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文言文里的智童》课例案例(教案+教学实录+选文)14

更新时间:2023-09-01 03:25: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

文言文里的智童

适用年级:六年级

议题:古代智童带给我们的启示

文本分析: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古老而美丽的故事,运用最精炼的文字将中国古代文化以故事的形式一一呈现给孩子们,并使得这些久远的历史人物,轻松地进入儿童的思想领域,与他们的血脉相连接。选文中的六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分别讲述了杨氏之子、曹冲、司马光、王戎、谢道韫、陈元方这六个孩子的聪明故事。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努力做一名“智童”。

教学目标:

1、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大意,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为初中学习文言文作好铺垫。

3、通过比较阅读,梳理出文言文里几个智童的共同特点:思维敏捷,观察仔细,勤于动脑,从而获得启迪,自己在生活中也要试着做一名“智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比较阅读,梳理出文言文里几个智童的共同特点:观察仔细,勤于动脑,思维敏捷,言语巧妙。从而获得启迪,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努力做一名“智童”。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思路:

首先温习五年级学过的课文《杨氏之子》,用学过的课文导入新课,同时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开始为原则,以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为目的,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努力营造一个快乐简单的学习氛围。

其次,分层推进,阅读体会。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再小组合作阅读《王戎识李》、《谢道韫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三篇文章。这一过程给足学生阅读的时间,“放”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交流与分享。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的模式,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然后再进行梳理比较、归纳提升。在学生读完这六篇文言文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六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最后是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引导孩子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养成阅读的习惯,才能达到群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二、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1、回顾《杨氏之子》。

2、学习文言文有哪些好方法呢?

3、杨氏子的聪明具体表现在哪儿?

三、分层推进,阅读体会

(一)指导自主阅读《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

1、出示阅读任务,学生自主阅读。

2、交流分享阅读感受。

(二)、小组合作学习《王戎识李》、《谢道韫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1、出示合作学习的任务,小组合作,学习这四篇文章。

2、学生分组合作阅读这三篇文言文。

3、学生小组分享阅读成果。

四、梳理比较、归纳提升

1、这节课我们一共读了六篇文章,你发现这六篇文章都有什么共同之处

吗?

2、这几篇文章也很多不同之处,有哪些不同?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小结。

2、好书推荐。

教学实录:

师:河东六四班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来自合江县人民小学的巫老师,见到你们真高兴。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姓巫,巫老师。

师:真会听,当别人在发言时,能认真倾听,这是一种素质,但学语文光会听还不够,还得会表达,能把自己的想法大大方方地说出来,这就是能力。这节课,巫老师就希望大家既会倾听,又能表达。

师:今天巫老师要给大家上一堂特别的语文课:群文阅读。我们要在这一节课里学习六篇文章,一节课学六篇文章,这简直就是一个挑战,同学们,你们敢接受这样的挑战吗?

生:敢!

师:同学们,早就听说咱们班的经典诵读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全校闻名,同学们个个都是行家里手,现在就让我来见识一下,可以吗?我说前半句,请你们补充后半句:言必信,

生:行必果。

师:与朋友交,

生:言而有信。

师:已所不欲,

生:勿施于人。

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师:哎呀,六一班的同学果真是名不虚传呀,相信大家在课堂上一定会有更加精彩更加出色的表现!

师:作好上课的准备了吗?

生:作好了。

师: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吧!

师:五年级时,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大家还有印象吗?生:有。

师:我们先来温习一遍课文,能背诵的就背诵,不能背的可以看着读。边读边回忆一下,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生背《杨氏之子》。

师:孩子们,你们的琅琅书声是课堂上最动听的声音。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习文言文究竟有哪些好方法呢?

生:可以借助书后的注释。

师:对,注释是我们不开口的老师,学文言文一定要多请教这位老师。

生:还可以查资料。

师: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生:可以问问同学。

师:对呀,向老师同学请教是个好方法。

生: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生:可以多读几遍,直到弄明白为止。

师:对,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推测想象、向同学请教、反复诵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这节课,巫老师就带着大家运用这些方法,完成我们的阅读任务。

师:《杨氏之子》这篇文章中说杨氏子甚聪惠。那他的聪慧表现在什么地方?生:孔君平用杨这个姓来捉弄他,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氏子也用孔这个姓来回敬他,说没有听说孔雀是你家的禽。

师:你用我的姓开玩笑,我也用你的姓作文章,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生:当孔君平的话音刚落,杨氏子就应声而答,说明他的反应很快。

师:反应快,回答妙。像杨氏子这样聪明的孩子,我们把他叫做――智童。(板书智童)在我国古代,像这样的智童还有很多,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两组文言文,再去认识几个这样的智童吧。(板书文言文里的智童)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我们来看图猜故事,这个是——

生:曹冲称象。

师:这个呢?

生:司马光砸缸。

师:这两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我们都非常熟悉,但是,今天这两个故事是以文言文的方式呈现出来。现在,我们就来阅读这两篇文章,当然,我们要带着任务去读,边读边思考,这是我们的阅读任务,(大屏幕出示阅读任务)请大家先默读一遍,明确要求,任务完成后,可以和你的同桌小声地交流一下你的阅读感受。好,开始阅读吧!

师:好,都读得差不多了吧?

生:差不多了。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我们的阅读感受。《曹冲称象》中最能体现主人公聪慧的语句,你勾画的是哪儿?

生: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这是曹冲想出的称象的方法,这个方法真好,即不用把大象大卸几块,也不用去造一杆大称,所以太祖“大悦,即施行焉”。曹冲的聪明,就在于他能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生:在生活中我们要尽量开动脑筋,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师:要多动脑筋,相信你就是一个这样的孩子。

生:平时要多动脑筋,善于思考。

生:做任何事情都要懂的变通,不要墨守成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师:你的发言很精彩,老师特别佩服你。

师:的确,我们遇到事情要学会变通。众位大臣饱读诗书,却由于不会变通,所以想不出称象的方法。

生:老师,我要补充一下,我勾画的语句是从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到则校可知矣。这里和曹冲的聪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反衬。而且我还从这里了解到,称东西有时不一定要用称。生活也一样,有时这一条路行不通,可以换一条

路,脑筋一定要学会转弯。曹冲称象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师:说得真好。你有一双亮眼睛,读出了大臣和曹冲的对比,更能体现曹冲的聪明。

师:我们再看《司马光砸缸》这篇文章,你们勾画的最能体现司马光聪慧的语句是哪句?

生: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师:其它同学还有看法吗?

生:没有了。

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当危险来临的时候,当一起玩耍的孩子命悬一线的时候,其它孩子众皆弃去,司马光却是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的聪慧,就表现在危急时刻,他能沉着冷静,急中生智,解救伙伴。

师:我们从中这个故事中又受到了什么启示?

生:在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因为光明就的眼前。

生:在朋友遇到危险时,要想办法救他。

师:对,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朋友。

生:这个故事体现出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其他孩子四散逃去,只有司马光沉着冷静,想出了办法。我们还可以把我们的理解和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来,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这句话。要读出其它小伙伴的惊慌失措,读出司马光的沉着和冷静。

师:这两个孩子,一个五六岁,一个七岁,却是如此聪慧,令人佩服,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呀。接下来,还有三个像这样聪明的孩子等着我们去认识。大家先看看这几篇文章的题目。

生:《王戎识李》、《谢道韫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师:这三篇文章,我们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由于我们要同时阅读三篇文章,读完后,还要选一篇文章进行成果分享,所以这一个环节,小组成员之间要积极地进行合作,分享和交流,这样才能提高效率。现在请看大屏幕,默读一遍合作学习的任务,明确要求。

师:请翻开阅读材料,开始阅读这三篇文章。

生:学生小组合作阅读三篇文章。

师:好了,同学们,请坐端正,我看见有的小组已经完成学习任务了,有的小组已经作好分享的准备了,现在我们就来分享这三篇文章的阅读成果。老师要提醒大家的是,各个小组在汇报的时候,可以参照汇报提纲,但也不要拘泥于这个提纲,形式可以多样化,台下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等同学说完后,你可以畅所欲言地进行补充。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汇报分享三篇《王戎识李》的阅读成果。

第一小组四个同学上台。

生1:大家好,我们这个组为大家展示《王戎识李》的阅读成果。

生2: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王戎,最能表现主人公聪慧的语句是:树在道路旁而多李,此必苦李。这句话的意思是:王戎回答说树长在大路的旁边,而树上还结了这么多的李子,这些李子一定是苦的。

生3:文章是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主人公的聪慧的,其它小孩都经不住诱惑,都争着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

生4:从文章中我受到的启示是:我们要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而且我们遇事要冷静,不能盲从于别人。其它同学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生:对生活留心总是有好处的,这像这个李子,结在路边,人们见了一定会去摘来吃,但它的果子还是多得压弯了枝头,这就说明李子一定是苦的。

生:还要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生4:我们这个组还要分节奏朗读一下文章。

(台上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文章)

师:谢谢这个小组的精彩分享。

师:王戎的聪明,在于不经过品尝,只凭自己的观察和推测,就能判断这李子是苦的。板书:识苦李。

师:还有两篇文章,还有哪些小组愿意来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

第二小组四个同学上台。

生1:大家好,我们这个小组为大家分享《陈太丘与友期》的阅读成果。

生2: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元方。最能体现主人公智的语句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与我的父亲相约

在正中午,而到了中午你还不来,就是不守信用,你对着儿子骂人家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生3:文章是通过对话的手法表现主人公的聪明的。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文章后面还写到了友人惭,一个七岁的小孩,却能把一个大人说得如此惭愧,这就说明他也是饱读诗书的。

生4:从这篇文章中我受到的启示是:做人要守信用,俗话说轻诺必寡信,民不信不立。守信是做人的根本。也告诉了我们,时间就是生命,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就是慢性自杀。现在由我们小组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文章)

师:非常感谢你们的分享。

师:友人自己迟到了,就已经言而信,失去信用了,可是他不但不自我反省,反而无理的责怪对方。而元方的聪明,就在于他能义正辞严地驳斥对方的无理责难。谁能像刚才那样,也用三个字来提炼一下板书?

生:严斥友。

生:严斥责。

生:严作答。

师板书严作答。

师:还有最后一篇文章,哪个小组上台来分享?

第三个小组上台。

生1:大家好,我们这个组要和大家分享《谢道韫咏雪》的阅读成果。

生2: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谢道韫,最能体现主人公智的语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如把它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生3:文章是通过对话手法来表现出主人公的聪明的。

生4:从文章中我受到的启示是,运用恰当的比喻将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让人深受启发。

生3:而且不要墨守成规,要跳出常理,要将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让人更好地认识这种事物。

生4:我们这个小组还要分角色朗读表演读。(分角色表演读)

师:感谢你们的分享,请回到座位上。

师:还有同学要补充吗?

生:我认为后面那句也用了对比。她也像王戎那样善于观察生活,留心了那个柳絮,也更好地形象地比喻了雪。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生:用柳絮的飘扬,来比喻了雪的芬芳。

师:柳絮那么洁白,那么轻柔,充满了神韵。

生:从谢道韫的比喻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师:她的确是一个才女。

生:她找到了雪和柳絮的共同点,那就是轻柔,她用柳絮的轻柔赞美白雪的轻盈。师:你的发言真的很精彩。

师:谢道韫的聪明,就在于她才华出众,妙作比喻。板书妙比雪。

师:同学们,虽然这几篇文言文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大家真正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不光把文章读懂、读明白了,还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你们真是学语文的高手,我佩服你们!

师:这节课我们一共读了六篇文章,你发现这六篇文章都有什么共同之处吗?生:每一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有他的独到之处,让我们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或从中明白一定的道理。

师: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非常非常聪明。

生:文章都用对比来突出主人公的聪明。

生:这几篇文章都是文言文,虽然字数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丰富。

师:这就是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言简意赅。

师:这几篇文章也很多不同之处,首先,文章的出处不一样:有五篇选自《世说新语》,一篇选自《宋史》、一篇选自《三国志》;

生: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人公的“智”。

师:对,有的通过语言,有的通过行动。

师:同学们,通过这六篇文言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六个古代的智童大家一定受益受益匪浅。走遍天下书为侣,在这里,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两本好书,有机会你们找来读一读,争做一名当代的智童。

教学反思:

1、虽然我在课堂上也恰当地使用白板进行了课件的展示、批注与板书,但技术还不够熟练,电子白板的使用技巧有待进一步提升。

2、这一次上课前尽管经过了几次试讲,但心里还是忐忑不安: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问题也许会有无数种不同的回答,这样,每一堂课都是千变万化的,我能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根据当时学生的表现来调控课堂?学生的回答,我能不能做出适当的评价?如果出现了与我的预设完全不同的意外,我该怎样处理……顾及越多,约束就越多,例如在评价谢道韫时,当时孩子们都在积极地思索文章是如何表现谢道韫的“智”的,而我就怕学生说不到位,又耽误时间,就直接告诉学生,她的“智”表现在“妙比喻”。而实际上,当时有的同学已经提炼出了更为精妙的说法“妙比雪”。课后反思,这一环节是没有达到课前所预设的效果的。

这一次上课,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自己觉得收获颇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会反复进行“反刍”,细细地从这一堂课中寻找自己与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并努力去将它缩短、缩短……

选文:

群文阅读材料:

杨氏之子

——《世说新语》刘义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注释)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甚:很。

聪惠:聪明、聪慧。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孔君平: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名声。

诣:拜见。

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乃:就,于是。

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示,给------看。以,来;以便。

此:这。

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曰:说。

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禽:鸟类。

曹冲称象

——《三国志》陈寿曹冲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太祖大悦,即施行焉(yān)。

(注释)

智:智慧。

意:意识。

及:达到。

若:相比。

致:送到。

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

访:询问。

群下;手下群臣。

咸:全,都。

理:办法;道理。

置:安放。

物:物品。

校:通“较”比较。

悦:高兴,开心。

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司马光砸缸

——选自《宋史》光生七岁,凛(lǐn)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wèng),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g),儿得活。

(注释)

生:长。

凛然:稳重的样子。

退:放学。

去:离开。

了其大指:指,同“旨”,明白了它的主要意思。

瓮:水缸。

王戎识李

——《世说新语》刘义庆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

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尝:曾经。

诸:众,一些,这些

游:玩。

子:果实。

折枝:压弯(折)了树枝。

竞:争着。

走:跑。

信然:真是这样。

唯:只有。

信:果真。〔然〕这样。

谢道韫(yùn)咏雪

——《世说新语》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zhòu),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à)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注释)

谢道韫:晋代著名才女,后为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

谢太傅:东晋后期名将谢安。

内集:本族家人的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过了一会儿,不久。

骤:急猛。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

撒盐空中差(chà)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差。可拟:大约可比拟,差可:尚可,略可,大致可以。

未若:不如。

因风起:随风飞舞。

兄子:儿子(现译为侄子);兄女:兄长之女,侄女,指谢道韫。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shě)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zāi)!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

陈太丘: 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地名。

期行: 相约同行。期,约定。

至:到。

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已去:已经离开。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则:就是。

信:诚信,讲信用。

惭:感到惭愧。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顾:回头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to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