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愈早期散文的艺术特色

更新时间:2024-03-24 22: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4

二、逻辑严整,锐利雄辩、富有条理………………………………………6

三、高超的语言艺术…………………………………………………………8

四、想象丰富、巧于取譬的创作手法………………………………………9

注释 …………………………………………………………………………9

参考文献 ……………………………………………………………………9

【摘 要】:从韩愈的散文来看,成就最高的显然是作者早期那些具有自己独特艺术特色的作品,而不是作者中后期,特别是后期那些平庸说教的文章。韩愈早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集中体现为创作思想的改变,即创作手法的更新。强调作文的自由和语言的提炼,建立了用情感来创作,用思想来创作的理念。作家对文学创作创新的坚持,仍然是我们这些千年后的现代人的榜样。

【关键词】:韩愈 散文 早期 艺术特色

论韩愈早期散文的艺术特色

王兆全

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注释)

文学史上一般都是把一个文学家的作品分期进行评论,而对于韩愈作品的分期问题,则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提出韩愈诗分期的说法较多,而鲜有韩愈散文分期的说法。这是因为韩愈的文学主张和反“佛老”的观点,一生没有很大的改变,造成了韩愈散文始终有其统一的风格,所以过去学者可能认为不如其诗有明显分期的必要,所以我们很少能看到有关韩愈散文分期的讨论。其实我们认为韩愈散文可以与韩愈诗同步,分作三个时期。第一期是韩愈青少年至德宗贞元十九(803)年十二月被贬阳山之前后。第二期是德宗贞元十九年至宪宗元和九年(814)十二月以考功郎中知制诰时。第三期是宪宗元和十年(815)起,至穆宗长庆四年(824)止。以此分界,较合乎韩愈诗文风格的转变。

贞元十九年以前,即被贬阳山以前的韩愈因为文学著作的道路刚刚开始,创作的目的也不同于中后期,与早期的诗风一样,此时韩愈的散文显得古朴平正,语言特色也已经表现得非常成熟了。这一时期韩愈的主要作品有《答李翊书》《祭十二郎文》《论天旱人饥状》《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师说》《马说》《讳辩》《获麟解》等。

韩愈早期的散文有三大特色:一是求官作品多,二是开始确立自己的语言风格,三是散文创作初步建立以文以明道的理念为核心的思想,终生不变。早期韩愈的散文给我们的感觉是一杯新鲜的奶茶,更是不停流动的河水,虽平稳而不缺激情,虽安静却不缺生机。下面我们主要来研读一番韩愈早期的散文,品读咀嚼其早期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

皇甫湜在《韩文公墓铭》说韩愈道:“茹古涵今,无有端涯,浑浑灏灏,不可窥校。”苏洵也在《上欧阳内翰第一书》中说到:“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韩愈散文的风格来自他的人格和他的文学主张,人格的浩然正气使其文章理直气壮;不平则鸣的文学主张使其文章情感强烈。如《祭十二郎文》把悼亡的悲情和生活琐事的描写融会在一起,写得凄婉动人,催人泪下。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要作注释)。韩愈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作者与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显得家族凋零,振兴无望。这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然的。而且老成之死实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体强,却“强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作者本来不以为意,毫无精神准备,因而对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击使他极为悲痛。老成之死让作者感叹自身宦海沉浮之苦和对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作者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便不以暂别为念,求食求禄,奔走仕途,因而别多聚少,而今铸成终身遗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却堕入乍信乍疑,如梦如幻的迷境,深感生命瓢忽,倍增哀痛。

韩愈认为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是为文的前提。韩愈的文章是“载道”的,是“鸣不平”之作。就是“发言直率,无所畏避”(《旧唐书·韩愈传》)或“鲠言无所忌”(《新唐书·韩愈传》),他敢于讲真话、实话。韩愈散文所表现出来的卓见、胆识和积极思想倾向,也与其思想上的进步面是一致的。

刚刚步入政坛的他几篇奏疏都是敢于揭发事实真相,不是报喜不报忧。他屡谏屡贬,每次都是冒着被贬谪、罢官、杀身的危险,敢讲“群臣之所未言,陛下之所未知”的话。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做到的。韩愈大多数作品表现了他为国兴利除弊,为民说话争利的抱负,表现了他对国家、对皇帝的效忠精神。在封建社会里,在皇帝淫威下,在权臣妒嫉中,敢于写出应该说而别人不敢说的话。正因为如此,韩愈的文章也就有内容、有深度、有力量,再加上韩愈的语言艺术不同凡响,便成为气势磅礴的好文章。他在《答李翊书》的开头说:“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有日矣,况其外文乎?”由此可见,他认为德是文章的内核,文是德之载体,或者说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这和他所一贯倡导的“文以载道”说是相一致的。如,他在《争臣论》一文中说:“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在《答李秀才书》中说:“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

那么,“道”和“文”怎样能相促相长,达到较高的水准呢?他在《答李翊书》的第二段形象的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说:

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竢其食,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要写好文章,不要只是想去寻找一盒能让东施变西施的外用美丽霜,不要被狭隘的功利所驱谴,而要像为树养根,给灯加油那样,去加强道德修养,有了教高的道德水准,诗之树、文之灯才根深叶茂、光焰万丈!有了较高的道德修养,就有了经济苍生的使命感,就有了悯难怜弱的同情心,就有了正道直言的方正人格,遇不平则鸣,有愤激则书,敢于为民请

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谘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就是说象温造这类人一旦被节度使乌重胤选拔,东都洛阳就再也没有人才了。很一般的道理一经如此比喻,就显得趣味盎然了。(摘录了这么一大篇原文,就是为了说明这么两句还让人看不懂的话?)

再如《送石处士序》赞石洪:

“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在这里作者用了五个比喻来比石处士的议论,“若河决下流东注”,用黄河的奔腾向东流比喻议论的雄辩不穷,“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用驾轻就熟来比喻他对所议论的事非常熟悉,非常有把握,显得了如指掌,万无一失那样。用“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三个比喻来比他的议论有先见之明。这五个比喻的文字长短错落,有变化,绝不呆板。一经如此比喻,一个能言善辩,有才有识的任务形象就勾画出来了。

结语

韩愈的散文,无论是叙事,议论还是抒情的,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别是他早期的散文,由于刚刚形成自己文学理念,这时的作者,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文章的结构的架构上,这就造成了韩愈早期的散文与其中后期的作品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我们现在看来作者早期的散文的艺术特色与中后期的作品区别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创新。无论是其文章的宏大的气势,还是深厚的语言功底,抑或独特的写作手法都显示出作者其强烈的创新意识。虽然作者的一些创新没有被他的门生正确的继承已至于误入歧途,陷入孤僻冷涩的绝境。但是其创新思路对于我们这些现代人来讲,不能说不是一个极大的教育。文学只有创新才能生存,只有坚持走自己的路,才能形成自己作品的艺术特色。总之,韩愈早期作品的艺术特色告诉我们,创新是文学创作不变的永恒。

注释:

1) 《韩愈及其作品》,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第一版,第128页

2) 《韩愈及其作品》,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第一版,第156页

3) 《韩愈及其作品》,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第一版,第163页

4) 《论韩愈散文的艺术》,管希雄(《温州师院学报》)1963年1期,第51页

5) 《论韩愈散文的艺术》,管希雄(《温州师院学报》)1963年1期,第55页

6) 《韩愈散文分期意义之探讨》,王基伦(《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5月第23卷第3期 第6 页

参考文献:(不规范)

1.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词典》 主编 吕晴飞

2. 《韩愈及其作品》 吉林人民出版社

3. 《论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局限性》 作者 李志宏

4. 《论韩愈散文的艺术》 作者 管希雄

5. 《韩愈散文分期意义之探讨》,作者 王基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x6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