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文学作品阅读中的文化意识111(1)

更新时间:2024-05-06 14: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培养文学作品阅读中的文化意识

目录

摘要????????????????????????????????2 引言????????????????????????????????3 一、文学作品的阅读?????????????????????????3 二、文学阅读的现状?????????????????????????3 1.阅读习惯的随意性、无序性 ????????????????????4 2. 阅读内容的趣味性、娱乐性 ????????????????????4 3. 阅读解析的表面性、肤浅性 ????????????????????4 三、文学作品价值阅读的重要性????????????????????4 四、文学阅读中培养的文化意识????????????????????5 1. 文化的挖掘意识 ?????????????????????????5 2. 文化的反思意识 ?????????????????????????5 3. 文化的对比意识 ?????????????????????????6 五、结语 ????????????????????? ????????6 注释 ????????????????????? ??????????7 参考文献 ?????????????????????????????7

1

摘要:文学是文化的载体,文学作品中体现着写作文化。阅读文学作品时必须培养文

化意识,敏锐地发现文学作品中负载的文化意义、文化价值,实现文学作品的价值阅读。

关键词:文学作品阅读 文化意识

2

培养文学作品阅读中的文化意识

引言: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学者们把阅读分为品质阅读和价值阅读。品质阅读是指阅读首先关注的是作品中语言的各种要素,进而关注作品人物、事件、情节、主题,是一种仅停留在语言和审美范围内的阅读。价值阅读则是要发现文学作品中所负载的文化意义和文化内涵的阅读。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既深深根植在社会文化的土壤中,又展现着作家对人的生存状况、生命意义的人文关怀。把握蕴涵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无疑对深度解读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文学作品的阅读

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有利于提升我们的思想内涵,领悟人生的哲理。比如说《红楼梦》,它的创作是伟大的,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再比如说《三国演义》,它不是仅仅的把一些三国发生的事叙述出来,而是通过故事把它很好的串联起来,使读者读后不会有厌倦的感觉。中国的四大名著都有它各自的优点,我们必须学会抓住它们,才能从这些书中提炼出最精华的部分。

国外的小说也是这样,我们应该多去欣赏他们的作品,从中找出蕴含的哲理,这样名著在你的生活中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多读名著,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无论是在哪方面??

[1]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作为瀚如烟海的书籍的统帅和精华—名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生必不可少的必修课。他是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是人类优秀文化思想的结晶。

文学作品,作为贯穿古今文化的纽带,是人类精神的财富:施耐庵的《水浒传》体现着封建时代被剥削被压迫的人们英勇的反抗精神;吴承恩的《西游记》以神话色彩揭露人们对统治阶级的强烈叛逆精神。鲁迅的《朝花夕拾》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对故乡的怀念;冰心的《繁星 春水》诉说着母爱和亲情的伟大;高尔基的《童年》展示了少年时代的艰苦和统治阶级的黑暗;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残忍。走进文学名著,就是走进诗歌的家园,让您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走进文学名著,就是走进世界伟人的人生,让您感受到伟人的思想艺术和风采。

假期空闲之余,打开床前桌上那本布满灰尘的《中学生必读名著30部》,仅仅是一个序言,就让我对它爱不释手,除了吃饭几乎天天读。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人类文化的渊博和伟大,悔恨一桌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就摆放在眼前却不知享受。高尚伟大的爱情故事在《红楼梦》中得到激越的演绎,人情的险恶与善良在《巴黎圣母院》中得到体现;人生的凄惨和天才巨星的陨落在《名人传》中得到再现;人类面对绝境而不绝望,勇于探索的勇气在《鲁宾逊漂流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真正的艺术来自于心灵的创造”,文学名著就是。精美幽默的语言和读起来身临其境的意境让它经久不衰;它使陷入自卑的人重新树起壮志雄心;使怏怏不乐的人开怀大笑;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大文豪那犀利的笔法和丰富的文采,体会到写作的迷人魅力。

二、 文学阅读的现状

3

在一个充分融入世界潮流的时代,在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里,在一个文化被提高到前所未有重要地位的时代,中国文学在自己早已回归到的应有位置上,一直在处于常态的轨道上平稳地运行着,热闹、喧嚣过,沉寂、平庸过,面临的形势总体不错。进入新世纪以后,文学发生着深刻的裂变,传统的文学领地仍然有巨大影响,而新的文学人物、文学形式、文学样式日益产生更大影响,聚集着越来越多的人气。

从文体上说,我国的长篇小说创作占有绝对优势,在图书消费市场上无可争议地居主流地位,短篇小说则没有什么商业市场,创作有萎缩的迹象;散文作为老少咸宜、人见人爱的文体,拥有大量的写作者、消费者;名目繁多的诗歌活动遍地开花,爱好者不断增加,古体诗词出现复兴的迹象,但质量有待提高;报告文学已成为反映主流意识形态最具代表性的门类,然而,写作的快捷性与深刻表达的艺术性之间似乎距离还很大,可读性强的作品数量不够多。从创作主体上看,中青年作家挑着大梁,但张悦然、韩寒、郭敬明等人的作品发行量远超出人们的想象。网络文学日渐活跃,跨文体写作横亘着文体的界限,据说现在看电影人群的平均年龄二十岁上下,文学的消费者大概也如此,人气在往年轻人群体那里聚,不变化是不可能的。

在当代,绝大多数人选择的阅读方法是这样的:

1.阅读习惯的随意性、无序性。现代生活的高效快节奏发展和网络文化、传媒技术的日趋普及,阅读已经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阅读文学作品自然也不是学生热衷于了解社会、认识人生的重要途径。多数学生的阅读是无目的、无规律的,碰到什么读什么,想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阅读文学作品没有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2.阅读内容的趣味性、娱乐性。青年学生活跃、好动的心境使他们很难静心研读大部头的文学经典名著,而是多选择一些短小精悍,趣味性、娱乐性强的武侠、言情读物,这些通俗的大众化作品读来轻松浅显,但是少了经典名著的厚度,不利于学生思想深度的形成。

3.阅读解析的表面性、肤浅性。大多数学生阅读时关注的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出的作品情节、人物经历这样一些表象的东西,而对深藏其中的作家创作心态、社会文化背景这样一些深层次的、隐性的因素不作探究,影响了对作品的理解深度。

三、 文学作品价值阅读的重要性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年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这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集这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大量的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获得的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综合体,是精神和意识的总和。价值阅读就是发现文化内涵的过程。每一部文学作品透过故事情节、人物命运所展现的都是一个时代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把握这些要素也就是把握了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状态,把握了作家的写作文化精神。挖掘出阅读中的文化内涵,一方面有助于拓展知识素养,提高学

4

生人文素质;另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解析,提高分析鉴赏能力。同时通过文学名家、文学作品的解读,也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条面对挫折、认识社会、感悟人生的途径,在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内化为一种追求文化的情感,从而促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促进学生健康个性与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 文学阅读中培养的文化意识

意识就是对“认识”的认识,文化基本上是群体的“认识”。文化意识就是对“群体认识”的认识,人认识自己容易,意识自己难。文化也是一样,认识容易,意识难,难就难在意识是对已有认识的观照,认识不足或不成熟就无法对它进行观照。文化不是文物,文物是文化的产物或外表,文化和人群一样,是生活体或能量群。文化是随着群体不停成长的,文化不会失去自己的认同,文化内的阴阳一直互变着。文化就像一棵树,树干是思想体系,枝叶是学术和制度。学有哲学,数学和科学,术有艺术和技术。制度分政治,法律,经济,宗教和教育等。哲学是思想体系的基石,学术的观念和制度的理念主要都是哲学思想的体现。思想体系,学术和制度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形式。中国哲学的内容和形式和西方的就不同。思想体系就是文化的纲领,掌握思想体系才能掌握整体文化。思想体系自然产生意识。一个人有没有文化意识要看他对文化的思想体系有多少认识。认识不足就没有文化意识,文化意识产生于对文化思想体系的独到和整体的认识。英国学者泰勒认为:文化意识就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

在文学阅读中应注意培养下列几种意识:

1.文化的挖掘意识。文学反映的是人学、是社会学,文学作品中蕴涵着丰厚的人类社会文化知识。读周作人那些以“平和冲淡”见称于世的美文,我们不仅读到了恬淡从容、庄谐并出的风格,更重要地是了解了今人古籍、宇宙昆虫乃至故乡野菜、北京茶食的文化知识;读巴尔扎克的作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高老头悲苦的命运,而是体察到了当时封建贵族阶级的衰亡、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主宰一切的社会文化心态。文化的挖掘意识就是对文学作品中写作主体在特定时代的心灵状态、生命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感悟。北师大学教授刘锡庆认为:“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

[2]

文字外化。”这就需要学生阅读时不仅要读作品,还要读与作品相关的资料:作家传记、创作手迹,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风尚等。这些与作品相关的文化知识对解读作品大有裨益。

英国学者阿诺德说:“文化对美与智的融合有着强烈的爱好,它更促进二者的普遍流[3]

行。”在阅读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重视对作品中文化信息的感知、感悟,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使学生在“智”与“美”的融合中培养文化意识。

2.文化的反思意识。尽管人们对于“文化”还没有取得一致的定义,但至少可以肯定,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维的概念。虽然有相当一部分文化的内容是由文字记载保存下来的,但文化本身远不止文字记载的那些内容。严格地说,以文字形式出现的只是文化的一小部分内容,日常生活中诸如“下澡堂、吃点心和谈事情”这类习惯往往更能看出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一个民族的传统心理。只有超出文字形式所表现的那些文化内容的范围,联系它们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也就是使它们得以出现的当时的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种矛盾,我们才能从知其然进而到知其所以然。任何一个文化现象或文化产品都不是孤立的,它同它

5

所属的那个文化系统的其它现象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因此,只有把它放在它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中,才能真正理解。这样做不仅仅是个方法论的问题,而是有着文化发生的根据。反思是一种再思考。学生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对自己的阅读理解、阅读感受以及阅读判断进行分析思考的一种心理需求和习惯。“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作品中反映的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意义、人与人交往沟通情况以及人所憧憬的理想必然与作家不同的文化取向和文化理想有关。不论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作品,它作为文字符号总是负载着文化意义,这些文化意义深人到文学作品的深层,成为一种“底色”,学生通过艺术文本内部反观作品文化思想、文化意义,就是寻求这个“底色”的过程。有些文学作品本身就包含了浓郁的文化反思意识:鲁迅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中深人剖析了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老舍则通过北京市民社会这个独特的角度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崭新的透视,体现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但多数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是需要读者经过反思才能体悟到的。读者需要透过人物事件、故事情节本身去体察、探究它们存在的原由,透过故事表象去思考深含其中的创作动机、创作旨向以及支撑作品存在的文化根基、文化底蕴。反思意识是使作品解读走向深入的一条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有效方法。

3.文化的对比意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的历史沉淀,生为这个民族的人,身上总带着这个民族的印记,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或多或少的表现着这个民族的独有特点,也许你可以通过出国或生在国外来冲淡本民族的行为习惯,但流淌在你骨子里的是那永远不变的民族灵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文化对比意识就是指把两部作品或一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的思维方法。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两篇(部)以上的文章、作品放在一起研读,逐步提取内容要点,归纳表达特色,比较分析其共同性和特殊性。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

[4]

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培养文化对比意识,则要善于选择好被比较的对象,确定好比较点,这是整个比较思维开始的前提和基础。这个比较点可以是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是同一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也可以是同一题材不同国度作家的作品及表现方式。培养文化对比意识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借助于比较思维过程而进行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

五、结束语

在文学作品阅读中培养文化意识是全面认知社会的有效途径。美国学者门肯说:“文化

[5]

本身既不是教育也不是立法,它是一种氛围和传承。”文学阅读就是要创设一种文化的氛围,使人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关注文化的意识,对文化的挖掘、反思和对比的意识,在对作品的研究中发展开拓思路、求同立异、积极思辨的能力,发挥好文学作品对社会生活的改造功能。文学名著是精神的酵母,智慧的天梯。文学名著可以使你找到智慧的园地,感悟艺术的创作,体验生活的力量!

总之,文学名著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品味和修养,而其扩展自己的知识。

6

注释:

[1] 邹韬奋.革命文豪高尔基[M].上海:三联出版社,1987. [2] 刘锡庆.基础写作学[M].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阿诺德 韩敏中译.文化与无政府状态[M].北京:三联书店,2002. [4] 叶圣陶 夏尊.阅读与写作[M].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 门肯 郭洪涛等译.美国语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2004年第一版。

2. 马正平主编,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2002年10月第2版。

3. 吴宏聪,范伯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2月第1版。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qt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