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更新时间:2024-02-13 14:13: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使至塞上 说课稿

《使至塞上》说课稿

张利利

一、说教材

《使至塞上》是一首边塞诗,在七年级教材第二单元,这首诗是中考必考篇目之一,放在七年级学习,希望七年级的学生能以中考的心态来面对学习。掌握中考题型,掌握学习方法。另外,本单元的内容是了解青年时代,不同经历的人的不同想法,希望学生能从中吸取积极的养料,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增添一抹亮色。

二、说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解读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对古代诗词的学习应达到如下目标:

诵读。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划分朗读停顿。

积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默写。

感悟。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情。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简答题、赏析题。又双

运用。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结合显示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让考生恰当运用古诗句。

欣赏、审美 鉴赏诗词意境、语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品析题。总结上述所说,对古诗词的考查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默写,一是赏析。

三、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被表扬,学习的热情比较高。但是,我担任的两个班级,学习基础较差,对古诗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句子理解不到位,就不用谈内容理解和对句子赏析了。

四、说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把学习目标定为:

五、说教学过程

1、 导入:直接导入

2、 预习提问:作者和写作背景,教师适当补充。

3、 朗读指导:三步走,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听清节奏和字音。学生朗读,把握节奏读准

字音。学生展示读,看谁读的好。

4、 翻译句子,小组结合,借助工具是翻译,小组代表展示。教师补充、点评、纠正。指导

翻译的方法。

5、 名句赏析:教师给出方法,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其他小组点评,补充。教师补充。

6、 背诵全诗。

7、 课下作业:对名句赏析。

篇二:语文高考背诵篇目内容(64篇,无翻译)

新课标全国卷语文高考背诵课文

(初中50篇,高中14篇,共64篇)

(一)初中背诵篇目(50篇,其中,文言文16篇,诗词34首)

1.《论语》十则 (七年级上册10课)

2.《鱼我所欲也》(孟子)(九年级下册19课)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九年级下册18课)

4.《曹刿论战》(《左传》) (九年级下册21课)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九年级下册22课)

6.《出师表》(诸葛亮) (九年级上册24课)

7.《桃花源记》(陶渊明) (八年级上册21课)

8.《三峡》(郦道元) (八年级上册26课)

9.《马说》(韩愈) (八年级下册23课)

10.《陋室铭》(刘禹锡) (八年级上册22课)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八年级下册26课)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八年级下册27课)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八年级下册28课)

14.《爱莲说》 (周敦颐) (八年级上册22课)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八年级上册27课)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八年级下册24课)

17.《关雎》(《诗经?周南》)(九年级下册24课)

18.《蒹葭》(《诗经?秦风》)(九年级下册24课)

19.《观沧海》(曹操) (七年级上册15课)

20.《饮酒》(其五)(陶渊明) (八年级下册30课)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22.《次北固山下》 (王湾) (七年级上册15课)

23.《使至塞上》(王维) (八年级上册30课)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25.《行路难》(其一) (李白) (八年级下册30课)

26.《望岳》(杜甫) (八年级上册25课)

27.《春望》( 杜甫) (八年级上册25课)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年级下册30课)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八年级下册30课)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韩愈)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八年级下册25课)

32.《观刈麦》(白居易)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七年级上册15课)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35.《赤壁》(杜牧) (八年级下册25课)

36.《泊秦淮》(杜牧)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37.《夜雨寄北》(李商隐)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38.《无题》(李商隐)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39.《相见欢》(李煜)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40.《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九年级上册25课)

41.《浣溪沙》(晏殊)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九年级上册25课)

44.《水调歌头》(苏轼) (八年级下册25课)

45.《游山西村》(陆游)(人教版无此课文)

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九年级上册25课)

47.《过零丁洋》(文天祥) (八年级下册25课)

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七年级上册15课)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八年级下册25课)

50.《己亥杂诗》(龚自珍) (八年级下册30课)

(二)高中背诵篇目(14篇,其中,文言文5篇,诗词9首)

1.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必修3)

2.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必修5)

3.韩愈《师说》(必修3)

4.杜牧《阿房宫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5.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必修2)

6.《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必修2)

7.《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必修2)

8.李白《蜀道难》(必修3)

9.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必修3)

10.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必修3)

11.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必修3)

12.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必修4)

14.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必修4)

(三)初中背诵内容(50篇,其中,文言文16篇,诗词34首)

1.《论语》十则(《论语》)七年级上册10课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a)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2.鱼我所欲也(孟子)九年级下册19课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ai宫室之美为w?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九年级下册18课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a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左传》)九年级下册21课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徧biàn,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九年级下册22课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出师表(诸葛亮)九年级上册24课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a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a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7.桃花源记(陶渊明)八年级上册21课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三峡(郦道元)八年级上册26课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马说(韩愈)八年级下册23课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篇三:爱莲说 使至塞上复习导学案

《爱莲说》复习导学案 6月8日

一、填空。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 ,都是为了寄寓一定的道理。我们学的《爱莲说》就属于这类文体,其作者是 (时代)的 (人名),本文选自《 》。

二、解释下列字词。

1蕃: 2、染:3、濯: 4、妖:5、亭亭:

6、植: 7、亵: 8、谓:9、鲜: 10、清涟:

11、宜乎: 12、蔓: 13、枝: 14、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问答。

1、作者在第一段中从哪三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品质? 2、作者爱“莲”,写“莲”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5、《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__________, 作者所托“物”是指 , 所言的是

6、请归纳本文主旨。

四、内容理解:用原文填空。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2、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6、作者认为陶渊明爱菊的原因是: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是:五、拓展。

1、荷花的别称有那些?

2、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写过莲,请写两句咏莲的诗句:

《使至塞上》王维

一、课内阅读

1、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

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 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答: ⑷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答: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 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⑹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7)下列各项中,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 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

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 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二、填空 1、《黄鹤楼》中感慨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和世事茫茫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鹤楼》中由周边景色引出自己羁旅思乡愁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的中心句是: 。

参考答案:书村网整理

5. D

2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3.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2分)

参考答案:书村网整理

22.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2分)

23.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意思对即可,2分)

答案

一、1.⑴“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⑵燕然

⑶“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⑸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⑹A(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qj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