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简爱与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

更新时间:2024-01-04 00: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云南师范大学 试比较简·爱与伊丽莎白人物形象 考 区:__富源____________ _ 学生姓名:__尹芙蓉____________ 考 号:__222506100276______ 指导教师:__刘斌______________ 定稿日期: 2009年10月25日

试比较简·爱与伊丽莎白人物形象

姓名:尹芙蓉 考号:222506100276 考区:富源

摘 要 :简·爱和伊丽莎白分别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的简·奥

斯汀《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翁,她们是中外文学史上十分杰出的女性,有着很多相似,亦不尽相同。这两部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堪称经典,向来被人们称为姐妹篇。本文就她们形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简单地分析了造成她们形象异同的原因——作者不同的人生经历以及共同的女权主义思想。

关键词:简·爱;伊莉莎白;形象;比较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的许多著名的女作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夏洛蒂·勃朗特与简·奥斯汀,她们的代表作《简·爱》与《傲慢与偏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里面的女主人翁——简·爱与伊丽莎白。简·爱生来贫困,自幼父母双亡,在舅妈家寄人篱下而且饱受虐待,舅妈嫌弃,表姐蔑视,表哥辱骂和毒打,就是后来在劳沃德学校接受的教育也是屡受惩罚,但是,简·爱用她坚强不屈的意志力和生命力顽强地坚持了下来,这些经历反而更加磨练了她的坚强不屈的性格,使她更加才华横溢,充满魅力;更加以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生活。离开学校以后,她在罗切斯特先生家里做家教,她从来不因为是家庭教师而深感自卑,并且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也许正是她的正直、高尚、纯洁,让罗切斯特感到震撼并且爱上了她。当她知道罗切斯特先生有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妻子时,她没有留恋炽烈的爱情和富裕的庄园生活,而是理智地选择了离开,这正是她自尊自爱纯洁的性格魅力所在。小说结尾,罗切斯特的庄园被毁,罗切斯特本人也变成残疾,她却毅然决然回到了他的身边。这是简·爱给人们的又一次的心灵震撼——她获得了自己的真爱和尊严!《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则要幸运得多,她出身中层阶级,聪明睿智,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同时她也是一位自尊,敢作敢为,面对爱情言行慎微、极其理智的女性。她一开始对达西存在误解——认为他傲慢自负,拒绝了他的求婚。

后来,才逐渐改变对达西的看法,并与之相爱。此时,达西姨妈出来阻挠不让伊丽莎白与达西结婚,被她断然拒绝。小说中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是因为他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我们应该去积极比较她们两者之间形象的差异,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吸收。

一、简·爱与伊丽莎白的相同之处

1.自尊自爱,追求独立

在这两部作品中,简·爱和伊丽莎白都是追求精神独立的,她们的自尊自爱在作品中尤为引人瞩目。因为在那个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年代,男重女轻,女人具备这样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简·爱甚至是在童年时代就认识到自尊的重要性,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经常受到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尤其当她的舅妈认为她是一个容易惹事、行为恶劣的女孩时,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这更加激发了她不屈不饶的意志和强烈的自尊心。并形成了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这种力量促使她坚定不移的去追求自己的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生活。再苦再难,她都不会贬低自己。正是因为罗切斯特对她的尊重,她不顾自己低微的家庭教师的身份爱上了罗切斯特先生;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女人,她认为自己有资格得到一个男人的爱。当她得知罗切斯特有个精神不正常的妻子的时候,她理智地选择了离开,丝毫不留恋富裕的生活,这更证明了她自尊心的强烈。伊丽莎白与简·爱虽然出身不同,但是在这一点上大同小异,她对出身贵族的达西表现出厌恶之情,正是因为达西的行为举止伤害了伊丽莎白的自尊心。这也为伊丽莎白对达西产生偏见打下了基础,实际上,对达西傲慢的厌恶,是对社会阶层的不满,更是有着强烈自尊的写照。所以,当达西向伊丽莎白承认他对她那“违背自己意愿”的爱慕,并愿意娶她为妻,但他告白的态度仍是那么傲慢,而且认为伊丽莎白一定不会拒绝他“屈就”的求婚。伊丽莎白却果断拒绝了达西的求婚,愤怒的她告知达西:“即使世界上所有男人都死光了,(她)也不可能同他结婚。”她强烈的自尊心绝不会容忍达西的傲慢言行,这些言行深深地触动了她内心深处的敏感,并且严重伤害了她。她认为达西对他的求婚只是一种怜悯和轻视,她不会接受,因为她自尊自爱!这一点在她妹妹身上也可以看到,因为她妹妹跟人私奔,

这样的行为在她看来是对女性尊严的严重践踏,因此她深感羞愧。两位女主人翁如此的自尊自爱、追求独立的人格魅力,实应为现代女性之楷模。

2. 不畏权贵,崇尚平等

简·爱的叛逆性格出现在童年,失去双亲,寄人篱下,并没有让她畏惧,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在她舅妈家寄宿的日子里,她表现出了超强的忍耐力。尽管舅妈唾弃她,虐待她,表姐蔑视她,表哥谩骂她,但是她从来不惧怕他们,而是越发的坚强。在劳沃德学校,劳沃德·布洛尔赫斯特强加她罪名,使她对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和披着宗教外衣残害儿童的劳沃德学校充满仇恨,正是在这所学校里,简·爱崇尚平等的个性彻底地迸发,下决心离开这种黑暗、沉闷的生活,用一种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踏入了社会。她是在为争取自身的平等而战,她追求个性解放,与说教的教会等一切社会权贵进行斗争。

伊丽莎白与简·爱一样,蔑视权贵和上层阶级。她聪明睿智,一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并且还有精神上的优越感,她敢作敢为,向礼教宣战,很多她的行为是违背当时传统的“妇女道德”的:冒雨步行去看望生病的姐姐;断然拒绝自己不爱的表哥的求婚;对傲慢的达西怒吼:“即使天下的男人都死光了,(她)也不会和你结婚”;在应邀出席贵族凯瑟琳夫人的宴会时,许多人不敢随便说话,甚至有人借机讨好凯瑟琳夫人,伊丽莎白却直言凯瑟琳夫人“不近人情,无理取闹”。这一切按照当时的行为标准判断,伊丽莎白应该是一个典型的“疯女人”形象,但是现在看来,那是多么迷人的反抗叛逆、不畏世俗权贵、追求自由平等的形象。

3.不抑真情,勇求真爱

在罗切斯特家做家庭教师的简·爱没有因为贫穷卑微和社会世俗而压抑自己的情感,冒天下之大不讳,与自己的主人、上流社会的贵族罗切斯特先生谈情说爱,并且不愿改变自己,迎合资产阶级的口味,遵守贵族游戏规则而进入上流社会,可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她与罗切斯特先生是平等意义上的恋爱、真正的心灵合一。他们的结合远远高于“门当户对”的结合,也珍贵于身份地位的结合,是对当时社会讲求门当户对,阶级婚姻的鞭挞,更是对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讴歌。同样,伊丽莎白也是勇求真爱,她蔑视夏洛蒂的婚姻观,蔑视

她为利益而结婚。认为夏洛蒂的婚姻纯粹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她对妹妹草率的婚姻态度同样嗤之以鼻,她认为妹妹的婚姻仅仅是以性为基础的,缺乏情感上的交流。伊丽莎白认为,没有爱情就千万不要结婚,世上不幸的婚姻不外乎有两种: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婚姻和建立在美貌和情欲基础上的婚姻。伊丽莎白和达西两人的婚姻就兼有两人的坚固爱情和殷实的经济基础,所以,他们将终生生活在幸福之中。

二. 简·爱与伊丽莎白不同之处

1. 身世的不同

简·爱生活在社会底层。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饱受虐待,舅妈嫌弃,表姐蔑视,表哥谩骂,在劳沃德学校还受到所谓惩罚肉体、拯救灵魂的教育。她以不可战胜的惊人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生存着,她不但学会了弹琴,画画,还可以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她虽然孤苦无依,身份低微,却饱学多才,再加上头脑的聪慧,早熟的她完全可以独立生活。虽然从事地位低下的家庭教师,领少得可怜的薪水而且备受歧视,却依然称得上是经济独立,无时无刻都在旁人面前维护着自己的尊严。伊丽莎白出身中产阶级,没有经历过坎坷,衣食无忧,虽然不比贵族小姐,却也备受呵护。和简·爱相比,伊丽莎白就是温室里娇艳的花朵。她虽然受过中等教育,但是没有工作,经济上不独立,家庭又麻烦不断。母亲可笑庸俗,一直希望女儿中有人可以嫁给要继承财产的柯林斯,利用女儿钓金龟婿;妹妹们要么浮躁要么书呆子;父亲的财产要被远方亲戚柯林斯继承,因此,结婚是她最好的归宿。伊丽莎白的生活是是奥斯汀时代英国的缩影,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但封建主义根深蒂固。世袭贵族和中产阶级并存,男人完全占据着社会主流,女人则被排斥在社会事务之外,她们唯一可以施展才华的地方就是家庭。但家中又有女仆,她们自然成了无事可做的“闲人”。她和她的姐妹们最关心流行的时装样式,热衷于舞会,谈论新结交的单身军官或富家少爷,向往着爱情物质双丰收的理想婚姻。

2.性格的不同

由于简·爱悲惨的童年,低微的出身,造就了她敏感而热烈、勇敢而独立,敢于追求,勇于反抗,渴求自由和平等地位的性格。她强烈的自尊心下面是敏感而自卑的,她对周围的环境战战兢兢,采取的是防卫姿态。她的身世、容貌、财产和地位都使她感到低人一等,所以她才会比任何人都更强烈地反抗外界对自己的侮辱和歧视,更努力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伊丽莎白相比,她更加成熟独立,再加上她主动反抗的性格使她更具代表性。

伊丽莎白的生活则宽松悠闲,她出身中层阶级,虽比不上世袭贵族,却也生活无忧,有一种仪式上的优越感,这使她聪明活泼、机智幽默、落落大方。她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强烈的自信心和迷人的反抗性格,她敢作敢为,以自己的行动向专讲体面的礼教挑战。她强调的是勇于实现自我价值,她不否认男人的社会地位和角色,仅仅要求得到男人的认可,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在伊丽莎白身上表现出的是女性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在社会中找回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她少了简·爱身上那种激烈,那种拼搏和顽强。她只是敞开怀抱努力地寻找自己的幸福和天地。因此,相对于简·爱的防御姿态,她是开放的,融入社会的。

3.婚恋观的不同

简·爱作为低微的家庭教师,以男女平等的姿态去追求爱情。因为罗切斯特先生对她的尊重,他们相爱,又因为得知他有个精神不正常的妻子而毅然离开,在罗切斯特庄园被毁,身体残疾的时候,却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他的身边。她向我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简·爱》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化繁为简,返璞归真,全心全意,不计得失的爱情观,它就像一湖清泉,荡涤每个读者的心怀,引起人们无限美好的遐想和共鸣。在伊丽莎白看来,草率的婚姻态度不可取,比如她妹妹莉迪亚的婚姻。即没有金钱的婚姻是不美满的婚姻,是以性为基础的婚姻。仅仅以金钱为目的的婚姻也是不可取的,比如夏洛蒂和柯林斯的婚姻,即仅仅以经济利益、社会身份为基础的婚姻也不是美满的婚姻。她渴望的婚姻是以爱情为前提,经济为基础。虽然她最初对有着英俊外貌和良好口才的威克姆充满好感、并一度打定主意要俘获他的心,但在舅妈的劝说下,她很快理智地退出,有效地阻止了自己和威克姆进一步坠入爱河,原因只有一个:双方都没有什么财产。伊丽

莎白总是处于传统父权文化观念中女性被选择的弱势地位,物质爱情双丰收的婚姻不过是提高她地位的一个手段和证明她才智的一个方法。

三.伊丽莎白和简·爱形象差异的原因

《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两位女主人公形象的异同原因,是由两位作者不同的生活年代以及她们对妇女的不同看法决定的。

1. 相同的原因——女权主义思想

伊丽莎白和简·爱是都是以叛逆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她们自尊自爱,追求独立;不畏权贵,崇尚独立;不抑真情,追求真爱。她们的这种性格是作者赋予的,取决于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而这两位作者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女权主义思想。《简·爱》着重描写了妇女的地位、精神上的独立,它反映了女性渴望独立,追求平等的愿望,这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童年有关,她的童年和简·爱有几分相似,过着孤独的乡村生活,稍有不慎就会招来舅妈的虐待。她五岁失去了母亲,正是她悲惨的童年经历,才成功刻画出简·爱这一不朽的形象。简·奥斯汀通常描述男女之间的关系,揭露当时的女性问题,以此批判社会对女性的影响。她是女权主义的先锋,在那个女性不可能获得工作的时代,婚姻和孩子就是女性的一切。但是她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并不仅仅对婚姻和孩子感兴趣,她们寻求的自主独立,能够融入社会,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2. 不同的原因——作者的不同社会背景

简·爱和伊丽莎白形象不同的原因在于两位作者生活的时代不同。夏洛蒂·勃朗特生活在19世纪,英国正处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国家的繁荣,经济的富足使许多女性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女性有自己的休闲时间,她们不需要工作,也无需打理家务,她们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具有主权意识。简·爱就勇敢地冲破传统的枷锁,满腔热情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她要求男女平等,要求女性解放和精神独立。虽然她极其普通,相貌平平而且身材矮小。但是由于具有叛逆精神,她光辉耀人,引人注目。她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独立

性并且以其独特方式对待爱情、生活、社会甚至宗教的女性形象。

简·奥斯汀生活在18世纪的英国,在那个的年代,上流社会的年轻女性实际上是不可能真正独立的,工作、大学、政治等皆把女性拒之门外。那时,只有少数职业对女性开放,并且这些工作大都低贱,收入微薄,环境恶劣,因此,许多上流社会女性只有通过结婚或继承的手段得到金钱,只有少之又少的女性是职业女性,可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获得经济独立。没结婚的女性都要与自己的家人住在一起,婚姻成了她们挣脱家庭束缚,远离父母庇护的唯一手段。由此可见,有些女性选择婚姻是因为婚姻是获得经济保障、逃离家庭的唯一可行途径,这也是伊丽莎白与简·爱相比缺乏独立的原因。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生性倔强但是感情炽烈的简·爱带有浓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她是反抗父权社会的女性代表。而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偏向于浪漫主义色彩,伊丽莎白聪慧睿智,落落大方,具有迷人的反抗意识和优越感,这也是她能够吸引达西的魅力所在,她的命运带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偶然性。她们的形象既有自尊自爱,追求独立;不畏权贵,崇尚独立;不抑真情,追求真爱的共同之处,也有身世、性格、婚姻观的差异,这一切都源于作者相同的女权主义思想和不同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总之,这两部带有反叛色彩的小说及其中的女主人公都塑造得淋漓尽致,深入人心。这两部小说创作于18、19世纪,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历史局限性,通过相互比较,利于我们取长补短,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人生经历,也利于我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夏洛蒂·勃朗特.勃朗特姐妹全集1之简爱[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2). [2]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2).

[3] 布莱克本著,郝佳秀译. 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1997.

[4] 菲茨帕特里克著,张洪莲译.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1996.

[5] 郭征难. 奥斯丁和她笔下的女性[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1, (9). [6] 黄静. 《傲慢与偏见》 中女性意识的体现[J]. 兰州大学学报, 2002, (6). [7] 谭雪. 菲卢卡斯小姐和奥斯丁的女性意识[J]. 安康师专学报, 2004, (6). [8] 李迎新. 从《简爱》 看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J]. 理论观察, 2000, (6).

[9] 马丽君, 经典爱情模式中的女性形象——《简·爱》 与《傲慢与偏见》之比较[J]. 沧桑,

2006, (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ww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