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有关问题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3-05-31 07:3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环境资源

力不同,对市场的影响力不同,就会产生降低或提升旅游资源的价为一种单纯的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旅游值的现象。特别是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同类资源的更广泛存在,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的影响,环境从而造成我国旅游资源破坏、就会使旅游者进行更多的对比和选择。一种资源可能在本区域内质量下降。只有环境优美,才具有旅游价值。在旅游开发和环境保

“防胜于治,防先于治”的管理思想,使这一管是优质资源,但扩大区域范围对比和选择的结果,优质资源可能就护工作中,应当突出

会变成一般性资源。自我感觉良好的资源观念,就会遇到无情的市理理念始终贯穿于旅游规划、开发,发展和巩固等各个环节,各个场挑战,导致那种想当然的资源优势却很难成为想当然的市场优阶段,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实行综合治理。坚决克服旅游开发与发

展中重产值、轻环境的短期行为,避免“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手段。势。

因此,开发旅游资源一定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才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

[6]

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例如享誉国内外的山西佛教圣设更多、更好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五台山”,就是以佛教文化为基础开发建设,形成了游山拜佛的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地

特色休闲旅游景观;山西以晋中为主的晋商大院充满地方浓郁民游财富的责任。相信在全民环保意识日渐提高的今天,通过各地政族文化特色,在全国也具有相当的知名度,特别是随着电视剧《乔府和有关部门对旅游环境的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我国的旅游资家大院》在央视的热播,山西乔家大院迅速成为全国旅游热点景源一定能够得以持续利用和健康发展,旅游业一定会真正成为现区,游客日接待量猛增10多倍,黄金周日均超过1万人。目前,乔代社会中的一项“朝阳产业”。

山家大院已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开发促进了文物升级。

西人民不仅没有因为旅游开发淡化甚至失去了晋商原有的精神,[参考文献]而是在积极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传承着“敬业”,“勤奋”,[1]Elizabeth,A.W.Thelicensingofpatentsunderasymmetric“诚信”和“谨慎”这宝贵的八字方针。另外,还有珠海的海泉弯温泉inform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IndustrialOrganization,度假村;哈尔冰的冰灯节;傣族的泼水节等等,这些地区都是在发1992,10:171~191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挖掘和培植出了具有[2]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在关于“文化自觉”座谈会时的讲话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虽然每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硬件设施[3]许鸿畅民族文化旅游建设漫淡建设的规模,但是只要能够把这些特色旅游资源充分发掘出来,利[4]徐蔚冰中国旅游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旅游管理研究,2000,

)用起来,那么它们都将是独一无二的。(3

4结论[5]仇保兴简论旅游资源开发[J]风景名胜,2000年第三期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6]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M]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3月第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政策和高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一版.创造了良好条件,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应当强调指出的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些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有许多是不【来稿时间】2010-08-08可再生的旅游资源,需要倍加珍惜和呵护。不要把旅游业的发展视

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有关问题的思考

李萍

(山东省日照市委党校山东日照276800)

摘要: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区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保存

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加强湿地保护立法、生态效最完整、

益补偿试点、环境保护的执法宣传、行政管理权限等有关问题的探讨,不断提高保护区科学管理水平,使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管理问题

自古以来,人们依水而居,逐渐发展成了不同大小、不同风格

的城市,湿地周边既是人类择居的理想场所,又具备城市发展的客观条件。千百年来,人们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却在片面追求城市效率的同时,忽略了湿地的功能与效益,大量的湿地被城市化进程蚕食,工业及生活污水使得城市湿地的水质不断下降。由于湿地消失和退化引发的洪灾隐患、水体污染、环境恶化与经济发展的瓶颈效应是世界各地城市化过程中的通病之一,这表面上看是一个局部问题,实则是关系到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关键问题。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黄三角湿地形成年代较短,生态平衡脆弱,而且受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地下海水入侵等影响,湿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几年区域内河流的水质都是中度或严重污染,直接威胁到湿地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国家应尽快制定并颁布《湿地保护条例》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综合性专门法规,保护湿地的一些规定零散在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中,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不能满足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我国作为《湿地公约》缔约国,制订湿地保护条例是我国履行国际义务的基础和保证。因此,为遏制破坏性使用湿地行为,发挥湿地的生态和经济功能,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履行我国作为《湿地公约》缔约国的国际义务,需要通过制订湿地保护条例,维护我国在湿地保护中的国际形象。

2通过立法保护黄三角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必须通过立法有效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制定一个既符合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又能满足黄河湿地生态保护管理的要求的法律法规,使湿地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有效地保护黄河湿地鸟类、动植物、水生生物资源,保持黄河湿地生物多样性。正确处理湿地保护发展与开发利用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部门主导与依靠各方面力量的关系。坚持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把湿地保护纳入各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计划。加大保护力度,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强化天然湿地保护,制止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行为,使湿地保护走上健康有序轨道。

3应尽快启动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从湿地具有重要的多种服务功能和提供公共产品的属性出发,应尽快建立起一套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通过公共财政投入,对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的管护经费等给予补助,对湿地范围内因保护湿地而受到直接经济损失的相关利益者给予适当补偿。为推动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议有关部门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尽快确定试点的目标、任务、工作方案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管理办法,明确试点的范围、补偿的对象和标准,由中央财政提供资金,尽快启动试点工作。

4统一行政管理权限,加大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力度

进一步加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力度,统一行政管理权限,增加湿地保护资金的投入,建立并完善“综合协调、统一监督、分部门实施”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将湿地保

China

环境资源

护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用于湿地保护工作的必须依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对有特殊保护价值但不具备建立资金投入。积极开展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示范工作,强化政府和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件的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小区或者湿地公园。

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机制,因缺水导致湿地湿地是价值较高的生态系统,同时又是脆弱、敏感的生态系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功能退化的,应当建立湿地补水机制,定期或者根据恢复湿地功能统。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任何一种因素的减少,都会引起生态系需要有计划地补水;因过牧导致湿地功能退化的,应当实施轮牧、统的失衡。人类要尊重生态系统的平衡,更要防止由于人类的自身限牧,退化严重的实行禁牧;因开垦导致湿地功能退化的,应当退活动破坏这种平衡。因而,在发展黄河三角洲湿地经济中要遵循一耕还湿,为全面、通过运用经济、科学、深入地开展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事业打好定的生态规律保护好湿地,行政和法律手段,按照坚实基础。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杜绝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状况,合理调整湿地产业结构,形成具有更高

确权、发证工作,建立湿地资源档案。依法做好湿地的登记、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和良性循环。

5加大环境保护的执法和宣传力度必须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全民湿地保护[参考文献]意识,加强湿地保护组织的管理职能,用经济、行政、法律的手段保[1.]赵延茂等,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北京:林业护管理湿地,保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持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出版社,1995维持。杜绝捕杀鸟类、野生动物、水生物、植物,坚决查处使用禁用

渔法和毒鱼、炸鱼,保证河道下泄洪水畅通,消除其污染源。渔具、

【来稿时间】2010-08-08

规范湿地保护区的设立标准,对符合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湿地,

分子生物学在环境污染隐性侵权

责任追究中的价值

杨丽沙

(湖南大学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根据传统民法学观点,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是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赖以发生的根据,是构成侵权行为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而在

精神发生损伤,环境污染侵权案中,当污染源产生有害污染物直至进入受害人领域,破坏了受害人所处的环境,使细胞内组织发生变异、

但尚未造成受害人人身的实际损害、尚未表征为疾病前,无法追究致害人的法律责任。而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由于它能从分子水平了解各种生命现象的根本原因,使细胞内组织变异的可视化变得可能,因而为环境污染隐性侵权中损害事实的认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为侵权责任的追究提供了依据。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环境污染隐性侵权;环境污染隐性损害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日趋扩张的

自然灾害频繁生态影响,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生态失去平衡、

发生、环境污染病流行,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侵权案不断发生。

根据传统民法学观点,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是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赖以发生的根据,是构成侵权行为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普通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往往是该行为直接作用于人身或财产而

事实明了、简单,而环境污染行为造成他导致的损害,其过程直接、

人损害的过程却要复杂得多。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污染源产生有

(如空气、水、害污染物→排放有害污染物→有害污染物进入媒介

土壤等)→进入受害人领域→造成损害。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事实并非通过污染物质直接作用于人身或财产就完成的,而是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流程,具有持久性、潜伏性。那么,当污染源产生有害污染物直至进入受害人领域,破坏了受害人

精神发生损伤,但尚未造成所处的环境,使细胞内组织发生变异、

受害人人身的实际损害、尚未表征为疾病前,致害人是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呢?

笔者认为,环境污染隐性侵权事实上给被侵害人造成了损害,目前的医学技术无法将之确定为损害事实,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水平的发展,这种损害必将可视化,并牵涉到相关的法律问题。

1环境污染隐性侵权损害

由于环境污染导致了人们所处环境的改变,环境质量的下降

阻使人们脱离了原有的生活秩序,具体表现为日常生活被干扰、

碍,无法象往常一样享受或安静(如噪声污染)、或干净(如空气污染)、或适宜光亮(如光污染)等的生活。这些,均造成了人们生活质量的大幅下降和生活福利的严重减损。长此以往的生活妨碍,往往造成了当事人的精神损害,而由此产生烦躁、紧张、不安等综合性情绪体验。这种精神损害虽谈不上精神疾病,但事实上已给当事人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第一,可引起缺乏耐心和易怒,即使是低度的压力,也使人难以应付,情绪过度紧张无法承受;第二,导致疲乏或浑身无力;第三,难以集中精力和保持正常思维;第四,导致身体

直肠出血、脉搏加速、手功能的异常,如连续头晕或暂时失去记忆、掌冒汗、慢性背痛、颈痛、慢性或严重头痛、颤抖、失眠等;第五,可

高血压、冠心病、胃肠疾病甚至癌症等。能产生并发症,如荨麻疹、

环境危险不仅会使人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同时也带来了各种身体上的改变。由于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现代人类从胚胎到死亡,始终处于环境化学物等有害因素包围之中,人类健康已深受环境影响,疾病病谱也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五十年代以前,疾病病谱多为生物性和营养性,以传染病为主体。而现在,疾病病谱多为环境污染性,以心血管疾病、职业病、公害病等非传染性疾病

这些与环境因素有关的非传染性为主,癌症的发生率大幅度提高。

而事实上,在身体疾病所引起的死亡率已占总死亡率的90%以上。

出现表征、表现为疾病前,人们的身体组织已经遭受了侵害,出现了细胞内的组织变异,是疾病的潜在前体,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才最终演变为疾病。这种损害对个体而言,并未使个体承受病害的痛苦或机体功能上的损伤,并没有使个体遭受生活福利的显著减损,仅仅可能使个体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以上情况均无法确定是否已经实际发生了“损害”,但都属于暂未诊断为疾病的健康损害,是疾病发生的前体状体。有学者提

摸不着,出,将这种隐性损害纳入法律调整的范畴,但由于看不见、

很难予以界定。

2分子生物学发展对隐性损害确认的意义分子生物学,这门与环境污染侵权似乎有点远的学科,在环境污染隐性侵权责任追究上体现出了特有的价值与意义。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现代生物学,一门带动整个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是生物化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学、生物物理学等学科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崭新学科。“分子生物学”一词最早于1945年WilliamAstbury首先在HarveyLecture上应用的,由于它能从分子水平了解各种生命现象的根本原因,一开始就将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生物大分子—核酸(DNA和RNA)的研究,并己经

“共同语言”。分子生物学的出现归功于人类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的

对生命现象的观察和看法,以及研究技术和方法的逐步深化和精密,即在认识上由宏观向微观转变,技术方法由粗放向精细准确转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其相关的研究技术已日

中国产业IndustryofChina6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u3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