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解答下13-19 湖南大学出版社

更新时间:2023-04-09 01:0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第十三章 静电场

P38.

13.1 如图所示,

在直角三角形ABCD 的A 点处,有点电荷q 1 = 1.8×10-9C ,B 点处有点电荷q 2 = -4.8×10-9

C ,AC = 3cm ,BC = 4cm ,试求C 点的场强.

[解答]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大小的公式

22

014q q

E k r r ==

πε, 其中1/(4πε0) = k = 9.0×109N·m 2·C -2.

点电荷q 1在C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

1

12

01

4q E AC =

πε 9

94-1

22

1.810910 1.810(N C )(310)

--?=??

=???, 方向向下.

点电荷q 2在C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

222

0||

1

4q E BC =

πε 99

4-1

22

4.810910 2.710(N C )(410)

--?=??=???, 方向向右.

C 处的总场强大小为

E =

44-110 3.24510(N C )==??,

总场强与分场强E 2的夹角为

1

2

arctan

33.69E E ==?θ.

13.2 半径为R 的一段圆弧,圆心角为

60°,一半均匀带正电,另一半均匀带负电,其电线密度分别为+λ和-λ,求圆心处的场强.

[解答]在带正电的圆弧上取一弧元 d s = R d θ,

电荷元为d q = λd s ,

在O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

22

0001

d 1d d d 444q s E R R R λλθπεπεπε=

==, 场强的分量为d E x = d E cos θ,d E y = d E sin θ.

对于带负电的圆弧,同样可得在O 点的场强的两个分量.由于弧形是对称的,x 方向

的合场强为零,总场强沿着y 轴正方向,大小为

2d sin y L

E E E ==?θ

/6/6

000

0sin d (cos )22R R

==-?ππλλθθθπεπε

0(12R

πε.

13.3 均匀带电细棒,棒长a = 20cm ,电荷线密度为λ = 3×10-8C·m -1,求:

(1)棒的延长线上与棒的近端d 1 = 8cm 处的场强;

(2)棒的垂直平分线上与棒的中点相距d 2 = 8cm 处的场强.

[解答](1)建立坐标系,其中L = a /2 = 0.1(m),x = L+d 1 = 0.18(m).0

细棒上取一线元d l ,所带的电

量为d q = λd l ,

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电荷元在P 1点产

图13.1

1

生的场强的大小为

122

0d d d 4()

q l

E k r x l ==-λπε 场强的方向沿x 轴正向.因此P 1点的总场

强大小通过积分得

120d 4()L

L

l

E x l λπε-=

-? 014L

L

x l

λπε-=

-

011

()4x L x L

λπε=--+ 2201

24L x L λ

πε=

-. ①

将数值代入公式得P 1点的场强为

8

9

122

20.13109100.180.1

E -???=??- = 2.41×103(N·C -1),

方向沿着x 轴正向.

(2)建立

坐标系,y = d 2. 在细棒上取一线元d l ,所

带的电量为 d q = λd l ,

在棒的垂直平

分线上的P 2点产生的场强的大小为

222

0d d d 4q l

E k

r r

λπε==, 由于棒是对称的,x 方向的合场强为零,y

分量为 d E y = d E 2sin θ.

由图可知:r = d 2/sin θ,l = d 2cot θ, 所以 d l = -d 2d θ/sin 2θ, 因此 02

d sin d 4y E d λ

θθπε-=,

总场强大小为

02

sin d 4L

y l L

E d λ

θθπε=--=

?

02

cos 4L

l L

d λθπε=-=

L

L

=-=

=

. ②

将数值代入公式得P 2点的场强为

8

9

221/2

20.13109100.08(0.080.1)y E -???=??

+ = 5.27×103(N·C -1). 方向沿着y 轴正向.

[讨论](1)由于L = a /2,x = L+d 1,代入①式,化简得

10110111

44/1

a E d d a d d a λλπεπε=

=

++, 保持d 1不变,当a →∞时,可得

101

4E d λ

πε→

, ③

这就是半无限长带电直线在相距为d 1的延长线上产生的场强大小.

(2)由②式得

y E =

=

当a →∞时,得 02

2y E d λ

πε→

, ④

这就是无限长带电直线在线外产生的场强公式.

如果d 1=d 2,则有大小关系E y = 2E 1.

2

13.4 一均匀带电的细棒被弯成如图所示的对称形状,试问θ为何值时,圆心O 点处的场强为零.

[解答]设电荷线

密度为λ,先计算圆弧的电荷在圆心产生的场强.

在圆弧上取一

弧元 d s =R d φ, 所带的电量为

d q = λd s ,

在圆心处产生的场强的大小为

2200d d d d 44q s E k

r R R

λλ?πεπε===, 由于弧是对称的,场强只剩x 分量,取x 轴方向为正,场强为

d E x = -d E cos φ. 总场强为

2/2

0/2

cos d 4x E R πθθ

λ??πε--=

?

2/2

0/2

sin 4R

πθθλ?

πε--=

0sin 22

R λθπε=

方向沿着x 轴正向.

再计算两根半无限长带电直线在圆心产生的场强.

根据上一题的公式③可得半无限

长带电直线在延长上O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

`04E R

λ

πε=

由于两根半无限长带电直线对称放置,它们

在O 点产生的合场强为

``02cos

cos 2

22

x E E R θ

λθ

πε==

方向沿着x 轴负向.

当O 点合场强为零时,必有`

x x E E =,可得 tan θ/2 = 1, 因此 θ/2 = π/4, 所以 θ = π/2.

13.5 一宽为b 的无限长均匀带电平面薄板,其电荷密度为ζ,

如图所示.试求:

(1)平板所在平面内,距薄板边缘为a

处的场强.

(2)通过薄板几

何中心的垂直线上与

薄板距离为d 处的场

强.

[解答](1)建

立坐标系.在平面薄

板上取一宽度为d x 的带电直线,电荷的

线密度为

d λ = ζd x , 根据直线带电线的场强公式

02E r

λ

πε=

, 得带电直线在P 点产生的场强为

00d d d 22(/2)

x

E r

b a x λσπεπε=

=

+-,

其方向沿x 轴正向.

由于每条无限长直线在P 点的产生的场强方向相同,所以总场强为

/2

0/2

1

d 2/2b b E x b a x σπε-=

+-? /2

/2

ln(/2)2b b b a x σ

πε--=+-

0ln(1)2b

a

σπε=

+. ①

图13.4

图13.5

3

场强方向沿x 轴正向.

(2)为了便于观察,将薄板旋转建立坐标系.仍然在平面薄板上取一宽度为d x 的带电直

线,电荷的线密度仍然为

d λ = ζd x ,

带电直线在Q 点产生的场强为

2

21/2

00d d d 22()

x

E r

b x λσπεπε=

=

+,

沿z 轴方向的分量为

221/2

0cos d d d cos 2()z x

E E b x σθθπε==

+,

设x = d tan θ,则d x = d d θ/cos 2θ,因此

d d cos d 2z E E σ

θθπε==

积分得

arctan(/2)

0arctan(/2)

d 2b d z b d E σ

θπε-=

? 0arctan()2b

d

σπε=

. ② 场强方向沿z 轴正向.

[讨论](1)薄板单位长度上电荷为

λ = ζb ,

①式的场强可化为

0ln(1/)

2/b a E a b a

λπε+=

当b →0时,薄板就变成一根直线,应用罗

必塔法则或泰勒展开式,场强公式变为

02E a

λ

πε→

, ③

这正是带电直线的场强公式.

(2)②也可以化为

0arctan(/2)

2/2z b d E d b d

λπε=

当b →0时,薄板就变成一根直线,应用罗

必塔法则或泰勒展开式,场强公式变为

02z E d

λ

πε→

这也是带电直线的场强公式.

当b →∞时,可得

2z E σ

ε→

, ④ 这是无限大带电平面所产生的场强公式.

13.6 (1)点电荷q 位于一个边长为a 的立方体中心,试求在该点电荷电场中穿过立方体一面的电通量是多少?

(2)如果将该场源点电荷移到立方体的的一个角上,这时通过立方体各面的电通量是多少?

[解答]点电荷产生的电通量为

Φe = q/ε0.

(1)当点电荷放在中心时,电通量要穿过6个面,通过每一面的电通量为

Φ1 = Φe /6 = q /6ε0.

(2)当点电荷放在一个顶角时,电通量要穿过8个卦限,立方体的3个面在一个卦限中,通过每个面的电通量为

Φ1 = Φe /24 = q /24ε0;

立方体的另外3个面的法向与电力线垂直,通过每个面的电通量为零.

13.7 面电荷密度为ζ的均匀无限大带电平板,以平板上的一点O 为中心,R 为半径作一半球面,如图所示.求通过此半球面的

电通量.

[解答]设想

在平板下面补一个半球面,与上面的半球面合成一个球面.球面内包含的电荷为

q = πR 2ζ, 通过球面的电通量为

图13.7

4

Φe = q /ε0, 通过半球面的电通量为

Φ`e = Φe /2 = πR 2ζ/2ε0.

13.8 两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半径分别为R 1和R 2(R 1 > R 2),带有等量异号电荷,单位长度的电量为λ和-λ,求(1)r < R 1;(2) R 1 < r < R 2;(3)r > R 2处各点的场强.

[解答]由于电荷分布具有轴对称性,所以电场分布也具有轴对称性.

(1)在内圆柱面内做一同轴圆柱形高斯面,由于高斯内没有电荷,所以

E = 0,(r < R 1).

(2)在两个圆柱之间做一长度为l ,半径为r 的同轴圆柱形高斯面,高斯面内包含的电荷为 q = λl , 穿过高斯面的电通量为

d d 2

e S

S

E S E rl Φπ=?==??E S ?,

根据高斯定理Φe = q /ε0,所以

02E r

λ

πε=

, (R 1 < r < R 2). (3)在外圆柱面之外做一同轴圆柱形高斯面,由于高斯内电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

E = 0,(r > R 2).

13.9 一厚度为d 的均匀带电无限大平板,电荷体密度为ρ,求板内外各点的场强.

[解答]方法一:高斯定理法.

(1)由于平板具有面对称性,因此产生的场强的方向与平板垂直且对称于中心面:E = E`.

在板

内取一底

面积为S ,

高为2r 的圆柱面作为高斯面,

场强与上

下两表面的法线方向平等而与侧面垂直,通过高斯面的电通量为

d e S

Φ=??E S

2

d d d S S S =?+?+????E S E S E S 1

`02ES E S ES =++=,

高斯面内的体积为 V = 2rS , 包含的电量为 q =ρV = 2ρrS , 根据高斯定理 Φe = q/ε0,

可得场强为 E = ρr/ε0,(0≦r ≦d /2).①

(2)穿过平板作一底面积为S ,高为2r 的圆柱形高斯面,通过高斯面的电通量仍为 Φe = 2ES , 高斯面在板内的体积为V = Sd , 包含的电量为 q =ρV = ρSd , 根据高斯定理 Φe = q/ε0,

可得场强为 E = ρd /2ε0,(r ≧d /2). ②

方法二:场强叠加法. (1)

由于平板的可视很多薄

板叠而成的,以r 为界,下面平

板产生的场强方向向上,上面平板产生的场强方向向下.在下面板中取一薄层d y ,面电荷密度为

d ζ = ρd y ,

产生的场强为 d E 1 = d ζ/2ε0, 积分得

100/2

d ()222r

d y d

E r ρρεε-=

=+?,③ 同理,上面板产生的场强为

/2

200d ()222

d r

y d E r ρρεε=

=-?

,④ r 处的总场强为E = E 1-E 2 = ρr/ε0.

(2)在公式③和④中,令r = d /2,得

E 2 = 0、E = E 1 = ρd /2ε0,

E 就是平板表面的场强.

平板外的场强是无数个无限薄的带电平板产生的电场叠加的结果,是均强电场,方向与平板垂直,大小等于平板表面的场强,也能得出②式.

5

13.10 一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球体内的电荷体密度为ρ,若在球内挖去

一块半径为R`

的小球体,如图所

示,试求两球心O 与O`处的电场强度,并证明小球空腔内的电场为均强电场.

[解答]挖去一块小球体,相当于在该处填充一块电荷体密度为-ρ的小球体,因此,空间任何一点的场强是两个球体产生的场强的叠加.

对于一个半径为R ,电荷体密度为ρ的球体来说,当场点P 在球内时,过P 点作一半径为r 的同心球形高斯面,根据高斯定理可得方程

23

01443

E r r ππρε=

P 点场强大小为

3E r ρε=.

当场点P 在球外时,过P 点作一半径为r 的同心球形高斯面,根据高斯定理可得方程

2

3014

43

E r R ππρε=

P 点场强大小为

3

2

03R E r

ρε=. O 点在大球体中心、小球体之外.大球体在O 点产生的场强为零,小球在O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

3

2

0`3O R E a

ρε=, 方向由O 指向O `.

O`点在小球体中心、大球体之内.小球

体在O`点产生的场强为零,大球在O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

`0

3O E a ρ

ε=

, 方向也由O 指向O `.

[证明]在小球内任一点P ,大球和小球产生的场强大小分别为 0

3r E r ρε=, `0

`3r E r ρ

ε=

方向如图所示.

设两场强之间的夹角为θ,合场强的平方为

222``2cos r r r r E E E E E θ=++

22

20

(

)(`2`cos )3r r rr ρθε=++, 根据余弦定理得

222

`2`c o s ()

a r r r r πθ=+--, 所以 0

3E a ρ

ε=

, 可见:空腔内任意点的电场是一个常量.还可以证明:场强的方向沿着O 到O `的方向.因此空腔内的电场为匀强电场.

13.11 如图所示,在A 、B 两点处放有电量分别为+q 和-q 的点电荷,AB 间距离为2R ,现将另一正

试验电荷q 0

从O 点经过半圆

弧路径移到C

点,求移动过程

中电场力所做的功.

[解答]正负电荷在O 点的电势的和为零:

U O = 0;

图13.10

图13.11

6

在C 点产生的电势为

0004346C q q q U R

R

R

πεπεπε--=

+

=

电场力将正电荷q 0从O 移到C 所做的功为

W = q 0U OD = q 0(U O -U D ) = q 0q /6πε0R .

13.12 真空中有两块相互平行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A 和B .A 平面的电荷面密度为2ζ,B 平面的电荷面密度为ζ,两面间的距离为d .当点电荷q 从A 面移到B 面时,电场力做的功为多少?

[解答]两平面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

E A = 2ζ/2ε0 = ζ/ε0,E B = ζ/2ε0,

两平面在它们之间产生的场强方向相反,因此,总场强大小为

E = E A - E B = ζ/2ε0, 方向由A 平面指向B 平面.

两平面间的电势差为

U = Ed = ζd /2ε0,

当点电荷q 从A 面移到B 面时,电场力做的功为

W = qU = qζd /2ε0.

13.13 一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球面,带电量为Q .若规定该球面上电势值为零,则无限远处的电势为多少?

[解答]带电球面在外部产生的场强为

2

04Q E r

πε=

由于

d d R R

R

U U E r ∞

∞-=?=??

E l

2

00d 44R

R

Q

Q

r r r πεπε∞

-==?

04Q R

πε=

当U R = 0时,04Q U R

πε∞=-

13.14 电荷Q 均匀地分布在半径为R 的球体内,试证明离球心r (r

223

0(3)

8Q R r U R

πε-=. [证明]球的体积为34

3

V R π=, 电荷的体密度为 3

34Q Q

V R ρπ=

=

. 利用13.10题的方法可求球内外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3

0034Q

E r r R ρεπε=

=,

(r ≦R ); 2

04Q E r

πε=

,(r ≧R ).

取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则r 处的电势为

d d d R

r

r

R

U E r E r ∞

=?=+???E l

32

00d d 44R

r

R

Q Q

r r r R r πεπε∞

=+?

?

2

3

0084R r

R

Q

Q r

R

r

πεπε∞

-=

+

223

00()84Q Q R r R

R

πεπε=

-+

223

0(3)

8Q R r R

πε-=. 13.15 在y = -b 和y = b 两个“无限大”平面间均匀充满电荷,电荷体密度为ρ,其他地方无电荷.

(1)求此带电系统的电场分布,画E-y 图;

(2)以y = 0作为零电势面,求电势分布,画E-y 图.

7

[解答]平板电荷产生的场强的方向与平板垂直且对称于中心面:E = E`,但方向相反.

(1)在板内取一底面

积为S ,高为

2y 的圆柱面作为高斯面,

场强与上下两表面的法线方

向平等而与侧面垂直,通过高斯面的电通量为

d e S

Φ=??E S

d d d 2S S S ES =?+?+?=???E S E S E S 1

2

高斯面内的体积为 V = 2yS ,

包含的电量为 q = ρV = 2ρSy , 根据高斯定理 Φe = q/ε0,

可得场强为 E = ρy/ε0, (-b ≦y ≦b ).

穿过平板作一底面积为S ,高为2y 的圆柱形高斯面,通过高斯面的电通量仍为地

Φe = 2ES ,

高斯面在板内的体积为 V = S 2b , 包含的电量为 q = ρV = ρS 2b , 根据高斯定理 Φe = q/ε0,

可得场强为 E = ρb/ε0, (b ≦y );

E = -ρb/ε0, (y ≦-b ).

E-y 图如左图所示.

(2)对于平面之间的点,电势为

d d y

U y ρε=-?=-??

E l 2

2y C ρε=-+,

在y = 0处U = 0,所以C = 0,因此电势为

2

2y U ρε=-,(-b ≦y ≦b ). 这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当y ≧b 时,电势为

d d nqb

nqb

U y y C εε=-?=-=-

+??

E l ,

在y = b 处U = -ρb 2/2ε0,所以C = ρb 2/2ε0,

因此电势为

2

00

2b b U y ρρεε=-+

,(b ≦y ). 当y ≦-b 时,电势为

00

d d b b

U y y C ρρεε=-?==+??E l ,

在y = -b 处U = -ρb 2/2ε0,所以C = ρd 2/2ε0,因此电势为

2

00

2b b U y ρρεε=+

, 两个公式综合得

2

00

||2b b U y ρρεε=-+

,(|y |≧d ). 这是两条直线.

U-y 图如右图所示.U-y 图的斜率就形成E-y 图,在y = ±b 点,电场强度是连续的,因此,在U-y 图中两条直线与抛物线在y = ±b 点相切.

[注意]根据电场求电势时,如果无法确定零势点,可不加积分的上下限,但是要在积分之后加一个积分常量.根据其他关系确定常量,就能求出电势,不过,线积分前面要加一个负号,即

d U =-??E l

这是因为积分的起点位置是积分下限.

13.16 两块“无限大”平行带电板如图所示,A 板带正电,B 板带负电并接地(地的电势为零),设A 和B 两

板相隔5.0cm ,板上各带电

荷ζ=3.3×10-6C·m -2,求: (1)在两板之间离A

8

板1.0cm 处P 点的电势;

(2)A 板的电势.

[解答]两板之间的电场强度为

E=ζ/ε0,

方向从A 指向B .

以B 板为原点建立

坐标系,则r B = 0,r P = -0.04m ,r A = -0.05m . (1)P 点和B 板间的电势差为

d d B

B

P

P

r r P B r r U U E r -=?=??E l

()B P r r σ

ε=-, 由于U B = 0,所以P 点的电势为

612

3.3100.048.8410

P U --?=??=1.493×104

(V). (2)同理可得A 板的电势为

()A B A U r r σ

ε=-=1.866×104(V).

13.17 电量q 均匀分布在长为2L 的细直线上,试求:

(1)带电直线延长线上离中点为r 处的电势;

(2)带电直线中垂线上离中点为r 处的电势;

(3)由电势梯度算出上述两点的场强. [解答]电荷的线密度为λ = q/2L . (1)建

立坐标系,在细线上取一

线元d l ,所带的电量为

d q = λd l ,

根据点电荷的电势公式,它在P 1点产生的电势为

101d d 4l

U r l

λπε=

-

总电势为

10d 4L

L

l

U r l λπε-=

-? 0

ln()4L

l L

r l λ

πε=--=-

0ln

8q r L

L

r L

πε+=

-. (2)建立坐标系,在细线上取一线元d l ,所带的电量为

d q = λd l ,

在线的垂直平分线上的P 2点产生的电势为

2221/2

0d d 4()

l

U r l λπε=+, 积分得

2221/201

d 4()L

L

U l r l λ

πε-=

+?

)4L

l L

l λ

πε=-=

0ln

8q L

πε=

0ln

4q L

πε=.

(3)P 1点的场强大小为

1

1U E r

?=-? 011

(

)8q

L r L r L πε=

--+

22

01

4q

r L πε=

-, ① 方向沿着x 轴正向.

9

P 2点的场强为

2

2U E r

?=-?

01[4q

L r πε=

=

, ②

方向沿着y 轴正向.

[讨论]习题13.3的解答已经计算了带电线的延长线上的场强为

122

01

24L E x L λ

πε=

-, 由于2L λ = q ,取x = r ,就得公式①.

(2)习题13.3的解答还计算了中

垂线上的场强为

y E =

取d 2 = r ,可得公式②. 由此可见,电场强度可用场强叠加原理计算,也可以用电势的关系计算.

13.18 如图所

示,一个均匀带电,内、外半径分别为R 1和R 2的均匀带电球壳,所带电荷体密度为ρ,试计算:

(1)A ,B 两点的电势;

(2)利用电势梯度求A ,B 两点的场强.

[解答](1)A 点在球壳的空腔内,空腔内的电势处处相等,因此A 点的电势就等于球心O 点的电势.

在半径为r 的球壳处取一厚度为d r 的薄壳,其体积为

d V = 4πr 2

d r ,

包含的电量为 d q = ρd V = 4πρr 2

d r ,

在球心处产生的电势为

00

d d d 4O q U r r r

ρ

πεε=

=

, 球心处的总电势为

2

1

2

2210

d ()2R O R U r r R R ρρεε=

=

-?, 这就是A 点的电势U A .

过B 点作一球面,B 的点电势是球面外的电荷和球面内的电荷共同产生

的.

球面外的电荷

在B 点产生的电势就等于这些电荷在球心处产生的电势,根据上面的推导可得

2

2120

()2B U R r ρε=

-. 球面内的电荷在B 点产生的电势等于这些电荷集中在球心处在B 点产生的电势.球壳在球面内的体积为

3314()3

B V r R π=

-, 包含的电量为 Q = ρV ,

这些电荷集中在球心时在B 点产生的电势为

3

32100()43B B

B

Q U r R r r ρπεε=

=

-. B 点的电势为

U B = U 1 + U 2

322

120(32)6B B

R R r r ρε=--. (2)A 点的场强为

0A

A A

U E r ?=-

=?. B 点的场强为

3120()3B B B B B

U R E r r r ρε?=-=-?.

图13.18

10

[讨论] 过空腔中A 点作一半径为r 的同心球形高斯面,由于面内没有电荷,根据高斯定理,可得空腔中A 点场强为

E = 0, (r ≦R 1).

过球壳中B 点作一半径为r 的同心球形高斯面,面内球壳的体积为

3314

()3

V r R π=-,

包含的电量为 q = ρV ,

根据高斯定理得方程 4πr 2E = q/ε0, 可得B 点的场强为

3120()3R E r r

ρ

ε=-, (R 1≦r ≦R 2).

这两个结果与上面计算的结果相同.

在球壳外面作一半径为r 的同心球形高斯面,面内球壳的体积为

3

3214()3

V R R π=-,

包含的电量为 q = ρV ,

根据高斯定理得可得球壳外的场强为

3

32122

00()

43R R q

E r r

ρπεε-==,(R 2≦r ). A 点的电势为

d d A

A

A r r U E r ∞

=?=??E l

12

1

31200d ()d 3A

R R r R

R r r r r ρε=+-??

2

33212

0()d 3R

R R r r ρε∞

-+? 2

2210

()2R R ρε=-.

B 点的电势为

d d B

B

B r r U E r ∞

=?=??E l

2

3120()d 3B

R r

R r r r ρ

ε=-?23

3212

0()d 3R R R r r ρε∞

-+? 322

120(32)6B B

R R r r ρε=--.

A 和

B 点的电势与前面计算的结果相同.

13.19 一圆盘,半径为R ,均匀带电,面电荷密度为ζ,求:

(1)圆盘轴线上任一点的电势(用该点与盘心的距离x 来表示);

(2)从电场强度的和电势梯度的关系,求该点的电场强度.

(此题解答与书中P38页例13.13的解答相同,在此省略)

13.20 (1)设地球表面附近的场强约为200V·m -1,方向指向地球中心,试求地球所带有的总电量.

(2)在离地面1400m 高处,场强降为20V·m -1,方向仍指向地球中心,试计算在1400m 下大气层里的平均电荷密度.

[解答]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R =6.371×106m .

(1)将地球当作导体,电荷分布在地球表面,由于场强方向指向地面,所以地球带负量.

根据公式 E = -ζ/ε0, 电荷面密度为 ζ = -ε0E ; 地球表面积为 S = 4πR 2, 地球所带有的总电量为

Q = ζS = -4πε0R 2E = -R 2E /k ,

k 是静电力常量,因此电量为

629

(6.37110)200910

Q ??=-?=-9.02×105

(C). (2)在离地面高为h = 1400m 的球面内的电量为

2()`

`R h E Q k

+=-

=-0.9×105(C), 大气层中的电荷为

q = Q - Q` = 8.12×105(C).

由于大气层的厚度远小于地球的半径,其体积约为

V = 4πR 2h = 0.714×1018(m 3),

11

平均电荷密度为

ρ = q /V = 1.137×10-12(C·m -3).

第十四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

和电介质

P80.

14.1 一带电量为q ,半径为r A 的金

属球A ,与一原先不带电、内外半径分别为r B 和r C 的金属球壳B 同心放置,如图所示,则图中P 点的电场强度如何?若用导线将

A 和

B 连接起来,则

A 球的电势为多少?(设无穷远处电势为零)

[解答]过P 点作一个同心球面作为高斯面,尽管金属球壳内侧会感应出异种,但是高斯面内只有电荷q .根据高斯定理可得 E 4πr 2 = q /ε0, 可得P 点的电场强度为

2

04q E r

πε=

当金属球壳内侧会感应出异种电荷-q

时,外侧将出现同种电荷q .用导线将A 和B 连接起来后,正负电荷将中和.A 球是一个等势体,其电势等于球心的电势.A 球的电势是球壳外侧的电荷产生的,这些电荷到球心的距离都是r c ,所以A 球的电势为

04c

q U r πε=

14.2 同轴电缆是由半径为R 1的导体圆柱和半径为R 2的同轴薄圆筒构成的,其间充满了相对介电常数为εr 的均匀电介质,设沿轴线单位长度上导线的圆筒的带电量分别为+λ和-λ,则通过介质内长为l ,半径为r 的同轴封闭圆柱面的电位移通量为多少?圆柱面上任一点的场强为多少?

[解答]介质中的

电场强度和电位移是轴对称分布的.在

内外半径之间作一个半径为r 、长为l 的圆柱形高斯面,根据介质中的高斯定理,通过圆柱面的电位移通过等于该面

包含的自由电荷,即 Φd = q = λl .

设高斯面的侧面为S 0,上下两底面分别为S 1和S 2.通过高斯面的电位移通量为

d d S

Φ=??D S ?

1

2

d d d 2S S S rlD π=?+?+?=???D S D S D S ,

可得电位移为 D = λ/2πr , 其方向垂直中心轴向外.

电场强度为 E = D/ε0εr = λ/2πε0εr r , 方向也垂直中心轴向外.

14.3 金属

球壳原来带有电量Q ,壳内外半径分别为a 、b ,壳内距球心为r 处有一点电

荷q ,求球心o 的电

势为多少?

[解答]点电荷q 在内壳上感应出负电荷-q ,不论电荷如何分布,距离球心都为a .外壳上就有电荷q+Q ,距离球为b .球心的电势是所有电荷产生的电势叠加,大小为

0001

11444o q q Q q

U r a b

πεπεπε-+=

++

14.4 三块平行金属板A 、B 和C ,面积都是S = 100cm 2,A 、B 相距d 1 = 2mm ,A 、C 相距d 2 = 4mm ,B 、C 接地,A 板带有正电荷q = 3×10-8C ,

忽略边缘效应.求

(1)B 、C 板上的电荷为多少?

14.3

图14.4

(2)A板电势为多少?

[解答](1)设A的左右两面的电荷面密度分别为ζ1和ζ2,所带电量分别为

q1 = ζ1S和q2 = ζ2S,

在B、C板上分别感应异号电荷-q1和-q2,由电荷守恒得方程

q = q1 + q2 = ζ1S + ζ2S.①

A、B间的场强为E1 = ζ1/ε0,

A、C间的场强为E2 = ζ2/ε0.

设A板与B板的电势差和A板与C板的的电势差相等,设为ΔU,则

ΔU = E1d1 = E2d2,②

即ζ1d1 = ζ2d2.③解联立方程①和③得

ζ1 = qd2/S(d1 + d2),

所以q1 = ζ1S = qd2/(d1+d2) = 2×10-8(C);

q2 = q - q1 = 1×10-8(C).

B、C板上的电荷分别为

q B= -q1 = -2×10-8(C);

q C= -q2 = -1×10-8(C).

(2)两板电势差为

ΔU = E1d1 = ζ1d1/ε0 = qd1d2/ε0S(d1+d2),由于k = 9×109 = 1/4πε0,

所以ε0 = 10-9/36π,

因此ΔU = 144π= 452.4(V).

由于B板和C板的电势为零,所以

U A = ΔU = 452.4(V).

14.5 一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A,带电量为q,在它的附近放一块与A平行的金属导体板B,板B有一定的厚度,如图所示.则在板B的两个表面1和2上的感应电荷分别为多少?

[解答]由于板B原来不带电,两边感应出电荷后,由电荷守恒得

q1 + q2 = 0.①虽然两板是无限大的,为了计算的方便,不妨设它们的面积为S,则面电荷密度分别为

ζ1 = q1/S、ζ2 = q2/S、ζ = q/S,

它们产生的场强大小分别为

E1 = ζ1/ε0、E2 = ζ2/ε0、E = ζ/ε0.在B板内部任取一点P,其场强为零,其中1面产生的场强向右,2面和A板产生

的场强向左,取向右的方向

为正,可得

E1 - E2–E = 0,

即ζ1 - ζ2–ζ= 0,

或者说q1 - q2 + q = 0.②

解得电量分别为

q2 = q/2,q1 = -q2 = -q/2.

14.6 两平行金属板带有等异号电荷,若两板的电势差为

120V,两板间相距为

1.2mm,忽略边缘效应,

求每一个金属板表面的

电荷密度各为多少?

[解答]由于左板接

地,所以ζ1 = 0.

由于两板之间的电荷相互吸引,右板右面的电荷会全部吸引到右板左面,所以ζ4 = 0.

由于两板带等量异号的电荷,所以

ζ2 = -ζ3.

两板之间的场强为

E = ζ3/ε0,

而 E = U/d,

所以面电荷密度分别为

ζ3 = ε0E = ε0U/d = 8.84×10-7(C·m-2),

ζ2 = -ζ3 = -8.84×10-7(C·m-2).

14.7 一球形电容器,内外球壳半径分别为R1和R2,球壳与地面及其他物体相距很远.将内球用细导线接地.试证:球面间

电容可用公式

2

02

21

4R

C

R R

πε

=

-

表示.

(提示:可看作两个球电容器的并联,且地球半径R>>R2)

[证明]方法

一:并联电容法.在

外球外面再接一个

半径为R3大外球

壳,外壳也接地.内

球壳和外球壳之间

是一个电容器,电

容为

P

2

图14.5

图14.6

12

13

1210

01221

1

441/1/R R C R R R R πεπε==--

外球壳和大外球壳之间也是一个电容器,电

容为

20

23

1

41/1/C R R πε=-.

外球壳是一极,由于内球壳和大外球壳都接地,共用一极,所以两个电容并联.当R 3趋于无穷大时,C 2 = 4πε0R 2.并联电容为

12

120

0221

44R R C C C R R R πεπε=+=+-

2

0221

4R R R πε=-. 方法二:电容定义法.假设外壳带正电为q ,则内壳将感应电荷q`.内球的电势是两个电荷产生的叠加的结果.由于内球接地,所以其电势为零;由于内球是一个等势体,其球心的电势为

02

01

`044q q R R πεπε+

=,

因此感应电荷为

1

2

`R q q R =-

. 根据高斯定理可得两球壳之间的场强为

122

002`44R q q E r R r

πεπε=

=-, 负号表示场强方向由外球壳指向内球壳.

取外球壳指向内球壳的一条电力线,两球壳之间的电势差为

1

1

2

2

d d R R R R U E r =

?=??E l

1

2

12

02()d 4R R R q

r R r

πε=

-

? 1212

021202

()11

()44R q R R q R R R R πεπε-=

-= 球面间的电容为

2

02

21

4R q C U R R πε==-.

14.8 球形电容器的内、外半径分别为R 1和R 2,其间一半充满相对介电常量为εr 的均匀电介质,求电容C 为多少?

[解答]球形电容器的电容为

120

01221

1

441/1/R R C R R R R πεπε==--.

对于半球来说,由于相对面积减少了一

半,所以电容也减少一半:

012

121

2R R C R R πε=

-.

当电容器中充满介质时,电容为:

012

221

2r R R C R R πεε=

-.

由于内球是一极,外球是一极,所以两个电容器并联:

012

1221

2(1)r R R C C C R R πεε+=+=

-.

14.9 设板面积为S 的平板电容器析板间有两层介质,介电常量分别为ε1和ε2,厚度分别为d 1和d 2,求电容器的电容.

[解答]假设在

两介质的介面插入一薄导体,可知两个电容器串联,电

容分别为

C 1 = ε1S/d 1和C 2 = ε2S/d 2. 总电容的倒数为

14

122112*********

d d d d C C C S S S

εεεεεε+=+=+=, 总电容为 122112

S

C d d εεεε=+.

14.10 圆柱形电容器是由半径为R 1的导线和与它同轴的内半径为R 2的导体圆筒构成的,其长为l ,其间充满了介电常量为ε的介质.设沿轴线单位长度导线上的电荷为λ,圆筒的电荷为-λ,略去边缘效应.求:

(1)两极的电势差U ;

(2)介质中的电场强度E 、电位移D ; (3)电容C ,它是真空时电容的多少倍?

[解答]介质中

的电场强度和电位移是轴对称分布

的.在内外半径之

间作一个半径为r 、

长为l 的圆柱形高

斯面,侧面为S 0,上下两底面分别为

S 1和S 2.通过高斯面的电位移通量为

d d S

Φ=??D S ?

1

2

d d d 2S S S rlD π=?+?+?=???D S D S D S ,

高斯面包围的自由电荷为 q = λl , 根据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Φd = q , 可得电位为 D = λ/2πr , 方向垂直中心轴向外.

电场强度为 E = D/ε = λ/2πεr , 方向也垂直中心轴向外.

取一条电力线为积分路径,电势差为

2

1

d d d 2R L

L

R U E r r r λ

πε=?==

???E l 21

ln 2R R λ

πε=

. 电容为 212ln(/)

q l

C U R R πε=

=

. 在真空时的电容为

00212ln(/)

l q

C U R R πε=

=

, 所以倍数为C/C 0 = ε/ε0.

14.11 在半径为R 1的金属球外还有一层半径为R 2的均匀介质,相对介电常量为εr .设金属球带电Q 0,求:

(1)介质层内、外D 、E 、P 的分布; (2)介质层内、外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

[解答](1)在介质内,电场强度和电位移以及极化强度是球对称分布的.在内外半径之间作一个半径为r 的球形高斯面,通过高斯面的电位移通量为

2d d 4d S S

D S r D Φπ=?=

=??

D S 蜒

高斯面包围的自由电荷为q = Q 0, 根据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Φd = q , 可得电位为 D = Q 0/4πr 2, 方向沿着径向.用矢量表示为

D = Q 0r /4πr 3.

电场强度为

E = D /ε0εr = Q 0r /4πε0εr r 3, 方向沿着径向.

由于 D = ε0E + P , 所以 P = D - ε0E = 03

1

(1)

4r

Q r

επ-

r

. 在介质之外是真空,真空可当作介电常量εr = 1的介质处理,所以

D = Q 0r /4πr 3,

E = Q 0r /4πε0r 3,P = 0. (2)在介质层内靠近金属球处,自由电荷Q 0产生的场为

E 0 = Q 0r /4πε0r 3;

极化电荷q 1`产生的场强为

E` = q 1`r /4πε0r 3;

总场强为 E = Q 0r /4πε0εr r 3. 由于 E = E 0 + E `,

15

解得极化电荷为 `101(1)r

q Q ε=-,

介质层内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为

``011

22

111

(1)

44r Q q R R σπεπ==-. 在介质层外表面,极化电荷为

``21q q =-,

面密度为

``0

22

22

221(1)44r Q q R R σπεπ==-.

14.12 两个电容器电容之比C 1:C 2 = 1:2,把它们串联后接电源上充电,它们的静电能量之比为多少?如果把它们并联后接到电源上充电,它们的静电能之比又是多少?

[解答]两个电容器串联后充电,每个电容器带电量是相同的,根据静电能量公式W = Q 2/2C ,得静电能之比为

W 1:W 2 = C 2:C 1 = 2:1. 两个电容器并联后充电,每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是相同的,根据静电能量公式W = CU 2/2,得静电能之比为

W 1:W 2 = C 1:C 2 = 1:2. 14.13 一平行板电容器板面积为S ,板间距离为d ,接在电源上维持其电压为U .将一块厚度为d 相对介电常量为εr 的均匀介电质板插入电容器的一半空间内,求电容器的静电能为多少?

[解答]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

C = ε0S/d ,

当面积减少一半时,电容为C 1 = ε0S /2d ; 另一半插入电介质时,电容为C 2 = ε0εr S /2d .

两个电容器并联,总电容为

C = C 1 + C 2 = (1 + εr )ε0S /2d ,

静电能为

W = CU 2/2 = (1 + εr )ε0SU 2/4d . 14.14 一平行板电容器板面积为S ,板间距离为d ,两板竖直放着.若电容器两板

充电到电压为U 时,断开电源,使电容器的一半浸在相对介电常量为εr 的液体中.求:

(1)电容器的电容C ;

(2)浸入液体后电容器的静电能; (3)极板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

[解答](1)如前所述,两电容器并联的电容为

C = (1 + εr )ε0S /2d . (2)电容器充电前的电容为C 0 = ε0S/d , 充电后所带电量为 Q = C 0U . 当电容器的一半浸在介质中后,电容虽然改变了,但是电量不变,所以静电能为

W = Q 2/2C = C 02U 2/2C = ε0SU 2/(1 + εr )d . (3)电容器的一半浸入介质后,真空的一半的电容为 C 1 = ε0S /2d ;

介质中的一半的电容为 C 2 = ε0εr S /2d . 设两半的所带自由电荷分别为Q 1和Q 2,则

Q 1 + Q 2 = Q . ① 由于C = Q/U ,所以

U = Q 1/C 1 = Q 2/C 2. ② 解联立方程得

0111221

1/C U C Q

Q C C C C =

=

++, 真空中一半电容器的自由电荷面密度为

001

12122/2(1/)(1)r C U U Q S C C S d

εσε=

==

++. 同理,介质中一半电容器的自由电荷面密度为

0021222(/1)(1)r r C U U

C C S d

εεσε=

=

++.

14.15 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为200cm 2,板间距离为1.0mm ,电容器内有一块1.0mm 厚的玻璃板(εr = 5).将电容器与300V 的电源相连.求:

(1)维持两极板电压不变抽出玻璃板,电容器的能量变化为多少?

(2)断开电源维持板上电量不变,抽出玻璃板,电容器能量变化为多少?

[解答]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

C 0 = ε0εr S/d ,

16

静电能为 W 0 = C 0U 2/2. 玻璃板抽出之后的电容为

C = ε0S/d .

(1)保持电压不变抽出玻璃板,静电能为 W = CU 2/2, 电能器能量变化为

ΔW = W - W 0 = (C - C 0)U 2/2 = (1 - εr )ε0SU 2/2d = -3.18×10-5(J). (2)充电后所带电量为 Q = C 0U , 保持电量不变抽出玻璃板,静电能为

W = Q 2/2C ,

电能器能量变化为

2

000(1)

2

C C U W W W C ?=-=- 2

0(1)

2r r SU d

εεε=-= 1.59×10-4(J).

14.16 设圆柱形电容器的内、外圆筒半径分别为a 、b .试证明电容器能量的一半

储存在半径R =

[解答]设圆柱形电容器电荷线密度为λ,场强为 E = λ/2πε0r , 能量密度为 w = ε0E 2/2, 体积元为 d V = 2πrl d r , 能量元为 d W = w d V .

在半径a 到R 的圆柱体储存的能量为

20

d d 2

V

V

W w V E V ε==??

2200d ln 44R

a

l l R r r a λλπεπε==?.

当R = b 时,能量为

210ln 4l b W a

λπε=;

当R =

22200ln 48l l b

W a

λλπεπε==,

所以W 2 = W 1/2,即电容器能量的一半储存

在半径R =

14.17 两个同轴的圆柱面,长度均为l ,半径分别为a 、b ,柱面之间充满介电常量为ε的电介质(忽略边缘效应).当这两个导体带有等量异号电荷(±Q )时,求:

(1)在半径为r (a < r < b )、厚度为d r 、长度为l 的圆柱薄壳中任一点处,电场能量体密度是多少?整个薄壳层中总能量是多少?

(2)电介质中总能量是多少(由积分算出)?

(3)由电容器能量公式推算出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公式?

[解答](1)圆柱形内柱面的电荷线密度为 λ = Q/l ,

根据介质是高斯定理,可知电位移为

D = λ/2πr = Q /2πrl ,

场强为 E = D/ε = Q /2πεrl , 能量密度为w = D ·E /2 = DE /2 = Q 2/8π2εr 2l 2.

薄壳的体积为d V = 2πrl d r , 能量为 d W = w d V = Q 2d r /4πεlr .

(2)电介质中总能量为

22d d ln 44b

V a

Q Q b

W W r lr l a πεπε===??.

(3)由公式W = Q 2/2C 得电容为

222ln(/)

Q l

C W b a πε==

14.18 两个电容器,分别标明为200PF/500V 和300PF/900V .把它们串联起来,等效电容多大?如果两端加上1000V 电压,是否会被击穿?

[解答]当两个电容串联时,由公式

21

1212

111C C C C C C C +=+=

, 得 12

12

120PF C C C C C =

=+.

加上U = 1000V 的电压后,带电量为

Q = CU ,

第一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

17

U 1 = Q/C 1 = CU/C 1 = 600(V); 第二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

U 2 = Q/C 2 = CU/C 2 = 400(V). 由此可知:第一个电容器上的电压超过它的耐压值,因此会被击穿;当第一个电容器被击穿后,两极连在一起,全部电压就加在第二个电容器上,因此第二个电容器也接着被击穿.

第十五章 稳恒电流的磁场

P135.

15.1 充满εr = 2.1电介质的平行板电容器,由于电介质漏电,在3min 内漏失一半电量,求电介质的电阻率.

[解答]设电容器的面积为S ,两板间的距离为l ,则电

介质的电阻为

l R S

ρ

=. 设t 时刻电容器带电量为q ,则电荷面密度为 ζ = q/S , 两板间的场强为 E = ζ/ε =q/εr ε0S , 电势差为 U = El =ql/εr ε0S , 介质中的电流强度为

0d 1d r q U q t R εερ

-

==, 负号表示电容器上的电荷减少.

微分方程可变为

0d 1

d r q t q εερ

=-, 积分得 0ln r t

q C εερ

=-

+,

设t = 0时,q = q m ,则得C = ln q m ,因此电

介质的电阻率的公式为

0ln(/)

r m t

q q ρεε=

当t = 180s 时,q = q m /2,电阻率为

12180

8.84210 2.1ln 2

ρ-=

???

=1.4×1013(Ω·m).

15.2 有一导线电阻R = 6Ω,其中通有电流,在下列两种情况下,通过总电量都是30C ,求导线所产生的热量.

(1)在24s 内有稳恒电流通过导线; (2)在24s 内电流均匀地减少到零. [解答](1)稳恒电流为 I = q/t = 1.25(A), 导线产生的热量为

Q = I 2Rt = 225(J).

(2)电流变化的方程为 1

2.5(1)24

i t =-

, 由于在相等的时间

内通过的电量是相等的,在i-t 图中,在0~24秒内,变化

电流和稳恒电流直线下的面积是相等的.

在d t 时间内导线产生的热量元为

d Q = i 2R d t ,

在24s 内导线产生的热量为

24

24

2

2

1d [2.5(1)]d 24

Q i R t t R t ==-

?? 24

2

3

11

2.5624(1)324

t =-????-

=300(J).

15.3 已知铜的相对原子质量A = 63.75,质量密度ρ = 8.9×103kg·m -3.

(1)技术上为了安全,铜线内电流密度不能超过6A·mm -2,求此时铜线内电子的漂移速度为多少?

(2)求T = 300K 时,铜内电子热运动平均速度,它是漂移速度的多少倍?

[解答](1)原子质量单位为

u = 1.66×10-27(kg),

一个铜原子的质量为

m = Au = 1.058×10-25(kg),

铜的原子数密度为

18

n = ρ/m = 8.41×1028(个·m -3),

如果一个铜原子有一个自由电子,n 也是自由电子数密度,因此自由电子的电荷密度为

ρe = ne = 1.34×1010(C·m -3). 铜线内电流密度为

δ = 6×106(A·m -2),

根据公式δ = ρe v ,得电子的漂移速度为 v = ρe /δ = 4.46×10-4(m·s -1).

(2)将导体中的电子当气体分子,称为“电子气”,电子做热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v =

其中k 为玻尔兹曼常数k = 1.38×10-23J·K -1,m e 是电子的质量m e = 9.11×10-31kg ,可得 v = 1.076×105(m·s -1), 对漂移速度的倍数为

v /v = 2.437×108,

可见:电子的漂移速率远小于热运动的速度,其定向运动可认为是附加在热运动基础上的运动.

15.4 通有电流I 的导线形

状如图所示,图

中ACDO 是边

长为b 的正方

形.求圆心O 处的磁感应强度B

= ?

[解答]电流在O 点的产生的磁场的方

向都是垂直纸面向里的.根据毕-萨定

律: 002d d 4I r

μπ?=l r B , 圆弧上的电流元与

到O 点的矢径垂

直,在O 点产生的磁场大小为

012

d d 4I l

B a μπ=

由于 d l = a d φ, 积分得

11d L B B =?3/2

00

d 4I a πμ?π=

?

038I

a

μ=

. OA 和OD 方向的直线在O 点产生的磁场为

零.在AC 段,电流元在O 点产生的磁场为

022

d sin d 4I l B r μθ

π=

由于 l = b cot(π - θ) = -b cot θ, 所以 d l = b d θ/sin 2θ;

又由于 r = b /sin(π - θ) = b /sin θ,

可得 02sin d d 4I B b

μθθ

π=,

积分得

3/4

02/2d sin d 4L

I B B b

ππμθθπ==

??

3/4

00/2

(cos )48I

I

b

b

ππμθππ=-=

同理可得CD 段在O 点产生的磁场B 3 = B 2. O 点总磁感应强度为

00123384I I

B B B B a b

μπ=++=

+

. [讨论](1)假设圆弧张角为φ,电流在

半径为a 的圆心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

04I

B a

μ?π=

. (2)有限长直导线产生的磁感应大小为 012(cos cos )4I

B b

μθθπ=-. 对于AC 段,θ1 = π/2、θ2 = 3π/4;对于CD 段,θ1 = π/4、θ2 = π/2,都可得

0238I B B b π==

. 上述公式可以直接引用.

15.5 如图所示的载流导线,图中半圆的的半径为R ,直线部分伸向无限远处.求圆心O 处的磁感应强度B = ?

19

[解答]在直线磁场公式

4I

B R

μπ=中,

令θ1 = 0

、θ2 =

π/2,或者θ1 = π/2、θ2 = π,就得半无限长导线在端点半径为R 的圆周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

04I B R

μπ=

. 两无限长半直线在O 点产生的磁场方向都向着-Z 方向,大小为B z

= μ

0I /2πR .

半圆在O 处产生的磁场方向沿着-X 方向,大小为B x = μ0I /4R . O 点的磁感应强度为

0042x z I

I

B B R

R

μμπ=--=-

-

B i k i k . 场强大小为

B =

=

与X 轴的夹角为

2arctan

arctan z x B B θπ

==.

15.6 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线圈ABCD ,每边长为a ,通有电流I .求正方形中心O 处的磁感应强度B = ?

[解答]正方形每

一边到O 点的距离都是a /2,在O 点产生的

磁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以AD 边为例,利

用直线电流的磁场公式:

012(cos cos )4I

B R

μθθπ=

-, 令θ1 = π/4、θ2 = 3π/4、R = a /2,AD 在O 产生的场强为

AD B =

O 点的磁感应强度为

04AD I

B B a

π==

,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15.7 两个共轴圆线圈,每个线圈中的电流强度都是I ,半径为R ,两个圆心间距离O 1O 2 =

R ,试证:O 1、O 2中点O 处附近为

均匀磁场.

[证明]方法一:用二阶导数.一个半径为R 的环电流在离圆心为x 的轴线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2

0223/2

2()IR B R x μ=

+. 设两线圈相距为2a ,以O 点为原点建立坐标,两线圈在x 点产生的场强分别为

2

012

23/2

2[()]

IR B R a x μ=

++,

2

02223/2

2[()]IR B R a x μ=

+-.

方向相同,总场强为B = B 1 + B 2.

一个线圈产生的磁场的曲线是凸状,两边各有一个拐点.两个线圈的磁场叠加之后,如果它们相距太近,其曲线就是更高的凸状;如果它们相距太远,其曲线的中间部分就会下凹,与两边的峰之间各有一个拐点.当它们由远而近到最适当的位置时,两个拐点就会在中间重

合,这时的磁场最均匀,而拐点处的二阶导

图15.7

20

数为零.

设k = μ0IR 2/2,则

223/2223/2

11

{}[()][()]B k R a x R a x =++++-

B 对x 求一阶导数得

2

25/2

d 3{d [()]

B a x

k x R a x +=-++, 225/2

}[()]a x

R a x --+- 求二阶导数得

222

22

27/2

d 4()3{d [()]B R a x k x R a x -+=-++ 22

227/24()}[()]

R a x R a x --++-, 在x = 0处d 2B /d x 2 = 0,得R 2 = 4a 2,所以

2a = R .

x = 0处的场强为

223/2

2

[(/2)]

B k R R =+

k == 方法二:用二项式展开.将B 1展开得

2

012223/2

2[2]IR B R a ax x μ=

+++

2

0223/22223/2

2()[1(2)/()]

IR R a ax x R a μ=++++. 设2

0223/2

2()IR k R a μ=

+,则

23/2

122

2(1)ax x B k R a -+=++.

同理,23/2

222

2(1)ax x B k R a

--+=++. 当x 很小时,二项式展开公式为

2

(1)(1)1 (12)

n n n x nx x -+=+++?.

将B 1和B 2按二项式展开,保留二次项,总场强为 2

22

32[12ax x B k R a -+=+?++

22221352()...]1222ax x R a --++??+?+ 2

22

32[12ax x k R a

--+++?++ 2222

1352()...]1222ax x R a ---++??+?+ 2

22

32[12x k R a -=+?+

+

22222

354...]24()a x R a --+??++ 222

222

342[1...]2()

R a k x R a --=+?++ 令R 2 - 4a 2 = 0,即a = R /2,得

2

0223/2

2()IR B k R a μ==

=

+, 可知:O 点附近为均强磁场.

15.8 将半径为R 的无限长导体圆柱面,沿轴向割去一宽为h (h <

[解答]方法一:补缺法.导体圆柱面可看作由很多无限长直导线组成,如果补上长缝,由于对称的缘故,电

流在轴线上产生的磁感

应强度为零.割去长缝,

等效于同时加上两个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其中,与i 相同的电

流补上了长缝,与i 相反

的电流大小为I = ih . 在轴线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

0022I ih

B R R

μμππ=

=

. 方法二:积分法.在导体的截面上建立

坐标,x 坐标轴平分角α,α = h/R . 电流垂直纸面向

图15.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yw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