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精读培优练

更新时间:2024-05-20 21: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 1 页 共 54 页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臵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藉。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

十余万顷。民困赔累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 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2段]

1.“或疑之”根据语境分析,“或”与《六国论》中的“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一样,应译为有人。

2.“人未之识也”与《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未之有也”句式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为人未识之也。

3.“置诸盘错”中的“诸”是兼词,“之于”的合音,此句译为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 .[第3、4段]

4.“入掠抚顺”是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省略了“于”,正常句式为“(于)抚顺入掠”。 5.“守将贾汝翼诘责之”中的“之”是代词,代指王杲。 .6.“馈金貂”的“馈”结合语境分析,应该解释为赠送,馈赠。 .

②①

第 2 页 共 54 页

7.“诸部闻大兵且出”中的“且”,译为将要,与《鸿门宴》中的“若属皆且为所虏”..一样。

8.“学颜因而抚之”中的“因”译为趁机。 .

9.“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结合上下文分析,“厘”应该译为处理。 .10.“学颜有力焉”中的“焉”结合上下文分析,应为助词,没有实义。 .(二)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解析:选D 原文标点为“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结合大意即可正确断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解析:选D “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杲,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解析:选C “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错,应是皇帝下令逮捕赵完。

第 3 页 共 54 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译文: (2)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

译文:

解析:翻译这两句话,要注意重要文言实词。“黜”“具”“经画”“当”“精”“倚任”。

参考答案:(1)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2)当时张居正掌握国政,认为张学颜精于心计,十分倚重信任他。 参考译文: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考中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地巡抚李秋被免职,大学士高拱想用张学颜,有人怀疑张学颜(的能力),高拱说:“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侍郎魏学曾稍后到达,高拱迎接并问:“谁可以担任辽地巡抚?”魏学曾思考很久,说:“张学颜可以。”高拱高兴地说:“相契合了。”于是把张学颜的名字呈上去,升任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

辽东镇边界长二千多里,城寨有一百二十所,三面与敌人相邻。官兵七万二千人,每月供给大米一石,折合银子二钱五分,马匹冬天、春天供给草料,每月折合银子一钱八分,即使年成好也不够维持几天。从嘉靖戊午年大饥荒,三分之二的士兵、马匹逃走死亡。前任巡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安抚集聚,没有恢复全盛时期的一半。接着由于饥荒、旱灾,饿死的人很多。张学颜首先请求救济,充实军队,召回流亡迁徙的百姓,整修兵器,购买战马,严明赏罚。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建州都督王杲因为向投降的人索要财物而没有得到,就进入抚顺抢劫,守将贾汝翼指责他。王杲更加恨了,约了各部落做强盗,副总兵赵完指责贾汝翼挑起事端,张学颜上奏说:“贾汝翼拒绝王杲赠送礼品,惩罚王杲违抗命令,实在是伸张了国威,(贾汝翼)如果因为这个而被罢免,这是升降边将都由敌人主导了。我认为应该命令王杲送还俘虏掠夺去的人和物,否则调兵剿灭他,不要姑息而积下祸患。”赵完害怕,赠送金貂给张学颜,张学颜揭发他,皇帝下令逮捕赵完,而发布命令给王杲,让他按照张学颜的计策办。各部落听说大军将要出动,都逃窜藏匿在山谷。王杲害怕,十二月约了海西王台送还俘虏、物资讲和,张学颜趁机安抚他。

第 4 页 共 54 页

当时张居正掌握国政,认为张学颜精于心计,十分倚重信任他。张学颜写了会计录用来查考核算出纳。又上奏一条条详细测量土地的条例,处理两京、山东、陕西功臣皇族的庄田,清理超额、脱漏、假借各种弊端。又贯彻到全国,获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多万顷。百姓穷困赔钱亏累的,用湖陂赋税来抵偿。从正德、嘉靖耗费亏空以后,到万历十年,被认为最富裕,张学颜出过力。张学颜八次上疏请求退休,(朝廷)允许他退休回去。在家中去世。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

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 ..........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

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扉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如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一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

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生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

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2段]

1.“素出刘瑾门”中的“素”,结合上下文推断,应为平素。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中的“素”意思一样。 .2.“洪先幼慕罗伦为人”中的“慕”译为仰慕,与熟语“慕名而来”中的“慕”意思..一样。

第 5 页 共 54 页

3.“授修撰”中的“授”,与《陈情表》“除臣洗马”一句中的“除”意思一样,译..为授予(官职)。

4.“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中的“外舅”,结合下文“幸吾婿成大名”中的“吾婿”..可以推断出,其意思为岳父。

5.“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从句式上看属于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儒者事业有于此大者”,类似于《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第3、4、5段]

6.“时帝数称疾不视朝”中的“数”与成语“数见不鲜”的“数”意思一样,可以译..为多次。

7.“是料朕必不起也”中的“是”为指示代词,译为这,可以联系《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是寡人之过也”;“不起”可以联系成语“一病不起”(得病后就再也起不了床。比喻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

8.“益寻求守仁学”联系成语“精益求精”,可推断其意思为更加。 ..

9.“下逮阴阳、算数,扉不精究”中的“逮”根据熟语“力有不逮”,推知是及、至.的意思。

10.“苟当其任,皆吾事也”中的“苟”根据语境推断,应译为如果。 .

11.“率友人躬振给”中的“躬”可以联系课文《陈情表》中的“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译为亲自。

12.“乔微讽之”中的“讽”,是委婉地劝谏之意,可以结合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来理解。

(二)高考题型专练

1.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B. 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C. 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D. 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解析:选C 了解大意,抓住标志词,如官名、时间词等,即可得出答案。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第 6 页 共 54 页

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就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解析:选D “除”为削除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犯颜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解析:选B 文中说“来岁朝正后”,是建议太子来年临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 译文: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罗循故意拖延,几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关键词“趣”“迟”“谢”)

(2)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关键词“挽”“拟”“假”)

参考译文: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亲罗循,是进士。历任兵部武选郎中。恰逢考核选拔武官,有二十多个指挥平素出自刘瑾门下,罗循罢除其管事。刘瑾愤怒地骂尚书王敞,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罗循故意拖延,几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罗循历任镇江、淮安两府的知府和徐州兵备副使,都有治政的名声。

罗洪先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十五岁时,读王守仁的《传习录》,喜欢上它,想前往拜师求学,(因)罗循没有同意而罢休。于是拜同乡的李中为师,学习李中的学说。嘉靖八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官修撰,马上请假回家。岳父太仆卿曾直高兴地说:“有幸我的女婿成就了大名声。”罗洪先说:“儒学之士的事业有比此更大的。这种人三年就一个,有什么值

第 7 页 共 54 页

得高兴的?”罗洪先侍奉双亲很孝顺。父亲每次迎接客人,罗洪先都穿上礼服依次给客人斟酒、拂扫坐席、端授茶几,非常恭敬。过了两年,下诏弹劾请假超过期限的官员,他才去任职。不久遭遇父亲的丧事,寝苫枕块,吃素食,不回家中,这样过了三年。接着又遇上母亲的丧事,也如此守丧。

十八年选拔东宫的官员,召任春坊左赞善。第二年冬天,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上疏请求来年朝贺正旦日后,皇太子出宫临文华殿,接受群臣朝贺。当时皇帝多次声称有病不上朝,忌讳臣子说让太子临朝的事,见到罗洪先等人的奏疏,非常愤怒地说:“这是料定朕卧病必定不能好了。”降下亲手写的一百多字的诏令责备他们,于是削除三人的名籍。

罗洪先回到家中,更加寻求王守仁的学问。甘于淡泊,锻炼于寒冬酷暑,策马腾跃,拉引强弓,查考地图翻阅历史,从天文、地理、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打仗的阵法和攻守方式,下至阴阳、算数,无不精心研究。至于人才、吏治之事、国家大计、百姓的情况,都用心咨询访问。说:“如果身在其位,都是我的事。”县里的田赋有很多积久的弊病,请求有关部门均衡处理,有关部门就交托他来处理。罗洪先细心考察,积弊马上除去。收成不好,他转交书信到郡县,得到粮食几十石,都是友人亲自拿出救济的。流窜的盗贼进入吉安,主事官惊慌失措。罗洪先为他出谋划策迎战守卫,盗贼退兵离去。他向来与唐顺之友好,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

当初,请假回家,经过仪真,同年考中进士现任主事的项乔在盐运司任职,分管仪真。有富人犯罪定为死罪,用一万两银子请求为自己开脱罪名,罗洪先拒不同意。项乔暗示劝告,他严厉地说:“您没听说有志之士不忘记身处沟壑吗?”江水上涨,毁坏了他的屋子,巡抚马森想为他营造,他坚决推辞不同意。隆庆初年死去,赠官光禄少卿,谥号文庄。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阁臣。帝..意在张孚敬,弗与。命再推,乃及銮。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逾次用之。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

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事之。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帝心爱之。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秉政者两月。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时曰:“所拟不中律。”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銮曰:“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杀,何所不可。”帝卒从重拟。丁生母忧归。服阕,......久不召。

第 8 页 共 54 页

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帝怒,下吏部、都察院。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乡.试主考诏狱,并杖六十,褫其官。 ..

銮初辅政,有修洁声。中持服家居,至困顿不能自给。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又为其子所累,讫不复振。逾三年卒,年七十。

(节选自《明史·翟銮传》) ..

[注] ①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2段]

1.“帝意在张孚敬,弗与”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群臣不赞同。

2.“乃及銮”中的“乃”结合语境分析,可译为才。与《鸿门宴》“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中的“乃”一样。 .

3.“杨一清以銮望轻”中的“望”,联系成语“德高望重”中的“望”推断,可以译..为名望。

4.“既而孚敬与桂萼入”中的“既而”结合语境推断,译为不久。 ..

5.“銮皆谨事之”中的“事”,可以联系教材《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中的“事”,推知其意义为侍奉、服侍。 .

6.“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中的“以”可以联系成语“以一当百”中的..“以”来推断,翻译成用。

7.“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中的“尝”,与《劝学》中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中的“尝”,都可以译为曾经。

8.“春生秋杀,何所不可”中的“春、秋”都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在春天、在秋天。 ..[第3、4段]

9.“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中的“与”是介词,译为“和”,其后省略代词“之”,.代指夏言。

10.“会帝将南巡”中的“会”,根据语境推断译为适逢、恰逢。 .11.“褫其官”中的“褫”结合上下文分析,应译为剥夺。 .

12.“銮初辅政,有修洁声”中的“修”可以联系课文《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中的“修”来理解,两者都译为美好的。 .

(二)高考题型专练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第 9 页 共 54 页

B.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C.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D.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解析:选C 画线句子的意思是:翟銮说:“按照法律,抄家的罪行只有三条:谋反、叛逆和奸党罢了。不合乎法律规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根据大意即可断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累迁”也可说是迁累,都指多次升迁,在古代多指变动官职,一般不涉及贬职、降职等官位变化情况。

B.“丁忧”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的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源于汉代,至宋代则由太常主其事。“丁”,遭逢、遇到。“丁生母忧”指遇到生母丧事。

C.“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在秋八月举行。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称贡士,第一名叫解元。

D.《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至明崇祯二百多年的历史。它虽有曲笔,但仍得到后世史家的好评。

解析:选C “正榜所取的称举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翟銮深受赏识,得到皇帝的重用。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渊阁。

B.翟銮为人谦抑,对皇帝多有顺从。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大用资产一事,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认为可以重惩。

C.翟銮地位虽高,仍遭到严嵩打击。他作首辅大臣时,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严嵩指使别人借此弹劾他营私舞弊,以致他们父子被勒为民。

D.翟銮有修洁声,但未能始终如一。他在居家守丧时,贫困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被起用为行边使后,接受文武官员的馈赠多得无法计数。

解析:选B “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不准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 译文: (2)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 译文:

参考答案:(1)严嵩刚入阁,翟銮因资历地位在严嵩之上,权力却远远不如严嵩,但严嵩

第 10 页 共 54 页

终究憎恶他,容不下他。(关键词“资地”“恶”“容”)

(2)事毕之后,(翟銮)归来时的行装装了千辆车,用这些财物赠送权贵,得以再次执掌政事,(他的)声誉立刻就衰落了。(关键词“竣”“遗”“柄政”)

参考译文:

翟銮,字仲鸣,考中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年间,他几经迁升,做了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天,朝廷推举阁臣。世宗有意用张孚敬,(群臣)不赞同。就命令再一次推举,才提及翟銮。侍从宦官大多称赞翟銮,皇帝于是越级任用他。杨一清认为翟銮名望低,请求任用吴一鹏、罗钦顺。世宗不答应,命令翟銮入直文渊阁。

翟銮刚入内阁时,杨一清辅佐政事,不久孚敬与桂萼入阁,翟銮都小心服事。孚敬、桂萼都用世宗赐给他们的银章密封上书奏事,唯独翟銮无所进言。(皇帝)责问翟銮,(翟銮)就叩头谢罪说:“陛下圣明,我要顺从还来不及,(哪里)有什么建议呢。”世宗心里很喜欢他。杨一清、桂萼、孚敬先后被罢官,翟銮留下独自执掌政事两个月。后来李时入阁,位居翟銮之上,翟銮也没有不高兴。世宗多次召李时和翟銮进见,(世宗)曾问他们:“都察院拟定抄没谷大用的家产,合适吗?”李时说:“拟定的结论不合乎法律。”翟銮说:“按照法律,抄家的罪行只有三条:谋反、叛逆和奸党罢了。不合乎法律规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皇帝说:“谷大用扰乱先朝政事,正合奸党这一条。”翟銮说:“陛下,就是上天。春天让万物萌生,秋天让万物凋零,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世宗最终从重拟罪。(翟銮)替生母守丧回家。服丧期满,很长时间内不被召用。

夏言主持政务,翟銮和他商量召用自己。正好皇帝即将南巡,担心边塞有警情,商议派重臣巡视,夏言等就借机推荐翟銮担任行边使。嘉靖二十一年,夏言罢官,翟銮担任首辅,进身少傅、谨身殿。严嵩刚入阁,翟銮因资历地位在严嵩之上,权力却远远不如严嵩,但严嵩终究憎恶他,容不下他。恰逢翟銮的儿子汝俭、汝孝一同考中二十三年进士,严嵩就嘱咐给事中弹劾其营私舞弊。皇帝大怒,交给吏部、都察院审查。翟銮上书辩解,用自己在西苑值勤为自己开脱。皇帝更加生气,勒令翟銮父子罢官为民,把主考官和乡试主考官关入钦犯监狱,并且杖责六十,剥夺官职。

翟銮当初辅政时,有廉洁的名声。中间守丧居家时,到了贫困不能自给的程度。当他以行边使身份起用后,各边镇的文武将官都全副装束到郊外迎接,常常怕不合翟銮心意,馈赠的财物不可计量。事毕之后,(翟銮)归来时装了千辆车(的财物),用这些财物赠送权贵,得以再次执掌政事,(他的)声誉立刻就衰落了。又受他儿子的牵累,最终一蹶不振。过了三年死去,终年七十岁。

第 11 页 共 54 页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

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及周文讨悦,宁与李弼来归。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仚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芒山。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十六年,拜大将军。羌帅傍乞铁匆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薨于同州。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

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勣。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及宁薨,勣袭爵。 .

(节选自《北史·豆卢宁传》)

[注] ①周文:北周文皇帝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矩为帝,是为西魏。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20年,其子建北周,追谥曰文皇帝。豆卢宁时为西魏、北周将领。(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2段]

1.“授长乐郡守”中的“授”,与《廉颇蔺相如列传》“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中的“拜”,都可解释为授予(官职)。

2.“见称于时”,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一致,都是被动句。

3.“以宁勋”中的“以”,是介词,译为因为。 .

4.“赠遗甚厚”中的“遗”,与《出师表》中的“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遗”..意思一样,译为留给、赠送。

5.“宁与李弼来归”中的“来归”有归顺、归附之意。古代丈夫一方称女子出嫁也用..该词,如《项脊轩志》中的“后五年,吾妻来归”。 ..

第 12 页 共 54 页

[第3、4段]

6.“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在句式上属于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从于谨于上郡破稽胡帅刘平伏”。

7.“从周文迎高仲密”中的“从”,可以翻译为跟从。《鸿门宴》中的“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则有使动的意思。

8.“出为同州刺史”中的“出”结合上下文分析,译为出任。 .9.“迁大司寇”中的“迁”结合语境分析,译为升官。 .

10.“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中的“属”结合上下文应译为恰逢。 .11.“薨于同州”属于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同州薨”。 12.“养弟永恩子勣”中的“养”结合语境推断,应该译为抚养。 .(二)高考题型专练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B.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C.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D.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解析:选D 根据上下文,抓住“以”“赐”“尝”“乃”标志词即可正确断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予功臣,以示褒宠。

B.使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 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可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可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可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解析:选C 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 13 页 共 54 页

A.豆卢宁仁厚重情,不以亲疏论人。他不同意亲属更换继承人的建议。亲子出生后仍把养子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死后养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B.豆卢宁勇担重任,深受赏识重用。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后因恭迎孝武帝西迁,被连续加封,以后又因辅从、征战、御敌、迎降、平叛之功多次被加官晋爵。

C.豆卢宁忠于国事,鞠躬尽瘁。他担任岐州刺史时,恰巧大军东征,仍抱病登车随大军出征。在同州去世。

D.豆卢宁出身名门贵族,年少有志气。豆卢宁少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尺,容貌俊美,擅于骑射。其父生前德高望重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颂,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解析:选D “有威重”非德高望重之意,是有威严之意。“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错,原文为“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因凭借其子豆卢宁之功被追赠上述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译文: (2)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 译文:

参考答案:(1)(豆卢宁)跟随(宇文泰)生擒窦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朝廷)授任(他)为卫大将军,兼任大都督。(关键词“从”“复”“除”)

(2)豆卢宁说:“兄弟的儿子就好像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我还挑选什么呢?”于是把豆卢勣当作自己的继承人。世人因此都称赞他。(关键词“犹”“择”“多”)

参考译文:

豆卢宁,字永安,是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是前燕皇室旁支,北地王慕容精之后。豆卢宁的高祖父慕容胜在燕地,于皇始初年归顺北魏,授任长乐郡守,道武帝拓跋珪赐姓豆卢,一说鲜卑人称归义为“豆卢”,故以此为姓,又一说是因为避难而改。豆卢宁的父亲豆卢长是柔玄军镇的镇将,有威严,被当时的人所称颂。

武成初年,因为豆卢宁显著的功勋,朝廷追赠豆卢长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豆卢宁年轻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尺,容貌俊美,擅长骑马射箭。永安年间,凭借别将的身份跟随尔朱天光入关,加任都督。又因打败万俟丑奴的功劳,赐爵位灵寿县男。豆卢宁曾经跟梁仚定在平凉川相遇,两人一起练习射箭。豆卢宁就在百步之外悬挂莎草向它射去,一共射出七箭,中了五箭。梁仚定佩服他的才能,赠送给他丰厚的财物。尔朱天光战败后,

第 14 页 共 54 页

侯莫陈悦谋反,宇文泰征讨侯莫陈悦,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北魏孝武帝西迁,豆卢宁以奉迎之功,被封为河阳县伯,后来被晋封为公,(豆卢宁)跟随(宇文泰)生擒窦泰,收复弘农,攻破沙苑,(朝廷)授任(他)为卫大将军,兼任大都督。

大统七年,豆卢宁跟从于谨在上郡打败稽胡统帅刘平伏。到梁仚定谋反时,朝廷任命豆卢宁为军司,监察陇右诸军事。贼军叛乱平定后,豆卢宁的官位提升为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统九年,豆卢宁跟从宇文泰迎接高仲密,与东魏军队在邙山作战,又升任左卫将军,进爵为范阳郡公,大统十六年,豆卢宁被任命为大将军。羌人主帅傍乞铁匆和郑五丑等人反叛,豆卢宁率领众将前往讨伐,平定叛乱。西魏恭帝二年,朝廷改封豆卢宁为武阳郡公,升任尚书右仆射。北周孝闵帝即位,授任豆卢宁为柱国大将军。武成元年,豆卢宁出任同州刺史。升任大司寇,进爵楚国公,食邑一万户,另加盐亭县食邑一千户,收取那里的租税。保定四年,豆卢宁担任岐州刺史。恰巧大军东征,豆卢宁抱病登车跟从大军出征。在同州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保,同州、鄘州等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号昭。

当初豆卢宁还没有儿子时,就收养弟弟豆卢永恩之子豆卢勣。等到生下儿子豆卢赞,亲属都来请求让豆卢赞作为继承人。豆卢宁说:“兄弟的儿子就好像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我还挑选什么呢?”于是把豆卢勣当作自己的继承人。世人因此都称赞他。等到豆卢宁去世,豆卢勣承袭了他的爵位。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赵率教,陕西人。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率教受知于经略袁应泰,擢副总兵,典中军事。 ..

天启元年,辽阳破,率教潜逃,罪当死,幸免。率教请于经略王在晋,愿收复前屯卫城,..率家丁三十八人以往。蒙古据其地,不敢进,抵中前所而止。其年,游击鲁之甲以枢辅孙承.宗令,救难民六千口,至前屯,尽驱蒙古于郊外。率教乃得入,编次难民为兵,缮雉堞,谨斥堠,军府由是粗立。既而承宗令裨将陈练以川、湖土兵来助,前屯守始固。而率教所招流亡至五六万。择其壮者从军,悉加训练。余给牛种,大兴屯田,身自督课,至手足胼胝。承..宗出关阅视,大喜,以己所乘舆赠之。 .

六年二月,蒙古以宁远被围,乘间入犯平川、三山堡。率教御之,斩首百余级,夺马二.百匹,追至高台堡乃还。捷闻,帝大喜,立擢都督同知,实授总兵官,代杨麒镇山海关。寻.论功,再进右都督,世荫本卫副千户。时满桂守宁远,亦有盛名,与率教深相得。及宁远被....围,率教遣一都司、四守备东援。桂恶其稽缓,拒不纳,以袁崇焕言,乃令入。既解围,率.教欲分功,桂不许,且责其不亲援,两人遂有隙。

七年五月,大清兵围锦州,率教与中官纪用、副将左辅、朱梅等婴城固守,发大炮,颇

第 15 页 共 54 页

多击伤。相持二十四日,围始解。明年,大清兵由大安口南下。率教驰援,三昼夜抵三屯营。总兵朱国彦不令入,遂策马而西。十一月四日战于遵化,中流矢阵亡,一军尽殁。帝闻痛悼,.赐恤典,立祠奉祀。

率教为将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劳而不懈,与满桂并称良将。二人既殁,益无能办东事者。

(选自《明史·赵率教传》,有删改)(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2段]

1.“率教受知于经略袁应泰”从句式上分析,属于被动句,是“于”字表被动。 2.“擢副总兵”中的“擢”,在“受知于经略袁应泰”之后,应该译为提拔。 .3.“典中军事”中的“中军事”是名词,“典”此处应为动词,可解释为掌管。 .4.“率教请于经略王在晋”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句式一致,属于状语后置句。

5.“抵中前所而止”中的“而”,与《鸿门宴》中的“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的“而”..一样,都是连词,表顺承。

6.“择其壮者从军,悉加训练”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赵率教)择其壮者从军,悉加训练。

7.“以己所乘舆赠之”中的“以”与《六国论》中的“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的..“以”,都可以解释为拿,把。

[第3、4、5段]

8.“乘间入犯平川、三山堡”中的“间”,结合上下文分析,应为名词,可译为机会。 .9.“寻论功”中的“寻”,与《陈情表》里“寻蒙国恩”的“寻”,都可以解释为不..久。

10.“与率教深相得”中的“相得”解释为互相投合,比喻相处得很好。 ..

11.“以袁崇焕言,乃令入”中的“乃”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中的“乃”,都可以解释为才。

12.“一军尽殁”中的“殁”结合上文“中流矢阵亡”可以推断其意义为覆灭。 .

(二)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 B.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 C.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 D.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 解析:选B 根据前后文的语境以及一些虚词,同时采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第 16 页 共 54 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劾”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B.“经略”,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C.“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

D.“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 解析:选C “屯田”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率教屡建战功,善于应变。辽东战事紧急,他虽被罢职,但率家丁到前线立功。得到经略袁应泰的赏识,被提升为副总兵,掌管中军的事务。

B.赵率教审时度势,身先士卒。在蒙古兵盘踞前屯卫城时,他没有进击;当他人把蒙古人驱逐到郊外时,他才敢进入。训练、屯田时他亲力亲为。

C.赵率教不计名利,与人为善。当宁远被围时,他派多人前去援助;宁远之围解除后,他想与满桂共享战功。当三屯营被清兵围困时,他亲自驰援。

D.赵率教廉洁勇猛,待人厚道。尽管他和满桂产生了一点矛盾,还是一起被人们看作良将,他们死后,明朝廷就更加没有能办理辽东战事的人了。

解析:选C “他想与满桂共享战功”错,他事实上想分满桂的战功,因为他本人没有参与。所以说“不计名利”也是错误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教乃得入,编次难民为兵,缮雉堞,谨斥堠,军府由是粗立。 译文: (2)既解围,率教欲分功,桂不许,且责其不亲援,两人遂有隙。 译文:

参考答案:(1)赵率教才得以进入(前屯卫城),把难民编排成部队,修缮城墙,注意侦察敌情,军府因此大致建立起来。(关键词“编次”“缮雉堞”“粗立”)

(2)宁远之围解除后,赵率教想分享战功,满桂不答应,并且责怪他不亲自来助战,两个人从此产生了矛盾。(关键词“既解围”“亲援”“有隙”)

参考译文:

赵率教,陕西人。万历年间,他做过延绥参将,屡建战功。后来受人弹劾,被罢了官。辽东战事紧急,朝廷发布诏书让被罢官而养有家丁的将领带兵到前线立功。赵率教被经略袁

第 17 页 共 54 页

应泰赏识,提升为副总兵,掌管中军的事务。

天启元年(1621),辽阳被攻下,赵率教偷跑了,罪当处死,却侥幸获免。赵率教向经略王在晋申请,表示他愿意去收复前屯卫城,就带领三十八个家丁去了。蒙古兵当时占据着这片地盘,赵率教不敢贸然进去,走到前所就停下了。那年,游击鲁之甲遵照枢辅孙承宗的命令,解救了六千口难民,到前屯安臵,把蒙古人全部驱逐到郊外。赵率教才得以进入(前屯卫城),把难民编排成部队,修缮城墙,注意侦察敌情,军府因此大致建立起来。后来孙承宗命偏裨小将陈练率领川、湖士兵来帮助他,前屯卫城的防御力量才巩固了。赵率教所招募的流亡百姓有五六万之多。(赵率教)从其中选择年轻力壮的编入军队,都进行了军事训练。余下的分给耕牛、种子,大力进行屯田,(他)亲自督促、示范,以致手脚上面都长了膙子。承宗出关到此视察时非常高兴,把自己所乘坐的车子赠给赵率教了。

六年二月,蒙古因为宁远被大清官兵包围,乘机进犯平川、三山堡。赵率教带兵抗击,斩敌一百多首级,夺取马匹二百,(把蒙古兵)追赶到高台堡才回来。捷报送上后,(熹宗)皇帝非常高兴,立即提拔(他)为都督同知,实际上的总兵官,让他接替杨麒镇守山海关。不久评定功绩时,(他)又升为右都督,世荫本卫副千户。当时满桂驻守宁远,名声也很大,跟赵率教很要好。等到宁远被围困,赵率教派一名都司、四名守备前来援助。满桂嫌他们拖延时间来晚了,拒绝让他们入城,因为袁崇焕从旁解劝,才放(他们)进来。宁远之围解除后,赵率教想分享战功,满桂不答应,并且责怪他不亲自来助战,两个人从此产生了矛盾。

七年(1627)五月,大清官兵包围了锦州,赵率教与宦官纪用,副将左辅、朱梅等环城固守,发射大炮,死伤了不少清兵。双方相持了二十四天,(清兵的)包围才解除。第二年,大清官兵由大安口南下。赵率教策马西行,三昼夜就进抵三屯营。总兵官朱国彦不肯放他进来,(赵率教)只好策马而西。十一月四日在遵化开战时,(赵率教)被飞来的箭射中身亡,全军覆灭了。(庄烈)帝听说后极为伤心,给赵率教进行了丧葬仪式,并建立祠堂公祭。

赵率教作为一名战将,他廉洁、勇猛,待人厚道,勤身奉公,劳而不懈,和满桂一起被人看作良将。他们两个人死后,更加没有能办理辽东战事的人了。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尚书屯田外郎赠兵部员外郎钱君墓表

欧阳修

君讳治,字良范,姓钱氏。明道二年六月十一日,以疾卒于家,享年五十有二。 ...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州举进士第一,试礼部高第,遂中甲科。为吏长于决狱,历六县,皆有能政。 ...

潮州自五代时,刘氏暴残其民,君为海阳经年,民归业者千余户,由是海阳升为大县。..

第 18 页 共 54 页

潮之大姓某氏火,迹其来自某家,吏捕讯之,某家号冤不服。太守刁湛曰:“狱非钱君不可。”君问大姓,得火所发床足,验之,疑里仇家物。因率吏入仇家,取床,折足合之,皆是。仇.

人即服曰:“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某家诚冤。”君即日出某家狱,致.仇人以法,举州称为神明。

其佐宣州,数决大狱,及旁近郡狱有疑者,皆归决于君。工部侍郎凌策知宣州,尤称君.

文学,曰:“吏事不足污子,当以文章居台阁。”欲荐其文,未及而策卒。初,宣州官岁市茶于泾县,命君主之。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

策卒,君叹曰:“世无知我者矣。”

在麻城,以茶课岁增五倍,遂迁著作。金堂故多盗,君以伍保籍民,察其出入,凡为盗者,许其徒告以赎罪,盗遂止。会甘露降其县,明年,麦禾大稔,麦一茎五歧、禾一茎五穗者,县人以为君政所致,谓之钱公三瑞。君叹曰:“吾知治民尔,瑞岂吾致哉!”县人为君..立生祠。如皋民不农桑,以盐为生。君曰:“使民足以衣食,盐犹农也。”乃悉求盐利害为...

条目,民便其利而盐最增积,以石数者至四十五万。君在如皋,时年五十。或叹其仕不达,.

君曰:“使吾政行于民,是达也。”蔡文忠公为御史中丞,数欲引君为御史,会君卒。君平...生所为文章三百余篇,号曰“晦书”。

(选自《欧阳修集》卷二十五,有删节) (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2、3段]

1.“以疾卒于家”中的“以”,与“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以”都可译为因为。

2.“为吏长于决狱”中的“狱”,可以联系“文字狱”,译为案件。 ..

3.“君为海阳经年”中的“经年”,可以联系课文《雨霖铃》“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中的“经年”,译为多年,长年。

4.“因率吏入仇家”中的“因”,结合上下文分析,译为于是。 .

5.“某家诚冤”中的“诚”,与《六国论》中的“战败而亡,诚不得已”一样, 译为..确实。

6.“举州称为神明”从句式上看属于省略句,省略了代词“之”,“之”代指钱君。 [第4、5段]

7.“其佐宣州”中的“佐”根据语境分析,译为辅助(治理)。 .

8.“宣州官岁市茶于泾县”从句式上看属于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宣州官岁于泾县市茶”。

9.“策子不肖”中的“不肖”,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等不肖,请辞去”中的“不....肖”,都可以翻译为不成材。

10.“县人以为君政所致”中的“以为”是两个词,结合语境分析,译为认为这是。 ..11.“民便其利而盐最增积”中的“而”,与《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第 19 页 共 54 页

中的“而”用法一样,连词,表顺承。

12.“数欲引君为御史”中的“数”,可以联系成语“数见不鲜”中的“数”进行推断,..译为屡次,多次。

(二)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B.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C.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D.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解析:选C 通览全句,把握大意,理清人物、事件,并结合关键词“尝”“辄”等判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解析:选C “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是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治家贫好学,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官后历任六县,且都有善政。 B.钱治擅长断案。在潮州因审理一桩纵火案被人称道,在宣州时又多次判决大案。 C.钱治的文章也很出色。他一生写了三百多篇文章,被工部侍郎凌策推荐给台阁。 D.钱治淡泊名利。当别人为他的仕途不顺而叹息时,他自己更关心政令是否有利民生。 解析:选C “被工部侍郎凌策推荐给台阁”不正确。根据原文,“欲荐其文,未及而策卒”,且也不是推荐给“台阁”。

第 20 页 共 54 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

译文: (2)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 译文:

参考答案:(1)火是我放的,然而故意在某家留下痕迹,想让自己逃避罪责。(关键词“故”“遗”“自免”)

(2)拿几千斤劣质茶叶交到官府,钱君立即烧毁了茶叶,把这件事报告了凌策,凌策因此更加赏识钱君。(关键词“白”“以此”“知”)

参考译文:

钱君讳治,字良范,姓钱。明道二年六月十一日,因病死在家中,享年五十二岁。 钱君从小爱好学习,擅长写文章。家境贫穷,他的母亲贤惠,曾亲自织布来供给他学习。每天夜里读书,母亲为此吹灭蜡烛来阻止他,钱君假装睡觉,等到母亲睡了,就又起床读书。州里举荐(他为)进士第一名,参加礼部考试成绩优秀,考中甲科。为官擅长断案,历任六县,都有善政。

潮州自从五代时,刘氏(指刘隐建立的“南汉”政权)欺凌残害百姓,钱君治理海阳多年,回归本业的百姓有一千多户,从此海阳升为大县。潮州某大户人家失火,查寻火源来自某家,官吏逮捕审问这家人,这家人喊冤不认罪。太守刁湛说:“案件非钱君不能审判。”钱君询问大户,找到引发大火的床脚,查验这只床脚,怀疑是乡里仇家的东西。于是带领下属进入仇家,取来床后,折断床脚一比较,都对。仇人立即服罪说:“火是我放的,然而故意在某家留下痕迹,想让自己逃避罪责。某家确实冤枉。”钱君当天就让某家出狱,将仇人绳之以法,全州人都称赞(他)英明。

他辅助治理宣州时,多次判决重大案件,以至附近州郡有疑难案件,都集中由钱君审判。工部侍郎凌策担任宣州知州,尤其称赞钱君的文章学问,说:“政事不能玷污您,您应当凭借文章居于高位。”想要推荐他的文章,还没有来得及推荐,凌策就死了。当初,宣州官府每年从泾县买茶,让钱君主管这件事。凌策的儿子不成材,拿几千斤劣质茶叶交到官府,钱君立即烧毁了茶叶,把这件事报告了凌策,凌策因此更加赏识钱君。凌策死了,钱君叹息说:“世上没有了解我的人了!”

(钱君)在麻城,因为茶税每年增加五倍,于是升任为著作郎。金堂过去多盗贼,钱君用编制伍、保的方法登记百姓,观察他们的出入,凡是做盗贼的,允许他们的同伙告发来赎罪,盗贼于是平息。恰逢甘露降落那个县,第二年,小麦和谷子大丰收,小麦一根茎上分五支丫,

第 21 页 共 54 页

谷子一根茎上长五支穗,县里百姓认为这是钱君德政所致,称它们为“钱公三瑞”。钱君感叹说:“我只懂得治理百姓罢了,祥瑞哪里是我招来的呢!”县里百姓给钱君建立生祠。如皋的百姓不从事农业生产,把盐业当做生计。钱君说:“让百姓丰衣足食,盐业就如同农业。”于是详尽地探求盐业的利弊制定规章,百姓觉得方便有利,于是盐产量极大增加,用石来计算高达四十五万石。钱君在如皋,时年五十岁。有人叹息他仕途不通达,他说:“假使我的政令能在民间施行,这就是通达啊。”蔡文忠公担任御史中丞,多次想引荐钱君做御史,适逢钱君去世。钱君平生所写文章三百多篇,名叫“晦书”。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段]

1.“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与《项脊轩志》中的“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句式一致,是判断句。

2.“家本微贱”中的“微贱”,可以联系课文《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的“微贱”,解释为(门第)低微。

第 22 页 共 54 页

3.“景平,文帝出守吴兴”从句式来看是被动句,译为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

4.“文帝见而问之”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 .

5.“性恭谨,勤于侍奉”是省略句,前句首省略主语“其”,代指子高,句末省略宾语“之”,代指文帝。

[第2、3段]

6.“文帝之讨张彪也”中的“之”,与《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7.“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中的“乃”,结合上下文分析,应译为于是。 .8.“反命,酬答于中”中的“反”,是通假字,通返,译为返回。 .9.“文帝散兵稍集”中的“稍”,结合语境推断,译为稍微、稍稍。 .

10.“王琳至于栅口”中的“至于”是古今异义,古义:至,动词,到;于,介词,表..处所。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

11.“别御一营”中的“御”,结合语境分析,是动词,译为统率、率领。 .(二)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B.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C.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D.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解析:选A 先通读文句,根据上下文理解大意,然后断句。断句应依据一些固定的标志。本题所选择的句子可以依据一些名词和代词,比如“彪”“松山”“浙东”“文帝”“子高”等来断开。断完要通读一遍,看有否讲不通的地方。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解析:选A “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第 23 页 共 54 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解析:选B “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是文帝曾经做的梦,并不是事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译文:

(2)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译文:

解析:(1)关键词:“稍”“习”“胆决”“愿”。(2)关键词:“益”“论进”“任使”;定语后臵句:“将士依附之者”。

参考答案:(1)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

(2)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

参考译文: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门第低微。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在小时候他就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一般。他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文帝见了,问他说:“你能侍奉我吗?”子高同意了。子高原名蛮子,文帝为他更名为子高。(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其意旨。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

第 24 页 共 54 页

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面见周文育,子高返回后,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之引入文育军营中。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子高)为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子高)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 ..

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

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

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

第 25 页 共 54 页

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 .

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2段]

1.“权奇其能”中的“奇”是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奇。 .2.“旬月而定”中的“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

3.“从讨关羽”是省略句,“从”后省略“之”,代指孙权。 4.“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中的“禽”是通假字,通擒,译为擒获。 .

5.“权假然节”中的“假”可以联系成语“狐假虎威”中的“假”解释为假借,引申.为授予。

6.“乃彻攻退还”中的“乃”,结合语境分析,译为于是。 .

7.“由是然名震于敌国”,“由”是介词,译为从;“是”是代词,译为这。 ..[第3、4段]

8.“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第一个“将”是名词,译为将领;第二个“将”..是动词,译为率领。

9.“忠要遮险隘”是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忠(于)险隘要遮。

10.“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中的“见”,结合上文“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来推断,“见”应是通假字,通现,译为现有的。

11.“孤以为难必”是省略句,和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赵王以为贤大夫”一样,“以”后省略“之”,译为“这”,在此处代指朱然的奏折。

12.“自创业功臣疾病”中的“疾病”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得疾病。 ..(二)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B.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C.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D.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解析:选D 先通读文句,根据上下文理解大意,再根据名词“权”“大督”“功臣”等断句。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第 26 页 共 54 页

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解析:选B “迁”既可指升迁,也可指贬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自己由此声名远播。

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又率领军队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

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

D.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解析:选D “无人能比”说法绝对,原文是说“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意即功臣名将这个时候还健在的只有朱然,没有谁能够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宠,而且原文还说“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 译文: (2)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译文:

参考答案:(1)(朱然)曾经与孙权一同学习,结下深厚的友谊。到了孙权统领事务时,(孙权)任用朱然担任余姚长官。后来升迁为山阴令,监管五个县。

(2)(姚泰)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杀了姚泰。

参考译文:

朱然,字义封。(朱然)曾经与孙权一同学习,结下深厚的友谊。到了孙权统领事务时,(孙权)任用朱然担任余姚长官。后来升迁为山阴令,监管五个县。孙权非常惊奇朱然的才能,把

第 27 页 共 54 页

丹杨划分到临川郡,朱然担任太守。适逢山贼兴起作乱,朱然讨伐他们,十天就平定了。

建安二十四年,跟随讨伐关羽,另外和潘璋到临沮擒获了关羽,升迁为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重。孙权问:“爱卿如果一病不起,谁可代替您?”吕蒙回答说:“朱然胆识不凡,我认为可以接任。”吕蒙去世,孙权授予朱然节杖,镇守江陵。魏派遣张郃等将士进攻江陵,张郃包围了江陵,朱然内外断绝。当时朱然城中士兵有许多得了浮肿病,能够作战的只有五千人。张郃等堆起土山,靠近城池立起楼橹,弓箭如下雨般射入城内,将士都大惊失色。朱然镇定自若无一丝恐惧,激励官吏士兵,趁隙攻破了魏军两座军营。江陵令姚泰带领军队在北门防守,见敌人众多,城中人少,粮食几尽,(姚泰)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杀了姚泰。张郃等人不能攻克江陵,于是撤兵返回。从此,朱然名震敌国,改封为当阳侯。

赤乌五年,征讨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带领数千人,蒲忠在险峻的地方拦截,图谋截断朱然的退路,胡质作为蒲忠的援兵。当时,朱然所统率的兵将先前已经派出去了,来不及收拢集合,于是带领帐下现有的士兵八百人突然袭击。蒲忠战败,胡质等都撤退了。九年,又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听到朱然孤军深入,率领步兵、骑兵六千人截断朱然的后路,朱然在夜间出击,军队反而取得了胜利。在这之前,归义人马茂怀有奸诈之心,被发现后诛杀了,孙权非常愤怒。朱然临出发时上奏折说:“马茂小子,竟敢辜负国恩。我如今承奉天威讨伐,战事定能取得胜利,所缴获的物品,能够震耀远近之人,方舟塞满江面,使战利品蔚然可观,以消解上上下下的愤怒。希望陛下记住我说的话,看我以后的行动。”孙权当时收起奏折没有拿出来。如今朱然献上捷报,群臣上贺,孙权才举酒作乐,拿出朱然的奏折说:“这个人先前就有奏折,我认为这一定难以办到,如今果如其言,(朱然)真可说是个明于见事的人啊。”派遣使者授予朱然为左大司马的官职。

朱然身高不满七尺,气度不凡,品行高洁。每次在战场,面临危急情况能够镇定自若。孙权特地让朱然担任总大都督,功臣名将这个时候还健在的只有朱然,没有谁能够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宠。(朱然)生病两年了,后来病情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朱然的病情)茶饭不思,晚上为(朱然的病情)睡不着觉。自创业功臣病重,孙权情意所集中的,吕蒙最重,朱然其次。年六十八岁,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素服举哀,为之悲痛不已。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行多骄僭。商议论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第 28 页 共 54 页

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

初,大将军凤连昏杨彤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亲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彤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奏免彤,奏果寝格,凤..竟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于是左将军史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上素重商,知丹言多险,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为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朕甚伤之。惟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

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

[注] ①连昏:“昏”同“婚”,姻亲。 (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2段]

1.“以肃敬敦厚称”中的“以”,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中的..“以”,都是介词,译为凭借。

2.“推财以分异母诸弟”中的“推”,结合下文“身无所受”,应该解释为让出。 .3.“义足以厚风俗”中的“厚”,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淳厚。 .4.“行多骄僭”中的“骄僭”,结合上下文推断,应该解释为骄横僭越。 ..

5.“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从句式上看是省略句,省略“议”的宾语“之”,“之”代指这件事。

6.“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中的“固守”结合上文“左将军商独曰”推断,应该解释..为坚守。

7.“其郡有灾害十四”中的“其”是代词,代指大将军王凤的姻亲杨彤。 .8.“商亲部属按问”中的“部属”,结合语境分析应译为顺次安排。 ..

9.“奏果寝格”中的“寝格”,结合上文王凤对王商的劝告来推断,应译为扣住不发。 ..[第3、4段]

10.“于是制诏御史”中的“于是” 是古今异义词,这里解释为在这种情况下(凤固争..之),今义为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现某种结果。

11.“今乐昌侯商为丞相”中的“为”是动词,译为作为。 .

第 29 页 共 54 页

12.“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中的“而”与《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中的“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

(二)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B.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C.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D.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是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这些关键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庶子,官名。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秦、汉为太子侍从官。 B.薨只能是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不可称薨。

C.秦汉之时,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另外也有叫作、称为的意思。 解析:选B “薨”的本义是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商肃敬敦厚。他在年轻时就有很好的名声,而且把父亲的遗产全部分给异母兄弟,得到了大臣的欣赏,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

B.王商明辨是非。建始三年秋天,京城传言洪水将至,老百姓极度惊慌,王凤推波助澜,唯独王商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

C.王商不畏权贵。琅邪太守杨彤,因郡中多发灾害,受到王商的查问,虽然王凤为他说情,王商还是请求罢免杨彤,并因此招来王凤的怨恨。

D.王商忠而被谤。在左将军史丹、王凤等人的坚持弹劾下,皇帝下诏说王商不能尽忠,虽然赦免了他的罪过,但还是免去了他的丞相之职。

解析:选A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A项,“认为

第 30 页 共 54 页

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与原文“宜备近臣”不一致,适宜作备用近臣,而且他早已经是太子中庶子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

译文: (2)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 译文:

参考答案:自古以来,没有德政的国家,洪水尚且不曾淹没城池。现在政事安定,国家没有战争,君臣上下安定,为什么会有洪水一日之中突然出现?(关键词“冒”“兵革”“何因”)

(2)丞相用道德辅助国家,主管百官,协调诸侯各国,作为职责没有比这更重的了。(关键词“辅翼”“典领”“莫”)

参考译文:

王商字子威,是涿郡蠡吾人。(王商)年轻时任太子中庶子,以严肃恭敬性格忠厚知名。父亲死后,王商继承父亲的封爵为乐昌侯,他推让财产,将财产分给诸位异母弟弟,自己什么也没留下,在丧期之中悲伤哀痛。于是大臣推荐说王商品行可以勉励群臣,仁义足以使风俗淳厚,适宜为备用近臣。由此被擢升为诸曹、侍中、中郎将。元帝去世后,成帝即位,很敬重王商,改任左将军。而成帝长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独揽大权,行为骄横跋扈超越本分。王商议论朝臣时对王凤有不平之语,王凤知道了这件事,就疏远了王商。建始三年的秋天,京都百姓无缘无故惊慌起来,传言洪水将至,百姓奔走,相互践踏,老弱号呼,长安城中大乱。皇帝亲自驾临前殿,召集公卿大臣商议这件事。大将军王凤认为太后和皇上以及后宫嫔妃可以坐船,让官吏百姓登上长安城墙躲避洪水。群臣都听从王凤的主张。惟独左将军王商说:“自古以来,没有德政的国家,洪水尚且不曾淹没城池。现在政事安定,国家没有战争,君臣上下安定,为什么会有洪水一日之中突然出现?这一定是谣言,不应该让百姓登上城墙,使百姓更加惊慌。”皇上因此作罢。不久,长安城中逐渐安定下来,经查证,果然是谣言。皇上于是大为赞美王商的坚持留守,屡次称赞他的主张。而王凤大为惭愧,自悔出言失当。

当初,大将军王凤的姻亲杨彤任琅邪太守,他的属郡有十分之四的地方发生了灾害,已经上报皇帝。王商亲自按顺次安排审查讯问,王凤就告知王商说:“灾害怪异是上天的事情,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做到的。杨彤一向是个好官,应该从轻发落。”王商不听,上奏请求罢免杨彤,奏书果然被扣住不发,王凤竟然因此越发怨恨王商,私下搜求王商的短处,派人献上

第 31 页 共 54 页

奏书揭发王商的家庭隐私。皇帝认为这是不必告人的隐私,不足以中伤大臣,王凤固执地争辩,就把这件事交给司隶处理。

此时,左将军史丹等上奏:“王商位居三公,爵封列侯,亲受诏书为天下师,不遵守法度来辅佐国家,却执不正之道来扰乱国政,作为臣子是不忠心的,欺骗皇上是不符道义的,臣请诏谒者召王商到若卢狱。”皇上一向看重王商,知道史丹说话多半阴险,命令说:“不治他罪。”王凤固执地争论,于是(皇上才)制诏给御史说:“丞相用道德辅助国家,主管百官,协调诸侯各国,作为职责没有比这更重的了。今乐昌侯作为丞相,入职五年,没有听到忠言佳谋,却有不忠执不正之道的罪过。今有人说王商不知自悔反而不满怨恨,我很伤痛。念及王商与先帝有外戚的亲属关系,不忍心把他送到法官那里去。赦免王商的罪过。使者没收他的丞相印信。”

王商被罢免丞相三天之后,疾病发作吐血而死,被谥为“戾侯”。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慕容垂妻段氏,字元妃,伪右光禄大夫仪之女也。少而婉慧,有志操,常谓妹季妃曰:......“我终不作凡人妻。”季妃亦曰:“妹亦不为庸夫妇。”邻人闻而笑之。垂之称燕王,纳元妃为继室,遂有殊宠。伪范阳王德亦娉季妃焉。姊妹俱为垂、德之妻,卒如其志。垂既僭位,....拜为皇后。

垂立其子宝为太子也,元妃谓垂曰:“太子姿质雍容,柔而不断,承平则为仁明之主,处难则非济世之雄。陛下托之以大业,妾未见克昌之美。辽西、高阳二王,陛下儿之贤者,.宜择一以树之。赵王麟奸诈负气,常有轻太子之心,陛下一旦不讳,必有难作。此陛下之家.....事,宜深图之。”垂不纳。宝及麟闻之,深以为恨。其后元妃又言之,垂曰:“汝欲使我为.晋献公乎?”元妃泣而退,告季妃曰:“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垂死,宝嗣伪位,遣麟逼元妃曰:“后常谓主上不能嗣守大统,今竟何如?宜早自裁,..以全段氏。”元妃怒曰:“汝兄弟尚逼杀母,安能保守社稷!吾岂惜死,念国灭不久耳。”遂自杀。宝议以元妃谋废嫡统,无母后之道,不宜成丧,群下咸以为然。伪中书令眭邃大言...于朝曰:“子无废母之义,汉之安思阎后亲废顺帝,犹配飨安皇,先后言虚实尚未可知,宜依阎后故事。”宝从之。其后麟果作乱,宝亦被杀,德复僭称尊号,终如元妃之言。

(《晋书·慕容垂妻段氏》)

[注] ①晋献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因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逼死、逼逃了几个年长的儿子,导致晋国多年内乱。②安思阎后:东汉安帝的皇后,安思是其谥号。(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2段]

第 32 页 共 54 页

1.“少而婉慧”中的“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与“吾尝终日而思矣”中的“而”..一样。

2.“伪范阳王德亦娉季妃焉”中的“焉”,与《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焉”一样,都是语气词,表示停顿。

3.“遂有殊宠”中的“殊”,可以联系现代汉语词语“特殊”,推断其词义为特别。 ..4.“拜为皇后”从句式上看属于省略句,省略了“拜”的宾语“之”,代指元妃。 5.“妾未见克昌之美”中的“克”可以联系成语“克勤克俭”进行推断,译为能够。 ...6.“常有轻太子之心”中的“轻”,根据语境推断,应译为轻视,轻慢。 .

7.“必有难作”中的“难作”,“难”是名词,译为灾难;“作”是动词,译为发生。 ..8.“深以为恨”中的“恨”,结合语境,元妃谏阻太子继位,“宝及麟闻之”,可知.此处应译为“仇恨”。

[第3段]

9.“宝嗣伪位”中的“嗣”,根据语境推断,应译为继承。 .10.“遣麟逼元妃曰”中的“遣”,结合上下文推断,译为派遣。 .(二)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B.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C.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D.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解析:选D 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太子不肖,是人所共知的事,可是皇上把我比作骊戎之女,多么让人伤心啊!皇帝去世之后,太子一定会使社稷灭亡啊。范阳王慕容德有非同寻常的器度,如果燕国的福运没有终止,希望在于范阳王啊!”根据大意,即可断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隋炀帝定散官称号为九大夫、八郎。“左光禄大夫”为正二品,右光禄大夫次之,从二品。

B.“僭位”指越分窃据上位,沈作喆《寓简》卷十有云:“伪齐刘豫既僭位,大飨群臣。”

C.“不讳”指不避尊长的名字。《礼记·曲礼上》有云:“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

D.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中书,称“中书令”,置令与仆射为其长,掌传宣诏命等。 解析:选C C项,“不讳”是死亡的婉辞。

第 33 页 共 54 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妃、季妃聪慧而有志向。姐妹二人立志不嫁凡夫俗子,遭到邻居的嘲笑,最终二人分别嫁给了幕容垂和慕容德,实现了各自的愿望。

B.元妃为保守社稷敢于进言。慕容垂册立太子一事,元妃持不同观点,她分析了几位皇子的特点,希望慕容垂能够改立太子,结果遭拒。

C.元妃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慕容垂引用晋献公与骊戎之女的典故意在警告元妃不要干预立太子的事,元妃很伤心,转而恳求妹妹挽救燕国。

D.元妃死后得以被按礼发丧。慕容宝即位后,元妃被逼自尽,死后幸得伪中书令眭邃以汉代阎皇后的事进言,慕容宝才遵循旧例安排发丧。

解析:选C “恳求妹妹挽救燕国”,文中无此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姿质雍容,柔而不断,承平则为仁明之主,处难则非济世之雄。 译文: (2)宝议以元妃谋废嫡统,无母后之道,不宜成丧,群下咸以为然。 译文:

参考答案:(1)太子姿质文雅大方,但优柔寡断,天下太平时则可以做仁德明智的君主,处于祸难时期则不是救世的雄才。

(2)慕容宝认为元妃谋划废掉正统继位人,违背做母后的原则,不适宜按礼发丧,臣下众人都认为这是对的。

参考译文:

慕容垂的妻子段氏,字元妃,是伪右光禄大夫段仪的女儿。年少时温婉聪慧,有高远的志向和美好的德操,常常对妹妹季妃说:“我终究不会做平凡人的妻子。”季妃也说:“我也不做平庸男子的妻子。”邻人听说后嘲笑她们。慕容垂自称燕王,迎娶元妃做了继妻,于是得到了特别的宠爱。伪范阳王慕容德也迎娶了季妃为妻。姐妹二人成为慕容垂、慕容德的妻子,最终实现了她们的志向。慕容垂超越本分做了皇帝,封元妃做了皇后。

慕容垂立他的儿子慕容宝为太子。元妃对慕容垂说:“太子资质文雅大方,但优柔寡断,天下太平时则可以做仁德明智的君主,处于祸难时期则不是救世的雄才。您把大业托付给他,我看不到能够使子孙昌隆的美好未来啊。辽西王和高阳王,都是您贤能的儿子,应该选择其中之一来树立为太子。赵王慕容麟性情奸诈,做事凭恃意气,常常有轻慢太子的野心,陛下您一旦去世,一定会有灾难发生。这是陛下您的家事,应该慎重考虑啊。”慕容垂不接受她的建议。慕容宝和慕容麟听说此事,以此为深仇大恨。此后元妃又进言此事,慕容垂说:“你

第 34 页 共 54 页

想让我成为晋献公吗?”元妃哭着退下来,告诉季妃说:“太子不肖,是人所共知的事,可是皇上把我比作骊戎之女,多么让人伤心啊!皇帝去世之后,太子一定会使社稷灭亡啊。范阳王慕容德有非同寻常的器度,如果燕国的福运没有终止,希望在于范阳王啊!”

慕容垂死后,慕容宝继承了伪皇位,派遣慕容麟逼迫元妃说:“你经常说当今皇上不能继承和守护江山社稷,最终怎么样?你应当早日自杀,来保全你们段氏家族。”元妃愤怒地说:“你们兄弟逼迫杀害母亲的事尚且做得出,怎么能够保全守护江山社稷呢!我并非怕死,是忧念国家不久将会灭亡罢了。”于是自杀。慕容宝认为元妃谋划废掉正统继位人,违背做母后的原则,不适宜按礼发丧,臣下众人都认为这是对的。伪中书令眭(suī)邃在朝堂上发表正直的言论说:“做儿子的没有废黜母亲的道理,汉朝的安思阎后亲手废黜了汉顺帝,尚且在死后被供奉在汉安帝的宗庙。先皇后的话是对是错还未可知,应该依照汉代阎后的旧例安排丧礼。”慕容宝听从了眭邃的建议。后来慕容麟果然犯上作乱,慕容宝也被杀掉了,慕容 德又越职称帝,最终就像元妃当初说的那样。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邓训字平叔,少有大志。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建初三年,上谷太守任兴欲诛赤沙乌桓,乌桓怨恨谋反,诏训将黎阳营兵屯狐奴,以防...其变。训抚接边民,为幽部所归。六年,迁护乌桓校尉,黎阳故人乐随训徙边。鲜卑闻其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诸羌激忿,遂相与解仇结婚,交质盟诅,众四万余人,期冰合渡河攻.训。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缘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虽首施两端,汉亦时收其用。

时迷吾子迷唐,别与武威种羌合兵万骑,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经常屯兵,不下二万,转运之费,空竭府帑,凉州吏人,命县丝发。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悉驱群胡妻子内之。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训因发湟中秦、胡兵,出塞掩击迷唐于写谷。

永元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胡人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戎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

第 35 页 共 54 页

前乌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空城郭。吏执,不听,以状白校尉徐傿。傿叹息曰:“此义也。”乃释之。

(选自《后汉书·邓寇列传第六》,有删改)

[注] ①烧当种羌迷吾:烧当种羌,与后文的“武威种羌”均为当时的羌族部落名称。迷吾,部族首领。②小月氏胡:西北少数民族。(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2、3段]

1.“以防其变”中的“以”,与《陈情表》“谨拜表以闻”中的“以”都是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2.“鲜卑闻其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中的“其”,结合语境分析,是代词,译为他.的。

3.“期冰合渡河攻训”中的“期”可以联系成语“不期而遇”推断其意义为相约,约..定。

4.“缘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中的“缘”结合上下文推断,译为因为。 .[第4、5、6段]

5.“别与武威种羌合兵万骑”中的“与”,和《鸿门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中的“与”,都是介词,用于引出对象,译为跟、和。

6.“以德怀之,庶能有用”中的“怀”结合语境推断,是动词,译为安抚。 .

7.“开门内我妻子”中的“内”,与《鸿门宴》中“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中的“内”,都是通假字,通纳,译为收容。

8.“乃得父母”中的“乃”结合语境,此处前后暗含条件关系,推断是副词,译为才、.这才。

9.“胡人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中的“临”,是在“(训)病卒官,时年五十三”之.后,推断其意义为吊丧。

10.“戎俗父母死,耻悲泣”中的“耻”,与《师说》“不耻相师”中的“耻”一样,..都是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耻。

(二)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B.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C.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D.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解析:选D 本句写邓训在胡人病重时,不让他们自杀,而是给他们治疗一事。“困疾者”是治疗的对象,“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是邓训制止胡人们自杀的行为,“使医药疗之”是治疗的行为,“愈者非一”是治疗的结果,“小大莫不感悦”是胡人们对邓训的感激。

第 36 页 共 54 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B.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建初,为东汉章帝年号。 C.校尉,官名。校,军事编制单位。尉,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战国末当已有此官。

D.秦代称呼太守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先生。 解析:选D 汉代称呼太守刺史为使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训统率黎阳营的士兵屯守在狐奴,安抚接纳边境地区的百姓,他驻守之处成为幽州地区百姓投奔的地方。

B.诸羌谋反时,邓训被朝廷任命为乌桓校尉,以防羌人的进攻,后来又率领湟中秦、胡兵出塞对迷唐发起攻击。

C.邓训没有任由羌人和胡人互相攻击坐得渔翁之利,而是打开城门收容胡人的妻子儿女,帮助胡人度过危机。

D.邓训五十三岁时病死在任上,胡人都非常悲痛,他们大吼长号,有的甚至自残身体,想要追随邓训而死。

解析:选B 诸羌谋反时,大臣们推举邓训取代张纡为护羌校尉,并非乌桓校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

译文: (2)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

译文:

解析: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臵、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有:(1)“由是”,因此;“报怨”,报仇;“忧”,以??为忧,担心。(2)“耻”,以??为耻;“临困”,面临绝境;“自刺”,自杀。

参考答案:(1)因此羌人各部落非常愤怒,谋划想要报仇,朝廷担心这件事。 (2)胡人的风俗以病死为羞耻,(他们)每当病重面临绝境,就用刀自杀。 参考译文:

邓训字平叔,年轻时有远大志向。汉显宗即位,最初任用邓训为郎中。邓训乐善好施,

第 37 页 共 54 页

礼贤下士,士大夫大多归附他。

建初三年,上谷太守任兴想杀掉赤沙乌桓,乌桓心怀怨恨,图谋反叛,皇帝下诏命令邓训统率黎阳营的士兵屯守在狐奴,来防备乌桓叛乱。邓训安抚接纳边境地区的百姓,(使狐奴)成为幽州地区百姓投奔的地方。建初六年,(邓训)被提升为护乌桓校尉,黎阳营的老部下乐意跟随邓训迁徙到边疆。鲜卑人听说了邓训的威望恩德,都不敢南下接近边塞。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杀烧当种羌迷吾等人,因此羌人各部落非常愤怒,谋划想要报仇,朝廷担心这件事。大臣们推荐邓训取代张纡为护羌校尉。羌人各部落十分愤怒,于是相互消除仇怨缔结婚姻,交换人质结成联盟,会集四万多人,约定黄河结冰后渡河攻打邓训。先前,小月氏胡人散居在塞内,能作战的有两三千骑兵,因为骁勇健壮,每次和羌人交战,常常以少胜多。虽然他们首鼠两端,但汉朝也时常收容并使用他们。

当时迷吾的儿子迷唐,另外和武威种羌合兵共一万多骑,来到塞下,不敢攻打邓训,先想胁迫月氏胡人。谋士们都认为羌人、胡人互相攻击,对朝廷有利。邓训说:“不对。现在张纡不讲信誉,羌人各部落大举行动,汉朝平时驻守的兵力不少于二万人,运送军需品的费用,白白耗尽了官府的钱财,凉州的官吏百姓,命悬一线。推究胡人各部落不能满意的原因,都是我们的恩惠和信誉不够。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会有用处。”于是下令打开城门,让所有胡人的妻子儿女全部进来。从此湟中的胡人都说:“汉朝常想让我们相互争斗,现在邓使君用恩德信誉来对待我们,开门收容我们的妻子儿女,我们才能够与父母团聚。”大家都很高兴,叩头说:“我们听从邓使君的命令。”邓训于是安抚供养其中数百个勇敢的少年,作为自己的随从。

胡人的风俗以病死为羞耻,(他们)每当病重面临绝境,就用刀自杀。邓训听说有人病重,就把他抓来绑起来,不给他刀子,派医生治疗他,治好的人很多,大人小孩没有不感激高兴的。邓训乘机征调湟中的秦、胡兵力,出塞后在写谷对迷唐发起攻击。

永元四年冬,(邓训)病死在任上,时年五十三岁。胡人爱戴他,早晚来哭泣吊丧的每天有几千人。按戎人的习俗,父母去世了,子女们以悲伤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呼号。等到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声哭喊,甚至有人用刀子割自己,说:“邓使君已经死了,我们也一起去死吧。”先前邓训任乌桓校尉时属下的官民都在吊丧的路上奔走,以致城中人都走空了。城中的官吏抓住他们不让走,但人们并不理会,官员们把情况告诉校尉徐傿。徐傿叹息说:“这是大义啊。”便释放了他们。

文言文精读培优练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蔡茂字子礼,河内怀人也。哀、平间以儒学显,征试博士,对策陈灾异,以高等擢拜议.郎,迁侍中。遇王莽居摄,以病自免,不仕莽朝。

会天下扰乱,茂素与窦融善,因避难归之。融欲以为张掖太守,固辞不就;每所饷给,...

第 38 页 共 54 页

计口取足而已。后与融俱征,复拜议郎,再迁广汉太守,有政绩称。时阴氏宾客在郡界多犯吏禁,茂辄纠案,无所回避。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帝始怒收宣,既而赦之。茂喜宣..刚正,欲令朝廷禁制贵戚,乃上书曰:“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陛下圣德系兴,再隆大命,即位以来,四海晏然。诚宜夙兴夜寐,虽休勿休。然顷者贵戚椒.房之家,数因恩势,干犯吏禁,杀人不死,伤人不论。臣恐绳墨弃而不用,斧斤废而不举。.....近湖阳公主奴杀人西市,而与主共舆,出入宫省,逋罪积日,冤魂不报。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干主讨奸。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当宣受怒之初,京师侧耳;及其蒙宥,天下拭..目。今者,外戚骄逸,宾客放滥,宜敕有司案理奸罪,使执平之吏永申其用,以厌远近不缉之情。”光武纳之。

建武二十年,代戴涉为司徒,在职清俭匪懈。二十三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二。赐东园梓..棺,赙赠甚厚。

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主簿郭贺,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衮职有阙,君其补之。”旬月而茂征焉,乃辟贺为掾。 .

(节选自《后汉书·蔡茂列传》) (一)文言文精读方案设计 [第1、2段]

1.“哀、平间以儒学显”中的“以”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中的“以”一样,都是介词,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2.“会天下扰乱”中的“会”根据语境推断,可译为恰逢,适逢。 .

3.“后与融俱征”中的“征”,译为征召。此句为被动句,正确的翻译为后来蔡茂与.窦融一起被征召。

4.“茂辄纠案”中的“案”,根据上下文推断,是动词,译为追究,查办。 .

5.“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中的“举”,根据下文“帝始怒收宣,既而赦之”,.推断是动词,译为检举,揭发。

6.“虽休勿休”中的“虽”与《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中的“虽”..一样,用于“未然”“将然”时态,译为即使。

7.“干犯吏禁”中的“干”,根据语境推断,是动词,译为触犯,冒犯。 .

8.“斧斤废而不举”中的“斧斤”,根据上文“臣恐绳墨弃而不用”推断,应是名词..作动词,用斧斤,意译为刑戮。

9.“近湖阳公主奴杀人西市”从句式上看,同时属于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杀人”后省略了介词“于”;正常句序为“近湖阳公主奴(于)西市杀人”。

[第3、4段]

10.“代戴涉为司徒”中的“为”根据语境推断,是动词,译为担任。 .11.“以问主簿郭贺”是省略句,省略了“以”的宾语“之”,代指这个梦。

第 39 页 共 54 页

12.“衮职有阙,君其补之”中的“阙”是通假字,通缺,译为缺点,缺失。 (二)高考题型专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B.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C.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D.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解析:选D 根据固定句式“??者??也”断开一处,根据句末虚词“之”“也”和实词“禾”“穗”“秩”“之”断开其他地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原为郡守;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 B.“绳墨”本来是木工打直线的工具,后来引申为规矩或法度。 C.在中国古代,国家首都通常称为京师,近现代已不再沿用此简称。

D.“薨”在古代称诸侯或天子死去。《礼记·曲礼》:“诸侯曰薨,庶人曰死。” 解析:选D 天子死曰崩。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茂凭借儒学在汉哀帝、平帝年间有着显耀的名声,在应对皇帝策问时陈述灾变,以优异的成绩被提升为议郎。

B.蔡茂为官刚正不阿。迁任广汉太守时,阴氏的门客在郡中多有触犯吏禁的,他毫不避讳,进行调查审理。之后还上书光武帝,劝其早起晚睡,要勤于治国。

C.蔡茂为人刚正,不畏权贵。在董宣因为湖阳公主一案被抓又被赦免一事上,他上书进谏,希望光武帝下令责成有关部门审理湖阳公主的罪行,以便让执法公正的官吏永远发挥作用,以平远近不服之情。

D.蔡茂在代替戴涉担任司徒一职时,在职任之上清廉俭朴,毫不懈怠。建武二十三年死于位上,死后享有皇帝赐予的荣耀——东园梓棺。

解析:选C 错在“审理湖阳公主的罪行”,不仅仅审理湖阳公主,还包括其他骄逸的外戚和放纵的门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

译文:

第 40 页 共 54 页

(2)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干主讨奸。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 译文:

参考答案:(1)我听说必须经过进善言才能达到振兴教化的目的;要想使国家安康人民安宁,没有比治理恶人恶事更重要的了。

(2)洛阳令董宣,按正道办案不顾权贵,触犯湖阳公主而讨除奸凶。陛下不先澄清审明案件,就把他召来想对他施行杖刑。

参考译文:

蔡茂字子礼,是河内怀人。汉哀帝、平帝年间因儒学闻名,被征试博士,在皇帝策问时陈述灾变,以优异成绩被提升为议郎,又迁为侍中。后来遇到王莽居位摄政,(蔡茂)便告病辞官,不肯在王莽朝中任职。

恰逢天下动乱,蔡茂素来与窦融关系很好,便到他那里去避难。窦融想让他担任张掖太守,(蔡茂)坚决推辞。(窦融)每次给他粮饷,(蔡茂)仅取家人所需而已。后来(蔡茂)与窦融一起被征召,又被拜为议郎,再迁为广汉太守,颇有政绩。当时阴氏宾客在郡中多犯官禁,蔡茂全部纠举案察,无所回避。恰逢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光武帝开始发怒逮捕了董宣,后来又赦免了。蔡茂喜爱董宣刚正,想让朝廷禁止、制约贵戚的非法行为,就上书说:“我听说必须经过进善言才能达到振兴教化的目的;要想使国家安康人民安宁,没有比治理恶人恶事更重要的了。陛下圣德隆兴,再承大命,即位以来,四海安定。也应当早起迟睡,该休息时也不休息。然而近来贵戚帝室之家,多次倚仗皇恩帝势,触犯吏禁,杀了人不处死刑,伤了人不予论处。我恐怕这样会导致法律失效,刑戮废而不举。最近湖阳公主的奴仆在西市杀了人,却与公主共乘马车,出入宫廷,多日逍遥法外,受害者含冤不得报仇。洛阳令董宣,按正道办案不顾权贵,触犯湖阳公主而讨除奸凶。陛下不先澄清审明案件,就把他召来想对他施行杖刑。当董宣开始受您怒责时,京师之人都非常关心此事;到后来董宣承蒙您宽宥,天下人都拭目观看。现在外戚骄逸,宾客放纵,应命令有关部门审理他们的奸罪,让执法公平的官吏永远发挥作用,以平远近不服之情。”光武帝采纳了此谏言。

建武二十年(44),代替戴涉担任司徒,在职任上清明俭朴毫无懈怠。二十三年(47)在职位上去世,时年七十二岁。(光武帝)赐其东园梓棺,丧金赠赐很厚。

当初蔡茂在广汉时,梦见自己坐在大殿中,见殿内梁上有一株三个穗的禾苗。蔡茂去取它,得到正中的一个穗,接着又丢失了。(他)拿这个梦去询问主簿郭贺,郭贺离开席位祝贺说:“大殿,是官府的象征。屋梁上有禾苗,这代表着人臣中的上等俸禄。取得正中的一个穗,象征着取得中台之位。从字来看,‘禾’字‘失’字合起来是‘秩’字,虽说有‘失’字,还是表示俸禄官职的意思。皇帝有未尽职的地方,你去弥补它。”一个月后,蔡茂得到任命,于是征召郭贺为掾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yd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