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县域经济视角的经济责任审计路径选择

更新时间:2024-02-29 22: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于县域经济视角的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路径选择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既着眼于区域经济实际,又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其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均处于探索、发展时期,本文试图从县域经济理论的宏观视角,初步浅析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路径选择,希冀为审计实践提供一个经济理论维度的认识视野。

一、 县域经济与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相关性 县域经济,属于行政区域经济概念,是以县级行政区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具有地域特色和综合功能的区域经济。从地域上来看,其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在国家宏观调控中承上启下、沟通城乡、总览农村的关键地位;从产业链上来看,县域不仅是经济产出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消费市场,更关键的是粮食和农副产品、工业基础原料、劳动力资源的主要供给地,其有着是国民经济系统的本源性系统的性质,相对于城市经济系统处于不对称竞争地位;相对于区域经济,其以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往往通过行政手段和政策功能发挥经济功能作用。而县级政权,是我国政权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落实国家宏观政策的最直接、有效的操作平台,但在追求经济利益上又兼具竞争性主体的特征。县级党政领导干

1

部作为县域经济的组织和管理者,决定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其履行经济职责的好坏、履职职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县域经济内涵下的受托经济责任

根据县域经济理论,县域经济存在三个特性,即县域生产要素存量的有限增长性、县域内部市场空间的有限包容性和县域再生产过程中市场有限性,体现着用什么发展、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的经济命题。从此角度看,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受托经济责任主要可归纳为县域经济增长要素、经济结构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等三个方面。

(一)县域经济的增长要素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受资源、技术和体制约束。而基于县域生产要素存量的有限增长性来看,此处主要体现资源约束,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素质和资本数额三个方面。那么县级政府发展县域经济也表现为怎样集约利用资源并突破其有限性的瓶颈的经济职能履行上。

从自然资源来看,在既定的行政区划内存量有限且随着开发利用呈下降趋势。其中,土地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当下正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生态用地、农业用地及工业与城镇用地的集约利用,统筹布局等;从劳动力状况来看,在相对于城市经济的不对称性竞争状态下,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如

2

在引进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同时,利用剩余劳动力发展输出经济而带动区域内自给经济的发展;从资本数额来看,则是在既有财力的基础之上,加大上项争资的力度和加强金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杠杆作用,借助资本市场,突破融资瓶颈。

(二)县域经济的经济结构

一个县发展什么产业,而这些产业又位于什么地方、处于区域产业链的什么位置,基本决定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具体体现在县域经济的规划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上。

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内部市场空间的有限包容这一特性成倍放大,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不断开放性、竞争性需求。这就要求县域经济的组织管理者,必须跳出县域看县域,从区域发展空间入手来谋划自身的战略发展,立足自身的现实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积极主动参与区域协作,发挥比较优势,进而赢得区域竞争优势。首先,规划是先导,建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城市规划等较完备的规划体系;其次,产业是核心,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主要体现,注重培育和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链优势,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方面

关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县域经济运行实践

3

中,县级政府直接面向基层,需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适应和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对县级政府职能的要求,此处称之为县域经济发展支持系统建设。

具体体现在:一是制度建设。制度建设依托于政府更有赖于政府,从财政管理、土地征收、招商引资和城市管理等方面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二是提供服务。根据公共财政理论,配置和分配是公共财政部门两个主要经济职能。联系县域政府发挥经济职能实际,则是注重公共品提供、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和底线管理,重点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坚守民生、生态底线,构建公共服务体系,落实社会保障。

三、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经济责任绩效评价的思考 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很强的绩效性,也就是要实现对被审计对象客观评价的目标,包含组织任务目标是否实现,经济发展投入与产出关系如何等。而基于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组织领导县域经济工作的环境出发和审计成果利用的现实需要。要求审计要素选取要具有代表性、相关性,审计加工也需统一标准尺度、具有可比性,以求评价目标实现路径与结果运用相统一。结合上文探讨,从经济发展的成本属性、核心竞争力及经济环境改善三个方面提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绩效评价的几个路径以供参考。

一是县域生产要素存量变化情况,特别是土地等资源变化,

4

应以作为衡量县域产出效益的成本基础纳入评价范围,以求投入产出系数相统一、长远经济利益与当前经济利益相统一;二是产业发展情况,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县域核心产业是否形成,是否具有区域比较优势,是否处于产业链上的有利位置,产业发展对财政收入质量、对投资效益的贡献情况,以及产业的结构是否优化等应成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三是经济发展环境变化情况,如基础设施是否依然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环境污染等外部不经济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社会保障水平是否改善提高等。

参考文献:秦兴方、李镇江,试论中国特色县域经济理论的基石【M】.江苏:扬州大学,2013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tj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