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高一新生学习生活适应讲座稿

更新时间:2024-03-07 23: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点高中高一新生学习生活适应讲座稿

刚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在经过一段兴奋期以后,往往都会出现对高中生活和学习的不适应现象,尤其是在第一次各科单元测验和期中考试之后,表现的特别明显。比如有的学生会说:“我已经很认真的在学习了,可为什么成绩还是不理想呢?”有时也会听到学生抱怨:“当初不报重点高中,那该多好啊!”深有一种“只恨身在此山中”的感叹。

所谓心理适应(或社会适应),是个体为适应社会环境而改变自己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并且与社会环境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协调、相宜相适的状态。大多数学者在界定心理健康标准时,都把社会适应作为重要的一条。

对于高一新生的不适应现象已经引起了许多同行的关注,比如某校在开学三个月后对高一部分班级进行学习适应性(AAT)测验,结果发现,有74.2%的学生学习适应性偏差(见韦贵方《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探析》)。另据某重点中学心理咨询室对高一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发现:在适应型和焦虑型测试中,被测人数322人,属于适应型的占18.3%,焦虑型的占19.3%,介于两者之间的占62.4%(见广东仲元中学郭慧玫的《论重点中学高一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疏导策略》)。而有的干脆把高一前3个月定为高一新生的“过渡期”。 本人也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几个值得商榷的观点 1、片面强调不适应现象的危害性

许多同行在研究这一问题时,过于强调高一新生对新学习、新人际的不适应现象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认为只要是不适应,必定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其实,每个人在面对新环境时,往往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对于身心正处于剧烈变化期的中学生来说,从初中升入高中后,对新环境暂时的不适应也是完全正常的。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也正是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和发展自我的一个过程。

因此,我们也应当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高一新生的适应过程。 2、片面强调外在因素造成的不适应

此处的外在因素是指相对于学生自身来讲的一切其他因素。如:新的学校、新的学习阶段、新的人际关系等等。许多同行在讨论高一新生的适应问题时,往往强调这些外在因素,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其实,对高中生活和学习的适应,必然是学生作为主体和外在客体之间的适应的过程,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改变自己,甚至改变外在环境的一个过程。因此,学生的心理素质、适应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等,在适应高中学习、生活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教师都知道这种现象:每年高一新生中总有一些中考成绩优异的学生经过一段高中学习后,成绩退步很大,有的甚至连性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另一些中考成绩一般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后,成绩进步迅速,在高中生活如鱼得水。这

一方面可能是双方心理压力水平不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他们适应高中生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二、从适应内容谈高一新生不适应现象

学生往往带着初中的惯性进入高中。这种惯性有的是在长期生活与学习中形成的习惯,有的是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造成的。这种惯性和高中的陌生环境相碰撞时,往往会造成学生在各方面感到不适应。 1、新环境造成的适应问题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对新的学校,对高中的管理制度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都是公平的,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会是针对某个学生而特别制定的。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叛逆性比较强,固然讨厌束缚,讨厌太多的条条框框,但是大多数还是能够理解学校的做法,并且能很快或比较快的适应重点高中的严格管理。而有的学生却不能适应。他们往往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违纪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生甚至在老师多次批评教育下,仍屡教不改,个别学生对于老师的合理适当的批评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抵触情绪,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认为老师对他有意见,和他过不去。

2、新学习造成的适应问题

尽管高中学习是初中的延续,但是,高中的科目增多,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难度比起初中来更是有质的提高,而且考试要求也明显提高,初中时不少学生考试都能轻松地拿到高分,而高中考题的

深度和灵活度是初中所不可比的。

学生L说:“真的没想到高中学习是这样的。以前读小学、初中,自己真的很轻松,没多少作业,很快就做完了。高中读书好累,不想读书。(看着对面的教室)我觉得那好像是个牢笼,他们在那里??” 学生B说:“自己文科还好,但理科不好,尤其是数学,初中时就没有学好。高中第一次单元测验还好,比较简单。可后来难度逐渐加大,自己的成绩已经和平均分差了十分。一些函数的题目,大部分都要请同学帮忙,讲解给我听才能理解,可是考试的时候题目变了一下,又不会了。”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生活,尤其是重点高中。尽管学生经常责怪老师和家长太看重他们的成绩,但是他们自己内心对学习成绩也是非常重视的。因此,成绩好坏往往对学生的情绪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取得满意的成绩时他们欢呼鹊跃或暗暗为自己喝彩,而成绩不如意时则会他们情绪低落,在多次努力不见效果后,更可能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产生习得无助感:认为自己已经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学习,从而放弃努力。

和学习直接相关造成的学习不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学习态度造成的学习不适应。

高中学习科目、难度、考试要求的变化,要求高中生的学习态度要积极、主动、自觉。初中里老师是“牵着走”,而到了高中,老师往往就是“放手走”。然而有的学生一方面由于自我要求不高,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又带着初中时的惯性,一旦老师“放手”以

后,学习往往消极、被动。这样的学生,表现各种各样。有的上课不认真,作业随便,不懂的地方不会认真思考,甚至抄袭他人作业;有的平时不努力,考试时临时抱佛脚;有的存在放松心理,一位学生说:我打算高一的时候放松休息一下,高二时稍微努力一点,到高三时再全力学习;也有的沉迷于小说、漫画、电子游戏而不能自拔。 对于这些情况,有的学生在一两次考试的打击之后,能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迅速调整学习态度,重新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或者在老师、家长的教育下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重新把学习赶上去。但是,也有的学生往往不能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反而越陷越深,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学。

第二、学习内容造成的学习不适应。

比起初中,高中的课程内容普遍加多加深。

比如数学: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对数、二次不等式、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但却加重了高一数学的份量。另外,为减轻学生负担,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对部分内容已不再列为中考要求,因而初中数学教师对这些内容也多作不考不教处理。而高中对这些知识的要求却没变,使得初中和高中教学内容衔接脱节。如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删去了对正、余弦定理、两点距离公式、射影定理、角平分线定理的要求等。而高中课本并没有补充这些知识,同时部分

内容又要求以它们为基础,造成学生知识内容理解上的障碍。 第三、学习方法造成的学习不适应。

高中学习内容的增加、难度的加深,也必然要求学生的学习方法作相应的改变。但是,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形成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惯性,不同的学生转变自己学习方法的速度不一致,因此,有的学生适应快,而有的学生则适应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学习没有计划性;⑵课前没有预习,课后也没有复习;⑶题目做的多,书看的少,有的学生在做作业前,甚至连书也不看;⑷机械记忆的多,消化理解的少;⑸只求表面理解,不求甚解;⑹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一些学生做完作业后,在自修课上看报纸、漫画、小说;⑺不能合理分配各科学习时间。 第四、教师教学方法造成的学习不适应

初中和高中的教学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很多学生一开始普遍表现出不适应的现象。有的觉得老师讲的太快,跟不上;有的觉得老师讲的太多,不消化。

比如数学: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因此,学生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 3、新人际造成的适应问题

学生进入高中以后,面对新的同学 和新的老师,自然也存在一个人际关系上的适应过程。 第一、对新同学的适应。

有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新的同学关系,只用一两个星期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在新班级里交到新的朋友,而有的学生却不能。他们经过很长的时间,甚至一年,仍然不能适应班级的同学,不能在班级里、寝室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感觉人与人之间有一层隔膜,感觉同学没有和自己真心相交,总有所隐藏。因此,有很重的怀旧情绪。这种情况在外地或住校的同学身上反应尤为明显,他们觉得自己缺少支持,没有真心朋友,孤独而无助。而对旧有的人际关系的回忆和依恋又制约和延缓了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学生F说:“寝室里八位同学,有五位谈得来,有两位很要好,我只有一个人,不过反正也习惯了。但是,最近特别孤单。” 学生S说:“我是从农村来的,她们好像看不起我。如果学习认真她们就会说:‘农村来的,就会死学习。’这让我很不舒服。” 学生C说:“我的一本书不知放哪里了,问了几声都没人反应,如果在初中,很多同学都会帮忙找的。”

学生Y说:“我觉得高中生很复杂,有的女同学很小气。我问她们问题,经常不告诉我。我经常把我的心事说给同桌听,可她从不把心事说给我听,好像根本没把我当成朋友。我很怀念初中时的生活,那时同学们非常团结,我感到学习很有乐趣,可现在,我一点学习兴趣也没有。”

高一学生同学关系适应不好,原因非常复杂。 ①高一新生交往时间不长;

②高中的学习,尤其是重点高中的学习,竞争激烈,无形中给学生很大的压力,甚至使部分学生带着不健康的竞争心态;

③高中生心理上有封闭性的特点,一般不大愿意把心事说给别人听,除非是好朋友,而且就算是好朋友,往往也不会什么都说; ④高中生自我意识提高,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但是,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往往不足;

⑤高中生情绪逐步稳定,但由于受现阶段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限制,情绪仍然较不稳定。 第二、对新教师的适应

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学生对初中教师往往有一定的信任感和依赖感。进入高中后,面对新的老师,他们一下了失去了原有的依赖感受,再加上心理的变化,他们已经不大愿意向新的不熟悉的教师诉说自己的心事。而高中教师由于工作原因,再加上内心有时也把高中生当小大人来看待,觉得他们已经进入高中,应该长大了。因而有时忽视了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师生之间都有一个彼此适应的过程。 4、新角色定位造成的适应问题

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各地小学、初中的佼佼者,受到老师的重视,父母的关爱,同学的钦佩,有很强的自我优越感。进入重点高中后,习惯上仍拿以前的情况做参考标准,尽管理智上知道

重点高中,大部分都是各地的优秀学生,但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自己在新的学习阶段仍能保持以前的优越地位。

学生L说:“初中时,我在班里的成绩一直很好,老师很关照我,自己过的很快乐。进入高中,自己的成绩在班里排在40名以外,这个反差我很难接受。”

长期的优越地位,使得有的学生挫折承受能力很差,一旦遭到打击,往往会造成非常强烈的情绪反应,个别学生会出现考试焦虑现象,甚至对他(她)们的自信心造成严重打击。

我们在高一第一次各科单元测验之后进行了一次学生对自己成绩满意情况调查,发现有70%以上的学生不满意自己的考试成绩。这个数字一方面表明高一新生还处于初中阶段的考试分数概念,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还不能适应新的角色,新的位置。

学生S说:“中考成绩我在班里排在前10名,可这次小测验我退步了10名左右。小测验之后,觉得自己很难投入学习中去,有时上课听不进去,有时晚自修面对书本、作业,脑子里一片空白。” 学生F说:“初三第一个月的月考时,数学考试成绩很不好,导致成绩由原先的全校前几名跌至18名,觉得难以接受,因此一个学期成绩都不好。到第二个学期才有所好转,中考成绩在学校4、5名左右。高中第一次单元测验,数学由于一些失误,没及格。以前就算再不好,也没有不及格过。因此,我很担心初三的情况会再次出现。期中考阶段,考数学前,在教室里看书,怎么也看不进去。考试时非常紧张,脑子里一片空白,拿着试卷翻来覆去的看。平时能做出的题

目这时都不会做了,在草稿纸上做出来的答案抄到试卷上,却又错了。”

三、从适应性质谈高一新生不适应现象 我把学生的适应性质分为两种: 第一、正常的不适应现象

由于学校、人际、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变化,学生的习惯、心理发展水平没有跟上外在因素的变化,从而在短时间内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是完全正常的。在适应过程中,学生逐渐了解了高中的学习特点,逐步形成了新的同学关系,通过主动改变和发展自己,甚至通过改变身边的环境,慢慢达到和谐协调、相宜相适的适应状态。这个过程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一些矛盾,出现一些正常的情绪上的波动,也可能会有一些抱怨,但绝大部分学生能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二、真正的不适应现象

1、第一种真正不适应现象是急性的。

在适应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挫折承受能力比较差或者情绪控制能力不强,面对挫折时不是出现正常的情绪反应,而是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这种强烈的情绪反应会使学生的注意范围狭窄,思想固着于他(她)所遇到的问题上,有时候一整天甚至好几天时间,脑子里一直萦绕着某些想法,使得自己无法正常投入学习中去,甚至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不过,这种情绪反应尽管来势凶猛,但是,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倾诉对象或适当的宣泄途径,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去,往往

能迅速放松他(她)们的情绪,使他(她)们理智的面对所遇到的问题。

比如一位男同学在向一女同学表示希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关系被拒绝后,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一整天都处于焦虑状态,根本看不进书,听不进课。他来找学校心理老师时显得非常急切,不知如何是好。但是,让他慢慢地说出整个事情的经过之后,他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再加以适当的引导,他也就能够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觉得如果自己是她,可能也会这样做的。

因此,当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老师应当先给学生一个倾诉的机会,而不是立即告诉他(她)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应该怎样怎样做就好了。尽管他(她)所遇到的问题在旁观者看来可能确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2、真正不适应现象的第二种情况是慢性的,一点点、一次次积累的。 这种情况在学习方面表现的比较多。比如有的学生,中考成绩比较不错,父母对他(她)的要求也比较高或者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但是,几次考试下来后,面对不能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内心的担忧逐渐扩大,一方面他(她)不愿找人倾诉,一方面又找不到提高自己学习成绩的方法,另一方面又不能或不愿降低自己的学习目标。他(她)可能会长期生活在痛苦之中,久而久之,他(她)的担忧就可能转化为对考试或者对学习的恐惧。 四、高一新生适应指导

如果对于高一新生的不适应现象进行适当的指导,是能够缩短学

生的正常适应过程,也能改善一些学生的真正不适应现象的。 1、学生方面——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

对于高一新生,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让他(她)们了解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之间的差别,让学生在心理上有所准备。但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的适应也是如此,外部事件是通过学生自身起作用的。因此,学生应当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面对高中的新生活、新学习。自觉调整自己的心态,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 2、父母方面——给孩子一些关心和鼓励

中科院心理所的王文忠副研究员对北京某重点中学的432名高一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从来不感到抑郁的人只占4.9%,而轻度到中度抑郁的占到21.8%,中度到严重抑郁的占3.4%,这说明抑郁的确是青少年中比较普遍的一种消极感受。调查中发现,中学生的家人关系越亲密,抑郁程度越低;家人关系越疏远,抑郁程度越高。

可见,父母仍然是影响子女的主要因素,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因素。然而,许多家长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学生T说:“初中到高中,才过了一个暑假,为什么大人们好像把我当成两个人来看待呢?”

学生Y说:“父母一直忙于工作,很少关心我。后来我给我父亲写了一封信,说我在学校里过得不开心,说他们总是忽略我。我父亲那天晚自修就来看我了,可是,他只是带了许多吃的东西给我。他还

是不知道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所以,家长应当试着去了解自己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要,用孩子所真正需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关心。

另外,对于孩子成绩的下降,作为家长,应当客观的看待:一方面,自己的孩子现在读在高中,而不是小学、初中,高中的要求比起九年制义务教育有很大的提高。不再是90分不到就是成绩差。另一方面,家长也要认识到,自己的孩子就读于重点高中,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各地的优秀学生,不能简单地拿孩子在小学、初中的表现来和现在作比较。

因此,对于孩子成绩的下降,家长应当给予更多的理解和鼓励,而不是责备与冷落。因为,在子女成绩不理想时,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安慰。父母的安慰和鼓励会使他们有安全感,是他(她)们重新再来的动力。如果父母在这时表现出责备与冷落,高中生往往非常敏感,他(她)们会认为父母对自己的爱不是无私的,而是有条件的,甚至会认为父母以前根本就不爱自己,爱的是他(她)们的虚荣心和面子。 其实,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变化和高中阶段的不同学习特点,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他们的观念也有一个从小学、初中转变到高中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班主任和学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班主任的家访和学校的家长会或家长学校,让家长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高中的学习特点,以及一些家教指导,将有助于家长加快这种转变过程。

3、老师——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如何加快高一新生的适应,教师作为个人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在交流教学经验时半开玩笑的说:“如果一个老师好几天对某个学生板着脸,那这个学生肯定会坐立不安,无心学习,但如果对某学生鼓励一下,说几句好话,那他(她)的学习劲头就非常足。”浅显的话,却表明了一个道理:不管高中生多么希望能够独立,但实际上,老师对他(她)们的影响是很大的。 (1)发挥教师个人魅力吸引学生。

高一新生难免会把高中教师与他们的初中教师进行比较。然而,初中教师他们已经认识多年,而高中教师却根本不熟。因此,高一新生会觉得高中教师很陌生,不够亲切,过于严厉。在这个时候,作为高中教师,如果能够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学识、宽容、耐心去让学生折服,学生自然会逐渐消除陌生感,从而更快的适应新的老师、新的学习。

但是,如果高一教师认为重点高中的学生肯定心高气傲,应该先挫一下他(她)们的锐气,盲目使用“下马威”、“杀手锏”,使学生提心掉胆,心情紧张,应有的能力得不到发挥,反而阻碍了学生的适应过程。

(2)主动与学生谈心

为了使师生关系快速由陌生变为亲切,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进行感情交流。有的老师可能会说,老师已经很忙了,哪有时间找学生谈心,再说了,为什么学生不自己来和我们谈心,而要我们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

原因很简单,他(她)们是高一新生,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而且高中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封闭性、被动性,不愿主动把自己的心理话说给父母老师听。但是他们其实非常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因此,这时老师应当主动去与学生沟通、交流感情,而不是到了学生成绩不理想时才把他(她)们叫到办公室来。

除此之外,高一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以及注意教学方法与初中的衔接。 4、班集体建设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

一个好的班集体所制定的规范和形成的舆论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和制约作用。规范的执行和舆论的形成,班干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级骨干队伍,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他们带动班级每一个成员积极热情地投入到集体中来,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5、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学生的不适应现象,尤其是真正的不适应现象,对学生及时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班级心理辅导课和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给他们一个倾诉心情的途径,让他们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学会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比如对于考试焦虑的学生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是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的。 五、结束语

总之,高一新生的适应问题并不可怕,只要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方面通力合作,是能够改善学生的不适应现象的,对于适应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如果能够及时的发现和疏导,也是可以使学生重新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xg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