅是指学生针对某一个已有的科学问题,使用各种科学方法与手段使问题得到解决,而关键在于从自己众多的信息源中,发现并提出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问题的提出源于学生的好奇心,源于学生的怀疑精神,源于学生知识背景。学生可以社会生活的热点中寻找问题,可以在观察自己比较熟悉生活实际的中寻找问题,可以凭借专家或教师的讲座引发灵感,也可以从自己的学习或文献中发现问题。对一个事实或现象的提问可从5W—1H即什么(what)、为什么(why)、哪里(where)、谁(who)、什么时候(when)、怎么样(how)等角度出发。 指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科学问题是有结构的,在科学问题的结构中应包含问题求解的目标、预设的求解范围和求解方法。这种包含应答域的科学问题,排除了许多因素,能对问题解决提供明确的指向,有利于科学探索。学生提出的纷繁芜杂的问题可能是一个真正的科学问题,但问题的结构不完善,存在缺失;也可能并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这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正和加工,把问题转化成可以进行研究的课题。问题的加工主要表现在:一是完善问题的陈述。根据科学问题的结构特征完善相应的内容,如“污水中磷的脱除”改成“吸附法脱除污水中的磷”;问题陈述应该简洁明了,不宜过长,如“15—18岁松江地区青少年上网消费情况及对网络消费的安全性和前景的见解”就不是一个表述简洁的课题。二是对问题进行分类。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类将有利于确定问题能否转化为课题以及转化为怎样的课题,问题分类主要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维度来划分,问题分类有利于学生明确问题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了解问题解决的着手点和解决方法的多向性,有利于后续课题研究。
课题的确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多,想研究的课题也可能很多,但是学生想进行的研究往往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盲目地把任何一个科学问题都拿来研究,必须有所分析以判断这一课题研究是否可行。确定某一课题是否可以成为研究的课题,一般可按下列原则去分析:(1)科学性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所选择的课题有利于充分利用学科课程中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来解决课题中所提出的问题;二是指所选择的课题本身要有科学性,即事实依据或理论依据,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一定的可研究价值,对那些已经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内容不能再研究。(2)自主性原则。选择课题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源自学生自发产生的兴趣,教师应避免强加于学生或对研究对象做十分严格的规定。(3)可行性原则。选题要从我们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所研究问题的现实状况、能够利用的测量工具及所能获得的资料等几方面综合考虑,即通常所说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四方面。一般来说,具备所需要条件或通过努力即可获得的主客观条件下进行的研究往往会导致研究的成功。(4)新颖性原则。课题研究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应该有独创性和新颖性。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课题的新颖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容新,所研究的问题是前人没有研究的或研究过但没有完全解决的;二是角度新,相似的课题,但研究的角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有差异。
几点思考:通过近三年研究性课程开设的思考,我们感觉到对市郊农村高中学生来说,选题应注意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现实生活和学科学习,选择比较容易出成果且不超过自己研究能力的切入口小的课题进行研究。如“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絮凝作用的实验研究”、“松江二中师生饮水水质分析”、“氯气和二氧化硫漂白作用的对比研究”等都被证明是很不错的小课题。同时把选题作为课题研究中重要的一步,放慢步骤,加强指导,真正落实选题的过程。学校或指导教师应提供一些参考题目或列举部分优秀的课题供同学们参考。
3
1.3指导学生填写开题报告
选择课题主要是回答研究什么,而为什么研究,如何研究,研究结果预期怎样等是课题开题报告应初步解决的问题。课题开题报告的正确、科学填写可以使学生的课题研究工作有条不紊。教师在这个阶段应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开题报告包含的主要内容:开题报告主要回答四个问题: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如何研究,研究结果怎样。具体来说,开题报告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课题名称2)课题背景3)研究目的和意义4)活动计划5)预期成果与表达形式。如下页表: 2.进行具体的指导:
课题背景:课题背景指课题提出的依据,即为什么提出这个课题,它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是什么。要认真、仔细地阅读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他人对本课题或相关问题做过哪些研究。论述以往研究的不足,阐明自己研究的构想。但有关说明应紧密围绕课题、贴近课题的中心,不能大而空。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阐述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价值,有什么样地位等。由于学生此时对课题相关知识的了解还极为有限,加之受到生活阅历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学生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对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往往阐述不够全面、深入,对课题研究的价值缺乏深入的探究。此时应指导学生尽可能多去查阅相关文献并给予适当的启发。
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研究内容就是要回答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的问题。当课题涉及的研究内容较多时,应围绕研究的目标,把内容有层次地清晰地分解为几个部分,以便于研究。 活动计划:活动计划即研究程序与人员分工。把研究的过程分为几个具体的研究阶段与具体的研究时间对应起来;研究的每一个步骤,每阶段的研究任务和要求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并落实到课题研究的专人。一般课题研究可大致分成课题的确立阶段、课题研究阶段和结题阶段等三阶段。课题确立阶段应包括课题的确立,开题报告的撰写,课题论证,研究计划的确定等内容;研究阶段主要是围绕课题研究的内容分步进行资料的收集,此阶段时间一般较长;结题阶段主要是归纳、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和研究体会等。 课题开题报告(以课题组为单位填写) 课题名称: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絮凝作用研究周期:一年 的实验研究 课题组成员:姚远、王彦 活动计划 任务分工:(略) 课题组组长:陆璐慧 活动步骤:分三阶段实施 导师:余方喜、王福明 课题研究的背景说明(课题是如何提出来阶段 时间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9-10月 查阅资料,制订实验计划, 了的):1)上海水质型缺水,饮用水水源紧一.缺;上海市民半数以上将自来水作为饮用解絮凝原理, 水,直面拧开龙头直接饮用的“生饮水”设计实验 11-5月 实验研究 探索不同因时代,上海有近二十年的路要走。2)絮二.凝是提高自来水水质的重要措施之一,硫素对絮凝的影响 5-7月 结题, 整理分析资料, 撰酸铝和聚合氯化铝是自来水厂最常用的三.两种絮凝剂。3)我们考察中发现:松江写研究报告 自来水厂冬季用氯化铝而夏季用硫酸铝。 计划访问的专家和教师:2-3位 活动所需条件分析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探索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两种絮凝剂的图书资料如:有关水絮凝作用研究的书籍和各自最佳絮凝条件,并通过对比两种絮凝文献 剂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絮凝效果,对絮凝实验设备如:自来水厂日常絮凝实验装臵 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原理和有关动力学问交通工具如:自行车 题进行理论分析。以期为自来水厂根据实其他:部分实验药品 际,合理、科学地选择絮凝剂,提高絮凝效果,节约成本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4
预期成果(论文、调研报告、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等) 表达形式(文字、图表、音像资料等) 预期成果及表达形式:成果形式就是对研究结论、研究成果用什么样形式来表现。研究报告和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预期研究成果的形式,对课题研究的同学来说,可以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从开始就可以向这方面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产生。
活动所需条件分析:包括经费预算和设备条件等,项目要具体,用途应详细,以保证课题研究所必需,也便于指导教师协助解决。 1.4指导学生进行课题论证
学生确立课题,填写了开题报告之后,就可以进行课题论证。课题论证是对课题及开题报告进行全面的评审。通过专家组或指导教师组以及各相关课题组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讨与评议,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课题及开题报告进行完善与修改,进一步深化课题的认识,也可以在交流中丰富体验,得到锻炼。对市郊的农村高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来说,大规模地、有计划地、有程序地进行课题论证,实践证明很有必要。
1.课题论证的基本要求:1)课题表述:研究对象(方向和焦点)是否明确;课题范围是否恰当,课题是否科学;语言是否简洁,用词是否准确。2)课题的价值判断: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是否体现社会发展需要或学术价值或满足自身发展需要。3)课题可行性判断:①人力:从兴趣、基础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伙伴以及指导教师等方面考虑。②物力:从研究设备、研究地点、现有资料、实验药品等方面考虑。③从资料复印、交通费用、实验经费、调研经费等方面考虑。④时间和精力:从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去思考,如课题研究前期准备的时间、正式开展研究的时间、撰写结题报告及论文答辩的时间。4)课题可操作性:主要考虑分工是否合理、课题组成员任务是否明确以及所设计的研究程序或研究步骤是否可以完成课题研究。
2.学生课题陈述的要点:1)课题名称2)课题组成员3)课题背景介绍(课题是如何提出的、课题研究的方向和主要内容)4)课题的价值5)课题的可行性(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精力)6)课题的可操作性(活动计划——分工、步骤、完成课题所需条件分析) 3.课题论证记录与评价表 课题论证记录与评价表
课题名称: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絮凝作用的实验研究 课题组成员:姚远、王彦 陈述人:陆璐慧 等级 A B C D 备注 项目 (好) (较好) (一(需改 般) 进) 课题陈述情况 √ 课题表述情况 √ 课题价值判断 √ 课题可行性判断 √ 课题可操作性 √ 课题论证等第(A、B、C、D)A 课题论证评语 课题确立过程清晰,课题选择过程中对现状分析合理,课题有价值,可行性强。 课题研究内容: 了解絮凝作用的原理。 2.探索不同因素(絮凝剂用量、水温、水的酸碱性和水力作用强度)对絮凝剂絮凝作用的影响。 主导课程: 化学 相关课程:环境科学、物理 5
首先,调查是一种系统的认识活动,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程序,而不是像日常生活中的观察那样,盲目地、零乱地、被动地去认识。其次,调查主要采用自填式问卷与结构式访问两种方法收集资料。第三,调查指的是抽样调查,即从总体中的一个样本(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那里收集资料,通过调查来了解总体。第四,调查要求直接从具体的调查对象那里获取信息,既直接从一个个被调查对象那里获得第一手资料。第五,调查法在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法,定量的资料与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是调查法的重要标志。调查法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描述状况即回答调查的某一社会现象“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二是解释原因也就是回答某一社会现象“为什么这样”或“为什么会如此”的问题。这一作用比起单纯地描述展开要深入,它使得调查法能够被广泛地用来探讨不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探讨某一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三是预测趋势,调查法还可以对未来的社会现象(或者说对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预测。不过,这种预测要以对这一社会现象的准确描述和正确解释为基础。调查法的一般程序是:选题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总结阶段。
调查法的类型:根据实际调查对象的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全面调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全体进行调查,全面调查的结果反映了研究对象总体本身的情况,比较可靠,一般研究对象在一个局部的范围且人力允许时,可以考虑使用全面调查。如调查整个学校同学课余时间安排状况,班干部了解本班同学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等。典型调查是指当研究对象没有个体差异或个体差异极小时,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具有代表性单位或个体作为典型,对它进行调查并用该结果概括总体情况的调查方法。使用典型调查时,必须在调查前对被调查者进行精心选择,保证其典型性。抽样调查是指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对象,组成一个样本,然后对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的结果来推测、估计相应的总体。抽样调查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为了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必须注意抽样的范围和样本的代表性。抽样可采取随机抽样,这样可以使被调查者机会均等,克服个人偏见。
问卷设计:问卷作为调查活动中的一种中介物,是收集“反映社会现象的资料”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环节之一。问卷的一般结构包括:(1)封面信,即致被调查者的短信。其作用是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的目的、调查单位或调查者身份、调查的大概内容、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结果的保密措施等,信的结尾处要表示对被调查者合作帮助的感谢,封面信的语言要简明、中肯,宜短不宜长。(2)指导语,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3)问题及答案,这是问卷的主体,也是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从问卷中问题形式可分为开放式(只提供题目,不提供具体答案)和封闭式(提出问题并给出若干答案供被调查者选择)两大类。问卷的问题陈述要尽可能简短,语言简单,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或带有多重含义,且不用否定形式提问,不问敏感性问题或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问题数量不宜太多。(4)编码及其他资料。编码就是赋予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参见下页案例分析。
11
课题组成员;略 指导教师;略 “关于松江镇国家公务员纳税意识的调查”问卷 年龄 学历 职业 请在您所认同的选项上划圈,在横线上填写您所知道的内容 您所了解的我国税种有那些?答: 您所知道的我国税收的用途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税收的目的一样吗?A一样B不一样 您读过税法吗?您对税法有所了解吗? A没有,不了解B读过一点,一知半解C读过,明白 您认为以什么方式可以最好地了解税法? 您的家庭缴纳了哪些税收? 公民依法纳税属于什么行为? A权利B义务C自主决定D其他: 7)下列哪些属于违法行为? A偷税B漏税C欠税D抗税 8)公民依法纳税属于什么行为? A权利B义务C自主决定D其他: 9)下列哪些属于违法行为? A偷税B漏税C欠税D抗税 10)如发现有不纳税现象,您会检举吗? A不会B一般会C一定会 11)您是否愿意主动纳税?A愿意B不愿意C偶尔愿意 12)您是通过何种途径缴纳税收的? 13)自行车牌照税的征收税额是多少元?A 6B 8C 10D 12 14)您的家庭缴纳自行车牌照税的情况如何? A每年都缴纳B基本上都缴纳C偶尔缴纳D很长时间没有缴纳E从不缴纳 原因: 15)对于自行车牌照税的征收,您认为有必要吗? A有必要B没有必要C无所谓 原因: 16)您是否知道利息税?A知道B不知道 17)您是否赞同国家征收利息税的做法?A是B否C无所谓 18)私房出租是否需要纳税?A需要B不需要 19)如果您购买彩票中了500万,应纳多少税? A 100万B 200万 C 300万D 400万 20)个人所得税是否就是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A是B不是 21)您每个月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大约是多少?您是否知道如何计算? 22)您认为促进我国税收大幅度增加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A增加税率B提高国民素质,使国民的纳 税意识提高C发展经济D其他: 23)您认为松江镇居民的纳税意识如何? 点评:余方喜 问卷的结尾对被调查者表示了感谢,但封面信中没有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大致内容、调查的目的、调查对象的选取办法和对调查结果的保密措施。 有指导语,但未明确答案的个数。问题9就有多种答案 问题和答案:问题的数量较为恰当,但问题的顺序值得商榷:问题1,2,3较难,回答准确的人不多;问卷中开放性问题数量太多,宜减少数量且放在问卷的最后,问题2,3,6,7,12,24建议改为封闭式问题;问题8,14,15,22的答案不具有穷尽性。问题7,14属被调查者敏感性问题。 问卷想了解松江镇国家公务员的纳税意识,似乎问题19,23与公务员的纳税意识关系不大。 12
实验法: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在认为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的条件下,通过仪器或其他物质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探索的方法。实验法研究不同于同学们在理化生学科学习上的实验,它需要同学们自主创设实验所需的条件,建立合适的实验模型,对影响研究对象的各种因素进行选择控制,使实验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实验应具有可操作性,即已有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能满足所设计实验方案的要求。否则所设计的实验法就不具有可操作性。如“吸附法脱除污水中的磷”课题组在设计测定污水中的磷含量的实验方案时,设想用分光光度法,这个想法本身很好,但不具备操作性,因为我们农村中学没有分光光度计,若送出检验,经费又是问题。实验法第二方面的要求是实验具有可控制性。影响实验的因素可能是多种,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应注意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对多因素进行控制(保证某一因素作用于实验对象;同时根据实验需要,可进行对照实验。如“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絮凝作用的实验研究”课题在实验设计时就注意到了实验过程中有关变量的控制,他们了解到影响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因素主要是水温、PH值、絮凝剂用量、水力条件和原水的浊度等,所以,每次实验单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时,他们就采取控制其他因素的办法。实验法的第三方面的要求是实验应具有可重复性,这是对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法的一般步骤是:制定实验计划→实验实施→整理实验材料→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文献资料研究法:文献资料研究法是根据所选定的课题,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提炼,从中发现这些文献资料背后隐含的规律性的、本质性的内涵或形成新的观点和认识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研究法是一种很有意义的研究方法,其应用范围很广,最大价值在于服务于现在,可以帮助预测未来趋势;文献资料研究的过程一般是:确定课题→资料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论文撰写。文献资料研究法要求占有大量资料,包括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直接资料、正面和反面的相关资料以及作者本身的背景资料等。在文献资料的整理中,分析的方法、综合的方法、归纳的方法、演绎的方法都是最常用的方法。如“吸附法脱除污水中的磷”课题组同学在小结中这样写道:“……,第一步是查找资料,了解有关磷及其污染的知识,我们通过向老师借阅《环境化学》等书,去上海图书馆查阅资料,在网上了解现今除磷方法研究进展。经过我们的整理、筛选等步骤,共把资料归成以下几方面:磷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简介,污水中磷的来源,存在形式及相关环境因素,传统处理工艺和现今除磷进展,禁磷标准。在这一步上,我们注意到了搜集资料尽量做到全面、详尽,有时需要把问题追究到底,遇到不解之处要即时展开讨论,请教老师;整理时要会删减与添加,把握重点……”。 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客观仔细地察看、测量、记录有关事物和现象,并概括出事物特征与规律的方法。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作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观察是在对自然现象不加控制、不破坏观察对象的自然状况下进行的。观察者测量、记载的是事物和现象的自然变化。观察既是一个感知过程,更是一个思维过程。观察法适用于了解研究对象在当时当地的情景中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以及研究一些很少为世人所知的现象(如吸毒、监狱生活等)和不能或不需要进行语言交流的研究对象等。
观察前:1)制订观察计划: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内容、对象、范围,观察的地点,观察的时刻、时间长度、次数,观察的方式(隐蔽式或公开式、参与式或非参与式)、手段(笔录或录象录音),效度和伦理道德问题。2)设计观察提纲:观察提纲比观察计划更具体,观察提纲至少应该包括5W—1H问题,即谁(Who)、什么(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为什么(Why)、如何(How)。
观察现场:进入观察现场具体观察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开放与集中相结合,先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对现场进行整体感受,然后逐步聚焦。2)明确观察内容,确定观察重点。3)作好观察记录:在进行观察时,除了使用自己的感官以及其他仪器作记录外,笔录是观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笔录在观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臵。观察记录要按时序进行,所记事件之间要有连续性;记录应该与事件同步。记录应具体、清楚、有条理,可设计包括时间、观察到的事件、观察者的解释和疑问等项目的记录表格。
观察后:观察完成后,将所获得的资料按类属分析、因果分析、系统分析、情境分析等定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和总结规律、特征。 2.1.3指导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形成研究思路 尽管“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但对市郊农村高中的学生来说,即使有了好题,充其量只
13
算是一个开端。习惯了照方抓药的学生,课题的整体把握能力相对薄弱。如“氯气和二氧化硫漂白作用的对比研究”课题组同学在拟订的研究思路中只选取一种花作为研究对象,显然是大大缩小了课题本身的内涵。指导教师组织课题组同学一起反复交流、讨论,同学们终于认识到漂白作用可从漂白对象的范围、漂白的原理、漂白的速度以及漂白效果的持久性等四个方面去研究,为此必须广泛采样。
课题研究中常见的思维障碍大致有以下几类:思维角度单一;过早下判断或作结论;只关心答案;钻牛角尖;忽视想象和灵感的重要性,缺乏创意和活力。教师指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创设自由、民主的气氛和环境;2)注意思维训练的阶段性;3)运用学科中的思维方法进行思维辅导;4)注意思维指导的启发性;5)注意在对比中发掘新问题,在社会实践中找问题和答案;6)鼓励批判和创新。 2.1.4.指导学生发挥团队精神
团队合作可能存在的问题:1)课题组内合作出现障碍;2)师生合作不默契、不协调;3)与社会有关部门的合作不顺利。指导教师一般可运用下列指导策略进指导:1)通过活动的监控和评价,指导学生发挥团队精神; 2)经常组织课题组围绕课题最新进展展开交流和讨论;3)明确各自职责,各司其职并以正确科学态度对待课题研究。 2.2进行监控与有效管理
中期对课题研究的监控与管理是保证研究过程的完整性和研究结果的质量。中期监控和管理一般可采用的方法:活动前,课题组就活动的目的、时间、人员、地点、方法、可能遇到的困难、预期的结果等内容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指导教师审核、批准;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活动计划及安排提出建议,使学生活动计划尽量周密,活动任务布臵到位。活动过程由学生自主管理。活动后,课题组必须提交活动记录和活动成果,指导教师应阅读批示,了解并评价每个课题组和每个学生的活动情况,指出优缺点并给予建设性或启发性建议。同时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为学生研究创造和提供研究所需的物质、信息和人力条件。 2. 3指导课题组写好中期小结报告
市郊农村高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周期通常是一学年。从选题到实施研究开始后一段时间,第一学期就要结束了,由于课题研究工作尚没有结束,因此有必要对学生一个学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小结和评定,此时可通过收集研究过程中有关管理资料和学生课题研究中期小结进行。这里仅对中期小结有关内容作简要说明: 课题研究中期小结报告 课题名称 研究活动中组员的表现 课题组组长 成员 指导教师 前期以进行的研究内容 下阶段研究活动的重点与计划 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前期进行的研究内容应将自研究开始至今的过程作一简短描述,并把开题报告中已研究的内容列出。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可以是研究中遇到的但已经解决的,也可以是后期研究中遇到的由于时间关系尚来不及解决的。课题组组长应对组员的表现作出评价,评价应实事求是。下阶段的重点与计划可以结合开题报告和研究计划具体列出。
第三节 研究性学习结题过程中的教师指导
通过研究学生收集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与事实,围绕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已经完成,这是学生研究性学习就进入了结题阶段。结题阶段要求学生对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对通过多种手段获取的资料与信息进行分析、提炼与思维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产生相应的研究成果,因此结题也是学生课题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指导的一项重要工作。 3.1结题阶段的结题的基本条件和主要内容
14
3.1.1结题的基本条件 问题基本解决:研究问题的解决的标志是:课题开题报告中研究的内容已完成,目标已达到,并围绕研究内容收集了必要的充分的资料,过程记录完整,资料完备;通过研究,对课题有比较完整地理解了和认识,能对研究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或措施。指导教师可按课题组结题的要求,指导学生对照课题研究的目标,判断对所探究问题的解决情况。 数据处理完成:对于课题研究中收集的数据,应进行必要的处理,使之能够更好地为研究的课题服务。对学生数据处理的指导,可按比较常用的类型划分,一般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1)一般数据的描述统计:通过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众数等集中量数指标对研究对象的总体水平进行描述;也可采用标准差和方差为指标描述某群体内的个体离散程度或差异程度;还可以采用相关性描述两个要素之间的相关程度。
2)图形化描述处理:将数据转化为图形,可以使数据的说明更加形象醒目。但不同性质的数据应该有不同的图形方式,学生的课题研究中,常用图形方式有:
①条形或柱形图:一般适合于对不同时段(区段)或不同集团(区域)的数据进行一般性比较,如人口的绝对数量、降水量、蒸发量、污染物含量、产品数量等数据的比较。 ②曲线或折线图:一般适合于对同一要素的一组数据的变化状况的说明,曲线可表示连续性平滑变化状况,折线可表示间断性变化的状况。如月或旬的平均气温变化、空气污染指数变化等一般可用折线图,日气温变化、某时段河流流量变化等则一般用曲线图。 ③圆形或扇形图:一般适合于“比例”、“构成”、“组合”等数据的表达。如人口素质分析中不同学历的人口所占比例,对某一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所持不同看法人数的比例等。 3.1.2结题阶段的主要内容
1.处理资料,提炼观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许多资料,这些资料是对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依据,但必须进行加工处理,进行提炼,为说明问题服务。《关于中学校园名牌消费的调查》课题组的论文中,通过对几所中学校园名牌消费的调查后,运用学到的哲学两点论知识,分析了名牌现象的产生和根源:第一方面,选择并使用名牌,表明中学生消费观念以及家庭消费结构的转变,证明了中学生注重商品的内在质量胜过其外在的价格,展现了青少年追求潮流及个性特点。第二方面,名牌的逐步广泛化表明了消费水平的提高,而这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的。分析至此,他们认为不应反对中学生穿名牌,但必须在提倡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的前提下,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选择名牌消费,切不可因攀比而买,为炫耀而穿。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3.成果的展示和交流,论文答辩; 4.成果的鉴定和评价。
3.2论文的撰写
2.1论文的一般格式: 一般包括如下环节:
标题:首页居中位臵。要求确切、简洁、醒目、避免雷同;可直接揭示论点,也可指明论述范围;可用单一标题,也可用正题、副题。
署名:作者姓名臵于标题之下,居中或偏右位臵;上与标题、下与正文之间都应留一空行;两个字的姓名,中间应空一格;作者所在学校应标在姓名之前。
内容提要:概括论文的内容,将主要论点、重要论据以及研究方法等提要写出,目的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读者加以提示或引导。
关键词:文章中最关紧要、起决定作用的词语;文章内容、观点、涉及的问题、类别等方面的标志和提示;其作用是易于分类、存储和检索;一般3—7个为宜。
绪论:论文的开头部分,内容主要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或阐明研究的原因、目的、方法或介绍研究的背景、范围及意义。
本论:论文的主体部分,它是展开论题,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研究成果的中心部分;它决定着观点能否立得起来,决定着研究成果能否准确、有效地表达出来、公布出来,决定着论文的成败。
结论:可以是总论点的归纳,对本论中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或总结提高,引出基本论点,从而使课题得以解决。问题得到答案,观点得到突出;也可以说明有待解决的问题,
15
- 二甲基甲酰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 南邮计算机网络复习题
- 高分子物理实验指导书 - 图文
- 2009.9.25 莞惠环控专业施工图设计技术要求
- 学生工作简报
- 揭阳市斯瑞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废酸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中撰咨询
- 今日靓汤(佘自强)
- 奥数 - 二年级 - 数学 - 第三讲时间的教师版计算答案 - 图文
- 如何命制一份好的物理试卷
- 数据库开题报告
- 禁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或淘汰技术的制度流程
- 大学英语(二)第2阶段测试题
-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
- (整套)学生顶岗(毕业)实习手册
- 高频 二极管包络检波 - 图文
- 2018届中考英语复习题型四任务型完形填空备考精编含解析 - 186
- 郑煤集团超化煤矿一采区开采设计 - 图文
- 财政学习题
- 摄影摄像复习资料
- SMC D-A93接线方式 - 图文
- 高中化学
- 研究性
- 学习指导
- 图文
- 研究
- 船舶电站复习
-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 GPON考试题目
- 工业锅炉检验工艺和事故处理习题及答案
- DocGuarder4.6.3000安装手册 - 图文
- Python教程2
- 2009年疾病控制(中级)模拟试卷(一)及答案详解(基础知识)
- 热学习题分析和解答
- 齐齐哈尔大学《管理学试题a》
- 软件工程导论四川大学期末考试
- 2017—2018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精品教案) -
- 2017最新年叉车模拟考试试题
- 化学错题本
- 山东农业大学昆虫学概论考试重点
- 4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毕业设计
- 小学数学四年级应用题
- 16秋浙大《无机及分析化学(A)》在线作业
- 课题研究申请表3
-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名师精心制作教学资料
- 东师计算机应用基础18春在线作业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