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的格式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14 12: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家谱的格式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1.世系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谱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最迟已在南宋时出现了,因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产品。(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

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

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

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

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

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

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

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

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

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

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

或称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

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通过一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家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

流,自序一及二,著齋公行略,编谱人员,目录及统计图表;③2001版新族谱的族居篇、世系世次篇、修谱简报;④风光照片、人物照片,文物照片、祖墓及各种历史遗迹照片等;⑤祭祖盛会;⑥统计图表;⑦翰堂劉氏数据库;⑧翰堂刘氏主页;⑨幻灯片;⑩使用说明等。

刘姓是华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刘氏始祖是黄帝后裔帝尧陶唐氏,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1982年全国人口统计资料,刘姓人口在全国姓氏排名居第四位,总人数超过6000万。刘姓子孙遍布世界各地,人才辈出,正在为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奉献聪明与才智。为了与海内外谱牒学爱好者以及刘氏后裔进行交流,我们在因特网上发布了《翰堂刘氏族谱》网站,诚恳地希望各界人士光临指导。

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电脑进入家庭,电脑及数字化彩电进入农村。预料族人在二十一世纪中,除了拥有书籍版族谱外,还将会在自己的家里看到丰富多彩的电脑版族谱。

由于时间仓促,理论水平及掌握的资料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学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仲支十四代孙业挥2001.6.11于武汉科技大学 《翰堂刘氏族谱》网址: http://www.htliu.com E-mail: liuyehui@netease.com

彭竹兵 Email:pzbp@21cn.com 时间:2006年3月7日13:40 主题:云南马龙彭姓源流考 彭氏家谱序言

很早就想写家谱了,听老人讲我们家的家谱以前破“四旧”(所谓“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时被毁掉,破“四旧”时人们以破坏墓碑、家谱、寺庙等为荣。

我们的祖先来自何方?据说来自南京柳树湾、高石坎一带。由于时代变迁,这些地方今已难觅。马龙历史上有八大家族,偶听彭姓名列其中我十分高兴。 马龙古称铜濑邑,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铜濑县,属益州郡。蜀汉、西晋、宋、齐沿称铜濑县,隶属建宁郡。唐初更名同起县,归南宁州(郎州)。南诏时为爨部曲轭地。宋大理国时为纳垢部所居。元初置千户所,至元十三年(1276年)始设马龙州领通泉县属曲靖路。明、清属曲靖府。民国18年(1929年)称马龙县。1950年3月,设马龙县,其间于1958年10月并入曲靖县,1961年7月复置至今。

2004年国庆节,闲来无事就同父亲彭涛、弟弟彭祝玮、哥哥彭竹金、叔叔彭波乘车到小沙坡笼看祖坟,顺便走访了彭家寿爷爷。到了他家才知道四川会东彭姓宗亲来过。四川支系因在三间屋放田水时同人打架,致人死亡而出走。三间屋因彭姓三兄弟在此建造三间茅屋居住而得名,今天那里已无彭姓居住,只有几座彭姓的坟墓静卧在那里。在三间屋之前,彭姓在纳章迤泽居住过,迤泽在龙洞河下游,历史上那里水草丰美、田地肥沃。因放田水致人伤亡,彭姓只留下一处坟茔就匆匆撤出迤泽。那时马龙彝汉杂居、民风好斗,打架斗殴致人死亡并不鲜见。在迤泽之前,彭姓从南京移民来一直住在现马龙县王家庄查官冲一带。20世纪包产到户分山林时,王家庄镇查官冲的张聋子还到石龙找我爷爷彭家珍要证明,证明彭家坟所在山林历史上属查官冲村而不是盛家田村的。盛家田村从宣威迁来

的彭姓人家觉得查官冲彭家坟风水好,欲占之。据我爷爷讲,那里彭家坟有华表套斗,出了一个大官。据我考证,查官冲彭家坟因年久无人照料,墓碑等被人破坏严重,而附近的法垮村(称为西边法垮)却有彭梦鹤为其先辈写的墓碑。查官冲与西边法垮彭姓一脉相承(不包括从宣威等外地迁来的)。

据族内老人讲,彭梦鹤的父亲彭高公在衙门做事,仁心宅厚,常在夜深人静之时到做事的地方改写案牍,把要杀的改成有罪流放,把罪期长的改成短的。后来被上司发现,彭高公十分惶恐,上司拍着他的背,说“高公无事、高公无事”,彭高公总算缓过神来,上司后来还是原谅了他。当夜,彭高公梦见仙鹤啄手,醒来手上隐隐作痛。次日,彭高公把此事告诉了上司,话音甫定,家人来报喜,贺彭高公喜得贵子。上司说此乃彭高公积阴德所致,此子来日必为贵人,就叫彭梦鹤吧!由于法垮村墓碑上的文字年代久远,长满了苔藓之类,依稀可辨彭梦鹤是解元(明清乡试第一名),他是川北道,后官至四川布政司参政。彭梦鹤应该是明末清初人(?)。彭梦鹤在马龙铸立文昌宫(即文庙)。清代曲靖知府宋湘在马龙州志赋里述及此事。

盛世修史于国于家都成立。中国人历来重视纂修家谱,私家修谱自宋代兴起,经元、明的发展,至清朝中期达到鼎盛,入民国后仍延绵不断。在历经八、九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家谱在不同的区域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征。现存家谱80以上是清末及民国期间的刻本、木活字本、铅印本及石印本,而其中又以木活字本占绝大多数。

中华民族自古重家族血缘,“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甚至堪于经典史料相媲美。每个家族一般都有家谱,家族成员都按字派(辈)命名,虽历经多年或远隔千山万水,同一家族成员均能按照家谱论出辈分高下和亲疏来。可以说,没有家族史,就没有细致入微的国家史和文明史。有鉴于此,历代都提倡修家谱。

举报 |

2006-03-08 16:20 回复

顶3

? ? ?

2楼

我们修家谱不是附

? ?

?

大唐霍国公柴绍

庸风雅,而是弘扬《家谱》“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旨在“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彭姓源流。有的人修家谱常把历史上的转折亲——同姓名人录入。如封建社会中,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殊不知,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不可不慎之。 一般来说,

家谱包括序言,姓氏来源、源流、字辈,家族历史、堂号,族员分布、家规族规、家传、艺文著述、墓图、墓志、捐款、领谱名目、后记等内容。我们不必遵循此理,简约一些好。续修家谱不能一蹴而就。可以先拿出一个版本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手头掌握的资料越来越多,对家族历史及相关知识了解水平的越来越高,再加以完善也未尝不可。现在国泰民安,通讯交通发达,家族成员交往

十分方便。大家要走出“亲有三代、族有万年”的局限,经常沟通、联系,在中国彭姓中血缘近者难得,少数民族也有姓彭者。 从人类有文字可考历史以来,关于彭姓的起源众说纷呈。兹录如下: 一说:彭姓为祝融之后,以国为氏。相传陆终为古祝融之后,生有六子,三曰彭祖,帝尧封彭祖于彭(今江苏徐州市),为大彭氏国。大彭氏国于商朝被灭后,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彭氏。彭

拜光禄卿的钱朗。据说,钱朗在退休后归隐庐山,无意中得了补脑还元之术,所以当他的元孙都已白发皑皑时,他却仍然“犹如童子”,一直活到一百七十岁,才为上清(道教的上帝)所召。据《尚友录》的记载,钱朗在死前不但自己知道(何时死),告诉了家人,在死后数日而且还“颜色如生”,真是叫人不可思议。人生七十就“古来稀”了,欲求百岁更是难得,而钱、彭二姓就都出现

举报 |

2006-03-08 16:20 回复

大唐霍国公柴绍

?

过同样人瑞,这岂是巧合而已!提起彭姓始祖,人们自然联想到寿高800岁的彭祖。几千年来,彭姓子孙都认为自己出自这位亘古以来独一无二的人瑞。

3楼

四说:据史料记载,彭祖姓篯名铿,是上古时期部落首领陆终氏的第三个儿子,擅长养生之术,尧帝时,因铿向尧进献长寿之羹,

获得尧的赏识,被封为大彭,故称彭祖。从此以后,彭祖的子孙后代皆“以国为姓”,开始了彭姓。现在的徐州,历史上叫彭城。彭城是尧帝赐封的,赐封的是因为彭祖的贡献,所以封为彭城。商

末时,纣王为求长生不老,派人窃取了彭祖的长生秘诀,为独占此术,阴谋害死彭祖。为躲避灾祸,彭祖只好离开彭城,云游天下。

中国乃泱泱大国,自古皆然。彭姓与其他大姓一样,人丁兴旺,分布较广。春秋时彭氏已向西、向南迁徙。此后至晋代,由于战乱和避仇及官职升迁等原因,彭氏又有迁于今山东、陕西、甘肃、江西、四川、福建、云南等省者。

初步考证:明代有数次移民,其中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彭氏祖先由应天府迁徙至马龙州;朱棣登基后,觉得应天(即今南京)王气不旺、加之北方少数民族时时骚扰明朝等原因,就迁都

? ? ?

到北京。朱棣迁都又移民到云南等垦荒。历代统治者惯用的移民术就是北民南移,南民北移。故我们祖先明代来自应天府一说成立。先在现王家庄镇查官冲居住,其后一支又移居现王家庄镇法垮村居住,另有一支移居现纳章镇迤泽居住,稍后该支又有人移居现月望乡三间屋居住, 三间屋支系中一支于嘉庆四年(1799年)移居到现在的四川会东县,另一支移居现月望乡小沙坡笼村居住。 沙坡笼(彝语,意为“汉族驻兵的土城”)支系始祖彭万成 ,乃彭鸣凤之长子也,彭万成生于康熙壬申之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午时,原配积粮冲郭顺之次女,生男三女二,溯厥生平谓系本州北关外生长,始创三间屋以成大业,移居半个山殆有焉。公之为人待人诚信,持己端庄,传家勤俭,儿孙满堂,亦可谓亚于古之郭子仪问安惟点额之意也云尔,公享年八十三岁,卒于乾隆甲午之三十九年九月初十日午时,合葬于新迁祖莹沙坡笼。郭氏系郭公讳顺之次女,彭公讳万成之妻配也,生于康熙壬申之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生男三,长启贤、次法贤、次尊贤;生女二,适白坡龙门,次适新楼房杨门,二女焉俱适名门。其为人也无违夫子,善事翁姑,持家勤俭,治内俱敷,亦之谓妇德无亏也云尔,享年七十六岁,卒于乾隆丁亥之三十二年十一月初九酉时,迁葬于新莹大沙地亥龙八首作亥山巳向。彭万成墓碑心上有:“嘉庆十二年季秋月朔采上浣谷旦(彭万成)孙经世、邦……。 马龙州儒沧生君世臣拜楷”。因被该村阮家升破坏,其碑心字迹模糊,大部分已脱落。可惜! 据沙坡笼彭家寿讲,他家六代单传,从彭洲算起:彭启贤 —彭经邦-彭定国—彭洲—彭仕发—彭元洪—彭家寿。彭家寿与我爷爷彭家珍同辈。此说与彭万成墓碑所记大体一致。我们属彭法贤后人(注:据我爷爷彭家珍讲,彭家寿应属法贤后裔)。几代后,该支有彭大甲、彭二甲,彭大甲在道光年间随何大人(即何有保,《马龙县志》有记载)到陆良县平叛,后落户当地,即现陆良县舟东村委会长塘村,今天他们仍与我们有联系。彭二甲之子为彭正昌、彭元昌,彭正昌之子彭家珍,彭家珍之子彭涛、彭学、彭波,女彭梅。彭元昌之孙有彭应乾等。彭正昌客死宜良县蓬莱村,其一女给人做童养媳,彭正昌墓今已难觅。彭应乾之父到马龙通泉镇松子山入赘赵家,彭家珍到马龙县纳章镇石龙村(原名法垮村)入赘高家。彭涛之子辈为“彭竹(祝)”,我为彭竹兵,我女为彭靖琪。 石龙彭姓字辈拟从岳飞《满江红》中摘起。岳飞《满江红》有: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举报 |

2006-03-08 16:20 回复

大唐霍国公柴绍

?

(四川会东宗亲修家谱,我们得重新定字辈了,可喜!) 由于马龙历史上是云南通向中原的陆路通道,查官冲一带毗邻驿道,加之清雍正皇帝“改土归流”之前,土著居民(主要是彝族)经常叛乱,与中原王朝战事频仍,故查官冲彭姓后裔迁徙各处,那里今天已无彭姓居住,留下荒冢一片,当地人称之为彭家坟。据说,时常有四川、贵州和云南省内其他县市姓彭者来那里寻根访祖。

4楼

中国人认为人生苦短,“三十年为一世”,故家谱常三十年一修。事实上并非如此,定期失修乃至遗失家谱者比比皆是。一个美国人

自己爷爷的父亲是谁他也许就不知道了,而华裔可以知道自己的爷爷的爷爷甚至更远。这就是中国人有根文化有家谱等的优势。 研究家谱并非易事,耗时耗力,需要一定投入。必须查阅大量的

资料,甚至深入各地实地踏勘。由于诸多原因,我们对家族过去的历史只能大体有一个轮廓,将来大家能否统一起来,按字辈取名等也未为可知。但我衷心希望小沙坡笼彭姓后裔能统一族谱,长幼有序,共同进步。

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坚信无论是有联系还是无联系的马龙彭姓,大家都会发扬彭氏祖宗的优良创统,生生不息,再造辉煌。 是为序。

马龙县 彭竹兵 2006年2月

彭竹兵,男,1972年农历8月28日生,云南马龙人,大学文化(1994年7月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计划统计系,主攻统计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工业经济师、统计师、金融经济师,现任政协马龙县第六届委员会常委、马龙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网等报刊媒体上发表文章多篇。

? ? ?

附录:

一、明代的卫所制度。明代的卫所制度并不是单纯的一种军事制度,大部分卫所还是一个地理单位,即它们还管辖着类似于布政司、府、州、县管辖的地区,也就是说,明朝对帝国疆土实行两套管理系统,行政系统为六部----布政使司(直隶府、州)---府(直隶布政司的州)-----县(府属县),军事系统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直隶都府的卫)------卫(直隶都司的守御千户所)-------千户所。特别是在从东北、华北,到西北、西南的广大边疆地区,如整个东北、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川西等是没有行政机构的,这些地区设立了大量的军事卫所机构,来实施对边疆地区的统治。这些卫所除一部分是由当地的少数民族担任防守职责外,大部分官军均由内地调入的。数百万的汉军官军及其家属迁徙并定居边疆,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开发和融合,也增强了我国各民族的凝聚力。与此同时,失去统治地位的蒙古族贵族官军或由于战败,或为逃避长期战火的侵袭,或由于蒙古草原生活环境的恶化,或主动、或被动地被明政府安置于全国各地卫所内。他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构成了明代民族融合的一大显著特点。

二、《马龙州志赋》 [清]宋湘

昔大明之开元也,南滇初平,东路已靖,始申文教,定学校、命有司、颁宪度。崇圣则易像为主,重儒则敬一有箴。马龙州学颁自皇帝嘉靖二十三年之十月始建也。凡去京师一万三百余里。城中之烟户不过六七百家;效外之乡村尚在二百三十。砖城建而衙署开,实在万历四十年之十月;驿丞改而千户革,又在康熙二十六年之春三。七百石民粮已定;七十名卫兵方存。考童者岁点三百有零,十二名之秀才已定,三十石之廪饩初颁。居民虽少,仕官犹多;户习诗书,人敦俭朴。真所谓马以龙名,人多俊秀,皇路之所措出者也。尔乃屏山如墉,通道如线,实滇南驿路之区,冀北咽喉之地。寻甸蔽其西,陆凉翳其东;上瞰昆池之波,下控黔关之险。贵人公子扬鞭而来者,箕袭载道;侯佰大夫载贽而入者,冠盖如云。虽穷称四大,而郡属上游。

其山则卓笔多罗,横山涌翠。兴龙羊角。结三里盘瓠之城;砍佛

举报 |

2006-03-08 16:20 回复

大唐霍国公柴绍

?

檀枝,雕十二雷神之像;伯刻轿子,具文庙催官之坊;诸葛杨磨传武侯连营之所;联珠宝珠,跨西南万寿之岭;连云锦云,护东南摩天之峰。小则石宝呈盘,鼎耳夹峙;大则黄牛饮水,藏龙飞泉。登将台之山,诸峰秀如笔点;览香炉之名,—柱高擎云中。仙人出于马邑;大迹履于石床;张棅游于龙洞,曾刻石以载文。云岩洞朗,且惊龙骨麻姑之玲珑;城门硐高,还讶三脚遮瘴之古矗睹此名山石室,亦不遗于黑子弹丸之区也。

其水则东河西河,潆流一带;龙潭龙洞,叠荡四方。哲宗南转,高桥北流,锁金东注,通泉西出。泉湖为而畏雷,河咽石而响水。月波聚奎兮,犀牛出峡以眠潭;河水排流兮,白蟒临光而映雪。仙居迤泽,想岑瀑之山人宛在;僧拜灵泉,与峦头之温泉并志。

5楼 且层岩瀑布,倒流千丈,值零玉回雪之际,有流霞映日之光。灵芝产其上,石燕出其间,舞荡缤纷,尤擅奇观。又如绿纱野塘,

中有岛屿,兴波上下,浩浩荡荡,混混茫茫,巨鱼出则群鱼云集,前浪拥则后浪叠催。观者但见沙鸥野鸭。载飞而载止。昼则浪滚金鱼,夜则星摇玉镜。此风水源流,在在能供幽人达士之溯游也。

若夫城南则龙秋夜月,有一片西湖之观;城西则九曲文河,回双桥卧龙之水;城东则古木阿森,副使之茔在焉;城北则翠屏侧立,梁王之冢存焉。且象坟立忠勇之坊,鸡卵观太平之字.物华天宝,岂固地小而没哉?故论星野之分,马属曲靖,尚在井宿二十一度之间。龙池清凉,圜转四十余里之远。若关东、若关西,二十一桥,虹飞伽领;若凤林,若龙鼎,二十三寺,景销名山。 其花则月桂长春,玉兰款冬、山樱夏艳,海棠秋熟,山茶石竹、水仙芍药,种种名葩,四处芬芳。其草则虎掌朴翠,象鼻垂青;马蹄则争香龙爪;牛膝则遍杂鸡冠。其树则观音柳绿,罗汉松森,三合柏碧,万年青青。黑头画眉,栖枝而透啄;翠羽红鳞,遵渚而翔群。茂林则黄麝食柏,丰草则锦鸡惊原,川陵则渔猪征逐,湿原则汉夷杂居。水田桑麻映绿,山土岩脚流红。东野之收麦广丰,西乡之稻梁早熟。

其人则多乔梓连科,棠棣树甲。如瑞麟,瑞凤,弟兄耀同科之巍;南京、北京,父子统铨枢之职。庙谟煌煌志一家,二阮二李;文

? ? ?

字赫赫冠天下,一杜一查。又况陈天章大启黉宫,彰我州景;彭梦鹤铸立文昌,广积香烟;杨必达富而好施,买九铺八驿之地;角光显贫而好义,有奉公响义之旌。且忠臣阮近贤,广有洗耳之池;孝子林宜春,虔修叩头之礼。李小候画像而万里寻亲,节士名留千古;张氏女焚尸而双烟贯日,烈女之号颁万年。凡忠孝节烈,当晚近难数;而科甲人文,较他州犹甚。此昔所谓“瘠地响义”也。惜乎男务耕耘而女缺织纺,市通商贾而家鲜贸易。兵燹而后,士大夫家移居乡曲,有积月累年不至城市者,故为善之土多孤立而览山川之秀,追文人之遗。岂必谓天道无循环也,地运无转旋也,人事无震巽也哉?

予之言未终时,有客闻而笑曰:“若君所言是极盛也,但难为继而复旧也。人贵自新,使一乡之善士,共勉为十室之忠信,贫也而不以地囿,富也而不为财奴。诚能刳去肉眼,开除尘眉,广大其量,坚强其志,又何忌夫小子骑考者!”予曰:“有是哉,吾与子之所共幸也。昔孙公有言:“我莅马龙城,我羡马龙名,马应绝尘奔,龙当拏云乡。”戏耶?嘘耶?规耶?劝耶?唯吾予择焉,其有取于斯言否耶?”

这篇抒怀记游散文诗,一用文言写成,二有地域历史,三状山川风貌,四含人文情感。望文人贤士深入开掘之、扬我马龙州景,昌我马龙繁盛。

注:1.宋湘,字焕襄,号芷湾。1756年生于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州市的梅县)白渡。宋湘22岁时,考上秀才。37岁时赴省城参加乡试,荣登榜首,成为解元(第一名举人)。44岁时考中进士,授翰林庶吉士。1800年,应惠州府太守伊秉绶之邀,任丰湖书院山长(即院长)。后又出长广州粤秀书院。1805年50岁,返京任翰林院编修。历任文渊阁校理、咸安宫总裁、国史馆总篡、文颖馆总篡、教习庶吉士等职。过了九年优游燕京的生活,与诗人、学者交游。先后出任四川、贵州乡试正考官。1813年,宋湘以58岁的高龄,先后出任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太守、道尹。在云南做官13年。1825年70岁,迁升湖北督粮道,统筹漕运之事。次年寒冬,71岁卒于任上,安葬故乡。

宋湘是有名的“广东才子”。有一年,嘉庆皇帝的母亲作寿,翰林院要悬匾志庆,宋湘不暇思索,首先站出来挥毫疾书: 顺穆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泰,正是隆恩庆万年。

横书:“上大人”。这一对联,对清朝几代皇帝颂扬一番,加上那潇洒传神的书法,使嘉庆皇帝龙颜大悦,点头赞许,即称宋湘为“广

东才子”。

宋湘是清代中期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杰出诗人。著述丰富,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前期,未登仕途前的诗作。中期,身居京师和万里南行时的诗作。后期,在云南、湖北做官时期诗作。此外还有《诗话》等,均吸入《红杏出房诗抄》内。他的诗赋,内容丰富,技巧高超,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诗风雄浑豪放,浩浩荡荡,一泻千里,不事雕饰。

宋湘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他将王羲之等名师之法集于一身,自成一种风格。写字工具除毛笔外,竹叶、蔗渣都可捆扎当笔,随意挥扫。

宋湘为官清廉。人品就象他的诗作、书法,光明磊落,豪爽雄直。为官期间,敢于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处处为民着想。在云南边陲,捐出薪俸购木棉教曲靖妇女纺织,买松子三石,呼号大理民家(今称白族)男女在点苍山三塔寺后种松;遇饥荒时节,捐俸赈恤、散药;在永昌府,捐银1682两建水保书院;还捐8000两银,练乡兵,安靖边陲。无怪边民特为他立碑塑像,建生祠奉祀。 2.麻姑: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女。传说东汉桓帝时,仙人王方平,降于蔡经家,延请女仙麻姑相会。但见一美人,年约十八九,手纤长似鸟爪。蔡经见之,心中暗思:“背大痒时,得此爪以以爬背,当佳也。”方平知其心曲,乃作法使人鞭之,斥之曰:“麻姑,神仙人也,汝何忽谓其爪可爬背耶?”麻姑又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故事见《列异传》。后代文人因以此为典故,形容世事翻复,或年长日久。又传三月三日为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以巡芝酿酒,为王母祝寿。故旧时祝女寿者多绘麻姑像赠送,称“麻姑献寿”,演戏也多演《麻姑仙坛记》。宋苏辙《赠吴子野道人》诗:“道成若见王方平,背痒莫念麻姑爪。”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r9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