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卫生学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3-09-08 18: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儿童少年卫生学名解推荐度:
- 相关推荐
7、少年儿童卫生学,简称少儿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7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它从体格生长突增开始,到骨骼完全融合、躯体停止生长、性发育成熟而结束。
73、性发育迟缓。又称青春性发育迟缓,一般以男孩13.5-14岁未出现睾丸增大,女孩13-13.5岁未出现乳房发育为特征。 74、生长,是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增加以及身体成分的变化,为量的改变。
75、生长突增,指少年儿童的生长速度突然加速的现象,从胎儿到成人,先后出现两次生长突增,青春期的生长突增现象的出现,通常提示儿童进入青春期的开始。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左右。
76、性早熟,是指男孩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女孩8岁前来月经初潮者。
77、身高的突增高峰。是身高年增长的最大值或者称身高生长高峰,它是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过程中的重要标志,PHV所处的时间年龄男性为13-15岁,女性为11-13岁,并常常作为一种标志来研究青春期各种征象的发育顺序。
78、发育,是指细胞和组织的分化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为质的改变。
79、瘦体重,也称去脂体重,包括全身的骨骼肌肉内脏器官和血管神经等。
80、第二性征,青春期出现的男女身体形态方面的性别特征,除阴毛、腋毛外,男性还有胡须、变声及喉结出现,女性还有乳房发育。
81、矮身材,指该儿童的身高低于其年龄相应标准的第3百分位数以下。
82、生长发育,是生长和发育的总称,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和发育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83、性分化异常,性分化过程开始于胚胎发育的最初阶段,若在分化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性腺、性器官分化发育障碍,而使个体的内外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在各年龄段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发育,导致性器官的发育表现和染色体的构成不一致,称性分化异常。
84、心理发展,又称心理发育,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期间持续而有规律的心里变化过程。 85、体脂,也叫体脂肪,指全身所有的脂肪组织,体脂加瘦体重等于体重。 86、遗精,精液一旦溢出,即出现遗精现象,遗精是青春期后健康男性都有的正常生理现象,通常作为男性青春期性发育的重要标志,首次遗精发生于12-18岁。
87、成熟,生长发育基本结束时个体所达到的状态。此时,形态功能已全面达到成人水平,各器官系统功能基本完善,骨骼钙化完成,性器官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
88、高身材,身高处于该年龄身高标准的第97百分数以上,或高于均值的2个标准差,以家族性高身材和体质性生长加速为主,极少病理性。
40、在研究遗传和环境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面,双生子是最理想的素材。双生子分同卵和异卵双生子。前者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其差别完全来自于不同的环境;后者来自于不同的受精卵,遗传基因只有50%相同,其差异来自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将同卵和异卵双生子进行比较,可区分出遗传和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亦可计算出遗传度。遗传度越接近1,提示遗传的作用越大,越接近0,则环境的作用越大。 41、应用于双生子的研究中,利用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X和S代表为同卵或者异卵组内的均值和标准差;A和B分别为某对双生子中两个体在同一指标上的测量值,N为同卵或异卵双生子的对数。CS越大,提示对内差异越大;反之,则对内差异越小。如对共同生活的同卵双生子或异卵双生子的骨龄身高体重的相似度系数做比较,其系数均为同卵者小于异卵者,只是其程度不尽相同。
42、儿童铅中毒的新定义是:凡血铅水平≧0.48ǖmol/L,不管有无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变化,都可诊断为铅中毒。
43、社会经济状况,它涵盖了所有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学习环境、文化教育、卫生保健、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质量、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职业、亲子情感联结、个人与社会成员的交往等有关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共同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城乡差异上。
44、通过(儿童家庭环境量表)调查经由评分和转换系统,其结果以(家庭环境商)来表示的一种测量方法。儿童家庭环境测量是国外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衡量家庭质量的新技术,近年来我国也有应用和报道。该测量主要用于早期检出以后可能发生认知和行为问题的高危儿童,并针对家庭中的不良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和措施。
45、生长长期变化。19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发达国家的少年儿童生长素度加快、生长水平提高,出现身材一代比一代长得高,性发育提前等一系列持续变化的现象。1953年德国学者Koch称之为“生长长期加速”,但该术语只强调生长速度的增加和成熟的提前发生,对成人的身高增长变化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充分反映诸如不良的社会政治经济状态(如战争、动乱、经济萧条或危机、饥荒等)可对生长发育水平造成的停滞、下降等负面影响。20世纪60-70年代,英国学者Tanner等在大量研究和文献分析基础上,将该现象称之为“生长长期趋势”,但由于“生长长期趋势”这一术语总是和正向趋势相联系,而忽视了负向趋势,因此,正是提出了“生长长期变化”的概念。 53、指数 是根据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借助数学公式编成指数,用以评价发育水平、体型、体质或营养状态的方法。指数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体型指数,主要有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盆宽等指标组成,如胸围/身高、坐高/身高、骨盆宽/肩宽等;第二类为营养指数,如体重/身高等;第三类为功能指数,如握力/体重、肺活量/体重等。
2
54、BMI指数(体重(kg)/身高(cm))该指数又称Kaup指数,原多用于婴幼儿营养评价。现认为能较敏感的反映体型的胖瘦程度,而且受身高的影响比Rohrer指数小,与皮脂厚度、上臂围度等营养状况指标的相关性也比较高。该指数在童年期及青春早期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青春中期、晚期及成人较恒定,一般认为大于24为超重,大于26为肥胖。 55、身高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cm)),此指数又称Quetelet指数,表示1cm身高的体重数,显示人体的充实程度,也反映营养状况。该指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女性19岁、男性21岁趋于稳定。
37
56、Rohrer指数(体重(kg)/身高(cm)×10),表示了肌肉骨骼脂肪内脏器官的发育状态,反映单位体积的充实程度,可作为营养指数。均值曲线呈“V”字型,7岁后随年龄增长而增大。该指数在反映体态上比较敏感,并较广泛用于营养状况评价。缺点是受身材高矮影响较大。
57、年龄 是用某项形态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等)所制成的标准年龄,来表示个体儿童的发育状况。如身高年龄、体重年龄等。优点是用法简便,结果明确。只用单一形态年龄评价方法是不全面的,只能反映某一形态发育的一个侧面。
58、是用第二性征发育指标所制成的标准年龄,用个体的第二性征发育状况与其比较而得。最常用的指标女孩有乳房、阴毛、腋毛;男孩有阴毛腋毛胡须喉结和变声等。第二性征年龄判定法只适用于青春期发展阶段。 60、年增加值(annual increment)以身高为例,通过定期对个体或者集体儿童身高重复测量,把前后两个不同时期所测量的身高值相减,再除以时间,常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为年增加值。
61、年增加率(annual incremental rate)以身高为例,把年增加值除以身高基数得出年增加率,使绝对数变为相对数方能进行比较。年增加率计算公式如下: Vt(%)=(Ht+1-Ht)/Ht×100%
式中Vt(%)为年增加率,Ht为第一次身高测值,即身高基数,Ht+1为相隔一年后第二次身高测量值。可进行个体和群体、群体与群体间发育速度的评价,并了解少年儿童身体发育增加速度及其变动规律。
62、是以时间年龄比较其体重大小的一种方法,能够反映发育迟缓、营养不良或肥胖,是现时营养状况和长期营养状况的双重反映,不能单独反映现时营养状况。
1.生长发育调查(survey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对个体或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观察与测量。 2.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 investigation):是指在某一较短时间内,在一定地区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对象,对某几种项目和指标进行的一次性大数量调查。
3.追踪性调查(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是指在某一较长时间内选择较少数量的对象进行定期、连续多次的调查,以观察对象的发育动态。
4.实足年龄(chronological age):即根据测试时的年月日和公历的出生年月日之差计算年龄。
具体方法为:测定时,如果受试者已过当年生日者:实足年龄=测定年份-出生年份;如果受试者未过当年生日者:实足年龄=测定年份-出生年份-1。如满6岁到差1天满7岁一律计为6岁。如只知虚岁和阴历,需先查阴阳历对照表再计算实足年龄。
5.生长发育标准(appraisal standard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指在全国或某一地区通过一次性大数量横断面调查,取得一项或几项生长发育的测量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按性别、年龄组计算出各种指标的均值、标准差、标准误;偏态资料计算百分位数)后所得结果即可建立全国或该地区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它是评价个体和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统一尺度。制订的标准可以用来评价该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体和集体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6.指数法(index method):是根据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借助数学公式编成指数,用以评价发育水平、体型、体质或营养状况的方法。常用指数大致可分为三类:体型指数、营养指数和功能指数。 7.等级评价法(rank value method):根据正态分布原理,用标准差与均值相离的位置远近划分等级。以各性别年龄组中某项指标的均数为基准值,以s为离散距,制成生长发育评价标准。评价时,将某儿童的实测值与上述\标准\中同年龄、同性别相应指标进行比较,根据单项发育指标所处的位置,即可确定其发育水平。
8.曲线图法(curve method):曲线图是将某地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某项发育指标的 , ±ls、 士2s,分别点在坐标图上而连成5条曲线,作为评价个体儿童发育的标准。作个体评价时,将个体儿童的实测值标在坐标图上,根据其所处位置评价其发育等级。如果连续测量个体儿童的某项发育指标几次,便可将各点连成一条曲线,既能看出当时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又能看出其发育速度的快慢和发育的趋势。作集体评价时,将各年龄组实测值均值标在图上,绘成一条曲线,与标准曲线比较高低、远近。
9.百分位数法(percentile method):以大数量横断面调查资料的某项指标(如身高)的第50百分位数(中位数)为基准值,其余百分位数(如P3、P25、P75、P97等)作为离散距而制成发育标准,用以评价个体或集体儿童发育水平的一种方法。包括百分位数等级评价法和百分位数曲线图法。
10.相关回归法(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method):主要利用身高、体重、胸围和肺活量等指标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以其中一项指标为因变量,其余指标为自变量,求取回归式进而编制回归评价表(或图),进行发育评价。目前最常用的是以体重或胸围为自变量,身高为因变量的二元回归。
11.发育年龄评价法(developmental age appraisal):发育年龄又称生物年龄,是利用身体某些形态、功能、性征的发育平均水平及其正常变异,制成标准年龄来评价个体儿童的发育状况。
12.形态年龄(morphological age):是用某项形态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等)所制成的标准年龄,来表示个体儿童的发育状况。如:某个男孩的身高发育水平已达到或接近\标准\的12岁男孩身高的P50左右,则不管其实际年龄是否是12岁,均可认为其身高年龄是12岁。
13.第二性征年龄(secondary characteristic age):是利用第二性征发育指标所制成的标准年龄,来反映个体儿童的发育状况。常用的性征发育指标有女孩的乳房、阴毛、腋毛;男孩的阴毛、腋毛、胡须、喉结、变声等。 14.牙齿年龄(dental age):简称齿龄,是按儿童牙齿发育顺序所制订的标准年龄,用以反映个体儿童的发育状况。 15.骨髓年龄(skeletal age):简称骨龄,是由儿童少年的骨髓钙化程度与标准骨龄进行比较而得。由于它能较精确地反映从出生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各年龄阶段的发育水平,所以它的应用最为广泛。
16.身高标准体重(weight for height):是按身高每厘米分组的体重,在同等身高儿童少年中比较其体重大小,可有效消除青春前期儿童因性别、发育水平、遗传和种族差异等原因造成的身材发育不同的影响,是一项主要反映儿童现时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和WHO积极推荐的一种方法。它能反映出某项措施前后的营养变动情况,可以观察个体或集体儿童短期内营养状况的变化。
1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是研究维护和促进人类心理健康的科学,包涵一切旨在改善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和方法。 2.儿童心理卫生问题(child mental health problem):主要指发生在儿童时期的行为偏离。它不是某一特定精神疾病的症状表现,大多随年龄增长可逐渐消退。
它在狭义上等同于行为问题(behavioral problem),广义上则泛指所有的心理社会问题(psychosocial problem),即那些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相应年龄允许范围的异常行为。
3.品行问题(conduct problem):指在儿童时期反复持续出现,以经常说谎、偷窃、逃学、攻击、破坏行为等为特征的一系列行为表现。
4.儿童癔症(child hysteria):无器质性病变基础,由心理因素而导致的精神障碍.表现为感觉、运动障碍,或出现意识状态改变。 5.习惯性抽动(habit tic disorder):由身体同一组随意性肌肉发生快速、突然、频繁、不自主、无目的的抽动,如眨眼、耸肩、擤鼻等。 6.功能性遗尿(functional enuresis) :指儿童5岁后仍经常出现的不自主性排尿。患儿多无明显器质原因,以熟睡中遗尿为主要表现。 7.口吃(stuttering):俗称结巴,是常见于2-5岁儿童(尤其男孩)的一种以言语节律异常为主要表现的语言障碍,出现不自主的言语重复,发音延长或停止。
8.儿童行为指导(child behavior guidance):狭义的行为指导,含行为矫治(behavior modification)或行为治疗之意,是一种根据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来纠正人们不良行为的技术。广义的行为指导,还包括对儿童少年的道德与情操培养、榜样作用、规范行为模式的建立与训练等。
9.青春期心理咨询(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所谓青春期心理咨询(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专指对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少年(尤其那些存在心理问题者),运用心理商谈的技术、程序和方法,帮助其对自己与环境形成正确的认识,矫正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社会生活产生良好的适应。 10.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指个体对进入大脑的视、听、触等各种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成有效组合的过程。
11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是指运用心理学方法,对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12.转移(transference) :是精神分析理论专用术语,指在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对治疗者产生的强烈感情,分正、负转移两种。 13.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是一组发生在儿童期,以交流、语言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症候群,发病通常始于婴幼儿期。
14.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由脑功能发育不良引起的,以社会交往、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行为刻板重复为基本特征的严重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 15.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AS):也是一种主要以社会交往困难、局限刻板的兴趣和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人际互动关系异常,单调、重复的活动和兴趣模式。
1近视(myopia):指屈光不正引起眼睛辨认远方(5 m)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的现象。
2.弱视(amblyopia):是指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远视力≤0.8,且通过屈光矫正仍达不到正常视力者。
3.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4.龋齿(dental caries):是牙齿硬组织的一种慢性疾病,是机体在内外环境因素影响下,在细菌作用的参与下,牙体硬组织的无机盐脱钙、电解质分解造成牙体组织破坏、缺损的一种疾病。 5.近点距离:眼睛使用最大调节时能看清楚眼前最近一点的字体或其他细小物体时的眼物距离。
6.龋患率:是指某一时间点上患龋齿的人数占全部受检人数的百分率,是反映龋齿流行情况的主要指标。计算公式为:
7.龋均:龋均是指平均每一受检者龋牙数,是反映患病严重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8.DMFT:龋、失、补牙只数(Decay,Missing,Filling Tooth)个体牙齿患龋、因龋齿脱落以及因龋齿而修补的牙齿总只数。是反映儿童龋齿治疗情况的指标,用DMFT构成表示。 9.四联因素理论:Newbrm认为,龋齿的发生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除了由细菌、食物和宿主(牙齿的敏感性)三种因素共同作用外,时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龋齿的发生离不开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四种因素。
10.窝沟封闭:是指利用合成高分子树脂材料的强大防酸能力,将牙齿点、隙、沟、裂封闭,形成一道屏障,隔绝口腔致龋因素对牙齿的侵害,从而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
11.肥胖症(obesity):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疾病,是指由于营养过剩、缺乏运动以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身体内脂肪过度堆积的现象,表现为全身脂肪组织异常性的增加。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12.营养不良(malnutrition):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除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以外,常伴有各种器官的功能紊乱。
13.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当体内缺铁或铁的利用发生障碍时,因正铁血红素的合成不足,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新生的红细胞中血红蛋白量不足而引起的机体周围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的现象。
1体质(constitution):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2.超量恢复规律: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体育锻炼时的能量消耗要在锻炼后加以恢复且超过原来消耗的水平;消耗越多,恢复时超过原来水平越明显。
3.运动负荷(sports loading):反映机体在运动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4.体育课的密度:是指一节课时内学生实际运动练习的时间占全课总时间的比例,一般以30%~40%为宜。
5.靶心率(target heart rate):指达到最大运动强度60%-70%时的心率。 6.运动创伤(sports trauma) :指在体育运动中发生的与运动有关的身体内外各种急、慢性意外损伤。
7.始动调节(starting regulation):人在工作和学习开始时,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较低,然后逐渐提高。也就是说工作能力的提高有个过程。 8.优势法则(dominant rule):人能从作用于自身的大量刺激中,选择出最强的或最重要的、符合本身目的、愿望和兴趣的少数刺激。 9.动力定型(dynamic finalization):当身体内外条件刺激按一定的顺序不变地重复多次后,大脑皮层上与此有关的神经环路相对固定下来,称为动力定型。在行为上形成所谓“习惯”。 10.保护性抑制(protective inhibit):一旦大脑皮层的活动超过其功能限度时,皮层反馈性的进入抑制状态,称为保护性抑制。
11终末激发(final arouse):是指由于即将到来的休息性活动引起前驱性兴奋,使工作能力最终略有回升。
12.学习疲劳(learning fatigue):在过强刺激或过长的弱刺激作用下,大脑皮层细胞功能的损伤超过其功能限度时所引起的一种保护性抑制现象。 13.过劳(excessive fatigue):是过度疲劳的简称,是指长期学习负荷过重所引起的慢性疲劳。
14.一日生活制度(daily regime):即对学生一昼夜内的工作、学习、业余活动(文娱、健身)、睡眠、休息、进餐及自由活动(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等各项要素,合理地规定其时间分配和交替顺序。
1意外伤害(unintentional injury):指无目的性的、无意识的伤害,如车祸、溺水、跌落、烧伤、烫伤、中毒、切割伤、动物咬伤、医疗事故等。在伤害死亡中,意外伤害导致的死亡占第一位。
2.自杀意念(suicide ideation):一个人想到要自杀或体验到自杀动机,或打算自杀,但没有采取实际行动,也没有实现自杀目的的外显行为。
3.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有以死亡为目的的自伤行为,但未导致死亡。自杀未遂或类自杀不问其自杀意图,当以结束生命为目的,一定强度的死亡愿望是自杀未遂的必备条件。
4.四E干预:包括教育干预(educational intervention)、技术干预或工程干预(engineering intervention)、强制干预(enforcement intervention)和加强急救(emergency care and first aid)。
5.主动干预(active intervention):是个体自身选择一定的安全设备或采取某些行为方式,以达到避免伤害的目的。
6.健康促进行为(health promoting behavior):是个人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 7.健康危害行为(health risk behavior):是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 8.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指因长时间玩电子游戏机或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并对身心造成一定伤害的现象。 1光通量:表示光源向四周空间发射的光能总量。单位是光瓦和流明(lumen,lm),1光瓦=680流明。
2.发光强度:表示光通量在空间分布密度的量称为发光强度。发光强度的单位是坎[德拉] (cd)。
3.光照度:被照平面上单位面积所接受的光通量数值,表示被照平面上的光通量密度。照度的单位是勒克斯(lx)。
4.光亮度:发光体表面单位面积向视线方向发出的发光强度。是反映发光体明亮程度的量。光亮度的单位是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
5.玻地面积比:窗透光面积与地面积之比。中小学校教室要求不低于1:6。
6.室深系数:单侧采光时,教室的室深系数是指窗上缘距地面高与室进深之比,它不应小于1 : 2。 7.投射角:投射角也叫入射角,是指室内工作面一点到窗侧所引的水平线与该点到窗上缘之间连线的夹角,它不小于20°~22°。 8.最小开角:开角即课桌面的测定点到对面遮挡物(如建筑物等)顶点的连线同该测定点到教室窗上缘连线之间的夹角,此夹角不小于4°~5°即最小开角。 9.采光系数:指室内某一工作面的天然光照度与同时室外开阔天空散射光的水平照度的比值,教室桌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1.5%。
10.照度均匀度:即均匀系数,指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它不低于O.7。 11眩光:在视野范围内形成不舒适的干扰或使视觉产生疲劳的光亮称为眩光。 12.换气制度:所谓换气制度是指按不同季节和天气规定的合理开窗制度。
13.前位坐姿:坐位时,将上体重心落在坐骨结节之上或其前方的姿势称之\前位坐姿\。 14.后位坐姿:坐位时,将上体重心落在坐骨结节之后称为\后位坐姿\。 15.椅高:椅高(或椅面高)是指椅前缘最高点离地面的高度。 16.桌高:即桌面近缘的高度。
17.桌椅高差:桌椅高差系桌近缘高与椅高之差。
18.椅座距离:椅面前缘与桌近缘向下所引垂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在椅深适宜的条件下,最好是4cm以内的负距离。 19.椅靠距离:椅靠背与桌近缘间的水平距离。要求就座儿童的胸前(穿衣情况下)应有3~5cm的自由距离,避免挤压胸部。
20.临界照度:指当室内天然光照度等于标准规定的最低值时的室外照度,也就是需开启或关闭人工照明时的室外照度极限值。
1.学校健康教育(school health education):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卫生知识,树立健康价值观,培养健康行为,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提高终身生活质量的目的。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其根本目标是改变学生行为。 2.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利用青少年的团伙倾向,首先从群体中挑选出一些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人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知识和技巧。鼓励他们向周围青少年传播这些知识和技能,达到共同受教育的目的。同伴教育巧妙利用青少年同伴压力的正向作用,具有实效性。 3.网络学习(network learning):将与某教育项目有关的知识、信息分层别类,编制成教学软件,放在计算机局域网上,学生通过计算机终端连接网络,进行学习。
4.学校健康教育评价(evaluation of school health education):指对学校开展的健康教
育活动的计划、措施、方法、活动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 5.效应评价(effect evaluation) :在教育活动的近期和中期进行,分别称为“近期效应评价”和“中期效应评价”。评价主要针对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作用进行。中期效应评价主要涉及行为。 6.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 survey):最常用于效应评价。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调查表) ,内容包括一系列与本教育活动相关的问题,由受试学生选择答案。根据答案的准确与否,从多个角度判断受试者的知、信、行水平。
7.健康信念:内容概括于学生对健康知识、保健设施、各种保健行为等所持的认识、观点和态度等。信念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从中选择最具代表性者作指标。
8. AIDS: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的英文缩写。
9.心理社会能力(psychosocial ability):指人能有效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并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的行为的能力。
10.健康促进学校(health promoting schools):学校所有成员为保护和促进学生健康而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完整、有益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包括设置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创造安全、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适当的卫生服务,动员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参与,促进学生健康。
11学校社会环境:创造一个师生间、学生间、教职员工间相互关怀、信任和友好的环境,使每个学生的个人优势或特长都得到充分发挥。
1学校卫生监督(school health supervision):是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辖区内各学校的卫生工作进行审查评估、督促改进,并对违反卫生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追究法律责任的卫生行政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学校明确其卫生职责,规范行为,纠正工作中存在的漏洞,消除事故隐患,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使学校卫生工作更有效开展。 2.学校卫生标准(school health standard):是从保护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出发,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教育过程、营养和心理、行为等及其有关的各种因素(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因素等),以法律形式制定的量值规定,以及为实现量值所制定的有关技术行为规范的规定。经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或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批准,并以一定形式发布的法定卫生标准。
3.预防性卫生监督(preventive health supervision):是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规范和卫生标准,对新、改、扩建的学校和少年儿童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进行卫生审查。 4.经常性卫生监督(inspective health supervision):是指监督员对学校日常卫生工作进行的现场监督检查活动,即对学校内影响学生健康的学习、生活、劳动、环境、食品等方面的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卫生监督。
正在阅读:
儿童少年卫生学名词解释09-08
个人劳务合同模板(标准版)05-02
初一生物同步试题.doc05-15
注会综合阶段经验及知识点归纳 - 图文01-02
全国党建知识竞赛试题(100题)03-07
五年级上册英语词组(精通版)05-31
爱与哀作文600字07-03
奇骏逍客营销话术汇编09-28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卫生学
- 名词解释
- 少年
- 儿童
- 细胞生物学试卷2009-2010第二学期B
- 一体化净水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操作维护说明 - 图文
- 必修四期末复习2(向量)
- 全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1.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 湖南省机械设备批发企业名录2018版6497家 - 图文
- 校园消防物平台解决方案(海康) - 图文
- 王淑兰 物理化学多组分系统热力学习题解答
- 医学检验实践报告范文3篇
- 辩论 三辩 盘问技巧
- (湘教考苑)(新课标)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
- 最新初三英语综合练习二(附答案)
- 清池镇中心完全小学“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活动简报 - 图文
- 知道的越多越像世界的孤儿立论
- 小学语文知识竞赛题
- 税法整理
- 四川大学学生考试违纪作弊处罚条例
- 江西省崇义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 图文
- 2010一级建造师考试真题(全套)
- PVC聚合工段初步工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