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阐述我国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战略

更新时间:2023-07-22 16:2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

试阐述我国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战略

——杜怀奇

自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之后,这一崭新的思维理念不仅日益深入人心,日益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而且日益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科学的发展观, 是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

我国的科学发展观是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国家为解决能源资源消耗过大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发展代价;有的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导致发展的质量不高、后劲不足;有的国家则出现了贫富悬殊、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当代世界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应该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完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加快经济增长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反映了当代世界最新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这一科学发展观是对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这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国际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

2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加快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没有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断推进,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不仅经济发展难以持续,而且最终经济发展也难以搞上去。要坚持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又要切实防止片面性和单打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防止出现因发展不平衡而制约发展的局面。

二、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这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三、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 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

2

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四、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67.8%左右,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也分布于这一地区。如果不改变这种欠发达状况,将会拖延全国实现现代化的步伐。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全国的现代化就不完整。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东部地区在过去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1世纪初,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是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西部地域广大,自然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开发西部,既可以为扩大国内需求提供巨大的潜在市场,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又可以发展西部地区的特色经济,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形成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全面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大力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是21世纪我国全面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西部地区是我国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对于保证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供应和防治洪涝灾害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西部大开发中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仅对西部,而且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保持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西部地区与周边十多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聚居的少数民族比较集中。只有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为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边疆奠定坚实的物质和思想基础,为全国的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适应国内外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世纪之交,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已在世界范围普遍展开。实施西部大开发,可以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市场潜在大、各种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为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新的市场。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是我们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各种新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只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经济建设,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力推向前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sz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