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湘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4-06-24 19: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年级美术(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以前一年多的学习,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绘画作业普遍水平较高。 二、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二十课,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方面。具体有以玩具为题材,以儿童生活与科技益智结合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与创作学习。有以动物为题材,以想象为手段,以编织动物童话故事为目的的进行设计。有以“学生与生活、自然”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表现大自然、生活物象的情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有以“学生与文化生活”为切入点,学习小泥人、泥面具等内容,让学生感知中国陶瓷,体会民间玩具独特的审美趣味,培养对劳动人民热爱的情感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求新、求异为目的,形式多种多样,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满足各种学生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愿望。 四、教学重点:

1.想象画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绘画练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4.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培养美术兴趣。 五、教学难点:

1.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2.在绘画、工艺教学中,使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发展。 六、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的渗透,采取好学生带动差学生的方法。

2.要求在构图时饱满,画满,画大,画得有生气,有意趣。3、通过课堂讲评作业,教绘画技能与工艺制作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技能表现。 七、本学期教学的总要求 1.知识教育要点

(1)对各种自然平面形进行认识和感受。 (2)运用复杂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表现景和物。

(3)用记忆画形式表现自己的人和物,丰富儿童的视觉记忆表象。 (4)运用各种平面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对称形和不对称形。 (5)学习撕、剪、拼、贴等手工制作方法。 (6)了解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欣赏祖国自然风光。 2.能力培养要点

(1)激发学生观察生活、自然的兴趣。初步培养注意力和观察力。 (2)在绘画中能大量描绘所见所想的形状,画出色彩鲜明的画面。 (3)熟练使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涂、描、撕、剪、拼贴等,较顺利地完成作业。

(4)培养学生通过感受和想象,对美术馆作品和自然风光进行改革欣赏。

3.审美教育要点

(1)通过欣赏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使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自然风光。

第1课 大脚丫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学习在鞋垫上绘画,并能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另一只鞋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新鲜的绘画或装饰形式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在鞋垫上绘画的愉悦情趣。 教学重点:能用多种图案或花纹装饰鞋垫。 教学难点:能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另一只鞋垫。 教学准备:鞋垫若干双,记号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1.教师以儿歌《小兔子开铺子》引起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兔子开的铺子吗?

师:听一听,小兔子的铺子里都卖了些什么啊?(教师朗诵儿歌并提问)

师:小兔子的铺子里卖的什么啊?还少些什么? 2.出示鞋垫,引起学生兴趣 师:瞧!这是什么呀?

师:是鞋垫,谁能告诉我鞋垫是用来干什么的?除了垫在鞋子里还能干什么?

师:看!老师用鞋垫做了什么?(教师出示画上画的鞋垫) 师:你们发现这两只鞋垫上的画怎么样?鞋垫上的图案哪些地方一样?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3.出示示意图(图上有装饰正确和错误的两双鞋垫,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对称的含义)

师:看图上的鞋垫哪一双是正确的,哪一双是错误的? 师:小朋友们,看一下自己穿的鞋的鞋底,图案是怎么样的啊?(请学生仔细观察自己鞋底上的图案有什么样的规律,再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判断)

师:怎么样,观察好了没?图上的哪双鞋垫是正确的? 教师总结:

鞋垫上的对称图形,不仅形状一样,大小,颜色也是一样的,而且所对称的地方所在的方位也是一样的。

(教师出示小兔子,并以小兔子的口吻与学生对话)

师:小朋友们好,我的铺子里有好多种鞋垫就是没有你们这样画上画的,你们能帮我做一些吗?

4.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对称的关系 5.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评价

选一双装饰正确的,一双错误的,让学生集体评价。同时根据同伴的作品从所装饰的图案的大小、颜色等方面进行评述。(引导学生注意正确和错误装饰方法,强调对称) 6.学生互相欣赏作品。

第2课 剪刀添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和添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作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教学难点:使内容和环境尽量可能统一。 教学准备:风景图片、剪刀、胶、彩笔??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出示课前收集的风景图片。 2.赏析风景图片。

教学意图:了解图片内容,为添加做铺垫。 二、想一想:

1.思考:我们可以给图片上添加什么? 2.赏析书中作品,说一说制作方法。 说一说添加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意图:通过观察讨论,知道了解添加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添一添:

1.提出添画要求:

巧妙运用图片,内容与添加相统一,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构图要美观。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通过实践,使学生感受添画作业与平时绘画的不同之处,感受添画作品的独特美感。 四、赏一赏:

1.欣赏作品:找一找添加巧妙的作品。 2.谈谈添画的体会。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的能力。

第3课 小老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老虎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老虎。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老虎,学生能掌握利用椭圆形动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椭形并用基本形画老虎。

教学难点:画出老虎的不同动态。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老虎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老虎在森林中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过程:

1.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喜爱猜谜语,喜欢动物。所以我将学生较熟悉的兔子和小鸟的形象编成谜语让学生猜,再引出老虎的谜语,便自然过渡到课题学习了。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歌曲《两只老虎》精彩的动画和音乐,让学生边欣赏片中拟人化的老虎形象,边引导学生进入老虎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欢快的节奏来轻声哼唱而展开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

3.情境对话让学生欣赏与判断。

为了把避免绘画技能的简单枯燥传授,我设计将范画的出示用投影仪放出。并根据出现的老虎范画,教师扮演老虎角色来配音,与学生进行情境对话。学生在这种童话故事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明白如何艺术表现老虎的形状,色彩,花纹等绘画技巧知识。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两只老虎》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艺术化的老虎,学生完全可以边哼唱边画,甚至在手舞足蹈中去描绘。

5.自主评价式的新颖展示。

根据歌曲的意境,我用彩色纸制作了三个漂亮的“老虎”分别取名:《自我创新》、《模样好看》、《颜色鲜艳》。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小屋里,自己对自己的画作最初的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师生共同欣赏简评。 6.表演唱。

再次播放歌曲,师生一起大声学唱歌曲,并在有歌词“真奇怪、真奇怪”的地方,一起加以拍手节奏练习。然后,根据歌词意思自由想象加上各自的动作边舞蹈边演唱,结束课堂学习。

第4课 动物聚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团、搓、压等技能表现出动物的脸部特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愿意自主选择动物头型进行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用团、搓、压等技能表现出动物的脸部特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教学准备:

1.牧场的背景图。

2.KT材质的圆形、三角形、梯形头型的动物范例若干,圆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参观牧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听说今天开心牧场有一场动物聚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引导学生发现牧场里空荡荡的,怎么一个动物都没有呢? (二)以猜谜语的形式一一出示范例。

1.师:噢,原来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让我们把它们请出来。 2.师:说动物谜语,学生说对谜底师随即出示范例,并引导学生想象三角 形、圆形、梯形的还可做成哪些动物?

(1)圆圆脑袋长耳朵,红红眼睛白白毛,爱吃萝卜和青菜。(兔子:圆形头型)

(2)尖尖脑袋尖尖嘴,狡猾聪明注意多。(狐狸:三角形头型) (3)头上尖尖角,说话“哞哞”叫,只把草当饭。(牛:梯形头型)

一、欣赏感受

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 (生表演)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生观察、记忆)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能! 8.生作画。

第二课时 一、赏析评述

1.师:上节课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还有观众! ??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二、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 生:我学会了速写! ??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第八课 彩点点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 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 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 教学重点: 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难点: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教学准备:彩笔、画纸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画满红色、黄色、蓝色的三个酒杯, 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 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

眯着眼睛侃侃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 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3) 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 牵牵手儿拉长线, 九点、十点、无数点, 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

第九课 动漫亮相 教学目标:

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能力。 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的有个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 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卡纸。 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内容内涵很丰富,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师可根据当地条件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灵活地处理教材。一般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

活动一:欣赏感受——分析评述——掌握特点——设计表现——探讨研究——课外延伸

活动二:了解方法——确定思路——创作表现——交流欣赏。 活动一可将欣赏和创作结合起来,首先给学生欣赏几个经典的、积极向上的中外动画片片段,美美地饱览卡通明星的多姿风采。然后再让学生讲讲最喜欢其中的那一个卡通形象,为什么?接着从片段中抽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卡通形象来分析评述其艺术特点。在分析时可采用直观的方法,如:讲解分析“唐老鸭”的形象特点时,将唐老鸭和生活中的鸭子放在一起,让学生发现区别在哪儿?并让他们自己总结,抓住生活原形的特点,运用夸张、变形、简练、鲜明对比等一些卡通形象的基本的艺术特点,为自己喜爱的小故事中的主角设计形象。 在让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动起来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图,自己探索制作方法。然后教师就一些难点问题提示后,利用课外做出来。

在这一阶段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点:

1.简单了解卡通片的制作过程、方法; 2.对优秀的卡通片有基本的鉴别能力;

3.掌握运用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造型规律进行卡通形象的创作。 活动二:可由欣赏一本卡通连环画入手,来了解创作卡通连环画的简单方法。 创作过程如下:

1.根据故事情节,将故事分为若干个场景(策划文字脚本)。 2.根据每一个场景构思画面。注意每一副画面都要清楚地表达出故事情节。

3.创作绘制出每一副画面。注意:构图饱满,主要的形象要突出;同一个角色在不同画面中形象不能差别太大。

4.整理装订。最后同学们将做好的连环画互相交流观看,并评出最优秀的卡通连环画。在这一阶段应让学生将在动画片中所学到的简明、概括、夸张等手法,运用到连环画中的人物和场景的创作绘制中去。 作业要求:

活动一:设计一个造型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并试着让它动起来。 活动二;将你熟悉的小故事改编成连环画形式画出来。

第10课、民间玩具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玩具源远流长,分布地域广阔,它的种类、材料、造型都各不相同。由于它们是相互借鉴与传承的共性艺术,因而具有稳定的传统式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课以了解中国民间玩具为教学内容,以欣赏山西民间玩具为切入点,开展探究式的学习。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接触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性,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玩具和民间艺术的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民间玩具的特色;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山西民间玩具的特色。 教学准备:

学生:美术书、课前收集中国民间玩具的资料和图片或实物。 教师:中国民间玩具的课件或图片、山西民间玩具的实物 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1)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中国民间玩具的图片,有的同学还找到了实物,对中国民间玩具也有了一点的了解。老师也找了一些中国民间玩具的图片,想看吗?出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

(2)播放中国民间玩具课件,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玩具,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多样性。

(3)欣赏教材中的民间玩具作品,提出问题:

翻开课本,仔细观察,小组讨论:①图片有什么民间玩具?你见过吗?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②找出这些民间玩具的共同点?③它们在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什么特点?

由各个小组长汇报,师生共同总结: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点是:色彩鲜艳、造型丰富、废物利用。 感受阶段

中国的民间玩具种类很多,这节课重点欣赏富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玩具──山西民间玩具(再次出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山西民间玩具)

(1)出示山西民间玩具各种虎造型的民间玩具课件。 (2)小组围绕以下4个问题展开讨论:

A.这些民间玩具以什么动物形象进行夸张、变形? B.民间玩具老虎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C.民间玩具老虎选用什么材料进行制作? D.你知道民间玩具老虎的寓意吗?

(3)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虎造型的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用虎的形象进行夸张、变形,它具有造型粗犷、质朴、生动优美,注重装饰性,大胆取舍细节,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用布、面、土等材料制作,有勇敢、强悍、吉祥之意。

(4)欣赏各种山西民间玩具(出示课件:各种山西民间玩具),师生共同总结山西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山西民间玩具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民间艺人采取最简易、最便利的手工制作,利用最廉价的面、土、布、木、纸,凭籍灵巧的技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它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物质产品。同时又是传授美的艺术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美与实用的和谐。山西民间玩具有着深刻的寓意,借助虎、鸡、鱼、龙、凤,这些人们喜爱的、有特定审美内涵的形象,巧妙地表达“吉祥如意”、“富贵荣华”的主题。山西民间玩具有造型粗犷、质朴、生动优美,注重装饰性,大胆取舍细节,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色彩在山西民间玩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以喜庆、吉祥为主题,因此,以它红火、热烈、艳丽的色彩而面世。 发展阶段

欣赏本地的民间玩具(学生带上家长收藏的民间玩具实物或图片,教师也可播放本地民间玩具的图片课件)相互欣赏,从材料、造型、色彩、寓意认识本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拓展阶段

欣赏外国民间玩具(课件欣赏)让学生了解、体验外国民间玩具的多样性,感受艺术的多元化。

第11课:小蜗牛慢慢爬

教学目的:

1.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蜗牛。 2.通过画蜗牛,学生能掌握画圆形动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形并用基本形画蜗牛。 教学难点 :画出蜗牛的不同动态。 教具准备:

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

1.导语 :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学们都见到过蜗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着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动的姿态,真惹人喜爱。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蜗牛。 2.板书课题:蜗牛 3.新授:

(1)讲解怎样画蜗牛。 演示画法(边演示边讲解)。 画法步骤(用彩色粉笔画): 请同学们练习两遍画法。 (2)讲解怎样画各种姿态的蜗牛。

师: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活动。它们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后爬行的,有抬头的,有低头的等各种不同的姿态。这些神态各异的蜗牛,我们该如何去画呢?

(出示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 抬头的 向前爬的 后爬的 低头的

(教师设问,各种姿态的蜗牛哪里在变动?) (3)教师总结蜗牛动态画法规律。

强调:蜗牛不同动态的画法主要是肉体的变化,圆壳不动,因此画蜗牛先画圆壳,再根据蜗牛的不同动态画出肉体及触角。 (4)启发引导学生绘画: 师:蜗牛喜欢在什么地方爬行?

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让蜗牛自由自在地爬行。 (出示范画: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爬行。)

教师:请同学们看示范画,画面上的蜗牛是在干什么? 上:天空上有什么?(乌云)是什么颜色?

下:草地上有什么?(花草、蘑菇)是什么颜色? 4.课堂练习。

教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只蜗牛,会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 教师:如默默地爬行,与另一只蜗牛亲热地说话等。

教师:请两名同学说出自己要画的场面。

作业 要求:在草地上画出不同姿态的小蜗牛(最少五只)。 注意事项:

①抓住蜗牛圆壳和肉体的画法特点。 ②注意圆壳和肉体的比例关系。 ③色彩要活泼鲜艳。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课外作业 :

在生活中观察各种蜗牛的动态并写生蜗牛。 6.板书设计 课题(板书) 演示画蜗牛的步骤 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

第12课、打扮相框 教学目标:

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智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用具: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1.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2. 揭示课题。 二、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5)学生发言: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实践活动: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四、作业评价: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评选设计之星。 五、小结拓展:

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

第13课、杂技高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②运用平面或立体材料,设计一个\扳不倒\的立体造型。

2. 过程与方法:①在“玩”中感受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②在欣赏中感受“不倒翁”民间玩具的装饰色彩、造型特点;③在探究中,解决材料妙用和组构“扳不倒”杂质小演员的立体造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民间玩具\不倒翁\,感受其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奥妙。

教学重点:运用纸材设计制作\扳不倒\的杂技小演员立体造型。 教学难点:材料妙用;设计制作美观有趣的“扳不倒”造型。 兴趣点:玩“不倒翁”;想像杂技小演员有趣的动态。 观察点:“不倒翁”的造型色彩、花纹。 教具准备:不倒翁玩具,相关道具。 教学过程 :

一、 欣赏玩具,导入新课。

二、 出示“七品芝麻官”玩具,猜一猜:它是谁?

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较重,色彩鲜艳,形象滑稽、有趣------)想一想:小博士的话对不对?

试一试:出示道具,找一些能滚动的东西,放一些橡皮在瓶盖里边,再转动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做一做:制作一个能滚动的立体造型并在上面设计一个动态美的杂技演员。(教师示范) 三、进入游戏,设计制作。

1. 我们班要组建杂技团,每人制作一个小演员来参加表演,看谁能被选上,只要符合下列标准就可以:造型美、人物动态美、色彩美、扳不倒。

2.学生设计制作。 四、评价展示,表演。

玩一玩,评一评:看谁的杂技表演最有趣?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使我意识到,自主探索,反而让学生放开手脚,这节课老师没有作讲解,完全是学生观察,思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演员形象稍显粗糙。

第14课、男生女生 教学目标:

1.观察男孩、女孩外貌上的不同,描绘出不同的形象。 2.引导学生自由设计制作男孩、女孩其它形式的作品。 3.在美术活动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活动一

活动内容:比比谁的嗓门大。

活动目的:初步感受男孩、女孩的不同,增强男孩、女孩之间友情,导入新课。 活动时间:3分钟 活动过程:

1.教师用哨声组织学生按男、女站好队 师:吹哨。

师:有的同学很奇怪,怎么美术课老师吹起哨儿了呢?今天上课呀,老师用哨声来带领大家做一个游戏,咱们先来赛一赛、比一比谁的嗓门儿大,好不好? 生:好。

师:教师哨声一响,男女同学各站一队,男同学右,女同学左,看男同学快还是女同学快。 师:吹哨。 生:排队。

2.男、女同学互相问好,初步感受男、女孩的不同之处

师:男同学向左转,女同学向右转,男同学喊:“女同学好!”,女同学喊:“男同学好!”,我喊一、二就开始。

师:一、二喊 男生:喊。 女生:喊。 男女生:齐喊。

师:同学们喊得都很卖力气,那到底谁的声音大呀? 生:一齐回答。

师:好了,老师觉得男同学的声音很宏亮,女同学的声音很清脆、悦耳。(通过刚才的比赛,让同学们潜意识感到男孩和女孩在声音和其他方面是有区别的) 活动二

活动内容:比比谁收集的图片好。 活动目的:资源共享,拓展认识。 活动时间:6分钟 活动过程: 1.贴图片

师:在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男孩和女孩的图片,现在请大家迅速把你收集到的图片贴在展板上。 生:贴图片。

2.观察、描述、介绍、分析图片

师:同学们搜集到的图片可真丰富,你们最喜欢哪个形象,同学们选一选,然后放在讲桌上。 生:任意选择。

师:同学们选的都很认真,我们一起欣赏这几幅。

师:老师发现了一张很有意思的图片,同学们看看是什么。 师:拿一张图片,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师:这是谁选的。 生:我。

师:你说说选他的理由,再绘声绘色的描述一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小朋友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就服装、动作等谈看法) 师:这还有一幅,你们觉得怎样? 生:好。 个别生:不喜欢。 师:你说说理由。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 活动三

活动内容:比比谁的想法、做法好

活动目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启发练习基本方法。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过程:

1.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

师:刚才咱们共同欣赏了许多的图片,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展示给了老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一个是女孩叫丽丽,一个是男孩叫亮亮,他们非常想和大家见见面,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v5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