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品德与生活课标总试题

更新时间:2024-03-19 05: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一、简答题

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1)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常用的教学形式分别有哪些?(6分) 答:品德与生活课程常用的教学形式有:

A: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 B: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 2)试就其中一种活动形式举例说明。(4分)

答:(略)

2、请简要介绍品德课程开放性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开放?(10分)

答:开放性具体包括了以下几方面:教材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形式的开放性。教学活动时间、场所、人员的开放性;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性质、核心是什么?(10分)

答:性质:(1)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核心:(1)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2)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三、教学活动设计

试着运用《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理念,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出“我为家人添欢乐”或“可爱的动物”的教学设计。

要求:活动设计的目标准确,能很好地表达教材意图,活动设计过程清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等。

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

一、选择题(30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C )。

A 活动课程 B 综合课程 C 活动型综合课程 D 生活课程

2

2.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 ( B )A 核心 B 基础 C 前提 D 目标

3.《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对儿童安全行为的指导,“祝你平安”主题中设置了学打电话求助的活动,其中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 B )

A 110 B 122 C 119 D 120

4. 《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 A )A 综合性、活动性、开放性 B 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C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D 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

5.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主线为基础,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三条主线是:( D )A 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学校B 儿童与国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健康C 儿童与健康、儿童与快乐、儿童与自然D 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7. 《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 B )。

A 生活质量提高 B 生活能力提升 C 生活品质提升 D 生活条件改善

9. 下面表述正确的一句话是( D )A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B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家庭生活为基础C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学校生活为基础D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个人生活为基础 10.《品德与生活》课程教材的编写原则不包括( C )A 思想性原则 B 科学性原则 C 健康性原则 D 活动性原则 二、填空题(40分)

1.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 _

社会主义,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 乐

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型综合课程。

5.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必须从学生生活出发,提高德育的________。 6.《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当以________为主,________为辅,重视儿童在本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方面的个性化表现。

7.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

螺旋上升。

情感与态度8. 《品德与生活》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四个方面的目标是:、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9.《品德与社会》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

3

用自己的眼睛________社会,用自己的心灵________社会,用自己的方式

______社会。

10.《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激励 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 每个儿童

的品德发展 与 生活能力的提升。

三、简答题(30分)

1.在《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老师的角色和作用?

2. 请简要介绍《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开放性包括哪些方面?

3. 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丰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你认为应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

活动目标: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框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 C)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 A.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B.愉快、积极地生活 C.健康、安全地生活 D.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2.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C)。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型综合课程 D.生活课程

3.品德与社会课的评价功能主要是诊断与调节功能和( A)功能。

A.强化与教育 B.终结性评定 C.比较与分等 D.提高与尊重

4.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D )。

A.帮助学生养成基本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B.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C.引导儿童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D.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5.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追求的是(C)。 A.教育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B.教育的实践性和有效性 C.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D.教育的综合性和人文性

4

6.教学“神奇的手”主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做“手语”,目的是让学生通过(B)的活动来感受手的神奇。 A.会做事的手 B.会说话的手 C.会表演的手 D.会认物的手

7.让学生明白:如果危险发生了,不要慌张,要学会自救,保护自己。乐乐的衣服着火了, 他不正确的处理方法是(C)。

A.脱下衣服 B.用冷水浇 C.迎风跑出 D.就地翻滚

8.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对儿童安全行为的指导,“祝你平安”主题中设置了学打电话求助

的活动,其中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B)。 A.110 B.122 C.119 D.120

9.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风土人情是“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泼水节是(C)传统节日。

A.彝族 B.布依族 C.傣族 D.蒙古族

10.《我的同学和老师》单元教学中,设计“我给老师画张像”的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 B)。

A.动手能力 B.爱老师的情感 C.创造能力 D.绘画能力

11.“将垃圾分类”是主题“美,就这么简单”中的一个操作性活动,其目的是激励学生为

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下列( C)是可回收的垃圾。

A.霉变食品 碎玻璃片 B.废弃衣服 废弃电池 C.报纸 矿泉水瓶 D.烟头 建筑垃圾

12.“我的阳光计划”讲述了“爱因斯坦的小板凳”的故事,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意义是( B)。

A.学会负责 B.相信自己 C.诚实勇敢 D.学会欣赏

13. “看地图找家乡” 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要指导学生认识简单的图例。地图上“”表示的是( D)。

A.河流 B.公路线 C.航道线 D.铁路线

14.唐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

的是(C)一种“插茱萸,除恶气”的传统习俗。 A.端午节 B.中秋节 C.重阳节 D.清明节

15.故事“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为学生树立了一个诚实勇敢的榜样,让学生懂得( C )也是诚实的一种表现。

A.说出自己的想法 B.说的和做的一样 C.勇于承认错误 D.敢于说“不知道”

16.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环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品德与生活(社会)设置了

多个有关环境教育的单元。四年级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关注的是( A)。 A.家乡的生态环境问题 B.校园周边的环境状况

C.全球的主要环境问题 D.中国的环境问题

17.“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是一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巧妙地揭示了走出困境的一个方法是( B )。

A.坚持就是胜利 B.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C.相信自己,迎难而上 D.决不回头 18.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中国的“气象名城”就因城市气候特点而得名,重庆又称( D )。

A.“火炉” B.“北极村” C.“日光城” D.“雾都”

5

19.“富饶的物产”主题向学生展示了我国丰富的物产资源,以下(B)不属于东北三宝。

A.人参 B.灵芝 C.鹿茸 D.貂皮

20.“我的历史名人档案”收集了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化名人资料,其中有“诗仙”之称的是 ( C)。

A.杜甫 B.白居易 C.李白 D.王维

21.“1”和“0”的启示从一个游戏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理解(D)的重要性。

A.财富” B.智慧 C.友谊 D.健康 22.“网瘾”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陶宏开教授根据自己的成功个案,

总结出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三大诀窍“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你认为这是 D )的方式。

A.树大自然直 B.响鼓需重锤

C.润物细无声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3.为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们是炎黄子孙”设置了“话说四大发明”的活动,下列( B )项不属于四大发明。

A.造纸术 B.地动仪 C.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

24.“做聪明的消费者”中设计了识别“三无”产品的内容,“三无”产品是指①无质量检查合格证②无生产日期和有效期③无发票④无产品名称及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其中正确的三项是(D)。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在《大自然发怒了》单元中,教材以地震、洪灾为例引导学生总结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

互救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地震时求生避险正确的一项是( B )。

A.拥向出口逃生 B.躲到桌子、床铺等支撑物旁边 C.乘坐电梯逃生 D.从窗口往楼下跳

26.培养学生的爱心可以让他们记住一些温馨的节日,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 A )。

A.母亲节 B.父亲节 C.护士节 D.教师节 27.掌握学习方法是快乐学习的一把金钥匙,在“记忆快车”活动中用“一个人靠着木休息”的方法记住“休”字,采用的是( C )记忆方法。

A.及时复习法 B.感官总动员 C.理解+联想 D.谐音法

28.“认识常见的安全和交通标志”是保证儿童健康、安全生活的有效办法, 是表示( D )。

A.小心中毒 B.小心危险 C.禁止通行 D.当心触电

29.“祖国真大”中的第一个活动主题“地图上面找中国”设置了一个学习认识地球模型的活动,是为了( B )。

A.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 B.了解我国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 C.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 D.了解我国的名山大川

30.以资源和环境为主题的纪念日有很多,其中6月5日是( C )。 A.世界湿地日 B.世界无烟日 C.世界环境日 D.世界海洋日

二、判断说明(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并结合具体事例简要说明理由。10分)

31.有幻想、做白日梦是创造的开始,幻想有时还会成为科学探索的动力和基础,幻想并不是空想。

11

5.“注重过程”的意思就是教师在解决问题时不但要讲清结果,更要注重讲清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 )

三、简答题(共20分)

1.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变?

2.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使用教材?

3.有人认为接受学习已经过时了,对此,你有何看法?

4.过去,我们认为,评价只有分等级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具有哪些功能?

得分 评分人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青蛙老师在教学生们《怎样捕捉蚊蝇》 2、请你谈谈对下列情况的处理对策。

课堂教学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一般说来,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和意外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课堂纪律方面的问题; 第二类属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学生会进行质疑问难,发表种种看法,或有时教师不慎造成板书别字、口误等引起学生哄笑、骚动…… 第三类属于外来干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五、 学科新课程理论与实践(共40分)

1.品德与生活(或品德与社会)课程总目标是什么?(8分)

2.品德与生活(或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是什么?(8分)

3.评析《长江三峡》教学实录片断。(10分)

师:课下,同学们已搜集了关于长江尤其是三峡的一些图文资料。现在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选出你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两至三份材料在全班交流。(学生组内交流筛选,准备汇报)

生: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是世界第三大河。

12

生(补充):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浩浩荡荡,最后流入东海。 师:对,要“知新”先“温故”,你们小组很会学习。(播放课件,屏幕出示中国地形图)长江的源头,位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它的正源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随后滚滚东流,浩浩荡荡,最后汇入海潮无垠的东海。(屏幕依次闪烁)

生:我知道长江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终点是南津关,分为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个峡谷。

师(继续播放课件):你们组课前预习了课文,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是呀,长江流经四川盆地东部边缘时,江流好像一把利斧,开山劈岭,横切巫山山脉,在万山丛中奔流而下,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它全长193千米,分为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屏幕依次闪烁,显示长江三峡的位置)

生(展示文字资料及图片):长江三峡有很多历史古迹,有张飞庙、昭君祠。 生:还有屈原祠、悬棺。

师:你们真了不起,知道得真多。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上网查到的。

生:我是在电视上看到的。

师:不错,上网、看电视、查资料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看来同学们真会学习。

师:长江三峡是大自然的杰作,就像一幅绵延不尽的山水画卷,但三个峡谷又有着各不相同的特点。好了,不多说了,同学们亲自去饱览美景吧!

评析:

(播放录像,并伴解读)

师:欣赏了壮美秀丽的三峡风光,你最喜欢哪个峡谷?为什么? (小组讨论准备作答)

生:我喜欢巫峡,因为巫峡的神女峰很美。

生:我喜欢瞿塘峡,因为那里瀑布多,比如“白龙过江”。 生:我也喜欢巫峡,因为那里云雾缭绕,像神仙住的地方。 生:我喜欢西陵峡,那里水流很急,坐在橡皮艇上,真过瘾! ……

师:三峡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令我们心旷神怡,而沿江两岸的古迹更如一颗颗明珠,为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增添了色彩。

(欣赏图片:张飞庙、陆游洞、昭君故里、屈原祠、千年之谜——悬棺,还有三峡的起点——白帝城,更有许多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遗迹)

评析:

4.以“乘坐公共汽车”主题为例,请你制定本主题学习的活动目标。你准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简要的说说你的设计意图。(14分) 活动目标:

设计意图:

13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每题2分,共10分。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4.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5.知识、生活经验

二、每题2分,共10分。

1、×,2、×,3、√,4、×,5、 √

三、每题5分,共20分。

1.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变?

由传统的知识传说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 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向学生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 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向动态的研究者、学习者转变 2.在下课程理念下,如何使用教材? 领会教材的精神,做到心中有数 关注现实生活,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力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发展教材。 3.有人认为接受学习已经过时了,对此,你有何看法?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由接受和发现两种。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使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改变这种状态。探究学习过程离不开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4.过去,我们认为,评价只有分等级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具有哪些功能? 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或目标导向、激励、教育、监督、反馈、调控等功能 四、每题10分,共20分。

1.(1)师生关系应是平等、民主的

(2)知识的获得不应单纯由教师传授,应充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经历

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自主探究重学习。

(3)课程内容应体现生活性、实践性。 2.(1)面对现状,不惊奇,不慌乱,不追究,不批评,而是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让焦点从恶作剧的身上发散开来,尽量避免这一学生再成为焦点,从而使学生的注意中心再回到教师所安排的方向。

(2)对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由学生发难引起的偶发事件,教师可以抓住这种教学的难点或有创见的部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若由于教师自身疏忽造成的不良影响,一般态度温和的承认事实,并改正过来,就能顺其自然的过渡到原教学的轨道上来。

(3) 对于第三类偶发事件,一般都采用“热处理”。即教师针对某一突发事件,趁热打铁,正面教育。再巧妙地转入正题。但应注意不要因此浪费太多的时间,更不得言辞激烈,因为这与教室内同学无关,点到为止。 五、共40分。 1.8分。

品德与生活: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品德与社会: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

14

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8分。

品德与生活: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品德与社会: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3.10分。

(1)评析的大体内容是:探究先行,以学定教;资料展示,资源共享;恰当评价,促进学习。

(2)评析的大体内容是:信息补充,加大容量;壮美景观,艺术熏陶。 4.14分。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1、知道上下车排队,上车买票。 2、懂得给老弱病残让座。 3、知道注意安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辨别是非能力。 2、训练学生自理自律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设计意图:最好采用情境剧模拟表演实践活动的形式。把课堂布置成车箱的环境。使学生切实的融入乘车的体验中。随机地解决乘车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模拟实践中探索、感悟和发现。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标教材教法复习题(四)

一、填空(30分)

1、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特征()()()。

2引导儿童()、()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

3、培养具有()()()的儿童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总目标。

4、教学活动应()儿童的生活又()生活,用()引导儿童的生活。 5、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

6、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评价的具体内容有()()和()。 7、评价的多样化包括()()和尺度多样化。

二、把下列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横线上。(10分) 1、教师在教学活动案例的编写和活动指导方面应具有….。 (1)灵活性(2)稳定性(3)计划性(4)活动性 2、下列对教科书的理解正确的是….。 (1)可利用的教育资源(2)教师的教本 (3)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4)完全抛开不用 3、本课程可利用的资源有…。

(1)少先队的活动(2)社区中的各种设施(3)山川、河流及自然现象(4)互联网 4、下列那些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15

(1)健康安全地生活(2)愉快积极地生活(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5、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情况进行跟踪评价,这属于….。 (1)教师观察记录(2)访谈(3)成长资料袋分析法(4)个案分析法 三、判断题(10分)

1、在一年级教材中出现的活动主题,在后面的教材中有可能出现。() 2、评价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具有教育性。()

3、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可根据主题、内容,灵活掌握,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

4、如今的课堂以活动为主,不能在课堂上采用讲授法。() 5、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和独立性。() 四、简答题(14分)

1、品德与生活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哪些? 2、品德与社会学科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五、论述题(12分)

请你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理解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发的关系。 六、教学活动设计(24分)

从下列三个内容中任选一个,设计一份教学活动案例。要求体现新教学理念。 小学品德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8分)

1、品德与生活新课标的基本特征有( )( )( )。 2、“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三条轴线是:( )( )( )。四个方面是:( )( )( )( ) 3、品德与生活课程总目标:( )。 4、品德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 )( )( )( )( )( )( )( )( )( )( )。 5、品德与社会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 )、( )、( )、( )( )等。 二、判断(每题1分,共5分)

1、品德课程的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参与。( )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全部量化。( ) 3、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

5、品德与社会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 三、简答:(每题3分,共12分) 1、 品德与社会课程总目标是什么?

16

2、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建议 包括哪五方面?

3、品德与生活中教师的角色和任务是什么?

4、品德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有哪些?

四、论述题(5分)

品德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答案:

一、填空

1、生活性 开放性 活动性 2、三条轴线是:( 儿童与自我 )( 儿童与社会 )( 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3、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4、(讨论 )( 资料调查 )( 现场调查 )(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 操作性、实践性活动 )( 教学游戏 )( 参观访问 )( 欣赏)(练习 )( 讲故事 )( 讲授 )。5、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等。 二、判断1、∨2、×3、∨4、∨5、× 三、简答

1、答: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答:(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充实教学内容 (五)拓展教学空间

3、答: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4、答:问题一:老师把品德课上成了讲授课、看图说话课、手工课、表演课、自由游戏课等。问题二: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教师活动表现为既定程序的再现及教师忙于催促、转化、统领。问题三:过于关注教材,而忽略了对《课程标准》的学习。问题四:缺乏及时总结与反思。 四、论述题

答: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是: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

存在的问题:实际不当、分组不科学、规则不明、时间不足、评价不全。

对策: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16

2、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建议 包括哪五方面?

3、品德与生活中教师的角色和任务是什么?

4、品德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有哪些?

四、论述题(5分)

品德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答案:

一、填空

1、生活性 开放性 活动性 2、三条轴线是:( 儿童与自我 )( 儿童与社会 )( 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3、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4、(讨论 )( 资料调查 )( 现场调查 )(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 操作性、实践性活动 )( 教学游戏 )( 参观访问 )( 欣赏)(练习 )( 讲故事 )( 讲授 )。5、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等。 二、判断1、∨2、×3、∨4、∨5、× 三、简答

1、答: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答:(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充实教学内容 (五)拓展教学空间

3、答: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4、答:问题一:老师把品德课上成了讲授课、看图说话课、手工课、表演课、自由游戏课等。问题二: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教师活动表现为既定程序的再现及教师忙于催促、转化、统领。问题三:过于关注教材,而忽略了对《课程标准》的学习。问题四:缺乏及时总结与反思。 四、论述题

答: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是: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

存在的问题:实际不当、分组不科学、规则不明、时间不足、评价不全。

对策: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rv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