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语文九年级下册学案

更新时间:2024-01-20 13: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对照课文注释理解、掌握并翻译课文。

2、朗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结构,并背诵全文。 【预习检测】

1、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结合注释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缥碧( )急湍( ) 轩( )邈( ) 泠泠( )嘤嘤( ) 鸢飞( )戾天( )经纶( ) 窥谷( ) 横柯( )

2、参考注释①填写:本文作者是____朝 文学家__________,字__________,吴兴故障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我们学过他的《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 。鸟向檐上飞, 。本文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书信,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沿岸从 到 的景色。

【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二)对照注释,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3、结合注释,解释词义。

?风烟俱尽( ) ?从流飘荡( ) ?一百许里( ) ?水皆缥碧( ) ?直视无碍( ) ?急湍甚箭( ) ?皆生寒树( ) ?负势竞上( ) ?互相轩邈( ) ?争高直指( ) ⑴千转不穷( ) ⑵鸢飞戾天( ) ⑶望峰息心( ) ⑷经纶事务( ) ⑸窥谷忘反( ) ⑹横柯上蔽( ) ⑺疏条交映( ) ⑻猛浪若奔( ) ⑼天下独绝( ) ⑽百叫无绝( ) 4、参照注释,弄懂下列句子意思。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 补充不懂的字: 【合作探究】

5、小组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富春江山水的“异”和“奇”的?

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奇秀之美,概括为

“ , 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 __”和“_ 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1

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总结本文写景的结构是 。从听觉上感受到的美妙的句子是 【达标练习】 6、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缥碧piǎo 无碍ài 泠泠作响lín B飘荡dàng 急湍tuān 嘤嘤成韵yīng C轩邈miǎo 经纶lún 鸢飞戾天yuān D横柯kē 窥谷kuī 好鸟相鸣hǎo 7、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凭依)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指向) 8、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9、《与朱元思书》选自《 》,作者 。本文多处使用了对偶句是 文。结构是 式,总写的一句是“ 10、写出和下列加下划线实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风烟俱净( )天下独绝。( )望峰息心;( )在昼犹昏;( )

【作业与预习】1、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2、摘抄文中景物描写的佳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品赏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2、熟背全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预习检测】1、背诵课文,按要求默写句子。 A.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 。 B.水清澈的句子是 , , , 。 C.与《三峡》中写水流湍急有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 。 D.描写富春江两岸山势奇特的句子是 , , , , , 。 E.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是: 。 F.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 , 。 【合作探究】

(一)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听读文,想象富春江之美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设题:本

文为我们呈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二)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2、提问:“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同学们反复品读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和志趣?(划出作者感怀的句子,细细体会。)

(三) 赏析文章的语言

3、谈谈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自由选句品味写景的妙处,要求从描写角度、词语运用、表现手

法、表达作用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四)熟背全文,默写巩固。

【拓展延伸】由吴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你联想到了哪些人?你想对生活中那些为名利而忙碌的人说些什么?

2

【中考演练】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

(3)负势竞上 (4)望峰息心 ..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 鸢飞戾天者 ..

C. 虽乘奔御风 D. 经纶世务者 ...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7、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8、选文都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读写结合】学了本文,请你就“人与自然”这个话题谈一谈你的思考。

3

《古文二则》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自主阅读理解翻译课文。 2、能够评价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3、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教学难点:文章的写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课时

讲解《四知》 一、导入:

以目前的社会现状为楔子,列举贪官污吏(胡长清、成克杰为例)的种种行径加以导入。 二、题目解说:

“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作者、作品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四、生字、词语识记 骘(zhì):安排;定。如:评骘。 辟:

1.(pì)①开辟。如:各家开辟出绿地。②透彻。如:精辟。③驳斥或排除。如:辟谣。 2.(bì)①排除。如:辟邪。②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如:辟举。本文取此义。 谒(yè):谒见。 涿(zhuō):地名。辄(zhé):总是,就。 便(biàn):

1. 方便,便利。如:轻便。本文取此义。2. 非方式的,简单平常的。如:便饭。 3. 排泄屎、尿。如:大便。 悫(què):恭谨,诚实。

藉:1.(jiè)垫在下面的东西。如:枕藉。 2. (jí)①践踏;侮辱。②盛多;杂乱。 五、交流翻译《四知》 文章注释:

六、结构分析:本文分成两层: 一、 二、

七、写法全解:课文以杨、王二人的对白勾勒人物形象,寥寥数语,却将人物描写的有血有肉。并以 和 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出杨震的 , 的清官形象。为后人所敬仰。

第二课时

研究分析《私心》

1、第五伦简介: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田氏在西汉初

4

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 2、课文注释:

3、结构分析:全文分成两层 一、(自“伦奉公尽节??亦以此见轻”)写 二、(自“或问伦曰??岂可以谓无私乎?”)写 4、研讨课文: 1)、本文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特点? 语言简洁,朴素无华;语言刻画形象传神; 个性化的语言,非常鲜明地刻画出人物形象。 以人物对白来表现性格。 2)、讨论杨震和第五伦两个人物形象的教育意义

5、主题:

6、布置作业:

(1)背诵积累文言语词。

(2)课外阅读杨震《毁屋留名》故事及《乐羊子妻》的故事。

(3)杨震拒金,第五伦无私,这些清官都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你以“无私”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8、板书设计

四知

拒收下属贿赂————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拒绝为子孙开产业——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私心 无私 辄叱诸子

正面描写 奏记便宜一并封上 有私 不能忘故人

反面衬托 子有病,不省视竟夕不眠

5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联系自身,学习古人克服困难、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2. 掌握文章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1.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 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法指导】

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抓住文章中对比的写作手法,深入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和意志。 【学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并补充你认为重要的读音。 嗜.学( ) 加冠.( ) 叩.( )问 叱.咄.( ) 容臭( ) .

负箧( ) 曳屣( ) 皲( )裂 媵( )....人 馁( ) .衾.( ) 烨.( )然 缊.( )袍 廪.稍( ) 俟(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无从致.书以观( )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③尝趋.百里外 ( ) ④未尝稍降.辞.色.( )( ) ⑤援.疑质理( ) ⑥腰.白玉之环( )

⑦右备容臭.( ) ⑧非天质之卑.( ) ⑨俟.其欣悦( ) ⑩生以乡人之子谒.余( )

3.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序”这种文体的特点。 4.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家长评价:您的孩子读了 遍课文。您觉得您的孩子读的怎么样?(可从读音准确、是否流畅等方面评价)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2.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疏通大意。

6

(2)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3.释疑解难 4.小结

三、课堂巩固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和.—久而乃和. ( ) 言和.而色夷( ) 至.

—色愈恭,礼愈至( ) 至舍.,四支僵经不能动 ( ) 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无冻馁之患. ( ) 以.

—无从致书以观 ( ) 计日以.还 ( ) 以中有足乐.者 ( ) 以衾.

拥覆(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 ) 之.—弗之怠 ( ) 走.

送之 ( ) 益慕.圣贤之道 ( ) 当.

余之从师也 ( ) 2.指出下列词的古今不同的词义。

余:古义 今义 假:古义 今义

走:古义 今义 游:古义 今义

臭:古义 今义 博士:古义 今义 汤:古义 今义

3.翻译下列句子。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5)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4.尝试背诵课文。

7

第二课时 一、预习导学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今日太学生 昔日作者 衣食 住宿 从师 书籍 小结:

2.在预习中,你发现了哪些疑难问题需要解决的?如果没有,写下您的阅读感受。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2.合作探究 (1)作者读书求学经历“艰难”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又是怎么解决的?我们该学习他哪些品质? (2)举例说明文中的对比手法。

(3)找出文中描写和议论的句子,感受“序”的文体特点。 3.释疑解难 4.小结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遒④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耽书③,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④。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以才名拜太学博士。(选自《北史》)

【注】①范阳遒(qiú):范阳郡道县。②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③耽书:酷爱读书。耽,迷恋、沉溺。④都讲:主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益慕圣贤之道( ) .

8

(2)或遇其叱咄( ) ..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4)生徒悉集(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

3.如果用“祖莹偷读”作为上联,结合【甲】文相关内容对出下联,并说说【甲】【乙】两文所写人物宋濂和祖莹在读书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下联: 共同特点:

4.体会【甲】【乙】两文画线句子的人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甲】

【乙】

5.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从宋濂求师的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答:

9

《与妻书》导学案

课堂目标导航:

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作责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语言、情感魅力。 3、体会作者高尚的革命情操,激发爱国之情。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课文,理清思路,感悟文中的至爱真情。 2、积累文言文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一、自主学习方案(预习与交流) 1、知识储备 走进作者

林觉民(1887--1911),字________,号抖飞,又号天外生,他是近代民主革命者,黄花岗______烈士之一。 解读背景 2、字词梳理 读准字音 如晤( ) 婉解( ) 嗟夫( ) ...携手( ) 虐民( ) 眷顾( ) ...理解词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2)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3)吾充吾爱之心 .(4)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5)吾家后日当甚贫 .(6)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

3、整体感知 梳理结构

恐汝不察 生死诀别 _________ 与妻书 爱汝一念

就死原因 __________ 为天下谋幸福 为国献身 再诉衷肠 愿妻理解

主旨概括

本文是中国早期民主革命的先驱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信中回忆了作者与妻子______________的往事,向妻子讲述了自己为___________的道理,表现出了革命者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高尚情操和对妻子德尔深情。 二、课堂导学方案(合作与探究) 导学点一:朗读与感悟

1、第三段主要回忆夫妇生活中的琐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中所追忆的三件事,并分析作

10

者追忆三件事的目的。 导学点二:赏读与品位

2、课文第二段的内容应怎样理解? 3、“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导学点三:拓展与延伸

4、林觉民烈士的事迹有哪些现实意义? 三、当堂评价方案(反馈与诊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意映卿卿汝晤 ..

(2)无宁汝先吾而死 ..

(3)使之肖我 .

(4)当哭相和也 .

2、阅读课文第四段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这句话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中的“此”指什么?

3、作者对孩子的安排,表达了他怎样的希望?

4、从选文中可看出,林觉民是个怎样的人?

本课小结

教学自我评价:

11

25、《诗词六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古典诗词的不同体裁和风格,积累有关古典诗词的文学常识。 2、诵读诗词,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受诗歌和谐的音乐美。重点

3、品味诗词,体悟作者的情怀和诗词中所蕴含的哲理。 并能背诵诗歌。 难点 文学常识连接

一、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风”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二、婉约派与豪放派

宋词一大流派。代表作家有周邦彦柳永秦观李清照等。多写男女恋情和个人遭遇,情思曲折,含蓄蕴藉语言婉转绮丽。豪放派北宋苏轼开创,经南宋辛弃疾而到达高峰。题材广泛,气势雄浑,境界开阔,豪迈奔放。

三、了解每首诗词的作者。

第一课时

学习《关雎》和《蒹葭》

利用工具书,自我疏通文意。

2、收集《诗经》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①. 顺畅朗读: ②. 注意读音:

雎鸠( ) 窈窕( ) 逑( ) 荇( )菜

寤寐( ) 蒹葭( ) 芼( )之 溯洄( )从之 道阻且跻( )在水之涘( ) 宛在水中沚( ) 宛在水中坻( ) 3. 有感情地朗读 《关雎》和《蒹葭》 4. 根据注释,发挥想象,描述内容。

(1)、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全诗可分为三章。 请用简练的词概括 第一章(前四句) ;第二章(中间八句) ;第三章(最后八句) 。 (2)、 《关雎》表达了什么 主题?

(3)、你读 《蒹葭》诗歌有什么的感受?《蒹葭》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4)、《蒹葭》这首诗三章基本相同,每章只是变换了几个词语,这样的结构形式对增强诗歌的表现力有什么好处?

第二课时 学习《黄鹤楼.》

1、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 2、崔颢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学习《钱塘湖春行》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2、诗人按怎样的行踪春行钱塘湖?请用自己的话描诗人看到钱塘湖是怎样的景色?

3.诗人把早春的西湖描绘的恰到好处,是与他遣词善于把握分寸感分不开的。那些词用得恰到好处?为什么?

学习《相见欢》和《密州出猎》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品味比较:这两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为什么? 反馈练习

《关雎》1. 本诗以 、 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12

2. 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

3、兴,是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 ,是一种含蓄委婉的表现手法 。《关雎》中以 雎鸠之在“挚 而有别” ,兴淑女配君子 ;以荇菜流动无方,兴 ;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 ”“ 芼之 ”,兴淑女 既得而 。

(二)《蒹葭》1. 本诗选自 ,是一首典型的 (内容)诗。 2. 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3、《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在诗中有何作用?

4、《关雎》的二三章,的前后三章,都只更换了个别的字词,内容基本相同,这是的表现手法,请谈谈这种手法的妙处。

《钱塘湖春行》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 ”终。题目以“ ” 为着眼点,诗中写出了西湖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最后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颈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3、简要说说本诗的表现手法和主题思想

《相见欢》1、词的上阕一个“锁”字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极生动形象。试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黄鹤楼》

1. 本诗选自 ,作者 。2. 本文用典的句子: , 。 3. 写景的两句诗是 , 。

4. 唐代诗人 见到这首诗后,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江城子·密州出猎》

1. 这首词巧用典故的句子是: 。 2. 本词的作者是 ,我们曾学过他的中秋吟月的词是 。

3.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报国志向的句子: , , 。 5、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13

《庄子二则》导学案

第一课时 《浑沌之死》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3.体会课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家与作品:

庄子,名 , 时宋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家、 家。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 》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二、朗读课文,翻译课文: 1、注音:

倏 沌 2、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 日凿一窍 3、试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

②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三、结构框架

开端:浑沌待焂、忽其善

浑沌之死 好心办_______ 发展:焂忽为报恩,为其开七窍 结局:日凿一窍,七日浑沌死 四、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 《呆若木鸡》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2.了解课文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检测上一课时学过的内容: 1、《浑沌之死》的寓意是什么?

2、《浑沌之死》一文体现了庄子散文的什么特点?

二、朗读课文,翻译课文:

14

1、注音:

渻 恃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鸡已乎 方虚骄而恃气 .. 犹应响影 犹疾视而盛气 .... 已无变矣 其德全矣 .. 异鸡无敢应者 反走矣 ...3、翻译课文:

①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②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纪渻子养的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主要得益于什么?

2、如何理解《呆若木鸡》的寓意?

四、结构框架

开端: 为王养斗鸡

呆若木鸡 方虚骄而恃气,犹应响影 发展: 疾视而盛气

鸡虽有鸣,已无变

结局: 呆若木鸡,德全,无敢应者

五、拓展提高:

本文体现了庄子的什么思想?你还知道哪些出自《庄子》的成语?

精神_____ 15

《周公诫子》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掌握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 2. 熟悉文言语句的翻译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素养。 3. 理解课文内容及主题,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1. 揣摩并理解古今异义字的区别,重点字词及句子的翻译。 2. 了解本文正反论证的方法,理解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3. 熟读并背诵课文

4. 提升小组学习的能力,培养所有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文字资料、音频、问题设计、检测题)、学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学生讲关于子女教育的故事:

“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曾子杀彘”

《一厘米》、《给儿子的一封信》、《给女儿的一封信》等 二、 师生互动 1、 阅读感悟

学生独立认真阅读课文,对文本形成初步的印象。 阅读要求: ①熟读课文

②结合注解及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③掌握字音

④圈点重要信息及疑惑之处 ⑤尝试提出自己有价值的问题

2、自学检测(自主完成,二人小组互相检查,大组长点拨)

?周公, 时期初 家,姓 名 ,又称 。曾助 灭商,后又辅佐 摄理政事。

?韩婴, 时 学的开创者。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禄位( ) 吐哺( ) 睿智( ) 欤( ) ....守以畏者( ) 博闻强记( ) 相天子( ) 桀( ) 纣( )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成王封伯禽于鲁 ②周公诫之曰 ..③一饭三吐哺 ④聪明睿智 ...⑤子无以鲁国骄士 ⑥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⑦ 恭 ⑧ 荣 ⑨ 吾闻 ... 俭 安 博闻强记 ..

16

卑 贵 .. 畏 胜 .. 愚 哲 .. 浅 智 ..?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子/无以鲁国/骄士。

B.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C.吾闻,德/行宽裕。

D.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6)翻译句子。

①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②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③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④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大组长分配学习任务,并对个别组员进行适时指导) ?设问导读: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②周公提出的“六德”具体指什么?

③文中哪句话体现了周公辅政时礼贤下士?

④文章中通过反面事例论证具有“谦德’的重要性的语句是什么? ⑤“桀、纣是也”中的“是”意思什么?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⑥“夫贵为天子,······桀、纣是也”这几句话,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观点?

?小组互相学习,讨论完成。

?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讨论情况,对需要帮助的小组进行点拨。

4、展示点拨

?小组推荐成员上讲台或在自己课桌旁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根据所掌握的知识情况适时提问,并由别的小组尝试回答。教师采用各种方式进行表扬并鼓励,小组竞赛评比。

?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出示课件,帮助解答疑难点或有争议的问题。

?学生提出自己有价值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解决。

5、分层训练(先个人独立完成,再四人小组互相讲解,得出统一答案) ㈠一字多义

17

① 成王封伯禽与鲁 ② 吾,文王之子。 于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守之以恭者 苛政猛于虎也 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马之千里者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㈡类文阅读

【甲】周公戒子

成王封伯禽与鲁。周公戒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能治性。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欲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 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解释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 ?非学无以广才 ?悲守穷庐 ?又相天子 ?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甲文中周公提出的六种“谦德”,用六个字概括,分别是 、 、 、 、 、 。

?甲文中那句话属于反面论证?

?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

18

6、拓展延伸(小组自由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结合六种“谦德”对照自己或本班同学,谈谈看法,或提提建议。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周公教育孩子的方法,感受到了周公作为一代名臣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它既是一位好父亲,又是国之栋梁。希望同学们能用文中所提到的六种“谦德”来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以提升我们的自身修养,塑造出非凡的人格,并影响他人。

19

《出师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指导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句,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意义。 3、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4、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积累文言词句,领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一、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

【知识链接】2——关于“表”: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第一、二课时

导入新课: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宋·赵与时《宾退录》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出师一表通千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病起书怀》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陆游《感状》 二、自主预习: 1、划线生字注音

崩殂( ) 疲弊( ) 陛下( ) 恢弘( ) 妄自菲( ) 薄( )

以塞( )忠谏之路也 驽钝( ) 陟( )罚臧( ) 否( ) 裨( )补阙( )漏 郭攸( )之 费祎( ) 行( )阵和睦 长( )史 猥( )自 夙( )夜忧叹 以彰其咎( ) 咨诹( ) 以遗陛下( ) 斟( )酌( )损益

2、朗读技巧: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语调、语速适中、感情充沛。 诵读全文,划出下列句子停顿: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D、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E、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3、你觉得本文有哪些经典名句,摘抄下来并进行背诵。

20

4、词语积累

A、对照课下注释,理解以下字词:

崩殂: 疲弊: 秋: 殊遇: 开张圣听: 光: 恢弘: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异同: 作奸犯科: 刑赏: 平明之理: 良实: 志虑忠纯: 简拔: 遗: 咨: 裨补阙漏: 淑均: 优劣得所: 猥自枉屈:

驱驰: 后值倾覆: 尔来: 夙夜忧叹: 不毛: 庶竭驽钝: 攘除: 斟酌损益: 慢: 彰其咎: 谘诹善道: 察纳雅言: B、古今异义词: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 今: ) 2、臣本布衣。(古: 今: )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 今: ) 4、先帝不以臣卑鄙(古: 今: ) 5、由是感激(古: 今: ) 6、诚宜开张圣听(古: 今: ) 7、引喻失义(古: 今: ) 8、先帝知臣谨慎。(古: 今: ) 9、陟罚臧否(古: 今: ) 10、此臣所以报先帝(古: 今: ) C、一词多义

1、道:而中道崩殂 以咨诹善道

2、遗:以遗陛下 以光先帝遗德(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 3、为:俱为一体 为忠善者

4、感激:由是感激 臣不胜受恩感激 5、行:然后施行 必能使行阵和睦 6、益:有所广益 斟酌损益 7、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伤先帝之明

8、能:先帝称之曰能 必能裨补阙漏(下文“必能使行阵和睦”中“能”同此)

9、任:受任于败军之际 则攸之、祎、允之任 10、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临表涕零

11、言:不知所言 进尽忠言(下文“若无兴德之言”、“察纳雅言”中“言”同此)

12、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 受命以来 愚以为宫中之事 咨臣以当世之事 许先帝以驱驰

13、于 忘身于外者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报之于陛下

D、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 此皆良实:

亲贤臣,远小人: 优劣得所:

深入不毛 : 北定中原 :

E、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1

第三、四课时

三、合作探究:

1、第一自然段翻译并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2、第二自然段翻译并探究

(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2)如何具体执行?

(3)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3、第三、四自然段翻译并探究

(1) 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第五自然段翻译并探究

(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5、第六自然段翻译并探究

(1) 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2) 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3) “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6、第七段翻译并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2)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22

7、第八段翻译并探究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四、教师精点

诸葛亮的这篇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文章先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然后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遂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文章前半部分晓之以理,后半部分动之以情。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且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五、自主测评

A、①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这两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 )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

③故五月渡沪( ) ⑤深入不毛( ) ⑥臣本布衣( ) 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⑧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⑨以光先帝遗德 ( ) ⑩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悉以咨之 ( )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_______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①六出:______________②东和:______________③收二川:______________ ④七擒:______________⑤北拒:______________⑥排八阵:______________ 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以伤先帝之明 C、悉以咨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______________。

8、“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9、\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中的此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 拓展延伸

诸葛亮给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你以为哪一条最为重要,为什么?请结合相关历史谈谈自己的看法。

24

《答司马谏议书》导 学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王安石的简况及“书”的文体特点。

2、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 教学重点:梳理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1.给下列字注音。

胥( ) 卤( ) 谤( ) 晤( ) 2.解释加粗词义。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②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③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④辟邪说 3.辨识一词多义。

4、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字 ,号 ,封 ,“ ”之一;题目中的“司马”指的是 。 (2)本文选自《 》,作者主张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变法,史称“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回顾上节课所授知识要点

2、 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 3、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整体感悟

1.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

25

2.从文中哪个句子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课文阅读题

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问题。 3.解释加粗词。

特: 悔: 膏泽: 事事: 4.翻译句子。

①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②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5.文中提到的盘庚,是 朝的君主,他当年迁都是为了 。6.文段最后一句“则非某之所敢知”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 态度。

7.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根据你的积累,试写出他的一篇诗作。

26

《诗词五首》导学案

◎ 总体构思

这篇课文集录的五首古代诗词,作者涉及唐宋明三代,风格各不相同,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语言生动优美,意境深邃悠远。从不同角度表述了作者的心志,抒发了人生情怀。课文综合运用多种修辞,引用的典故较多,音韵铿锵有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宜立足于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把握作品的意旨,在整体感悟基础上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进而培养学生古代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使他们在诵读中陶冶情操,受到启迪。同时,指导学生背诵积累一些古代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计划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古代诗词节奏明快,音韵优美,很适合朗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宜以学生的反复朗读、整体感知为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点批注,思考、联想,讨论交流,进而深层次挖掘古代诗词丰富的内涵。教师可用录音或课件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对疑难处加以点拨。由于课文容量较大,可安排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古老的中国是个诗国,自从《诗经》开源之后,诗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至于唐宋发展到顶峰。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五首古代诗词,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教师板书课题:诗词五首 二、 检查预习:

三、 1.学生同桌先交流,提出自己预习中不会字词,相互解答。

四、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生字词,加以整理,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全班学生朗读正音。 五、 箸 ( ) 爝火 ( ) 彝 ( )

煜 ( )砌 ( )麾( ) 炙 ( ) 三、 导读〈行路难〉:

1. 教师课件展示下列诗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过渡到新知识: (1)李杜诗篇万古传。(赵翼《论诗》) (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启发设问:以上诗句都与古代哪位诗人有关?你能谈谈他的有关情况吗? 教师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 A.李白的生平、时代、代表作品; B.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 C.你对李白的评价。

学生思考,发言交流,教师因势导入本课学习。 2.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如果不合适,应该怎么读比较符合诗的内容?(对有争议之处,教师不做结论,引导学生往下学习,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做结论。) 3. 教师解题(课件展示,指名学生读或全班齐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时代背景。

27

《行路难》是李白在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4. 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

学生以个人朗读、小组内互读等形式尽量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参考注释,疏通诗意。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或交由全班讨论解决。

5. 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解答以下问题,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 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投影展示,师生共同探究。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境?

(3)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4)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6.师生共同深入探究:

7. 教师再提出问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8. (1)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浪漫的诗风在本诗中有哪些体现?

(2)从全诗来看,其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最后归纳。 。

四、导读《咏煤炭》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2.学生自主阅读全诗。

对照注解疏通诗意,不懂的地方同桌、小组讨论交流,疑而未决的由老师汇总,全班讨论。 3.教师汇总学生集中反映出的问题: (1)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

(2)《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试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志向。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后,归纳。要点如下:

4.学生自由朗读、背诵全诗。 五、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三首诗,了解了三位诗人的不同心志,和人生情怀,领略了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学会了阅读把握诗词的一般方法,体会了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六、布置作业:

1. 课下查找资料,比较阅读李白的《将进酒》,王之涣的《凉州词》,于谦的《咏石灰》,并将名句抄录在读书卡片上。

2. 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预习后两首诗。

28

第二课时 一、检测上节课古诗词学习情况,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

(1)玉盘珍馐值万钱(2)直挂云帆济沧海(3)鼎彝元赖生成力 2.根据题意,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行路难》中表达诗人要排除阻力、矢志不渝地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远大抱负的名句是 , 。 (2)《咏煤炭》中托物言志,借以明志的名句是 , 。

教师采用指名或抽签的方法,让学生到讲台上板演或起来回答。(答案略) 转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古词。 二、导读《虞美人》。

1. 多媒体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关于李煜的资料。(指名学生读或大家齐读)

李煜,我国古代杰出词人,南唐最后一个皇帝。精于书画,妙于音律,文学方面才能尤为突出。他25岁继承王位。15年后,宋师南下,他国破家亡,肉袒出降,被押送至汴京,成为阶下囚。赵匡胤因他曾拒命违抗,守城不降,便封他为违命侯。三年的囚徒生活,可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总结:“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在此时,他写下不少真挚沉痛,深切而又凄恻动人的词篇,占他一生词作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尤以《乌夜啼》、《虞美人》、《浪淘沙令》、《相见欢》等几首词最为人传诵,成为他的代表词作。

李煜入宋后的词作,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义无穷,被称为是“神秀”之作。艺术境界高大阔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语言天成自然,流走如珠,宋代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词人都曾受到他的影响。 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全词,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2)学生依托课文注解,扫除字词障碍。

(3)教师投影显示以下内容,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注音:虞( ) 砌( ) B.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2)问君能有几多愁 ( )3)只是朱颜改( ) ... 学生以3同桌为单位相互交流,教师指名回答。

3.师生共同研讨,理解全词。

(1)学生提出个人不理解的问题,同桌或小组内交流解决。 (2)教师将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集中展示如下

A.词的开篇“春花秋月何时了?”以问天起句,有何作用?

B.如何理解结尾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含义?

C.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对比,请具体指出一例说明。

D.这首词是李煜生前写的最后一首词,可以称之为“绝命词”,具体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4.课外延伸拓展:

阅读《浪淘沙?怀旧》一词,与课文作比较,自主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29

浪淘沙?怀旧(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问题:

(1)词的上片主要写 ,下片主要写 。 (2)“罗衾不耐五更寒”中的“寒”指的是五更时分寒气的侵袭,文中有 和 两层含义。 (3)末句中“流水落花春去也”和课文中“ ”一句意境相似,比喻 ,全句意思是说 。 (4)“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和课文比,这种心境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主阅读分析,小组或同桌讨论,教师点拨。 要点如下:

(1)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2)身寒和心寒

(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南唐灭亡之速;全句意思是说,过去那种荣华富贵的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了。

(4)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课文里全词充满的是对家破国亡的无限痛悔之情。本词则是徘徊在生与死的矛盾选择中,还有一丝希望。 三、导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学生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再次感知课文。

3.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解,理解分析课文,疑难问题同桌交流或小组讨论。 4.学生将疑难问题提交老师。

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汇总后交由全班讨论 问题如下:

1)这首词所描绘的内容是想象中的还是现实中的?描绘了怎样的战斗场面?

2)作者写这首词有什么用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字改为“弹”字好不好?为什么?

4)题目中的“壮词”如何理解?在文中怎样体现?

5)如何把握全诗的朗读基调?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教师加以点拨,然后指名由学生总结。 5.学生齐读全词,感受全词基调。

6.学生自主赏析: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理解?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启发、点拨。 要点如下:

这首词是词人爱国词篇中的代表作之一,虽是为鼓舞爱国壮士、好友陈亮而作,但更是自己心志的流露。词人以早年战斗生活为基础,融梦境幻觉为一体,描绘了一幅爱国将士驰骋沙场,雄

30

伟壮阔的场面,全词内涵丰富,造语豪壮,结构谨严,构想奇特,以梦境贯穿上下片,自出机杼,情感雄奇高昂。末尾“可怜”一句将感情一落千丈:词人的功名只能是在醉里和梦中实现。理想和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有力地突出了词人的悲愤。

学生赏析不必面面俱到,只要着眼于内容、感情、语言、结构等方面均可。 四、学生自我巩固检测:

根据题意,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用原句填空:

(1)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 ”来表明自己胸怀远大志向,坚持理想,敢于胜利的信心。 (2)《凉州词》中以反问句形式表达了诗人豪迈悲壮情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3)《咏煤炭》中寄寓诗人为国为民甘愿无私奉献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4)《虞美人》中词人用贴切的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尽自己国破家亡的无限哀愁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破阵子》一词里显示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以笔答的形式直接写在练习本上,写完后同桌互评。 五、归纳总结:

这篇课文我们学习了五首古代诗词,从诗人的作品中我们了解了他们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与心志.体会到他们抒情言志的表达技巧,进一步把握了他们诗歌风格,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们的其他作品.希望同学们不仅能够理解这些诗篇,而且在课外有意识地运用有关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五首诗词。

(2)自选其中一首诗词,把你读完该诗(词)后的感悟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31

伟壮阔的场面,全词内涵丰富,造语豪壮,结构谨严,构想奇特,以梦境贯穿上下片,自出机杼,情感雄奇高昂。末尾“可怜”一句将感情一落千丈:词人的功名只能是在醉里和梦中实现。理想和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有力地突出了词人的悲愤。

学生赏析不必面面俱到,只要着眼于内容、感情、语言、结构等方面均可。 四、学生自我巩固检测:

根据题意,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用原句填空:

(1)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 ”来表明自己胸怀远大志向,坚持理想,敢于胜利的信心。 (2)《凉州词》中以反问句形式表达了诗人豪迈悲壮情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3)《咏煤炭》中寄寓诗人为国为民甘愿无私奉献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4)《虞美人》中词人用贴切的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尽自己国破家亡的无限哀愁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破阵子》一词里显示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以笔答的形式直接写在练习本上,写完后同桌互评。 五、归纳总结:

这篇课文我们学习了五首古代诗词,从诗人的作品中我们了解了他们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与心志.体会到他们抒情言志的表达技巧,进一步把握了他们诗歌风格,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们的其他作品.希望同学们不仅能够理解这些诗篇,而且在课外有意识地运用有关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五首诗词。

(2)自选其中一首诗词,把你读完该诗(词)后的感悟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3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rb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