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4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课下作业(三十四)探究世界的本质新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09-07 14: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课下作业(三十四)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周易》提出“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些观点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①利用自然首先要改造自然 ②利用自然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 ③改造自然要保持自然的原貌 ④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选D 。“天人合一”的意思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方法论上看,启示我们利用自然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②④正确;利用自然,首先要尊重自然,①错误;改造自然不是要保持自然的原貌,③错误。

2.读图,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劳动在由古猿向人的进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这说明

(

)

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具有一致性 ②人类社会发展及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 ③古猿向人的进化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 ④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解析:选D 。劳动在由古猿向人的进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说明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这一进化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③④正确;①中“具有一致性”表述不准确,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遵循各自的发展规律;题干中没有涉及人类社会及其构成要素,②不选。

3.1964年科学家预言物质质量之源——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本世纪科学家通过实验找到了该粒子存在的证据,从而完成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解释了粒子为何拥有质量。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 )

A .科学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人的认识总是与客观规律相一致

C .世界的本质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D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解析:选D。“科学家通过实验找到了该粒子存在的证据”,说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D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错误;只有正确的认识才与客观规律相一致,B错误;C夸大了人们的价值判断的作用。

4.康德在其撰写的《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指出,“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一观点( )

A.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B.否认了意识现象的存在,陷入了“一元论”的泥潭

C.认为意识能够创造物质,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D.否认了自然界的物质性,把宇宙看成是意识的产物

解析:选A。“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说明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A正确。

5.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

②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

③物质是运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①④正确;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②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错误。

6.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下列选项与此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①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②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③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④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③与之一致;①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排除;④正确反映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7.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著名命题,他的弟子克

2

3 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人观点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

A .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 .相对静止的存在

C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 .运动的绝对性

解析:选B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既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又看到了相对静止的存在;“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只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相对静止,可见,两人观点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B 正确;两人的观点都看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运动的绝对性,这是共同点,不是分歧点,A 、D 排除;C 与题意不符,排除。

8.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

①新陈代谢 ②水往低处流 ③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选B 。②④属于现象的联系,不是本质的联系,不属于规律;①③属于规律,入选。

9.唐诗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诵读唐诗,不仅可以让我们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而且也能从中获得哲学智慧的启迪。下列诗句中,蕴含哲理相近或相似的是( )

①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③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④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选B 。①③均体现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符合题意;②体现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④体现发展的普遍性,都不选。

10.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 )

A .运动的特殊状态

B .运动的承担者

C .运动的普遍状态

D .运动的存在方式

解析:选A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A 正确;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B 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 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 错误。

11.漫画《今日姜太公》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尊重客观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

②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

④要改造规律,创造新的钓鱼方法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A。漫画《今日姜太公》反映了当前环境污染对鱼类生存环境造成的影响,①②是其给我们的哲学启示;③④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应排除。

12.要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说明( )

A.人与自然界之间没有任何矛盾,和谐统一

B.要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

C.顺应自然规律,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

解析:选B。A、C两项说法明显错误;D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B项符合题意,且正确。二、非选择题

13.“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鸡儿跑”,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场景。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牧民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吃农田秸秆,既可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提高了农田肥力。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运用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建设“美丽中国”新模式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解析:本题结合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地区生态建设的经验考查规律的知识。一方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必须尊重规律,不能违背规律;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必须认识规律、运用规律,把按客观规律办事与建设生态文明统一起来。

答案:(1)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新模式,有利于恢复草原生态和农田肥力,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体现了人在生产活动中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与利用,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新模式体现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生产模式,趋利避害地改造自然,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可持续发展。

14.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雾霾天气。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

4

产生极大影响。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出发,中国政府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探求它的成因和本质,梳理其内在机理,才能因势利导、有效解决雾霾问题。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情,成为发展的短板。破解环境难题,治理空气污染就是要打破这一瓶颈的制约。对此,李克强总理表示,空气污染治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如何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实现有所作为。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是物质的、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紧扣题目知识限定及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分析思考问题答案。

答案:(1)自然界是物质的,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治理空气污染,必须深入探求它的成因和本质,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出发,切断污染源头,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空气污染问题的积累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探求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治理工作的开展。(3)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政府应该从国情出发,认识到治理空气污染的制约因素是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并着力打破这一瓶颈。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yz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