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范例:“表扬与批评”

更新时间:2023-10-16 02: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写作范例:“表扬与批评” 【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中国谚语)

○赞扬,像黄金钻石,只因稀少而有价值。(科尔顿) ○我宁可让人侮蔑我的好诗,也不要别人赞美我的坏诗。(雨果) ○讨厌指责的人往往是身有惭德,胆怯情虚的人。(叶圣陶) ○非难比赞美安全。(爱默生)

○对于批评既不必提出抗议,也勿为自己去辩解;不必把它放在眼里,而是用行动来说明。这样,批评就会慢慢地一钱不值。(歌德)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呢?也有人想:表扬总比批评好。请以“表扬与批评”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构思导引】

话题是“表扬与批评”,材料均是名人名言,这沿袭了2004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之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卷)命题的方法,还是关系型话题作文。

表扬与批评,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表扬与批评,似乎是水火不容的一对。如何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将会直接影响个人事业的成败得失。有人只喜欢表扬,厌恶批评的话语;有人能闻过则喜,择善而从。只喜欢表扬,不喜欢批评的人,最终往往被假象迷惑眼睛,顺境中妄自尊大,逆境中万念俱灰。能够听从批评意见的人,往往能辩证地看问题,能知道“良药苦口益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他们往往会成为生活的主人,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当然,对待表扬与批评也应讲艺术。针对大多数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不喜欢听批评的话这个特点,如果多一些善意的表扬,多一些顺耳的批评,对方也许更容易接受。

总之,作为关系型的话题作文,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写出二者的辩证关系,不能只写一个方面。材料的选择较宽泛,本话题能用的材料很多,古今中外都有,考生要多用些当今社会的典型材料,以增加作文的时代感。 【优秀作文点评】 船行须风退由风

船行须风,是蓝天下日光灿烂的远征,只因有了风,船才劈风斩浪,驶千顷巨波,渡万里重洋。

船退由风,是凄风苦雨的艰难逆航,只因有了风,狂涛顿生,船触礁而沉,遭受海蚀鱼啃,永难再见天日。

为善由风,为恶亦由风。

生活中的批评与表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记得一篇文章中说,一个囚犯被关押了许多年,他想到了死,但又不甘心,就想如果在他的有生之年有人表扬过他,他就不死了;如果没有那他就自杀。他想了很久很久,终于想到在他上小学时,他的美术老师曾评价过他的一幅画“色彩还不赖”,于是他选择活了下来,后来还成了一位画家。

试想如果没有那位美术老师的并不经意的一句表扬的话语,那么世上可能少了一位画家,狱中可能多了一堆白骨。

爱迪生的童年是在母亲的表扬与老师的批评中度过的。他的天生爱问问题的“毛病”屡遭老师的批评,而他母亲总是不断鼓励他,表扬他,爱迪生喜欢发明创造的个性得到了保护,后来有了几千项发明的辉煌业绩。

试想如果他母亲也和老师的态度一样,一个伟大发明家的天性也许要被扼杀,也许人类

要晚一些跨入电气时代。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做记者时,曾如此报道过一个小偷:他的手法异常细腻,作案上千起,竟被警方第一次抓到。末了,这位资深记者情不自禁地感慨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巧妙、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又是那么斯文且有气质。如果不做小偷,他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所成就的!”20年后,当年的小偷早已是台湾几家著名羊肉炉店的老板,并跻身台岛上流社会。原来,小偷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那篇报道,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终于划出了一道亮丽的生命轨迹。

试想如果没有林清玄的坦诚却又不经意的报道,手法细腻的小偷可能变成手法细腻的惯偷甚至江洋大盗,怎们会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呢?

每个人都是一艘帆船,都有自己要去的方向,往往因为风向不同而际遇各异。顺风的成功驶向彼岸,逆风的往往就失败了。因此正确对待别人的表扬与批评往往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每个人也要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这两件利器。多送别人一些温馨的和风,给别人一些顺耳的表扬,让别人张帆远航;少给别人送去恼人的逆风,尤其是恶意的批评,让别人心里多一些温暖。

船行须风,船退由风,给别人多一点真诚地表扬,少一点生硬地批评,你会感到世界的温馨与美好,成功离我们每个人也不再遥远。

[简评]本文最大的特点是语言有文采,通篇有一种贯畅的文气,去除了学生腔。

文章的结构好,采用了片断组合式,一个事例后用简短的议论关合话题,紧紧围绕话题议论。

文章的末第二、三段在前面三个片段的基础上深入论证,增加了文章的深度。(曹明村) 编织最美的生命地毯

如果说生命如河,那么表扬是推波助澜的清风,批评是激起浪花的礁石;如果生命如歌,那么表扬是轻松欢快的音符,批评是沉闷浑厚的重音;如果生命如画,那么表扬是花上绚丽的光彩,批评是光彩背后的阴影。表扬与批评共生共存,若二者缺一,那么河流中只能变成一沟死水,静静东逝;乐章只能成为单调的催眠曲,令人厌烦;图画只能是一种单一的色调,毫无价值。

对待表扬和批评,要因人而异。对待自卑心重的人,我们要多加表扬,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对待容易自满的人,则要适时予以批评,让他们不要自我陶醉。这好比一幅画,色调过暖或过冷,都不能给人以美感,只有根据它们不同的特点来调和,方能让人赏心悦目。海伦•凯勒作为一个天生又聋又哑又瞎的人,生命中没有色彩和声音,她曾经讨厌学习,脾气古怪暴躁,而正是由于她的老师沙利文的赞扬和鼓励,她才重新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成为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和教育家。与此相反,由于林丹在奥运会前的出色表现,人们送给他一个“超级丹”的响亮称号,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狂炒一气,种种猜想、预测纷至沓来,几乎都看好林丹,认为夺冠有望。结果呢?林丹在奥运会预赛时就惨遭淘汰。他的教练李永波毫不留情地指出,林丹的失误,缘自于他的自满。而林丹的自满不正是人们无休止无节制的赞扬给纵容出来的吗?可以说,是人们“捧杀”了林丹!如今的刘翔也正处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各路媒体和好心人一定要手下留情,不能再捧杀刘翔,要让刘翔把奥运会纪录永远留在2008年的北京!

对待表扬和批评,还要因时而异。如果多一些批评,瓦特就不会仅仅陶醉于发明了蒸汽机,也许世界便会多了几项发明;如果晚年的毛泽东能听到更多的批评,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便不会泛滥,也许文化大革命便可以避免。如果多一些表扬,三十七岁的梵高也许不会用子弹洞穿自己的生命;如果多一些表扬,年轻的海子也许不会上演卧轨山海关的悲剧。对那些听惯了表扬的人,在适当时机不妨给他一点批评的良药;对那些浸泡在批评中的人,在适当时机应该多给他一些令人暖心的表扬。

对待表扬和批评更要避免走极端。“把人先捧到天上然后再打入十八层地狱”的做法,在中国自古就有,于今为烈。一部《文化苦旅》推出了余秋雨,一时洛阳纸贵,好评如云。评论说余秋雨开“大散文”之先河,让当代散文看到了辉煌的希望。然而好景不长,讨论“余秋雨现象”的文章越来越多,有人称余秋雨的文章是在炒冷饭,有人称余秋雨是“情绪化”动物,甚至有人专门给余氏文章找错,据说从余秋雨的一本书中就找到了一百五十几处错误,于是“崇余”变成了“贬余”!表扬和批评都应为进步服务,绝不能为表扬而表扬,为批评而批评。

如果说生命是一条地毯,那么表扬和批评好比地毯的经线和纬线,交错杂织,不可分割。只有正确处理表扬和批评,才能构成绚丽的图案,将生命编织成美丽的地毯。 [简评]文章题目很新颖,“编织最美的生命地毯”,把表扬与批评比喻成编织地毯的线,很形象。

文章思路清晰,从对待表扬和批评要因人而异、要因时而异、要避免走极端三个方面来写,所用的材料也很翔实有力,尤其是用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最新事例,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第一段极富文采,也是文章得高分的原因之一。(曹明村) 宠辱不惊 淡泊宁静

有人喜欢听令人飘飘然的溢美之词,沉湎于自得之中;有人害怕听尖锐锋利的批评话语,匿身于自欺之中;而有人面对表扬不迷失,面对批评不灰心,做到宠辱不惊,淡泊宁静,他们是真正的智者。

20世纪的科学舞台上活跃着一个美丽的身影——居里夫人。她孜孜不倦地追求科学的真谛,为人类社会作出杰出贡献。两次荣获诺贝尔奖,得到过许多奖牌,身兼多种社会职务,然而她并不被荣誉所动。面对如潮的表扬和好评,她没有陶醉,而是淡泊宁静,继续进行科学研究。

居里夫人一生埋头于科学研究,爱因斯坦称她是“唯一不被荣誉所累的人”。在让一般人头昏脑热的赞扬声中,居里夫人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朝着目标奋然前行,为人类的进步不断做出新的贡献。居里夫人值得我们学习,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要正确地对待别人的表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当然,除了表扬,批评的作用也会因人而异。脆弱的愚人在他人的批评声中可能一蹶不振,而坚强的智者往往能从他人的批评声中反思自己的缺点,进一步完善自己。 长江三峡截流成功后,有位记者访问了水利工程师潘家铮:“谁对三峡的贡献最大?”潘教授出人意料地回答:“那些提反对意见的人贡献最大!”人们先是一愣,听了潘教授的解释后恍然大悟:正是那些批评的声音让专家们的论证更加科学,行动更加谨慎,思考问题更周全。正如爱默生所说,非难比赞美安全。

一代文豪雨果,对待赞扬与批评总能理智的反应。他宁可让人侮蔑我的好诗,也不要别人赞美他的坏诗。他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平和地面对别人的批评,从他人的批评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励自己,从而创造出更完美的篇章。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处世态度不同,对待表扬与批评的态度也不一样。只有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宠辱不惊,才能从别人的表扬中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自信地发扬自己的长处,也能坦然地面对别人的批评,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来对待。

谁都会与表扬和批评打交道,谁能够正确面对别人的表扬和批评,做到宠辱不惊,淡泊宁静,谁就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收获成功的人生。 慧眼识褒贬

伴着鲜花掌声和教导批评,我们一路走来。

太极讲究刚柔并济,而褒扬与批评和太极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褒,如春风骀荡,令人神

清气爽,乃柔之精髓;贬,如寒风刺骨,令人陡然警醒,乃刚之硬气。要想恰到好处地发挥刚柔并济之神效,则需眼之慧,神之清,心之明。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乌鸦与狐狸的故事,原来,赞扬可以是布满鲜花的陷阱;后来又知道了“口蜜腹剑”的典故,原来,赞扬可以是杀人于无形之中的利器。于是,我对赞扬多了几分警惕,几分谨慎。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做记者时,曾如此报道过一个小偷:他的手法异常细腻,作案上千起,竟被警方第一次抓到。末了,这位资深记者情不自禁地感慨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巧妙、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又是那么斯文且有气质。如果不做小偷,他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所成就的!”这名失足者偶然读到这句真心赞美的话,立志重新做人,并作出了一番成就。事情就是这样不可思议,一句不经意地褒扬,甚至一个充满肯定的眼神,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远比连篇累牍地大唱赞歌来得真实,有力度。 与褒相对的则是贬,古语有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上至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下至默默无闻的市井小民,几乎都知道这古训的深刻内涵,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意识的积淀,使批评仅限于君对臣、父对子、上对下,谁违反了这一潜在的游戏规则,谁就会遭受痛斥,甚至招来杀身之祸。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屈指可数的几位圣主明君也因察纳雅言、从谏如流而被后人津津乐道。真正能做到“闻过则喜”的人又有几人呢?直到今天,大多数人面对别人的批评,即使能表面上欣然接受,可他的心里未必能接受。看来,批评是手术刀,每个人能正视自己或他人的“疾病”,稳住自己的心神。 表扬与批评就像一根扁担的两头,偏向于哪一方都会导致不平衡。对别人的表扬与批评都要发自内心,都要以真诚之心作为扁担的支点,就不至于分不清褒贬,而能做到心明眼亮。 面对别人的表扬或批评,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擦亮自己的眼睛,才能做到慧眼识褒贬,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表扬与批评并举

中国有句谚语——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足见国人对表扬的充分肯定,而爱默生却这样说:“非难比赞美安全。”可见爱默生更看重批评的作用。而我认为,表扬和批评都不可少! 表扬,可以激起人们的信心,使人们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更好地保持自己的优势。但是单纯的表扬,不加批评,则容易使人自以为是,变得骄傲自大,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历史上有此等经历的人不在少数,唐玄宗就是其中的一个。执政前期的唐玄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使唐朝步入“开元盛世”,社会经济、军事、科技、文化都达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大臣们的歌功颂德的奏章如雪片般飞来,坐在龙椅上的玄宗皇帝开始飘飘然起来,再也听不进任何批评意见。他开始不理朝政,任用奸相李林甫,使得忠臣遭到罢黜,小人受到重用,朝纲败坏,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一个强大的唐王朝走向了衰落。 这也许正如科尔顿所说的,“赞扬,像黄金钻石,只因稀少而有价值”,那么,批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批评,可以使人们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发人们的斗志,使人们勇于向自己挑战。但是如果只是批评,则容易使人信心不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情绪低落,最终一事无成。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不也是举不胜举么?三毛不正是因为老师对自己的怀疑和批评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吗?在当今的校园中,又有多少学生因为老师的批评而变得好学上进呢?

由此看来,表扬与批评,谈不上谁比谁更好,两者的结合才是最好的。面对真诚的表扬不骄傲,面对客观的批评不恼火,就像齐威王那样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闻过则喜,才能最终“战胜于朝廷”;就像唐太宗那样,能够接纳魏征的直谏,并能真诚地褒奖魏征,才有了“贞观之治”。如果他们一味沉迷于大臣的歌功颂德声中,或者永远板着面孔冷对所有的真诚的表扬,他们也不会成为贤明君王。而现代的教育,更需要表扬与批评的完美结合:单纯地夸奖成不了好孩子,一味地批评,也不能造就人才。只有两者并用,才是最好的选择。

表扬是必需的,它能使人们树立信心,鼓起勇气;批评,也必不可少,它让人们懂得不断完善,不断进取。

不要轻信“表扬总比批评好”,也不要偏听“非难比赞美安全”,只有表扬与批评并举,才能不断拥抱成功,走向辉煌。

[简评]本文辩证地分析了表扬与批评的关系,论据充实,论证有力,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在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今天,考生在考场上大多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文章好写但不容易写好,最主要的原因是许多考生的议论文章缺少事实论据,论述空泛,不能深入论证。因此,积累一些论据,巧到好处地分析运用这些论据,并能写出自己一点独到的认识,是写好议论性文章的必要条件。(曹明村) 苦药?甜糖?我

小时候,我身体很虚,父母常熬些中药以开胃健脾。在吃完苦涩的药后,又喂我些甜甜的糖,药能治病,糖能生甜,我青睐的是哪一种呢? -- 题记

\良药苦口利于病\:苦药篇

在单元考试中,我终于如释重负。本来自己还以为\败走麦城\,想不到大多数同学被\火烧连营\。还好,数学130分,全班第一。看来,我的数学成绩已经从谷底走到了浪尖。不过,我还没来得及\一览众山小\一双有力的手又把我从浪尖之巅拉了下来。数学老师没有任何表扬我的意思,似是在泼冷水。说我这次是险胜。的确是险胜,一些基础题也没有做好。\万里长征还是第一步\。

\稻花香里说丰年\:甜糖篇

回家了,一肚子不高兴。我向妈妈如实一说。妈妈破天荒地给了我一个微笑。\无论怎么说,还是有进步。不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妈妈如是说。对呀,虽是险胜,也是一个起点嘛。鼓励一下自己,努力吧。生活的气息又回来了。一切都毫无改变。桌上仍旧是一堆中考复习书,手上仍旧是一支钢笔,头上仍旧是一片星火,心中仍是一份憧憬。 \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之舵篇

带着数学老师的严酷,带着妈妈的温暖,我躺在床上。我想:没有老师的批评,我会居高自傲。没有妈妈的表扬,我会自暴自弃。这两者于我,都是缺一不可的。

这或许都是生活。我正在驶向胜利的彼岸,但单一的批评或表扬,都会使我的生命之舵偏离。唯一的办法,就是这两股力量保持一种平衡。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批评,使我不会骄傲。 表扬,使我不会气馁。 我,要牢牢把握生命之舵。

所以,在长大之后,即使我不再怕苦,我仍旧会吃完苦药,再吃一小块糖。这样我觉得,药有时会苦,糖有时会甜,而我,一直会奋斗。

点评:题目新颖、别致,引人入胜,且提挈全文;小标题巧夺天工,将文章组织得天衣无缝;结尾朴实而带哲理的语言发人深省。

本文令阅卷教师震惊和称道的是,小作者丰富的文学积淀与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在世界上众多的语种中,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特别讲究积累。而本文的字里行间,名言佳句信手拈来,流畅自如,浑然一体,如清泉,似蜜糖,让人在阅读中既得到美的享受,又受到艺术熏陶。

成功的翅膀

(8)班 邓薷冰

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家的翅膀,批评是成功者的翅膀。

理性地对待批评,一颗宽广的心是前提。唐太宗身为拥有无上尊荣的皇帝,所作所为却老是遭到魏征的批评。唐太宗理应让魏征“消失”,然而他总是宽容地倾听魏征的批评,从善如流,戒奢以俭,励精图治,造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试想唐太宗要是心胸狭窄,一意孤行,不听从正确的批评和建议,那么,限于一个人的理智,他定会犯下不少错误,又怎么会有贞观盛世呢?

理性地对待批评,还要批判地吸取批评者的意见。我们立身于世上,别人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行为。有时是正确的,有时却只是狭隘的一已之见。学会批判地吸收批评者的意见,才能正确地发挥批评的作用。

可口可乐公司作为全球知名企业,也曾因盲目地信从别人的意见而走入一段低谷。在可口可乐的口味推向世界几十年后,公司的经营人员开始听到一些反面意见,一些人认为它的口味太单调,太过时,没有新鲜感。应尽快改善。于是高层人员盲目听从了这少数消费者的批评和建议,发动全公司员工来了个口味改革,改变原来的配方,盼望着更高销售额的到来。然而自从改变配方以后,销售额不增反跌。此时又听到了许多消费者的批评,认为这些口味完全脱离了可乐应有的味道,改变了可乐的特征。这次公司领导认真分析了消费者的意见,又让可口可乐恢复了原味,才走出了低谷。 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在商业上多么重要啊!开始,可口可乐公司盲目信从少数人的批评,把公司带入了低谷;后来接受了大多数人的批评,却把公司带向了光明。 理性地对待批评,我们定能将批评化作前进的动力,推动我们向前进。

人生之路漫漫而修远,理性地对待他人的批评,我们定能上下而求索,获得新的希望。 【简评】开头一段以极为形象而又富于理趣的喻证推出了观点(“理性地对待批评,将批评纳入怀中”);而后从要有“宽广的心”和“批判地吸取”两个方面展开层次,前者是前提,而后者是关键,逻辑性强;前一层次以唐太宗(中国古代)为例作正面论述,后一层次以可口可乐(外国当代)为例作反面论述,材料的变化与角度的变化交织在一起,简单中有丰富,单调中有变化。可惜的是,“将批评纳入怀中”一说含糊费解,而此句却还被作为标题;层次毕竟不够丰富,说理终归缺乏深度;而语言亦不具斐然的文采和强大的冲击力。望继续努力! 让批评伴我们走向成功 高 原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来自他人的批评,批评或许能让我们奋勇向前,或许会毁掉我们的一生。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对待批评。

批评,是对自身不足的一种揭发方式。当我们的所作所为使得他人不高兴时,就会有来自他们的批评,同时,君子“日参省乎已”,也颇带有自我批评的味道。批评,由于其直接、甚至刻薄,往往会使我们感到很不舒服,这就需要对批评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批评有两种:一种是出于善意的,目的是让人不断改进地批评;而另一种,则是某些人不怀好意地、刻薄地提出的攻击性的批评。我们在面对这两种批评时,往往不能正确地分析、鉴别,而仅凭它们所带语气的轻重程度将它们主观地划为“好的”或是“坏的”。其实,这是不对的,譬如老师、父母的批评,虽然显得语气重些,却往往是他们真心想让我们改掉缺点,走向成功而发出的。而对于另一些所谓的“看不惯”我们的“敌人”所发出的批评,则往往是他们没事找茬儿,目的是想破坏我们的好心情,使我们不快。鉴于这两种不同情况,我们也应有不同的对策。

无论怎样,批评都会让我们感到不快,因此,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想那个人为什么会提出批评?是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吗?或是??总之,我们不能对批评盲目地排斥,不能让情绪牵着我们的鼻子走。批评之中,往往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的不足,对此,,别恼怒!只要改进了,以后不就没有人再批评这点不足之处了吗?对于来自老师,父母及身边的朋友的批评,我们应当虚心接受、努力改进,人生,本来就是在不断改进中前进的嘛!古

人也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吗?看开些,不要太在意批评所带的语气。而对于那些没事找茬儿的人提出的“批评”,则不用太理会,当耳旁风好了。

批评,可以作为人生的助推器,激发人向上的欲望,也可以作为一盏灯塔,指引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可有时,不慎地对待它则会害了我们自己。因此,我们都应当以冷静、正确地心态去对待批评。让批评伴我们走向成功!

【简评】本文亮点有三:1、能对批评作辩证分析,并借此立论,切准了题旨;2、从“批评有两种”入手,推论出我们改怎样正确地对待批评,思路较为清晰;3、重点放在议论说理上,文章的文体特色较突出。不足之处在于:1、题文不符,标题是“让批评伴我们走向成功”,而文章实际写的却是“我们必须正确对待批评”;2、层次显得单调;3、缺乏精当的材料,尤其是事实性材料;4、语言文采不足。 善 待 批 评 石 巧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无数的批评:义正词严的怒斥;温和善意的提醒;恨铁不成钢的痛骂;客观真实的点评??面对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批评,是愤怒,是沮丧,是沉沦,是毫不介意,还是该善待这些批评?

善待批评,别让这一慢性毒药侵蚀了自己。(批评是“慢性毒药”?此说与后文论述的具体内容是否协调?)一个人面对批评,倘若只是一味沮丧沉沦,也许就会一点一点磨灭自己的志气与信心。生活中的挫折、打击都是一次次批评,以诚挚的心接受它们,努力改善并正确对待,(“挫折”“打击”是批评吗?接受的是“挫折”,“打击”,还是“批评”?)才能一次又一次走过沟沟坎坎。大仲马说过:“让我们感谢批评吧!感谢失败后的痛苦,感谢抨击后的体无完肤,感谢挫折后的伤痕累累,感谢它们带给我们的疼痛。(四个“感谢”,似乎思路有点乱)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还活着。”面对批评而沮丧的人,不过是一个无法看清自己的人,一个胆怯的懦夫,一个对前路已经没有了知觉的行尸走肉。他们让批评变成了噬人的慢性毒药,毁了自己的一生。善待批评,我们才会在骤雨后找到彩虹,在沙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绿洲。

善待批评,不要对他人的批评不以为意和感到愤怒。一个不敢承认并正视批评的人,就是不敢面对缺点,面对人生的人。这样的人,有何资格,有何底气成就自己的理想和伟业,又如何理直气壮地面对自己?善待批评,才能从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批评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不足,让人看清自己,改正自己,以一步步提高自己。唐太宗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正是有魏征这面善言直谏之镜,让唐太宗不断成长,不断成就,在治国的路上稳稳前行。中国历史上的恢弘气象,不正是唐太宗从谏如流,善待批评而开拓的自然结果?

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一个成功者的足迹,一个伟人的成就,无不历经批评的洗涤,终登上成功的颠峰。我能看见丘吉尔在无数次非议中磨砺自己,完善自己,练就让无数人惊叹的雄辩之才;(磨砺后仅“落”在“练就雄辩之才”上,内蕴浅了点,与下一句反面例子也不甚协调)我也能看见商纣夏桀无视批评,弃毁贤才而丧家亡国,终落千古骂名的惨痛下场。批评给予我们太多,又教会我们太多,又教人如何不善待批评? 善待批评,它会回报给你很多,很多?? [简评]

文章立意明确,中规中矩,围绕“善待批评”这一观点,作了清晰而较严谨的诠释。语言平实,结构工整,但文采与灵活性不足。第2、3段扣题不是很紧,观点稍显模糊,层次上深度不够。写作视野若拓宽一些,将能添些华彩。 批 评 符 号 说 张 茂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批评就是书中一个意蕴深长的注解符号。对于不同的章节,批评可幻化为不同的符号,以诠释其中真味。(设喻引入,简捷巧妙而有深沉意味) 批评是句号。

在人生旅程中,没有谁可以一帆风顺,没有谁可以一直陶醉于鲜花与掌声中。有了失误,挨了批评,在所难免,关键的是面对批评应该持何种态度。有人狂妄自大,有人妄自菲薄,而遭遇批评的风浪后就可能会变得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觉得自己不如他人,一再地怀疑自己,一味地否定自己。殊不知,这种批评后的自卑也许会断送自己的锦绣前程,结果是自己舔自己酿成的大错。这些人把批评看作毒药,把自责当作掩饰自己伤痛的解药,最后落下不幸的结局?(“落下”“结局”?)对于这些愚蠢的人,批评就是句号,会终结美好的未来。

批评是问号。

面对批评,聪明的人会深刻反省,会认真分析自己的错误。他们认为,批评将会成为一个转折,指引自己走向另一个成功的颠峰。爱因斯坦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人。小时侯的爱因斯坦钟爱音乐,爱上了拉小提琴,可是练习了很久,水平却没有与努力一起呈正比提高。当小爱因斯坦向老师请教时,老师只扔下一句话:你没有学小提琴的天赋,你是学不好拉小提琴的。这样一句刻薄的话,如晴天霹雳打在小爱因斯坦的心上。幸运的是,爱因斯坦接受了老师的批评,从阴霾中走了出来,专心于物理学的研究。工夫不负有心人,这位被老师看不起的小孩子最后成为伟大的科学家。这就是批评的力量。批评就像一个令人深思的问号,指引你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出发。 批评是感叹号。 人们常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的话总是不无尖刻,如一把锐利的匕首直插心脏。但批评却有着催人奋进的力量。好比马鞭,每次狠狠的一抽,都会鞭策马儿向前疾奔。在有的人看来,批评就是他们成功的财富,他们会把批评当作一次心灵的洗礼,洗涤抛锚的思想。苹果公司的乔布斯曾犯下大错,被董事会批评、开除,但批评却促使乔布斯深刻反省,改正错误,二次进入苹果公司,开发出i-pod等产品,为公司创下不斐的业绩。批评就像感叹号,既提醒自己,也激发人向上的欲望。

批评是一串耐人寻味的省略号,它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思考。聪明的你,希望把它变成句号还是问号,还是感叹号呢?(以“批评是一串耐人寻味的省略号”带动思考,妙) [简评]

批评对人生有何意义?本文开篇立足于生活,设喻引入,紧扣文题,予批评以几个不同的意蕴指向,由此而有机结构全文。论点明晰而未落俗套,语言也还晓畅明白。不足处,文章文采不够,内容也还可以丰富一些。

练习:请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题拟出一篇议论文的提纲 (首段入题,推出观点) (展开论证“为什么”) 层次1: 主要材料: 主要道理: 层次2: 主要材料: 主要道理: 层次3: 主要材料: 主要道理:

??

(简要论述“怎么样”) (尾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qdf.html

Top