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市副市长 黄卫

更新时间:2023-07-18 20:2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收集有黄卫院士,事迹,成果,教学等较全面的资料.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市副市长 黄卫

简 历

黄卫,男,1961年4月生,汉族,江苏通州人,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10月参加工作。

1978年9月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道路工程专业学习; 1982年8月解放军工程兵学院教员;

1983年9月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道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6年1月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道路教研室助教、讲师,党支部副书记; 1988年6月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教研室主任、讲师;

1990年10月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副教授、教授(其间:1991年9月至1994年10月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公路与城市道路及机场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3年5月至1994年2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级访问学者,1994年12月教授); 1995年1月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副主任; 1995年5月获博士学位; 1996年4月博士生导师

1996年5月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 1998年5月东南大学副校长;

1999年6月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党委常委 2000年1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1年8月起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党组书记。 2003年2月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 2003年9月任建设部副部长。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8年11月21日,当选北京市副市长。

黄 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智能运输系统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负责人。

1982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先后取得学士、硕士、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1994年于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作高级访问学者。1996年被评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997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99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江苏省建设厅厅长、江苏省副省长、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建设部科技委副主任,现任北京市副市长,东南大学教育部ITS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黄卫同志长期从事桥面铺装设计理论及工程建设的研究,建立了我国大跨径桥梁钢桥面铺装设计方法及成套关键技术,解决了大跨径桥梁件事的重大技术难题。专著《大跨径桥梁钢桥面铺装设计理论与方法》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届“100本科技原创著作”奖。取得了多组分环氧沥青新型材料等系列发明专利,成果已经在苏通长江大桥、上海长江大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公路铁路大桥等20多座大跨径桥梁工程中应用,为我国大跨径桥梁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卫同志是我国智能运输系统学科最早开拓者之一,建立了首个智能运输系统研究所,出版了我国该学科领域首部专著《智能运输系统(ITS)概论》,被多所高校选作教材,推动了我国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主持国家重大支撑计划项目“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 和国家九五攻关 “中国ITS体系框架”交通管理与规划项目的研究,提出了中国智能运输系统用户和服务定义、中国智能运输系统逻辑和物理框架,这些成果已成为我国智能运输系统技术开发的重要依据。

收集有黄卫院士,事迹,成果,教学等较全面的资料.

黄卫同志在路面设计理论和应用方面有重要的创新成果,主编了国家技术标准《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工程技术规范》,主持了多条高速公路设计和建设相关的科研工作,研究成果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专著《高等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高等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高速公路数据库应用技术》被他人大量正面引用。路面设计指标与参数,基于能耗原理的路面材料疲劳分析方法,路面简式计算和路面优化设计方法等成果完善了路面设计理论和方法。

黄卫教授作为主要获奖人获国家和部省科技奖2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部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8项。出版著作10多部,获国家专利9项。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收录80多篇,他人正面引用600多次

黄卫院士的主要获奖项目(2000年~2010年)

黄卫 院士 负责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及承担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2000年~2010年)

收集有黄卫院士,事迹,成果,教学等较全面的资料.

代表性学术著作(第一作者) (2000年~2010年)

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具体专利名称如下:

1) 搅拌釜与静态混合器组合的高效化学反应器

2) 道桥用热固性环氧沥青复合材料及其绿色制备方法 3) 高速公路及道桥用环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4) 多组分界面粘结材料洒布装置 5) 多组分界面粘结材料施工补给设备

6) 道桥用热固性环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7) 高速公路联网监控多协议控制机 8) 高速公路多路径识别收费系统

9) 大跨径钢箱梁桥面铺装结构及铺装方法

讲座题目:大跨径桥梁钢桥面铺装设计理论与方法

主讲人:黄卫院士 讲座时间:2008年4月15日

应东南大学的邀请,我国著名交通运输工程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卫教授将登上东南大学人文讲坛,于4月15日(周二)下午14:30,在东南大学九龙湖图书馆三楼报告厅做主题为“大跨径桥梁钢桥面铺装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精彩学术报告。

黄卫教授近年来主要研究高速公路路面设计理论和方法及其建设管理,高速公路交通监控和收费系统进行了深入而卓有成效的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在工程上得到广泛的应用。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机会难得,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东南大学教育部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不可多得的学术专著——评《大跨径桥梁钢桥面铺装设计理论与方法》

2006-12-11 13:14:49

沙庆林(中国工程院院士、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内大跨径钢桥面上铺装沥青混凝土面层始于1997年的虎门大桥,使用了复合改性沥青SMA。1999年的江阴长江大桥采用了英国热压式沥青混凝土技术,而后,还有多座该类大桥都使用了复合改性沥青SMA。

收集有黄卫院士,事迹,成果,教学等较全面的资料.

这些大桥在通车一两年后,沥青面层就产生了严重辙槽、裂缝等过早损坏,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沥青面层能否耐久成为我国该类大桥使用性能优次和持续发挥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问题。 《大跨径桥梁钢桥面铺装设计理论与方法》一书作者黄卫教授借鉴美国的经验,利用环氧沥青做粘结层,用环氧沥青混凝土做层面,成功应用于南京长江二桥、润扬大桥等多座大跨径钢桥面上,并创造性地提出了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筑的成套关键技术,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该书全面、深入地总结了该类大桥沥青混凝土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它包括沥青混凝土的技术指标,轴载换算方法,静力、动力、疲劳特性和高低温性能与钢桥面防腐粘结层的设计和控制标准等,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全书逻辑清楚,文笔流畅,理论结合实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著作。

周海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院长):《大跨径桥梁钢桥面铺装设计理论与方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大跨径桥梁钢桥面铺装设计理论和方法的专著,各章节编排合理、文字通顺、内容丰富、题材新颖。 该书通过全面介绍大跨径桥梁钢桥面铺装的关键技术,系统地建立大跨径桥梁钢桥面铺装设计理论和方法,特别是作者在南京长江二桥、南京长江三桥和润扬大桥等国内多座大跨径桥梁钢桥面铺装的科研和工程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和力学分析结果,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书中提出的复合梁疲劳试验方法、环氧沥青混凝土设计方法以及相关的设计控制指标等,均为国内首次提出;钢桥面铺装力学分析的简化计算公式、轴载换算方法以及铺装优化收集方法等在国内外均属首次提出。 最为可贵的是,本书的成果已经在我国多座大跨径桥梁钢桥面铺装上成功实施。

我院与作者领导的学术梯队具有良好的学术合作关系。我院近十多年来,设计了十几座大跨径桥梁,包括南京长江二桥、南京长江三桥、苏通长江大桥(世界第一座主跨超过1000米的斜拉桥)、舟山桃夭门大桥、杭州湾大桥等。凡由我院设计的大跨径桥梁都委托由作者主持进行桥面铺装设计工作并都获得了成功,其中南京长江二桥已经成功运营了六年。

总之,该书对大跨径桥梁和桥面铺装设计、科研以及工程人员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原建设部副部长黄卫全票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

2008-11-22 01:21:45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本报讯(记者郭爱娣)昨天,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闭幕。黄卫全票当选北京市副市长,也成为北京市首位院士副市长。11天前,在国务院公布的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名单中,黄卫被免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职务。这也是继苟仲文之后,在同一年新任命的第二个副市长。

郭金龙首先就提请任命名单做说明。他说,黄卫待人谦和,思路清晰。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态度鲜明。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工作务实,善于学习,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强。

郭金龙介绍,黄卫在任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党组书记期间,整顿规范建筑市场,推进城乡规划。非典暴发期间,也能深入基层检查指导,较好地完成了抗击非典的任务。在任建设部副部长时,推进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清还,建立了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同时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随后,代表们就任命事项进行了投票表决,黄卫获全票通过,当选北京市副市长。

——履新感言

自谦 称与新岗位要求有差距

昨天下午,当选副市长的黄卫身着黑色西装,扎红色领带。黄卫个子不高,但目光坚定。他在大家的掌声中缓步走上前台与常委会组成人员见面。他首先向主席台鞠躬,随后向代表鞠躬,坐定后开始发表履职感言。 “刚刚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对我的任命,在这庄严的时刻,我对各位委员对我的信任表示衷心感谢。各位委员代表全市人民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我深感荣幸,同时也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黄卫一开口,还是乡音未改。

他真诚地说:“从今天起,我成为北京市的一名副市长,我感到无论在工作的范围还是在工作的要求上都发

收集有黄卫院士,事迹,成果,教学等较全面的资料.

生了很大变化,我深知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与新岗位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会加倍努力,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决心 要求自己自重自省自警

他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成功经验,立足于建设人文北京、科学北京、绿色北京、宜居北京。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期盼,按照首都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牢固树立首都的意识、大局的意识、首善的意识,不断推进工作的创新。

“我要时刻要求自己以走在全国前列的标准谋划工作,时刻要求自己自重、自省、自警。兢兢业业地做事,清清白白地为人,干干净净地做官。”黄卫表示,将时刻要求自己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紧密结合实际,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短短几句表决心的话,副市长就用了很多排比句。

亲民 努力为首都人民办实事 与其他就职的政府官员一样,黄卫表示要努力做好郭金龙市长的助手,与市政府其他班子的成员团结一致,相互尊重和信任,相互支持和帮助,以昂扬向上的工作面貌、忘我的工作精神,扎扎实实地把本职工作做好。 他特别提到,要努力为首都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一如既往地坚持勤政廉明、廉洁奉公,时刻要求自己对人民忠诚,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不辜负大家的厚望。

“再次感谢诸位!”副市长黄卫起身再次鞠躬,并在大家的掌声中,笑容可掬地离场。

——马上就访

黄卫当副市长能改善北京交通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说,院士当选副市长在北京尚属首次。在200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曾当选上海市市长。“但我想,选黄卫当北京市副市长应该不完全因为他是院士,关键是什么方面的院士。”汪教授说,黄卫是建筑和交通方面的专家,刚好符合北京市的发展定位。 “选这样一个有深厚知识背景的人当副市长,对北京未来改善交通和城市规划发展都有很深厚的影响。如果他具有战略性的目光和远见,北京可以少走弯路。”汪玉凯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vp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