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本质及治疗模式引起的哲学思考 - 任云青

更新时间:2024-04-22 11: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36·

第13卷第1期医学与社会Vol.13No.1

                      

2000年2月MedicineandSocietyFeb.2000

肿瘤的本质及治疗模式引起的哲学思考

任云青1 任占川2 王旗春3

1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免疫教研室,汾阳 0322002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解剖教研室,汾阳 0322003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病理教研室,汾阳 032200

  中图分类号 R-02  文献标识码 A

对肿瘤本质的认识是肿瘤治疗模式提出的科学

依据,而对其发展过程中所蕴涵的哲学思想的反思,会进一步促进肿瘤的研究,加速根治肿瘤的步伐。1 肿瘤的本质

1.1 从细胞水平看:肿瘤是正常状态下“不存在”的肿物,其细胞学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原组织或原组织胚胎分化时期的细胞特征,可以无限繁殖而不能被机体识别清除。基于这些现象、认识角度、层次不同,人们提出:肿瘤是细胞的“返祖”、“退化”或“进化”。

正常细胞的分化是有序的、有限制的和有选择的基因表达;而肿瘤细胞是由于正常细胞分化阻断、分化异常而演化成的不法细胞。故肿瘤是一种细胞分化异常疾病,是一种被阻断了的个体发育现象,是生长失控和去分化结果。

1.2 从分子水平看:肿瘤是一种基因病。早在1910年Rous发现含有肉瘤病毒的鸡肉瘤无细胞滤液能在鸡体内诱发新的肉瘤,提出“病毒致癌假说”,但这一假说在当时未被人们所接受,直到5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应用于肿瘤研究,Rous肉瘤病毒才在新的条件下得到证实。随后研究发现肿瘤组织有与病毒癌基因相同源的DNA序列,称为细胞癌基因,为便于和病毒癌基因区别,后者称为原癌基因。事实上病毒癌基因是来源于细胞,当原癌基因被逆转录病毒摄取后以某种方式被活化成癌基因,即可引起肿瘤,而此病毒也就变成了具有致癌活性的肿瘤病毒。因此,原癌基因的突变就是癌基因。

矛盾的双方是互为存在的,癌基因的阐明必然伴随抑癌基因的诞生。Kundson对视网膜母细胞患儿进行研究时,发现网膜母细胞瘤的形成需要第13号染色体长臂1区4带上的两个等位基因同时缺失或失活,提出此基因即抑癌基因的假说。80年代随着细胞杂交技术、DNA重组技术的广泛应用,在1986年人类第一个抑癌基因即视网膜母细胞癌基因被分离、克隆并鉴定。

在机体组织细胞内,当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间的激活与反激活,抑制与反抑制的矛盾处于平衡时,细胞表型是正常的,当各种内外因素使之失衡时则导致细胞转化出现了恶性表型。即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基因改变的疾患,是癌基因与抑癌基因间矛盾运动发生发展的结果,是促癌与抑癌两股力量的对抗失衡的表现。

1.3 从机体水平看: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最初对肿瘤的认识中,人们只注意到肿瘤本身,孤立地研究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结构和行为的独特变化,但肿瘤与机体密不可分,肿瘤的发生直接受到机体大环境的影响。正常情况下,细胞必须与环境(包括其它细胞)不断地进行信息和物质交换,协调相处。在细胞分裂突变时,“突变”的信息会传递给周围组织细胞,后者通过免疫识别或提供凋亡信号而清除突变细胞。若突变细胞获得了不受约束的自主特性,逃脱了机体的清除机制,就可发展为肿瘤。因此,肿瘤的发生是细胞与其生存环境(包括机体的环境和肿瘤细胞微环境)相互关系不协调的结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肿瘤的发生除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自然环境因素有关外,还与社会环境造成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焦虑、紧张等密切相关,人的社会心理因素会直接影响到肿瘤的发生及预后。因此,肿瘤又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性疾病。2 肿瘤的治疗模式

2.1 传统的治疗模式——手术、放疗、化疗:根据传统对肿瘤的研究,基于把肿瘤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而针对性提出治疗肿瘤的模式。①肿瘤作为一种局部病变,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对有些早期患者可达到根治的目的,但对有些患者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寿命,可改善有限寿命的生活质任云青等.肿瘤的本质及治疗模式引起的哲学思考

·37·

量,但不难看出手术治疗有其局限性,还必须求助于其它手段。②肿瘤是快速生长的细胞群体,而放射线、化疗制剂可以杀伤这些细胞,但它们对正常组织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破坏无选择性,而特别是那

些增生较快的正常组织细胞,如上皮细胞、骨髓细胞,而更为严重的是它们可有致癌的危险。2.2 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调动机体内部固有力量来纠正机体防御系统的失衡是其治疗的宗旨。具体作用方式是调节、活化抗癌细胞分泌抗癌效应物质杀伤癌细胞或者将体外培养的自身的抗癌细胞和重组细胞因子注入体内直接杀伤癌细胞。从治疗效应看,此方法虽然也是杀伤癌细胞,但这种杀伤是激发的或直接强化的免疫杀伤,不损伤正常组织细胞。显而易见,此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其最明显的弱点是疗效尚不稳定。2.3 诱导分化治疗:基于肿瘤细胞具有可逆性和再分化的潜能。可设法诱导肿瘤细胞重新向成熟方向分化发育,使之穿出发育时间轴上的癌期,变成结构和功能上正常的细胞——即诱导分化治疗。目前用全反式维甲醛诱导分化治疗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已获得重大突破。但由于肿瘤细胞对分化诱导剂具有选择性,且诱导分化存在不完全性,也使诱导分化治疗的应用受到局限。

2.4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就是抑制、阻断癌基因的表达或恢复、替代抑癌基因的功能。前者即反义寡核苷酸(Oligos)技术,Oligos和癌基因或其转录产物mDNA互补,二者杂交后即关闭了癌基因的转录或翻译。后者即基因替代,将野生型抑癌基因转入癌细胞,以“扶正”其缺陷或丢失的功能。实践中,肺癌的治疗即以Oligos关闭K-ras表达,以urP53替代功能有缺陷的抑癌基因。但肿瘤的发生涉及多个不同的癌基因,肿瘤的异质性使一个肿瘤组织中的不同癌细胞,其突变基因也不相同。因此,企图单靠纠正一种或几种基因就可治愈肿瘤是很难的。3 哲学提示

3.1 人类对肿瘤本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人类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均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从不深刻的本质到深刻的本质的认识过程。对一种事物的某个现象或特征的认识,可能由于认识的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结论也就不同。如上述关于肿瘤本质的认识,有的认为是“进化”,有的认为是“退化”或“返祖”,这都是不全面的认识。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对肿瘤有了更深层次、更全面的认识,肿瘤是基因失衡,细胞过度活

化的全身性疾病。

3.2 现代科学技术为探索肿瘤本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Rous的“病毒致癌假说”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科学技术的滞后,使人们对它抱有怀疑、观望的态度。只有在50年代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细胞杂交技术、DNA重组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才使人们对肿瘤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因此,现代科学技术是探索肿瘤本质的踏脚石。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科学飞跃的关键,是假说实现的保障。我们医学工作者在善于运用科学思维的同时还必须努力掌握和运用新的科学技术。3.3 科学假说在肿瘤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事实,对未知的新事物、新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假定性说明。而假说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科学理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Rous提出的“病毒致癌假说”就是肿瘤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的提出促使许多科学家做了无数次的实验,肯定与否定的结论反复出现,最终被事实所证实,此时,人们也才真正认识到Rous鸡肉瘤移植实验的真正意义:第一次发现肿瘤病毒,开辟了一条探索肿瘤本质的新途径。为此,Rous在55年后登上了斯德哥尔摩的领奖台。可见,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暴露过程,人们对它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当客观事物的本质尚未充分暴露,人们掌握的科学资料不够完备时,只有借助于假说的形式,沿着假说—理论—新假说—新理论的途径,不断向前发展,才能进一步探索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艺术教育司组编.自然辩证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2 廖世栋.肿瘤细胞的本质是进化.医学与哲学,1990,(3):503 姜国俊.进化,肿瘤的本质.医学与哲学,1994,(9):564 周 勤.肿瘤的本质是返祖现象.医学与哲学,1996,

(1):315 贾保军.肿瘤诱导分化治疗中的几个哲学问题的思考.医学与哲学,1994,(8):47

6 曹新建.肿瘤治疗模式的发展与展望.医学与哲学,1995,16(5):2417 汤钊猷主编.现代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8 杨福生,赵兴太编著.诺贝尔医学奖获奖启示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

(收稿日期 1999-09-08)(责任编辑 蔡孝恒)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ww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