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安全的影响及防治建议

更新时间:2023-11-18 08: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作者:钱茜,王玉秋

单位:济南军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山东 济南 250002 出自:《中国环保产业》第3期 NO.3 2003 总第56期

摘要:论述生物入侵对社会、经济和生态安全的影响,并提出加强对生物入侵的防治建议。 关键词: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 中图分类号:X176 文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377(2003)03-0012-02

Impact of Biological Invasion on Ecological Safety in China and Suggestions on Control QIAN Qian, WANG Yu-qiu

一、概述

外来物种对本土生物环境的影响是环境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好的外来物种可以起到改良本土生物环境的作用,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若引起的物种与本土环境不匹配、不兼容,则有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甚至造成生物灾难。这就是近年来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生物入侵问题。

生物入侵是指外源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被引入本土,种群迅速蔓延失控,造成土著种类濒临灭绝,并引发其它危害的现象。生物入侵本土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出于改善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等目的引进外来物种,尔后这些物种演变为入侵物种;二是外来物种随着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而传入本土。入侵的外来物种在适宜其生存的本土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定居,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和资源的可利用性而对本地物种产生致命影响,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功能受到影响,引起物种的消失和灭绝,严重者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二、生物入侵对社会、经济、生态安全的影响 1、生物入侵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外来生物一旦入侵成功,在本土快速生长繁衍,改变本土生态环境,危害本土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要彻底根除这些入侵物种极为困难,而且用于控制其危害、扩散蔓延的代价极大,费用极为昂贵。

每年全球由于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要超过4000亿美圆。美国每年有70万平方公里的野生生物栖息地被外来杂草侵占,每年由于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00亿美圆。生物入侵已成为新西兰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保护问题,每年需投资近千万美圆进行治理。

在我国,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国白蛾、松干蚧等入侵害虫每年使150万公顷左右森林受灾。稻水象甲、

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非洲大蜗牛等入侵害虫每年使140~160万公顷农田受灾。近年来,20世纪50年代我国大量引入的水葫芦疯狂繁殖,堵塞河道影响通航,严重破坏江河生态平衡,每年的打捞费用高达5至10亿元,造成经济损失近100亿元。1994年入侵我国的美洲斑潜蝇,目前危害面积达100多万公顷,每年的防治费用需4.5亿元。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每年由于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574亿元人民币。 2、生物入侵破坏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如果生物多样性丧失,人类的生存就会发生危机。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来入侵物种本身形成优势种群,使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影响并最终导致本地物种灭绝,使物种单一化。二是通过压迫和排斥本地物种,导致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国际上已经把生物入侵列为除栖息地破坏以外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二大因素。

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通常并不具有较大危害,但是一旦它们侵入新的地区,失去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就会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

3、生物入侵威胁生态安全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森林、农林区、水域、湿地、草地、城市居民区等,都可见到外来物种入侵的现象。20多年前薇甘菊作为护滩植物引入我国,近几年来,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大肆扩散蔓延,遇树攀援、遇草覆盖,仅深圳市受薇甘菊危害的林地面积已达4万多亩,其中4000多亩受害森林已奄奄一息。松材线虫从北美入侵我国后,造成3500多万株松树枯死。原产日本的松突圆蚧于20世纪80年代初入侵我国南部,到1990年底,已有13万平方公里马尾松林枯死。80年代初随木材贸易从美国侵入的红脂大小蠢,1999年在山西省大面积爆发,使大片油松林在数月之间毁灭,严重危及其他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4、生物入侵危害人类及动植物健康

生物入侵不仅给国家生态环境和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对人类及动植物健康造成危害。1845年,爱尔兰从南美引进的马铃薯带有晚疫病,导致境内马铃薯全部枯死,饿死150万人。1848年新西兰人为开展毛皮加工业而从澳大利亚引入了帚尾袋貂,现有6000万只帚尾袋貂占据了新西兰陆地面积的92%,不仅破坏本地植被,捕食土著鸟类,还传播牛结核病,严重威胁新西兰的牛奶产业。原产北美的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现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15个省市。豚草的花粉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症的主要病原体,若爆发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三、加强对生物入侵的防治 1、国际上防治生物入侵的举措

鉴于外来物种侵入造成的重大损失和教训,1992年在巴西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其中第8条规定:必须对那些威胁生态系统、栖息地或物种的外来物种进行预防引入、控制或根除。目前该公约已有186个缔约国。为了解决外来入侵物种问题,已通过了40多项国际公约、协议和指南,而且有更多的协约正在制定中。 2、对我国生物入侵防治工作的建议

(1)加快立法,制定针对引进外来物种的法律法规

我国目前尚没有一部专门的有关外来物种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散见于我国的《渔业法》、《农业法》、《对外贸易法》、《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海洋环境保护法》等。

以上法律法规在防止生物入侵、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作用方面有很大局限性,在执法上缺乏必要的力度。因此应及时制定有关防止生物入侵的专项法律,在此基础上,分别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使之形成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体系。

(2)建立生物引进风险评价制度

一个外来物种要经过合法的途径进入我国,必须经过提出申请、审批、多次隔离检疫、现场检查等多个环节。通过这种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病原体及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我国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但像食人鲳、大米草、水葫芦等这类只有放到生态环境中才会显示其危害性的物种引进时只要没有病虫害,很容易通过检验而进入国门。因此,亟待建立引入物种生态风险评价制度。

外来物种的引进都应当开展风险评价,对该物种的生长、繁殖、生存环境条件、引进的数量、用途、所要进入的环境、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危害程度、控制危害的费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风险评价中,危害因素的确定不仅要包括我国原来规定的各种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病原体,而且还要包括对我国农牧渔业生产、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及造成负面影响的有毒有害和生物活性物质。评价中不仅要考虑直接后果,如动物感染、发病和造成的损失等,还要考虑间接后果,如危害因素监测和控制费用、补偿费用、潜在的贸易损失以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通过风险评价,采取不同的降低风险的管理措施,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传人,保证正常品种资源的引进。 (3)建立专门机构,加强外来物种引入监管机制

我国目前尚无防范生物入侵的专门机构,相关技术措施的研究工作还很滞后。生物入侵破坏的是整个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单一的农业、渔业、林业、海洋部门难以担负起综合研究和监督管理职能。外来物种的管理应实行统一监督与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中央监督与地方管理相结合、政府监管与公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应建立外来物种引进专门机构,加强基础研究和早期预警,开展生物入侵防治工作。

建立健全监管体制,加强检验检疫监测体系和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对引进物种进行跟踪监测和信息交流,收集国外疫情信息,编制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名录,严格控制新物种的引进。引进外来物种应当十分慎重,必须经过科研部门和专家充分研究、论证和实验后,经政府正式批准,颁发引进许可证方可引进。对引进物种实行分类管理,编制引进物种名录。组织对已引进物种的调查,实行从计划、生产、运输、销售、选种、检疫等全过程监控制度。根据国际条约的要求,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的现状,分步实施。对已入侵的外来有害物种,要采用生物防治、低污染化学防治、机械根除等综合防治措施,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 (4)加强生物安全保护意识

一些外来有害物种能够进入我国并在大范围流传,与人们生物安全意识淡薄、缺乏生物入侵概念、盲目引进物种有一定关

系。当前城市绿化盲目引进外国草皮、树种,就存在着生物入侵的潜在威胁。如北京近年来引进外国速生树种,这些树种大量吸取地下水,对城市水资源造成极大浪费,长成后利用价值却很低。引进的外国草皮,养护费用极高,又容易破坏当地的生态 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因此,在全社会进行有关生物入侵、生物安全、生态保护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民众的环保意识,对于预防有害物种入侵将起到积极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st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