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搭台,历史唱戏

更新时间:2023-04-22 00: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音乐搭台,历史唱戏

——浅谈“音乐语言”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宿迁市沭阳县新河中学 223656 褚大艳

[内容摘要]通过教学,我们发现,初中历史教材的很多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毫无兴趣,犹如一块被风干的“骨头”,学生往往啃不出什么味来。怎样让这块形象干瘪的骨头变的“有滋有味”?怎样才能在课堂中把情绪的酝酿,主题的渗透和情境的带入完美呈现呢?这可能是所有历史一线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通过实践发现,在历史课堂中尝试借助音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课堂中的音乐情境设置用直观的听觉冲击学生的心灵;一首好的背景音乐,它可以成为课堂的灵魂。在课堂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一些浅显的做法。

[关 键 字]历史课堂 音乐语言 情感体验

乍一看,音乐与历史结缘似乎不太可能,但细想来,历史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和音乐给人们带来的灵魂震撼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音乐与历史的亲缘关系也是渊源已久,音乐向来就和历史融于一体,况且,音乐有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的功效。借助音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跌宕起伏的旋律,凝练感人的歌词,历史事件也容易被学生所接纳。

革除学科本位的弊端,软化学科界限,进行“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中心所在,也是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知道,历史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本身就与音乐紧密相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将黯然失色。

现在,我们手中的历史教材就是一块被风干的“骨头”,学生往往啃不出什么味来。那么怎样让这块形象干瘪的骨头变的“有滋有味”?

怎样才能在课堂中把情绪的酝酿,主题的渗透和情境的带入完美呈现呢?这可能是所有历史一线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我刚刚从事历史教学不久,在这里带来了自己的一点拙见:音乐——用音乐的烘托和渲染拽出学生对历史课堂情感和思维的共鸣!

课堂中的音乐情境设置用直观的听觉冲击学生的心灵。一首好的背景音乐,它可以成为课堂的灵魂。在课堂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一些浅显的做法。

一、用“音乐语言”导入,开启历史课的“兴趣之门”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它所讲述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既陈旧又抽象。它与现实之间间隔着久远而厚重的“岁月烟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巧妙的手段再现它的灵动。在这巧妙的过程中开头很重要。

1.激发兴趣。枯燥乏味的历史解说,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常常是无精打采,所以在讲解课文时,更应借助“音乐的魅力”,笔者做过一项调查:笔者所在学校喜欢音乐的学生是喜欢历史的三倍多。所以,一首切合意境的音乐可以让我们的历史课序幕就很精彩。如讲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时,用一首《春天的故事》导入新课,同时也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曲。

2.创设氛围。让每一个同学入境,是课堂教学的至高境界。创设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播放的乐曲能让学生随其喜而喜,随其悲而悲,随其愤而怒,随其虑而忧 从而进入角色。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各民族团结”一课用《爱我中华》做引子,歌曲可以使学生更加立体的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相信在优美的音乐中学生将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历史课的学习当中。

二、用音乐的感染力引发学生对历史课堂的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愿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的特点本身,在于思维的感情色彩,在于智力感受。”所以我们在课堂中要为学生搭建一个用心体验的平台。

1.用音乐设置情境。人本化的课堂教学,其内容应当不局限于薄薄的一本教材,学生的视野,也不应该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为课堂配好音乐,可以引领学生进入情境,真正的做到“乐学”。为把学生尽快带入文中描绘的意境,在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学习到“九一·八”事变时,引入一首《在松花江上》,沉重的旋律为学生再现了铁蹄践踏下的东北人民失去家园,流离失所的悲凉;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音乐的介入给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学习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也为后面学习“全民抗日”做好了准备。

2.用音乐阐释内涵。音乐阐释用得好,可对主题的挖掘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些书本中学生不常触及的东西,有时也可借助相关音乐将其形象地再现给学生。如古代史中讲述“大唐盛世”可以采用歌曲《贞观长歌》,歌曲气势磅礴与唐朝的繁荣和开放相映成辉——“上下五千年,大梦无边,梦回大唐可看见,遗留的诗篇,纵横九万里,大爱无言,一曲长歌可听见,拨动的和弦 ”,讲述“南京大屠杀”一课采用《五

月的鲜花》作为背景音乐,讲述“抗美援朝”采用《我和我的祖国》,红军长征采用《七律长征》或《十送红军》,可以融入历史课的音乐作品不胜枚举。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感染力很强的艺术形式,这些具有历史题材的音乐作品可以使课堂上的历史事件更为“丰满”,震撼学生的心灵。使我们的课堂融知识性、教育性和情感性为一体。

3.用音乐锦上添花。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部分,去分析、讲解显得僵化、生硬、索然无味,一遍又一遍读又有“盲读”之嫌,这时,不妨请进一段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领悟,在艺术体验中进行审视。例如在讲述华师大版九年级的一战和二战时,涉及到两次战争中的一些著名的战役——如凡尔登战役,斯大林格勒,阿拉曼,中途岛战役,教师可以适时的切入卡洛儿的哼唱《秘密》,配以相关的战后视频。让学生在悲伤地音乐氛围中了解战争的情况,感受战争的惨烈。在直面历史的同时,让学生领悟和平的珍贵,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三、用音乐的激情带动历史课堂的升华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把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的创造条件,激活历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从内心感受血肉真实的历史。

如在讲到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丝绸之路”时,采用八年级上册音乐课本中的“丝路驼铃”单元的任意一首音乐作为课堂的

“作料”,古代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横跨欧亚大陆,途径我国境内的很多地区。在讲述过程中,笔者把“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走向设计为动态,不同的地区链接相关的音乐,如甘肃敦煌采用民歌《三十里铺》,路经新疆时采用《我们新疆好地方》;音乐充当了这条路上的“文化使者”的角色,传播了东方的文明,也带回了西方的灿烂。直观的视听效果使学生全方位的认识了“丝绸之路”,同时也使学生更加深刻立体的理解了“丝绸之路”从古至今在我国对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又如在讲述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火烧圆明园”,笔者借助视频片段将昔日圆明园的富丽堂皇与今天的残垣断壁做比较,在此过程中适时的加入郑少秋的歌曲《火烧圆明园》“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恨意冲云际,谁无怒愤不感痛悲,曾滴了多少血汗,期传万世期传万纪,不想终是这田地,辱了家邦也辱了门楣,大火当中血肉满园,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用这火为记,重提旧怨为何受欺 ”在这样的视听环境中,慷慨激昂的旋律,耐人寻味味的歌词,“铭记历史,振兴祖国”在学生心中将不再是一句泛泛而谈的口号,而会升腾为一种情感和信念,并融于平时生活和学习的点点滴滴当中。这些正是我们要留给学生的“余韵”,这样的课堂犹如春风化雨,使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内心获得了完美的诠释,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当然,也不能喧宾夺主,要优化教学流程。音乐能激发人的美感和想象。历史课堂上的音乐播放首先要做到意境与情境的发展协调一致,

迎合课堂内容。

音乐与生活相伴相随,实践中让笔者深深体味到音乐那巨大的煽情魅力,音乐给历史教学引来活水,注入生机。让音乐与历史结缘,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历史与音乐学科的整合是一个大课题,还需要我们许多一线老师进一步地探索和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苏少版八年级(上)音乐教材

(2)华师大版七年级至九年级历史教材

(3)《给教师的100个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4)《中国音乐发展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yf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