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基础

更新时间:2023-11-03 21: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城市规划

第一章

1、什么是城市?古代城市和现代城市有哪些区别?

城市是非农业人口聚集地,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的中心。古代城市是城与市的简单叠加,现代城市规模更大,功能更多,结构更复杂。 2、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及大中小城市划分标准?

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城市人口规模超过100万为特大城市,超过50万为大城市,20~50万为中等城市,20万以下为小城市。

7、城市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城市为什么会发展? 城市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动力。 ①区域农业生产力发展是城市化初始动力; ②工业化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8、城市化分为哪几个过程?

⑴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的初期阶段。 ⑵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的中期加速阶段。

⑶进入高速城市化以后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又趋缓慢甚至停滞的后期阶段。

10、为什么说当前国际上已习惯于把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要点:①如何理解城市的定义<同1>;

②什么是城市化,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指标?(P13)

所谓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计算公式为:PU=U/P,PU为城市化水平,U为城镇人口,P为总人口。 ③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S型曲线)<同8>

- 1 -

④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国际上习惯于把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第二章

1、简述城市规划的含义与特点。

城市规划的定义为: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的特点(7个):综合性,政策性,前瞻性,系统性,长期性,法制行和强制性。

第三章

2、自然条件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对城市会产生哪些影响?

①自然资源条件;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影响到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决定城市的选址、城市性质和规模、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特色,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

②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城市职能性质的特殊性和规模的特殊性,它又是城市总体规划研究的起点。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城市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准确把握城市的性质和规模,从而进一步明确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 ③地质水文条件;

④气候条件;在为城市居住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稀释环境污染等方面,关系十分密切。气候条件制约城市用地选址和地域结构,城市反过来又在一个相对恒定的大气候中不断改变着城市所在地段的局部小气候状况,形成所谓的“城市气候”。 6、风向对城市的布局产生哪些影响?

①风向影响城市用地布局,表现在居住区域工业区的相对位置上。

②风向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结构,在城市规划布局中还应该从改善城市小气候的角度重点考虑城市交通的组织,道路结构与走向以及城市绿地步行系统的合理规划。 9、什么是热岛效应?它是怎么产生的?有哪些突出的现象?

热岛效应就是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散发的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 2 -

导致热岛效应的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在城市中,由于大量建设导致城市下垫面透水面积严重缺失,绿地水面减少,热量排放增多,不能散发吸收或利用。 热岛效应的表现是市中心气温比市区高,市区气温比郊区高,随着与市中心距离的加大,气温逐渐降低,直至与农村气温持平,形成以市中心为“岛峰”的岛状气温曲线分布。 10、什么是城市逆温?它是如何产生的?

逆温通常是指在局部地形条件下,如山谷、河谷中,空气温度随着高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城市逆温现象除了地形本身所造成的逆温现象外,还要叠加由于城市人工下垫面在夜间辐射冷却比上部大气要快一些,从而造成地面温度迅速下降,近地面气流上热下冷的逆温现象,因而逆温现象更加突出。

4、城市局部风有时候会导致城市污染加重,请举例说明。

在山地背风面易产生机械涡流,若上风为污染源时,在此布置住宅等建筑会加剧污染。

第四章【重点】

3、什么是城市产业结构?其组成内容有哪些?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部门之间量的比例及其相互结合,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企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为除上述各业以外的其他产业。 4、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产业构成有什么差别?

最初,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和就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至首位,其就业比重也迅速提高;当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后,以服务部门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就业中的比重趋于提高,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并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5、简述聚集效应理论的主要内容。

聚集效应是由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所形成的聚集经济与聚集不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聚集经济一般是指因社会经济活动及相关要素的空间集中而引起的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及由此而产生的成本节约、收入或效用增加。与聚集经济相对应,聚集不经济是指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相关要素空间集中所引起的费用增加或收入、效用损失。聚集经济的来源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分工和专业化利益。 第二,规模经济利益。

- 3 -

第三,外部性利益。

6、什么是城市土地竞租理论?它对城市用地空间构成有什么影响?

各种经济活动对距市中心不同距离的地点所能支付的最高租金是不同的,土地的使用方式就由出价最高者来决定。根据该理论,可以得出在单中心城市中,地租数额是和宗地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密切相关,距离市中心越近,土地的租金递增;反之递减。在距离市中心相同的半径上,土地租金大致相同。

地租成为调节城市空间结构的杠杆,一方面可以促使土地以最佳利用方式进行使用;另一方面能促使各种现有的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转换。 7、综述城市同心圆布局、扇形布局、多核心布局的内涵。

⑴同心圆布局: 城市以不同功能的用地围绕单一的核心,有规则的向外扩展形成同心圆结构,即从城市的中心到外围,依次成环状分布着中心商业区、过渡带、工人居住区、高级住宅区、通勤居住区。

⑵扇形布局:城市发展往往沿水源和交通线路分布,总是由市中心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其他较通畅的道路向外延伸,是城市地域呈扇形向外发展。

⑶多核心布局:一个城市不止一个核心,可能存在多个核心,城市是围绕这些核心发展起来的。除了中央商务区外,还存在着一定支配地位的其他中心。由于区位利益、集聚利益、扩散利益和土地价格,促使城市核心的分化和空间地域的分异,导致不同职能机构在空间位置上的集结或分离,从而形成多核心现象。 什么是基尼系数?其用途何在?

基尼系数是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为0,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基尼系数为1,则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0和1之间取任何值。 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第五章(选择,自己看书)

第六章

5、什么是城乡规划和规划区?

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 4 -

我国最早的和现行的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七章

4、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①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层次组成。

答:两个阶段,六个层次。总体规划阶段和详细规划阶段。城市总体规划刚要,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②各层次规划的主要内容。(选择) 答:【P126~129】

第八章

3、简述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联系与区别。

从联系而言,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从区别性而言,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而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里的目标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作用强度和影响范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的确定只抓住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而城市性质则明显带有规划发展意向。 4、什么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

城市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称为人口的自然增长; 城市迁入人口和迁出人口的净差值,称为人口的机械增长。 5、城市用地有哪些类型?如何进行城市用地的评定?

城市用地分类采用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为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P154】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

在调查研究各项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按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对用地所在工程技术与经济合理性方面进行综合质量评价,以确定用地的适用性程度,为正确选择和合理组织城市用地提供依据。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ro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