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近代中国的军事发展

更新时间:2023-04-05 18:0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东方巨响——两弹一星(1960年-1977年)

[编者按]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首次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在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此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一批学科较齐力量较强的科研队伍。到1965年,全国科学研究机构已达到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达到12万人。这是中国科学技术事

改革开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78年-1989年)

[编者按]1978年3月18-31日,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作了极为重要的讲话。他提出,要实现农业、工技术现代化,并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在澎湃奔放、抒情洋溢的语言,表达了"文革"结束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喜悦心情和踌躇满志。这次大会预示着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将由

不久以后,1978年12月,召开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

90年代中期——科教兴国(1990年-1999年)

[编者按]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这是继1956年号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进程中第三个重要里程碑。

21世纪——建设创新型国家(2000年-2009年)

[编者按]为了紧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大势,党中央、国务院于2006年制订完成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

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和到2020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

力,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不断跃升。

第一座汽车制造厂投产

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座汽车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长春奠基,新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

第一架国产飞机诞生

1954年7月,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在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并首次试飞成功。

第一台国产电视试制成功

1958年1月,天津无线电厂试制出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820型35CM电子管黑白电视。

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建成

1958年6月,中国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建成,两年后正式运转。标志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大庆油田成功发现

1959年9月26日,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喷射出石油。时值国庆10周年,所以该油田以大庆命名。

东方巨响——两弹一星(1960年-1977年)

[编者按]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首次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在此期间,科技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此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一批学科较齐全、设备较好的研究所,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力量较强的科研队伍。到1965年,全国科学研究机构已达到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达到12万人。这是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继续发展的基础。

第一枚地对地近程导弹

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地对地近程导弹东风1号发射成功,标志中国向掌握导弹技术方面迈出突破性一步。

消灭天花

1961年,中国通过接种牛痘疫苗消灭了天花。天花,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之一。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65年9月17日,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实验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

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

1966年5月,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世界领先成果,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首次成功试验导弹核武器

1966年10月27日,中国进行了首次发射火箭运载核弹头的“两弹”结合热试验,核弹头

精确命中目标。

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这是中国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

首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1970年7月30日,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达到满功率,12月26日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开始舾装。

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用九年时间选育了首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改革开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78年-1989年)

[编者按]1978年3月18-31日,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作了极为重要的讲话。他提出,要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并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在大会上发表了著名讲话《科学的春天》。他用澎湃奔放、抒情洋溢的语言,表达了"文革"结束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喜悦心情和踌躇满志。这次大会预示着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将由乱到治、由衰到兴。

不久以后,1978年12月,召开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也真正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问世

1978年8月,王选等研制成功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是首个能用大屏幕整页编排组版中文日报的系统。

第一台巨型计算机诞生

1983年12月22日,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

首次南极科考

1984年11月20日,中国南极科考队首次乘中国自行制造的远洋考察船——“向阳红10号”向南极进发。

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

1985年中国台湾省出生第1例试管婴儿,1986年香港也出生1例。大陆首例试管婴儿于1988年3月10日诞生。

首颗通信卫星成功发射

1986年2月1日,中国用“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20日,卫星定点成功。

中国接入互联网

1987年9月14日,中、德两国学者在北京联手起草了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中国移动通信元年

1987年11月18日,中国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这一年成为中国移动通信元年。

成功发射首颗气象卫星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核潜艇成功水下发射火箭

1988年9月14日-2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导弹核潜艇在东海海域进行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并取得成功。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

1988年10月16日,中国首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这是中国高科技领域又一重大突破。

90年代中期——科教兴国(1990年-1999年)

[编者按]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正

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这是继1956年号召"向科学进军"、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之后,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进程中第三个重要里程碑。

首次成功为国外发射卫星

1990年4月,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第一座核电站并网发电

1991年12月15日,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

三峡工程开工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两年后开工。

首架超音速无人机首飞

1995年4月,中国第一架超音速无人驾驶飞机首次飞行成功。

百亿次巨型计算机问世

1997年6月19日,“银河—3”百亿次巨型计算机系统,通过国家技术鉴定。

歼-10首次试飞成功

1998年3月,国产歼-10型飞机首次试飞成功。2006年正式列装解放军航空兵。

飞豹战机首次亮相

1998年,“飞豹”战机首次亮相珠海航展,次年亮相国庆大阅兵。

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1999年7月7日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注册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中国政府首次北极科考

1999年7月至9月,中国政府组织了对北极地区的首次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

第一艘载人试验飞船升空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

21世纪——建设创新型国家(2000年-2009年)

[编者按]为了紧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大势,党中央、国务院于2006年制订完成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并发布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和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自主创新战略成为创新中国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不断跃升。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16日安全返回。

南极科考首次到达冰穹A

2005年,在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期间,13名队员首次到达冰穹A最高点。

中国重启大飞机研制项目

2006年2月9日,大飞机被确定为未来15年力争取突破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

中国发射首款北斗卫星

2007年4月1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

中国首次探月工程成功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制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

首列国产化动车组列车

2007年12月22日,中国首列国产化时速3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竣工下线。

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发射,翟志刚等三名航天员顺利升空。

中国进入3G时代

2009年1月7日,工信息部为中移动、电信和联通发放3张3G牌照。

最大口径大视场望远镜

2009年6月4日,中国国家重大科学工程LAMOST望远镜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首列国产化动车组列车下线

简介:2007年12月22日,中国首列国产化时速3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CRH2-300)竣工下线。

首列国产化动车组列车下线

简介:2007年12月22日,中国首列国产化时速3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CRH2-300)竣工下线。

思想源于实践,并不断与时俱进,指导实践。高瞻远瞩,始终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新中国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它凝聚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心血,其深邃思想光芒四射,在国际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为国际关系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以和平为宗旨的独立自

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新中国在激烈动荡的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打开了局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锐意改革,实行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新中国外交步入一个新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牢牢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等发展趋势,积极倡导新安全观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

当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政策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与实践,为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延伸阅读】今年已89岁高龄的新华社离休记者彭迪,亲历了1955年4月那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万隆会议。他回忆道,周恩来总理在发言的开场白中说:

国际地位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发挥作用越来越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几乎所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解决,都少不了中国的参与。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有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08年底,中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和300多个

多边条约;中国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1万多人次,派出维和人员数量在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名列前茅。中国在各种多边平台坚持原则,广泛开展各个领域国际合作,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充分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在朝核问题上,中国创造性地促成六方会谈机制,为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反恐与防扩散合作。中国在推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支持非洲实现复兴和发展、气候变化、能源与粮食安全、全球公共卫生等方面,都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赢得普遍赞誉。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国内实施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国际上密切同他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胡锦涛主席已先后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华盛顿和伦敦金融峰会,9月24日至25日还将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匹兹堡金融峰会,阐述中国应对危机的政策主张,推动国际社会加强协调对话,联手应对挑战。面对危机,温家宝总理向世界呼吁,“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中国为国际社会战胜危机注入了坚定信心,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和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延伸阅读】镜头一:如今,海外华侨华人每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总会深有感触地说,中国强大了,他们的腰杆直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比在国内更加感受到中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镜头二:中国今年向欧洲多次派出采购团,同欧方签署了上百亿美元的订单,以实际行动反对一切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摩托车商会秘书长陈炳南说,商会7月和意大利两轮车工业协会在罗马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在中国合作举办“中国国际摩托车及零部件博览会”,力争将其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亚洲最大、世界知名的摩托车及零部件交易和信息交流平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社会对中国寄以厚望。

2008年8月2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时同各成员国元首合影。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琉璃“牛转乾坤”——在今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二00九年会上,论坛秘书长龙永图给各国政要准备的吉祥国礼,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备受喜爱。

不止是论坛上的国礼,博鳌论坛本身也带有深深的中国印记。作为唯一定址在中国的非官方、非营利高层国际会议组织,这个日益受到海内外关注的国际性舞台,如一滴水,折射出中国六十年来多边外交的变化之路。

从一九四九到二00九,中国的多边外交走过六十年历程。从建国之初艰难打开局面,到今天在各种国际场合发表主张,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已扩大到政治、安全、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从官方拓展民间,领域逐步深入,范围日渐广泛。

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从突破到日益开放

外交学院教授宫少朋今天在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说,新中国的多边外交起步于一九四九年,从这一年的亚澳工会代表会议到一九五四年的日内瓦会议,中国多边外交实现了走向世界的突破,从非政府外交走向了政府外交。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在大型国际会议上亮相,也是周恩来第一次在国际外交舞台大显身手。会前美国外长杜勒斯曾挖苦道,“这个传说中的周恩来是何许人也?”三个月后,杜勒斯看着“传说中的周恩来”引人注目地出现在国际舞台,把中国外交推向世界外交的前沿。而一九五五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原则。一系列演讲消除了很多亚非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和疑虑,改善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

日内瓦会议在西方,万隆会议在东方,新中国通过这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大步走出了国门。

宫少朋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更加积极和开放的心态参加了各种国际组织,在联合国的活动也日趋活跃。中国不仅参加了裁军谈判委员会、人权委员会等国际政治组织,参加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还参加了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际刑警组织等一些专门性国际组织。

5月15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左四)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的外长及上合组织官员合影。当天,上合组织成员国外长会议在莫斯科举行。新华社记者张亚晨摄从参加者到“主持人”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方向更加明确。

中国注重以联合国为中心,参与国际组织及国际机制的建设。中国借助全球性国际讲坛,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倾听来自世界各地的呼声。

与此同时,中国的代表也越来越多地被推举到国际组织的重要岗位上。一九八四年,中国法学家倪征燠第一次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二零零六年,中国香港人陈冯富珍当选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成为该组织成立五十八年来首位担任该职的中国人。二00八年,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他是首位在世界银行获得如此高职位的中国人。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正在成为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xd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