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及其效果分析 - 基于安徽省水稻种植户调研数
更新时间:2024-07-04 07: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农户ip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及其效果分析--基于安徽省水稻种植户
调研数据
姓名:蔡书凯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农业经济管理指导教师:韩洪云
20120216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摘要IPM技术强调以生态系统为管理单位,通过各种防治手段的协调,以控制作物病虫害。已有的研究表明IPM技术可以降低传统化学农药施用措施的环境影响,但对于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决定因素、及其IPM技术效果研究却相当缺乏。在给定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那些因素影响了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IPM技术的农户生产成本、农药节约、农民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如何?如何提高lPM技术的推广效率?以上内容对于中国病虫害防治技术改进与推广意义重大。国内相关文献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本文基于安徽省芜湖市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以农户作为基本的分析单元,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以下几个问题:(1)水稻种植户IPM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IPM技术采纳对农户农药施用成本的影响;(3)IPM技术采纳对农户施药健康成本的影响;(4)IPM技术采纳对农户粮食产量的影响;(5)农户对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以上5个问题的回答形成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首先,水稻种植户IPM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386个样本农户中,分别有“.77%、12.95%和35.75%的农户采纳化学防治型技术、物理防治型技术和生物防治型技术;户主性别、户主文化水平和农民田间学校显著影响农户各项IPM技术的采纳,显著影响农户化学防治型IPM技术采纳的因素还有:户主是否兼业、农业劳力数、耕地规模;显著影响农户物理防治型IPM技术采纳的因素还包括:收入结构、耕地规模;显著影响农户生物防治型IPM技术采纳的因素还包括:户主是否兼业、农业劳力数、收入结构、耕地规模、耕地块数.其次,IPM技术显著降低了农户施药成本.研究显示,农户采纳化学防治型IPM技术显著减少了施药成本,采纳物理防治型IPM技术显著降低了晚稻施药成本.显著影响农户农药施用成本的因素还包括:商品化率、收入结构、耕地规模、雇工施药,施药设备等。再次,农户采纳IPM技术显著降低了农药施药的健康成本.研究表明,农民施药健康成本为74.46元/年?人.农户采纳IPM技术显著降低了农药施药的健康成本.影响农药施用农民健康成本的因素还包括施药者年龄、施药者受教育年限、农民采取的防护措施、农药施用频次,每次花费的时间、种植面积,施药工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到诊所(医院)距离以及是否是农药标签文盲。第四,农户IPM技术采纳提高了农户粮食产量。实证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于传统病虫害防治方式,采纳化学防治型IPM技术可以显著增加早稻粮食产量;采纳化学防治型IPM技术和生物防治型IPM技术能够显著增加晚稻产量。计量模型分析结果还表明,种子越贵、户主为男性、户主文化水平越高、耕地规模越大的农户,其作物产量也越高.最后,农户对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有一定的需求意愿。实证分析发现,有22.02%1均农户愿意实行“代防代治”,12.44%的农户愿意参加“承包防治”;计量结果表明:显著影响农户“代防代治”服务需求意愿的因素包括户主年龄、户主非农就业难度、家庭农业劳力数、耕种面积、耕地距离和是否种植双季稻;显著影响农户“承包防治”服务需求意愿的因素包括:户主非农就业难度、农业劳力数、耕种面积、是否种植双季稻和收入结构。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认为:(1)相关主体应积极推广IPM技术,发挥其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效应.为了引导农户的微观选择,充分利用社会化小农经济所特有的高效率配置资源优势,实现社会最优的宏观行为,政府有必要通过制度支持农户采纳IPM技术的集体行动:加大农民IPM技术的培训力度,促进IPM技术扩散;政策支持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和土地流转,降低耕地细碎化水平;同时根据IPM技术特点,分类推广IPM技术。(2)综合各种措施降低农户施药成本:从信.息角度看,积极健全公益性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传播体系;从激励角度看,发展基于病虫害控制和残留的粮食市场;从科技角度看,应加大植保机械研发和补贴力度,为农户IPM技术采纳提供经济激励;(3)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农民施药健康成本:微观上亟需加强农民安全施用农药培训、提高农民健康意识;宏观上进一步加强IPM技术推广、提供方便便宜的防护设备、完善病虫害信息服务体系、加大国家对相关项目服务的补贴力度。(4)通过机制创新挖掘、释放潜在和隐藏的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需求;相关服务主体应采取差异化推广策略和服务形式,提高政策措施效率.关键词:IPM;农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扩散;病虫害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AbstraetAbstractWithecosystemasagoverningunit,thetechnologyofIPMhasfacilitatedpestcontrolofagriculturebycombiningallpossiblepreventingandcuringmeasures,.AlthoughmanyresearcheshaveindicatedthatIPMtechnologyCallalleviatenegativeeffectsoftraditionalchemicalpesticides,studyonIPMtechnology’Sadoptionandpromotingeffectswaslimited.Followingquestionshavenotbeenfullyanswred,theyare:tOwhatextentdidChinesefarmersadoptIPMtechnologyandwhatareitsinfluencesonagriculturalproduction,pesticidesaving,andfarmers’health,andSOon?WhatWaStheinnermechanismoftheseeffects?HowtoimprovethepromotingefficiencyoflPMtechnology?BaSedonsurveyeddatafi'omthericeplantingpeasantsinWuhucityofAnhuiprovince,followingissueswereanalyzed:(1)factorsaffectingfarmers’IPMtechnology’Sadoptionofriceplanting;(2)theeffectoflPMtechnologyonpeasants’costofpesticideapplication;(3)theeffectoflPMtechnologyonfarmers’healthcost;(4)theeffectofIPMtechnologyongrainoutput;(5)farmers’potentialdesireonspecializeduniformserviceagainstagriculturepests.Followingc.onclusionscouldbereachedinthispaper:First,theresultsofempiricalresearchindicatedthat:among386peasanthouseholdsamples,therewere64.77%peaSanthouseholdusingchemicalpreventiontechnology,12.95%usingphysicalpreventiontechnology,and35.75%usingbiologicalpreventiontechnology.ItWaSindicatedfi'omanalyzingresuksthat:Suchfactorsaspeasants’gender,peasants’educationdegree,andpeasants’participationinagriculturaltrainingclasshadpositiveeffectsonpromotingalltypesofIPMtechnology.Headofthehouseholdwhetherengagedinnon-farmactivities,agriculturallaborforcewithinafamilyandscaleofplantingareahadremarkableeffectsonadoptingchemicalpreventionIPMtechnology;percentageofplantingriceincomeinfamily’StotalincomeandscaleofplantingareahadremarkableeffectsonadoptingphysicalpreventionIPMtechnology;headofthehouseholdwhetherengagedinnon-farmactivities,theamountofagriculturallaborinahousehold,percentageofplantingriceincomeinfamily’Stotal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Abstractincome,plantingareaandfarmingsegmentshadremarkableeffectsonadoptingbiologicalpreventionIPMtechnology.Second,thehousehold’SpesticidecostwasreducedremarkablybyIPMtechnology.TheresearchdisplayedthatpesticidecostWaSreducedremarkablyafteradoptingIPMtechnology.MoreoveLtherewereotherfactorsofeffectingpeasanthousehold’Spesticidecost:thepercentageofrice’Scommercialization,theratioofriceincome/totalincome,plantingarea,employmentsofworkersinsprayingpesticide,thetypeofsprayingtools.Third,PeasanthealthcostofsprayingpesticidewasreducedremarkablywhenIPMtechnologywasadopted.Researchindicatedthatapeasant’Shealthcostofsprayingpesticidewas74.46Yuanperyear.Peasants’healthcostofsprayingpesticidewasreducednotablywithIPMtechnologyadopted.Theotherfactorsofeffectingpeasants’healthcostwere:ageandeducationofthefarmersprayingpesticide,protectivemeasuresusedbyfarmer,frequencyofsprayingpesticide,sprayingtime,plantingarea,sprayingtools,distanceformafarmertoaclinic(hospital),andfarmers’abilitytOreadpesticide’Slabel.Fourth,grainoutputincreasedrapidlyafterIPMtechnologyWasadopted.Itwasprovedbyexperimentsthatcomparedwithtraditionalpest’Spreventionandcuremethods,ontheconditionofotherfactorsremainingthesame,IPMtechnologyofchemicalpreventionandcuringmethodcouldenhanceoutputofearlyrice;IPMtechnologyof。chemicalandbiologicalpreventionandcuremethodcouldboostsecondrice’Soutputofgrain,AnalyzingresukofeconometricmodelindicatedthatoutputDfgrainwashigherunderfollowingconditions:seedWaSmoreexpensive,householderWasamale,literacyofhouseholderWashigher,andscaleofplantingareawasbigger.Fifth,peasantshadshowedcertaindesireandneedforspecializedanduniformpestspecializedunifiedpreventservice.itcouldbeindicatedbypositivismanalysisthat22.02%offarmerswerewillingtobuy“AlternativePrevention'’,and12.44%farmerswerewillingtojoin“ContractingPrevention”;Econometricresultindicated:factorsaffectingfarmers’desireandneedfor‘'AlternativePrevention'’were:agesofhouseholders,difficultyofhouseholdersinnonagriculturalemployment,theamountofagriculturallaborinahousehold,plantingarea,plantingdistanceandpossibilityofplantingdoublecroppingrice;thefactorsaffectingfarmer’SwillingnesstOjoin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Abstract‘‘ContractingPrevention”servicewere:difficultyofhouseholder’Sinnonagriculturalemployment,theamountofagriculturallabors,plantingarea,plantingdoublecroppingriceandincomestructure.Onthewhole,theoryandpositivismwerecloselyintegratedinthispaper.Throughtheempiricalresearchinthispaper,thefollowingpolicyinspirationcouldbereached:(1)IPMtechnologyshouldbepopularizedactivelybyrelateddepartments,anditscoordinationeffectonenvironment,economyandsocietyshouldbeexerted.Sinceexternalbenefitsexist,farmers’self-selectionwillnotachievethesociallyoptimallevel.Inordertoguidethefarmerschoicesachievesociallyoptimallevelof。adoption,thegovernmentmustincreaseeffortsinpromotingIPMtechnologiesandachievingsociallyoptimallevel.(2)Reducingfarmer’Scostofusingpesticidebyintegratingallkindsofmeans:intermsofinformation,systemsofnon—profitpestmonitoringandwarningandinformationspreadingshouldbestrengthened;intermsofstimulation,foodstuffmarketbasedonpestcontrolandagriculturalchemicalsresidueshouldbedeveloped;intermsofscience,researchandsubsidyofpestcontrolmachineryshouldbeincreased.(3)ItisnecessarytotakeactivemeasurestoreduceheaRhcostofpesticideapplication:strengtheningpesticidesafetytrainingforfarmers,increasepeasants’awarenessof●pesticiderisks,promotionIPMtechnology,provideconvenientandcheapprotectiveequipmentandinstructionsofpesticideapplication,Improvedpestanddiseaseinformationservicesystem,increasestatesubsidiesforrelatedproject.(4)Itisnecessarytoenhancepolicysupportandpublicity.DigoutandreleaselatentandhiddendesireandneedforpestspecializedunifiedpreventdiseasesandinsectPestthroughmechanisminnovation.Differentiationspreadingstrategyandservicetypeshouldbetakenbyrelatedservingdepartmenttopromotetheefficiencyofpolicy.Keywords:IPM;pesticide;specializedunifiedpreventdiseasesandinsectpest;technologydiffusion;pest.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图目录图目录图1.12000.2009年中国农药使用量………………………………………………1图1.2技术路线图………………………………………………………………………9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表目录表目录表1.1IPM技术类型及说明……………………………………o………………6表3.1水稻种植情况……………………………………………………………..39表3.2农药使用量情况……………………………………………………………40表3.3样本农户基本特征……………………………………………………….43表4.1变量解释…………………………………………………………………..50表4.2IPM技术采纳程度…………………………………………………………50表4.3变量基本统计特征……………………………………………………….54表4.4模型估计结果……………………………………………………………..55表4.5户主文化水平与IPM技术采纳………………………………………….56表4.6户主非农兼业与IPM技术采纳…………………………………………..57表4.7变量的边际效应…………………………………………………………..58表5.1变量选取及其解释………………………………………………………..67表5.2农民水稻农药施用情况………………………………………………….68表5.3IPM技术采纳情况………………………………………………………………68表5.4农药施用成本模型………………………………………………………一69表5.5IPM技术采纳与农户施用农药成本………………………………………70表5.6收入结构与施药成本…………………………………………………….73表5.7农民农药施用信息来源(多选)………………………………………..74表6.1农民农药施用过程中的防护情况………………………………………..78表6.2农民农药施用后的卫生习惯……………………………………………。79表6.3农药施用急性中毒症状发生情况………………………………………..79表6.4农药施用的农民健康成本……………。...………………………………81表6.5农户水稻种植成本收益表……………………………………………….82表6.6变量选取及其解释……………………………………………………….83表6.7健康成本模型………………………………………………………………85表6.8IPM技术采纳与农民农药施用健康成本…………………………………85表6.9农民农药施用决策依据…………………………………………………..87表6.10农民不采取防护措施的原因……………………………………………………88表7.1变量说明…………………………………………………………………….92表7.2粮食产量模型估计结果…………………………………………………..94表7.3户主文化水平与晚稻产量……………………………………………….96表8.1变量选取及其解释………………………………………………………105表8.2农户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需求……………………………………105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表目录表8.3模型估计结果……………………………………………………………107表8.4模型估计的边际效应……………………………………………………108表8.5农户不愿意购买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的原因……………………….111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绪论1绪论1.1问题的提出因其在病虫害防治中的高效、速效效果,化学农药在问世后迅速成为病虫草害防治的首选。中国以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l/3、人均耕地面积不到O.1公顷的耕地资源,实现了粮食自给率基本稳定在95%,解决了13亿人口粮食问题,这一伟大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现代投入要素的加速使用.近年来,中国农药使用量里不断增加之势(见图1.1).农药使用在有效防治病虫草害产量风险的同时,在提高粮食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是维持和增加粮食产量的核心要素之一(梁文平等,1999)’,合理施用农药可以有效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扰,及时有效控制重大病虫草危害、调节植物生长、保障农业丰收,从而把病虫害对作物的影响减少到最低水平(祁力钧,傅泽田,1998).2009年农药使用量达170.90万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与此相对应,2009年中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为485166.07千公顷次,造成粮食损失2103万吨,损失棉花48.Ol万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国内学者研究结果显示,农药使用大约挽回了30%的粮食以及其它农产品的产量损失(吕晓男等,2005);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每l美元化学农药投入可以减少4美元的作物产量损失(Pimemel,1992).‘图1.12000-2009年中国农药使用量然而,农药使用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环境外部性.在中国农民使用的农药中,杀虫剂约占总用量0勺68%,其中有机磷杀虫剂占杀虫剂总用量的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绪论70%以上;杀菌剂和除草剂分别占总用量的18.7%和12.5%(郑龙章,2009)。化学农药的施用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包括对环境的负面效应,如污染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影响水生动植物(Pimental,2005),并进一步带来诸如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病虫害对农药产生抗体和破坏其天敌进而迫使农户恶性循环施用农药(Burrows,1983);此外,农民施用的过程本身也会对施用者本人及其家人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农药施用费用在农业生产总支出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不合理的农药施用行为可能会遏制农民收入增长。这些负面效应累计带来的损害可能大于使用农药带来的收益(Atreya,2010)。尽管使用农药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中国农民依然在不断的增加对农药的使用(Wilson&Tisdell,2001)。农户病虫害防治中的“路径依赖”特性,即:农民过去的病虫害防治方式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中国农户经营超小规模,使得农户承担风险能力较差,更愿意选择风险最小的、熟悉的传统化学农药防治技术,很多农民仅凭积累的经验施药,长期依赖于化学农药,防治有害生物的经历和常规农药所具有的高效、速效、使用方便等特点,使得农户对现有化学防治方法感到满足;同时,随着中国农村乡镇企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非农就业的存在和劳动力市场的日益成熟使以往农业生产中隐性的劳动力成本进一步显化,改变了农户家庭要素配置生产决策的内在逻辑,很多农民成为兼业农民;相关研究表明,农业劳动机会成本的提高在改变工农业部门间要素相对价格的同时也改变了农业内部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王金良,2008),理性的农户必然会在要素价格的诱导下重新配置家庭资源;要素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会极大地影响到农户的要素投入行为:在非农就业机会较多的地区,农户会增加在非农活动上的劳动力投入从而采用节约劳动力的种植方式(Mcnamara&Weiss,2005),导致农用化学品对劳动力的替代,从而加剧了农药不合理施用.自20世纪80年代始,中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由于缺乏足够的政府支持,面临着“网散线断”的局面,进一步加剧了在作物生产中化学品的不合理使用(Huangeta1.,2000),考虑到未来中国粮食安全地位和政府粮食安全策略,密集农业仍然是中国的主要农业生产方式,大多数中国农业观察者认为农户的农药使用量可能会继续增加.在实践中,众多学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一些禁止使用的农药仍然被农民所偏好和使用,农民意识到的高毒农药的负面影响不是很强烈,他们认2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绪论为收益大于损害;另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是禁止某些农药施用的政策可能会损害农户的收益,如果没有新的替代技术来防治病虫害和保持产量(Sextoneta1.,200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三农”问题的改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更加凸显,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共识,农药施用的环境外部效果迫使人们开始思考农业系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至1J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包括“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现实可操作性的、经济上可持续的、防治效果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传统的化学防治措施的替代,是中国农药施用技术发展的必须克服的难题.?病虫害综合防治(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技术(Turaihi,2010)强调以生态系统为管理单位,协调各种防治手段,控制有害生物种群。IPM的目标是发现合适的技术来降低农户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并保持或者增加产量,作物品质和收益.IPM技术与我国1975年就确立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内涵相似,具有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效应.改革开放以来,相关部门和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开始大力推广IPM技术,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整体上看,我国IPM技术推广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方炎,1998),仍停留在“点”上,农民采纳程度普遍不高,离全面推广应用仍有很大差距,农民滥用农药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陈杰林和韩群鑫,2005),尤其是水稻种植户农药施用存在用量过度和结构不合理现象(鲁柏祥等,2000),农民未充分利用综合手段而只是单纯依靠施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洪崇高等,2008).已有的研究认为IPM技术可以减轻传统化学农药施用措施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的负面影响(Fernandez.ComejoetaL。1998;Maumbe&Swinton,2004),但是有关IPM采纳及其推广效果方面的经验研究却仍相当缺乏.究竟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农户的IPM技术采纳行为决策?农户采纳IPM技术后的成本节约和粮食增产效果究竟如何?如何提高IPM技术推广效果和效率等等.目前,国内相关文献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长期以来,IPM技术在推广过程中主要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因而国内学者的研究视角多集中在IPM技术的供给主体(如农技推广部门),而忽略了从农户视角研究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绪论事实上,农业技术推广(扩散)与采纳过程的参与主体多元分散,但都必须以满足农户需求为目的,农户是农业技术采纳的主体。并且,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和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推广IPM技术,但由于缺乏对IPM技术采纳后的经验总结和效果评价,使得政策制定者缺乏决策的基础数据,进而阻碍着相关决策、限制了IPM技术的进一步扩散。为此,本研究拟从农户视角出发,实证分析水稻种植户IPM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同时通过对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农药成本、健康成本和粮食产量影响的定量评价,以期从经济学角度阐释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的内在逻辑及其约束条件,为政府相关农药政策决策提供实证依据和基础数据.1.2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1.2.1研究目的基于农户行为理论、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从农户视角揭示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厘清农/-IPM技术采纳对农药施用成本的影响、IPM技术采纳对农户健康成本的影响、以及PM技术采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把握农户对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的需求意愿.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问题1:在调查区域内,水稻种植P对IPM技术采纳的现状如何?农户口M技术采纳行为主要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如何7.问题2:.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对农药施用成本是否有影响?其影响程度有多大?问题3: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对农户健康成本具有怎样的影响?其影响程度有多大?问题4:农户PM技术采纳对粮食产量是否有影响?其影响程度有多大?问题5: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作为IPM技术推广的有效载体,农户对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的需求意愿如何?影响农户需求意愿的因素有那些?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如何?1.2.2研究意义鉴于中国农药施用者规模小、分散的状况,现有的农药负面控制影响研究多4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绪论从农药供给视角,如高毒改进农药的品质,加强规制禁止某些农药施用,打击假冒农药,而较少从使用者的视角关注如何减少化学农药施用、合理施用结构。本研究从农户视角出发,并以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及其效果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讨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从现实上,本研究的开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讲:理论意义:(1)通过对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决策的研究,将有助于从理论上弄清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决策的内在逻辑;(2)通过对IPM技术采纳的效果评价,将有助于量化IPM技术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果,为相关决策提高基础数据,并有助于理解农业政策如何影响、改变农户生产行为;(3)通过对农户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的需求意愿进行定量研究,将有助于弄清影响农户对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需求意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现实意义:(1)弄清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将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来促进农户采纳IPM技术的积极性,从而提高IPM技术的推广效率;(2)弄清农户采纳IPM技术后的施药成本、健康成本和粮食单产的变化,以及其背后的作用机理,有助于进一步全面衡量农户采纳IPM技术的收益,从而激励农户采纳IPM技术;(3)通过辨别农户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的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相关制度设计或改革的提供重要依据和微观基础,从而提高IPM技术的推广效果和推广效率.1.3相关概念●‘,,1.农药1997年颁布、2001年国务院修改的Ⅸ农业管理条例》对农药的定义为: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对农药的定义为:农药主要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但通常也把改善有效成分物理、化学性状的各种助剂包括在内.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农药分为不同的类另0.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有机农药、植物性农药、无机农药、微生物农药、昆虫激素等;根据防治对象,可分为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绪论杀虫剂、杀菌剂、杀线虫剂、杀螨剂、除草剂、脱叶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根据加工剂型可分为粉剂、可溶性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乳剂、浓乳剂、乳膏、胶体剂.糊剂、熏蒸剂、熏烟剂、烟雾剂、颗粒剂、油剂、微粒剂等。2.IPM技术IPM,英文全称;勾IntegratedPestManagement,即病虫害综合防治,最早是由Stem等人1959年提出。对IPM有很多定义,但大部分定义都包括使用多种病虫害控制策略,包括自然的、生物的和化学的方法,防止病虫害达到带来经济损害的水平(Fernandez.Comejo&Ferraioli,1999)。一般地,IPM是指在特定的环境和病虫草害的种群动力学范畴之内,以适合当地土壤、气候和经济条件的方式,利用一切适用的技术、方法或其组合管理农作物的综合耕作战略(喻永红和张巨勇,2009).IPM能够在农药管制和无限制的使用这两个极端措施之间做一个平衡,在降低农药使用的同时,带来收益和低的社会成本(Burrows,1983;Birchet口f.,2011).病虫害综合防治通过知识和信息来替代化学农药,在考虑有害生物、天敌、气候、作物生长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在一系列可行的措施中寻求最优的有害生物治理方案(张巨勇,2004),其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生产的盈利水平、降低风险,既使农作物免受经济损害,又使有害生物治理过程对农作物、人体健康与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喻永红和张巨勇,2009)。IPM技术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经过半个世纪的应用与发展,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和推广体系。’●●●‘●_表1.1IPM技术类型及谠.明口M技术说明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迁入主蜂时间,确定用药适期;注重施用毒性小、流失少、安全性好型技术的农药.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原理,使用太阳能杀虫灯、电源光控杀虫灯、性诱捕型技术器等,诱集杀灭害虫。嚣黼≯鬻鹣黑嚣煞淼农户IPM采纳程度的测量是本文的基础.以往的研究通常把IPM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将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看成一个二元变量,缺乏对作用之深层机理的考察.本研究鉴于水稻IPM技术是一个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技术集,在深入分析IPM6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绪论技术具体特征并结合相关农技专家建议的基础上,将IPM技术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即物理防治型IPM技术、生物防治型IPM技术和化学防治型IPM技术。各类IPM技术类型的说明具体见表1.1.3.农民田间学校.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由国际组织推动的符合农民学校行为的有效的推广培训方式。农民田间学校不仅是一种培训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农业推广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为: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问为课程,采用非正式成人教育的方法,以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在作物整个生长季节进行的农民培训活动;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通过组织农民参与分析、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其自信心和决策能力的新型农技推广方式(张明明等,2008).农民田间学校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农民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内容和形式上,农民田间学校也不同于传统的农民培训,它并不局限于病虫害防治,而是为农民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发展状况,实现自我控制的机会,它的目标是让农民成为专家,强调农民自身的主体性。4.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由具有一定植保知识技能的人员,采用先进的测报技术、利用先进的植保机械设备和手段,对较大面积的农作物实行统一防治的方式.在实践中,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代防代治;二是承包防治,代防代治由农户自己购药,请具有一定植保知识技能的人员代为施药防治,承包防治由农民全权委托服务人员购药和进行防治,由专业服务人员负责农作物生长全过程的病虫防治工作.发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解决劳动力转移后病虫害防治的后顾之忧,使外出人员安心务工.经商;二是植保服务平台前移,技术服务到户到田,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老大难问题,依托这个平台,通过项目推进,促进IPM各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三是专业人员统一防治,降低了IPM技术的学习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防治质量,提高了各类IPM技术的采纳水平;四是统一防治后,使用大包装农药,农药包装物减少且有利于回收,减轻产地环境污染,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王金良,2008).鉴于此,2010年农业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千万行动”,即在全国建设100个示范县,抓好1000个示范区,扶持10000个示范组织.2011年,农业部出台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并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绪论1.4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1.4.1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与综合分析法、焦点小组访谈与问卷调研法、计量模型分析与经济理论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并注重各个方法之间的相互对应和匹配。具体方法如下:.1.文献资料收集与综合分析法..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收集与综合分析了解国内外研究的动态和成果,并对相关概念进行准确的界定;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的系统阅读、总结与分析,了解该领域研究的现状与不足、并掌握基本的针对性研究方法;然后,根据对已有文献的分析,结合我国IPM技术推广的实践以及农民农药施用的实际情况,提出研究的切入点;最后,将研究所得的结论与文献资料中的结论进行比较,得到合理的解释。这些文献为本文研究思路的形成和实证分析框架的构建‘2.实地访谈及问卷调研法为了掌握当前农民农药施用的实际情况、IPM技术采纳及其效果的一手资料、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首先对县、乡干部及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户进行一定量的访谈,确立研究的基本出发点;然后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借鉴前人的研究,设计农户问卷,并通过多次预调研完善问卷;最后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选取一定数量的农户进行实地问卷调查,.获得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3.计量分析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数据予以整理,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在进行定量分析的同时,注重结合经济理论分析手段,使之贯穿于模型的建立、估计及结果分析之中,力图使计量分析言之有物,而非简单的数据演算与堆砌。具体而言,本研究使用了以下一些重要的计量模型和方法:OLS估计、Probit模型、多项Logk模型等.1.4.2技术路线图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2所示.8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绪论一……x户磊…K纛蓉娄H黼制度环境I\.==”“二/。丁上上农户IPM技术采纳效果I、,山上山、,农户lPM口M技术IPM技术采[PM技术农户病虫技术采纳采纳农户纳农民农药采纳对水害专业化行为影响农药施用施用健康成统防统治稻产量影服务需求因素成本影响本影响响意愿ll图1.2技术路线图1.5论文结构本研究共分9章,各章的内容安排如下:第l章“绪论”.本章内容包括.I在宏观背景下提出拟要研究的具体问题、概括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及意义、界定本研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重要概念、交代本研究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制定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并给出论文的整体结构框架.第2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本章将对农户行为分析的理论和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具体的内容包括:农户行为分析理论、技术扩散理论、农户施药行为及影响因素相关研究、农药施用的负面影响相关研究、农药施用负面影响控制政策措施相关研究、农户IPM技术采纳影响因素研究、IPM技术采纳的效果评价研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效果研究,最后,总结现有研究的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绪论不足,并确定本研究需重点关注的问题。第3章“调研设计”。本章首先说明以安徽省水稻种植户作为研究对象来开展本研究的具体原因,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和安徽省水稻种植、水稻产量、水稻病虫害成灾情况和农药施药情况,然后交代具体的数据来源,包括数据来源地概况、农户调研数据简介;最后是本章小结。第4章弘农户IPM技术采纳影响因素研究”.本章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在对IPM技术采纳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设,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是对本章的小结。第5章“IPM技术采纳对农户农药施用成本的影响”.本章首先对影响农户农药施用成本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构建农户农药施用成本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IPM技术采纳对农户施药成本的影响,最后是对本章的小结。第6章“IPM技术采纳对农民施药健康成本的影响”。本章首先对农民农药接触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然后运用疾病成本法定量测度了样本农户的健康成本,并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IPM技术采纳对农民农药施用健康成本的影响;最后是对本章的小结。第7章“农户IPM技术采纳的粮食产量影响”。本章主要首先在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得出影响农户粮食产量的因素,并运用计量模型实证分析mM技术.采纳对农户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后是对本章的小结..:第8章“农户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需求意愿研究”.本章首先论述了通过农户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来推广IPM技术的必要性,提出影响农户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需求意愿研究假说,并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户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需求意愿的因素;最后是对本章的小结。第9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本章将就前面各章的研究结论进行概括性总结,并以此为基础提炼出相应的政策启示,最后总结了本研究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和不足.10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2.1理论基础2.2.1农户行为理论有关农户行为分析的理论主要包括:舒尔茨(2007)的理性小农理论;科斯特(2001)的生存小农理论;恰亚?诺夫(1920)的劳役回避型农户理论;贝克尔的新家庭经济学理论;黄宗智(1986)的“过密化”理论;张五常(2002)的佃农理论和在恰亚诺夫劳役回避型农户行为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Low农户行为理论。本节分别对以上提到的几种农户行为理论进行简介.1.理论小农理论.舒尔茨(2007)在《改造传统农业》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假说:发展中国家农户是贫穷但理性的农户,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生产要素的配置很少出现无效率的现象。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并非没有理性,小农作为“经挤人”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家具有同样的理性,他们同样根据市场的刺激和机会来追求最大利润。小农是在传统农业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且能够对各种资源组合作出合理经济决策,从而做到合理运用的生产者.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小农的生产要素的配置行为也符合帕累托最优原则.传统农业中的农民能够对市场价格的变动做出有效反应,并不愚昧落后;传统农业中的生产要素配置已经达到了最优.一言以蔽之,传统农业贫穷但有效率。2.生存小农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斯科特(2001)在细致的案例研究基础。上提出著名的“道义经济”命题.斯科特认为,小农经济坚守的是“安全第一”的原则,具有强烈生存取向的农民最优选择是避免经济灾难,而不会追求收益最大化。该学派特点是强调小农户的生存逻辑.利普顿(1968)在《小农合理理论》一书中将“风险厌恶理论”中“风险”与“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理论”综合运用到农户经济行为研究中.指出:风险厌恶是贫穷的小农的生存需要,小农的经济行为遵循“生存法则”.生存小农理论的政策意义在于:相关政策制定者在政策制定和实施时需要基于农户是风险规避者的假定,通过一系列政策工具和手段帮助农户降低可能出现的风险,减少农户的风险期望,让农户有更多的信心采纳新技术.3.劳役回避型农户理论.理性小农理论和生存小农理论都没有涉及农户的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消费决策问题。对农户来说,农业劳动是辛苦乏味的,如果农户不劳动而去休闲,会产生正的效用;同时,为了满足家庭日常生活,他们需要收入。因此,农户有两个目标:一是收入目标,收入需要通过劳动获得;二是减少因劳动所带来的劳动负效用目标。农户需要在这两个目标间权衡。恰亚?诺夫(1996)在《农民经济组织》中提出:小农的生产目标主要是满足家庭消费,农户的生产目标不是利益最大化而是生产风险最小,一旦农户家庭消费需要得到满足后,就没有继续追加生产投入的动力。小农的最优化选择不是成本收益间的比较,而是取决于家庭的消费满足与劳动辛苦程度之间的均衡。认为农户经济是保守的、落后的、非理性的、低效率经济组织.该理论对农户家庭经济动机进行了人口学解释,对现实农户活动有一定的解释力。‘4.新家庭经济学理论。为了弥补恰亚?诺夫的劳役回避型农户理论中没有考虑劳动力市场的缺陷。新家庭经济学理论引入了开放的劳动力市场这一假定,它起源于贝克尔(Berker,1965)关于家庭内劳动分配的著名文章。新家庭经济学理论中以整个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的效用代替了单个消费者的效用,在引入劳动力市场后,农户可以根据自己种田的效率与市场雇佣劳动效率进行比较,从而作出选择.5.“过密化”理论.华裔美籍社会经济史家黄宗智用“没有发展的增长”和“过密型商品化”解释近百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的变迁,并认为中国80年代的农村改革就是一个反过密化的过程.在《华北的小农经济-9社会变迁》一书中,黄宗智教授首次提出用“内卷化”(即过密化)概念来刻画中国小农农业的经济逻辑.这一概念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家庭农场因为耕地面积过于狭小,为了维持生活而不得不在劳动力边际回报已经降到极低的情况下继续投入劳力,以期增加小农农场总的产出;第二层含义指的是发展不足的经营式农场和小农经济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特别顽固、难以发生质变的小农经济体系。产生“过密型”的原因是因为农户家庭不能解雇多余的劳动力,导致小农经济不会产生大量的“无产一雇佣”阶层.6.佃农理论.张五常(2002)的佃农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农户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农户的决策行为不仅仅是农户的单个行为,还与其他农户的决策息息相关.他建立了一个基本的框架来分析地主和佃农之间的土地租佃活动,从现代新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对分成租佃制度作出了新解释,推翻了以往的传统理论.其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某些因素的变动,不管是分租,定租或地主自耕等,不会改变土地利用的效率。,如果产权弱化,或是政府过度干预资源配置时,将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界定土地为私人产权、明晰产权制度、允许土地自由转让是使生产要素与土地发挥最大效率的唯一途径.7.Low农户行为理论。Low(1986)在分析农户行为时也引入了劳动力市场,并假定在不同的劳动中不同家庭成员的效率是不同的。这样不同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不同,在家庭劳动生产率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的劳动力根据市场情况选择雇工劳动和在家务农的情况存在差异。Low农户行为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由于一个农户家庭劳动成员在从事生存性农业劳动的时候其效率相同,而在非农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工资不同,那么农户只有在其家庭农业生产效率高于市场工资时才会从事家庭劳动生产.该理论认为,粮食价格和非农货币工资是农户在农业和非农活动中进行选择的主要原因。2.1.2技术扩散理论农业技术扩散理论主要包括Cochrane(1958)的技术踏车理论和罗杰斯(2002)的创新扩散理论.1.技术踏车理论。Cochrane(1985)提出的农业踏车(agriculturaltreadmill)理论,又称为技术踏车(technologicaltreadmill)理论,该理论研究了商业性农业生产者在农业技术进步背景下的竞争和收益分配问题。技术踏车理论认为由于农户农业技术进步所面临的是一个弹性很小的需求价格弹性,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价格效应和分配效应让农产品消费者获得了较多的农业技术进步带来的收益,而农民获得的技术进步带来的收益可能很少,最终,农业技术的进步反而会使农民纯收入水平停滞甚至倒退.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对新技术采纳后具有较高期望收益的农户,由于利润的驱使,往往会率先采纳新技术,他们在获得超额利润的同时也扩散了新技术,扩大了未采纳技术农户的信息接受程度,降低了技术采纳的风险,从而促使更多的农户采纳该技术.另外,又由于使用新技术的农户增多,新产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而需求曲线不变,使得价格下降从而抵消了超额利润,农户有必要放弃原有技术进而寻求可能带来更高利润的技术,不断反复循环形成周期性,形成农业技术“踏车效应”.农业技术踏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农户为了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不断地采纳农业科技。而那些不采纳新科技的农户,则要承受损失甚至于被淘汰的风险。农户自愿采纳新技术的源泉就是农户的预期增产效果和市场的预期回报。2.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罗杰斯(2002)的创新扩散理论认为农户个体对新技术的采纳过程包括五个阶段:(1)认识阶段。在认识阶段,农户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初步了解到某项农业技术,形成对其功能的认知。这时,农户所关心的主要是技术是什么?它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如何?技术对自身的生产发展和生活需要有什么样的益处?这个时候农户但还没有获得关于该技术的详细认识。所以往往对新技术的价值持怀疑态度。(2)兴趣阶段。这一阶段,农户可能看出该技术与其自身生产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关,该技术对解决这类问题有用而且可行,从而对该技术产生兴趣;进而积极地搜寻有关技术的信息(咨询相关农技人员,向邻里打听,阅读相关资料等).以减少采用结果的不确定性,并形成赞成‘或反对的态度。(3)评价阶段。在获得新技术的详细信息后,农户会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该技术作出评价,农户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所掌握信息和对创新的判断,做出采用或者拒绝农业新技术的决策。(4)试用阶段。在这一阶段,农户经过评价阶段确认该技术的有效性后,在正式采用新技术前,为了减少投资风险,要在自己的田间进行小规模的实验和使用,这时候,他需要投入必要的资本、劳动、土地等生产资料,并观察实验的进展与结果,只有农户认为该技术较为可靠、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用技术后,才会考虑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完全将新技术引进到‘农业生产中。(s)采用(或放弃)阶段.当小规模实验结束后,农户会根据实验结果与自己的预期的吻合程度来决定采用还是放弃采用新技术,农户往往会经过多次试验后才决定是否大规模采用.需要指出的是,农户的技术采纳过程并不总是和以上5个阶段完全一致,现实中,农户可能通过权衡利弊以理性的方式作出抉择,也可能以非逻辑的方式作出反应,而且决策以后的突发事件经常发生(高启杰,2003).2.2文献综述2.2.1农户施药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1.农户施药行为现状14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我国农村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农民的风险规避倾向比一般的经济主体更强。为了规避风险和收入减少的变异性,农民的生产决策往往会偏离经济最优(黄季煽等,2008)。一些禁止使用的农药仍然被农民不加选择的使用(Rahman,2003),用量少、效果好、成本低的高毒、剧毒农药(如甲胺磷)更受大多数农户欢迎(郝利等,2008)。赵建欣(2008)对河北省120家菜农调研发现,农户的短视性特征决定了其对农药品质优劣的判断主要程度依赖于农药治虫效果是否立竿见影,因此对于剧毒农药的偏好更胜于无公害农药,出于性价比的考虑,普通农户的购买意愿更趋向于剧毒农药。王华书(2004)的研究发现,以市场销售为目的的农户更关注农药施用的效果与粮食产量.为了规避病虫害产量风险,农户片面追求防治效果,不合理使用、甚至违规使用农药,随意加大农药剂量,许多农户在施用杀虫剂时,用量都会超过说明书或推荐量的标准,超过的幅度在5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0%以上;为了快速防治病虫害,农户擅自加大剂量、复配复用同种农药、不考虑用药间隔期施药的现象非常多见(洪崇高等,2003);部分农户通常会在药瓶标签说明用量的基础上再加配1倍的用量以保证效果(李明川等,2003),且施用无公害和绿色农药的农户较少(张云华,2004).我国目前病虫害防治的“一家一户”模式使用的器械以手动喷雾器为主,存在着防治时间不统一、时效性差、器械工效低、农药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江应松和李慧明,2007);同时农户在施药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安全行为,包括在施药过程中对防护措施不重视、不规范,甚至放弃防护(李红梅,2007.),带来一定程度的施药健康成本(Huangetal.。2000).2.农户施药行为影响因素现代农业体系采用在大片土地上种植同一品种甚至是同一遗传类型的作物的方式,与早期农业体系相比,极大地增加了虫害和病害流行的可能性,给人类病虫草害防治带来新的挑战。农民知识、态度和病虫害防治手段受限可能加剧了农药的不当施用,导致了对农业化学品的依赖性增强;农民个体对农药施用效用的感知和农业生产中的经历对解释农药不合理施用具有重要意义(Grossman,1992).Hashemi&Damalas(2010)的研究发现农民对农药施用的有效性感知是影响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的主要因素;大多数农户的用药决策主要受自己的观察和经验的影响,由于认知不足,水稻生产中滥用农药的现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象十分普遍(H岫ngetaL,2002)。技术信息知识和风险偏好对农民的农药施用产生显著的影响(黄季煜等,2008)。在社会最优的农药使用量的情况下,产量风险可能很小(David&Parnell,1991),出于对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如虫害的密度和危害程度的担忧,农户会为了避免风险而过量施用农药(范存会和黄季煜,2004).农民缺乏对农药相关知识的认知,导致其在购药、用药只关注农药的效果而极少关注农药对人体的毒副作用。一些学者认为农户缺乏农药毒性和农药污染所带来负面影响方面的认知是施用高毒农药的根本原因(Zhou,2009).Rahman(2003)的研究发现农户认为农药施用收益大于损害是过量施用农药的重要原因。农药施用大量超标和不对症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与农民的病虫害管理知识不足和技术推广部门服务不到位有关(朱兆良等,2005)。JlIst刃口正(2003)认为农民是基于自己的认知以及和其他农民、农药经销商、农技服务提供者等外部信息提供者的互动,来判断病虫害危害的程度、决定农药施用行为。社会经济变量也会影响农户的施药行为.Rahman(2003)的研究指出,过量施用农药不能被仅仅看成是对病虫害的自然反应,还有很多其它因素会影响到农民的农药施用行为,例如,市场对产品美学需求,国家政策激励农药施用,信贷政策、农药销售促销活动、订单农业.在影响农药施用的社会经济变量中,农业信贷和农药施用正相关;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户的农药施用量会增多。Grossman(1992)基于1988.1989年间对东加勒比海两个地区连续12个月的田间:观测发现,农产品出.口、消费者压力和外国援助刺激了农业生产中的化学品投入量。政治生态学家则认为,小规模农户和市场一体化导致了更多破坏环境的生产方式,包括过度施用农药(Thrupp,1990).自然环境对农户农药施药量也有重要影响.自然条件的差异带来了温度和湿度的不同,从而带来病虫害和病原体数量的差异,最终间接地影响到农户农药施用行为.Oerke&Dehne(2003)认为,合理的耕作措施可以降低对农药的使用,不合理的耕作措施可能导致害虫发生量增加.Cooperda1.(2007)研究证实了气候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户农药的使用的观点.例如,从中纬度到高纬度地区,气候变暖使害虫的数量增多,因而农田杀虫剂、除草剂的平均使用量相对较高(Abhilash&Smgh,2009).16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农民防护措施过少的原因包括农民健康意识不强、操作环境恶劣、收入较低。农药防护设备缺乏或价格昂贵以及防护措施带来的操作效率的下降或者不舒服(Wilson,2005;Damalaseta1.,2006).采用不配套的盖子是喷雾器滴漏的主要原因,因而增加了农药施用量(Shetty,2004)。农民农药安全使用培训效果在不同研究者的结论中存在差异,有研究发现提高农户的安全知识可以诱导农户合理施用农药(Perryeta1.,2000),虽然农药安全使用培训和风险教育显著提高了农户防护设备的使用,但还是远低于推荐水平(Perryeta1.,2003);NShetty(1990)的研究则发现,在芬兰接受教育培训的农户中,有50%的农户在施药过程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接受过教育培训的农户的防护设备使用情况和没有接受教育培训农户不存在显著差异。农户农药施用行为也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Huang,eta1.(2000)认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带来的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化学品对劳动力的替代,农户不合理施用农药的情况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而且,中国农药施用的边际生产力为负,稻农农药过量施用的问题突出。鲁柏祥等(2000)通过对浙江稻农的调研后发现农户用药缺乏效率,并认为导致这种低效率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结构.王华书和徐翔(2004)认为,影响农户农药使用的因素主要包括:农户生产的商品化程度、生产规模(播种面积)、家庭人口、户主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收入等。地域的差异性以及农药施用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外部培训、对粮食安全性的认识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户对农药残留认知(吴林海等,2011).商贩是实现无公害认证蔬菜优质优价的最大障碍,企业是促使菜农实行优质生产的推动力量(陈雨生等,2009).家庭核心成员的文化水平和农户农药技术采用的决策行为关联很大(周洁红等,2004),水稻农药新技术的采用率与农户年龄负相关,与受教育年限正相关(顾俊等,2007);农民的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和改变了农户对农药新技术的采纳(蒙秀锋,2004),同时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显著影响农户农药施用决策(胡豹等,2005).种植结构和种植规模显著影响农户农药施用行为(赵建欣,2008),经营规模较大的农户节约用药成本的激励较大,农药施用强度相对较少(周峰和徐翔,2008).相关外部组织(农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农民的施药行为(张云华,2004;黄祖辉和钱峰燕,2005);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亦对农户降低农药施用强度发挥积极作用(李光泗等,2007).2.2.2农药施用负面影响农药在减轻病虫草害对产量威胁的同时,其对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各种不良影响(张云华等,2004)。Widawskyet口,.(1998)使用双对数生产函数或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出的中国杀虫剂的生产弹性仅仅在0.002.0.007之间,杀菌剂的生产弹性在.0.031与.0.048之间;Huang,eta1.(2000)对浙江农户的调研也得出相似的结论。Pimentel(2005)的研究发现,美国农药施用的公众健康损失为1l亿美元/年,农药抗性带来的损失为15亿美元/年,农药不当施用带来的植物损失为11亿美元/年,农药施用对鸟类的危害损失估计为22亿美元/年,农药施用对地下水的影响大约为20亿美元/年。1.农药施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农药对农产品的污染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污染,指农药直接施在食用部位,导致农产品中残留超标;另一种是间接污染,指农药农作物从空气、土壤中吸收或渗入在作物体内,从而导致农药在农产品内富集而超标(付静尘,2010).由于中国农民在农药施用过程中的过量施用行为比较普遍,高度高残留农药在农民农药施用中仍占很大比例(吕振宇等,2009),导致大量化学物质长期存在于土壤,并进入生物组织,在食物链中不断传递、迁移(张巨勇,2004),不仅导致了生产成本的不必要增加,还引起农药残留量超标、农产品质量下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得农田净收益减少(朱兆良等,2005)。目前,基于自定标准,我国蔬菜、水果和粮食农药超标率平均为22.15%、18.70%和6.2%,如果同国际标准相比,该比率还会有所提高(刘颍,2005).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可能成为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障碍之一.2.农药施用对环境的影响.在防治病虫草害的过程中,喷洒的农药只有大约25%.30%能够喷到要防治的靶标上,而只有不足1%的农药可喷到靶标害虫上,对害虫起作用的部分还不到全部用药量的0.03%,可见农药利用效率之低下(孙明海等,2004).而且一些性质稳定、不易被环境分解、又有一定慢性毒性的农药,长期滞留于环境,带来农作物和食品中农药残留量增加,对人类造成危害(傅泽田和祁力钧,1998).戈峰(1997)的研究发现,大部分施用的农药或附在作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物与土壤上,或飘散在大气中、或通过降雨等经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水体、土壤和农业生态系统、或通过气体挥发在环境中扩散迁移.农田中的农药还会随雨水或灌溉水向水体转移。目前,中国地表水域中基本上找不到一块未受农药污染的水体,长江、黄河、珠江和松花江等主要河流均能检测到农药(戈峰等,1997);中国受农药污染的土壤面积达667万hm2,占全部可耕地面积的6.39%(阎文圣和尚焰恒,2002);农田土壤一旦被污染后,会负面影响作物的正常发育,导致作物减产,同时,也会减少土壤中动物.微生物数量,进而损害生物多样性(陈晶中等,2003);作物从污染土壤吸收累积农药不但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而且还会在植物体内形成积累,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孙建光等,2008;何丽莲,2003).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不仅污染农田环境,而且还会污染大气环境,农药喷洒以后通过大气传输的方式向高层或其他地区迁移,不断扩大污染范围(朱兆良等,2005);目前有报道,在南级和北级地区均发现有农药残留。3.农药施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尤为突出,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严重影响了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降低了生物多样性,破坏了昆虫群落结构、减少了土壤中无脊椎动物种群数量,消灭或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改变了杂草群落结构(吴春华和陈欣,2004).农民在估计施药的收益时,一般不会考虑施药导致的害虫天敌减少,这会高估施药的效果,因为作物受到害虫侵害的概率增加.例如,在华北棉田,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以后,棉田瓢虫类、捕食性蝽类和捕食性蜘蛛类对害虫的捕食利用效率分别降低了45.1%、31.9%和83.7%,捕食性天敌群落和寄生性天敌群落对害虫群落的捕食效率分别降低了59.96%和21.40%;由于有益生物被杀伤,病虫害发生频率在不断增加(戈峰,1997).4.病虫害的抗药性日趋严重。伴随着农药施用,部分病虫害出现了农药抗体(Rola&Pingali,1993;Antle&Pingali,1994);生长在一个原始种群中的昆虫在生理状况上差异较大,杀虫剂杀死弱者,保留强者,幸存的昆虫繁殖的下一代由于遗传性而具备抗药性(张巨勇,2004).据世界资源研究所报道,1969年对一种或几种农药有抗性的害虫数目为224种,而到1980年,这种害虫数目迅速达至1]428种,由于具有抗性的害虫大量繁衍,并繁衍出有新的抗性的害虫群体,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使农药的杀虫效率大大下降(黄士忠,1990)。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和不断强化使得农药使用陷入恶性循环,这一问题在中国表现的尤为突出,农民对农药抗性可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施用新的活性更强的农药和增加农药施用次数和剂量(Pimentel,2005;Carvalho,2006),一个佐证是,近40年来全球农药使用量增加40倍,而害虫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反而增加了3.7倍(刘颍,20._05)。宋仲容(2008)的研究发现,防治二化螟用18%杀虫双水剂在20世纪80年代用3kg/hm2防效可达到80%以上,而现在用6kg/hm2防效却仅有60%左右;防治麦田阔叶杂草用98%巨星在20世纪90年代仅用药lg防效可达90%以上.现在用2—39防效却仅有80%一85%。5.。农药施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化学农药污染严重损害了农业生产效益.的17.7%,以此可以推算出江苏省因农药污染超标的粮食为574万吨,以降价10%计算,因农药污染造成的损失为34124万元(戈峰等,1997).Pimentel(2005)计算了美国使用农药的成本,认为农药施用至少给环境和社会带来了100亿美元的损失。例如,农药使用在影响蜜蜂生存的同时,也间接影响了蜜蜂的传粉效率,最终影响农作物生产。此外,而农民在农田施用的农药,通过空气的迁移扩散,也会对附件居民的健康产生影响,尤其是对未成年人。6.农药施用对农民健康成本的影响.农药施用和很多职业健康损害和慢性病相联系(Morganeta1.,2002),对农户健康产生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Pingali&Pierre,1995;Antleetal.,1998;Rola&。的职业健康问题(Millocketal.,2002)。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文献表明农户的施药过程中的农药接触带来了很多急性导致的职业性农药接触损害了农民的健康(Dung&Dung,.1999;Mancini,2005;eta1.(1999)采用案例对照研究方法,发现在阿拉伯研究表明,江苏省11个商品粮(创汇农业)基地的粮食因农药污染超标占总产量Pingali,2003),并引起了全球学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和农药使用有关病症,包括头痛、皮肤骚扰、眼睛难受、肌肉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农药施用Shrestha,2010).Beshwari联合酋长国,农民在农药施用过程中经历了各种急性病症状,如腹泻、恶心/呕吐、皮疹、视力模糊、容易焦虑、头晕、头痛、疲劳、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还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痰多,鼻窦炎,咽喉不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症(体癣,接触性皮炎)等症状。Mancinieta1.(2005)对印度棉农的研究发现,在323位受访者中,只有16.4%的被研究对象认为施药之后不会出现急性病症状,有39%的被研究对象认为施药之后会有轻微急性病症状,有38%0々被研究对象认为施药之后会有中等急性病症状,有6%的被研究对象认为施药之后会有急性病症状。急性病中毒症状主要包括头痛、容易恼怒、眼睛酸痛、肌肉疼痛、喉咙痛、呼吸问题、出虚汗和恶心。Maumbe&Swinton(2003)在对津巴布韦280/白棉农的调查中发现: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出现过皮肤刺激症状,超过l/4报告眼睛难受,7.12%农户报告胃疼;Yassinet口正(2002)等的研究发现,在加沙地区,96%的农户在农药施用过程中经历了眼睛/脸部的不舒服,83%的农户经历了头疼和头晕。‘Antle&Pingali(1994)研究了菲利宾稻农农药施用对农民健康的影响,以及农民健康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发现农药使用对农户健康影响为负,农户健康对农业生产力有正的影响,农药施用带来的健康损害显著降低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率.PingalietaL(1994)研究了长期的农药施用对农民健康的影响,他们量化了慢性的、长期的健康成本和短期的、直接的健康成本,认为当健康成本被计算进成本.收益,农药施用的净收益为负.Antle&Capalbo(1994)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健康与农药施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这种观点:农民健康问题削减了农业增长带来的收益.而且,农药施用带来的健康影响可能会是长期的,当疾病发作的时候很难找到特殊的农药或者污染源(Blessing&Maumbe,2003L.此外,Crissmaneta1.(t994)的研究认为,降低农药施用虽然可以降低农民健康成本,但会给产量带来损失,决策者需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和平衡。一些学者开始定量研究农民施用农药的健康影响、度量农民农药施用健康成本并分析农民农药施用健康成本产生的缘由.Pimentel(2005)研究认为美国农药导致的健康成本大约为1140百万美元每年;Devi(2007)研究了印度农药喷洒者的健康成本约为为36美元/年;Atreya(2007)评估了尼泊尔的蔬菜种植者的农药接触的健康成本,研究发现平均每个农户支出接近1.58美元/季节购买安全防护设备,每个农户对安全农药的支付意愿从20美元/年至1J665美元/年不等。Blessing&Maumbe(2003)利用津巴布韦两个地区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棉农施用农药的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健康成本分别为4.7美元/年和8.3美元/年。Wilson(1998)对斯里兰卡的研究发现,农民因为农药暴露导致的健康成本相当于10周的工资收入。Garming&Waibel(2009)使用CVM方法评估了尼加拉瓜菜农的农药接触的健康后果,发现农户愿意支付额外ff',J28%的农药施用费用来避免健康风险;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要素包括先前的农药中毒经历,收入变量和目前的农药接触情况。在不同文献中应用疾病成本法估计出来的农民农药施用的健康成本的差异部分是由于计算方法不同所导致的,例如Wilson(1998)计算的农户一个种植季度的健康成本,Atreya(2005)计算的是农户一年的健康成本。农户农药的不合理施用是导致农民农药施用健康成本的主要原因。Wilson(2005)使用斯里兰卡的田间观测数据来评估农户的防御性行为及其影响要素,发现农户低的预防性支出和高的的健康疾病发生率存在相关性。Athukorala(2010)研究发现,农药施用量、农药施用频次、农药剂量是影响健康成本的主要要素。Dung&Dung(1999)研究发现,农户农药喷洒的数量远远高于利润最大化的数量,杀虫剂对农户的身体健康产生显著负面影响,与施用总量相比,接触次数对健康成本的影响更大。KishietaL(1995)检验了农药接触和农药中毒症状之间的关系。Wagner&Mareelo(2009)的研究发现,农药施用引发急性病更多的是与农户的经营规模有关。Lichtenberg&Zimmerman(1999)基于对马里兰、纽约和宾夕法尼亚')112700名玉米和大豆种植者的调查研究发现,经历了农药接触负面健康的农户更可能小心的施用农药,同时在接触农药时更小心..Nuwayhid(2004)则认为降低农药暴露不能被看成孤立的医学问题或者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它需要理解农户的知识、价值和信念,理解农业部门对整个经济的贡献,以及国际和国内农业企业的作用。Fleischer(1999)认为大部分非洲国家对农药补贴的扭曲政策加剧了施用者的健康危害,同时由于缺乏健康服务和医疗专业人员,导致农民对农药导致的健康问题的漠视.Chitemerereeta1.(1996)认为关于农药的正式健康统计严重低估了农药导致的健康问题,因为很多农户并不去看医生.因为松懈的环境法律和农户获得复杂的农药信息的渠道有限,农药导致的农户健康危害在欠发达国家进一步加剧(Tjomhom,eta1.,1997).在中国,有关农药施用和农户身体健康的研究还很零碎.Huangetai.(2000)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等人的研究发现浙江省稻农施用农药的健康成本平均为21.68元/年?户.王琦等(2006)研究了1993年和2001年安徽枞阳县农村居民急性生产性农药中毒情况,发现,在1993年,男、女性的农药中毒发生率分别为2.04%和1.83%,而虱J2001年,男、女性的农药中毒发生率分别增加到4.00%和6.02%,同时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农户的施药卫生情况,如喷洒农药时不戴口罩、喷洒农药时的衣物不清洗继续穿或不清洗待下次喷洒农药时再穿以及喷洒农药结束后不洗手等,是农药中毒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2.2.3农药施用负面影响控制措施为了控制农药施用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三种截然不同但相互补充的选择:(1)增加对农民教育的投入.但是过去几个世纪的经验显示教育单独不能解决和农药使用有关的负面问题;(2)对高毒性农药进行规制。这在有限的时期内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然而,如果没有替代的病虫害控制方法,管制对作物生长、粮食生产和农户收入的影响比较大.而且,低效率的行政管理体制可能降低此类农药政策实施效率,导致假冒农药的出现.(3)发展更好的替代措施(Sextoneta1.,2007).最好的长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发展简单的、安全的、易于传播的病虫害控制新方法,鼓励女pIPM技术等这些和小规模农户兼容的替代技术(Lopes&Firpo,2009).因为农药施用外部性的多样性,有效的农药政策很难制定和实施,包括病虫害多方面的、暂时的和空间的差异性,农药污染的扩散性和非点源污染特性,以及信患不对称和高的监测成本等(张蔚文,2006).解决农药外部性的最优政策一般是不存在或不可行的,与其它的农业污染一样,农药使用带来的环境和健康损害因农户、地区和时间而不同,同时也受到化学农药的成份和使用方法的影响。Liehtenbergeta1.(1993)发现喷洒农药对农民的健康影响因地区、天气,季节不同而不同,同时也和喷洒方式、喷洒时间相联系.天气是影响农药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天气会改变作物的结构以及随之的农药使用结构,同时,由于地理位置和施用技术不同带来的外部成本,使得单一的政策很难有效(Zilberman,1997).假设这些约束条件不变,最有效的解决农药施用问题的途径是:发展施用水平低的新技术和采用毒性小的农药(Weersinkelal.。1998).农药施药外部性问题的管理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政策制定者可能需要次优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和第三优的解决途径来避免农药的负面影响。即使考虑到制定农药政策时面临的种种困难,目前的农药管理制度仍然缺乏效率、有待进一步修正。通过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加入经济考量、采取经济激励和柔性的政策,将使得农药使用的成本收入比提高,从而提高资源分配效率(Zilbcrman.1997)。相关政策的着眼点应立足于改变农户用药行为的激励结构,使得农户用药的个体理性与社会的整体理性相协调(鲁柏祥等,2000)。?由于农药施用行为不易观测,所以对农户农药排放征税是不可行的。而且,农药污染的外部成本因农药施用的空间和时间不同而不同的特点。任何单一的税收会因为忽略异质性而不能达到最优的产出。假定个体农户的污染是不能观测的,经济激励可以用来影响可能导致污染的投入从而获得次优的产出(Scioneta1.,2007)。Segcrson(1988)建议管理者可以通过施加集体惩罚来实现社会最优的农药管理。Xapapadeas(1991)提出通过随机处罚的方式来实现最佳管理,认为发展排污权交易系统可能提高农药施药的效率,但必须认识到农药使用成本的空间和时间差异.Govindasamyeta1.(1994)提出改变随机处罚的方式,通过决定排序农户的消减努力,通过排序来分配罚金;其它减少农药污染到社会最优水平的经济工具包括分配产权,使用费锦标赛和交易许可。一些学者研究了部分或者全部禁止施用农药的成本,发现这会增加食物支出的成本和其它的福利损失(Fernandez.Comejoeta1.,1998;Ziiberman,1991),生产者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的方式转嫁成本,从而损害了消费者,特别是穷人的利益(.Zilberman,1991).Cropperetal.(1992)发现因为农户和农业贸易集团的干涉降低了致癌农药被禁止的可能性.Liehtenbergeta1.(1988)研究了取消1605农药的影响,他们发现取消某些农药的使用对重新分配生产者的收入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当供给弹性很高需求弹性很低时.Zilbermaneta1.(1991)评估了128法案对五种果菜类种植者潜在的影响,发现消费者承担了大部分成本。Knutsonet口『.(1990)评估了农药禁止施用的对美国8种商品的影响,发现因为价格效应农业部门总的净收入增加18%,但是由于高的原料成本,养殖业部门的收入会减少27%,消费者的总损失约为180亿美元,但对这些低收入者的影响更大。要从根本上解决农药超量使用的问题,必须从分析与其相关的各个因素入手,研究各个制约因素之间的平衡关系(Sextoneta1.,2007),需要充分了解农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民农药施用行为和潜在的政策干涉(Gait,2008).组织的存在和干预会改变单个生产者的安全行为(卫龙宝等,2003)。解决病虫害和农药外部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鼓励农户合理利用农药而不是滥用农药,有必要提高农户内在化其农药施用外部成本的条件、发现更好的病虫害控制方法(张云华等,2004).加强和改善政府对农药负面影响的管理和调控,就需要以政府为主体,创新农药管理体制;同时重视发挥、培育市场和组织的力量(蔡书凯和李靖,2011)。李圣军(2008)则认为由于技术采纳过程中的外部性,农户在自利基础上的微观选择并不必然导致社会最优的宏观行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无法打破初始的“无效均衡”;二是无法达到社会最优即平均收益最高的采纳水平.各类农业、农村组织通过组织农户进行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有利于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以及形成对农药等要素使用的有效监督和管理,缓解众多分散农户进入农产品市场时造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分散与不对称现象(王华书和徐翔,2007).建立根据农药残留水平的定价的市场,或者把农药施用的责任转嫁给某些认证的职业机构是另一个达到最优的途径,可以通过某些职业机构负责提供病虫害防治方法,并对农民某些农药滥用行为承担责任(Sextoneta1.,2007).另一个优先的政策选择是利用现存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包括非政府组织,来提高农民的病虫害管理实践(Rahman,2003);通过市场机制来达到农药合理施药目标,、特别是通过对生产者提供经济激励,鼓励其采纳IPM实践,包括减少农药施用(Falconer,1998).推广和鼓励农户采纳IPM技术是优化农户施药行为的一个有效途径.‘IPM技术不仅仅是简单的“施用更少的农药”,而是提高农民对作物.病虫害、农业生产管理的决策水平,决策水平的提高必然有助于克服技术、分配的无效率从一个动态的角度.IPM技术能够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和农药接触机会,提高农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Mauceri&Alwang,2007).2.2.4农户IPM技术采纳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外对农户采纳IPM技术行为的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研究.技术采纳模型一般基于这样的假设:农户决策的基础是最大化收入或效用,当农户认为新技术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或者增加产量时将采用新技术(Gershon,1985).在很多国家,农业技术机构积极发展新技术来满足农户的需求,但在很多情况下,适当的技术存在但不是所以的农民都采纳.例如,抗病的马铃薯品种可以减轻枯叶病,但是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超过一半的农民没有使用这样的品种(Mauceri&Alwang,2007).很多因素影响农民的利润期望和IPM技术采纳行为,国内外相关学者对此也做了大量研究。影响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因素很多,不同的学者按照不同的标准将其分为不同的种类。参照相关研究(Federeta1.,1985;Gershon,1985)可以把影响农业技术采纳的因素可以分为四类:(1)农业技术本身的特征;(2)农民个人禀赋;(3)家庭经营特征;(4)自然环境;5制度环境。.1.农业技术本身的特征农业新技术的接受女gIPM技术是非常缓慢的过程,即使其经济和环境收益非常显著(Fernandez.Comejo&Ferraioli,1999);不同技术本身的属性差异显著影响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纳,不同技术具有不同的收益水平、风险差异和资源需求程度,这是导致农户技术采纳决策差异的主要原因(Gershort,1985;满明俊等,2010).技术特点而不是农户特征是决定技术采纳的主要因素(Fliegel&Ⅺvlin,1966;Adesina&Zinnah,1993;Batzeta1.,1999).Batzeta1.(1999)利用科尼亚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检验了技术的复杂性、风险度、对投资的要求等对牛奶厂新技术的采纳率和采纳速度的影响,发现技术的复杂性、风险度对采纳的速度有显著的负面影响。Fliegel&Kivlin(1966)在对宾夕法尼亚州农户的研究中也发现技术特征影响采纳的速度,那些风险感知小有正向收益的技术被最迅速的采纳。但Mauceri&Alwang(2007)的研究发现,当考虑所有的因素,技术的复杂性和初始的高投入对新技术的采纳率没有负影响,这种看起来相互矛盾的结论可能是由于农户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差异导致的,包括教育水平的差异、收入的差异、与外部世界互动交流的差异(exposuretourbansociety);因此,他们推断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来理解采纳的结构和扩散速度。Fliegel&Kivlin(1966)合写的著作中讨论了技术特点如何影响采纳率,包括:(1)从技术特征分离出来的特征以及农户的特征两者都对技术的采纳过程有潜在的影响;(2)如何测量或者分类这些技术的特点(3)在研究中考虑了足够多的变量;(4)每一个技术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特点,这些属性必须被分离来理解对采纳结构的影响.Gouldet以(1989)和Adesina&Zinnah(1993)在模型中加入了感知变量,测量了生产者对田间问题感知的严重性和对技术的感知,得出的研究结果认为农户对技术的感知会显著的影响采纳决策.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2.农民个人禀赋农民个人禀赋经常在采纳决策模型被考虑:包括年龄、性别、人力资本(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等变量。在Adesina&Zinnah(1993)的研究中,年龄和IPM技术采纳行为负相关,而先前的经历和农药健康影响的知识对IPM技术的采纳的影响不显著。此外,有研究发现高收入、高教育水平的群体更愿意采纳高风险和复杂性技术(Fliegel&Kivlin,1966;Batzeta1.,1999)。性别对新技术采纳决策的影响被很多研究所考虑,但这种作用取决于特殊的农业-隋景。例如,在安哥拉,女性更喜欢借钱来满足技术所需要的资本投入,而男性则更愿意接纳新技术带来的风险(Bonabana.Wabbi&Jackline,1998)。Samieeeta1.(2009)研究了伊朗小麦种植户对IPM技术的采纳情况发现:农户收入变量,信息来源和交流渠道,对农技推广人员的认同度和知识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小麦种植者对IPM技术的采纳水平。Blakeeta1.(2006)研究了美国马萨诸塞州越橘种植户对IPM技术的采纳情况,发现非兼业、有丰富经验的户主以及规模大的农户,IPM技术的采纳水平更高。户主的文化程度、个人见识等因素与农业技术采纳之间表现出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技术采纳者的行为首先决定于其个人禀赋,其中最重要的是受教育程度(SahaetaL,1994).人力资本可以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经历获得.研究发现,农户拥有更多的正式教育更倾向于采纳农业新技术(StraussetaL,1991;Chaves&Riley,2001),因为正式教育可能增加了农户去理解和响应。Chowdhury&Ray(2010)的研究发现农户关于IPM技术的知识水平是影响IPM技术采纳的主要原因.农民接纳新技术信息的能力也是影响技术采纳的重要因素(Feder&Slade,1984).人力资本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分析能力、作出实际的采纳决策、正确的使用新技术(Rahm&Huffman,1984).参加FFs、参加农户组织(Caviglia,2003)、获得农技服务信息的农户的IPM技术采纳水平更高(Strausseta1.,1991;Adesinaeta1.,2000;Bonabana.Wabbi,2002).正式教育在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对IPM技术的采纳有正面的影响,提高了农户的病虫害监测水平,有助于促进农户施用推荐的化学品、保护有益昆虫等行为(Walleretal.,1998;Chaves&Riley,2001).然而,Grieshopetal.(1988)却发现,在美国的马铃薯种植者教育和IPM采纳之间27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没有关系,Chaves&Riley(2001)则发现在不同的咖啡种植者之间教育的作用有显著差异,关键取决于他们感知到的实践的复杂程度。有关农户健康意识对IPM技术采纳影响的结论也存在差异。Maumbe&Swinton(2000)的研究发现,农户的健康意识对IPM技术的采纳没有任何影响;而Fernandez.Comejoeta1.(1994)在调查美国的菜农的风险厌恶水平对IPM采纳的影响时发现其影响并不确定。速水佑次郎和拉坦(2000)研究发现,农户技术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要素禀赋条件,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影响农户的技术选择行为。部分研究发现农户对农药有效性的感知会影响农户对坩M技术的采纳程度(Hashemi&Damalas,2010;Hashemi&Damalas,2011);而Garming(2007)的研究发现先前的农药中毒经验可能影响农户的行为,促使他们更愿意去尝试和接受其它病虫害控制策略。3.家庭经营特征农户规模是另一个必须考虑到的决定因素。Justeta1.(1980)指出,在考虑到技术不确定性和采纳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其必然受到农户规模的影响,当这些成本增加,规模的重要性也在增加;如果新技术需要大的固定成本或者信息成本,小规模农户更不容易采纳。然而,Federeta1.(1985)指出技术这种影响可能会被服务部门的出现所抵消(如消费者服务或者咨询),但这样的假设可能是有疑问的,农户规模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它因素:如财富、风险偏好‘、信贷的可获得性、投入和信息的约束等;同时,信贷的获得与农户规模、土地产权有很.大的关联,因为这两者决定了可以获得的信贷抵押。假设其它变量不变,规模大的农户比小规模农户更可能采纳新技术(Bonabana.Wabbi&Jacklme,1998;DeSouzaFilho,1999);规模大的农户有更多家庭成员可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使et得农户更有能力采纳劳动密集型技术(GershonaL,1985),同时如果技术是资本密集型的,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参加非农劳动来获得收入来购买农业投入.在很多研究中财富是潜在的决定因素,对财富的衡量因调查样本的不同而不同,主要通过收入(现金流)、土地规模,拥有的牲畜的数量等来衡量。财富水平影响技术采纳决策,其原因在于财富水平更高的农户更容易获得资源、对风险的承担能力更强(Doss,2003).一般地,财富使得农民有能力承担更多的风险,从而鼓励了对新技术的采纳;规模大的农户在信息采集和知识积累方面更具优势从而有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迷助于采纳新技术(Feder&Slade,1984).2001年的美国农户发展报告指出大规模的农户——越依赖于农业收入——更愿意采纳需要更多管理密集的技术。例如,大约18%的大规模农户采纳精细农业耕作技术;相反,3%的小规模农户采纳了精细农业耕作技术.Shermanetal.(2001)发现病虫害管理实践的选择和农户规模在加利福利亚的蔬菜和果农中存在相关关系.Femandez.Cornejo(1998)发现了在葡萄种植者对IPM技术的选择上有同样的结果。然而,Chaves&Riley(2001)在分析Colombian咖啡种植者的病虫害管理实践时发现农户规模和某些技术采纳相联系,但是对另外一些实践则不然.女lJGrieshopetaL(1988)、Ridgley&Brush(1992)和Wallereta1.(1998)发现在美国西红柿、梨和马铃薯种植农户中,种植规模与IPM技术采纳之间没有联系.Hashemi(2011)认为非农收入是IPM技术采纳的阻碍,而土地自有的农民和租种土地的农民比较起来更可能采纳IPM技术;McNamaraeta1.(1991)使用花生种植者的观测数据,得出因为IPM技术需要更多管理时间,非农收入可能是IPM技术采纳的约束.Fernandez.ComejoetaL(1994)、Femandez.Cornejo(1996、1998)和Femandez.Comejo&Jans(1996)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利用蔬菜和水果生产者的检查数据。Wozniack(1993)考察了家禽养殖的新技术的采纳发现非农收入有助于技术及早采纳和信息的获得;而Hashemi&Damalas(2011)的研究发现却非农收入是IPM采纳的阻碍,并发现先前的农药中毒经验对农户IPM技术采纳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对是否采纳没有影响。在考察农户规模在技术采纳中的作用时,风险态度、单位产出与不同技术条件之间的随机关系起到关键的作用;类似地,新技术投入的边际风险效果是不同规模农户决定采纳强度时的重要影响因素(Just&Zilberman,1983).同时,必须注意到农户对技术的采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Byerlee&De,1986).4.自然环境Sunding&Zilberman(2001)认为新技术采纳是创新过程的一部分:开始于发现,继续于发展和扩散;当一项新技术对农户来说是可以得到的,研究采纳和不采纳的决定因素应该包括个体和地区两个层面上的因素。新技术采纳和扩散不同,在研究时必须考虑时间和空间因素(Millockela1.,2002).Jeger(2000)讨论了亚洲的水稻和蔬菜生产的差异,评论了田间学校在蔬菜生产中推动IPM技术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采纳行为。他认为潜力在目前很小,特别是行业被非土生的作物垄断。Geoff&Denise(2008)研究了澳大利亚苹果种植者的IPM技术采纳行为,发现气候、地形、苹果园地理空间分隔以及作物混种决定了病虫害和农药施用的类型与强度;在病虫害的种类和强度给定条件下,种植者的妒M技术采纳行为依赖于可以得到的控制选择;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影响种植者病虫害管理实践的主要因素是苹果园特殊的背景变量,而不是先前的研究中发现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农户特征变量。5.制度环境非正规的新技术传播渠道在众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Elizabeth,1990;Mccann&Sullivan,1997).农民田问学校的成功主要是和当地的文化背景相联系的,其鼓励实验性的和集体学习,逐步引导农民对IPM技术的接受程度(Florencia&Palis,2006)。获得技术的充分的信息使得农民可以优化决策过程(Federetal,2003)。Beckmann&Wesseler(2003、2006)从理论上分析了IPM技术的采纳和农户劳动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建立了一个成本.收益模型,发现IPM技术的采纳也受劳动组织的影响。Davis(2010)的研究发现,在肯尼亚,交通状况对农户是否参加农民田间学校有显著影响,靠近道路的农户更可能参加农民田间学校,那些住的比较偏远、交通不方便的农户参加农民田间学校的机会则更少.一些研究描述了病虫害管理的复杂性,认为经济激励可以促进IPM技术的使用,特别是在从传统的管理转移到病虫害综合管理(Grieshop&Prestat,2002)..在一些研究中,研究者假设没有接eta1.,1988;BrewerIPM技术是因为技能的不a1.,2004;Poubom足,认为必须对农民培训,帮助农民识别病虫害(Nyankangaetetal.,2005)。其它的一些研究调查了中介机构和农技服务部门对种植者决策的影响;还有一些研究者把IPM技术的迅速推广,特别在亚洲和非洲国家,归功于其有效的教育和培训方法。Escalada&Heong(1993)认为IPM技术在菲利宾稻农的推广速度缓慢是由于农民缺乏知识相关,但同时也指出田间学校可以加速IPM技术推广,通过提供种植者体验IPM技术的机会。Jeger(2000)则认为田间学校的在推动病虫害管理实践方面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政府对广谱农药的广泛禁用.例如,在印度尼斯亚,57%的广谱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和氯化烃杀虫剂通过总统颁发的命令被禁用,对稻农来说唯一的选择是参加DM技术培训,这意味着必须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农民通过田间学校来获得和理解病虫害防控知识.国内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新技术的采纳情况,有:关IPM技术采纳的文献较少.林毅夫和沈明高(1990)认为:对农民来说,一种新技术的采纳取决于农民学习新技术的成本和采纳这种新技术的预期收益,最基本的是预期产量优势。朱希刚和赵绪福(1995)的研究发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是贫困山区农业技术传输的主要渠道,-9农业技术推广员和村农技员接触较多的农民容易采纳新技术.汪三贵和刘晓展(1996)的研究认为,由于经济能力和信息的约束,农户在风险和利润之间进行谨慎权衡的选择结果往往是倾向于回避风险,追求收入稳定,因此,风险最小化是农户选择技术的首要考虑因素.宋军等(1998)的研究认为,农民受教育水平与不同类型技术的采纳程度之间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农民文化水平越高,选择高产技术的比例越低,而选择节约劳动技术的比例越高.高启杰(2000)发现农民本身及其环境两大因素共同对农民的技术采纳行为产生影响,为了提高农户技术采纳水平,?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推广某项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推广人员应当尽可能多地运用各种推广方法,帮助不同类型的农民改变观念与态度,帮助农民获得应用该项技术创新的知识与技能;二是改变农业环境,主要是创造农民采纳技术创新时所需的各种社会组织环境、政策法律环境、技术服务环境、基础设施及其他服务条件等。吕玲丽(2000)发现农户的心理素质会影响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而这往往导致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纳时形成“跟风”或互相模仿.朱明芬(2001)等的研究发现:随着农户兼业程度的提高,不同兼业程度的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态度也会相应发生改变,随着兼业程度的不同,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纳态度、行为方式、技术偏好、投资力度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对新技术态度最有积极性的是农业专业大户,他们不仅积极、主动,审慎地采纳农业新技术,而且在农业新技术需求项目、技术类型、投资意愿等方面都与一般农户存在显著差异,而非农兼业户对农业新技术采纳的积极性下降。廖西元等(2004)对中国水稻主产区农户的技术需求意愿进行排序研究后,指出农户最需要的技术是新品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孔祥智等(2004)在研究中引入机会成本变量后,发现新技术的进入门槛和技术采纳的机会成本共同影响着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纳.曹建民等(2005)的研究发现:农民掌握的信息、农民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等因素决定了农民参加技术培训行为;技术培训是影响农民技术
正在阅读:
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及其效果分析 - 基于安徽省水稻种植户调研数07-04
2015年中国女士文胸产业研究报告09-01
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宣城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12-05
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参考书目05-11
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应聘的自我介绍02-23
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05-15
不服执行裁定复议申请书 201-21
易误成语辨析09-14
新建筑面积计算规则逐条解读 - 图文06-26
民事权利案例分析11-2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种植户
- 安徽省
- 水稻
- 农户
- 采纳
- 调研
- 基于
- 行为
- 及其
- 效果
- 分析
- 技术
- IPM
- 中学生玩网络游戏现状调查报告
- 浅论感性思维下的数学教学方向
- 2012年房地产经纪人《基本制度与政策》专家命题权威试卷(2)-中大
- 算法设计与分析试题及答案
- 一维熵和二维熵
-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1.3走进化学实验室》学
- (刑法修正案九后)最新刑法罪名一览表(468条)
-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格式
- 重装微信聊天记录怎么恢复?iPhone恢复微信聊天记录的方法
- 从黑人民俗叙事策略看《他们眼望上苍》中的政治意识
-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三
- 阅胸片
- 2011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
- 金版新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 模块质量评估试
-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附答案)
- 急诊科护士培训计划
- 国管房改〔2010〕412号
- 中建史(abbs)
- 汇编语言实现PID运算
- 中国梦(9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