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汇编
更新时间:2024-05-05 20: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洪灾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目录
高新区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 0 高新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 30 高新区输入性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和疫苗衍生病毒病例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 53 高新区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 83 高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 102 高新区白喉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 119 高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 136 高新区风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 160 高新区结核病重大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 167 高新区细菌性痢疾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 ………………………… ...174 高新区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 ………………………… 178 高新区甲型肝炎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 …………………………181 高新区狂犬病爆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 ……………………… …………………………184 高新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 187 高新区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 221 高新区手足口病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261 高新区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 281 高新区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295 苏州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333 肠道传染病爆发后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 346 呼吸道传染病爆发后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 353 食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技术规范 .................................................................. 364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 384 苏州市高温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 405 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 421 洪涝灾害消毒杀虫灭鼠技术方案 ...................................................................................... 426 环境污染健康危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 432 高新区重大活动(会议)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技术方案 ... …………………………………. 492
高新区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前言
霍乱是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霍乱潜伏期最短3~6小时,最长为数天,一般为12~72小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腹泻(水样、黄水样、米泔水样或血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
高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属太湖流域,历史上是霍乱的常发地区。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出现高强度流行,九十年代也出现过反复。八十年代以稻叶型为主,九十年代为小川型,1998年后为O139与小川型并存,2000年后以O139为主。
为及时发现我区的霍乱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苏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技术方案。
2 部门职责
区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切实加强对霍乱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有关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它相关部门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部署,努力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2.1 区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霍乱应急处置所必要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2 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2.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霍乱疫情监测的信息收集;开展传染病疫情的核实、调查处理以及疫情报告等工作,落实具体控制措施;开展霍乱防制相关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2.4 医疗机构负责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带菌者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治等工作,并按要求进行相应的管理,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2.5卫生监督机构应对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救治、防控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依法对辖区内饮用水、食品卫生等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1
3 相关定义及诊断依据 3.1术语和定义
(1) 腹泻(Diarrhea):是指1天排便3次或以上且具有粪便性状改变的一种临床症状。
(2) 霍乱(Cholera):是指因感染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并由此引起腹泻等症状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3) 暴发疫情:霍乱暴发是指一定地区一定人群中,在短时间内(一般指霍乱的最长潜伏期)突然出现较多霍乱病例,其发病率超过一般流行年的平均发病水平。 3.2 诊断标准
3.2.1带菌者:无霍乱临床表现,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
3.2.2 疑似病例:具有下列三项之一者。
(1) 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水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脱水或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病例。
(2) 霍乱流行期间,与霍乱病人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并发生泻吐症状者。 (3) 出现无痛性腹泻或伴有呕吐,且粪便或呕吐物中霍乱弧菌快速辅助诊断检测试验阳性的病例。
3.2.3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三项之一者均可视为临床诊断病例。
(1) 疑似病例的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者; (2) 疑似病例的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者; (3) 在一起确认的霍乱暴发疫情中,具有直接暴露史且在同一潜伏期内出现无痛性腹泻或伴呕吐症状者。 3.2.4 实验室确诊病例
(1) 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培养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者。
(2) 在疫源检索中,粪便或肛拭子标本检出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3.3 霍乱爆发疫情判定标准
在100人以下的集体单位或家庭,7天内有3例以上的病例和带菌者或有1例以上死亡病例;在100-1000人的集体单位,7天内有5例以上病例和带菌者或有1例以上死亡病例;在1000人以上的集体单位或村(社区),7天内有5例以上病例和带菌者或有1例以上死亡病例;在高新区范围内,7天内有5例以上病例或有1例以上死亡病例。
2
4 应急准备
4.1 制定应急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
根据全区霍乱防制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历史上的疫情发生情况和规律,科学分析年度疫情发生趋势;制订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 4.2 专业培训与应急演练
在高发季节之前以及流行期内,对区卫生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防疫人员、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等进行专项培训,强化霍乱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和早隔离意识,开展流行病学、临床学、病原学、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培训,推广有效控制疫情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落实各项疫情控制的技术准备工作,并根据情况组织应急演练。 4.3 药械准备
根据疫情预测和防制工作的实际需要,购置足量的调查物资、消杀药品,配备必要的抢救治疗药械,包括饮水消毒药物、污物排泄物消毒药物、快速灭蝇灭蛆药物、必要的抢救治疗药品、器械和病床等。
(1) 调查和资料分析用品:霍乱个案调查表以及其它相关表格、记录本。 (2) 标本采集和现场检测用品:标本采集记录表、标本采集用拭子(注意用于PCR检测标本采集的拭子,应使用灭菌人造纤维拭子和塑料棒)、吸管、带盖可密闭的塑料管、自封式塑料袋、标签纸、油墨耐水的记录笔、装有运送培养基的密闭试管、空培养皿和装好选择性(包括强性和弱性)培养基的培养皿、增菌培养基和装有增菌液的培养瓶等。
(3) 现场消杀用药品与器械:①常用消毒剂:包括漂白粉、漂精片、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碘伏、戊二醛、环氧乙烷等;②配备的器械:包括喷雾器、刻度量杯、装药品的消毒箱等。
(4) 现场防护用品:现场工作(流行病学调查、样品采集和消毒杀虫)防护用品,包括一次性手套、长筒橡皮手套、长筒靴、工作服等。
(5) 预防性服用药物:环丙沙星、氟哌酸等。 4.4 感染性疾病科(肠道门诊)管理
医疗机构按有关要求按时开设肠道门诊,注意门诊的相对独立、设置合理,避免交叉污染;并配备经培训合格上岗的专(兼)医护人员。
医院应制订好发现霍乱病人后隔离或转院的有关程序,条件许可、能在本院治疗霍乱病人的医院,应制订一旦发现霍乱病人后如何改变病房使用方式、建立隔离病房(病区)的工作程序,并在霍乱高发季节之前组织检查落实,做好准备工作。
每年在肠道门诊启动初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各单位自查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查和督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和完善肠道门诊的启动工作。
3
4.5 健康知识宣传
在肠道疾病流行季节,定期或不定期通过媒体、宣传画等多种方式向群众宣传肠道病的防治方法等。 4.6 技术储备
加强人才培养和相关检测技术的建立,为及时有效地应对霍乱突发疫情作充分的技术储备。
5 应急调查处置 5.1 组织领导
根据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事件级别,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成立相应的应急指挥组织机构的建议。应急指挥机构应迅速组织现场调查工作组到达现场,必要时,地区相关单位和部门也要派人协助调查与处理。现场调查组一般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专业人员,现场调查组应设立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现场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5.2 疫情报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带菌者、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霍乱病例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并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在诊断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确诊病例必须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和报告,当发现霍乱确诊病例1例及以上时,要按有关疫情报告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辖区内霍乱病例报告后,在以最快方式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同时,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病例确诊后于6小时内填写基本信息(见附表1-1 霍乱个案基本信息表),以传真形式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同时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疫情动态等情况的变化,及时填报、更新和订正霍乱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所有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见附表1-2霍乱个案调查表),于疫情结束后5日内上报有关部门。 5.3 应急响应
根据《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规定,依据霍乱疫情发展程度及其危险性,参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对霍乱疫情进行分级。事发地的县级、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
4
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做出相应级别的应急反应。
遵循霍乱疫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预警和反应级别,以有效控制事件,减少危害和影响。 5.4 现场调查 5.4.1 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验的差错。通过查看病例、访问病人和能够提供较详细的病人发病与发病前生活信息的人、查看病人的检查信息甚至专家会诊等方式,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等,同时还要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资料以及发病危险因素如可疑水、食物及患同类病人的接触史等。分析临床采样的准确性,必要时重复采样进行检测。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5.4.2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目的:掌握霍乱暴发的流行规律,查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疫情波及的范围,阐明流行因素,为及时制定暴发疫情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个案调查,以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疫源地现况,积累资料,作为当地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对疫点、疫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及时开展病原检索工作(包括接触者、水源和可疑食物等)。在发生病例的整个地区(单位)及与之相关的地区开展暴发调查,确定暴发规模,查明原因。迅速摸清发病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及人群分布,确定可能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在现有临床与流行病学资料难以确定感染来源和途径时,需要提出假设,开展专项调查;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实验室检测等综合方法,验证假设,确定感染来源、途径与流行因素。 5.4.3 样本采集、运送和实验室检测
(1) 标本的采集
实验室检测应与流行病学调查密切结合,在个案调查开展同时即对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采集的标本包括粪便、呕吐物、肛拭子等。在工作能力可及的情况下,要对每个病例收集标本分离霍乱弧菌。病原分离标本的采集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必要时,也可对使用抗生素后的病人、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触者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对病人接触的可疑食品、水体等,应规范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分离。因聚餐引起的暴发,除采集可疑食品标本外,对食品清洗水源也需采样检测。怀疑或经病原分离确证感染来源为市售食品或原料时,应对市场相关食品进行采样检测。标本采集方法见附件。
采集标本时应详细填写标本送检单。病人或疑似病人标本送检单应包括标本编号、姓名、地址、发病时间、临床诊断、标本种类、采样地点(住院时填写医院和病房名
5
称)、采样时间等内容;健康人标本送检单应包括标本编号、姓名、地址、是否为病人密切接触者(如果“是”,则同时记录病人姓名、发病日期、医院名称)、是否有共同餐饮史、标本种类、采样地点、采样时间等内容;食品或环境标本送检单应包括标本编号、标本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时间等内容。标本管(盒)外表应作明确标记,且所作标记应能防水、不易擦除。
(2) 标本的运输
采集的标本宜立即处理和接种培养基进行增菌和/或培养。不能立即检测的标本,需置于保存培养基(碱性蛋白胨水、文-腊氏保存液、Cary-Blair半固体保存培养基等)中保存。所有标本应按照可能有霍乱弧菌对待,注意相应的生物安全要求,置于坚固、防水、密闭、耐压的转运箱中,专人送往实验室。
(3) 标本的检测
实验室收到标本应立即进行检测。所有标本首先进行增菌,对食品和环境标本等,应考虑二次增菌的需要;典型病人水样腹泻标本可同时接种选择性培养基。标本最好同时接种强选择培养基(如对霍乱弧菌具强选择性的庆大霉素琼脂、对主要致病性弧菌选择性强的TCBS琼脂、4号琼脂等)和弱选择培养基(碱性琼脂、碱性胆盐琼脂等)。对生长菌落的鉴定参照卫生部疾控司《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执行。
现场使用的快速检测方法,需要注意其检出灵敏度和应用范围。原则上要求高灵敏度。可以使用检出限与病人标本中菌浓度相符合的简易方法,但应注意对结果的解释和对整个腹泻人群的参考价值。
对于分离到的霍乱弧菌菌株、尤其是分离自首例和暴发疫情的菌株,应立即送上一级疾病控制中心的实验室进行复核。对菌株主要进行以下实验分析:①通过标准诊断血清的凝集试验(玻片凝集)进行鉴定和血清分群分型、O1群菌株的生物分型实验;②利用必要的生化实验进行鉴定和鉴别;③药物敏感性实验;④噬菌体生物分型;⑤霍乱毒素和毒素基因检测(如GM1-ELISA和PCR检测)。
各级疾病控制中心的实验室根据实际工作能力完成以上基本分析,及时上报至省疾病控制中心。 5.5 控制措施
在发生疫情后,应迅速组织核实诊断,确定疫情的严重程度,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续发、蔓延,并尽快扑灭疫情。 5.5.1 疫点、疫区的划定及处理
疫点、疫区划定及处理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对从首例病人检出的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应及时做噬菌体-生物分型。如为流行株要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并按下列规定处理。如为非流行株,按一般腹泻病菌处理。
6
5.5.1.1 疫点、疫区的划定
(1) 疫点:指发生病人、疑似病人或发现带菌者的地方。要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来划定疫点。一般以同门户出入或与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生活上密切有关的若干户为疫点范围。根据传染源的污染情况,一个传染源可有一个以上的疫点。
(2) 疫区:为了防止疫点外污染造成续发感染和向外传播,要根据疫点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特点来划定疫区。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村或几个村、一个乡或毗邻乡,在城市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个街道为范围划为疫区。 5.5.1.2 疫点处理
(1) 坚持“早、小、严、实”的精神,即时间要早,范围要小,措施要严,落在实处。疫点内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未经消毒不得带出。
(2) 隔离治疗传染源。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立即送就近指定医院或治疗点治疗(主要采用WHO推荐的ORS补液法)。不允许长距离转送病人。若确需转送的病人,要随带盛放吐泻物的容器。对途中污染的物品、地面和运送病人之工具要随时消毒处理。
(3) 疫点消毒:认真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特别注意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环境、物品、饮用水等进行消毒和处理。消毒前向疫点内人群进行宣传、解释和介绍消毒知识。随时消毒时向隔离的健康人培训消毒剂使用方法并使之掌握。
① 随时消毒:具体消毒方法详见《肠道传染病暴发后消毒和病媒生物控制技术方案》。
② 终末消毒:在病家向病人家属解释消毒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请病人家属配合开展工作,了解患者发病时居住和活动的房间区域、触及物品以及吐泻物污染区域,将未受污染并且不能进行消毒的物品进行遮掩或转移。消毒前需要穿戴好个人防护服和手套。消毒时先灭苍蝇、蟑螂,然后按由外向内的顺序,喷雾或擦拭消毒门把手、地面、墙壁、家具、厕所等处;从不同房间以及最后退出时,边退边消毒经过的地面。病人穿过的衣物、吃过的剩余食品、使用过的餐具及其它生活用品、吐泻物等,按照随时消毒的方法进行消毒。对于室外环境,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室外环境采集标本的实验检测结果,对污染区域及可能污染区域,尤其水井和污水排放处等区域进行消毒。
(4) 接触者管理:调查与传染源发病前5天内及病后有过饮食、生活上密切接触的人,了解健康状况,特别是每日大便的次数和性状,限制接触者的活动范围,对其排泄物要进行消毒,特别要注意防止污染水源。自开始处理之日起每日验便1次,连续2次;并给予预防服药,可根据各地药敏试验情况选择药物。
(5)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饮用水消毒,劝导群众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食物,严禁使用新粪施肥,应积极杀蛆灭蝇,改善环境卫生。
7
(6) 如涉及跨辖区的病例或密切接触者时,要及时按规定发出协查通知,紧密配合作好调查处理工作。
(7) 疫点的解除:当疫点内上述措施均已落实,所有人员验便连续两次阴性,无续发病人或带菌者出现时可予以解除。若有新病人和带菌者出现,则继续做好疫点内各项工作,达到上述要求时再行解除。如无粪检条件,自疫点处理后5日内再无新病例出现,可视为暴发流行已得到初步控制,转为常规防治和监测。
在特殊情况下,如新菌型的出现,流行早期,港口、旅游地、对外开放点及人口稠密地区等,可实施疫点封锁并从严管理。 5.5.1.3 疫区处理
为迅速控制疫情,除在疫点内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外,还应在划定的疫区范围内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疫点外围的疾病控制工作,及时发现传染源,认真处理,防止传播。主要工作如下。
(1)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要点如下:
① 不喝生水(未消毒),不吃直接用生水洗过的食物、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特别是海产品和水产品,不用生水漱口、刷牙;
② 饭前便后洗手,碗筷要消毒,生熟炊具要分开,要防蝇灭蝇;
③ 不随地大便,不乱倒垃圾污物,不污染水源;发现吐泻病人及时报告; ④ 不到疫区外集镇赶集,不到病家或病村串门,不举办婚丧酒宴和节日聚餐; ⑤ 市场购买的熟食品和隔夜食品要加热煮透; ⑥ 饮用水消毒。
(2) 及时发现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当地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腹泻病门诊和巡回医疗,对腹泻病人要做好登记报告、采便送检和及时治疗,发现疑似病人时要隔离留验。乡村医生和卫生员要认真做好查病报病;对疫区人群,要按流行病学指征进行检索,及时发现传染源,特别要及时发现首发病例同期内所有腹泻病人并及时处理。
(3) 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饮用河水地区,禁止在河内洗涤便桶、病人衣物、食具、食物及下河游泳;饮用塘水地区,提倡分塘用水,提倡用密闭取水方法;饮用井水地区,水井要有栏、有台、有盖、有公用水桶,要有专人负责饮用水消毒;饮用自来水地区,管网水和末梢水余氯含量要符合要求。
(4) 加强饮食卫生和集市贸易管理: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不准出售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物。凡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饮食店、摊要限期达到卫生要求,在未达到卫生要求前可暂时停止营业。饮食从业人员要接受带菌检查,发现阳性者要及时隔离治疗。对集市贸易要加强卫生管理,市场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卫生规章制度,卫生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
(5) 做好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使用水粪的地区,粪
8
池、粪缸要加盖。粪便管理以不污染环境、达到杀蛆灭蝇为原则。要拆迁污染饮用水源的厕所、粪缸,处理苍蝇孳生地,采取各种方法杀蛆灭蝇,改善环境卫生。
(6) 限制人群流动,防止传染源扩散:禁止大型集会,必要时暂停集市贸易。 (7) 限制一切大型聚餐活动。 5.5.1.4 疫情解除后的观察
疫情解除后,为了防止再次发生疫情,必须继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即:卫生宣传教育、“三管一灭”(管水、管食品、管粪便和消灭苍蝇)、群众性查病报病以及对腹泻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妥善处理,有重点地开展人群检索、水体定点采样观察等。疫情解除后观察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流行病学指征而定。 5.5.2 阳性水体的管理
对检出流行株的阳性水体,必须加强管理。应树立警示牌,告诫群众暂勿使用。在阳性水体周围检出病人和带菌者时,要引起警惕,防止水型暴发。与阳性水体有关的地区,要加强联防。对周围人群或重点人群进行监测;对水体周边进一步做好饮用水消毒和粪便管理,教育群众避免接触。在水体阳性期间,禁止在该水域从事捕捞等作业。
5.5.3 阳性食品和管理
对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品,必须加强管理,停止生产及销售,严防发生食源性传播、流行。要尽量查清可能的污染来源以及销售去向,以便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同时加强对同类品种和周围有关食品的监测。 5.6 疫情控制效果评价
疫情控制期间,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动态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
6 应急医疗救援 6.1 霍乱病人的医疗救治
初步确诊病人要在医院传染科病房或严格隔离的医疗点治疗。医院、诊所收治霍乱病人后,治疗过程中需严格落实隔离措施,对病人使用的物品必须进行浸泡或高压消毒,尤其应注意病人吐泻物的消毒,防止病原菌随污物排出到医院外。对霍乱病人应就近治疗,避免不必要的转院。若因没有救治条件需要转送病人,转送过程中应严格隔离病人,随带盛放吐泻物的容器,对途中污染和可能污染的物品进行随时消毒处理。对霍乱死亡病例,尸体应进行体表消毒后再予以火葬。
病人入院后在抢救治疗的同时应立即采便送检;如当时已停止排便,可用肛拭采便;如有呕吐物,也可同时送检。对陪护者应同时采便送检。粪便、呕吐物标本的采集一定要在服用抗生素之前,或在第一次口服的当时,但并不是服药后就不再采集标
9
本。
霍乱病人,尤其典型病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丢失严重,治疗原则是预防脱水、治疗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病人应根据病情轻重立即给以补液。 6.2 出现大量病人时的医疗救援
当一个地区集中出现大量病人时,需要综合组织当地的医疗资源开展应急救治工作;同时,根据暴发流行程度和当地医疗资源状况,考虑协调邻近地区或其他地区的医疗资源,协助救治病人和医学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
设立临时医疗救治站(点)是应对出现不能及时入院治疗的大批病人的医疗救援方式。对于建立临时医疗救治站(点),需要会同传染病流行病学人员、环境卫生管理人员、医院负责人员、当地政府有关人员共同讨论地点的选择,基本原则是距离暴发点近,周边没有开放的水源水体如池塘、河流、湖泊等,便于卫生管理,有电力供应和防雨、防风、防寒建筑或设施。临时医疗救治站(点)建立和收治病人后,应作为医院传染病房或重要疫点对待,落实隔离、防病、消毒等措施。
7 响应终止和善后处理
在霍乱疫情涉及地域范围内所有霍乱疫点被解除后,可终止应急响应。符合终止条件时,由相应级别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同级人民政府或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
8 附件 8.1 附表
附表1-1 霍乱个案基本信息表 附表1-2 霍乱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 附表2 霍乱菌株登记表
附表3 疫点、疫区相关人群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 附表4 疫点、疫区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
附表5 疫点、疫区相关人群、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统计汇总表 8.2 附录
附录1 各种标本的采集方法 附录2 疫点消毒的实施方法 附录3 霍乱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附录4 霍乱实验室诊断的相关实验技术 附录5 霍乱弧菌的鉴别诊断
10
附表1-1 霍乱个案基本信息表
1. 基本信息
发病(1) 订正(2) 出院(3) 死亡(4) □ 地区编码: 户籍:常住(01)、暂住(02) □□ 流动:地市内(92)、省内(94)、省际(96)、境外(98) □□ 门诊号: 病案号: 卡片号:
患者姓名: 性别;男(1)、女(2)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发病地点:本地(1)(家庭、单位)外地(2)、港澳(3)、境外(4)、不详(5) □ 户口地址:(详填): 省 县(市) 区(乡镇) 现住址:(详填): 省 县(市) 区(乡镇) 患者单位: 联系电话:
患者职业:托幼儿童(1)、散居儿童(2)、学生(3)、教师(4)、保育员及保姆(5)、 炊饮食品人员(6)、公共场所服务员(7)、其他商业人员(8)、医务人员(9)、工人(10)、 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购销员(15)、驾驶员(16)、 干部职员(17)、离退休人员(18)、家务及待业(19)、其它(20)、不详(21) □□ 发病日期: 年 月 日 初诊日期: 年 月 日 确诊日期: 年 月 日 入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死亡日期: 年 月 日
2.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
(1)腹泻 天,每天 次,有呕吐(1)、无呕吐(2) □ 发热:有(1)、无(2) □ 失水情况:重度(1)、中度(2)、轻度(3) □ 临床分型:重(1)、中(2)、轻(3) □ (2)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追溯:
病前5天内外出史:有(1)、无(2) □ 病前5天内外出就餐史:有(1)、无(2) □ 参加聚餐:有(1)、无(2) □
聚餐人数 人,共同聚餐者中:发病 人,带菌者 人
(3)诊断依据:可疑流行病学史(1)、临床表现典型(2)、霍乱弧菌检验阳性(3) □ (4)诊断结论:霍乱确诊病人(1)、临床诊断病例(2)、带菌者(3) □ 病原分型:小川型(1)、稻叶型(2)、O139群(3)、颜岛型(4)、未分型(5) □
11
报告单位: 报告科室: 报 告 人: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 本调查表分为基本信息和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两部分,第一部分与传染病报告卡相同,可以共享,即只需填写
一次传染病报告卡,其相同栏目的信息可以自动导入霍乱个案调查表中。 2. 填写第二部分内容的方法与非典型肺炎个案表的方法相同。
附表1-2 霍乱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
一、病人(带菌者):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住址 市、县(区) 乡(镇、街道、农场) 村 组 工作(学习)单位
二、发病及诊疗过程
发病时间 月 日 发病地点 采样时间 月 日 采样单位 确诊时间 月 日 时 确诊单位 报告时间 月 日 时 报告单位 入院时间 月 日 住院单位 出院时间 月 日 病人转归:痊愈 带菌 死亡 隔离时间共 日
三、主要临床表现
1.腹泻(有、无) 天,每天最多泻 次,粪便性状(稀便、水样、米泔样、洗肉水样、大块粘膜),量(多、少),方式(里急后重、通畅、失禁、绞痛);
2.呕吐(有、无) 天,每天最多吐 次,呕吐物性状(食物、水样、米泔样、血水样),量(多、少),方式(喷射状、恶心、先泻后吐、先吐后泻、吐泻同时); 3.其他:发热、腹痛;
4.失水情况:重度、中度、轻度; 5.临床类型:重、中、轻。
四、诊断依据
可疑流行病学史
12
临床表现典型 霍乱弧菌检验阳性 (血清群 、生物型 、血清型 、噬菌体-生物型 ) 其它:
五、疫点情况
病人发病前后的活动场所和时间 病人吐泻地点和时间 吐泻物倾倒场所和时间 污染衣、被、席等清洗地点和时间 疫点 个,范围 户 人;终末消毒时间 月 日 疫点内人群服药时间 人数 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追溯
病前本地乡、村、街道同样疾病的发生(有、无),时间: 月 日
病前五天内(曾、否)外出,去何地 该地(有、无)同样疾病,是否曾在该地住宿用膳、带回水产品、其它食物 ;
病前五天内(有、无)接触过同样病人,接触时间 月 日,接触地点 ,方式 ;
病前五天内(有、无)外人来家,来自何地 ,该地(有、无)本病,曾否在家住宿、用膳、带回水产品、其他食物 。
七、病前五天内饮食情况
1.(有、无)饮生水,地点 ,水源类型 , 日期 ;
2.(有、无)吃生冷食品,名称 ,数量 , 来自何地 ,数量 ; 3.(有、无)熟食冷吃,名称 , 数量 , 日期 ;
4.其他可疑食品(名称、数量、来源等) 生、熟饮具(是、否)分开; 5.(有、无)暴饮、暴食,同餐人数 ,发病人数 , 日期 ;
6.病前五天内(有、无)接触阳性水源,方式(生吃食品、洗碗、漱口、游泳或 ),地点 ,水源类型 ,日期 。
八、病家卫生状况
13
饮水类型(浅井、深井、河、塘、沟、自来水); 用水类型(浅井、深井、河、塘、沟、自来水); 饮水(是、否)消毒;用水(是、否)消毒。
九、疫点调查小结
年 月 日 调查者:
填表说明:
1.选择性项目,可在其选择项上划“?”; 2.带菌者调查可使用此表格填写有关项目。
14
附表2 霍乱菌株登记表 菌株编号 菌株来源 (病人、带菌者、水体、食品) 姓 名 性 年 病人发病地址 (环境样品写采样地址) 发病采样临床 菌 初次检出单位 初次检出者 菌株上送日期 上送负责人 菌株接收单位 菌株接收人 备注 别 龄 日期 日期 诊断 型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报告单位:
15
附表3 疫点、疫区内相关人员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 编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址 与病人的接触方式a 采样日期 检验日期 分离结果 血清群/生(+/-) 物型b 噬菌体-生物分型 产毒 (+/-) 备注 a. 包括共同聚餐、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其他方式等。
b. 不属于O1群和O139群的霍乱弧菌菌株,未能确定血清群时按非O1/非O139群记录。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报告单位:
16
附表4 疫点、疫区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 编号
样品名称a 取样地点 采样日期 检验日期 分离结果 (+/-) 血清群/噬菌体-产毒 (+/-) 生物型b 生物分型 备注 a. 准确描述样品的名称。
b. 不属于O1群和O139群的霍乱弧菌菌株,未能确定血清群时按非O1/非O139群记录。
17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报告单位:
18
附表5 疫点、疫区相关人群、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统计汇总表 采样 份数 食品 合计 阳性数 O1群古El TorEl TorEl Tor典型 小川型 稻叶型 彦岛型 暴露人群及密切接触者 沿海水域 江河水系 水 体 污水 池塘水体 生活水 医院等排污水 养殖水 其他 甲壳类 水 产 品 贝壳类 鱼类 牛蛙 其他 O139群 合计 检测内容 备 注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报告单位:
19
附录1
各种标本的采集方法
1.粪便标本:对水样便以吸管吸取1~3毫升,成型便采集成人拇指大小的便量,置于灭菌管内或经增菌后送检。任何容器均应加橡皮塞或将螺旋盖旋紧,容器外壁不可沾染粪便。采集肛拭子标本,以直肠拭子用保菌液或生理盐水润湿后,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5厘米处采集,转动取出,插入保存液或无菌试管内送检。粪便标本应在2小时内尽快送检,否则标本应放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中。沾染粪便的衣物、物品、地面,以及尸体肠内容物等也可作为检材。所有采集的拭子标本(肛拭子、食品及操作台等的涂抹拭子),当直接用于PCR检测时,不能使用棉拭子和木质拭子棒,因为这类材料中含有核酸扩增抑制剂,而要使用灭菌人造纤维拭子和塑料棒。
2.呕吐物标本:以吸管吸取1~3毫升,置可密闭样品管立即送检。
3.食品标本:采集50~100克置于可密闭灭菌广口瓶、塑料瓶或厚的自封塑料袋内,常温下迅速送实验室。
4.水产品标本:通常选取活的或新鲜水生动物为采集对象,冰冻水生动物也可作为采集标本。采集水生动物鳃部和/或肠内容物等标本,置于采样瓶(管)或食品采样袋中密封,常温下送检;同时,以无菌棉签涂抹五只(条)以上的某类水生动物体表和/或水生动物肛门,置于碱性蛋白胨水中送检,每管碱性蛋白胨水作一份样品看待。有条件的可将水生动物整体采回实验室再进行处理。
5.水体标本:用灭菌的500毫升玻璃瓶采集相对静止的表层水(深度30厘米以内)500毫升,加盖密封后以牢固自封塑料袋包裹密封,常温下送实验室。取水点的选择应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而确定;每个采样点应相距数米;同一采样点采集样本不少于2瓶,用于平行检测。采集标本的水体按可能污染有霍乱弧菌对待,因此采样者应注意自身防护,同时避免水样沾染周围环境。
6.物体表面标本:以灭菌拭子蘸碱性蛋白胨水涂抹可疑物体表面,置于装有碱性蛋白胨水的可密闭玻璃或塑料试管中,常温送检。 附录2
疫点消毒的实施方法
1 消毒原则
1.1 及时开展消毒工作:为减少传播机会,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城市应在6小时内,农
20
村应在12小时内落实消毒措施。
1.2 消毒范围的确定:应以霍乱病人排出霍乱弧菌可能污染的范围为依据。 1.3 消毒持续时间:应以霍乱流行情况和病原体监测结果为依据。
1.4 消毒方法的选择:应以消毒因子的性能、消毒对象为依据。尽量避免破坏消毒对象的使用价值和造成环境的污染。
1.5对疑似霍乱病人的疫点消毒:按确诊霍乱病人的疫点进行消毒处理。
2 疫点的随时消毒
2.1医疗机构的防疫人员接到患者诊断与消毒通知单后,应立即到疫点指导随时消毒,必要时提供所需消毒剂和器械。
2.2 在病家,随时消毒由病人的陪伴或病人所在单位派人进行;在医院,随时消毒由医院安排专职人员进行。
2.3 交给病家使用的消毒剂,应标明名称和使用方法。 2.4 对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与“六消毒”。
“三分开”:分住室、分饮食、分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六消毒”:消毒呕吐物和排泄物、消毒生活用具、消毒双手、消毒衣服、被单、消毒患者居室、消毒生活污水。
2.5 病人的陪伴和护理人员,除做好病人的随时消毒外,应做好本人的卫生防护。特别在护理病人后,应消毒双手。
2.6 消毒指导人员与负责随时消毒人员,应共同填写疫点消毒工作记录,及时上报。必要时,采样进行消毒效果检测与评价。
3 疫点的终末消毒 3.1消毒的执行
在当地疾控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由医院防保医生负责进行终末消毒。 3.2 消毒程序
3.2.1 消毒人员接到传染病消毒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迅速赶赴疫点开展终末消毒工作。
3.2.2 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3.2.3 消毒人员到达疫点,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3.2.4脱掉外衣,放在自己带来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更换隔离服、胶鞋,戴上口罩、帽子。如用过氧乙酸或含氯制剂时,须戴防护眼镜。 3.2.5 仔细了解患者病前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倾倒或
21
存放的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以确定消毒范围,并根据不同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3.2.6 进入疫点时,应先消毒有关通道。
3.2.7测量污染范围内需消毒的房屋及地面的面积和体积,以及需消毒的污水量。 3.2.8 必要时,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
3.2.9 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水缸盖好,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食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
3.2.10 在关闭门窗前,应先于室内灭蝇,再进行其它消毒。
3.2.11消毒室内地面、墙壁、家具和陈设物品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依次进行。
3.2.12 病人用过的餐具、饮具及污染的衣物可在疫点内进行煮沸或浸泡消毒。作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作擦拭消毒时,必须反复擦拭2~3次。对污染重、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如废弃物等,征得病家同意后进行焚烧。
3.2.13 室内消毒后,必要时对厕所、垃圾、下水道、自来水龙头或饮用水井等进行消毒。
3.2.14 对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卫生处理。
3.2.15 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后,先对消毒人员的衣物、胶靴喷洒消毒后再脱下。衣物脱下,将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将所用消毒工具表面以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3.2.16 达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后,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 3.2.17 填写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
3.2.18 离开病家前,告诉病家开窗通风,擦拭打扫。
4 消毒人员注意事项
4.1消毒人员在出发前要检查应携带的消毒工具是否齐备无故障,消毒剂是否齐全够用。
4.2 消毒人员应主动取得病家合作。在消毒过程中,应尽量采用物理消毒方法。在用消毒剂时应尽量选择对相应微生物杀灭作用良好,对物品损害轻微者。
4.3 消毒人员在消毒过程中,不得吸烟、饮食,更不要随便走出消毒区域。同时应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4.4 消毒人员工作时应认真细致,有条不紊,突出重点。凡应消毒的物品,不得遗漏。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已消毒的物品被再次污染。
4.5 消毒完毕后,消毒人员携回的污染工作衣物应立即分类作最终消毒。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材,加以整修、补充。填好的消毒记录应及时上报。
22
附录3
霍乱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1 标本的收集
病人粪便、呕吐物、肛拭子为必取标本。水样便或呕吐物采样量一般为1ml~3ml,成形便采取指甲大小的粪量;肛拭子可用直肠棉拭或采便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cm~5cm处旋转后取出,置增菌液或运送培养基送检。
2 标本的送检
采得的标本应立即接种于培养基。不能立即接种的,应放入碱性蛋白胨水或文腊二氏保存液或插入Cary-Blair半固体保存培养基中送检。标本与保存液的比例约为1∶5。
3 分离培养
23
3.1增菌后分离培养:所有标本均应接种碱性蛋白胨水培养基置37℃增菌6h~8h后,从菌膜下表层取一接种环培养物,划线接种于强、弱选择性培养基各一个置37℃培养18h-24h。必要时进行二次增菌培养。
3.2直接分离培养:对急性期病人水样便标本在进行增菌培养的同时可取一接种环或用肛拭子直接接种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置37℃培养18h-24h。
3.3常用强选择性培养基包括庆大霉素琼脂、TCBS琼脂和四号琼脂等。弱选择性培养基一般使用碱性营养琼脂等。
3.4不同分离培养基上生长的霍乱弧菌典型菌落特征不同,常见分离培养基的37℃18h~24h培养物的菌落特征如下:
3.4.1碱性营养琼脂:霍乱弧菌在碱性营养琼脂上生长的菌落呈现为无色、圆形、透明或半透明、表面光滑、润湿、扁平或稍凸起、边缘整齐,菌落直径一般约为2毫米。 3.4.2庆大霉素琼脂和四号琼脂:菌落特征与碱性营养琼脂上生长的菌落相似,但透明性略差,多呈半透明状,由于这类培养基均含有亚碲酸盐成份,菌落中央常呈灰色或灰黑色,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加深。
3.4.3 TCBS琼脂:菌落生长呈黄色发亮、表面光滑、润湿、稍凸起、边缘整齐。
4 菌株鉴定
4.1菌株初筛:包括玻片凝集实验、氧化酶试验。 4.1.1 玻片凝集实验
从分离培养基上挑取疑似菌落接种于非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纯培养(37℃ 18h~24h),取纯培养物与O1群霍乱弧菌诊断用单克隆抗体或O1群多价诊断血清及O139群霍乱弧菌诊断用单克隆抗体或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进行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初筛。
玻片凝集试验使用的血清效价范围应为1∶32~1∶64。如玻片凝集试验在1分钟内出现肉眼可见的明显凝集块,但在生理盐水中不产生凝集的培养菌判为凝集阳性,应立即保存菌株做复核与分型鉴定;在1min内不出现凝集块者判为凝集阴性。
生长在碱性营养琼脂、庆大霉素琼脂及四号琼脂上的疑似菌落如足够大,可直接挑取疑似菌落与O1群霍乱弧菌多价诊断血清及O139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进行初筛。但生长在TCBS培养基上的疑似菌落常因培养基中蔗糖的影响造成难于乳化,不能直接进行玻片凝集试验,应先以非选择性培养基纯培养后再作玻片凝集。
要注意同一标本存在O1群和O139群等多个血清群霍乱弧菌混合的可能,每份标本至少挑选5个以上的疑似菌落逐一进行鉴定。 4.1.2 氧化酶试验
试剂:1%盐酸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或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水溶液。
24
试验方法:取生长在非选择性培养基上的新鲜培养物涂抹在清洁的滤纸上,然后滴加上述试剂,如培养物在lmin~2min内出现粉红—紫红—紫蓝色,有的最后呈紫黑色,判断为氧化酶试验阳性;培养物不显色判为阴性。 4.2 菌株复核
经初筛阳性或可疑阳性的菌株,在发出初步鉴定报告的同时,应尽快送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进行复核鉴定。复核结果符合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的菌株,按菌株管理的要求进行保存与上送;如复核结果出现疑问,应尽快将菌株上送省级或以上CDC(参比实验室)进行确认分析。菌株的复核鉴定应以纯培养物为基础,至少应包括以下项目:血清凝集试验与血清分型、革兰氏染色、粘丝试验、氧化酶试验、动力试验。对一次流行的首批病例菌株和玻片凝集反应不典型的菌株应增做试管凝集试验。
霍乱弧菌系统生化鉴定详见表1。
表1 部分弧菌科细菌的系统生化鉴定 项 目
霍 乱 弧 菌
拟 态 弧 菌
副 溶 血 弧 菌
创 伤 弧 菌
溶 藻 弧 菌
河 弧 菌
弗 尼 斯 弧 菌
海 鱼 弧 菌
霍 利 斯 弧 菌
麦 氏 弧 菌
辛 辛 那 提 弧 菌
最适生长温度37 37 37 37 37 37 37 25 25,36 37 25,35 37 (℃) 氧化酶 粘丝试验 硝酸盐还原 靛基质 V-P试验 尿素酶 L-赖氨酸 L-鸟氨酸 L-精氨酸 葡萄糖产气 乳糖
鲨 鱼 弧 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麦芽糖 D-甘露醇 蔗糖 L-阿拉伯糖 纤维二糖 水杨素 明胶素 0% NaCl 3% NaCl 6% NaCl 8% NaCl 10% NaCl O/129敏感性 10μg 150μg
+ + + - - - + + + - - S① S①
+ + - - - - + + + - -
S 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 S
- - - + - - - - + +/- - - R S
+ + + - - - - - + + +/- - S S
+ - + + + + - - + + - - R S
+ +/- +/- - - - - - + + - - S
+ +/- + - -/+ + + - - + - + + -
R S
S S - + + + - + -
R S - - + - + +
- -/+ -/+ -
在不同盐量胨水中生长试验
+/- +/- + +/- + +/- +
- +/- -
R S
- R S
- +/- -
①部分O139群霍乱弧菌为抗性(R)。
26
附录4
霍乱实验室诊断的相关实验技术
1.霍乱弧菌毒素基因PCR检测
霍乱弧菌包含多种毒力相关因子,其中霍乱毒素是霍乱弧菌主要的致病因子,因此,在霍乱诊断上霍乱毒素基因(ctxAB)的PCR检测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该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高,需要在符合PCR实验条件的实验室中进行,同时需要严格的核酸提取操作。
扩增检测霍乱毒素基因ctxAB的引物为:
P1: 5’ – CTC AGA CGG GAT TTG TTA GGC ACG – 3’ P2: 5’ – TCT ATC TCT GTA GCC CCT ATT ACG – 3’ 扩增产物长302bp。扩增参数为: 预变性:94℃ min;
扩增循环:94℃ 30sec,68℃ 30sec,72℃ 30sec,共30个循环; 末轮延伸:72℃ 7min。
在不同厂商和型号的PCR扩增仪器上,退火温度可能略有不同。该方法直接检测是否为产毒株,需注意有时会出现由非产毒的霍乱弧菌引起的病例或小范围暴发。
2.霍乱弧菌快速辅助检测
目前使用霍乱弧菌胶体金快速检测法较多,该方法主要针对检测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抗原成分;操作简单。目前此类方法的检出限为105个菌/毫升,因此在轻型病例及带菌者调查中存在漏检的可能,需要进行增菌培养后检测,以提高检出率。 附录5
霍乱弧菌的鉴别诊断
27
1 副溶血弧菌肠炎
多数起病急骤,有食用海(水)产品或/和不洁食物史,潜伏期2h~4d,常先吐后泻,排便前往往有肠呜、阵发性腹部剧痛,常为水样或类似痢疾样脓血便,个别重型患者大便可有清水样或洗肉水样。早期常有发热和其他中毒症状。大便培养副溶血弧菌阳性。
2 大肠杆菌性肠炎
2.1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性肠炎,潜伏期4h~24h,有发热、恶心呕吐及腹部绞痛,腹泻,黄水或清水样便,无脓血便,严重腹泻者亦可产生重度脱水,婴幼患儿常因此而危及生命。
2.2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性肠炎,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为黄色或黄绿色蛋花样便,量较多,常有特殊腥臭味;重者也会有脱水及全身症状。
以上两者粪便培养均可获得相应的大肠杆菌。
3 鼠伤寒沙门菌感染
侵犯各年龄组,6个月以内婴儿易罹患,新生儿病情尤为严重,多发生于5月~8月份,常有发热,可有腹泻或败血症,腹泻,大便为稀水便,亦可有脓血便,常引起不同程度脱水,大便培养可获得鼠伤寒沙门氏菌。
4 空肠弯曲菌肠炎
本菌可侵袭空肠及结肠引起病变。现已证实本菌亦可产生肠毒素而致病,潜伏期3d~5d,起病初期有发热或有乏力、头痛及肌痛等症状,继而腹痛腹泻,大便为水样、粘液状、胆汁样或呈血性。严重病例可有重度脱水及循环衰竭。个别患者还可表现为急腹症。一般典型病例不难与霍乱鉴别,大便培养可检出弯曲菌。
5 病毒性肠炎
常见病原为人轮状病毒,侵犯各年龄组,多见于婴幼儿,好发于秋冬季,可呈流行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发热,中毒症状轻,常为自限性,腹泻次数可不多,大便稀软或黄水样,多无腹痛,成人病后常有1周~2周疲倦乏力。本病临床表现与轻型霍乱相似,但在流行中见不到与霍乱相似的中、重型病例,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轮状病毒检查阳性。其他如诺瓦克样(Norwalk-like)因子、腺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毒等亦可引起腹泻,也需鉴别。
6 急性细菌性痢疾
28
由志贺菌引起,潜伏期1d~3d,起病急,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为主要特征,有全身中度中毒症状。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不典型的急性菌痢以婴儿多见,多无全身中毒症状、不发热或低热,腹痛较轻,粪便呈水样或稀糊样,含少量黏液,左下腹可有压痛,应注意鉴别。急性中毒性菌痢可出现高热,在儿童患者早期出现烦躁、谵妄、惊厥等,发病初期肠道症状不明显,成人患者主要表现为脓血便频繁、循环系统症状明显。从粪便或肛拭标本等中检出志贺菌可确诊。
7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腹泻
潜伏期短,从吃进食物至发病间隔为30min~8h,一般2h~4h。有严重的恶心、痉挛性腹痛、呕吐及虚脱,常伴有腹泻,病程短,常1d~2d,为常见的食物中毒,可呈暴发性。收集病人粪便、呕吐物、肛拭子、可疑食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确诊。
29
高新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
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背景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感染性腹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它除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外,还可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严重的并发征,后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因该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疫情开始逐渐扩散和蔓延,相继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引起腹泻暴发和流行。我国自1997年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监测工作以来,已陆续有十余个省份在市售食品、进口食品、腹泻病患者、家畜家禽等分离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1999年我省部分地区发生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的暴发,表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并规范我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疫情控制和应急处置,特制订此方案。
2 部门职责
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当地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它相关部门负责O157:H7感染性腹泻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加强对该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部署,努力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检查督促,及时发现防控过程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整改,提高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 2.1 当地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O157:H7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置所必需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2 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2.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O157:H7感染性腹泻疫情监测工作;做好传染病疫情的核实、调查、处理以及疫情报告等工作,落实具体控制措施;开展O157:H7感染性腹泻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
2.4 医疗机构负责O157:H7感染性腹泻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带菌者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治等工作,并按要求进行相应的管理,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相关标本的采集。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2.5 卫生监督机构对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救治、防控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依法对辖区内饮用水、食品卫生等
30
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3 病例及暴发定义
3.1 疑似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疑似病例。
(1) 有鲜血便、低烧或不发烧、痉挛性腹痛的腹泻病例; (2) 腹泻若干天后继发少尿或无尿等表现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 (3) 腹泻病人粪便标本O157抗原免疫胶体金检测阳性者。
3.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其他腹泻病患者,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即为确诊病例。
(1) 从病例粪便标本中检出产生志贺样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或经蛋白印迹试验证实血清标本有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溶血素或志贺毒素分子量一致的特异性抗体;
(2) 在流行区内,经省级专家组确认,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密切相关,并排除其它疾病的疑似病例,为临床符合病例;
(3) 腹泻病例的粪便中分离出不产生志贺毒素1或志贺毒素2及其变种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亦为确诊病例(不产毒)。 3.3 暴发疫情定义
(1) 在1个县(区)或相毗邻的县(区)境内,2周内发现不少于10例的具有显著的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疑似病例;
(2) 在1个县(区)或相毗邻的县(区)境内,2周内发现不少于3例的确诊病例。
4 应急准备
4.1 制定应急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
根据全区O157:H7感染性腹泻防制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历史上的疫情发生情况和规律,科学分析年度疫情发生趋势,制订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 4.2 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
在高发季节之前以及在流行期内,各级对卫生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防疫人员、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等进行专项培训,强化O157:H7病例的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报告的意识;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学、病原学、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培训,推广有效控制疫情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落实各项疫情控制的技术准备工作,并根据情况开展应急处置应急演练。 4.3 物品与药械准备
各地根据疫情预测和防制工作的实际需要,购置足量的消杀药品,配备必要的抢救治疗药械,包括饮水消毒药物、污物排泄物消毒药物、快速灭蝇灭蛆药物、必要的抢救治疗药品、器械和病床等。
31
(1) 调查和资料分析用品:O157:H7感染性腹泻个案调查表以及其它相关表格、记录本;
(2) 标本采集和现场检测用品:标本采集记录表、标本采集用拭子(注意用于PCR检测标本采集的拭子,应使用灭菌人造纤维拭子和塑料棒)、吸管、带盖可密闭的塑料管、自封式塑料袋、标签纸、油墨耐水的记录笔、装有运送培养基的密闭试管、增菌液、选择性培养基等;
(3) 现场消杀用药品与器械:①常用消毒剂:包括漂白粉、漂精片、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碘伏、戊二醛、环氧乙烷等;②配备的器械:包括喷雾器、刻度量杯、装药品的消毒箱等。
(4) 现场防护用品:现场工作(包括流行病学调查、样品采集和消毒杀虫)防护用品:包括一次性手套、口罩、长筒橡皮手套、长筒靴、工作服等;
(5) 预防性服用药物:欧克等微生态制剂。 4.4 感染性疾病科(肠道门诊)管理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有关要求按时开设肠道门诊,注意门诊的相对独立、设置合理,避免交叉污染;并配备经培训合格上岗的专(兼)医护人员。
医院应制订发现O157:H7感染性腹泻病人后隔离或转院的有关程序。条件许可、能在本院治疗O157:H7感染性腹泻病人的医院,应制订一旦发现O157:H7感染性腹泻病人后如何改变病房使用方式、建立隔离病房(病区)的工作程序,并在O157:H7感染性腹泻高发季节之前进行检查落实,做好准备工作。 4.5 健康知识宣传
在肠道疾病流行季节,定期或不定期通过媒体、宣传画等方式向群众宣传O157:H7感染性腹泻等肠道病的防治方法等。 4.6 技术储备
加强人才培养的建设,建立应急专家组和应急专业组;建立新的检测技术和新方法,提高病原学检测的灵敏度和快速性。 4.7 加强监测
设立监测点,充分利用现有的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规范突发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体系,做到应对突发事件常态化,提高突发应急传染病的预警水平。 4.8 经费保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应急处理经费,保证医疗救治和应急处理工作的开展。
5 应急调查处置
32
5.1 组织领导
根据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事件的级别,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成立相应的应急指挥组织机构的建议。应急指挥机构应迅速组织现场调查工作组到达现场,必要时,地区相关单位和部门派出专业人员协助调查与处理。现场调查组一般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专业人员;现场调查组应设立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5.2 应急响应
根据《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规定,结合O157:H7感染性腹泻疫情发展情况,如发现疫情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时,事发地的县级、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相应级别应急反应。
遵循O157:H7感染性腹泻疫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预警和反应级别,以有效控制事件,减少危害和影响。 5.3 疫情报告
各级医疗、疾病控制机构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可参考《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传染病的报告程序和时限,进行疫情报告。
疾病控制机构在接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报告后,及时进行网络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逐级报告上级疾病控制机构,同时报告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为了及时掌握疫情发展趋势,在处理暴发疫情时,可建立临时的疫情报告制度,如实行疑似病例日报或零报告制度、腹泻病疫情动态报告等。
当地疾病控制机构在进行报告的同时,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按附表1内容对病人进行个案调查,并完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病例随访表(附表2)。在疫情处理完结后7天内,逐级上报到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4 现场调查 5.4.1 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验的差错。核实诊断可通过查看病例、访问病人和能够提供较详细的病人发病与发病前生活信息的人、查看病人的检查信息甚至专家会诊等方式进行,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等,同时还要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资料以及发病危险因素如可疑水、食物及患同类疾病病人的接触史等。同时,还需要分析临床采样的准确性,必要时重复采样进行检测。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33
5.4.2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目的:掌握O157:H7感染性腹泻暴发的流行规律,查明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疫情波及的范围,阐明流行因素,为及时制定暴发疫情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调查方法主要包括个案调查与暴发调查。
(1) 个案调查:了解患者发病情况、发病原因及疫源地现况,以便控制疫情蔓延,积累资料,作为当地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
(2) 暴发调查:为了确定暴发原因,在发生病例的整个地区(单位)及与之有关的地区开展暴发调查。迅速摸清发病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及人群分布,确定可能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对疫点、疫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及时开展病原检索工作(包括接触者、水源和可疑食物、可疑动物、媒介等标本)。在现有临床与流行病学资料难以确定感染来源和途径时,需要提出假设,开展专项调查;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实验室检测等综合方法,验证假设,确定感染来源、途径与流行因素。 5.4.3样本采集、运送和实验室检测
(1) 标本的采集
病人粪便标本采集:以采集腹泻病人血性水样便为主。可用无菌棉拭采集新鲜血性大便,亦可用棉拭子插入直肠内3-5厘米处采集。肛拭标本应染有粪便。水样便要采集1-3毫升,成形便要采集相当于拇指末节大小的粪量。
腹泻病人血性水样便标本从采集到送检不得超过24小时,采集的标本应插入卡里-布莱尔半固体保存培养基中,立即送实验室接种于培养基。培养基要定期调换,保持培养液新鲜。
水、食品、环境标本采集后,应在2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进行增菌、培养、分离。 样品检验单应填写完整,与样品一起送实验室。样品检验表见附表。必须提供与分离菌株相对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
(2) 标本的运输
采集的标本宜立即处理和接种培养基进行增菌和/或培养。不能立即检测的标本,需置于保存培养基(Cary-Blair半固体保存培养基等)中保存。所有标本应按照可能有O157:H7感染性腹泻对待,注意相应的生物安全要求,置于坚固、防水、密闭、耐压的转运箱中,专人送往实验室。
(3) 标本的检测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测采用EC肉汤增菌、免疫磁珠吸附法集菌(或集菌前加胶体金免疫标记卡筛选)、Chromagor-O157显色培养基分离的技术程序,提高大肠杆菌O157:H7检出率。检测获得菌株以血清凝集、生化试验进行系统鉴定,鉴定后的菌株应用PCR方法检测志贺样毒素、粘附摸平因子和溶血素基因,以确定分离菌株的毒力特性。检测方法详见附件2。
34
5.5 疫情控制措施
在发生疫情后,应迅速组织核实诊断,确定疫情的严重程度,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续发、蔓延,并尽快扑灭疫情。 5.5.1 疫点、疫区的划定
如确认O157:H7菌株且毒力基因检测阳性,要及时划定疫点、疫区。疫区划定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
(1) 疫点:指发生病人、疑似病人或发现带菌者的地方。要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来划定疫点。一般以同门户出入或与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生活上密切有关的若干户为疫点范围。根据传染源的污染情况,一个传染源可有一个以上的疫点。
(2) 疫区:为了防止疫点外污染造成续发感染和向外传播,要根据疫点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特点来划定疫区。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村或几个村、一个乡或毗邻乡,在城市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个街道为范围划为疫区。 5.5.2 隔离治疗传染源
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立即送就近指定医院或治疗点治疗。病人的治疗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可以使用微生态制剂,原则上不用止泻药和抑制肠蠕动的药物。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病人和疑似病人(包括粪便标本O157抗原胶体金方法检测阳性的腹泻病人)禁止使用抗生素,疫区内的其他一般腹泻病人应慎用抗生素。 5.5.3 消毒
认真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特别注意对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排泄物和污染过的环境、物品、饮用水等进行消毒和处理。消毒前向疫点内人群进行宣传、解释和介绍消毒知识。随时消毒时向隔离的健康人培训消毒剂使用方法并使之掌握。
(1) 随时消毒:具体消毒方法见《肠道传染病暴发后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2) 终末消毒:在病家向病人家属解释消毒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请病人家属配合开展工作,了解患者发病时居住和活动的房间区域、触及物品以及排泄物污染区域,将未受污染并且不能进行消毒的物品进行遮掩或转移。消毒前需要穿戴好个人防护服和手套。消毒时先灭苍蝇、蟑螂,然后按由外向内的顺序,喷雾或擦拭消毒门把手、地面、墙壁、家具、厕所等处;从不同房间以及最后退出时,边退边消毒经过的地面。病人穿过的衣物、吃过的剩余食品、使用过的餐具及其它生活用品、吐泻物等,按照随时消毒的方法进行消毒。对于室外环境,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室外环境采集标本的实验检测结果,对污染区域及可能污染区域,尤其水井和污水排放处等区域进行消毒。
5.5.4 接触者管理
调查在传染源发病前5天内及病后与之有过饮食、生活上密切接触的人,了解其
35
健康状况,特别是每日大便次数和性状;限制接触者活动范围,对其排泄物进行消毒,注意防止污染水源。对密切接触者可进行预防性服药,首选微生态制剂。自开始处理之日起经连续三次(间隔3天)粪检阴性,方可解除对接触者的限制。 5.5.5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
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多种宣传形式,在疫区迅速开展预防肠道传染病知识的正面宣传,教育群众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要让群众知道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来源和主要传播途径,特别是食品加热烧熟的重要性,不食生冷变质食品,不喝生水,剩饭菜要充分加热,不吃未烧熟或腐败变质的食物。教育群众一旦出现腹泻症状,应早报告,及早规范地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要让群众知道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腹泻可能会加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者的病情,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发生。要让群众知道,充分加热可有效杀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习惯是预防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最简单、有效、经济的手段。 5.5.6 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
取缔无营业执照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停业整顿,对可疑食品可暂时封存,暂停其生产和经营,必要时销毁处理。对与疫情发生有关的食品从业人员进行病原菌检查,发现腹泻病人和健康带菌者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经连续三次(间隔3天)粪检阴性,方可解除隔离。疫情流行期间,在疫点、疫区内不得举办聚餐、宴请活动。 5.5.7 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
通过清理粪便、垃圾、污水,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消灭苍蝇孳生地。落实防蝇措施,做好室内外消毒杀虫工作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迅速降低苍蝇密度。疫区的家禽、家畜要严格管理,实行圈养,避免人畜混居,禽畜粪便要集中堆放,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现动物特别是进口种畜种禽带菌率较高,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向政府疫情控制领导小组进行汇报,由政府协调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5.5.8 阳性水体的管理
对检出有毒力的O157:H7菌株的水体,必须加强管理;树立警示牌,告诫群众暂勿使用。在阳性水体周围检出病人和带菌者时,要引起警惕,防止水型暴发。与阳性水体有关的地区,要加强联防。对周围人群或重点人群进行监测,对水体周边进一步做好饮用水消毒和粪便管理,教育群众避免接触。在水体阳性期间,禁止在该水域从事捕捞等作业。 5.5.9 阳性食品和管理
对被O157:H7菌株污染的食品,要尽量查清可能的污染来源以及销售的去向;要及时停止生产及销售,严防发生食源性传播、流行。同时加强对同类品种和周围有关
36
食品的监测。
5.6 疫情控制效果评价
疫情控制期间,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动态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 5.7 响应终止
经过疫情检索,疫区在发生最后一例确诊病例后,2周内无新发病例时,可由相应级别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响应而转入常规监测防治的建议,报同级人民政府或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
6 附件
附表1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病例个案调查表 附表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病例随访表 附表3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监测月报表 附表4 腹泻病人粪便样本采样登记表
附表5 家畜家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带菌调查采样登记表 附表6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实验室初步检验记录 附件1 标本的采集和送检要求
附件2 粪便标本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分离方法
37
附表1 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病例个案调查表
1.病例基本情况 联系电话: A 病例编号 W1A □□□□□□□□□ □□□□/□□/□□ B 调查时间 C 调查单位 D 病人姓名 E 性别 F 出生日期 G 家庭详细住址 H 职业 2.发病与报告 A 发病日期 B 发病后首次就诊单位 C 发病后首次就诊日期 年 月 日 1村级 2县级 3地区级 4省级 1.男 2.女 年 月 日 W1B W1C □ W1E □ W1F □□□□/□□/□□ W1G □□□□□□ W1H □ 年 月 日 1村 2乡级 3县级 4市级 5省级 年 月 日 W2A □□□□/□□/□□ W2B □ W2C □□□□/□□/□□ □□□□/□□/□□ □□□□/□□/□□ D 本次就诊日期 年 月 日 W2C E 报告日期 F 报告单位 3.临床症状和体征 A 每天腹泻次数 B 粪便性状 C 腹痛性质 年 月 日 1乡级 2县级 3市级 4省级 W2D W2E □ 1.<3次 2.3~5次 3.6~10次 4.>10次 W3A □ 9.无 1鲜血样便 2血便相混 3脓血便 4黑便 5粘液便 6米泔水样便 7水样便 8稀便 9正常 1痉挛性 2绞痛 3钝痛 4压痛 5无腹痛 W3B □ W3C □ 38
D 腹痛部位 E 恶心呕吐 F 发热 G H 少尿或无尿 I 开始少尿或无尿日期 J 少尿或无尿持续时间 K 浮肿 L 皮肤出血点、淤斑 M 皮肤出血点、淤斑部位 N 神经精神症状 O 呼吸衰竭 4.生物化学检验 A 白细胞计数(WBC) B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 C 中性粒细胞分叶核 D 血小板计数(BPC) E 红细胞计数(RBC) F 血清白蛋白(Albumin) G 血尿素氮(BUN) H 肌酐(Cr) I β2-微球蛋白 J 尿蛋白 K 尿红细胞 L 粪便白细胞 M 粪便红细胞 5.治疗与转归 A 是否使用抗生素 B 使用抗生素种类 1满腹 2右上腹 3左上腹 4右下腹 5左下W3D □ 腹 6脐周 1有 2无 9不详 1有 2无 9不详 最高体温 ℃ 1有 2无 9不详 年 月 日 天 1有 2无 9不详 1有 2无 9不详 1上肢 2下肢 3面部 4腹部 5胸部 6背部 1.有 2. 无 9.不详 1.有 2. 无 9.不详 W3E □ W3F □ W3G □□.□ W3H □ W3I □□□□/□□/□□ W3J □□ W3K □ W3L □ W3M □ W3N □ W3O □ 正常值:4-10310/L 正常值:0.01-0.05(1~5%) 正常值:0.50-0.70(50~70%) 正常值:100-300310/L 正常值:4.0-5.5310/L 正常值:35-55g/L 正常值:1.8-7.1 mmol/L 正常值:53-106μmol/L 正常值:0.91-2.2mg/L 1.- 2.+ 3.++ 4.+++ 5.未检验 1.- 2.+ 3.++ 4.+++ 5.未检验 1.- 2.+ 3.++ 4.+++ 5.未检验 1.- 2.+ 3.++ 4.+++ 5.未检验 1299W4A □□□□□ W4B □□□□□ W4C □□□□□ W4D □□□□□ W4E □□□□□ W4F □□□□□ W4G □□□□□ W4H □□□□□ W4I □□□□□ W4J □ W4K □ W4L □ W4M □ 1是 2否 9不详 1丁胺卡那 2庆大霉素 3氟哌酸 4黄连素 5青霉素 6以上联合 7其它 9不详 W5A □ W5B □ 39
正在阅读:
高新区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汇编05-05
励志作文400字03-13
排涝闸闸室底板施工方案04-30
会计科目与会计专业词汇中英文双向查询表04-11
二手车鉴定评估师(三级)操作A卷参考答案01-17
D-Cube-Dub_HD5G_使用手册06-08
USB HID协议中文版 - USB接口HID设备 - 图文04-03
辅料检验操作规程07-22
深圳市生活垃圾处理社会总成本分析01-1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高新区
- 处置
- 汇编
- 应急
- 方案
- 技术
- 英语五元教学模式学习心得
- 2012年3.15国际消费者维权日知识竞赛试题
- 学校综合考核实施意见2012
- 高考数学解题的思维策略
- 语文版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单元测试试卷 - 图文
- 2019年中考安徽名校大联考试卷(二)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
- 如何教孩子写作文
- 简易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报告 - 图文
- 预制梁施工组织设计
- 预算编制
- 历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高频考题 - 1
- 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一等奖-创业计划书
- Matlab RTW&Engine 建模仿真实验报告
- 物业管理三介作业指导书 - 图文
- 面料
- 物业开办所需要的物品
- 时代光华《领导力的基础认知》课后测试答案
- 地质作用 - 图文
- 2013年试题整理 2
- 20160913 磁悬浮、离心机、螺杆机、多联机之间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