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煤矿xx采区地质说明书(地质工作规定目录)

更新时间:2023-11-24 16: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xx煤矿xx井xx采区地质说明书

第一节 盘区概况

1.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井上下对照关系,勘探工作等; 2.相邻采区实见地质构造、瓦斯地质和水文地质等;

3.区内煤(岩)层产状和煤层厚度变化,断层与褶皱的特征、分布范围和控制程度,对采区开拓、开采的影响等;

4.可采煤层厚度、结构及可采范围,可采煤层的可采性; 5.各煤层顶底板类型、岩性、厚度、富水性及物理力学性质,各煤层群(组)之间的间距和岩性变化;

6.陷落柱、岩浆岩体、冲刷带等情况;

7.煤层瓦斯赋存地质规律,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 8.水文地质条件,采空区及周边老空区范围,预测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和突水危险性,防隔水煤(岩)柱和探放水等工程技术要求;

9.地温及地热危害,煤自燃危险程度; 10.采区煤炭资源/储量;

11. 工作面回采对地表建(构)筑物的影响; 12.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应注意的事项和建议

xx煤矿xx井xx采区位于xx井东翼4#勘探线以东,北、东、南均至井田边界。xx采区走向长约1090m,倾斜宽约1670m,煤层倾角3 ~5°,盘区面积1.95Km2。

本盘区西北部为正在开采的xx采区,xx采区开采M8、M9煤层,其中M8煤层8102、8104、8105、8106工作面均已回采结束,剩余8103工作面未回采且井巷工程暂停;M9煤层9102、9104、9105、9106、9107、

1

90181、91082工作面均已回采结束,剩余9103工作面正在回采,9101工作面正在掘进。总体上,xx采区已接近尾声。西南面为尚未开采的三盘区。

盘区范围内北部有三岔地村,西北有为青杠坡村,正东部有孙家大坡村,东南部有雄家山村,南部有云盘(扁山)村,响水岩村。盘区对应地表西部有一条自南向北流向的季节性冲沟,其余大部为森林及茶场覆盖。本区地面地势平坦,标高在+1450~+1520m之间,地表无较大河流及公路设施。

采区内共施工地质钻孔1个,见下表:

序施工 孔号 号 时间 1 402 1984 施工单位 工程量 (m) 326.85 终孔层位 备注

贵州省煤田地勘公司xx队 龙潭组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贵州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开展了包含煤矿区在内的1:20万安顺幅区域地质调查,获得了较丰富的地质信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贵州省地矿局xx地质大队和xx地质大队大队开展了包含煤矿区在内的1:20万安顺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获得了较丰富的水文地质信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贵州省地矿局xx队对关口井田(现xx井井田)进行了地质勘探工作,并提交了《贵州省xx煤矿斑鸠山矿井扩大区生产地质勘探报告》。通过以上工作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该矿构造变化规律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有了一定了解;对矿山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及其变化规律已初步查明。

2

第二节 地层及构造

一、煤系地层

盘区内出露地层由新至老有:第四系、下三叠统大冶组(T1d)、上二迭统大隆、长兴组(P3c+d)、龙潭组(P3l)和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现由新到老分述于下:

①第四系(Q)

区内除南部少数孤峰基岩裸露外,其余均为风化残积、坡积物覆盖,低洼处和沟谷中有洪积和冲积物堆积。厚度变化不大,0~10m左右,一般厚2m。

②下三叠统大冶组(T1d)

该组在区内出露较好,分布广,根据岩性特征分为上、下两段。 a、大冶组上段(T1d2)

本段为中厚层、薄层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顶部为灰色薄层白云质灰岩夹棕灰色页片状钙质泥岩互层;上部石灰岩含白云质,下部常见角砾状和缝合线构造,该段厚约100m左右。

b、大冶组下段(T1d1)

该段上部为灰色、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泥灰岩与钙质泥岩互层,夹薄层灰岩和泥岩,厚约50m;中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夹少量泥岩薄层,厚9m左右;下部为灰色、灰绿及灰黑色钙质泥岩和泥岩,夹薄层状灰岩,致密,含大量碎屑岩,厚约40m。该段总厚90~125m,一般厚100m左右。与下伏上二迭统大隆组(P3d)呈整合接触。

3

③上二迭统大隆、长兴组(P3c+d)

该组上部为深灰、灰黑色薄层硅质石灰岩与硅质泥岩互层,夹灰绿色粘土岩和灰岩薄层,致密、坚硬,节理发育。含少量菊石和海扇等动物化石。下部为灰色中至厚层状燧石灰岩,燧石呈结核状和条带状分布,致密坚硬,隐晶或细晶质,裂隙发育,多为方解石充填。与下覆上二迭统龙潭煤组(P3l)呈整合接触。该组厚约35m左右。

④上二迭统龙潭煤组(P3l)

区内龙潭煤组总厚386m。由燧石灰岩、灰岩、钙质泥质的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粘土岩及可燃有机岩等组成。根据岩性特征和含煤情况分五段叙述:

a、第五段(P3l5)

该段厚112~124m,一般厚120m左右。主要岩性由灰岩、燧石灰岩、碎屑岩相间而成,灰岩约占29%。含M0、M0下、M1、M2、M3、M4煤层。其中M0煤层为可采煤层,其余均不可采。

b、第四段(P3l4)

本段厚42~48m,一般厚45m。岩性中、上部以粉砂岩、钙质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灰岩,含不可采的M5煤层;下部为一层厚12m的燧石灰岩,中部夹一薄层钙质泥岩或粉砂岩。该层燧石灰岩厚度、岩性均很稳定。

c、第三段(P3l3)

该段为主要含煤段,厚70~76m。上部以粉砂岩、泥质细砂岩、钙质粉砂岩为主,夹少量薄层泥岩和粘土岩,含M6、M7两煤层。其中

4

M8煤层有局部点可采;下部主要为钙质胶结的粉砂岩、细砂岩、灰岩组成,含M8、M9、M10煤层,其中M8、M9煤层为可采煤层。

d、第二段(P3l2)

该段厚66~68m,一般厚66m。其岩性上部为钙质泥质细砂岩、粉砂岩;中部由薄层灰岩、钙质泥质胶结的粉砂岩、泥岩相间组成,含M11、M12、M13等不可采煤层;下部主要为钙质粉砂岩,底M14煤层,煤层顶板为一层厚约2.5m左右的燧石灰岩。

e、第一段(P3l1)

该段厚77~85m,一般厚80m。上部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两层3~5m的燧石灰岩、灰岩,含薄煤层2~3层;下部主要由厚层燧石灰岩组成,间夹薄层粉砂岩,含不可采的M16煤层;底部为凝灰质泥岩,含铝土质。

⑤上二迭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

本组厚度约100m左右,中上部主要为玄武岩、顶部常有一层10m左右的凝灰岩;下部玄武岩系一套交潜喷发沉积型岩系,夹有粘土岩、铝土质粘土岩、绿灰色凝灰质角砾岩、深灰色燧石灰岩和灰岩夹层,底部粘土岩含黄铁矿结核。与上覆上二迭统龙潭煤组(P3l)呈假整合接触。

二、煤层与煤质 1、煤层

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龙潭组,总厚386m左右,含煤16-18煤层,煤层总厚一般10m,含煤率2.6%。其中M0、M8、M9煤层为可采煤层。各可采煤层的主要特征、变化规律如下: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rz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